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这部影片,我感觉到的不是外婆对于外孙无声的爱,而是看到老人孤身一人却无人照顾的无奈和酸涩。
尽管影片一直都在讲述外婆与外孙在乡下的生活琐事,但从外婆为了外孙能够吃得更好,穿得更舒适而更加辛苦劳作就能看出,在韩国的社会中,年迈的老人在乡村仍然充当着劳动力的角色,他们没有子女赡养,所以在如此境况下他们仍然需要每日劳作去维持自己的生存。
整个影片中,外婆都是以一种失语的苍白形象呈现出来,并在影片的开头就通过外孙的反应来折射出外婆的形象:脏,贫穷,佝偻,老花眼,独居,务农,而且在整个影片里外婆出现的场景较少,导演拍摄了大量外婆的物品和行为举止:鞋,簪子,外婆的背影,走路的姿势,从外孙的视角来描绘出外婆的形象。
影片中,小卖部的老奶奶以及在影片后半段外婆带着自己的孙子去探望的身患疾病的老爷爷都是韩国社会中孤寡老人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韩国的老年人自杀率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的5倍,由此看来,在韩国社会中有很多与世隔绝的独居老人们在孤独和寒冷中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高龄独居的外婆永远佝偻着背,行动颤颤巍巍,面无悲喜,仿佛看透了孤独和寂寞,影片的结尾外婆在黄昏中独自一人走回了破烂的房屋,我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感。
电影的名字《爱·回家》,在我的理解中,爱和回家是分开的,而回家是指外孙回到城市,而外婆与外孙之间留下的只有无声的爱,无论是谁都能明白外婆在乡下的房子不是家,而尽管外孙在乡下陪伴了外婆一段时光,可是他仍然会离开,而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一次的离别会不会就是永远。
看完了影片,我的内心是无法抑制的悲伤和痛苦,经历了外婆的离世之后,我才明白了她在我心中占有多大的位置,而影片中对外婆的刻画与描述让我心里更是涌起了深深的无力和酸涩,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的空巢老人,他们有子女却从未在年老的时候体会温情与陪伴。
导演通过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传递祖孙俩的爱带给人的感动,我认为更多的是呼吁人们更加关注那些需要陪伴的空巢老人,为他们在人世间最后的一段的时光中带来温暖与幸福。
整部影片是淡淡的感觉,看上去很干净,但是看过之后,给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亲人的感情一强烈的震撼。
影片故事完整,细节充实,人物感情真挚,人物关系转变合情合理,在细节的推动下,故事进展它的内在语言直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当影片中以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作为基础的时候,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情深切地投入到影片中,观众感情的发展随着影片中情感的发展而发展。
主人公成佑在妈妈的强迫下又哭又闹地被拖到哑巴外婆家。
他看到外貌衰老而丑陋,动作迟缓,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而且还哑巴的外婆就感到阵阵厌恶。
成佑拒绝叫外婆。
他的一切感情都在最初的几个细节动作里展露无疑。
他往外婆的鞋子里撒尿,这说明他非常厌恶这个地方,非常厌恶外婆。
这和小孩子涉世未深,一切感情都流露在自己脸上有一定关系。
尔后送妈妈离开,然后只剩下他和外婆的时候,外婆冲他招手他表现出鄙夷的表情,但是随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很好玩的画面:外婆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成佑;成佑在一段距离之外跟在外婆后面,外婆每次扭头的时候他都要装出自己并没有跟着外婆走,而是在路边踢石子的动作和表情。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心里面既有对外婆的厌恶,又有自己不得不跟着外婆回家的无奈,还有不情愿,希望环境能够像自己理想中的一样得到改变。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才促使成佑在后面做出了很多感情用事的细节。
比如说,外婆用颤抖的手拿出平日里积攒的一点糖果来给外孙成佑,可是成佑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就跑到一边去啃自己的巧克力了。
一个7岁的孩子,他只是在想着自己的感受,自己怎么样才能更开心,从来没有想过七十余岁外婆的感情。
外婆对待自己的外孙成佑始终是有一份浓浓的爱意在里面的。
这个我们从整部影片中都可以看到。
比如说,晚上成佑去大便的场景,成佑不敢自己一个人去,即厌恶外婆在旁边看着自己,又不敢自己一个人独自呆在外面。
这个矛盾的心理从他的语言中便可以体现出来,他即无礼地对外婆说你看什么看,又用比较弱小的语气说你要去哪儿。
而外婆则没有任何怨言地坐在成佑旁边,尽自己最大可能地满足成佑的要求,希望自己能让成佑开心。
那是一个老人对自己孙子的深刻的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外婆,当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故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我想我婆了
