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导演姜帝圭拍摄的《恋慕》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本影片以爱情为主线,以战争、政治、亲情为辅线,描述了这场跨越了60年的爱情与等待。
短短的影片却让大家带来深深地感动。
本片的主题是人们探讨的永恒的话题——爱情。
把爱情建立在那个特有的年代,使故事拥有了浓厚的历史再现感。
导演运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把故事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韩国与朝鲜分裂的六十年后,亲人们离散不能相见一直是当时人们的痛,一条三八线分割的不仅是国土,更是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感情,人们一次次的期望化作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失望化作了最后的绝望,而这撕心裂肺的等待也深深地戳痛了大家的心灵。
导演运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为观众呈现。
本片的开篇就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
开篇时,特写了包裹、耳朵、鼻子、鞋、女人擦上口红、书、手机上的照片的镜头与一路上窗外的风景相交替。
观众被这些特写镜头吊足了胃口,期待故事的发生。
蒙太奇的熟练运用使得整部影片节奏紧凑,深入人心,使得整个影片的节奏张弛有度。
女主人公妍熙年轻与苍老面孔的变化交替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与亮点。
整部影片,并没有因此而显得混乱。
在影片中的前半部分,有许多镜头已给予了暗示。
比如在妍熙照镜子时,有一瞬间由年轻的面庞突然变成了苍老的面孔,这一镜头看上去有点惊悚悬疑的元素,实际上是为下文做铺垫。
年轻的妍熙在老年活动中心与一群老人做操,摆积木,周围全部是老年人而唯独她不是,她那年轻的面孔与那个环境格格不入,这也为观众们留下一个悬念。
在影片的末端,也是高潮之所在。
妍熙冲到南北分割线苦苦哀求士兵们,只为给心爱的丈夫珉宇送个盒饭,在这一片段里,妍熙的面孔在远景中景时是苍老的,而在近景和特写时则是年轻的面孔。
导演成熟老练地运用这一交叉蒙太奇,一方面起到了创造情绪效果的作用,使观众的情绪到达了一个高潮点。
另一方面,是妍熙对珉宇沉重的思念,等待的结果可能是无。
在影片的最后再一次的点明了主题,升华了感情。
无论是解释一个词语或者一件事情最佳的方式就是举例说明,如果这个例子举的形象,别人就更容易理解。
电影的名字起的很妙,用一段发生在韩国老人身上的日常,让我们亲身感受了这个词语的味道。
这种娓娓道来的力量,比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情节都要直触心底,虽然只有短短的26分钟,但却比任何电影更打动人。
女主的年纪停留在了与男主相恋的年纪,就这样恋慕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要忘记了,却记得男主…………导演把伏笔埋得恰到好处,让你很容易就猜到她是停留在那个年纪的老人,很容易就猜到天天与她通话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女儿……一切的理所当然,都变成了她对男主情素……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女主就这么恋慕了一辈子……
--浅析电影《恋慕》的主题意蕴 情到深处人孤独,你未归来,我怎能老去?影片利用慢节奏的视听剪辑和温馨的风格基调讲述了一个女人终其一生来等待一个男人的故事,不仅表达了等待是爱情的忠贞诠释,强调了爱情中的等待,还表达了时间流逝后的物是人非之感和战争对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
等待是爱情的忠贞诠释 从女儿的旁白中得知女主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停留在自己年轻时期第一任丈夫时,她这几十年来做这同样的饭菜,只为给自己心爱的人送去,表现了女主在爱情中的忠贞,强调了爱情中的等待。
