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龙潭之战

Danger Close: The Battle of Long Tan,108悍将(台),非常危险,危险逼近,Long Tan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丹尼尔·韦伯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9

《危机:龙潭之战》剧照

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7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8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9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0

《危机:龙潭之战》剧情介绍

危机:龙潭之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力杀手波派那个女孩的俘虏伏虎武松吸引力诡夜迷情布鲁克林川军团血战到底男人追缉:炸弹客第一季奇异博士公平竞争赛尔号大电影7:疯狂机器城东方的承诺朦胧的青春搞怪奇妙夜璀璨迪拜第一季我的姐姐死亡护理师20岁的灵魂爱恋告急死人岩浆来了第一季巴黎危机憨豆特工2廖家人间不拆天堂的贿赂同族星刻的龙骑士酸甜苦辣小夫妻

《危机:龙潭之战》长篇影评

 1 ) 1966年龙潭战役

下面是网上关于这个战役的机翻中文。

我做了些修改,让语句更加通顺。

(battleoflongtan.com)1966年5月,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第一批士兵抵达南越;其余部队也在6月份陆续抵达。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营的成员们发现自己卷入了越南战争中澳大利亚人最大的战役之一。

到1966年8月,虽然,澳大利亚特遣部队只有在Nui Dat基地呆了3个月。

但是,越共对这个桥头堡阵地耿耿于怀,决心尽早铲除澳大利亚军队。

在战斗前几天,无线电信号显示在基地5公里内有强大的越共部队,但巡逻人员什么也没有发现。

第一,起因:这场战斗的催化剂是越共对澳大利亚作战基地Nui Dat的攻击。

攻击发生在1966年8月17日凌晨,越共使用了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

澳大利亚人只是在最近才在Nui Dat建立了基地,他们试图以基地为跳板控制Phuoc Tuy省,这样就可以在该省掌握军事主动权。

虽然这次袭击只造成了有限的破坏,但却让澳大利亚特遣部队指挥官奥利弗·杰克逊准将(Brigadier Oliver Jackson)感到不安。

作为对攻击的回应,澳大利亚皇家团(6RAR)第6营B连受命从基地巡逻以确定越共的炮击位置。

B连完成了这个任务后,8月18日中午被D连取代。

D连一路跟踪越军撤退的卡车轨迹,从迫击炮阵地,进入一个橡胶园,走向被遗弃的龙潭村。

第二,遭遇战:在Nui Dat以东大约4公里处的这个橡胶种植园里,战斗突然发生了。

当D连穿过橡胶种植园时(两个排在前面,一个排在后面),由戈登·夏普中尉指挥的11排在澳大利亚的右翼遇到了一个越军巡逻小队。

经过短暂的交火,敌人引诱11排向东追踪。

澳大利亚人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即将与敌军的主力部队遭遇。

下午4点刚过,11排在猛烈的火力下被压制在地上无法动弹。

中尉吉奥夫·肯德尔率领10排(在前左位置)奉命支援11排;然而,他的排在提供支援之前也被同样激烈的火力阻挡了。

在D连的两个前进排的后面,连长哈里·史密斯少校带着12排和连部向Nui Dat发出报告,请求支援他那陷入困境的连队。

战斗刚开始,天空就阴沉了下来,下午一场暴雨为橡胶园里的战事,更加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泥雾”的出现加剧了种植园的混乱,降低了能见度,使得双方很难从视觉上识别目标。

这种现象在越南战争期间很常见,当时季风带来的降雨如此之大,以至于地下翻腾的红土溅起50厘米高的水花,把它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弄脏了。

使情况更加复杂的是通讯中断,10和11排的无线电都被炮火损坏。

由于10排无法支援11排,肯德尔中尉被命令撤出他所在的排,重新回到连部。

此时,中尉大卫·萨本接到命令,从他的12排中调出2个纵队,试图从另一个方向向11排发起救援。

在途中,萨本的队伍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无法到达目标。

下午6点,12排在试图支援11排时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越军使用了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的战术,只可惜没有重火力的支援。

如果把这场战斗拖延到夜晚,并且阻止澳军装甲部队。

那么D连就有可能被全歼。

图片来自网络第三,胶着状态:因此,D连现在被敌军分割包围,每个包围圈里的士兵都在遭受越共的攻击。

其中,11排有被歼灭的危险。

在第一次交火后的一个半小时内,28名士兵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前20分钟内受伤。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Nui Dat,澳大利亚基地乱成一团,因为来自龙潭的战报对敌人的估计数量不断增加。

