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短时间在韩小圈看了十分钟就要会员了。
今天看完了。
跟我以前看的韩剧不是一个类型的,我没有看过剧版不知道这个剧情到底是什么走向。
金高银在剧中的造型都是肆意洒脱的。
连笑容让我梦回《鬼怪》,女主的线路都是让她一路成长起来。
该爱敢恨还特别护犊子。
男主这一条线路,一直在逃避,直到对方找到男朋友才醒悟。
男女主两个人在一起是朋友,更是家人。
相互了解对方,甚至连扎对方的刀子都说的滔滔不绝。
金高银真的很美,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她。
爱你的人会理解你。
男女主是家人是朋友,那绝对不是爱人。
有一段不是很理解在酒吧被一个男人莫名其妙“捡尸”。
她会警惕吧。
女主有人格魅力,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像小太阳一样。
她不会陷入被动局面,她会先一步入手,会把这个局面扭到正前方。
男主他在逃避,每一个人都是见面两次以下。
他怕别人发现。
他也在教女主时时刻刻保护自己,两个人互相给对方打气。
这还有什么?
我一直以为她们两个人会在一起,那不是骗婚吗?
果然不会的,是有一个好头。
男主在平行世界要好好,找到属于自己幸福。
因为一个小片段看的,意外发现有郭东延《眼泪女王》的弟弟,和《五月的青春》里女主的哥哥。
如果现在💐角度看的话,其实男女主是她们彼此异性实体的💐。
她会帮他当他被别人质疑是同时,他也会帮她在她被偷内内的贼吓到后。
他跟她约定说,有危险就给我打电话,你跑去警察局,我们在警察局汇合。
然后,他们真的做到了。
他最了解她,她也最了解他。
他们同住屋檐下,就像真正的闺蜜那样。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到结婚,从青涩玩乐到成熟先自己。
她知道成熟并不是因为要照顾男朋友的身高而不穿高跟鞋,她开始做自己,饭桌硬刚领导,在公司抽烟维护女性权益。
就是在做自己的时候,她遇到了说他漂亮,说她帅气的同事。
她超级幸运,遇到了懂她的人,而且是懂得他对她来说那样特别的存在。
女主和男主吵架时,对男主说:想要爱,要先撕掉保护膜。
(男生不敢公开出柜,拒绝了当时喜欢的男生。
)他开始撕掉保护膜时,喜欢的人已经有了男朋友。
好像就是这样的,当时没爱,后来就没有机会了。
后来他又开始写东西,以当初喜欢的人给他发的那一句告白的话为开头。
这可能真的可以称之为蓝颜知己了,因为在女主角度,或者女主丈夫的角度都不用担心的那种蓝颜。
没有猜忌,无条件相信,即便吵架也会关心对方,懂得对方最脆弱的点,但是会小心翼翼保护。
像看了一场梦。
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用几个字总结的话,我觉得是:找自己,自在,爱。
先爱自己,然后再爱别人。
即使金高银刚刚凭借《破墓》拿下青龙影后,我仍然认为那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
今天抽时间看了《大都市的爱情法》,觉得明显更胜一筹,剧本很耐看,金高银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在熙从奔放洒脱渐渐走向循规蹈矩,最后又回归了天然的自我,让观众跟着她以及她的老友兴秀一起或欢乐或悲伤,或憧憬或失望,或迷茫或醒悟,或分开或相聚,一路从十几岁走到三十几岁,不断成长,不断总结,不断进化。
最为感动的,就是在熙和兴秀之间无微不至的友情,两个人之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矛盾、分歧、误会,都会在风波过后冰释前嫌。
一句嘲讽的玩笑,不久的将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人惊叹"原来在这等着呢",而等待彼此的又何尝只是一句玩笑,更是一生友情。
一句应急的提醒,一句第一时间赶来的承诺,让人嗤笑"还真能派上用场吗",而上演的又何尝只是惊魂失魄,更是肝胆相照。
电影中有两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中间时段,在熙酗酒碰到坏人,去医院检查出来后,和兴秀两个人抱着在巷子口哭,他们的旁边是大大的"药(약)"字;另外一个是影片接近结尾处,从派出所出来没多久的两个人又抱在一起,旁边又有很多个"药(약)"字。
我觉得导演从中蕴藏了一句潜台词:"你是我的老友,你是我的良药。
"
在熙和兴秀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可他们作为老友拥有彼此,不曾感到孤单。
他们都受到过来自他人的伤害,但是在最痛苦、最无奈、最难堪的时候,他们互帮互助、加油打气、抱团取暖(不仅仅是象征意义,真的有这段),作为良药治愈对方的伤痛。
生活中的我们若有影片中的老友和良药,还哪需要什么大都市爱情法?
