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3》播放过半,家庭矛盾山庄矛盾也更加尖锐了。
看得心惊,每个人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出选择,有多少是正在发生在身边的呢?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挑拨离间的人呢?
除了刘老根,处在他这个位置上,看问题的角度,与对待人的方式都不一样了,他看待药丸子,不是挑刺,不想惩罚,他是想要对老朋友负责,是想好好栽培年轻人与下一代,他与山庄及家庭的所有成员想的都不一样,所以虽然他看清了药丸子的本质,依然和他待在一起。
而山庄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友善了,他们对待药丸子是以一种旁观、看热闹的心境,家族内的人更是敌对的姿态。
从他来到龙泉沟的第一天,流言就没有停止过,且愈演愈烈,导致了无数的风波,最终导致了刘老根再次发疯出走,其实会议只是一个短暂的爆发,其实矛盾早就山雨欲来暗潮汹涌了。
而大胖成了点燃导火索的那个人。
表面上是大胖与家族的矛盾,其实深层次的矛盾是刘老根与所有人之间的矛盾。
是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矛盾。
而这矛盾首先集中在应该付这50万的赔偿款吗?
谁应该给付这笔钱呢?
这个问题大家首先都会觉得山庄的人没有任何问题啊,凭什么山庄要为一个不是正式员工不学无术只会在山庄得罪人的人买单呢?
而且这错误完全是自己作的啊。
除非药丸子真是刘老根的私生子,要知道现在不要说50万,就是5万元的纷争也足够在家庭间引起争吵。
所以他们的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可是刘老根呢?
他只是想要顾念老友的孩子,他顾念情谊,轻财重义,栽培后进,花这么多钱完全不算问题。
钱是身外之物,固然重要但是不如并肩战斗的感情重要,这是属于上一辈人之间的情义,是已经稀缺的不能为现代人了解的情谊了,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梯上》,看完回想起了以前小时候邻里之间互相亲近互相帮助的情感,今天突然觉得,刘老根对于药丸子也是这样一种亲近的情感吧,只不过他与药匣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罢了。
所以刘老根想要付这笔钱也是正确的,他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只是让山庄承担这笔钱。
是私人的情谊,就不能公私不分,应该自己拿出这笔钱,那就没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而导致从内到外所有人的侧目与反对了。
这也反映出刘老根也完全将山庄当做自己家的产业,而不是所有股东的了,不然也不会要山庄去赔付这一笔钱了。
这是山庄发展乏力的基本原因,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所以无法激起职工的积极性。
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是宅心仁厚的长者,他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药丸子,期待他变得更有担当。
虽然他的方式也有欠妥的地方,但是药丸子确实因为在刘老根身边,发生了质的变化——离开山庄,从基层做起,自食其力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部中的发疯有些牵强,第二部中的疯癫让人同情,可是这一部中,并没有太大的打击,应该说在会议中所有剧集最集中的矛盾都已经表现完毕了,疯掉之后的部分就如注水一般无味,我觉得没有什么能够拯救山庄的改革,所以只有疯掉能够聊以塞责吧。
最后想要感叹一声,成年人的世界有发疯二字吗?
哎,有多少人的生活都被挤压、碾磨,可是我们却只能清醒的承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看了好些天刘老根3(以下简称3),也因此又重温了刘老根1和2(以下简称1和2),逛豆瓣发现认真写刘老根剧评的并不多。
大多是吐槽。
好像自己和别人说,我写了个影评,人家问,哪个啊?