记忆中的外婆形象曾经也帮外婆穿过线头曾经也这样的讨厌外婆只是现在懂得了珍惜只是现在的外婆还是那么的唠叨哈哈
我至今无法记得外婆去世于哪一年哪一月,我只记得哪个下午我不在外婆的家,她的死讯我是从电话机那边爸爸哽咽的声音听来的。
我一直很恨自己在那个时候没有成年,没有可以以大人的方式去照顾她。
但是看完今天这部电影,发现其实大人的照顾对于老人来讲,都是那么地不够深入骨髓,只是肤浅地流于表面,所谓高档的营养品,其实他们都不需要,他们要的也许只是那个为他们穿针引线的人。
所以我现在很庆幸可以在童年和外婆度过那一段时光,虽然我时常在想,如果外婆健在,如果我可以和她偶尔见上一面,就算每次都要忍受离别之悲我也在所不惜。
世事无常,也许就是要这样的经历才会让我们学会去爱,去承受。
如果相宇没有和外婆这段相处,我想他应该还会继续是那个没有礼貌、不懂得爱,不懂汇报的熊孩子。
所以我也会偶尔觉得,外婆的离我而去似乎是命中注定,不然我也不会那么在乎生命中出现的每一段感情。
关于童年的记忆,几乎都充斥着外婆,外婆的菜,外婆的缝衣针,外婆的善良,外婆的受尽爱戴。
甚至有个奇妙的地方是,我的外婆也是一个不会讲话,不会写字的外婆。
我们的交流从来没有过虚言假语,都是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猜测。
这样的感情,只有建立在互相信赖和了解的基础才能顺利的沟通。
以前亲戚们都会问我,我怎么懂外婆的手势,真的就像电影里那个小孩子说的“我就是能”。
我也一直坚信外婆可以懂我所有的情感,我在学校认识新同学了,受委屈或是受伤我都会讲给外婆听,她总是认真地倾听,她也许什么也没听到,但是我相信她可以感受到。
她卧床的那两年,我记得有一天我受了很大委屈,我像往常一样去她床前哭诉。
早就皮包骨头的她,和我一起抽搐着,我在那一刻就有了很心疼的感觉,也许我曾经在她面前的每一次哭诉都给她带来于我几千几万倍大的疼惜。
可能在天堂外婆可以听到声音,也可以摆脱了病痛,我很后悔没有给外婆留下些卡片,不然她也可以告诉我她现在还好吗。
高中时候和班上同学看的,今天因为推荐同学,再看了一遍,基本已经忘了高中看的时候的感觉,也许当时在太多同学的面前没哭吧,或者是当时还没能理解这么多。
外婆是08年3月份出车祸死的,当时的我是不知道我外婆走没有走,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反正现在对当时的记忆也就是泪人一个。
记得小时候外婆有那么一点重男轻女,每次我过生日活着过节都安排的特别丰富,我妈嫌我外婆太惯着我,我小时候的第一辆车是外婆给的,第一个摇摇床也是外婆给的,外婆还去给别人买过熊的皮来给我织成帽子,怕我冬天的时候冻着......记得在我6岁生日的时候,瞒着我妈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我妈后来给我说,那架钢琴8万块,外婆是省下多少钱给我买的啊),也开启了我的音乐之路。
每次我最想去的就是外婆家,在那里我可以肆无忌惮的玩。
每次我和外婆外公三个人吃饭,外婆可以做一桌子的菜,具体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每家人过年的时候请客人的那种“一桌子的菜”还不带重样的,每次外婆笑嘻嘻的看着我吃,特别高兴,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看我吃饭的样子,结果就是每次都是拉了肚子,我妈来接我,无奈的叫我外婆下次少弄一点。
小时候在外婆家都是我最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也最期待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直到08年的那场车祸带走了外婆,之后再也没有了那种“拉肚子”的待遇,也没有为了一个生日礼物可以提前激动一个月。
小时候外婆就经常给我说“多吃点哈,以后要长的高高帅帅的”如果外婆还在,现在能看见已经长到185的我该有多高兴。
对外婆的爱,不加半点杂质,无论我在哪儿,外婆的爱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
送完妈妈,外婆在前面一步三回头地走,孙子在后面不情愿地跟;外婆淋雨买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孙子盖被子,下雨了,天凉了,而自己都被雨淋透了。
外婆总是问孙子想吃什么,做一切孙子喜欢的事……一直以来都是外婆问我们要什么,而我们从来没有说要给予什么。
去了集市,外婆过了很久才回来,之前我就猜到外婆是自己走回来的。
看着外婆拄着拐杖,在汽车扬起的尘土中出现时,心又揪了一下……外婆的手势代表着道歉,这是我从chee-lyong救了孙子之后,他跟人家道歉时也用了这个动作。
外婆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是孙子不高兴了,她不停的跟他道歉,外婆啊……人心应该淳朴善良,chee-lyong不计前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孙子。
最爱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忽视的人。
他们不在意我们的回报,从来不计较我们对他们的伤害。
这部片子让我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它不仅让我感动,引发我的思考,并且我觉得它很独特。
从头至尾,情节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心里却是有很多颗雨点打在上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回家的路也许是陡峭的,也许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但是这一段路每天都被老人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什么时候,我们能自己去亲自走一走,量一量?
