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了日本的一些时代剧,讲述小人物的时代剧其实也有一些,这个电影的故事从另外的角度解读了新选组以及那个时代。
不是日本人,仿佛很不客气的分析日本的时代其实是很没意思的,最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不过这个片子里要不说上这个民族性,真的很难接受和理解主角的牛角尖逻辑。
日本的时代剧有这样的特点,类似中国的侠骨柔情,但又有不同,日本的儿女情长更加的含蓄,少了几分快意,而“侠骨”应该是对武士道荣誉的极致追求,而这种追求会因为地域还产生不同,而且不会重叠于中国式的“侠骨”。
例如电影中吉村,他的武士荣誉首先是乡土荣誉,并不是忠于幕府或者天皇或者国家命运,对他来说,南部就是他的国家;其次是武士的信诺,新选组是他的单位,而他收了幕府的钱,就为幕府战斗到最后一刻,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最后是武士的礼仪,为了武士的礼仪和尊严,选择了承受好友的误解、学生的蔑视离开了故乡,脱藩挣钱(加入新选组砍人)。
《壬》就依着这样的套路展开:小人物日式侠骨柔情,侠骨+柔情,穿插两条线的展开,使人物丰满。
其实片子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廉价,一个很猥琐贪钱但很能砍人的民工,进城加入联防队。
随着故事展开,我们发现这个民工其实很心酸的“含着泪微笑”的小人物。
原来这个猥琐中年男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家乡闹饥荒,忍受侮辱脱藩进城打工了,之所以贪钱,是因为他要很“温柔”的寄钱回家,养活一个老婆三个孩子(越穷越生啊……)。
故事后半段,政府换届了(比较激烈换届),联防队跟着正规军去打叛军了,叛军凶残,正规军被干趴了。
正规军都跑了(变叛军了),男主角却用行动表明战斗到最后一刻,充分表现了其敬岗爱业的宝贵的劳动者精神。
最后,男主角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以及无限的荣誉死啦死啦的。
日本的时代剧有一个套路,同样的特点是,日式的故事的娓娓道来,尤其是男女之情的平淡如水,故乡之情的眷恋难忘,最后视死如归的武士荣誉。
节奏不快,波折也不大,但是最后却能夺泪。
同时时代剧的特点是一种人生的众象,除了上述写的主角主线外,其他支线人物也相当的丰满,这更有一种大时代感丰富感,而这种丰富感产生的层次,在几百年后的后人看来更有一种历史碾压的无奈和惋惜。
特别说下最后男主的死法。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天龙八部的萧峰之死。
我一开始是无法理解导演为什么要愚弄这个小人物,求死而不得死。
一个义士,求死而不得死,最后竟然十分苟延残喘的低三下四的祈求生路,一瞬间抛却了所有武士的荣誉以及礼仪。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对亲情的无限眷恋,以及小人物一贯的为人处世的容忍。
后来我突然想起了萧峰之死(我第小时候看小说的时候这里还哭了),原来这本不是我们中国的侠士的快意恩仇。
萧峰的死是可以引大好男儿落泪(我很自觉的大好男儿了一把),而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到男主冲向枪阵,除了唏嘘感慨,大概还是感慨唏嘘吧。
这个片子有泪点的话,也是小人物最终死的人情亲情而感慨吧。
日本之义士——私以为,日本之义士和中国的义士有很大的区别,我觉得日本义士更有中国先秦的味道。
这种义气可以无关民族大义,而更讲究下对上的忠义。
(跟日本的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啊)因此,哪怕壬生狼明明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宪兵队,在那么多的文艺作品表现来看,更受到大众的同情。
不管“义”的内容,而因为武士对信念的执着追求、不动摇的荣誉使命,这是日本的义士吧。
很狭隘,也很匹夫,但是很直接,男人本可以很直接。
因此这么想,人物的逻辑又清晰起来了。
吉村最后,身为武士的荣耀,在所有人败退的时候,希望以死战成全武士的荣耀,实现对雇主的信义。
死战而不死(不管情节多操蛋了,就这样十多杆枪都没打死他,坑爹啊,前面死的人都吃大便的吧),吉村侥幸跑回了南部的驻京办。
吉村已经用生命完成了对雇主的信义,已经死过一次了。
死过一次的吉村,不再是一个新选组的武士了,而是一名南部武士,一个渴求回归家乡的武士。
吉村出于对“家”的眷恋,用他小人物的生活方式,抛却了武士的一切,祈求得到故乡的原谅。
这就是吉村,一个刻板分裂的日本人——本可以不冲向枪阵的,本可以在战场上死掉的。
最后,就用最后的台词吧。
超越时间绽放的花朵!