联军炮兵已经向越共开火,目标由D连的前沿观察员确定。

并且向美国请求空中支援,美国人热情地答应提供帮助。

然而,当3架F4幻影战机飞临战区时,它们无法通过厚厚的云层识别地面目标,所有炮弹都偏离了敌人阵地。

只有,来自9中队的两名勇敢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下从树顶高度空投了几箱弹药到D连,以弥补他们的弹药不足。

下午晚些时候,增援D连的任务获得批准。

首先,B连(他们之前的任务是返回Nui Dat基地)被命令掉头去找D连。

第二,批准第三装甲运兵车分队前往D连支援。

随后十辆装甲运兵车载着B连离开了Nui Dat。

在途中,装甲运兵车与一群企图从侧翼包抄澳军阵地的越共发生了一次小冲突。

随后,部队重新集结,朝龙潭方向快速前进。

第四,撤退11排幸存的13名成员终于在傍晚前,冲出敌人的包围,并在烟雾弹的掩护下向12排靠拢。

半小时后,趁着暂时的平静,11、12排得以与其余的部队重新集结,在战斗中首次巩固了D连的阵地。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D连遭遇了无情的人海冲锋。

幸运的是,他们占据的是一个反斜面阵地,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保护,使他们免受步枪和机关枪的射击,这些子弹大多安全地从他们的头顶飞过。

越军的冲锋异常坚决,他们愿意用勇气证明,即使遭遇重大伤亡也愿意继续进攻。

晚上7点夜幕降临,橡胶园一片漆黑,D连的增援终于赶到。

他们的50口径重机枪扫射橡胶园,驱散了进攻的越军。

龙潭之战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一些D连成员希望立即回到11排阵地以寻找幸存者,但是,指挥B连增援的中校科林•汤森德,仍然决定把澳大利亚部队撤退到橡胶种植园西边,优先疏散周围的伤员。

澳军很沮丧,认为他们遭受了惨败。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的结果逐渐明朗。

简而言之,一个由108人组成的澳大利亚步兵连在与两个越共部队的意外遭遇中幸存了下来,这两个越共部队后来被确定为275越共主力团和D445营,其中与澳作战的人数可能多达1000人。

 2 ) 这场战役充满着下级违抗上级的命令

现代战争打得就是精准,如何做到及时的掌握前线具体情况,那就是每一个战斗小组在战场上有绝对调动炮火和飞机的权力,而坐在指挥部的军官不是下达命令的,而是信息中心、资源中心,来看那些违抗命令的行为:1、11排被大批越军包围,呼叫炮火对自己的阵地前沿进行覆盖,坐标显示非常危险,指挥部要求重复,得到确认后认为会对己方有杀伤,但11排呼叫必须执行,否则几十秒后他们将不复存在。

2、炮火覆盖后,指挥部上校觉得11排剩存几率不大,不能再有损失,随即命令胡子中校对在前线的12排少校更改作战任务指令,要求他带队撤回,而少校的回答也很坚决,他们要去阵地找到11排剩存的士兵。

3、列兵自己孤身找到了去11排阵地的路径,看到少校还在原地犹豫,飞起一脚将少校踹倒,责怪少校对前线见死不救,一个普通士兵对一个高级军官在战场上如此行为,放一般等级森严的军队直接将列兵就地正法。

之后少校对列兵没有报复,他知道列兵的动机,之间彼此关于家庭的温馨聊天更是在激烈战场带来一些温情,最终列兵头部中弹牺牲。

4、给战场投送弹药,直升机长对副机长说这是去送死,只限志愿兵去,而副机长毫不犹豫加入飞行,并成功将弹药倾倒到指定地点。

5、派出的装甲部队正在支援前线途中,胡子中校竟然命令装甲部队汤森中尉回去接他,时间就是生命呀,汤森中尉拒绝了他的命令,只派了一辆装甲车去接中校,其他车辆继续前进。

6、中校又命令汤森中尉在小道上停留等他,官僚主义哪都有,这不又耽误时间了吗?