老人需要我们的关心注意,需要我们的理解支持。
祝全天下所有的外婆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你的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在你年少不经事的时候做过一些一辈子也无法挽回的事情。
据说人生必须经历痛苦的失去,才能明白曾经所得到的。
而往往等到你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了。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对当时的自己深恶痛绝。
为什么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明白?
为什么只有在失去时才会感受到那份再也无法追回的得到?
为什么,无法追回的才是人生之中最宝贵的~~~我想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惩罚他们在得到爱时不明白爱的存在,失去爱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是爱。
这种得到与失去将成为人一生中永恒的轮回,因为失去了便害怕再失去,这种害怕会令人无法再次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会因为这害怕而再次失去。
爱,若用言语去形容应该是甜蜜的吧?
然而那些被甜蜜所包裹的爱,往往隐藏着丑陋的面具。
或许爱应该是花前月下人约黄昏后的温存与浪漫。
可惜那都只是流光片刻的浮华。
在浮华的背后,那些质朴而单纯的才是爱的真实面目。
不要说你找不到爱,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在你身边的爱。
爱,是雨后的一缕阳光,是幼草破土而出的一刹那,是无言的只能用心体会的感受。
还记得你身边的人默默陪伴你的时刻吗?
还记得她什么也不说做着为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还记得她的什么也不说吗?
你不知道,因为她什么也没有说,没有用浮华而甜蜜的语言包装她,也没有用佯装出来的脆弱令你去同情。
她只是坚强的面对一切,彷佛自己无所不能。
因为有你,她才想为你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她所带给你的温暖,那么请千万不要忽视,因为这份温暖就是爱。
一份质朴而纯洁的爱,一份你失去后再也无法追回的爱。
《爱.回家》一部让人感受深刻之爱的电影,一部能让你感动后三思的电影。
它即没有大片的特效,也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
甚至连对白都少的可怜。
但它却拥有一个外婆对孙子无私的爱,一份没有言语质朴而纯洁的大爱。
《爱.回家》讲述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和七十七岁外婆的故事。
母亲因为工作而无法照顾七岁的相宇,所以将他留在外婆家照顾。
生长在城市里的相宇怎么能忍受穷苦偏僻的乡村?
