电影本身也许只能得4颗星但是五颗星献给罗比开始看片名还以为是搞笑的喜剧然后结尾我却莫名地湿了眼睛角色有5个爱却有4份康斯坦丝的夫妻之爱小约翰兄弟的恋父之爱波西的欲望快乐之爱但是最深沉的是罗比的一生挚爱片尾葬礼上波西回忆过去的快乐 失控哭喊 对罗比喊道“他不爱你 即使历史上 人们也只会记住我和他的名字”王尔德死前 罗比照顾他 准备后事王尔德死后 罗比没有哭 继续维护葬礼的肃静 让波西“闭嘴”默默替王尔德还完所有债务 维护他的名声 最后和王尔德葬在一起也许是真的 就连电影封面都是王尔德和波西我们总经常听到谁和谁的花边绯闻 甚至历史铭记真爱却不起波澜 陪伴到最后 支持到最后就象快乐王子的故事那样燕子默默陪着王子的雕塑看着帮着王子去爱别人爱众生最后死在王子的脚边 一生挚爱。。。。
电影节奏舒缓景色迷人里面唯一笑点是一个观念传统的母亲 在gay趴上找女人
近年来,“号称宇宙第一毒舌段子手”王尔德的大名也在中华大地上如春风般普及开来。
其流传度最广的段子是”我们都在阴沟里生活,但有些人在仰望星空。
”可别以为说出这励志名言的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楷模。
童年时期读王尔德的名言录,你多半会被这个满嘴胡言,反叛叛逆,口出狂言的家伙给吓得立马掩卷。
一个笃信唯美主义,并且在行为举止和生活哲学上依此生活的人会出现怎样的境况呢。
记得当年我身边的很多人是因为王尔德同性恋的身份而去读他的书的。
很久以前读过他的评论《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一句一句,充满了“……不是……而是……”的句式,简直都是由格言堆砌的。
这种格言式的评论使人感到,他的思路处处充满矛盾和辩证。
如果把它们拆分开来,一行一行打散了排列,那不就是一本箴言录么?
可是这不妨害他成为一位评论家和艺术家。
回过头来看他那句话: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并不是说漂亮才得人心,而是因为所谓相由心生,人的素质,性格气质,统统能够反映在样貌里,人们应当善于从相貌来解读一个人。
一句引用率最高的话: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与其说自爱,不如说享受孤独,在自己的宇宙里穿行,“一个人的时候最快乐”的这种生命状态。
它与真正的自爱不同,自爱却是人之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品性,只有自爱的人才会获得爱。
它会滋养你,哺育你,在你面临危机时,赋予你无穷的勇气。
这部《快乐王子》,多少是带着一丝王尔德粉丝的视角和一种仰视的心态来拍摄的。
王尔德的配音好像从一个吸音的音乐厅里飘出来,被处理得360°环绕音响一般非常有磁性,众人围拢了一桌聚餐,谈笑风生的时候,王尔德一张口举座皆寂然,好像他在人群中是某种精神领袖似的。
彼时王尔德已经在文坛风生水起,是牛津才子,剧本卖得响当当,洛阳纸贵。
而在电影里和生活中,他也就是个贵族学生,靠父母财产过活,和他的情人道格拉斯一样。
但是在不了解王尔德的艺术世界和思想信念的前提下,我所见是一个活生生的渣男,抛妻弃子,和三五gay情人整日会面,还搞乱伦裸体派对大型现场,还被其中一位的妻子逮了个正着,简直不知羞耻,吃香非常难看。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说得难听点叫“人在做,天在看。
”王尔德估计认为自己是舞台上的丑角吧,被人观看,剥皮,嘲笑,在大众的观看中一点点地丧失自己的尊严。
影片最后一幕,笼统地概述了bosie和Robbie在王尔德身后的情况,随后泛泛而论谈了同性恋人权运动的进展。
并注释了王尔德于某年某月平反获释,好像他是某种同性恋运动的卫道士一样。
“快乐王子”的故事穿插在其中,诚如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所述,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
不知“道连格雷”是否也是这段同性恋恋情的映射呢?