(印象是这样吧)
一个不成熟的人会为某种信念轰轰烈烈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会为自己爱的人谦卑地活下去。
《麦田守望者》的这句话用在这里未必正确,却很合适。
武士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为了家庭,他需要背井离乡,为了尊严,他毅然冲向枪林弹雨,而这两种责任,却是相悖的。
结尾处的回想最令我感动,也许,只有死才能体面地放下重负,这也许是一种解脱。
视金钱如草芥,是高雅;但,为了爱而吝啬,却是高贵。。。
见过饿死的武士吗?
吉村的妻子最后对他的遗物说:您辛苦了!
死都死得这么苦。
被排枪打成了筛子,用最后一口气回家乡想见到家人。
又被勒令切腹,免得在新形势下连累家乡人。
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粒米地“切腹”了,实在是——死怎么都这么难呢?
为了家人拼命赚钱;这种片真正解释了什么叫做“拼命赚钱”。
做为一个穷武士,还有什么好办法赚钱养家,杀人啊拼自己的命啊。
那位藩主的佣人(就是最后来到诊所门口那老头,藩主的儿子述说自己夫妻俩受他接济)还可以开赌场做老板,因为他原本就是个下人,不需要做什么高贵的事。
但男主角吉村贯一郎是一个武士,守着旧式的荣誉与高贵品性。
除了“为忠义而战”,没有别地选择。
到底忠义是什么,今天的观点来看,实在什么也不是。
然而对于某一个时代某一种身份的人,却是人生的羁绊、存在的信仰。
作为旧贵族的典型代表,吉村和那位藩主,都要为了自己的身份和荣誉,为一个逝去的时代殉葬。
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繁华终将谢幕。
凡是“新选组”的故事,都不免为那个逝去的时代唱换歌。
有些事情是有选择吗?
还是大势所必然,没有选择。
人都是渺小的生物,时代潮汐中的沙子,湮灭是必然的。
只不过,花曾经开过,一瞬间的美也是美
前不久同学组织大伙儿去看蝙蝠侠前传,谁知人数超出预算,三辆车都差点装不完。
于是出发前有人便祭出科罗拉多州的影院惨案,希望闲杂人等赶紧退散。
无奈连天的超级英雄片儿都让咱吃了豹子胆,尤其是蝙蝠侠这么个壮汉,光用拳头就打得敌人气儿都不带喘。
当下就和同学商量遇到歹徒如何制服,满志踌躇心想作为见义勇为的PhD也能名满江湖。
然而经过深刻分析,大家发现敌人最狡猾的一点在于装备武器,严重挫伤了我军的锐气。
只有我是大大的不在意。
想我兜里还有一把便携开瓶器,聚众烧烤的时候不知拿来装了多少次B;更难能可贵的是里面还自带一副折叠水果刀,无比锋利,切烤肉时可谓削铁如泥,抢食速度让渺小的人类望尘莫及,更别说区区几把AK47。
这骄傲的心态源于我打小儿就崇拜着舞剑的,瞧不起打炮儿的。
以史为鉴,当年陈国灭亡后余孽带着一队人马来犯我大隋,彼时还是我本家的宇文拓想是措手不及,带了零零散散十来个兵卒就去迎战。
余孽们人高马大,眼见敌人就一背着古董的小娃,想必心里乐开了花。
拓儿却也不害怕,纤纤玉手将那轩辕剑一拔,当下就给对方来了个地毯式轰炸。
更别说《星球大战》,一个举枪的碰上个佩剑的,若是觉得自己还有胜算,定是个脑残。
要说剑的优越之处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剑的力量来自于剑客自身,而枪炮的力量皆不过是外界强加。
见过人潜心修炼最后人剑合一,可谁听说过有人把枪练成身体的一部分?