你一说刘老根就会被人笑掉大牙一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而且是从小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一天两集看刘老根长大的东北人。
觉得有义务写写这部剧。
首先说一下3里面消失的1和2里比较重要的角色和3新增的角色。
李丹彻底消失,剧中没有提估计是和她妈出国了。
徐迈彻底消失。
(估计是乡爱里面广坤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回不来了。
人生啊,还真是不可逆呢)药匣子(和之前1,2的戏份相比,基本就是消失了,而且目前更新到了24集还没有出现。
)(更新一下最新一期的第32集预告里药匣子终于出现了,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家期待一下吧)二奎换了演员,目前来看基本就是客串。
韩冰客串了几个镜头还是在手机视频通话中。
丁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出场,在此缅怀高老师,第二部最后几集真的把人看的哭的稀里哗啦。
马书记(戏里没有交代,但是根据2里面马书记的表现应该是高升了,纯属个人猜测)顾小红彻底消失,尽管2结尾里当上了总经理。
反派胡科坐牢了,冯元坐牢。
从此山庄外部矛盾基本消失。
很多人说不喜欢3的原因是因为太像乡爱了,我承认3里面冲突明显少了,矛盾冲突也从之前的内外兼有变成了纯龙泉山庄内部的故事,戏剧的张力不够。
少了很多1和2里揭露官场黑暗和讽刺不正之风的戏份。
让人觉得家长里短很琐碎,但是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这一部本山老师想表达的。
戏中其实并不缺少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反思,比如啃老给女主播刷几十万的药丸子,被表哥骗挪用公款私用的韩世信,网红公司造假的粉丝,当前社会群体中对于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冷漠,小茹和子健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刘山杏大龄剩女问题等等。
你仔细想想,这些事在自己的身边是不是好像都能找到一个影子,再或者你曾在新闻或者电视节目里不止一次的听说过。
看似烦人的药丸子,是不是你身边也会有这样一个人。
戏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觉得情节简单幼稚不靠谱的朋友,可以去琢磨盗梦空间穆赫兰道。
这部剧本身就是让人轻轻松松瘫在沙发里和家人嘻嘻哈哈看的,情节不靠谱,但是也是现实的缩影。
几率再小,它也可能真实发生。
参考墨菲定律。
消失的角色中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丁香和药匣子,要知道1和2当中很多的冲突矛盾和主线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角色进行的,高老师和范老师在1和2里是表现绝对是封神级别的。
强烈建议大家重温一下2里面最后几集山庄被骗后刘老根疯了那一段戏,本山老师和高老师的表演绝了。
所以3里面没有高范两位老师的重头戏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遗憾吧。
我们再说一下新增角色。
包括药丸子,韩世信,姗姗,小保姆,秤杆子,酒蒙子,黑化的周二牤(个人认为应该算是一个新角色了),杨树林。
药丸子这个角色褒贬不一,目前来看不喜欢的人占大多数。
不喜欢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演员老,脸上褶子多,不符合人物18岁设定。
演技不好。
人物内心阴暗,好吃懒做,不正能量,整人招数简单。
说一下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人物的原生家庭背景,药匣子和大辣椒老来得子,对孩子宠爱肯定是难免的。
根据后来的剧情,大辣椒说孩子爸爸和别的女人跑了,可以证实是大辣椒一个人把药丸子拉扯大,肯定更加溺爱。
再加上家里没有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孩子的教育缺失在所难免。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因为单亲家庭教育缺失造成性格缺陷的人物,大胖,小茹,药丸子,刘子健(但是子健确实算教育的挺好)。
奇怪的是二柱子从小没有父母,双亲缺失,吃干爸家饭长大的,却是比较懂事理的。
但是二柱子性格特点里比较怯懦,再加上和大胖成家后大胖的强势,把他的性格凸显的更加明显。
这个我们在后续的分析中再说。
扯远了,回到药丸子。
通过对其原生家庭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药丸子为什么会被被宠成这个样子。
但在剧中,药丸子也展示出来有一定的艺术细胞,有一段唱京剧的戏很出彩,让我觉得后续剧情里他大概率会改邪归正,并且成为山庄扭亏为盈的台柱子。
而且目前到24集的内容中,他已经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干,好吃懒做的孩子,开始洗衣做饭,别管他是不是出于讨好他老根大爷的目的。
而且后续的戏中没有再表述他从外面买做好的饭菜来糊弄老根,也就是在暗示孩子已经开始自己动手做事了。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3里面,本山老师塑造的人物形象没有一个完全的坏人,3里面的被大家特别讨厌的药丸子和韩世信,也会有闪光点和人性中善的一面。
有的时候你了解了人物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反而觉得也有些可怜。
相信看过柯南的小伙伴们都深有感触(坏人都是迫不得已),这和第一部和第二部有很大的区别。
这一点我们之后也会找一个机会单独分析。
所以随着剧情发展,我觉得药丸子在结尾大概率会洗白。
韩世信,对于这个角色网上的评论好像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讨厌。
理由包括但不限于,表情浮夸,一笑就漏牙,不学无术,没啥能力。