那个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自恋的年轻人,对青春美貌无限向往,愿意用灵魂换青春,在贪婪和私欲的怂恿下一点点地把坏事做尽,他无止境地修饰着越来越美丽的皮囊,同时越来越干枯的灵魂却在绘画的画像中呈现出了腐朽和丑态。
人的外表可以掩饰内心的丑恶,艺术却往往无法骗人。
艺术家的画笔会呈现万事万物无法遮掩的灵魂和本真,直抵人心的本质。
那部《道连格雷》的电影版,(才发现这两部电影都是脸叔主演的)画中的美男子一点点呈现出衰老的皱纹,可谓触目惊心。
不知为何,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能把道连格雷和道格拉斯联想到一块儿。
王尔德的同性恋情人,美男子道格拉斯最后对Robbie说的一句我们也许会记得,他说历史将记得我,而不是你,你只不过是……是的,读过《自深深处》的我们都记得道格拉斯,不过我们记得的是那个空有一副好皮囊,挥霍无度,无理取闹,荒废了王尔德才名的道格拉斯。
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污名。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只知道享乐的王子,从来不关心不打听外面的世界,人们都叫他“快乐王子”。
在他死后,人们把他的雕像立在城市中,却让他看见了城里的一切丑恶与苦难。
有一天,一只准备去埃及过冬的小燕子爱上了他,快乐王子希望它能把自己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生病的小男孩,减轻他的痛苦。
而在第二天,燕子准备再次启程,在王子的哀求下,它不得不哭着将王子的眼睛送给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把王子仅有的另一只眼睛送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燕子做完这些,决定永远陪着自己深爱的快乐王子。
而王子又再度请求它把自己身上的纯金箔送给穷苦的人,王子的雕像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这个时候燕子终于也被严寒逼迫到了生命的尽头,它在亲吻了快乐王子的嘴唇之后,死在了他的脚边。
当快乐王子看到小燕子死在自己的脚下,他的铅心瞬间裂成了两半。
失去了任何装饰的快乐王子终于被市民们抛弃了,工人们把他放在炉子里熔化,将无法熔化的铅心扔在了垃圾堆里。
这篇著名的童话名叫《快乐王子》,出自于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影,同样也叫《快乐王子》,是一部以王尔德为原型,由鲁伯特·艾弗雷特自导自演的传记片。
王尔德曾是一个闻名遐迩,出入于上流社会的剧作家和诗人。
却在1895年被昆斯伯理侯爵发现其与自己的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昵称“波西”)长达四年的“不正当交往”而控告王尔德,最终被英国法院以“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而被判处两年徒刑。
而出狱后,王尔德早已风光不再,饱尝人间冷暖。
他曾想与自己的妻子康斯坦丝复合,但波西却主动来和他见面,表示想与王尔德一起私奔去那不勒斯,王尔德选择了波西。
好景不长,不久两人就因为时光不再,各奔东西。
最终在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终于因为脑膜炎在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去世,终年46岁,死时只有他的第一个情人罗比与另一个朋友陪在他身边。
可以说结局是非常令人唏嘘了。
电影的名字叫做《快乐王子》,电影中的王尔德从开始到结束才说完这个故事,可是他真的快乐吗?
他快乐吗?
我想不是。
从天堂掉到地狱的感觉,一日浮华荣耀全都离他而去,他就像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被所有人唾弃。
就连妻子孩子都已远去,曾经私奔的爱人也有了新欢,他身无分文,只能靠朋友救济生活。
他快乐吗?