他看不起又丑又哑的外婆,更受不了苦燥无趣的乡村生活。
娇生惯养的相宇自私惯了任性妄为,不仅往外婆的脚里尿尿,还骂外婆是傻瓜。
甚至恶作剧的外婆的鞋扔了,令外婆赤着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而外婆却似乎对相宇的所做所为无动于衷,毫无怨言。
来到乡村的相宇只肯喝可乐吃罐头,怎样也不肯接受外婆为他做的菜。
外婆穿不了针,他总不肯放下手中的游戏机帮外婆。
有一天游戏机的电池没电了,他吵着管外婆要钱买电池。
可外婆穷的一无所有,他就拨下外婆唯一的发钗偷跑下山去买电池。
可是他哪里知道在这个乡村即使有钱无法买到相宇所需要的电池。
他一身疲惫的回到家中,虽然外婆明知道发钗是他拿走的却什么也没有问,只是用块破铁充当发钗。
相宇拿雨中晒的衣服生病了,可他什么也不想吃。
外婆着急的问他想吃什么,他指出外婆从来没有见过的汉堡和家乡鸡,告诉他想吃这些。
于是外婆弓着身子,艰难的跑到很远的地方为相宇买鸡。
雨很大、山路很滑,外婆艰辛的提着鸡为相宇烹制她怎么也舍不得起的鸡肉。
相宇丝毫不理会外婆的辛苦,仍然哭着要吃家乡鸡,最终饥饿还是征服了相宇。
第二天外婆病了,相宇已经依赖惯了外婆,他不知道没有外婆该怎么办。
他为外婆盖上被子,看到痛苦的外婆,相宇把他偷走的发钗又插回到了外婆的头上。
相宇也同样看不起同村的孩子,除了海妍。
可是海妍却喜欢总被疯牛追赶的胆小鬼哲义。
相宇为了报复哲义,告诉背着柴的哲义后面有疯牛追赶。
使哲义摔了跟头。
相宇还是玩着自己的玩具,无忧无虑,他不在乎外婆如何。
只要自己不高兴就向外婆撒火。
这一次他和外婆去了城市里卖东西,看到不会说话的外婆向路人招手卖东西时,相宇要面子的躲在角落中。
外婆用卖东西的钱给相宇买了一双合脚的鞋,虽然鞋的样子不好看,但却比相宇从城里穿来的皮鞋实用的多。
吃面时,外婆只点了一碗自己却喝着白水。
相宇吵着吃巧克力派,外婆也为他去买。
回家时相宇为了接近海妍先坐车回去了,可是外婆过了很久才会去。
原来她是为了舍钱给相宇,所以从城里一步步走回来的。
相宇因为生气而把外婆唯一的尿瓶踢碎了,怕黑的他,让外婆蹲在寒冷的山风中陪着他。
带着自己所有玩具后,从海妍家回来的相宇因为贪玩摔到了沟里,他发现外婆为他包好游戏中里塞着钱时他哭了。
原来外婆一直记得他要钱买电池的事情。
而被相宇一直误以为胆小鬼的哲义,却在他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
相宇突然明白自己一直的自私了,也明白外婆对他的付出。
可是当他刚刚明白的时候,一封信让他回去了。
临走之前,相宇为外婆穿好了很多针,还教外婆写字,相宇告诉外婆,如果她病了就给他寄一张白纸。
他会来看她的。
相宇明白了外婆的爱,但是他的外婆还能活多久呢?
能不能等到相宇回来呢?
相宇坐上车时,他用手在胸口画着圈,外婆曾不止一次的用这种方式表达她的歉意。
可我知道,这次相宇说的并不是对不起,而是外婆,我爱你。
《爱.回家》:外婆她永远穿着那身又脏又丑的衣服,戴着一根不怕的发钗。
她满头白发,一脸皱纹。
她没有直挺的腰,却可以背上沉重的水走很远的山路。
她吝啬的只穿补了又补后的鞋,却舍得花钱买鞋给她的外孙。
她没有高超的手艺,却能为她所爱的外孙煮家乡鸡。
她留下女儿送给的补品,只为了送给生病乡亲。
她什么也不懂,只懂的毫无怨言的付出爱。
她从来没有开口说话,因为她的眼神已经传达了所有。
她从不想要得到更多,因为她拥有那繁华而虚浮的世界所不曾拥有的。
在那个只有可怜的几户人家的山村,她有她的寂寞、苦难和无尽的爱。
2002韩国最卖座电影The Way Home (香港译名:爱·回家)编剧/导演:李贞香 主演:金亦芬(Kim Eul-bun)/俞承浩(Yu Seung-ho)片长:88分钟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外婆都没有一句话,但有很多感人的细节。
就像中国很多奶奶外婆妈妈一样,默默付出养育了一代人,默默看着我们长大,看着我们独立去闯世界,然后她们默默老去。
其实我们能为她们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金艺芬的表演让人已经看不出任何表演成份,直让人怀疑那便是本色。
祖孙之间的亲情,在时间的打磨之下,一点点显露出浓郁的色彩。
影像是朴实无华的,传达的理念却是真挚的,自然会引起众多观者的情感共鸣。
2002年,所有的电影记忆,都像被《我的野蛮女友》冲淡了,但还是有一部电影,在我脑海最深处,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昨晚,再次邂逅此片,心终有归宿,泪水再次释放。
不知道如何提起这支沉重的笔,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位朴实的婆婆。
影片没有惯有煽情的生死离别,一切都是那么平实,却比所有做作的煽情更催人雨下,真实,唯美,都是心灵上久违的鸡汤。
影片中那张慈祥的脸,我永远也忘不了,是张刻满沧桑,是张已落尽枯叶的亲情树枝网。
好想抚摸着那张脸,说一声:“对不起!