这合一的境界讲究流畅,您这东换个子弹西上个膛,就是有万千气场,也得泄了个精光。
再者您看练剑到了极致的剑客,往往最后无剑都胜有剑,那股气势和力量完全是发自内心。
反观那些枪手,最后关头浑身是血半米的路爬了十分钟浪费了数十个镜头才摸到枪,顿时牛逼哄哄神清气爽,对着手无寸铁的boss莞尔一笑,小人得志的心态是不是弱爆了。
于是我们一票年轻气盛的小朋友都开始修习武术,想想练上个十年就算只有小成也有利可图,个个义无反顾。
开始大家只练拳脚,端是乱蹦乱跳。
其中更有别出心裁的伙伴用嘴扑哧扑哧地配上音效。
开始还真以为他武艺大进虎虎生风,哪知这厮对于调息一窍不通,扑哧了一半就满脸通红,丢下一句你小子有种,便径自回家重练盖世神功。
后来得到高人指点说是拳脚都是外家功夫,内家功夫运气打人才是高手的路数。
这说得我心中豁然开朗,有事没事就开始修行九阴九阳。
自觉修行到了一定火候,对着棵小树就是一顿胖揍。
哪知这树竟抖也不带抖,当时也就眉头一皱,还真他妈以为是自己功力未够。
但时光过了许久,我终究还是没能把那小树怎样,它却已然参天。
那些坚信自己根骨奇特能够练到刀枪不入的孩子们呢,大抵都没有如愿成为神人,反而成为了神棍。
进了电影院,我和一哥们默默坐到入口的小墙后面。
“这视角不错。
” ”嗯,还安全,这墙绝逼能防弹。
“ ”可不是,你看旁边这条暗道,逃起来也方便。
“
03年就有的片子现在才看过是不是有些晚?
————对我这么一个对幕末历史深感兴趣的人而言。
但我对新撰组的了解也不过近几年的事情,起初只是对这班敢于在历史车轮前螳臂当车的剑士的勇敢和无畏深感敬佩,后来渐渐了解到幕末各种力量角逐的环境,慢慢地将冲田、土方等从曾经的英雄主义符号转化成活生生的人。
相信很多人对幕末的了解都是从二次元的世界开始的,当时一部历史戏说类作品《幕末机关说》就在开篇这么说道“幕末,是最后一个男人能够仅凭手中的剑就能开创伟大的前途的时代”。
确然,乱世风云、时局更替造就一大批英雄,顺时而为当如龙马,敢于逆流而上则是新撰组。
壬生义士,重点肯定是在“义”。
新撰组成立是为了匡扶幕府的大义,斋藤沉醉厮杀是追求武士视死如归之“义”,而吉村则是坚守对家人幸福的承诺的“义”。
这部影片中,很欣喜地看到除了对历史细节的再现、酣畅凌厉的剑道表现,吉村这个形象也是别具新意:一反以往武士严肃、视生死无它,吉村显得那么的“怕死”,对待同伴也是处处谦让,听说能够有更多的报酬时表现的异常兴奋——这些都于传统的武士价值观而不容,但他也有相切合的地方:精湛的剑术、面对枪炮而无畏的神态,留给我一种矛盾为表、实则相容的体悟。
所谓义士,应该兼顾大义小义,于家国责任,应当尽职到底;于亲人福祉,则全力圆善;生死之说,攀扯到大义之上,其实已太过勉强。
回到一个最为本质的人:活着,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但是吉村并没有完完全全地脱离掉时代给他设定,抱着不至部族连累的决心——还有最让人感动的对家人的牵挂——在雪夜自尽赴死,于情于理都能让人接受。
可是他的儿子却接过遗下的宝刀去了函馆,并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那里,这让人真是无法接受,应该说一种悲剧的宿命吧。
故事的层次结构把握的很好,频繁地追忆、倒叙并没有损害整体的连贯性,反倒能一步步揭示人物间的瓜葛,让每一段情节的展开令人信服。
一个游戏,一部动画,一部大河剧之后,这是第四次接触的新选组题材作品。
本是寻着堺雅人先生的气息嗅探至此,却满眼只看到一位为了忠义为了家人努力奋斗的武士父亲的高大背影。
日剧日影看的不多,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中井贵一,毕竟《义经》中源赖朝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更是露着两排白牙骄傲地、不厌其烦地向旁人提及妻子儿女。
故事以斋藤一和大野千秋不同角度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渐渐勾勒出了吉村贯一郎这个形象。