我想是的。
面对自己悲惨的境遇,他就像一个全然无关的旁观者一般,只是看着,当别人问起,他却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谈论着自己的不幸。
这部电影并不能算是传记片中的上乘之作。
全片采用一种插叙的叙事顺序,因为主要是以王尔德的晚年为重点,前期他所取得的荣耀只是在故事中偶有一闪而过,因此这种反差并不太能让人感同身受。
而在人物刻画方面,因为没有铺垫,在观众看来,王尔德与罗比、波西的关系也不甚明了,因此关于个别人物形象刻画的并不深刻。
但难能可贵的是,在气氛烘托方面,导演始终在灰暗和美好之中保持一种张力,让悲伤和快乐相伴而行,使得故事始终保持着戏剧性。
而台词也大多以诗句以及表白的形式表现,真情流露,充分表现了王尔德的浪漫唯美。
可以说,本部影片在塑造王尔德的形象方面已经很成功。
不管是在这部电影还是在《快乐王子》的故事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缩影:收入低下的底层人民和上流社会人士的极端两极分化,一边是陷入绝境的挣扎,一边是纵情声色的娱乐。
而王尔德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就始终如同一个旁观者一般,扮演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
我想,除了他浪漫至死的追求,这也是造就他悲剧的一个原因吧。
如果你也曾听说过《快乐王子》的童话,也想了解这个传奇般的诗人,不如去看看这个“快乐王子”的故事吧。
除了罗比顺眼一点,其他人严重颜值不在线。
努力看了一大半,都看不下去了我都。
虚无缥缈的魏晋名士,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产物,他们的入场券无非是两样:门第和颜值。
千年之后,地球另一端的大才子王尔德与其何其相似。
或许他蔑视门第,但是造就他才华潇洒的何尚又不是富贵生活。
更要紧的是他的美学说白了也就是颜值,他和他情人们的存世照片也当得起风华绝代。
这不是Wilde的传记,这是Rupert的自传。
Rupert也是个艺术气息十足的人,也因为出柜而经历艰难时日,不得不到欧洲大陆谋生,出版了两部小说。
那个时候他就在酝酿《王尔德的最后时日》了。
所以这部电影感觉不是老王活不下去了,而是Rupert要活不下去。
故事讲得很平常,因为老王出狱后的日子确实很平常,相比他灵气四溢的辰光,潦倒颓废就是普通。
Rupert既忠于事实,又演得过于卖力,特别是为了看上去像老王而一直吊着下巴,着实令人抓狂。
整部片看下来我脸抽筋了。
Rupert不适合演王尔德(为了身形像患有巨人症的老王,他竟然养了一身恐怖的肥肉出来),他是王尔德作品中的人物,An Ideal Husband,Rupert之后不会再有第二个Lord Goring(虽然对编剧乱改原著最华彩片段十二万分不满)。
至于Ernest,在本片中还有这重双关,既是向老王致敬,也是戏谑了一把自己和Colin Firth为了玩儿而演的那部电影版。
演员班底简直是《乌龙女校》再现,除了叽叽喳喳的女孩儿们。
一众老友前来支援的义举,倒也像极了Reggie Turner和Robert Ross对老王的情义。
拍摄上一些镜头的处理很生涩,不够连贯。
但是当Bosie在车站出现的那一刻,golden boy还是惊艳了一下的(如果不是恰好想起梅林大法师假扮老太太训斥亚瑟的那一幕)。
良心讲,科总在本片是很亮眼的,对得起美少年Bosie,只是本人是柔美,而科总棱角分明了些。
Bosie在老王死后的所作所为,是与其天使般的面孔毫不相称的扭曲丑恶,是活脱的道林·格雷。
老王从美之中看到了人必然毁灭的路径,一语成谶。
Robert Ross,这个加拿大人,在王尔德死后偿还了他全部的债务,致力于整理出版他的作品,同时为了捍卫王尔德的名誉同黑市流行的以王尔德之名传播的低俗小说作斗争,还时不时地遭受来自Bosie的人身攻击和道德陷害。
他请爱泼斯坦给老王设计了现在老王墓的斯芬克斯雕塑。
在伦敦,阿德莱德街多了一座老王的雕像(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也是很大方)。
去年到巴黎第一件事,涂上妖艳的兰蔻玫瑰,挑花店里最红的一支玫瑰,去老王坟前献花献吻,结果发现自2011年起被玻璃罩子给圈上了,据声明称是应其后人要求。
不过照Rupert讲的这个故事,老王对家人是愧疚的。
那么尘归尘、土归土,也许他愿意看到的恰是这个大玻璃罩子。
从老王后代遭受的不幸角度考量,也许这是最好的。
Rupert选择快乐王子来讲述老王的最后岁月。
如此看来还是Robbie最懂老王,斯芬克斯,那关于人的谜语,才是老王最后的感受。
"Why does one run towards ruin? Why does it hold such a fascination?""And though my heart is broken, hearts are made to be broken.""Suffering is nothing when there is love. Love is everything.""I'm not really built for waving pocket handkerchiefs at parting trains. I'm too big!""Forgiveness is for amateurs and you dear Oscar are a professional masochist.""What will you do when the times comes to deliver it?""Die.""Where did you lose sight of our blessed Lord?""clapham Junction.""So they pulled down the statue of the Happy Prince. As he is no longer beautiful, he is no longer useful."