汤森中尉随即安排一辆装甲车在中途停留等他,其它车辆继续前进营救被困的前线。

最终能看到,装甲部队的及时赶到,扭转了战场局面,将剩余的官兵们及时解救。

龙潭之战中108名澳新士兵阻击2000多北越军队,18名澳新士兵和245越南士兵丧生,战损比是1比14,其本质就是抛掉等级和官僚,一切以战场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和安排,充分调动资源,保持高效的信息互换,最大限度的减少我方损失,保存生命,因为生命是一个国家最贵的资源,每一条生命都是重要的。

 3 ) 比较硬核但似乎有缺陷

硬核是指没点儿军事知识,大概看不出来兴趣点。

首先通讯、指挥、协同作战、战术布置、补给支援表现的不错。

对于炮兵的作用突出表现很好看,应该很符合现实。

最不爽的是越军几乎毫无战术可言,都是无脑冲锋。

虽然也有穿插包抄、有机枪火力移动侧翼,都被澳军打掉了,但是剩下的仿佛只有对人海冲锋无脑刷怪的剧情了,感觉很不可思议。

以及双方都没有手榴弹、迫击炮的使用,感觉很奇怪。

还有澳军抗命、直接顶撞上级指挥官的情节也真的好不可思议。

至于其他评论说ak爆头不可能只是一个点的问题我觉得问题不大,毕竟要真掀没了半个脑袋,这电影好多地方都该看不了了。

最后,国内没有版权能看,盗版网站在线播放偶尔的中断加载真是太蛋疼了。

还有我脸盲,没几下几个人是谁,剧情比较没印象。

 4 ) 越军没有指挥官吗

围点打援不会吗,支援的路上埋点地雷,RPG打飞机就一发。

这是反战还是歌颂澳大利亚跟屁虫的胜利,越军就会一味的冲冲冲连手雷都没有吗,躲了树后面丢手雷,多少澳鬼子炸不死。

叨叨叨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哒哒哒的滴滴滴滴滴滴吃的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的,140个字才能评这凑字数都要搞半天,越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都是一色的苏式装备,还整不过百把个初出茅庐的新兵

 5 ) 澳洲抗越神剧

龙潭之战连导演自己都交待了,越共和澳洲方面,都说自己赢了,但无论真相如何,至少导演为了满足澳洲方面的胜果,胡编乱造一场澳军和越共之间的战斗,首先,在没有反火炮雷达之前,单靠听觉是不可能成功判断地方火炮阵地的准确地点,更何况是迫击炮这种东西,更加难以判断,其次,越南军队最终能够把美国佬打跑,不至于连我都比不上吧?

一群人拼命向前冲简直找死,更奇怪的是开始的时候,越共还有三挺机枪,后来打着打着机枪没有了,迫击炮也失联了,更神奇的是,澳军居然没有手榴弹,而越共军队尽管有手榴弹,但一次都没有用过,而且越共军队居然不能爬在地上,只能站起来开枪……最后导演可能觉得自己也太过分了,终于想起了火箭筒(打了一发就被干掉),重机枪(还没开枪就被干掉),迫击炮终于也出现了(炸死一个澳军),反正就是为了满足澳军的战果(108人打退2000名越军精锐,而仅仅死了18人,伤了二十多),能够弱化越共军队的方法,都用尽了…

 6 ) 还可以

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

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

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

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

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

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

 7 ) 就当做澳大利亚自嗨吧

全篇给人的感受是只有:澳大利亚白人才是人,其他的人越南人简直就是可有可无的畜生,本来是跑到别人家入侵去了,结果给自己拍的多无辜多可怜基地被越南的迫击炮袭击。

一群新兵蛋子杀起北越士兵感觉就像玩一样,北越士兵感觉就被拍的没有脑子一样,只会冲锋,还是站在一起去送人头。

12排呼叫火炮支援炸到自己阵地上向我开炮,一番炮击后越军全挂了12排居然还活着那么多人,难道土澳的炮弹张眼睛了?

诶最后越南人要是真有这么好打美国也就不会从越南撤出了,我们自卫反击战的伤亡也不会那么大了,总之如果你是军迷听我一句劝千万别看,你会被导演的YY给气死的

 8 ) 自成一派的战争片

我挺喜欢这片子的。

大土澳拍的战争片,自成一派,虽然表演和技术上不如美的那么成熟,但也不象美的那么越来越趋向流水线化。

叙事非常难得地采用了平视角——真的挺平,这一点完全不象很多战争大片。

它完全不在意这场战争谁对谁错,也绝不浪费时间反思战争的残酷,打了就是打了,死了就是死了,不澎湃,不壮烈,不悲伤,不遗憾,最后你会听见那些点名时不再喊到的年轻人,并不悲哀的吉他曲,看见照片上凝固的真人的笑容,绝大多数要比演员更英俊。