身为武士之前,他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在家乡有着受人尊敬的工作,只是无法以此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生活。
被迫脱藩外出闯荡之后,似乎也只有新选组这种雇佣兵团体能让他发挥所长。
吉村明知被众人耻笑,仍“唯利是图”,可见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此时对武士道的坚持只能暂位其二。
脱藩在心中留下的伤痕使得他日后对背叛二字异常敏感,这是他的底线,他无法再次背叛自己的信念。
虽然单凭本片无法判断吉村是因佐幕尊攘的思想选择了新选组,还是秉承忠义之精神既来新选组则安于新选组,但坚守信念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本片中,大家似乎都更愿意提及他提刀冲向天皇军的一幕,在我看来,吉村在脱走的雪夜轻抚小女儿脸蛋时怜惜又无奈的表情让人难忘,还有切腹前对女儿的忏悔,果然还是温暖的亲情最为动人。
由于对佐藤浩市的印象已根植于芹泽鸭,对斋藤一的印象也根植于小田切让,所以看此片时会有种违和感。
至于其余的人,其他作品中美好的近藤勇已沦为借乱世浑水摸鱼的庸俗之辈;土方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堺桑的冲田,原本很期待的角色,却怎么看都透出山南的儒雅气质,少年的冲劲在哪里?
还好久石让仍然是一贯的久石让,柔和的交响乐配以主调的和乐器,与本片颇为相辅相成。
伤感的影片不会看第二遍,但这部原声带可以收来,用以回味其中的暖意。
无意中买到了《壬生义士传》,很大程度是看在了久石让的音乐和对03年出品新作的期待上。
但却真正看到了后悔的程度——我不要看第二遍,这样一部影片,看到第二遍一定会比初次有更深的体验,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却不是只想带着休闲的心情看电影的我需要承受的。
所以,已经够了。
从第110分钟开始掉下眼泪,一直到影片的终止也没有停下,苍老的藤田五郎在大雪中一面慢慢走,一面念着当年贯一郎不曾离开口边的“我美丽的故乡盛冈……”温暖广阔的音乐中正是那片四季变换的土地。
这是反复出现过的句子,这是反复出现过的场景和音乐,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刻,才会不知不觉听到看到就会掉泪。
那是因为,对吉村贯一郎这个人的心情和胸怀,直到最后才有了十分的了解。
两个人的回忆穿插着展开叙述,终于将一个武士的最后历程补充完整——一方是不再有狼的利齿和锋芒的老迈的斋藤一,另一方是可以用“我的父亲的挚友,或者,我的挚友的父亲”来介绍彼此关系的故人,互相补充着见不到的部分,终于将失落的环完整展现。
所以当这个武士的最后人生和心境,终于可以让人体会的时候,他先前的无论新撰组内或故乡的乡亲都不可理解的行止,才可以让人了解,之后就是沉默。
看着在不可阻止的时代变革之中,执着着自己信念和生存的意义的人们的辗转搏杀,在屏幕前就只有沉默。
很清楚的一段历史,很清楚的最终命运,所以所有的战斗都带着殉义的悲壮感觉。
更何况贯一郎也曾难得的厉声训斥“不要畏死,但是也请各位一定活着回来!
”带着一去不回的觉悟,热烈的追求活着的明天,贯一郎的最后时刻,或者也是新撰组的最后时刻,一直都是给人这样悲壮的感觉。
作为主角的吉村贯一郎,并不是传统的武士大爷形象。
被斋藤一第一眼就瞧不上的乡下土人,带着岩手一带的口音,虽然在入队的比试上有和永仓新八打成平手的实力,态度却是特别谦和甚至带点卑怯的感觉。
和武士们负气仗义的习气不同,这位贯一郎先生只爱钱,看到薪水发下来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非但不像武士,倒是更像外地打工的老民工。
在斋藤一的回忆中被特别强调的“爱钱”这一点,真是无以复加到了有喜剧效果的程度。
可以对土方副长慢慢掰着,“那个,我身为‘介错’,其实很辛苦啦,刀口都崩坏了,所以,好不好给我加补刀的津贴呢?
”听到新撰组和军队编制一起的时候,立刻紧张的问道,“请问,我的薪水,有没有因为这次调动有所变化呢?