女主在家中的院子里时,利用俯拍角度的框架式构图展现了女主此时深陷病中幻想和失去丈夫的困境之中,表现了她此时的孤独与无助,展现她为了爱情而等待的执念,不仅如此,影片中还插入了对女主梦境的描绘,影片中女主在家中睡觉,冷色调渲染了此时屋子里十分静谧的氛围,展现了悲伤之感,后来女主梦见她的恋人,眼中的神情满是等待很久之后的惊喜与悲伤交加的复杂情绪,这些细节都展现了女主在爱情中的等待,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永恒追求。
时间流逝后的物是人非 影片中多次强调和暗示女主早已是垂暮的老人,在幻想与现实之间交叉剪辑的叙事模式中,展现了女主在等待爱情的过程中,时间流渐的如此之快,全片一开始就利用大量的曝光暗示存在不安的因素,例如女主第一次在镜子前刷牙,背景是曝光,并利用插帧的方式展现镜子中的老人形象,随后则是重影叠化的效果,暗示她是老人。
第二次和女儿打电话照镜子,则是利用慢推镜头展现人物的情绪爆发,变脸特效后告诉我们她早是个老人,不仅如此,全片还铺设了大量的细节,她全身上下朴素无比的着装完全与年轻人鲜艳的颜色有所区别,年纪轻轻却行动迟缓,以及很多人都对她叫“您”都在暗示她早已年幕,但她就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去等待自己的恋人到来,虽然时间流逝的迅速,但在爱情中的忠贞守护是永恒不变的。
战争对家庭的支离破碎 南北战争时期的背景,一开始就将女主与自己丈夫的分别归结于战争的罪恶,对战争进行批评,展现了韩国人民深受南北战争的影响,不仅使无数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还使无数人的一生饱受遗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同样分崩离析。
例如女主在睡梦中梦见自己的丈夫一般,从丈夫的背部开始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液代表了暴力与危险,暗示了丈夫作为南北战争中的士兵而深受残忍的迫害,而两人之间的情感也因为战争而被切断。
片末在满是老人的客车中,通过抽声和升格镜头的运用来展现战争使他们无法见到亲人的痛苦,因为战争的影响使他们再无法与亲人相见,抱憾终生,而女主便代表了在战争中艰难等待和追求爱的这一群人的人物群像,不仅让观众反思了历史,还使观众感受到了人们对爱的追求。
影片《恋慕》的主题内汤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结合温馨的叙事节奉和强大的情感抓取使观众深陷于女主的情感之中,达到了传递情感的效果,不仅着重描绘了爱情中的等待是忠贞的诠释,还极力的表现了时间流逝后的物是人非以及战争对无数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而这也同样在告诉我们永远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人,时间飞逝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但我们仍要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永恒之爱。
特别感动。
一次看不太懂,于是反复看了几次,但每次都会泪目。
这是我给五星给得最爽快的。
也绝对比国产剧好看太多。
一开始,我以为是个年轻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只是一位老去的婆婆内心面貌而已。
我以为萨拉只是女主朋友,实际上是女主和她第二任丈夫的女儿。
我以为这部剧只会演一个等待丈夫回家的日思夜想的妻子一段时间后见到了丈夫,实际上这部剧有的却不仅仅是等待。
好的片子就像这样,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每一个角色都不多余,多余的地方都会留白;这样的片子也不会表达太多中心,因为中心明确才能显得意义深刻。
女主演技很棒,演一个老婆婆的内心,那个等丈夫回家等了几十年,就算第二次结婚,生了女儿,仍不变心的一个家庭主妇。