一百岁都没遇到真爱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电影在角色和情节上都做了更多的改编。
在熙从在工作和亲密关系中总下意识迁就,到收获“只活一天具在熙”的外号。
兴秀从宁愿分手也要关紧柜门,到终于和母亲说开,甚至能在婚礼现场唱跳《Bad Girl Good Girl》。
两个都还在探索自我的人告诉我们:“你只是做你自己,这怎么会成为你的弱点?
”祝歌从Fin.K.L.的歌换成现在miss A这首,歌词也更契合在熙和兴秀的故事——“也不是很了解我/只是看到我的外表”。
夺去旧的子宫模型,打破自己树立的墙,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还有一个喜欢的点是影片中展现的酷儿在流行文化中的存在:兴秀看到原著作家朴相映作为酷儿作家接受的采访;兴秀母亲在儿子向自己出柜后,去看了影院上映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另外,不理解为什么港版要把短信“如果执著不是爱情,那我从来没有爱过”中的“执著”翻译成“管得严”。
我想可能因为前面关于在熙的人渣律师前男友,有“他管得严=他超爱”的闲聊,所以想有些呼应,但这样翻译,意思未免差太多了。
看到片名,还以为是男女主的纯爱电影,导致正式看影片时一愣一愣的,但看完以后反过来想,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法?
遵从内心便是。
女主的故事让我明白,再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也可能有着纯洁、易碎的心,看起来不会被伤害并不是值得被草率对待的理由。
我可以选择乖乖地做个符合大家期待的人,也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做个自我的人,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哪怕有人在暗地嘲讽,问心无愧便是。
总会有人理解你的奇奇怪怪,爱上你的奇奇怪怪,并且陪你奇奇怪怪。
相似地,男主的故事同样让我明白做自己的重要性。
坦诉自我的成本太高,后果太不可预知,若是有把握,谁会愿意做缩头乌龟呢?
不论未来的日子将会如何,但至少此刻无愧于心。
要正视爱情,或者不说得那么宏大,就像女主说的,讲“想念”吧。
不要吝啬表达想念,面对想念的人,一定要奋力抓住,执着就是一种爱。
全片的亮点还在于男女主的相互救赎。
“玩的很花的疯婆子”和“txl”的组合,必然会经受流言蜚语,但外人的议论才不重要,只有知己才会互相将人格的弱点与高光尽收眼底,展示出最最立体的自我。
外人只会借着刻板印象而片面地评价我,而只有你直视着我的灵魂。
虽然也有摩擦,但彼此已经融为了对方的一部分,互相疗伤,若不是彼此,我们都没有勇气行至今日。
在派出所,男女主分别异口同声地大喊“我是txl”“我是贱人”,不惜将自己卷入舆论的漩涡也要维护对方,这种无条件的友情令人动容。
女主的婚礼上二人共舞,带着手腕上共同的纹身,带着共同分享的喜怒哀乐,彼此都是记载对方数年来点滴的移动硬盘,这一看似“奇怪”的组合被所有人看到了,在聚光灯下,在漫天飞舞的彩带中。
他们一点也不奇怪,一点也不。
你,我,他,她,不论谁,都不奇怪。
大都市的爱情法_哔哩哔哩_bilibili男女主角在同一张床上醒来,女主直接跳到了男主身上,让她背着自己去洗漱。
结果开门发现女主的未婚夫站在门外……
直接抓包?