”甚至推测出斋藤一清洗内部杀人之后,逼迫当事人到了无可否认的地步,以至于壬生狼吸了口气问出:“吉村先生,你到底想怎样?
”竟然气势全消,垂下眉毛,特别不好意思的开口,“那个,其实,有封口费就好了……”斋藤一对此人的缺乏武士尊严莫可奈何,所以见到这位爱钱武士当场拒绝御陵卫士两倍薪水的诱惑的时候,或者更感惊诧吧。
另一位故人之子口中的贯一郎,却是一位温和又高强的剑术师傅。
絮絮得到讲着南部武士的心得,描述着盛冈四季的美景,感慨自己的家乡真是日本最美的地方,活得贫穷而尊严。
也有过站在大雪中等待藩主,就算那是自己幼年开始的好友,也一样除下刀,跪地,额头触着雪:“请让我脱离本藩。
”无论对方怎样阻止,温和而坚定,“请让我脱离本藩。
”为了在饥荒的年头养活一家才决定出去赚钱,大雪之夜匆匆出门,确实有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末路感。
因此后面所有对钱财的计较也就不难理解,断然拒绝御陵卫士脱队诱惑的理由才让人特别印象深刻——已经有过一次背叛,所以绝不容再有第二次!
第一次叛出本藩是因为身为男人的责任,第二次拒绝背叛则是出于武士的义务。
武士真是天下最傻的一等人。
说着“坚持信念是南部武士之魂”,固执的逆潮流而动,为自己忠实的对象拼掉最后一口气,甚至前赴后继的奉上性命,真是让人看得一面大骂“不识相”,一面流下眼泪。
刀剑的时代已经过去,武士的意义也随之消失。
面对火器却仍然挥舞着长刀冲上去的人们,争的不过是信念和生存的意义;只是战力上一边倒的悬殊倒还罢了,冠以“贼军”的名义,甚至成为发动一场不义的战争的罪魁,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失去战意,心灰意懒的颓败,或者也可以理解。
最傻的武士,却在这样严苛的情势下站到了最前:“我乃新撰组队士吉村贯一郎,效忠幕府将军德川,决不会后撤——”不顾之前斋藤第一次“你快逃走,只有你不可以死”的表达善意,只身面对的是洋枪队的狙击和不义的指责,最傻的武士,就这样冲了出去。
只是在这里终止的,是斋藤一的回忆。
接下来的故事,却没在这一场悲壮中结束。
在战场上幸存,一场大雪中满身是血的拼命爬回大野的住所。
这个场景,只是让人想到《水浒》中的“风雪山神庙”,满天大雪扯出的,不过是一场穷途末路。
被昔年的好友勒令切腹以保全本藩,对已经虚弱到不能动的人,已经无所谓。
看着落雪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点滴,闻着饭团的香气念着南部家乡的美丽,这是全剧中最感人的场景。
不得不提到中井贵一的演技,非常精湛,之前复杂的眼神和表情变化都丝丝入扣,这一场穷途末路则处理的特别安详,简直让人不忍心看完。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所有回忆终止于贯一郎引以为傲的儿子的参战和死亡。
武士的一生就像樱花的盛放,在短短的时间里倾尽繁华,然后在一瞬间消散,留下来的,只是对故乡的眷念。
看到结束的时候,听着辽阔的音乐描绘着南部盛冈,终于感到只有沉默。
起初一直感叹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气氛的营造又多么擅长,中井贵一眉梢眼角都是戏……看到了50分钟的时候,终于再也这样欣赏不来。
情节的走向已经不能让我继续抱着悠闲的心情看戏,看电影的时候感情投入更多,多少背离了娱乐自己的初衷。
看宣传的广告词写着:“高票房来自豪华的演职人员共同营造的‘灵魂的娱乐’。
”这句话或者翻的不准,但是却看得有点苦笑。
这不是“灵魂的娱乐”,这是灵魂的清洗。
说不清有多少次内心震动,这确实是一个会不断给人带来内心震动的人,他的每一步抉择,从一个末路走向另一个末路,都有无可挽回的宿命感。
身兼男人与武士的双重身份所做出的选择,正是背离时代风向的走向。
一个人的命运很少能够脱离团体命运,幸运的出轨就是一个奇迹。
一个好人,好丈夫,好父亲,好友,忠实的卫士,完美的武士,在时代变革中,也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像樱花一样瞬间飘散。