也许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很少出现,但它仍旧展现了每个女孩子心底最开始都会有的最纯真的恋慕。
写实的片子,就是一部好片子。
恋慕是韩国导演姜帝圭执导的一部关于忠贞爱情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患有记忆疾病的女子对于她的第一任丈夫的爱不受外界战争与地理因素分离影响的故事。
恋慕的主题,浮现于表面且最深沉的就是那份不移的爱情。
朝鲜半岛从一个整体到因政治与战争而南北分治分裂成两部分,这无可抗拒的因素使男主角与女主角不得不分离。
女主角又患上了严重的记忆疾病,这使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年轻时,一直停留在等待中,爱情也一直停留在那时,这便使她每天都坚持着守护这份爱。
朝鲜半岛的南北战争再锋利也无法破坏她的爱,深刻表达了导演对男女之间纯真 忠贞爱情的歌颂与赞扬。
另一方面来看,分离的战争,影响的不只是国家,还有国民们,尤其是那些因此而痛苦的人们。
导演还想表达的便是对这样的政治纷争与战争的厌弃与反对。
女主角的病使她避免了最大的痛苦,但在最后她意识到真相时,那份痛苦是极度的。
本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十分用心,主要是对女主角的塑造。
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将女主塑造成一个对爱情忠贞不移的女人,虽然每天的生活都受病的影响,但自始至终她的爱都没变过。
本片许多的情节设置都能体现这一点,比如听到男主角叫她的声音,但开门却什么都没有,甚至也会做噩梦,梦到男主角流血。
她也许每天都在经历这些,不管她是否记得,这都使她的命运变得如此艰难。
从家里的布景也可以看出她对男主的心是一成不变的。
在她意识到真相后下车想送出那份饭盒,画面在年老和年轻中切换剪辑,也表现了她仍然和以前一样爱他。
本片深刻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同时身上又深深留着命运与战争带来的伤痕与无奈的女人。
更加深刻的刻画主题。
值得称赞的还有各种镜头与景别的运用。
从头到尾,特写镜头的运用都较不错,在开头部分,大量特写交代了背景,对悬念的设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全片特别是最后部分,特写又更多的表现了人物的面部表情与情感的变化,缩小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
如开头的衣物和结尾女主坚持要送出饭盒的片段。
都不仅辅助了叙事,也推动了情感,令观众感受深刻。
长焦镜头压缩画面,将焦聚在女主角身上,特写与长焦配合运用,更加有利于刻画女主角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更加深化了爱情的主题。
初次之外长焦镜头的运用也贯穿着整部影片,将摄影机与观众的焦点都聚集在女主角身上,长焦镜头与特写的共同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最后送别的固定镜头的运用,加上身边景物的变化,加强了时间的流逝感,同时这样一个大远景,也表现了女主的渺小,深化了战乱对那些爱情的影响。
恋慕在主题人物塑造与镜头运用上都较出色,是一部完成度很高,感情十分强烈又身沉的爱情影片。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大远景的固定镜头,是女主角站在路上等待,景物不断变化的镜头,固定镜头的运用也说明了女主角的的感情是不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的,也深入了感情与爱情主题的表达。
两个人的爱情与一个人的等待,在这个世界中,在战争面前,在政治纷争面前是如此地渺小,但又是如此的触动人心如此的珍贵。
影片传达了导演对于历史与政治的洪流中被迫失去爱人的人们的人文关怀,同时控诉着那些破坏和谐的生活,让人们生存于水生火热中的战争。
这份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爱情,在战争的衬托下,展现出万丈光芒,这是战火与硝烟无法磨灭的爱情之光。