这是什么抓马剧情?
然而,女主却死死护在男主身前,生怕未婚夫对男主拳脚相向,还声称——俺们是纯友谊!
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这是韩国最新爱情片——《大都市的爱情法》里的情节。
而这部电影因为尺度生猛,还遭到了全韩民众的联合抵制,就差示威游行了。
这一举动我超不解的,到底是动了谁的蛋糕?
看这部电影的标签——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同性,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同性”两个字博人眼球。
电影的男主兴秀就是一位同性恋,而女主在熙是一位直女。
电影讲述的是两个人在校园里相识,然后一步步走到女主结婚的纯友情的故事。
是不允许有gay蜜?
还是不允许世界有男同?
反正看到韩国民众的反应以及这部电影里所描述的事情,大体上能感觉出韩国是一个很保守的国家。
再加上韩国“少子化”的社会环境,如果再宣扬和美化同性恋,那么大家更不愿意生育了。
所以这部电影从发布预告片开始就韩国民众举报下架,而电影上映之后也是遭到了抵制。
但这些都不能阻挡这部电影成为今年的爱情片黑马,在豆瓣上开分8.9,虽然现在掉到了8.0,但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研究。
电影改编自韩国作家朴相映的小说集,该作品曾入围国际布克奖、都柏林文学奖,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却在亚洲市场遇冷,这更激起了梗姐的好奇心。
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局外人在参加学校法语社团的时候,有人问了兴秀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参加法语社。
兴秀回答——因为加缪的《局外人》。
其实“局外人”是对兴秀身份的一种隐喻,他在加缪的作品中找到了自我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兴秀是同性恋者,他便是社会边缘群体,不被主流大众所认同。
他就连去参加同性恋社团也要偷偷摸摸。
小时候,他被母亲看到和男生接吻,自此后就被妈妈称为有“病”。
女主在熙也是同样如此,她有着自由的灵魂,不被世俗的眼光束缚。
她每天都混迹在夜店里,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因此被同学们称为“抹布女”。
同学群里传了一张女人胸部的照片,所有人都认为是在熙,因为她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就是不检点。
而她为了自证清白,当众掀起衣服给大家看自己的胸部。
这一举动反而让她遭受了许多烂桃花——因为大家更认为她是一个被别人看身体无所谓的人,哪怕“睡”一下也没有关系。
在熙和兴秀都是大家眼中的异类,也正因为如此,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但是他们并没有谈恋爱,而是互相保护和救赎。
02纯友谊也好磕电影讲述的是在熙和兴秀从大学时期互相陪伴,最后兴秀陪伴女主结婚的故事。
在世俗的眼光中,男女是没有纯友谊的,而且gay也不被大家接受。
因此,兴秀几乎成为了在熙谈恋爱最大的阻碍。
而兴秀也经常用在熙当挡箭牌,其实他自己对于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也没有心理认同,他也具有羞耻感。
所以他不会参加同性恋的任何活动,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是异类。
哪怕和其他男性上了床以后,他还是要快速逃离。
他给在熙的备注是姐姐,假装在熙是自己的亲姐姐,所以他经常借口姐姐叫自己回家而从做爱现场落荒而逃,并且这样也能够解释自己和一位女性同居的事情。
在熙在兴秀服兵役回来之后,两个人继续过上了同居生活,甚至会睡在一张床上,这就已经不太符合大家对男女友谊的认知了。
好像,就算对方是gay,也无法和对方睡在一张床上吧!