斋藤一说过的,“我们中只有你不能死”,就算更有求生意志,更有活下来的理由,在时代已经改变后依然固执的坚持着自己,信守着武士的精神,仍然免不了会被人踩着尸体走过。
想到这里的时候,冰冷的落寞已经盖过了原先的悲壮。
作出不超越自己时代和身份的选择和决定,然后将人生发挥到极致,其实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在变革的时代里面却营造了一场悲剧——对于这样的人物不能够批评,对于这样的人生也做不到推崇,感动里面尚存着遗憾,悲壮之中也有落寞。
所以真正完全结束的时候,只是沉默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像一场大雪降下,盖住了原本混杂的一切,是沉默也是空白。
本以为会很感慨的作品,其实什么也没有看懂。
sul.04.04.10
原本想看部豪气干云酷到头顶的武侠片提提神,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窗外寒风呼啸的晚上度过了心情跌宕无尽感喟的两小时,老迈的壬生狼斋藤一在寒夜里感念着吉村贯一郎挂在嘴边的对家乡的怀念,南部的盛冈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南面是早池峰山......我有点喘不过气。
幕末风起云涌的时代只是背景罢了,一个谦和甚至有点卑微的下级武士有妻子和半大的孩子要养,本该是最需要活下去的人,可在压倒性优势的敌人面前他决心为南部武士的尊严而战。
孤身杀入敌阵求死不难,可凭着对家乡妻儿的无限眷恋竟然侥幸生还。
当他强撑着伤势回到家乡,局势的威迫却难以让一家人团聚,最终带着无限留恋自尽于藩主和室。
贯一郎的儿子最终也狠下决心为父报仇,托付妹妹于童年玩伴千秋,赶赴战场再未回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千秋一直守护着宾子最后结为夫妻,在多年后为垂垂老矣的斋藤和观众讲述了普通武士深远如海而坚持若金的故事。
人往往就是这么出乎意料,复杂和矛盾统一于一体。
求生与赴死都是一人所为,我也不想评判究竟哪个更有意义,生存与尊严之间的缠绕撕扯总在产生新的情节,后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作答。
那么我们眼下的现实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让人们体面有尊严的活着呢,在他们尽力想要这么做的时候。
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温情的片子,留下了很多画面中的感动和如果里的美好。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新选组题材影片,虽然名字里包含了壬生义士。
只是一个矛盾的南部下级武士,在经历了矛盾的脱藩后,加入了另一群在时代与使命的夹缝中矛盾挣扎的人们的故事。
吉村贯一郎虽然剑技精湛,但是除了握着剑的时刻沉稳老练,其他时候他实在不太像一个武士,唠唠叨叨的全是家乡的好,妻子儿女的好;张口闭口全是钱,补贴。
所以斋藤一打他开始唠叨就瞧他不爽想杀之而后快,却又因为他的剑技高超而杀他不得。
片子并没有刻意美化新选组,近藤勇也没有被洗白的高大全,真好。
于是,才能看到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组里的乌合之众是怎样怠工捡剩;才能看到局长面无表情地啃着瓜冷冷地吐出:“杀了伊东”的真实来。
新选组从来就不是不食烟火的神仙,是后人把他们推上了神坛,创造描摹了神话以供自己膜拜。
在这里,新选组里的主要人物关系都被淡化,淡化后的这个神话之所以被扯下来给主角做背景,只是因为它在那个矛盾的时代有够矛盾,仅此而已。
斋藤一多少有些冷漠,有些嗜杀,对组里的一切动向了如指掌却又冷眼旁观。
在众人比剑的时候喜欢远远默默地看着,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喜欢在剑柄上喷一口酒,连自己女人的家乡所在都不多问。
自己和新选组的未来?
天知道,过分关心也是于事无补不才是命运的本体么?