其实我觉得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我们先从几段戏来分析,第一段他和姗姗聊天,说自己来山庄也是抱着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来的,并说自己在之前也曾给过董事长刘大奎很多建议,但是都被否了,从此心灰意冷开始混日子。
第二段,同学刘英(抱歉我记不得她在这部戏里叫啥了,但是说刘英大家都知道是谁,哈哈)路过来看他,俩人在房间里的谈话,透漏出韩世信之前学习成绩不错,毕业之后也被大公司录用,但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个行业,觉得是骗人的,所以没有去。
这说明了他这个人至少在最初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坚持的。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这个人物我觉得后面大概率也会洗白,况且从剧中细节来看,他对姗姗的感情应该是真的,后期的预告片里还放出了他求婚的戏,作为之后刘老哥的家人,而且有韩董事长家的亲戚背景,所以韩世信洗白可能性很大。
本期就更新到这里,许久没有码字,有点累,其余的人物后面再说。
-以下是更新的内容。
姗姗,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单纯,典型的富家小姐傻白甜的形象。
目前网上的评论一般,喜欢这个角色的人不多。
这也大多是和她做的那些事有关系。
挪用公款,为了不让事情败露,私自搞串联,还把二婶从财务部整到了保洁部。
她这个角色的剧情基本就是围绕两个事,1 挪用公款,2 和韩世信谈恋爱。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把她这个角色去掉,相应的剧情也去掉,好像对主线故事也没啥影响。
所以目前来看这个人物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但是不排除后续的剧情中,姗姗这个角色起到重要的推动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小琴标志性的表情小保姆,小琴这个角色,评价比较两极化。
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烦。
我倾向于前者。
虽然这个角色有一些傻乎乎,一根筋,不懂变通,但是这个角色讨喜也正是这些原因,你说奇怪不奇怪。
翻译成好的说法就是,认真负责,执着。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说话慢吞吞,容易轻信别人(轻信大胖和客人的话)。
但是整体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而且她在山庄这个全员扯老婆舌的环境中,依然不瞎传瞎说,还和服务员们说,有这个时间干点活不好么。
这么正的三观,就值得有喜欢她的观众。
周二牤,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我们先看一下之前的周二牤的照片和背景
大学毕业,英语八级。
再看看3里面的周二牤
势利小人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有很多分歧,我们先说一下3这个角色是怎么来的,一种观点是就是2里面的周二牤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职场,从一个心比天高的青葱小伙,变成了一个贪污受贿狐假虎威的油腻大叔。
通过描绘周二牤的变化,折射出山庄职场的现状。
只有这种阿谀奉承的小人才能升官,也就不怪山庄会出现经营危机。
但是我的观点是,这个人物和之前的周二牤应该只是名字一样,但是应该是两个人。
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 文化水平,上一部里面的周二牤大学毕业,英语八级,这一部的周二牤我除了看见他在屋里写写字,去大奎那里拍拍马屁,没见过他干过一件实事。
各位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单位里上班时间在屋里写字的,多半是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正事干的闲人,故意一副文化人的样子。
真正有文化有能力的人,上班时间肯定在忙正事,就算想写写字练练字也是回家之后,茶余饭后陶冶一下情操。
文化这种事不是做给人看的。
2 人物性格,之前那一部的周二牤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这一部里的周二牤完全黑化了,完全就是一个势利小人。
阿谀奉承,不给小剧团人留饭,吃回扣,故意打压张可心,到后来的偷偷进张可心屋里偷医师证,这很难让人把他和前作里的那个意气风发充满正义感的小伙联系到一起。
我承认会有这种情况,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但是经历过十几年的不正常的职场变的内心黑暗。
但是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十几年前他就当上了山庄的经理,而且按照当初山庄的发展速度,完全是存在大有可为的空间的,且当时还不是大奎一把手。
按照当初的人物性格,我觉得如果周二牤觉得在山庄施展不开拳脚,受到了束缚,以他的经验和学识,应该就会跳槽,而不是留在山庄,活成了一个自己讨厌的人。
这次就更新到这,周二牤的戏我再去重温几遍。
明后天再更。
龙泉集团各届董事会成员名单这几天忽然想总结一下山庄开业至今的各届董事会的成员,就做了上面的这个表。
根据上表,我们再看一下各董事会成员当选的次数,见下表。
刘老根作为绝对主角排名第一由此可以看出,3里面董事会前几名的成员都消失了,三次以上的成员仅剩刘老根(还退休了),张二柱。
李宝库出国,满山红做了保洁,刘二奎出国,丁小满做了保洁。
反正不是出国就是做保洁。
还真是巧了。
由此可以看出龙泉集团董事会成员里大多数都是刘韩两家的亲戚,不是的仅有几人。
我在下图中用黄色背景标注了出来。
第四届山庄出问题时董事会外人最少,只有李宝库一人
刘韩两家在历届董事会占比例的总数远远大于外人,我们用下面这个表来体会一下。
76:24所以说龙泉集团家族企业的性质一点都没有改变,2结束时顾小红来了以为会给山庄带来巨大的变化,目前来看是没有。
失望至极!