身败名裂的奥斯卡·王尔德落魄地游荡在街头,身无分文宛如乞丐。
一日在破落小酒馆引吭高歌却不料坠地重伤。
永远的朋友罗比为王尔德带来了急救的生活费和医生,王尔德躺在病榻开始回忆自己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虽然王尔德由于同性恋身份的曝光名誉扫地,但仍有不少人仰慕他的才华,不断为其提供金钱等生活上的支援期待他重新创作优秀的剧作东山再起。
但王尔德自甘堕落,选择了终日沉溺于与波西的鬼混,伤害了一直支持自己的妻子和一直爱慕自己的朋友——罗比的心。
妻子逝世、罗比离开、没有剧作换得的稿费,耗尽钱财之际,波西背叛、抛弃了王尔德。
困顿的王尔德不再具有写作的能力,反而染上了重病,医生的手术、天主教的皈依也没有起到任何改善。
在病痛的折磨中,王尔德离开人世,快乐王子的故事永远停止。
造成王尔德人生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王尔德对于波西的疯狂爱欲。
和波西的恋情使得王尔德锒铛入狱、声名扫地,但出狱后的王尔德面对波西的追求依旧奋不顾身,背离妻子与朋友的信赖,与波西私奔至那不勒斯。
波西对于王尔德而言就是鸦片、大麻、毒药,一旦上瘾便无法摆脱,即使知晓随之带来的痛不欲生,依旧贪图短暂的迷幻快感,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用纵欲狂欢自我麻痹。
波西的致命在于两点,一:他是个男人,二:他是个骄奢淫逸的美艳浪荡子。
波西是个男人这一点使得王尔德的爱情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他从高高在上的天才剧作家被迫变成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下流无耻之徒。
然而王尔德在波西之前其实也有众多同性情人,在其落魄之余始终跟随帮助他的罗比就是其中一个,喜爱同性并非悲剧根源。
起关键作用的在于王尔德所痴迷的同性对象——波西。
波西是一个神经质的富家子弟,父亲暴虐、母亲溺爱造成了波西的性格乖张。
波西喜欢王尔德,但他更贪图享乐,波西厌恶没有钱和没有名气的王尔德,一个落魄的王尔德注定会被波西抛弃。
王尔德曾对劝阻自己的罗比说:“波西爱我,那是你永远不能理解的方式。
”与其说是自我安慰,不如说是痛苦认知,波西爱王尔德的方式是从王尔德身上攫取,攫取金钱、名誉和疯狂的迷恋,而当王尔德没有东西供波西攫取之后,王尔德就成了一个废物。
与其说是不为社会认可的性取向导致了王尔德的失败,不如说是波西摧毁了王尔德。
与波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比,波西嘲讽罗比时,王尔德用同样的句式阻止了波西:“罗比爱我,那是你永远不能理解的方式。
”罗比爱王尔德的方式便是奉献。
罗比是王尔德的第一个同性情人,王尔德因罗比的引诱而觉醒了对同性的爱欲。
王尔德自罗比之后拥有众多同性情人,罗比一直作为朋友陪伴其身边,即使王尔德入狱、身败名裂,罗比一直给予帮助至王尔德生命的最后时间。
罗比爱王尔德就像王尔德爱波西,永远的忍让与纵容换来的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弃。
电影值得称道的一点在于并没有将王尔德的人生痛苦简单而庸俗地着眼于他与波西恋情的失败,恋情不过是导火索,王尔德最后的人生悲剧不在于爱的缺失,而是尊严的破碎,从举世仰慕的天才剧作家沦落为穷困潦倒的街头乞丐才是王尔德真正的痛点。
直到王尔德死前,一直有罗比和其他仰慕其才华的朋友在他的身边爱他、陪伴他,但他作为天才剧作家的骄傲与自尊,已然消失殆尽。
一方面,是普通群众对他肆意的嘲笑与捉弄,另一方面,是自己无法再进行创作的绝望。
“我可是大人物”这句话不过是一个落魄老男人的喃喃自语。
在举行皈依天主教的仪式时,王尔德看见的景象不是波西,也不是妻子,更不是罗比和剧场,而是自己在车站被人肆意凌辱唾弃的场景,这才是王尔德真正的恐惧。
王尔德从不对波西与其他男子调情、做爱的行为感到不满,只有当波西蔑视他的自尊时王尔德才会表示出愤怒与痛苦。
爱情的背叛、家庭与事业的失败、金钱的贫乏永远不及知识分子尊严尽毁的打击来的大。
电影中的王尔德倾诉自己的悲哀是对爱的渴望:“没有爱的包围,我无法生存,无论代价如何,我必须爱和被爱。