”——《爱·回家》故事起因于暑假无人照顾的7岁小孩成佑,被妈妈送到了乡下的77岁的婆婆家。
那位哑婆婆,总是用粗糙的手掌在胸口比划着“对不起”。
那个婆婆的小外孙,典型的城市小孩成佑,任性,无理,顽劣。
成佑眼中,婆婆是个没有活力的人,只会呆坐在门口木台阶上望着夕阳;婆婆连买电动电池的銭都不能给他;婆婆连什么是肯德基都不知道;婆婆总是用脏脏的手给他夹菜;婆婆甚至连竹席上的昆虫都要放生;婆婆总是走路太慢;婆婆连穿针这点小事都要不断地麻烦我;婆婆脏死了,光脚上都还粘着山路边的废纸;婆婆什么都不懂,像个低B+白痴婆婆总是只会用那双苍老的手,在胸口比划着“对不起,对不起。
”......婆婆心里,成佑不喜欢我睡在床上,我可以睡在旁边的地上也行;成佑真聪明,他的木块玩具,我都不懂得玩;成佑不喜欢在脏脏的坛盂上大便,我可以每天用手在河边擦洗;鞋子突然不见了,我可以光着脚背着东西走在山路上;发簪突然不见了,我可以用生锈的铁勺子;成佑喜欢吃“鸡”,我可以卖了种的东西,然后换回一整只鸡,尽管我需要花一天一夜的时间走路;然后,我可以用磨刀石把已经生锈的菜刀磨好,尽管,这又要花上整个晚上的时间;成佑电动没电了,我可以剩下坐车回来的銭,买两块电池,尽管我需要走上一天的时间;成佑喜欢吃餐馆的汤面,那我可以只喝一杯茶就可以了;成佑害怕一个人晚上大便,我可以蹲在旁边守着,尽管风很大;......影片由于婆婆是哑巴,台词很少,拍的每个细节都是淳朴的,那些已被遗忘,被忽视的种种生活。
婆婆只是默默的,用她简单朴实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当成佑妈妈从汉城来信了,小成佑要走了。
走前的这个晚上,小成佑教婆婆写字。
“婆婆,你要学会写字,那样你生病了就写“我生病了”,你想我就写“我思念你””。
第一次看到了婆婆哽咽的双肩,可是婆婆眼睛看不清了,长满厚茧的手也握不住笔了。
小成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画好了很多的明信片。
上面写着自己在汉城的地址和教婆婆写的那些字。
稚嫩的笔画,画上生病的婆婆都是那么可爱,想念的婆婆更加可爱,泪水是一串一串的。
直到要上车的前一刻,成佑才把画好的明信片给了婆婆,却还是一句话也不说。
车开走了,小成佑在车尾玻璃窗,学着婆婆那样,把手放在胸口,向婆婆比划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如此结局,淡淡的让我泪凝。
结束了,却没有字幕,长时间的黑屏等待后,又出现了婆婆那苍老的身影,送走小外孙后,婆婆依然腰脊弯曲的杵着拐棍,在山间小路上孤苦无依的走着。
还记得第一次,看完影片时,灯亮起,所有的人都在默默的凝视着黑白字幕的升起,像是看到自己过去的零碎记忆,拾起那已经忘却的感动,然而,像成佑一样,我们大部分人,即使已经泪流满面,却只能在远离的途中,比划着胸口的“对不起”,甚至连亲口说出来都没有勇气,而婆婆也还是一个人蹒跚在回家的山路上。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婆婆,一语不发悉心的照顾着你,容忍着你,呵护着你,爱惜着你。
于是,我默默的在回忆中忏悔。
也默默的祝福我的婆婆,安好!
祝福天下所有的婆婆,安好!
