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华
主演:袁志博,褚栓忠,董娉,杨昊飞,向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普通话/国语年份:2007
简介:故事梗概 “等郎妹”,是全国解放以前客家山区一种畸型的婚俗,年幼女孩嫁到没有男孩的家中,苦苦等待婆婆为自己生一个丈夫。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客家山区。客家女润月幼年丧母,八岁那年,润月便被无力抚养她的父亲送到王家做等郎妹。在去王家的路上,儿时的伙伴春生,默默地看着坐在竹筏上的润月,随波而去,消失在远方。 但..详细 >
女性的悲哀
哎,阿菊的一生,是多少客家女人的缩影。从小被卖给人家,等婆婆生个男孩儿带大然后结婚,比童养媳更加不如的生活。封闭式的客家围屋,禁锢了一生。看这个片子突然想起另一个风俗,年轻的媳妇在家苦苦等着下南洋谋生的丈夫归来,慢慢地等成苍苍白发的老妇,然而很多人却并没有回来。还是现在好。
带着枯叶与可笑的坚贞,独自数豆到天明。电影氛围的设置像惊悚片,并且用带京腔的普通话来演绎客家人的生活,实在是败笔。
旧时代的畸形婚俗,揭露等郎妹的悲惨一生
这男的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赡养,太过分了!到底是哪来的这个习俗啊!
三从四德,浸猪笼本来就是优秀文化,可以约束女人的忠贞。既然等不来改嫁更没有错,前提是等的期限,期限一年足够。抓壮丁才是陋习,现在依然。
万恶的旧社会
摄影构图和色调很高级,美丽的氛围下缓缓道出一个悲剧,被童养媳更惨的存在是等郎妹
很苦,不知道怎么说。客家生活细节还挺真实的,就是演员口音太离谱了。不想承认自己是客家人的一天
阿姆将这祖祖辈辈的枷锁套进了润月的脖颈里,有生之年便再也摘不下来了
民俗文化课的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在B站再次看到电影简介。深为感慨,自己跳不出的窠臼也不允许别人跳出——桃花阿姆;从反抗到习惯再自己给自己织网—润月。虽是时代赋予女性身上的悲剧,但润月也未免太服帖成为这个枷锁的奴隶了。
镜头很美,剧情不够好
西西提味六放过,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风俗
不愧是五代导演。钢琴配乐出戏,去掉的话,这片很完美,安静舒缓,想象空间大。
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
民俗困束的等郎妹
好中国的剧本
三分只是打给完整呈现的民俗,但客家无论是老广还是闽南,思想里永远没有那种“不破不立”,掀翻桌子的意识,这是我一直以来非常痛恨厌恶的一点。
月光光,照地堂。骑白马,过莲塘。
她们若能不承认"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该多好,所幸这是沉痛的往事了,不会再有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女性的悲哀
哎,阿菊的一生,是多少客家女人的缩影。从小被卖给人家,等婆婆生个男孩儿带大然后结婚,比童养媳更加不如的生活。封闭式的客家围屋,禁锢了一生。看这个片子突然想起另一个风俗,年轻的媳妇在家苦苦等着下南洋谋生的丈夫归来,慢慢地等成苍苍白发的老妇,然而很多人却并没有回来。还是现在好。
带着枯叶与可笑的坚贞,独自数豆到天明。电影氛围的设置像惊悚片,并且用带京腔的普通话来演绎客家人的生活,实在是败笔。
旧时代的畸形婚俗,揭露等郎妹的悲惨一生
这男的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赡养,太过分了!到底是哪来的这个习俗啊!
三从四德,浸猪笼本来就是优秀文化,可以约束女人的忠贞。既然等不来改嫁更没有错,前提是等的期限,期限一年足够。抓壮丁才是陋习,现在依然。
万恶的旧社会
摄影构图和色调很高级,美丽的氛围下缓缓道出一个悲剧,被童养媳更惨的存在是等郎妹
很苦,不知道怎么说。客家生活细节还挺真实的,就是演员口音太离谱了。不想承认自己是客家人的一天
阿姆将这祖祖辈辈的枷锁套进了润月的脖颈里,有生之年便再也摘不下来了
民俗文化课的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在B站再次看到电影简介。深为感慨,自己跳不出的窠臼也不允许别人跳出——桃花阿姆;从反抗到习惯再自己给自己织网—润月。虽是时代赋予女性身上的悲剧,但润月也未免太服帖成为这个枷锁的奴隶了。
镜头很美,剧情不够好
西西提味六放过,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风俗
不愧是五代导演。钢琴配乐出戏,去掉的话,这片很完美,安静舒缓,想象空间大。
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
民俗困束的等郎妹
好中国的剧本
三分只是打给完整呈现的民俗,但客家无论是老广还是闽南,思想里永远没有那种“不破不立”,掀翻桌子的意识,这是我一直以来非常痛恨厌恶的一点。
月光光,照地堂。骑白马,过莲塘。
她们若能不承认"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该多好,所幸这是沉痛的往事了,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