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漂亮画面和极具感染力的配乐都很出色,从马的视角出发讲了一个关于爱、自由和勇气的故事,并不需要马儿开口说话故事就足够动人。
小马王一脸傲娇的表情太可爱了,每次表情狡黠的一边奔跑一边回头的时候总担心他会撞到什么东西。
I've been waiting so long to run free. But that goodbye was harderthan I ever imagined.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boy. And how we won backour freedom together.
动漫鉴赏课上看的,毕竟是过去的动画片,没有什么兴趣,看起来年代很久远,果不其然,开头那尴尬的画面,短镜头对动物的画面旧版狮子王既视感,二维的,以棕色调为基调,长镜头就不堪入目了,画面有一种渣渣游戏的感觉,突然耳畔想起了熟悉的旋律---《here I am》,心中的情怀一下子被激起来,这是一首我小学喜欢的歌,但是去英语老师哪里补课,当时老师放了一部美国牛仔的西部片,然后强力安利了这首歌《here I am》,回头在电视上看过这首歌配上某球星退役的视频,那时的我看得好燃,泪水模糊了双眼,只是单纯被歌词以及视频的氛围所感动,顿时觉得这部动画片不简单,我应该站在那个时代背景上去看,这首歌拉完了小马王出生到长大的过程,看完及其震撼,歌词处处应景,影响特别深的就是小马王在辽阔的大地上奔腾时那放荡不羁的马毛纤毫毕现,疾如流星,在音乐和其他景物的衬托下,一只俊逸的马跃然纸上,“it's a new world it's a new start ,it's alive with the beating of young hearts”在歌词的衬托下,也暗示了这只小马王从新生到成长的性格形成,就是这么渴望自由和心气骄傲,特别有意思的是听到小马王内心独白后的我有点担心人设会崩塌,我误以为马和人类是可以用人类进行语言交流,这无形中就回到了低龄动画片的寓教乐教的套路中(没有丝毫歧视这类动画片),当然,在部动画片没有让我失望,没有出现动物和人之间以及动物和动物之间任何关于人类特有的语言交流,马永远发出马叫,所以导致这整部影片相对于其他同时长一般影片来说,台词很少,大都是旁白,但是一点都不影响观影效果,简单人物之间的语言已经清清楚楚交代了故事的矛盾,一场电影看下来,作为观众的我忍不住发出“呜呜呜”的马叫声进行欢呼,很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一直都是一个风格,即一个沧桑低沉的嗓音带出了各种不如意以及自由后的解脱,一个嗓音的配乐都可以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衬托的恰到好处,细看的话还有各种铺垫,比如说老鹰的作用,应该出现了四次吧,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寓意,第一次象征着自由和洒脱,是此时小马王的心境,第二次出现是在小马王被抓走之后,老鹰的渐行渐远,按时着接下来曲折离奇的剧情发展,最后一次出现象征在自由的可贵,整部影片把故事分钟背景放大西部开发,主要有两个矛头:原著居民和入侵人类之间,动物和入侵人类之间,剧情发展也存在一点不合理之处,一匹马可以毁掉火车,这样安排可能想表达出弱势群体也可以反败为胜吧,在现实生活中是概率很小的,这样安排,至少在我看了有点历史倒退的成分,把普普通通工作在西部大开发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视如粪土,这段剧情的立意问题可以上升到人性层面了,这部影片似乎在表达旧事物值得保留,新事物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且小马王的性格,在某方面来说难得可贵,坚守本心,可是在如今社会,好像似乎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有指导价值,如此顽固不化,要不是小马王这个人设在影片中有主角光环和剧情需要,它活不过三秒,做人,能屈能伸是个很好的状态,可以表面屈服,内心可以坚韧不拔,但是千万不要在不适当场合表现出来,这一点小马王还差远了,话说回来,毕竟是电影,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影片不长,但是信息量大,情节很紧凑,故事安排的也合情合理,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献上五星好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讲述自由的影片。
我和我的宝宝一起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我想我的宝宝总有一天是会明白下面的话的。
自由与爱情小马王来到了小川的营地,当小川发现有的马永远不能被驯服,于是放小马王走,但是给他套上了绳索,绳索那一头是小雨。
这条绳索的名字叫做爱情。
爱情是束缚自由的、当人们选择了爱情,也就放弃了自由,但是那是甜蜜的束缚,每一个人,都会被爱情的绳索套住。
当你被爱情的绳索套住,你就会发现,你不能跑得太远,因为总有一份爱在绳索的那一头。
这时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你的爱与你一起奔跑,要么你就耐心的在此守护。
女儿,你准备好了么?
