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irtuoso/大师》是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安森·蒙特、艾比·考尼什主演的一部悬疑片,是一部暗黑的杀手童话,影片全程节奏紧凑,逻辑合理。
安森·蒙特饰演的杀手在一次任务中误杀(准确的说是附带杀害)了一名平民,此后这位顶级杀手陷入在罪恶感中无法自拔。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导师(杀手公司老板)在多次劝解开导后,给了杀手一个新任务,然而任务只有一些模糊的词汇,完全没有目标的详细信息。
杀手按模糊的词汇到达了一个偏远村庄的餐馆,餐馆中的服务员、三名食客、巡逻警察都让杀手更加疑窦丛生。
搞不清目标的杀手要抉择,是否将这些素未谋面的人一一处决,如何才能全身而退,这次任务到底是什么,杀手的结局又会如何,《The Virtuoso/大师》揭示着真实的杀手童话。
以下含剧透,不喜慎入。
影片之所以将“黑暗杀手童话”讲述的逻辑合理,让笔者满足于其真实感,就在于杀手第一次“失误”产生附带伤害后进入的迷茫就是他“动情”的硬伤体现。
导师告诉他“我们只是士兵,杀人机器”就是在给他指引,既然选择做杀手,行动中附带伤害不可避免,一旦良知无法认可,则不适合再做下去。
因此,男杀手和年轻女杀手最终的对话也在说“选择在自己”,男杀手选择了良知,选择了放弃,再好的技巧,在内心的指引下也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痛下杀手。
对于男杀手,其实内心早认识到结束自己罪恶的人生或许才是唯一的救赎。
因此,其必然不会活着离开;此外,导师在墓园与杀手的见面提到杀手的父亲,可以想象杀手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技术优势,恐怕也继承了父亲的“良知劣势”。
导师眼中杀手已经和其父亲一样,良知觉醒,不能再作为杀手存活,因此设计了这个局,如果杀手放弃良知,二话不说就把所有人杀了,那么也就可以继续走下去,毕竟这个职业没有信任、怜悯、良知,只有生存和毁灭。
就整体而言,影片告诉大家没有“童话中的杀手”,只有“屠夫与杀人工具”;罪恶不存在光明,罪恶之光是骗人的童话,是害人的毒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爷的五花肉(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28114465/
前几天刚看完《父亲》,还沉浸在安东尼和导演一起精心编制的梦境世界里,今天一看又是老爷子,秒啊,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呢,然鹅。。。。。
演了个寂寞。
观影体验我看了个从时尚杂志封面跑下来的大帅比,用内心独白告诉我,杀人这块儿我无敌,但我也是人,也有感情,我想跟你谈感情,你却让我吃枪子儿,秒啊。
我能不死,但我偏要死,就是玩儿。。。。
影片讲的是一个职业杀手对人对狗有了感情之后,想拯救另一个杀手的故事,结果另一个杀手把他当二傻子,一枪崩了他,任务至上,职业素养这块儿,稳稳的,就和男主一样,然后继承了男主的房子与狗还有工作,画了个圆圈。
霍叔纯粹酱油,可有可无。。
我是溜达着看完的,中间还做了顿饭。。。
剧情完全不吸引人,没觉得悬疑,看着主角的大帅脸,完全没法把我带入他的心境,虽然他在不停的os。。。。
找凶手的过程还不如0.5级难度的剧本杀,没啥推动故事的情节点,各位大咖演的都太酱油,看不出角色背景,有血没肉,血也是中枪之后溅出来才看到的。
哎,这片子的感觉就像一位富婆要捧红男主,然后找了一帮大咖来给他衬戏,最后然并卵的感觉。
1星给男主的杂志脸,告辞。
最牛逼的猎手都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男主内心柔软,做事有原则总要时不时的给自己做做心里建设,万般小心最后还是色字头上一把刀啊,不过也算死之前爽了一下,跟开篇正好首尾呼应了。
女主那身材真是奶牛一样,有点胖但不蠢,挺性感。
等于霍普金斯最后做了个杀猪盘呗,上帝视角看看谁能活下来,为啥要这么干呢,没太懂。
无处可归,被人救起一时,救不了一世。
只能枯坐原地,静等灭亡。
所以,女主是男主唯一的希望。
当希望幻灭,男主再无生意,一死了之。
凑够140子想想很悲哀,人生无法重来,向死而生想活的有意义,有点价值感早点结婚生娃吧有了娃,就有了动力,得买学区房,得挣钱,养家不知怎么编了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0
片尾,手机开始振动,但女主不想接,对应了片中男主附加伤害路人后,不想接电话的状态。
而且女主杀狗狗下不了手,她后悔杀了男主,也后悔继续这种杀手的日子。
所以她也离死不远了。
SO, ♂杀手和♀杀手,确实是不能生活在一起滴。
比如史密斯夫妇啦等等,哈哈瞎说了。
女主还是继续经营好这份杀手的工作吧,动情死得快。
霍普金斯的角色戏份太少了,老戏骨点到即止了,台词都没几句,可怜,唉。
不接电话害死人啊 !
同志们电话一定要接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剧情还蛮紧凑的。
老头讲了一个10分钟的故事 后面就没啥台词了 这样的画面对比节奏好帅!
值得学习。
这个局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了 貌似男主也知道。
为什么不自救!?
随便说一句 女主脱光了 还是蛮好看的 😄!
为撒一定要写140字 为撒一定要写140字 为撒一定要写140字为撒一定要写140字为撒一定要写140字为撒一定要写140字为撒一定要写140字
RT,加油情节时看着JEEP女车主好面熟,后来看演员表才反应过来,竟然胖成这个样子,回想了下似乎也不是因为角色形象需要啊。
这种装逼的情节设置雷同得好多,悬念一猜就准那种,看到死老头的脸才看的这个电影,有些失望。
对白倒蛮多的,尤其是墓地的大段对白,导演是为了想多表白下人物内心?