大土澳有仇必报,大土澳很少悲伤,大土澳并不介意注明“双方都宣称战胜”,相对于四处打胜仗却偏要谴责啊反思啊的美的,大土澳有种好了伤疤就不再喊痛的别样的好汉气派。

这部影片献给在龙潭战役奋战而死的所有人——1966.8.18。

 9 ) 危机时刻

2022.03.10

原来越南战争不是美国一家打越共,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澳新联军,这个土澳哪哪都有他,朝鲜战争有他,越南战争还有他,到现在还跟着美国瞎搀和中国的事,记住澳大利亚这个祖上都是罪犯的国家。

直升机送两个新兵蛋子到来开始,直到中士开车把他们接到营地,那段音乐真给力,伴随着两个新兵一路小跑,节奏感超强。

D连指挥官史密斯·哈利少校在马来半岛打过共军和游击队,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军官。

不过少校有两个短板,生活上的短板,从二等兵拉吉进帐篷就开始用筷子鼓捣那碗面条,咋都送不到嘴里去,最后直接用手捞着吃了个痛快,连汤都喝了。

人际关系上的短板,对士兵按突击队的标准严格,二等兵拉吉,开枪走火,企图蒙混过关。

被少校直接戳穿,严厉训斥,毫不留情。

少校在官场上更是个白丁,不善交际,办事不圆滑。

对上司不满,不喜欢汤森上校,另外不想做一群新兵蛋子的奶妈,越级上告,实话实说,申请调离,结果被准将训斥一顿。

士兵要上前线,明星来助阵,最能鼓舞人心,能让自己心仪的女明星亲一口,是一个超有动力的事。

谁知演唱会开到一半,前方战事告急,明星们吓的爬上直升机,看着远处炮火连天的滚滚浓烟溜之大吉了。

B连在龙潭没有搜索到敌人,D连接替B连继续搜索,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结果让他们遇上了,还是敌军的大部队,于是D连经历了一场地狱般血与火的考验,夏普中尉的11排首当其冲。

就在上校和一群士兵在基地兴高采烈的观看明星演唱会的时候,D连11排的士兵们在一个橡胶园和大股的敌军遭遇了,超强火力打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关键时刻炮兵开火了,指哪打哪,膀大腰圆的澳军炮兵非常给力,压制了敌军的冲锋。

初期判断有误,10排接敌后也发现不对劲,敌人越打越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排的规模,夏普中尉很快就挂了。

敌军第二波冲锋很快来袭,有一个营大约七八百人,前方请求装甲车支援和美军空中支援,美军飞机来了,地面的烟雾弹却哑火了,少校只好引导空中的美军飞行员把炸弹盲投到一个炸不着自己人的地方,希望能够吓跑敌军。

敌军又一波冲锋开始了,11排已经弹药殆尽,中士请求“向我开炮”,一顿炮击后,少校呼叫11排,步话机里一片寂静,11排没有了。

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仿佛在为英雄们默哀流泪。

在敌方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易轻易调动有限兵力增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牺牲局部,保存有生力量按兵不动,防止敌人用调虎离山之计,最终进攻基地。

因此基地给D连的作战命令更改为马上返回基地。

此刻是考验一个前线指挥官能力和水平的时候了,少校拒绝了返回基地的新命令,他要和11排共存亡,抗命决定找到11排,抢救生还者。

澳军里时不时的闪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色彩,又一个抗命的人是直升机指挥官自愿冒着枪林弹雨和瓢泼大雨给前线送弹药,直升机及时送来急需的弹药和补给,使D连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找到11排的消息传到基地,让所有人为之一振,汤森上校一反常态的要求准将准许派装甲运兵车去接D连,准将借口保护基地而不意,上校坚持“史密斯少校能挺得住,装甲运兵车又能瓦解敌军攻势,我就能跟敌军背水一战保住基地”,准将只好应允。

不知道的还以为D连的英勇行为感染了上校,其实他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前方战事紧,后方内耗忙,此时准将和上校两个高阶军官的官场争斗达到高潮,准将摆明要“秋后算帐”,让上校背锅,上校绞尽脑汁拼命想甩锅。

上校借口去视察基地防务,离开准将视线后,命令装甲运兵车回来接他,又命令装甲运兵车队停止前进等他,前线军情紧急,D连危在旦夕,这一连串的命令等于置危在旦夕的D连于死地,也彻底暴露了他派装甲运兵车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关心D连死活,纯粹为了作秀的真实目的。