自由、服从与奴役当小马王第一次被套上绳索,它就失去了自由,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当他被带到白人的营地,他看到了哪些被驯服的马。
或许它就明白了自己将会像他们一样,被驯服,听从人类的命令。
这就是服从。
如果小马王服从了。
他虽然不能自由的奔跑,但是仍然可以奔跑,只不过要驮着人,并听从人的命令奔跑,钉上马掌,吃着草料。
作战马。
与此相比,当小马王从印第安营地被捉住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服从了,而是奴役。
连奔跑都不可能,只能做苦役。
小马王第一次失去自由的时候,拼命反抗。
而第二次失去自由,面临着更大的屈辱时,却不再反抗了,小雨死掉了,而且他开始明白,自己一个人反抗是毫无用处的。
小马王失去了反抗的信心。
一匹意志消沉的马是不会用作战马的。
但是当你连失去了反抗的信心之后。
得到的是比服从还要严厉的奴役。
只有当小川来救他的时候,他才重新拾起勇气和信心。
女儿,你有信心反抗奴役与服从吗?
记住。
永远不要丧失你的信心。
自由与友情小雨一开始是小川的朋友,小雨是没有绳索的。
但是小雨心甘情愿的住在小川的营地。
不是小雨没有自由,而是小雨可以自由的奔跑,但是小雨自愿选择留在营地,就像所有的孩子们长大了以后,是可以选择留在父母身边,也可以选择离开父母一样。
而小马王一开始不是小川的朋友,他们一起逃走以后,就成了朋友。
而成了真正的朋友以后,小马王是有自由的。
他没有选择留在营地,而是选择了大草原。
而小雨没有选择留在营地,而是选择了爱情。
选择了大草原。
想一想,如果小川要求小马王像小雨一样留在营地。
小川真的是小马王的好朋友吗?
友情,从来不是束缚自由的绳索,相反,真正的友情是从不束缚朋友的自由的。
束缚自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
而是欺骗。
我的女儿,你准好你的友情了么?
毫无疑问,这是梦工厂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动画片。
很遗憾,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部给人的震撼远超《史莱克》和《马达加斯加》的动画片,没有获得它应该获得的重视。
很少有人谈论它,很少有人评论它,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
它给人最大的感动之处在于,它不像其它好莱坞影片那样有着极强的商业气息,仿佛你花钱进电影院就是去消费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些精灵古怪的形象、和一个汉堡包似的快餐性质的主题。
《小马王》从一开始就带给你一种情感的沟通,一种心灵的慰藉,这似乎让你忘记了你是在看电影,而真的来到了电影里的那个世界。
这部影片对迪斯尼式的拟人化动物形象来说是一种超脱。
一方面它继承了迪斯尼式动物细腻的表情、丰富的动作,另一方面它又让马还原为真的马,是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而不是披着马皮的人。
它的思维完全是从马的角度出发的,对自由的追求,桀骜不驯,对族群的眷恋,对人类的敌视等等,而不是像《快乐的大脚》那样描述了一群整天想着唱歌跳舞的企鹅。
如果说迪斯尼对人物动作、表情的重视,是他对动画的贡献的话,那么迪斯尼公司对这一传统毫无创新的继承,就是动画的停滞甚至倒退——因为后来这种动作戏已被冠以迪斯尼几大法则之类的称呼,甚至已经从一种经典逐渐演变为一种矫揉造作的照搬了。
但是小马王让追逐戏、爱情戏这些本已模式化的东西返朴归真。
对于小马王来说,不像其它动画片那样能用人类的语言交流而只是用马的嘶鸣表达情绪这点,绝不是个过错,而恰恰是妙笔生花之处。
它妙就妙在你虽然听到的是马的嘶鸣,但你仿佛知道它要说什么话,知道它当时的所想、所感,这种如同心与心之间沟通式的感受,对于好莱坞动画来说是很久违的一件事了。
如上的简评其实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2D风格,再比如影片中精彩的音乐,这些就留给观众们自己去看、听和体味吧。
最后还是想说,《小马王》这部影片所散发的气质,是绝大部分好莱坞动画片所不可比拟的。
《小马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冒险动画电影。
影片以野马史比瑞特为主角,讲述了他被人类抓去训练成战马的经历。
尽管身处逆境,史比瑞特始终不愿向命运屈服,通过努力抗争,最终寻获了自由。
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尤其是史比瑞特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奔跑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呼唤。
此外,影片中的配乐也相当出色,它为影片增色不少,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史比瑞特的形象非常饱满,他勇敢、聪明、有正义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角色。
他不仅在面对困境时敢于挑战,还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领导力。
史比瑞特的成长过程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从一个被训练成战马的奴隶,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影片通过史比瑞特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冒险,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幸福。
同时,影片还强调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众马一起拉着沉重的火车上坡,当SPIRIT发现那是通往他家乡的方向时,他便不拉了,并且他要破坏整个正在卖力前行的马队:他先假装晕倒,于是人类就把他拖走准备救治,但当他突然起来去解开其他马的链锁,从而要破坏整个前行的马队时,人类便举起火枪向他开火了。
后来,SPIRIT终于破坏了整个前行的马队,其他马也因此挣脱锁链而获得自由,虽然难免会有些死伤。
原本在人类的控制和驱赶下逐步上升的马队溃散了,沉重的火车也滚下山坡灰飞烟灭。
突然想到:很多人不就是这些被束缚和驱赶的马吗,每天在疲倦地拉着沉重的东西(有形的、无形的)比如虚荣、比如房子不知疲倦的“前行”......只是,拉的人太多了,即便有几个像SPIRIT的,恐怕也无济于事......