在电脑特技和暴力横行的电影市场里,关于外婆的故事可以算是一种另类,并且有点像童话故事。
但是,在电影里童话是可以存在的。
《爱,回家》这部片子娓娓讲述平凡、朴素、单纯的生活,没有虚构的痕迹,同时也不陷入幼稚的煽情,它奉献的是爽朗的笑声和温馨的感动,这就是该片所追求的效果。
李贞香导演意在拍摄能充分体现生命意义的电影。
该片仅88分钟,故事简单,不太多的对白,却令人感动。
其实,观众亦预知男孩最后必然被外婆感化,但导演拍得毫不煽情,亦不大放催泪弹,反而拍出真实的细节感,如做家乡鸡、等巴士、剪头发、穿针线等朴素的情节,让新时代的都市人看到刻苦的纯朴、真情,实在令不少观众感动。
不煽情,克制的典范
扮演外婆的演員金亦芬,1926年出生在慶尚北道,10年前老伴去世。她靠院子裡的100多棵胡桃撫育了1男2女。她在只有8戶人家的山溝(電影拍攝地)裡生活了一輩子,在自家院子偶然被導演發現。開始她拒絕出演這部影片,原因是劇中人物穿的衣服太髒,怕給兒子丟臉。她沒有任何演出經驗,生平第一次看的電影是
看完后的第1反应就是非常好奇扮演外婆的金艺芬奶奶是否还在世,无论是豆瓣简介还是百度百科都没有提及,搜索引擎显示的结果里很多人似乎也在询问,最近的报道也是2012年,扮演外孙的俞承豪已经长大,回来看了老奶奶。倘若金奶奶还在世的话,得94岁高龄了呢,希望她能健康长寿。因为年代感再加上农村背景以及非专业演员表演,确实透着股伊朗电影的味道,非常质朴。光看简介觉得不就是变形计类的内容吗?怎么会如此高的评分,看到最后教外婆怎么写信表达生病、思念时,顿时感慨万千,即便我从小随父母长大,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系相对疏远,却依然被这种至真的亲情所触动。帮外婆穿针眼那段特别真实,我小时候母亲也常让我穿,甚至一下子穿好很多针头进行备用。国产短片《啥是佩奇》里也有类似本片炸鸡的误会,同样感人至深,若拍成长片兴许也会不俗。
没想到老奶奶是个素人,表现的很真实,细节很感人,看着看人佝偻的背影,唏嘘不已。
由血缘维系着的爱总是最无私的。我们身处当下,却往往忽略,那是因为我们还不懂得如何付出,不懂得那种不求回报的关心。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去看望过自己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有多久没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了?#520#说的不仅仅是我们口头上的一种表达,我们更应该回过头去,给那些关心你的家人一个拥抱
在生活中,你看到一个不会表达的人,就会猜想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时代的我,肯定会觉得韩国电影除了让你哭,什么也没有,但顺着导演的思路去看,看她如何构建一个大多数时候没有人会关心的人的故事,用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就可以让观众联想起生活中的画面。这样的电影或许刻意,但并不廉价。
意料之外的并没有打动我,有些部分过于刻意,反而使人物脸谱化失去了立体感,不过这仍然是个流畅的故事。
虽然画质很差,但是很感人,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天津看这个时,我当着女孩面儿,流下了眼泪,感动!~
看简介想到了我上个月走的外婆就忍不住了...不过正片比想象中能忍住点...多去陪陪看看还在世的亲人吧,不要离开了才后悔甚至没有一张合照。大家都明白,却总做不到。
加长版造作公益广告。剧本和导演视角都有很大问题。前一小时分分钟都想捶死这熊孩子,这时只剩二十分钟结束……不是因为老奶奶我只打一星。
恬静、质朴,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由大差异的人设带来明显的戏剧冲突。代指西式生活的元素陆续“失效”或被束缚。细节非常精彩。任性的孩子,之所以往往拥有更浓厚的情感关系,是因为碰撞后的知悟,胜过彼此自愿的妥协。皈依的不只是情感,还有东方生活传统自己经历挫败后学到的礼仪。3.5
拍的让人看的蛮愤怒的 手机都要气得捏碎了 煞笔死小孩什么鬼b女儿把自己养的废物没素质东西推给老人照顾 说话跟狗叫一样难听 也只有老一辈这么好脾气 是我看我们两个谁打得过谁 不吃就给姐饿死 gdx
相当矫情一片
刻意煽情了,这片能得9分??
按孟中的话讲就是封闭空间叙事技巧,死前再见一面……
奇了怪了,这剧能值9.1分?!韩国电影的两大要素之一的煽情这部也只是将将及格而已。8分顶天了
好刻意的“摆拍”,一堆毫无剧情推进作用的情节堆砌,感动不了一点。
失望......离结束十分钟时才觉得有点感动,节奏不好,也太慢了.结尾救了这片子.在韩国反响那么好大概还是因为题材的缘故吧.
看似描写亲情,实则是一个人的成长。有几处细节印象深刻:一个是相宇发现了一个虫子,外婆费了很大的力气抓到了,可是并没有消灭它,而是小心翼翼打开窗户放走了,在窗口看了许久,也许是确定虫子已经安全回家了。二是相宇任性打翻了饭碗,外婆赶紧收拾起地上洒落的米饭,仅剩下的颗粒也放进嘴里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