”这份爱不只是对同性的情爱,更重要的是基于才华与尊严的倾慕之爱。
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一部剧情片却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交往刻画寥寥,反而角色王尔德的自我独白多到泛滥,不仅使得电影的客观性缺失,还使得王尔德的人物形象陷入顾影自怜的境地,没有生动的故事交代和情节铺垫,再感人的情绪流露也会被归于自我臆想。
电影的影像画面精致有余,叙事表达精练不足、略显冗余。
《快乐王子》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不及王尔德本人的人生故事及其作品精彩。
3星,因为有《王尔德》珠玉在前,难免跟这部做比较。
本作主要是描绘后期生活的窘境,其实岁数也并不老。
但实在过的太惨了,即使前期风景如画,言语如诗,尤其是用法语谈吐的那几段,让人有一种麻酥的感觉,即使本人一介大直男,平时只对机械工程有感觉,但听到如此细腻的言语,也无法不动容。
可这些也无法掩盖后期生活的悲惨,爱本身没有界限,因为爱的深,所以坠的快。
快乐王子扛不住磨难的洗礼,唯美主义者被残酷的现实打败。
一代佳人珠沉玉碎。
电影本身一般,因为是王尔德的传记多加一星。
整部片直到最后一首歌才让我对演员从油腻恶心突然转至欣赏,也理解了晚年油腻王尔德的终生魅力。
此歌之前出现带来的感受只是平凡欢愉,最后again则升华,如快乐王子一般的王尔德在乎名利吗?
他在乎,但也不在乎,他要的从来只是快乐。
全片行至葬礼时柳暗花明,死亡果真是种解脱,对人对影片走向皆是。
好友罗比的高尚人格再次证明天才需要挚友,尤其在天才的缪斯出走后。
ps原来我从小看的、因感到悲剧美而不甚喜爱的快乐王子和燕子的故事来自王尔德。
一个人把价值活给后人,是幸事还是不幸?
明早要赶飞机,今晚加完班还是决定去看了这部新鲜上映的电影。
王尔德最有名的作品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传记片,不如说是一副王尔德的“画像”。
年末了,2018年的最后一篇影评,就献给王尔德吧。
众多海报中,我格外喜欢这一张。
大部分海报都把王尔德和Bosie的爱恨情仇当作宣传噱头,我却觉得这完全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就像王尔德如今成了LGTB的“代言人”、甚至莫名成了“毒鸡汤”段子手...... 我也觉得这些从不是他人生的重点。
我喜欢这张海报。
一个众星捧月的天才,一个拥簇众多的大家,一个需要被爱需要被瞩目的名人,此刻也只是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那儿,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一个孤独但不寂寥、贫困却仍体面、身处黑暗依然渴望阳光的王尔德。
讽刺的是,这海报如此温馨美好,可电影中的实际情况是,他就这样在咖啡馆喝了整整一天酒,没钱付账,晚上孤身一人在瓢泼大雨中一直坐着。
直到路过的Robbie Ross把他捡回去了。
王尔德跟Robbie说,你永远不能理解Bosie有多爱我;转头他又跟Bosie说,你永远不能理解Robbie有多爱我。
他俩大概是真的不能理解的。
就像很多人难以理解,王尔德那种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好像只有悲剧才是最美的。
大概是从押解途中换乘的火车站里,2号站台上,被所有人围观羞辱的那半个小时开始,他就像失去了宝石和金叶子的快乐王子,一无所有,只剩下一颗铅注的心,等待着四分五裂。
曾经是美丽的睡前故事,如今却是命运恶毒的诅咒。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谁让这两样都被王尔德一个人占完了。
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喜欢王尔德的人一直都是那么那么多。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王尔德呢?