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观影后,内心一片空荡,唯有肥艾比的身影如同梦魇般挥之不去。
这部剧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杀手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首先就是不能在任务中对所谓的附加伤害动情,就像结尾女杀手说的要遵守守则,而且不接黑帮的委托,这句说明要杀男主的可能也有黑帮灭口的嫌疑,因为男主一开始的目标和男主杀的那个开车的CFO有可能也是黑帮要清除的人,只是任务出现附加伤害,加上男主的状态,所以要安东尼霍普金斯灭口,这也是霍普金斯杀男主的诱因之一。
但男主是完全有能力不被杀死的,因为他太累了,想解脱,同时死在女杀手手上也没遗憾,帮他照顾好那只狗就好。
看他最后头部中枪的那个表情特写,是带有点微笑的,所以对他来说已经解脱了。
只不过没想到女杀手对男主动了情,但不杀那只狗是因为女杀手也不能做到霍普金斯口中所说的一台纯粹执行任务的冷酷杀人机器,她本人就不忍心杀那只流浪狗,同时也念在男主的情分上。
整部剧整体来说进度很快,但因为悬疑性质会觉得戏中过的时间很短,但是一看现实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那种。
有关杀手题材的影片,说起来真是数不胜数,在我们印象中有关杀手的电影都是激烈且充满刺激感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例外。
上映于2021年4月30日的《大师》,虽然也是一部杀手题材的影片,但这部影片就是一个例外。
《大师》由安东尼·霍普金斯、艾比·考尼什和安松·蒙特主演,在片中安松·蒙特出演男主,一名职业杀手,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他的导师(一名老牌杀手)。
男主孤身一人生活在郊外,过着安静且与世无争的生活,唯一的躁动就是当接到导师的暗杀任务的时候,这名高素质的职业杀手就会带上专业的枪械,近乎完美的完成刺杀任务。
直到有一天,男主接到了一个名为“白河”的刺杀任务,这并不是一个很明朗的任务,因为导师并没有直接挑明,需要男主自己去摸索,想不到的是一向镇定自若的男主,在遇到艾比·考尼什饰演的美女店员时,竟然动了儿女私情,最终死在美女的抢下。
影片的剧情很简单,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男主的独白,并且全片的配乐非常的少,人物之间的台词对白也不多,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开篇不长,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导师的一段近10分钟的台词独白。
按照影片的构思,影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男主、女主和导师,三个人之间都是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执行最后一个“白河”的任务时,他确实下了一番心思,在对待女主时,从他的职业素养来说,他是持怀疑态度的,并且私下里也对她进行了摸底调查,但最终的问题在于男主对女主动了儿女私情,按照他的计划,他是想要和女主归隐江湖的,只不过他的一厢情愿没有打动女主,一心想要成为职业杀手的女主,最终忍痛向男主扣动了扳机。
整个“白河”任务是导师对男主和女主的一次考验,毕竟作为一名职业杀手来说,是不应该乱动儿女私情的,但是男主偏偏就落入了情网,所以在老谋深算的导师看来,男主已经不是一名称职的职业杀手,更不再是一名称职的大师。
所以“白河”这个局,真正的赢家是幕后的操纵者:导师,他也是真正的“大师”。
【END】
按照人际沟通理论,男主角的人生脚本在发生路边旅行车起火误伤行人那一刻已经变了,他不再是一部完美的杀人机器,内心开始千疮百孔。
墓地,当安东尼霍普金斯企图疏导他的时候,男主甚至动了杀机。
所以,此人已不可留,必须杀之。
于是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墓地的那个故事,按照他的说法,已经50年没对人讲过了,今天讲出来是想对男主做最后一番努力。
后面设的那个局,是一场考验。
男主杀掉假警长后,向霍普金斯汇报,完成任务,这个时候,霍普金斯只是让他尽快赶回来,还没有决定杀不杀掉他。
霍普金斯问他感觉怎么样,他提到有一个平民伤亡,总是看到熊熊大火。
这个时候,霍普金斯拿起了准备好的手枪,还喝了口酒,终于坚定了亲手杀掉男主的计划。
因为,在墓地的故事中,霍普金斯提到了那个战友,战后就没有安宁过的那个战友,那个人已经彻底垮了。
对于杀手公司这一行来说,自从男主患上创伤应激综合征,就成了移动的定时炸弹。
更何况,后面的white river计划中,他杀了那么多人,唯一放跑的反而是最可能揭发他的平民女子,而造成他陷入不利位置的原因,就是因为路上企图挽救一个家暴受害者耽误了时间,让金发杀手捷足先登。
如果男主第一个抵达小饭店,他就会知道那个放走的女人和后来的长发男只是萍水相逢,如果店主和厨师还活着,假警长就会露馅,金发女人也不会轻易取得他的信任。
所以,他已经成了一个满身是洞的漏船,迟早有一天泄露整个公司。
正如某些理论说的, 缺乏某些能力的人往往也不具备意识到自己缺乏这些能力的认知框架。
电影提到的那个流浪狗、遭遇家暴的女人,无不暗示男主的命运,依靠某种东西,又无力摆脱。
但真的无力摆脱吗,可以的,对于不喜欢的东西除掉就好了,他有两次机会杀掉安东尼霍普金斯,一次是墓地,激情杀人,一次是误杀平民后再次接到任务。
杀掉不喜欢的人,不再干这个行业,人生豁然不同。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