好在装甲运兵车指挥员没有完全听他的,继续驰援D连,就在D连弹尽,准备肉搏的最后关头,装甲运兵车到了,击退敌军,D连得救了。

危机时刻,患难与共,兄弟携手,共渡难关。

 10 ) 三流部队

整部影片反映出澳洲部队的三流部队的水准。

士兵懒散,军人可以随意抗命,长官逻辑混乱。

在越战当中这样的部队是越南人没有好好收拾他,如果越南人把他当成一个目标早就被收拾掉了。

当年跟中国师傅学了不少,北越也不是吃素的。

西方人的越战片反映南越部队的时候,好像南越只会人海战术似的。

如果越南就这两下子,早就被美国人搞定了。

79年师傅打徒弟的时候也不会把师傅搞的那么辛苦。

《危机:龙潭之战》短评

展示连排班级战术,火炮真是战争之神。

7分钟前
  • 老柴
  • 推荐

越战是一道伤痕,有所失去的人知道,会越久越痒,会越抓越疼。

11分钟前
  • 红男
  • 还行

还不错,比较写实的战争片!

15分钟前
  • 全金属外壳
  • 推荐

20分钟前
  • 电影和生活
  • 较差

确实挺垃圾一片。到底想表达什么,宣扬什么?至于某些网友吹捧看战术,也没看出拍出来什么有名堂的战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拍战争片不谈政治,那就是拍屠杀。可是屠杀片如Kill Bill,也有复仇的主题。

21分钟前
  • 轻策书房
  • 很差

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围华话,战场不外如是,那时hk很可能不复存在了

24分钟前
  • 捉҉依҉茵
  • 还行

还不错挺真实,不过翻译属实尴尬。

28分钟前
  • 重案组之🐯
  • 推荐

战争戏调度差且单一,而且明显看的出成本不够,看完即忘的平庸片。

31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片子太扁平单薄了,全程打打打,没什么情节

33分钟前
  • 北京大学渣
  • 较差

越南一个弹丸小国,经历的大战不少!和船坚炮利的美国干过,很武器精良的中国邻居也掐过!胜算就不要说了,人是死了不少!站在其他打这场战争的国家角度去看与越南的战争,没有说服力,毕竟人家战争资源贫瘠,死的人最多。凭什么就说自己受了伤?所以战争这玩意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作为观众,都是局外人,看看得了!最想看到越南自己拍的,就知道人家是怎么看待战争的了!

35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寡淡,不过意外收获了澳大利亚人也参加了越战的小知识。

38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5/10。与好莱坞战争影像有天壤之别,《血战钢锯岭》《大兵瑞恩》为还原个体在残酷搏杀中内心恐惧的状态,采用迂回晃动的近景镜头,将血和泥土、汗液、炮灰等黑色物质糊满演员的身体,火焰喷射、血肉横飞极度接近真实,而本片放弃了营造真实感的手持,多是客观视角的中、远和固定镜头,柔美的光镜(增强了雨林的雾气弥漫效果)和许多渲染酷劲的慢镜头(阵地高炮齐射后导弹坠地,方寸之间吞噬士兵的火花爆裂),使对战争的质疑变成了MV般的枪战游戏。剧情结构的冲突微弱,部队生活的展现乏味、没有铺垫和塑造,消解了所有人物背景,澳新军团的作战意志是什么:祖国?信仰或证明自己?没有任何动机,构成冲突的时刻唯有不放弃战友和长官撤退命令的违逆,以及战场上放过丧失反抗能力的越共伤员和护士,来称赞己方的人道主义,或缺了战争片中必要的人文视角。

42分钟前
  • 火娃
  • 较差

论牺牲精神,没有《集结号》来的精彩 。论反战精神,没有 《血战钢锯岭》 来的深刻 。你他妈一个臭土澳,侵略人家越南 ,还拍的这么壮烈。给美国人当走狗还当的心安理得!战斗场面真是澳版抗日神剧,一枪一个洞,射的是钉子吧。垃圾电影!

46分钟前
  • 王尔德克士
  • 很差

一场侵略战争

47分钟前
  • 燃眉追击
  • 还行

我特么都怀疑你们是不是在越南拍的

48分钟前
  • 误机大王阿雷
  • 很差

4

53分钟前
  • foobarjohnny
  • 推荐

美国是英雄,越南是蝗虫,结果人海战术吊打多国联军。乒乒乓乓打到最后,导演一拍脑门儿:忘了反战,赶紧补在最后~~~~~~~~~拜拜导演好好学习钢锯岭吧!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战争戏还算密集,但场景单一看到最后也有些疲劳了,以至于后半段看戏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哪几个演员演过钢锯岭。

59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还行

还行

60分钟前
  • dear_who
  • 推荐

大洋洲怒刷存在感呗

1小时前
  • 大顶公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