大概是因为一个名字,开始读他的小说,他的故事,去小皇宫看他的特展,去剧院感受他的作品,去拉雪兹公墓寻找那个人面狮身像造型的墓碑。
只要喜欢美,仿佛很难不被王尔德吸引。
哪怕那种感情是虚空的、是模糊的、是不值得的。
只要是美的,长久,真假、是否、对错又有何重要。
这部电影真的挺散的,打乱的时间线,交错的空间、夹杂着时不时的幻想。
可以昏昏欲睡,可以莫名其妙。
但不得不承认,电影很美,美得很高级,美得很王尔德。
是啊,若是问王尔德本人哪些是真,哪些又是假?
他一定笑笑说,有什么要紧,这说不定就是一场梦而已。
感谢还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电影让我们做梦。
又是一部差点看睡着的传记片 不过快乐王子居然是王尔德的作品 惊讶
坠落过深渊的人 能一眼看懂同样坠落过深渊的人
心没碎 王尔德的美与才情也就不完整
有多幸福 就有多不幸 渴求被爱 却十分悲哀
没有比《王尔德》(1997)能看到更多东西——那兄弟俩挺有意思:哥哥出卖身体索要钱财,满足王尔德肉欲需求;弟弟缠住他,讲出快乐王子的结尾——在王子的飞燕升入天堂之前,他给予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电影四星,任性加一星
想读读《深渊书简》
啊果然是Rupert Everett演的……虽然妆化得认不出来,但面部微表情辨识度太高!然而还是要说拍得无比平庸,任何地方都不出彩的一部period drama。并且几乎不能感受到王尔德的睿智风趣,除了拿台词堆真的也想点别的法子啊。
三星半。鲁伯特·艾弗雷特对于王尔德的人物塑造浑然于体内,梦境式的烂漫影像更将那般疯魔淬于灵魂深处。不过对于情节的取舍,艾弗雷特多少有些难以决断,积攒之后就显得美则美矣,但油腻之感不大好消解,再度雕琢很是必要。
偶然地在王尔德诞辰日看,Rupert Everett的扮相有点令人失望,还不如前些年的Stephen Fry。
画面美 事实证明有情饮水饱是个伪命题。传记电影真的没有剧情有趣的吗?人类的真实人生都很无趣就对了 在餐厅唱歌的一段一直在脑子里徘徊,可后面开始回忆紧接着就是现实的接续。想着这是喝醉的梦一场多好 缥缈虚无,结尾的导演竟真的帮我圆梦。robby阿,爱情和奉献总是画不了等号,爱情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味窒息绝望但异常甜蜜的wild poppy就对了
明明是快乐王子,却那么悲伤
也拍的太美了叭!!一种沉浸的美。
亢长且无聊,看得想睡的地步,光靠塑造意义是支撑不起一部电影的
人总是会更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多一些。心疼Robbie,大胡子Colin叔出场不多,剧场那个侧脸绝美。
顶级大帅哥,同性恋导演、演员能够放弃呈现同性恋的伟大爱情,不羁才华,对光鲜的一面置之不理,呈现他们最不堪的落魄生活、感情背叛,这对于帅哥实在太难了。但越过去,就成了好作品。
燕子爱上了芦苇放弃了远行,雕像弄丢了宝石只剩下铅心。罗比变不成芦苇,成了去不了埃及的燕子。奥斯卡曾是被簇拥的王子,如今却做成石雕立在城市中心。王尔德在一个又一个站台与朋友相聚,与恋人重逢。也在一个又一个站台被千夫所指,被上帝抛弃。快乐王子终于掉落下眼泪,原来他既不是王子也不快乐。
“Hearts are made to be broken.”
看不进去
最后听着快乐王子的故事哭成狗。还有这版的Robbie Ross可以说是非常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