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印刷体

Tipografic majuscul,涂鸦少年秘密档案(港/台),Uppercase Print

主演:Bogdan Zamfir,Şerban Lazarovici,伊万娜·雅各布,谢尔班·帕夫卢,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Valcu Silvian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0

《大写的印刷体》剧照

《大写的印刷体》剧情介绍

大写的印刷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1到1985年间,时逢独裁者尼古拉.希奥塞古统治时期,当时罗马尼亚为史达林体制最严重的国家,少年穆古・卡林内斯库夜半奔走街头,以白色粉笔涂鸦书写抗争讯息,受到祕密警察逮捕、审问,最终离奇死亡收场。 延续《追拿吉普赛》自多元历史文本取材的手法,导演哈都・裘德进一步将贾尼娜・卡布纳流的剧作改编成一齣破格的“文献剧”电影。他以搭景剧场中的人物独白,仪式性再现国家档案的官腔,以及国家机器的思想控制与去人性的样态;仪式之外,更穿插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轻娱乐、新闻影像及政治宣传片,让观众在少年的事件内外往返,时而在场、时而抽离,体验时代同存歌舞昇平与高压窒迫的平行时空荒谬感,认知独裁政府淡化事件关注度的媒体操作手段。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孤山诡事她的卧底生涯当家的女人西雅图寻爱记巨星养成记红粉实习女捕快平常的心任长霞魔法学校第一季梦在海这边药仙橘子红了樱花盛开仙境圣诞前夜私生活遇见你的那天羞羞的铁拳苦沙恶童蜘蛛侠3我的奇怪朋友调戏危情太极魂之一面之缘海猿2下一站彩虹柏拉图恋爱亲爱的柠檬精先生2坏人好梦圣母

《大写的印刷体》长篇影评

《大写的印刷体》短评

- 观感很难形容,虽然深知此片是通过用许多形式上的手段去刺破()的“无聊”来变得有趣的,可在欣赏其组织力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无聊/煎熬啊!仿似一股被妆点过的尸体散发出的难以掩盖的尸臭味。(显然,这不是作者的问题,问题在于**本身)另外记一下人物的表演状态,正如它在开篇所展示的那样,所有的段落都布满了僵硬感,人物“播报”/“交代”/“报告”着自己的经历,表演是与档案语言相匹配的档案表演,人是“文件”;此外,剪辑特意保留了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特有的僵滞,台词结束后,人物会继续僵立一段时间,仿佛在等待摄影机关机,等待镜头后的人发号施令,而这种时刻意识到摄像机的余白状态,不正等同于时刻意识到“领导人”/“监察”的状态吗?“被拍摄就是被控制”,相机前的人质,恰恰也是大哥大的人质啊。

3分钟前
  • かゆみ
  • 推荐

双重窥视,加上标志性的生成意义然后摧毁所引起的滑稽,拉杜已经把喝彩中的应用发扬光大并得心应手,越来越靠向历史和政治

8分钟前
  • 推荐

《大写的印刷体》可以被分成AB两面,A面是穆古尔受审至离奇死亡的全过程,B面则是罗马尼亚在冷战时期虚假繁荣的影像拼贴。个人最喜欢A面,环形的演播室很大程度上借由装置设施还原了戏剧文本的冲击力,并且通过镜头语言完善了叙事。当角色的台词面对观众时永远看向镜头,当人物彼此对话时采取侧脸的特写,并且永远会通过打光和布景突出作为重要线索的电视荧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984》里的电幕,同时也很恰到好处地区分了媒体上的虚假繁荣。除了一如既往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讽刺,对旧有的影像拼贴更是展现了拉杜 裘德的思考和审美取向。比如说在影像中隐晦提及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女教师和频繁出现在表彰大会上的布加勒斯特地名都凸显了80年代罗马尼亚发展不均物资短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11分钟前
  • Pабинович
  • 力荐

6.0 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看完,对素材的使用能力很出色,但对这些事真的没啥兴趣

16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还行

2.4 去电影化,是很敢抛问题和素材,可要这么拍的话我为什么不直接看舞台剧。相比之下「倒霉性爱」里的拼接功力可是大大进步。

18分钟前
  • 一点点心
  • 较差

一直不太喜欢杜拉裘德的风格,直白又生硬,像是政治宣传片,比波蓝波宇差太多

19分钟前
  • Dean
  • 还行

4/10。目前的我还没有能力接受这部电影,想分几天看完它但我放弃了。我觉得很大原因是自己对舞台剧是零热情的,也不想知道罗马尼亚的历史。若有一部用样板戏叙事的中国纪录片,我会很感兴趣。