况且,他们还纹了情侣纹身。
而在熙为了合理化这个情况,还对外宣称自己是在和闺蜜同居。
她在谈恋爱的时候对未婚夫说谎,实际上是自己也对她和兴秀的关系心虚。
直到他后来认识了一位能够接受她有gay蜜的男朋友,才成功结婚。
如果不是兴秀是铁gay,他和在熙的相处方式还真的很像情侣。
只不过,两个人还在各自谈着恋爱,虽然都不顺利。
在熙经常认识渣男,他刚刚发现自己是“男友”的小三后就去夜店买醉,还让兴秀来陪她。
但是此时,兴秀正在参加一个同性恋的活动,而他的暧昧对象被揍,他替对方出头后也被打得遍体鳞伤,两个人正在警察局里处理问题。
但是由于兴秀没来,在熙被人在酒里下了药强暴。
于是在熙跑回家里对他大发脾气,两个人吵架之后,兴秀夺门而出。
几秒后又回来,询问在熙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之后在熙才发现兴秀脸上的伤,两个人便开始互相关心彼此,将不愉快全都忘记了。
这友情,简直比爱情还要好磕。
而且兴秀最在乎自己是gay的事情被别人知道,他还没有出柜,但是最后他却为了要证明和在熙的清白,在警察局公开出柜。
在在熙的婚礼上,他还跳了一首miss A的《Bad Girl Good Girl》,甚至跳了一段女团舞。
在好朋友面前就是可以不顾形象吧,而且可以做自己从来不愿意做的事情。
0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法则片名叫《大都市的爱情法》,导演想表达的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法则吧。
在熙和兴秀是边缘人,实际上是他们对待爱情的处理方式和传统不同。
在熙对待爱情是自由的,爱的时候很热烈,不爱的时候就很决绝。
但是这样的性格和向往自由的态度在传统的韩国社会就会遭受抵制。
兴秀的同性恋身份也是如此,彩虹社团几乎是地下的行为,而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被称为“美化同性恋”而遭到抵制也能说明韩国社会对于同性恋者的容忍度很低。
韩国不是以拍摄“伦理片”著称的吗?
反而对同性恋毫无包容之心。
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韩国人不想要同性恋朋友、邻居或同事。
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的调查发现,92%的LGBTQ人群担心成为仇恨犯罪的目标。
怪不得这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民众们的反应会这么大!
而之所以韩国民众们会认为这部电影在“美化同性恋”,实际上是因为故事的主线之一是在说同性恋者兴秀逐渐寻找到身份认同的故事。
他从一开始觉得同性恋是耻辱,到后面可以大方承认同性恋身份的转变,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核心。
而兴秀能够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在熙。
在熙没有觉得同性恋是耻辱,甚至在和同事聚餐的时候公然为同性恋者说话,而她在被男友误会的时候,也大方承认了自己的好朋友是gay。
因为在熙本就是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而这样的精神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爱情法则。
在熙的爱情法则就是快乐至上,兴秀的爱情法则是他只喜欢男的。
不同的是,在熙是生活在首尔大都市的酷儿,她我行我素,活得潇洒自如,当然也吃亏上当,搞大了肚子。
兴秀相对保守,但是也在在熙的影响下逐渐成长和接受,最终也变成了酷儿,毫不在乎别人眼光得跳起了女团舞。
导演想传达的正是这种“酷儿”文化,但没想到却反而遭受了主流价值观的抵制。
毕竟这个世界上“酷儿”才是“局外人”,而当你是酷儿的时候,是坚持本心,还是随波逐流,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但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创造力可言呢!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酷儿”,至少要坚持自己的爱情法则吧。