虽然看了预告已有心里准备,但是看了几集没想到如此之差,完全是一部乡村爱情外传。
整部剧如乡村爱情一样没有一句正常人对话,全是低俗小品般的扯犊子,不出意外的有着二人转的磕巴顿句,精神病般的人物逻辑。
以上这些出现在《乡》剧没人会说什么,它就是这玩意儿。
但是出现在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巅峰之作刘老根的续集,就是一种恶心。
从《夜深人不静》到《一乡之长》到《刘老根》到《马大帅》到《乡2》,赵本山的作品营养都来自他的出身,一个普通的农民。
作品里的所有人物都是他年轻时亲眼所见,甚至打过交道的。
他把这些人物放到作品中加以艺术化的处理,让我们在笑中感受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但本山从《乡3》开始的“扯犊子”风格这十年,也是他脑出血后养身体的十年,这十年赵本山脱离了艺术创作,脱离了给他营养的农村,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不了解农村了,也没有能力拍出写实风格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了。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药丸子的恶心吗?
五星给赵本山,演技封神,把疯的样子演的毫无痕迹,跪服老爷子,影帝级别的五星给赵本山,演技封神,把疯的样子演的毫无痕迹,跪服老爷子,影帝级别的五星给赵本山,演技封神,把疯的样子演的毫无痕迹,跪服老爷子,影帝级别的五星给赵本山,演技封神,把疯的样子演的毫无痕迹,跪服老爷子,影帝级别的
当一开始放出消息说是《刘老根3》开拍的时候我是极度期待的,一直在跟进拍摄进度,因为我一直觉得本山大叔最好的剧就是《马大帅1》和《刘老根》系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种特有的生活态度,我从来也没看过《乡爱》,因为确实觉得立意不高。
虽然说是原班人马,但是看花絮的时候范伟说了句“这就杀青了?
”,就估计到药匣子戏份不会太多,没想到最后戏份这么少,满打满算也就四集。
看出来本山大叔想捧新人了,毕竟他自己戏份也不能说是绝对主角。
但是药丸子被捧得实在不太高明啊。
17年过去了,龙泉山庄发展的实在是不太好啊。
17年前就知道雇大学生,搞哑铃式管理,这么多年过去了,咋还是家族一言堂式企业呢?
咋没壮大呢?
电商也没搞起来啊?
药丸子咋的也得上个大学才能去山庄工作吧,高中毕业对于一个存在小二十年的企业来说不太灵吧?
就算非要去,也得送去什么管理学院镀镀金吧?
大奎在城里好歹是个小老板,03年就能住得起别墅的人,对山庄的管理手段非常单一,也非常随意,我是不太相信是这个水平的。
还有啊,编剧啊,这年头大学生多了去了,韩世信一句“我堂堂一个大学毕业生竟然来这”实在是太搞笑了,拜托,大学一毕业能当个总经理就不错了,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大学,是不是编剧没上过大学?
还是那句话,17年前就知道找大学生管理,到现在怎么着也得到博士了吧?
感觉这戏拍出了2003年的既视感。
也没在东北工作过,难道东北还是这个工作方式?