恋慕这部影片不仅在这几个方面较为出色,在对白、独白、音乐的方面也处理得不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爱情短片。
短片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具有独一无二的形式与风格。
像美国的卓别林和基顿,捷克斯洛伐克的杨史云梅耶,匈牙利的《校合唱团的秘密》,俄罗斯的《春之觉醒》,西班牙的《电话亭》,日本的《猫汤》,法国的《堤》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短片或导演。
而今天介绍的这部短片,来自韩国,片名为《恋慕》。
短短26分钟的《恋慕》,宛如一部浓缩的爱情韩剧,既能把人虐哭,又不失短片应有的深度,委实难得。
故事的开始,是在一座平凡的,翻新的小镇上。
镜头拉近,我们看到其中一个复古的小院里,年轻靓丽的女子莲熙,也就是女主角,正在细心烫着一件男士西装,随后将它和一顶帽子挂了起来。
这时,铃声响起,是长途来电。
莲熙耐心地听着对方唠家常,每当提到婚姻问题,电话那头的女子就会变得尖酸刻薄。
但莲熙只是不置可否地笑笑,她总是这样温婉友善,散发着与外表不符的平淡,和谁都保持着距离感。
太阳高升,莲熙会坐公交,到市场买菜。
她似乎因常常光顾和买菜的很熟,却总是礼貌地拒绝别人的好意。
每次的菜式都是大同小异,蒸煮的方法她也已经烂熟于心了。
一碟碟热腾腾的汤菜端出来的时候,莲熙又并不吃多少,脸上也没有笑意。
食物渐渐凉了,她等待的人没有出现。
有时候,她会去一间老冷面店解决午饭。
在慢条斯理地吸着面的同时,莲熙用余光悄悄地看向附近的一对对男女,一种少见的落寞与怀念的神色便流露了出来。
在下午时分,莲熙偶尔会出现在一家养老院里,但并不做护理员的工作,只是一遍遍地陪着患了阿茨海默症的老人搭积木。
不厌其烦地重复,耐心地搭建的过程中,有人夸赞她好看,莲熙却会错了意,以为在说旁人。
夕阳西下,莲熙依然坐公交回家。
途中他人让座,她温和地表达谢意。
推开家门,她再次认真地烹饪料理,其后自己还是品尝几口,剩下一桌。
时间凝滞,不着痕迹,莲熙仿佛永远生活在若即若离的幸福和期待当中。
电影到了一半,秘密才开始揭晓。
单调无奇的日子波澜不惊地流逝,莲熙等待的事物终于降临了。
那是一封信,里面的几张纸记录着一个年迈男人的名字,存活,会面许可这几个字映入莲熙的眼眸,泪水汹涌。
她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打包好饭菜。
少有地,莲熙照着镜子打扮起来。
这一刻,镜子里分明是一张老人的脸。
原来莲熙已经垂垂老矣,因而她动作缓慢,人人让位。
原来她也患了阿茨海默症,因此重复动作,生怕遗忘。
原来早晨电话的对象是远嫁美国的女儿,她担心母亲孤独,劝莲熙搬去同住,同时责备抛下两人的父亲。
原来莲熙的爱人在他们新婚不久便奔赴北方。
时局分裂,两个人天各一方,竟直到现今仍不得相见。
原来莲熙的心依旧如初,所以在开头她的样貌就像几十年前一样美丽。
原来她每天下的面馆,做的饭菜,都是依着丈夫喜欢的口味。
如今,南北关系稍微缓和了,亲属终于得以见一面了。
莲熙坐上摇摇晃晃的巴士,一车皆是怀着期盼之心的老人。
莲熙努力恢复平静,但手指的颤抖还是出卖了她。
多少年了,自己为今天等了多少年,早已经记不清了。
抵达边界线,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和谈失败了。
这意味着这次会面瞬间泡汤,而下一次不知拖延到猴年马月。
人们暴怒,哭泣,咒骂,巴士回程却无可避免。
莲熙跌跌撞撞地冲了下去,哽咽着对着朝鲜边界的士兵说:“放我过去好不好,放我过去,我把鲻鱼汤和饭菜拿给他吃,不行吗?
这样都不行吗?
哪怕帮我把这个带给他,行不行?
”当然不行。
这是唯一的,冷漠的回答。
拉扯中,便当撒了一地,一滴滴泪水滚下脸庞。
最终莲熙无助无力地眺望窗外飞掠过的风景,双眼无神。
记忆拉回到那一天。
古朴的屋子里,一名男子穿上妻子烫好的西装,取下挂在墙上的帽子。
莲熙笑眼盈盈地送他出门,两人在窄窄的街上吻别。
她依依不舍地伫立在繁花似锦的小路,目送着男子一步步地离开,一步步地消失在她的世界,再也不见。
花开人不在,美景空转年。
真正好的作品,不仅仅让人鼻酸,还拥有引人反思的作用。
当今韩国和朝鲜之间那条分割线,分割了无数爱人亲人。
这当然是政治与历史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消除。
但观众在唏嘘之外,不妨想想,曾经的东德与西德,大陆和台湾不也是这样么?