23分钟前
  • 乍暖
  • 较差

是在舞台剧中插播propaganda footage和电视新闻还是在纪录片里插播现代戏剧我已经分不清楚。素材的使用异常自如,洛兹尼察是用历史影像写电影,DAU是用电影再造历史,而裘德在其中找到了有趣的中位值。

25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推荐

Humburg 2020 好看!舞台剧+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为了再现40多年前齐奥赛斯库时期的图景引用了’securitate’的档案,再现一场悲剧。既是一个个体故事的引申,也用此讽喻极权政治的滥用。拉杜裘德对舞台剧的运用更偏重“离间”效果,这也与他对历史的整体态度有关。实际上他在避免提及过往的伤痛,而更希望通过创造一种亦真亦幻的超现实风格来反思历史,而非绝对评判。齐奥赛斯库的乌托邦亦是媚俗的极权想象,这一点裘德把握得很精准。

29分钟前
  • FeiY
  • 力荐

3.5 Forum 装置感极强的戏剧场景(面无表情读秘密警察讯问记录和还原窃听到的对话场景),与穿插其间的文献影像相映成趣。一个齐奥塞斯库反对者的死亡纪事。密布监控压抑与背叛的生活,与今天的我们又何其相似。

34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导演你要表达的我GET到了,可你这种形式有点过了,电影真不是这么拍的

39分钟前
  • 小旗
  • 还行

大写印刷体代表了社会主义时代审美取向 于是即便反对她的人所使用的表达仍旧如出一辙 当视听回溯那个时代的文艺 爱国与爱D爱领袖密不可分 歌谣自是鲜活样本. Radu Jude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向西方观众贩卖些社会主义日常生活作为奇观 少年偷听敌台-当局威权审讯 出人意料的是领袖并未因"反动"标语下令其入狱 时已1981 铁幕背后的世界早已松动 友邦波兰的工人在欢庆所谓真正胜利 看似和罗马尼亚价值捆绑一万年的领袖齐奥塞斯库也或许已力不从心 历史不容预测 也并不鲜明黑白 结尾标语拳拳到肉 真实只默默述说 3.5

40分钟前
  • 木六
  • 推荐

一个齐奥塞斯库反对者的意外死亡,对于装置、戏剧与电影形式的混用彰显了拉杜·裘德在媒介上触碰自由的野心,历史档案的复制与重建,主观移情与客观陈述的跳转,都基于这一明确的目的性。但可惜即便在形式上花火四溅,影片行文却让让人止不住地感到审美疲劳,也许这种“疲劳感”也是导演追求的效果之一?

44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一种更加彻底的去演绎化和去加工化,反而是一种同样更加彻底的媒介自噬化。历史中的影像和照片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实在,若不是,那么这一切的背后又躲藏着何种真相,同理,我们今天的回想又真的是准确而恰当的吗,可能同样也是为了让观者接受某一特定的观点和看法。关于记忆遗弃与拾捡的悖论,拉杜·裘德处在一个创作生涯空前的怀疑和探索相交织的节点,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引发出对电影乃至所有媒介属性虚伪与无为的思考,进而实现真正的档案意识独立和观众理性解放,成为能够站立在权利机器统治对立面的客体,让我们拭目以待。

4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3.5

48分钟前
  • 米大粒
  • 还行

少年穆古・卡林内斯库夜半奔走街头,以白色粉笔涂鸦书写抗争讯息,受到祕密警察逮捕、审问,最终离奇死亡收场

50分钟前
  • 1
  • 较差

“我是清醒的梦境”。

54分钟前
  • Farangis
  • 推荐

或者我早就应该一头撞死

58分钟前
  • Murteironi
  • 推荐

算观看之前没有足够多的准备,导演依然成功地让我大吃一惊,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加入如此多的真实的纪录片段下,非但无半点的突兀——无论这些片段是彩色、黑白抑或是无声的,还成功地产生了对于影片叙事的整体而言的连贯性与对与以年份为划分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互文性。我从未想过有如此充分饱满的拍摄内容和原始记录材料相互支撑的呈现,更没想到呈现的结果能够如此贴近文本的同时又跟Documentray/Essay Film拉开了非常远的距离。它们都归功于导演精准且有的放矢的组织编排。

59分钟前
  • inotherwords
  • 力荐

是“大写”的也是小气的社会。@mubi

1小时前
  • _kevvv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