前半部分很好看,但后面开始飘了。
女主的前半生非常有意思,骄傲并且自由。
而且会真心为了女主可惜,因为不同,所以受到歧视。
为了自证,反而变成别人口里面的疯子。
我觉得整个的断点在于酒吧被人捡尸。
不报警,默默人流。
把事情掩埋,后面就变得和普普通通的打工牛马一模一样,好像这段事情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虽然的确希望女主能过的更好,但更好的定义不应该是过的和别人都一样,把自己的个性全部打磨掉。
现实主义最后告诉我们的还是人只能有一个模板才对嘛
这里面的爱情也是,前半部分很甜。
纵使以分手告吹,女主依然敢爱敢恨。
但是从那个律师出来就不对了,变成了没有下限的舔狗。
而且换了个男人,最后又变成了结婚。
“谈了3年了,除了结婚好像也没有其他路了”。
感觉就像导演过于爱男同的平权,女人依旧不是能上桌的。
这个婚礼真的很玄幻,一个男的,接受自己媳妇和别的男的同居好几年。
这个男的是同性恋,但有没有把jb割掉,甚至身体上还有双份名字的纹身,就相信这俩人很纯洁的友谊?电影真的太美化了,除去性,这俩人和恋人有什么区别。
最后这男的我感觉就像是个傻乎乎的老实人。
只能说,男同线写的太好了。
爱情的蹉跎,自己为了适应家庭一步步变化。
结尾非HE,骗骗观众眼泪。
【我們一點兒也不奇怪】
挺好的。
韓國的這個IP,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拍得挺好的。
當然,劇集版對於性少數人群的刻畫再厚重一點,畢竟涉及了對HIV的討論。
不過既然是兩個小時的電影,那麼輕輕鬆鬆來當然也好。
於是瘋女人具在熙和gay興秀出現了。
男主角的長相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雖然這位在《彈子球遊戲》裡的人設真的太天使),所以小男友幫他擦藥的時候誇他眼神清澈長得帥,和《春光乍洩》裡的梁朝偉一樣,我突然:「⋯⋯」好在男主角非常有自知之明:「你要不要配個眼鏡或者去給腦子拍個CT。
你大概是瘋了吧。
」
電影版的主題討論其實更為輕鬆一點。
金高銀飾演的具在熙風風火火、瀟瀟灑灑,喜歡談戀愛、享受人生,從小就有留法經歷所以大學選擇法語對她而言沒有任何挑戰,晚上泡吧、喝酒,於是她變成了抹布一樣的浪蕩女人,各種黃謠被造謠在了她的身上。
可是不被父母關照的富家女,也只是享受每一次戀愛而已。
興秀從小喜歡同性,高中和學長戀愛,接吻被母親發現,於是母親開始了宗教信仰,會跑到他的房間禱告。
他們並沒有點破興秀的性向問題,可見到興秀和在熙成為同居好友後,興秀媽媽的反應是:「媽媽知道你的病,是會好的。
」
於是後面看到興秀真的和媽媽出櫃,然後媽媽去看了《call me by ur name》就覺得很感動。
電影看到演員卡司的時候覺得金高銀的演出是大材小用,確實是她的演技用在這樣的電影裡就是太輕鬆,那種憤怒、委屈、倔強、驚恐,都很好。
她的電視劇就看了幾個cut,但是她的《恩嬌》我很喜歡。
在熙讓我看到了當年21歲的金高銀扮演的恩嬌,活得很隨性,也很自在。
喜歡在熙為了興秀和渣男分手,敢愛敢恨敢分手,我的gay蜜是我一輩子的朋友,你,滾開。
女主偶然发现男主是gay,在差点被同学拆穿时女主机智地帮他遮掩过去,后女主又被班级造谣,女主大胆自证洒脱又善良。
两人都比较独来独往又爱喝酒享乐成为了最亲密的挚友,也是灵魂伴侣也是亲人。
女主不停遇到渣男,而男主总在身旁支持他保护他,而男主一直不敢大方承认自己的取向,也不敢大方的接受爱他的男人,俩人的爱情观天差地别,女主敢爱敢恨只要能做的事她都愿意尝试,而男主因为性向难以被大众接受也为了保护自己则一直对爱情十分谨慎。
他妈妈曾发现他与男人接吻,那之后就一直去教会,每晚来到男主房间祈祷,她妈妈认为他生病了。
所以他也更害怕承认自己出柜。
可能也是女主教会了他要勇敢做自己,胆小鬼是无法拥有爱情的。
最后女主找到了真正爱他的男人,而男主也逐渐敞开心扉,勇敢做自己。
ps小狗男友真的很好,即使总被男主冷漠推开,还是陪伴在男主身边,只可惜他俩没有走到最后,总被推开也会受伤,所以不能犹豫,爱情遇到了就要紧紧抓住。
恋爱脑和深柜的故事,说此地煞笔浓度太高的时候我真的笑了,你的车在哪里下一秒闪到公车镜头,有种淡淡的幽默感,合格有趣的爆米花电影。
虽然韩国人你们很爱梁朝伟能理解但是这眼睛大小有任何相似之处吗我请问了。
又悄悄给自己抬咖了。
朋友也许就是这样,上一秒我们针锋相对,下一秒我们抚慰对方的伤口。
在熙真的很酷,想去哪里说走就走,羡慕啊!