整部戏的冲突就是靠药丸子和大胖勾心斗角打打闹闹那一套,也太乡村了吧,刘老根不是这种剧情啊,刘老根是带领全村致富的民营企业家,先进的改革者啊,不是守旧派。
感觉一开始整部戏的方向就偏离了刘老根的龙泉山庄。
但是本部戏的小琴很招我个人喜欢,不紧不慢的太可爱了,除此之外,精彩的亮点可能就是对于过去的致敬了,本山大叔的疯戏以及药匣子的小快板。
感觉就是用新镜头致敬下自己。
本山大叔可能确实是隐于世,不知道二十年过去了,世界变了。
不管整部戏怎样,还是喜欢、敬佩、支持本山大叔。
但是同时也看的出来本山大叔对整部戏的影响比较大,观念有些过时,也非常关注传统文化、家庭关系,父权,不得不感叹岁月催人老,最可怕的老的不只是身体,精神也会留在过去,后来流逝的时间只是在重复过去的自己。
学医的朋友看到本山大叔的身材说“确实不能吃太多大酱,腹水比较严重,应该少吃盐”,最后祝本山大叔身体健康吧,希望想了解本山大叔的多看看《马大帅》,少看点乡爱。
你看这架打的,不借位,不剪辑,直接薅头发生掏,还有哪部国产剧能这么爆发演技?
这不依不饶的样,尽情释放中老年妇女的泼辣,哪部剧演员能这么放下身段?
想想以前那些所谓经典的港剧,哪部没点儿烂片的元素,还能被拿来反复的嚼,现在怎么反倒要求高了,一个个的影评家,理论家,对这失望对那失望,我对你们也挺失望的。
一直最爱赵的小品,感谢他一直以来带给的欢笑,就为这一点看了《刘老根3》,可很失望,怎么拍出这么一个玩意的作品啊,几乎把我对赵的喜爱、好感看没了。
一是剧情不紧凑,拖沓,让人觉得乱编,没个主要的故事情节,编到哪算哪。
二是赵的剧太多,都是些没必要,单单出走让人寻找就用了几集。
还人一个老人发呆、让人擦身反复出现,这是反映赵本山的老年生活纪录片?
三是演员呆板,不管药丸子、大奎,目光呆滞,似笑非笑,更惨的是大胖,人物非常生硬。
都说刘老根是草根影视,上不了大雅之堂。
可以前的刘老根1、2还行,草根就草根的样,还有个范、有个小品式的作笑。
现在的刘老根3真的彻底堕落了。
【作者 :青烟岭】《刘老根3》这几天开播了,大家追了吗?
距离2002年第一部,2003年第二部,这个系列时隔17年才上线第三部,观众可谓一路好等!
早在当年本山大叔最火时,顺势推出的《刘老根》系列,也成为行业经典。
当时的赵本山,2001年有小品《卖拐》,2002年《卖车》,2003年《心病》,这些家喻户晓的节目,搭档都是范伟老师。
所以,此番《刘老根3》开播时,主演是赵本山、范伟的阵容,也让万千观众非常期待。
不过,目前我追了六七集,还没看到范伟老师,真心觉得着急!
《刘老根3》讲的是十五年后,刘老根回家安心养老,龙泉山庄全部交给大儿子刘大奎管理。
但是,早年搬进城里住的大辣椒带着儿子药丸子回乡,并请求刘老根为儿子在山庄找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刘老根发现山庄经营情况已大不如前,并且儿子串通孙女蒙骗自己,隐瞒山庄的真实情况,于是,刘老根决定重返山庄,再次主持大局,将山庄重整旗鼓。
范伟在这个剧情中,是什么角色呢?
他是大辣椒的前夫,离婚后去了泰国,暂时还没到他的戏份。
说到这里,就特别期待后续!
和赵本山、范伟这两个角色备受喜爱相比起来,《刘老根3》里面也有两个特别受人讨厌的人物,接下来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剧中范伟的儿子药丸子,他直接是个混混,大辣椒离婚后,可能太惯着儿子,导致儿子直接养成那种好逸恶劳,又极其虚荣的性格。
来刘老根家做客的第一天,药丸子就跟别人吹牛,说房子、车子都是他的,非常令人反感。
另一个令人讨厌的角色是村里小卖部老板,这人在背后和村民嚼舌根,说药丸子其实是刘老根的儿子,假意让大家不要外传,实际上就是希望大家都去传谣,这种人最坏最讨厌!
可以预料的是,后续剧情中,刘老根一定会收拾这个不省心的家伙!
早在2003年,赵本山首倡“绿色二人转”,并创立了以演出“绿色二人转”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
同年陆续播出的系列品牌剧《刘老根》1和2,也成为本山大叔的经典作品,如今时隔17年,我们才终于和《刘老根3》见面,真是令人感慨时间匆匆啊。
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一直不能出门复工,我们竟有幸陪爸妈一起追剧,不知道该说是喜是悲!