幕末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很多人怀着不同的心思选择了脱藩,但不会所有人都像坂本龙马、伊东大藏那样忧国忧民或是妄图实现大志。
吉村贯一郎的脱藩,只是为了家人能活下去,这个辛酸的祈愿与前者相比显得卑微却又绝不输伟大。
他是武士,所以俸禄低微也不能向学生要钱,但他也是丈夫和父亲,奉妻养子,是一个男人应尽的责任,因此纵使被看做不忠的背叛,纵使对家乡妻儿有再多不舍,也必须离开。
很多年之后,年迈的斋藤一在诊所看到了当年吉村在组里拍的照片,于是又想起了那个男人,那个在新选组变为幕府直参后激动地问自己的俸禄会不会增加的守财奴,那个悄悄替他埋葬了自己的女人的多事鬼,那个自己舔米粒却把饭团给了别人的傻子。
吉村说要为活着而战,可他并不逃避死亡,甚至自杀式的奔向敌人的炮火,因为自己是武士呢,所以在伊东的收买笼络面前,他毅然拒绝:我已经背叛过一次,决不能有第二次。
背叛藩里是尽一个男人的责任,不背叛新选组和幕府是一个武士的职责。
为了家人他有了第一次背叛,但金钱和生存绝不能成为第二次背叛的缘由。
那个傻子的身影最终消失在伏见鸟羽一战炮火里。
在那个人和人相互残忍伤害以活命的岁月,那个傻子身上的温情,真让人讨厌,真让人留恋。
所以斋藤一对他说:你不能死,只有你不能死。
潜台词是你要死了这个世界就冷的彻底了,彻底他妈的没意思了!
后来,斋藤一通过诊所的医生千秋知道了吉村最后的死亡并不是在鸟羽一战,而是伤后在大阪乞求回乡而不得后切腹自尽的最期故事。
吉村到死念记的都是他的妻子儿女和风景如画的南部家乡,在那里有他的爱,有他活下去的理由;在这里却有他的责任,有他为了保全藩里不能活下去的原因。
于是在那个雪夜的第二天,千秋的父亲,吉村的挚友看到了脱掉了新选组的队服的吉村,用自己那把已经打钝了的刀结束了自己,为的只是不让把那把珍贵的大和守沾上自己的血,只因为想留给儿子。
到最后,他都做到了,一个优秀的武士,一个优秀的丈夫以及一个优秀的父亲。
千秋说自己的父亲从此向变了一样,最后在与新政府的战斗中也寻死似的求仁得仁了。
大概,在他为了生存而压抑忍耐了亲情和爱情的人生里,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为之放纵奋斗的理由,可以像吉村一样,像樱花一样,灿烂地盛开一回,即使很快凋零。
或许,正向某位网友的说的:有些人比自己重要,有些事比活着重要,觉得当发现这些事这些人时,幸福不远了……
—— about 壬生义士传 - When.the.Last.Sword.Is.Drawn好久没有为了一部片哭得淅沥哗啦了。
这是部看似平淡的电影,回忆的涌现,交叉的过往,两个人的视角,在暗夜里缓缓道来。
里面有发型依然难看但是却那么潇洒那么明亮的冲田。
总是轻松地笑着但是却没有忧伤或者落寞的感觉。
自信,阳光,偶尔有点调皮似的。
杀人时毫不犹豫手脚利落。
但是却忽然倒下了再也看不见了。
斋藤一是真正的狼,自信,决绝,强势。
他不认为有人能杀他。
他满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但是吉村呢,他是一个父亲。
这样一个,深爱着家乡,深爱着妻子,深爱着孩子的人。
这样的人不应该死去呢。
原谅我开始时误以为这个人是多么多么有心机多么多么笑里藏刀的。
他只是太单纯。
美丽的东西都是容易被毁掉。
被号称珍惜他的人毁掉。
在下出生在南部的盛冈,是那么美丽的地方呐。
南边很远的是早池峰山,西边是南昌山和东根山,北方有岩手山,姬神山,多么美丽的在日本没有我更喜欢的地方了。
昨天我梦见我女儿了,在乡下她是最美丽的女孩,象我的妻子一样是个美人。
我离开她的时候,她才五岁,多么美妙的一个小女孩啊。
我的儿子会成为南部的武士……大摇大摆地夸赞自己家乡美丽妻子漂亮儿子优秀女儿绝妙的人。
你知道他爱得有多深。
斋藤一和吉村。
爱上斋藤一的女子,使小计谋亲吻他的女子,唱歌的女子,不美丽的女子,捉萤火虫的女子。
是幸福的。
她帮助了她的爱人,她到死也没离开自己的爱人。
吉村见到这个女子,就象见到自己的家乡。
会想起很多吧,家乡有他爱的人。
他明白斋藤一的心。
肃杀但不是冷酷的人。
斋藤一总说他恨吉村。
吉村他贪财贪得过分。
他大喊大叫装腔做势逃避杀人。
他听说他们被称为壬生之狼时很是惊恐。
他杀人后总说对不起。
他不允许自己再度背叛。
可是他还是死了。
死的时候手里的钱依然不够给儿子买把刀。
死的时候他仿佛听见小女儿在唱着歌。
有那么一刻,我恨大野。
作为朋友,他不能为吉村做些什么么?