此时柏林墙早已推翻,台湾归乡同样不再是难题。
相信只要恋慕之情足够深,分离终将再相聚,阻碍始终会消弭。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爱情并不能称得上轰轰烈烈,但却凭借着那份卑微的平凡而同样震撼人心。
《恋慕》是由文彩媛主演的一部韩国微电影,入选美好2014大师微电影比赛。
其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崔莲熙多年如一日等待爱人金珉宇从边境归来的故事,表达了导演对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的赞颂,和对战乱的谴责和反感。
本片不仅在情感的把握上十分细腻,在景别、构图、色彩等视听语言方面也是十分独到,突出了本片爱情日久见人心的主题。
景别推进剧情 全片大量运用特写,在影片开头时为观众制造悬念调动预期心理,也对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合照、男主角的衣帽、桌上的饭菜、女儿打来的电话等戏剧元素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将其作为线索以便故事情节进行串联并进一步推动剧情发展。
同时借助分散的固定镜头拍摄出许多中近景画面,以表现崔莲熙记忆力不断衰退后在生活中的不同形体动作。
影评中仅有的几次远景和全景画面被尽数用于描写在平壤时探亲团与边防军队发生冲突被拦截下来的场景,明确交代了当时由于人数众多所导致的混乱场面,并且不过分细化场景以便在情绪编排上弱化负面情绪。
构图暗示观众 片中有三次较为明显的框式构图,第一次在院子里接电话,第二次在拉门边擦皮鞋,第三次在镜子前刷牙。
这三次框式构图突出表现了崔莲熙在独居生活中的日常,引起观众对为电话那头的人物身份的好奇,同时最后一次框式构图还借以一闪而过的一张老妇人的脸对观众暗示了崔莲熙已老的事实,表现岁月匆匆,一去不返。
影片结尾处回忆金珉宇离家时的情景,以一个贯穿全片的便当盒为前景,增强了场景内部的空间感,而且并没有表现男女主角分别本该有的悲伤氛围反而更增添了一丝温情。
剪辑巧妙抒情 片中通过干花、福利院等戏剧元素的多次出现,暗示了崔莲熙实际上已经暮年,之后才通过一组推拉镜头进行转场,彻底交代崔莲熙此时的年龄和身份,她已经不再年轻了,而且只是个丧夫后独自带大女儿的老寡妇。
而在影片结尾处崔莲熙目送着金珉宇离开的远景画面剪辑出了几十年间沧海桑田的变迁,唯独不变的是道路中央崔莲熙苦苦等候恋人归来的孤独身影。
长年累月的等候,崔莲熙其实并不是忘记自己已经衰老,而是忘记她到底已经等了金珉宇多久,她相信他终究会回来的。
此处利用固定镜头拍摄,对应影片题目《恋慕》起到抒情作用。
除此之外,本片的色彩也是一大亮点。
本片色调对比明显,在涉及到奔赴平壤和男主角金珉宇见面时的剧情是以蓝灰为主的冷色调,关于崔莲熙的生活场景时是以橙红为主的暖色调。
这样的色彩安排一方面便于观众区分影片中的现实与回忆,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展现崔莲熙的心理活动。
在回忆中她每天满怀期待的盼着金珉宇归来所以是暖色调,而后南北双方由于意见分歧取消行程时运用冷色调则是用于表现她遭受巨大打击后的悲悯与绝望。
无情的战火分离了相爱的恋人,但分离不了的是他们相思的心。
因为那是她对他的执念,亦是她对他的恋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了这部28分钟的微电影,等待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南北战争一条三八线不仅把一个国家分成了南韩和北韩,也把一对夫妻分隔两地,长达六十多年的等待,记忆慢慢衰退,能记起的事情越来越少,本子能记着六十几年来一直做的事情:丈夫喜欢吃的菜和丈夫的名字,日复一日做好丈夫喜欢吃的菜等待丈夫归来。
战争的残酷,从青丝到白发,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都要被迫延期,最后一次,仍然如此,随着老人饭盒掉地的那一刻,一切尘埃落定,他们在有生之年没能重聚。
心如识幻,诸行如梦一浅析《恋慕》 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
转眼数十载不过弹指间,不忘初心,恒定一生。
数十载的等待,迎来的终将是一场泡沫,人生总不愿放下那生命中的誓言。
影评《恋慕》讲述的是一位老年痴呆患者为自己曾经追求的爱情,付出了数十载的等待爱人回来。
而爱人却在她至死都未能回来的故事。
人生短短数十载,不忘初心,恒定一生。
苦苦等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眺望。
宁做望夫石,不换爱之人。