以前看剧,好多剧情演得快,我都要逐个跟爸妈解释原委,这下好了,由于我没看过前两部,很多角色出来我都不认识,现在换我问爸妈:这谁啊?
那谁啊?
爸妈都挨个给我解释半天。
宅在家还不能出门、不能上班的伙伴们,和爸妈一起,追《刘老根3》吧!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作者:青烟岭,自媒体人士,本职乐评、影评、剧评,特殊时期也撰写社会类新闻。
约稿可私信,或联络“青烟岭”的同名微博。
说实话,感官体验很差,完全是靠赵本山自己支撑整个剧情,消遣的是观众们的情感,剧情老套无新意不说,期待的药匣子范伟一直没有出场,剧中烦人角色颇多,药丸子、大胖、秤杆子,这是几个突出让人恶心的,还有比如说大奎管理公司让人捉摸不透,韩世信挪用公款早晚被发现,山杏小剧团都那样了为什么不开除他们,等等等等。
有的地方刚演出来就知道他后面会发生什么,剧情拖沓,注水严重,主线进度缓慢,让人忍不住快进,坑多坏人多。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小时候躺在床上,不是和爸妈一块看,就是一个人五毛一袋的辣条和膨化零食,健力宝非常可乐AD钙奶,肥宅独享。当时肯定看不懂太深层次的戏剧冲突,和此后的《马大帅》,《乡爱》一样就是听个乡里乡音,就是看药匣子,范德彪一类的“丑角”图个乐。但现在想来,和赵本山&何庆魁诸多辛辣讽刺的小品一样。他们把“低端人口”的生活演活了,那种含沙射影,那种针砭时弊。说是当代的《三言二拍》也不为过。可现在呢?还没咋回事,《me and my country》一响起,我就知道,回不去了。
我爱赵本山
看了一眼药丸子,弃。
赵老师终于跟上时代步伐了,东北农村经典喜剧再现,老赵,闫学晶等演员演技都在线,间接告诉大家P2P等非法集资危害,赵老师,国法家规要牢记,远离反当集团,发挥好余热吧
接地气的事儿,到啥时候都好使,平平淡淡的日子,小感觉一下就近乎儿了,看着不费劲,挺乐呵儿
就值一分不解释
陪父母看的
看到30集,看不动了,剧情勾连得太松,只有那些笑料值得一看。
没了何庆魁,直接是云泥之别了
赵本山和范伟的关系遇冷主要是两点,第一,我跟你学艺,学成了你还给我学徒的钱,我去外边能赚到师傅级的金钱,为什么跟你混。各行各业都这样,你在师傅手下干活,你永远拿不到正价。2,范伟并不绝对认可师徒关系,或者说,自己是本山提携才发光发热,他更倾向于两人是合作伙伴,互利共生。尤其赵本山干涉到他的个人生活(范伟为了孩子搬家到北京,本山反对)他十分反感。谁对谁错,见仁见智。本片两人都是客串,范伟没有太多的戏份。
它不仅是你老哥俩重归于好的见证啊,还是我以后避免上当的警钟!请直接看34~36集半!为了大忽悠和范厨师同框,给个好评,第一次碰到大结局没有结尾!很可能是“这轱辘掐了,别播!”
没内味儿了
理解也惋惜。从商业角度来看 乡爱虽然戏言可以拍到谢腾飞结婚 但是故事线已经太臃肿了 没有什么可挖掘的余地了 刘老根之前只拍了两部 “潜力”很大。但惋惜的是 刘老根系列原本的定位不是乡村喜剧 但是重启之后的定位显然是平行版乡爱。此外本山传媒真应该请几个好导演好编剧了。浪费了赵本山超神的演技
爷青结
刘老根,刘老根,你是一个啥样人啊……
特别生活化的演出,挺好,当代电视剧,太生活化就是纪录片了,稍微带演技演出来生活化感觉就是一部合格的电视剧了
要说我最喜欢本山大叔哪一点呢?那肯定就是他足够真实。21集笑死啦,好可爱呀一家人
居家工作学习被迫和家里人同看,故事还行,演的也自然,群众演员表演竟然比同期的卫视剧还自然。。不知道怎么评分好
其实我想说越看越像乡村爱情………但还是想看老赵和彪哥一起疯疯闹闹的
这帮人演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