说什么只有自己的话,生命都可以给你,但是不能牺牲部族。
但是即使真的只有他自己,他也会说什么为了家人,不能救他吧?
我宁可吉村死在枪下,也不愿,他那么孤单地死在自己朋友的手里。
当初的当初,如果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吉村,让他不至于不背叛家人就会饿死的话,事情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田地?
什么饭团,什么剑,不要假惺惺了!
你记得他肚子饿着,却视而不见他满身的鲜血。
他不愿意死啊,他早就说过。
他那么那么依恋着他美丽的妻,他美妙的小女儿,他出色的儿子,他未见过面的婴孩。
他只想回家,想见他爱的人,想家乡的米家乡的空气。
而吉村死去后又伤心着,到底还是打仗了,结果到最后,谁也没能救了。
既然还是要打,既然还是要什么武士的精神,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救救吉村啊?!
为什么?
不想把这归结为时代,归结为历史的必然,吉村不过是小小乡下武士,爱财如命的俗人,他的命运影响不到历史的车轮,他是真的,可以活下来的呀!
斋藤一老了,子弹穿过的腿走起来很不方便,可是他的眼神依然锐利。
他还是,壬生之狼。
他终于见到了他的御津,他美妙的小女儿御津,他想见却到死也没能再见到的御津。
他的御津会握住丈夫的手,不想再失去幸福。
而他,深夜里想起了吉村。
完全可以当做是是吉村贯一郎的个人表演,对于不十分了解幕府末期那段历史的来说可能某些地方存在疑问。对于幕府末期的武士基本都是以悲剧形式落幕,本片也不例外,只是这里的武士表面上没有以往武士的所谓高贵品质,但其内心——强大无比
目前看过最好看的武士片了,大赞!!!
说起来,有堺雅人和女神中谷美纪镇场是很赞的,然而这部电影实在太血腥残忍了些~果然我还是只适合山田洋次的武士剧~
看机翻真是一种残酷的体验
中井大叔催淚演繹最後的武士 那個熾烈燃燒的激情歲月啊 卻奈何後半段也過於拖沓濫情了吧。。。
催人泪下的男人
不愧是胖子的得奖作品啊!虽然后半部略拖沓,但吉村这个人物塑造的非常立体。胖子该逗逼就逗逼,该气概的时候有气概,演活了这个义士。啊,还能再爱贵胖五百年!!
片子工整到无聊。
最后的武士,为了家庭和信念奋斗的人。
入殓师 的导演居然拍出这样拖沓的片子,很让人惊讶啊
叔你怎么酱油得如此彻底
7/10。主角大大颠覆了以往傲慢的武士形象,真正的武士应该忠心于蕃主,不为钱财衣事发愁,这个吉村一副脱蕃(何况头领是他化小)的市侩嘴脸,却能识破斋藤斩杀组内乌合之众的刀法,表明这种聚焦于低级武士的片子越来越多,最后连斋藤也早生华发、脱去武士的光彩变成带孙看病的顾家爷爷,象征时代的谢幕。 @2016-09-16 19:33:55
2010年看的。因为吉村这个有血有肉的农民级武士,开始明白武士不仅仅限于暴力美学。从下半集开始可以流泪流到结束。
三星半。节奏和风格实在没有太大的可圈点之处,会议部分过多的柔光色调打乱了画面叙事语言的统一;与其说是壬生义士传,莫若说是吉村贯一郎传,人物比较脸谱化。中规中矩的野史片吧,不过中井贵一演技赛高,乡下武士的口音我都听出来了。
又是一部新撰组
感动
穷武士的辛酸与壬生狼的悲愿……
看过大河剧新选组后其他的都入不了眼- -
温婉动人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