上班这段好伤,再与众不同的我们,终究变成了人群当中的一滴水。
地铁上照镜子一样对面的人,不出错的衣服,疲惫的脸,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我们努力想要的吗。
退伍后再也不写东西的兴秀,枯萎的树要怎么重新长出枝桠,自己劝自己一万遍要先生活,可是朋友最懂你的不甘。
在熙职场暴言,如果男人早回家女人走夜路也会很安全,没有错啊!
分手后的在熙终于穿回了高跟鞋,终于变回了那个洒脱敢说话的人。
暂时的隐藏没有办法隐藏真正的自己,就像开头,做自己怎么会是坏事呢。
最后两个人奔向对方真的泪目了。
男人都是bitch啊。
最后整治男领导我真的爽死。
喜欢喜欢。
最后结局俗套了,为什么非要安排一个慧眼识珠的男的呢,兴最后的怅然若失演的很好,我看着你走向世俗的结局,我以为我们会永远这样下去,很努力的挽留,你还是要走,我会笑着祝福你,敬佩你的勇气,然后,在你受伤的时候转头发现我依旧在这里。
突然的唱跳我一个爆笑,什么南韩加gay子的刻板印象啊!
歌词也很贴在熙,哦莫,so sweet gay!回想整个电影有太多值得珍视的小细节,即使觉得她在夸张有变态也还是留下来的兴秀,鼓励兴秀勇敢面对自己勇敢去爱的在熙,我们见证了对方青春的所以,最后还是要不舍的说再见。
金高银和卢尚贤都演的很好,在大城市里的艰难依偎活着的感觉都让人感同身受啊。
7/10 剧版先入为主了,同样的设定下感觉剧版人物之间的感情更真实自然一些,南润寿也比卢尚贤更合我眼缘,不过影版对闺蜜这条线的刻画细致很多,能看到更多的人物成长,金高银的表演也没话说,很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这部和《柳烈的音乐专辑》里的她都非常能打动人,这种感情跨度大的角色完全是姐的舒适区
直女gay蜜刻板印象大乱炖,根本是照着直男直女搞暧昧的思路拍的。就算是这样这个男主也跟金高银完全不搭啊!(上次碰到丑到难以下咽的韩剧男主还是毕业里的魏河俊。
好温暖的友情线~一起双向奔跑的桥段太燃咯~金高银演技真的牛哇!
不痛不痒。
你客观想想 如果不强调这个群体 这个剧是个啥? 所以你的8.0到底是打给谁的?(韩语还是适合得了癌症的欧巴)
一般,但这种小心翼翼的前进却是我们仍然难以触及的
让人又哭又笑的一部电影,我们不要去改变自己得到别人的爱,我们要以最爱自己的自己去拥抱爱。这么酷的我们,实在是太棒了!