记忆封存 无尽的等待,遗忘的恐惧,让人选择失忆而逃避。
正如影片中的莲熙,影片开片不久便出现了一个框式构图,而这个框中的莲熙自己一步一步的步入这个框,步入自我封闭,将自己与世隔绝,等待爱人的出现,也是莲熙选择将老年的自己封存。
好当影片第一次出现莲熙照镜子的场景时,画面突然闪现出了她年老时的容貌,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悬念。
这是莲熙选择将自己老年忘去,将老年的自己封闭在镜子内。
一个垂直俯拍的纱笼里面是她年轻时的菜,莲熙保存了的也就只有她年轻时容貌。
时光的无情,生命的脆弱。
岁月弯刀 佛经中提到"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壮士弹指间,时光便逝去六十五刹那。
影片中的莲熙正如佛经中提到的壮士一样。
开片对于所有食物的仰拍,结尾时会所有食物的俯拍,短短几个角度对比,六十年的飞逝。
在影片即将结束时,莲熙站在小道眺望时出现的三次跳切,远处的高房建筑从画面淡出,莲熙的等待,正如她脚下的小道由黄土变成了水泥,远方的高山也被建筑所掩盖。
岁月的弯刀将莲熙记忆从高山流水一刀刀的削成钢筋水泥。
莲熙也像《史记》中的望夫石一样,数十年的等待,像望夫石一样坚定的眺望着爱人的归来。
心本无缺 佛经中提到"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初心如圆。
莲熙这一人物正是如此,对于爱情的崇拜,对那似真似幻的爱情崇拜。
而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她手中的饭盒,那装满了爱情信仰的饭盒,就像她心中对爱情的初心。
影片的开片与结尾形成多次对比剪辑,老旧的照片,高挂的衣服,一切都保持数十年前的模样,不曾改变,也不曾忘却初心。
而开始的清晰与最后的模糊形成的对比剪辑,以及影片最后出现了一幅上下三比一的构图,与开片的构图一致,莲熙的死亡完成了她初心的修行即将圆满。
她爱人给她"吃冷面"的承诺,而完成那承诺的也是她对那初心的履行,也是她人生记忆的终点。
影片本该随着莲熙照片的不断模糊而结束,但导演并没有结束影片,而是再次将影片从现实拉回了她的回忆。
于开片时的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映照了莲熙初心的圆满时刻。
莲熙在死之前再次回忆自己的初心,也是至死不忘初心。
心本无缺,正如佛经中所说"初心,即是圆满的心,清静,平和"对爱情的崇拜,似真似幻也如同镜子一样终将化为泡沫。
影片最后那破开的饭盒,就像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的"物哀之美"爱情的残缺之美,望夫石般的等待修行,圆满初心。
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美好2014:大师微电影”的导语是这样的:“有人破禁,有人疗伤,有人前瞻,有人缅怀。
2014,为其混沌,才有憧憬。
”四部微电影,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治愈人心。
其中以“有人缅怀”为主题的电影名为——《恋慕》这部电影来自于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虽然只是一部短短的微电影,但却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许多观众在结束后不禁潸然泪下,为故事中坚贞不渝的爱而泪目。
这部微电影之所以能收获许多观众的温情,原因无外乎两点:手法和剧情。
影片对光和构图的运用炉火纯青。
一个年轻娴静的女子,目光温柔,镜头随着光线的变幻而变换,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女子的情态与面容。
整部影片根据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光的明度——回忆过去时运用的是柔和的暖光,转回现实时运用的是锋利的冷光。
在光线的改变中,观众体会到的是故事传达出的对往事甜蜜的追忆与怀念,已经无法逃避的现实以及年华老去的失落。
导演另一个高明的技巧则是对构图的安排——影片中大量出现“镜中镜”的构图效果,不论是开始时的对镜补妆,又或是影片中间主角面对镜子时久久的伫立——镜子本身就象征着主角对自我的审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该片中更是象征着主角在现实与回忆中的纠缠,不想面对却无法逃避的现实,想要重拾却已然逝去的往昔。