“做你自己,怎么会成为你的把柄呢?”比剧版好太多太多。高煐过分的双标让我无法共情他在一次次炸雷后对寂寞的兴叹,但是张兴秀在第一则故事里,滤掉了那些偶像的、跋扈的成分,哪怕戏剧性很强,也不妨碍在现实里的呼吸。他真实到,长得偏向张翰,就绝不会盲信梁朝伟的错觉。他不那么光鲜亮丽,他需要抵销刻板印象里的放肆与刻薄,那种妨碍他人相信自己的屏障,他需要呈现出转变,因人因事的细微、动人的转变,而不是拔苗助长的那种。你会很清楚他为什么害怕出柜,又为什么愿意出柜,很清楚他和更像主角的具在熙,是如何因为天生的局外人性格和娱乐本性,走在一起,相互温暖,并在更合理的摩擦与升华中,成全这段动人情谊的。但当然,还是要多看点美剧,人家九十年代都有《威尔和格蕾丝》了,gay跟闺蜜同居,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三星半
并没有太多真正新鲜的东西,不过是Will & Grace的一次东亚移植。能感觉得出来剧本改编的过程中,为兼顾原著情节而导致的诸多稀碎和跳跃,藏在直弯情谊背后的阶级差异/父权制批判/理想与现实博弈之类的话题,最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几笔注脚。但是金高银的表演很棒!
电影版看起来细节很多,时间不长,但很散啊,不知所云,男女主都没有亮点,剧版比电影版好多了。
影片改编男主角感情部分,还在围绕出不出柜这一套显得寡淡,对同志群体的表达也小心翼翼很多。他看上去很在意自己演得帅不帅到婚礼上的舞蹈还矜着,远比不上剧集的南润寿。但金高银特别好,风穿过身体就迎上飞行的自由灵魂
感觉整个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比较幼稚,明明知道社会环境就这样,便不能天真地以为抽烟喝酒蹦迪还能被当白雪公主对待;人呐,认清现实是一种成长,如何在现实与自我的冲突中还能去伪存真去、保全自我的真实部分,才是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很遗憾,在电影里没有看到这部分;不要指望被别人迁就,一味地与现实冲撞、与他人冲突,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小朋友不要学
剧约等于小说,电影真的不行,亏我期待了那么久。金高银一般,卢尚贤太差,差到几乎毁掉这部电影。以及电影的视听语言,大量的分屏,各种土了吧唧的蒙太奇,也证明导演和编剧根本没想清楚原著的核心是什么。
不只是大都市爱情法,更是生活法,教的是一对gay蜜如何在千丝万缕又若即若离的都市里站稳脚跟、寻得爱人、与己和解。“爱情那么抽象且难懂,但想念是确切的”,所以我想你比我爱你更有实感。“人们只要觉得和自己不一样,就会把那想成自卑,才会舒服点,然而并不知道那才是自卑感”,所以她被嘲抹布疯女人不过是因为她的直爽帅气与其他人不同,她不需要改变,做自己就好。同时,他对待自己的性取向也没必要畏畏缩缩,遇上对的人就执着追爱而非纠结于出柜之羞耻,更何况这本来也没什么好羞耻的。他们都在这繁忙都市里学会爱、学会生活,遇上一个好gay蜜室友比谈八百场恋爱还幸福,碰上一个知音能懂你的高山流水更是人间理想。看完很舒服很快乐的一部电影,就像海报上的两人穿着西装婚纱在天台看风景一样舒畅自在。
【8】大都市的生活法。男同性恋与女疯子,满足了当下的我对「都市」的全部幻想的电影。《好东西》所缺失的都市痕迹在本片得到了全方位的满足。真正流动的生活,城市,人物与爱情。电影很珍贵的东西,也保持到底的一直是不变的友情。可以爱很多的男人,可以交很多的朋友,可以在原地等待,但人生就是要不断move on。爱情和出柜在本片处理成是可有可无的时尚单品,立意和画面之深就上来了。只是一部单纯的,友情,时尚都市电影。我很庆幸你,我的朋友,我真的永远永远不愿意缺席你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台湾华语暂时背离都市,日本逐渐纯爱的日子里,感谢韩国拍了生活法。首尔,真是大都市。
这个节奏真的比剧差太多太多了,演员也是,对这个男主真是喜欢不起来,主要还是怪导演(但我喜欢可爱纯情小狗
友友不在多,一个管够两个管饱三个可以闹一闹。
超乎预期的好看且轻盈,友情戏码比爱情部分好看太多了!!我们就是彼此20岁人生的移动硬盘,对于爱的定义更丰富了一点。
建议顺直放过同性题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