文中存在着大量的伏笔,影片开始的镜头就是女主坐在车上,正好与结尾一行人赶去与离散多年的家人团聚相呼应;此后在车上一闪而过的合影,老人和陌生女人的身份却还是未知;年纪轻轻的女人竟然常常健忘,不得不靠吃药来维持;每天都会按时来电话问候的好友,从不间断;一直被等待着的丈夫,却从未露面;镜子中一晃而过的老人……这一切细节都是导演的小心机,如果导演想让你大吃一惊,他就不会让莲熙在举手投足里透露这么多细节,通过这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故事的结局也合情合理。
随着故事的一点点深入,所有的细节都开始照应——曾经的少妇早已成了年过花甲的老人,夫妻分别已经六十年,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片头的汽车原来是去团圆……看到这里,观众一定会恍然大悟。
导演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故事中所有的交代都是隐喻,但总会让观众心中有一个大概的猜测,从而让观者对于主角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
导演对于细节的处理在这些伏笔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腻的安排让故事情节在观众面前一点一点展开,剧情的节奏完全在导演的控制之下——这就是姜帝圭导演对电影高超把控能力的体现,让观众的心紧紧地被剧情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电影上。
影片围绕两大主题缓缓展开。
最明显的主题就是永恒、坚贞不渝的爱——无论是莲熙对珉宇执着不悔的等待,还是远在美国的女儿莎拉对母亲日复一日的关心,都是对爱的最好体现。
爱就是爱,不论等待多久,不论相隔多远,都始终如一。
而本片的另一个更深层面的主题就是反战。
因为战争,家人离散,生死不明;因为冲突,就算会面就在明天,可还有现实中难以跨越的边境线。
时代的大伤痕刻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割裂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观众在此刻,已经不需要他人过多宣传战争的弊病,已经在这一份执着却艰难的爱情中对战争深恶痛绝。
尽管在现实中莲熙和珉宇难以重逢,但是在影片的结尾,导演穿插着莲熙对当日分别时的回忆——爱在现实中不知何时才能重聚,但在回忆中,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仿佛又回到六十多年前——莲熙追上了珉宇,一起朝着前方走去。
借爱情来表现南北政治格局给千万家庭带来的伤痛以及对阿兹海默症老年患者的关怀
一个微电影都能看出BUG来。。。就不能犯贱信大V的推荐
好看,比国产微电影要好得多
韩剧如果节奏快点还是不错的。
#RollingYouth2022#即便韩国电影近年来以势如破竹之势获得了国际范围的成功,但在改革之前就已获得声誉的一批导演,均不可避免的显出颓势,久不更新的电影语言与失去创造力的南北题材,是多数社会影片难以摆脱的沉疴。因而不断的闪回和柔光加持下的匹配剪辑,所能给予观众的并非是真实的情感力量,而更像是为无可救药的怀旧主义招魂。
暗恋桃花源。云水谣。恋慕。很多时候,一次别离就是一辈子。所以,尽量不要留下遗憾。ps我爱冷面。
恋慕 等到日暮
我等你,什么都不怕,就怕你再也回不来了。
还是看哭了。她等了第一任老公几十年。始终没有忘记。放在心里。老人家抱着自己做的男人爱吃的东西,下车的画面,把我看哭了。
原来是披着爱情外衣的南北韩战争宣传片
既然心心念念第一任丈夫,又怎么会接受第二任丈夫?
又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段相思,两段离愁,愿阿尔海默老人永远停留在脑子里战前的幸福。
微电影本身就很难用短短的时间去表达影片的主旨 这一部依旧展现了这样的弱点 但是文彩元的演技实在太好 所以也已经不用在管剧情了
一辈子的爱都给了一个人 这种感觉真的应该很幸福 不需要转移目光 眼睛里记忆里只有他一人 片子拍的小清新到最后才释放 总觉得高修就是个大跑龙套的 那么漂亮的发型和服装真是浪费
太typical的韩式言情,真是一点惊喜没有
一段南北朝鲜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失忆女主等候参军的丈夫长达60年之久,结局的回忆杀凄美而动人。
前半段真恶心后半段直接告诉你是政治请问泪点在哪?你只是个韩剧!
有点感人
三半。短片热衷且适合的叙事技巧,核儿是商业片的最爱,静物拍得很美,美术摄影胜过演员。美国的莎拉怎么能放下莲熙女士一个人在家呢?huie的硬盘里连短片都有啊,看完这些五年前拷的电影我要跟她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