第一次手不释卷是在1987年,当时是捧着《十月》小说杂志,阅读其中一部抗战题材小说《白马》。
记得那是一部中篇,我却用了一个整晚流泪将其读了两遍。
绝对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虽然反映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顽强的中国军人浴血抗击侵华日军的故事,但小说的主角却是一匹俊朗飘逸、桀骜不逊的军马“飞飞”。
是作者出神入画的文笔使我为飞飞着迷,更为它忠诚不屈的英勇品行落泪感动。
那是我对马重新认识的转折,更是人生第一次经受的关于自由的教育启蒙。
十八年后,我有幸再次“读”到关于马的另一部感人作品,只是这次故事发生的场景从无垠的蒙古草原移到了辽阔的美国西部,但同《白马》一样,《SPIRIT》也取材于一个源自现实的传奇故事。
虽然主人公有着与飞飞毛色不同的特征,却同样具有与飞飞血性相近的自然野性、奔放的热情和自由的魂灵,这就是《SPIRIT》的主角--一匹自由的野马精灵。
《SPIRIT》是一部没有多少人类语言的动画影片,由美国著名的“梦工厂”于2002年摄制完成。
无论从情节、制作、剪辑、音乐等诸多电影要素来看,都堪称动画电影史上的典范。
作为制片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数电影奇观的“梦工厂”三巨头之一的杰弗瑞·卡森伯格固执地认为科技再成熟,鼠标也永远取代不了人类的双手和他们手中的铅笔。
秉承这样的创造理念,他聘请著名演员马特·达蒙担任了影片的旁白和配音,同时还请出了金牌音乐制作人汉斯·基墨和著名歌手布莱恩·亚当斯给该片谱曲配乐,而著名的导演杰弗瑞·卡森伯格的加盟更使得整部影片在视觉、听觉上给观众带来无限遐思的同时,也经受了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
影片主角是一匹叫作SPIRIT的小马,原型取自西部拓荒时代流传于美国的一个传奇故事中那匹勇敢联合不同种类动物,与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生存空间的小马。
它的名字象征着向往自由,不向一切屈服的灵魂。
所以本片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不仅有美国西部壮美的山川河流,更有惊险曲折的情节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机智、自由、不屈、执著的精神。
《SPIRIT》同《白马》一样都是通过马来诠释自由精神的感人作品,虽然它们的创作文化背景不同,却殊途同归赞美了一种野性、不屈、自由的精神。
其实追求、拥有并享受自由不仅是动物具有,更是人类拥有并通行世界的一种权力,这是所有人都应该从《SPIRIT》与《白马》两部作品中得出的结论。
但紧接着却有随后的疑问使人困惑:为何侵华的日军和拓荒的白人起初都不愿给飞飞和SPIRIT自由,最后却都为两匹马儿征服?
是武力可以确保自由?
还是强大可以践踏自由?
《白马》中,飞飞为救主人不幸被俘。
酷爱骏马的日军骑兵团首领对其软硬兼施,为驯服飞飞自己还被踢成重伤却至终都未能将飞飞征服,最后只好忍痛将其放生。
《SPIRIT》里,SPIRIT为救群马而落入人手,骑兵团上校将它断水断粮三天,企图从精神上将其击垮,但最终也未能使SPIRIT驯服,反被SPIRIT渴望自由、充满血性的不屈精神所钦佩和折服。
与飞飞相比,SPIRIT是幸运的,因为它重获新生,还拥有了爱情:与SPIRIT相比,飞飞更是幸运的,因为它也重获自由,更带着不容征服的傲气,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回味这两个自由的精灵,造物主垂爱的我们真的应该时刻铭记:有一种精神,它的力量无比巨大,即便强大的武力都不得不为其折服,这种精神就叫作自由。
相关音乐链接:1:http://blog.tom.com/blog/blogview.php?BloggerID=74221&BlogID=14311 2:http://blog.tom.com/blog/blogview.php?BloggerID=74221&BlogID=14244
当小马王纵身一跳,跃过那道峡谷时,连敌人也向它致敬。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为自由而跨越那道峡谷。
这要的是勇气,信念,还有实力
里面的马的样子很传神,即使没有对话,关是眼神就知道它的所想和即将所做的。
里面的有一些景也很好看,但是剧情来说我觉得有些老套,就是男主生活在大自然里无拘无束,有强大的爸爸还有温柔的妈妈,从小就与别人不一样,开场这里就作为铺垫。
长大后被军官或者殖民者抓去干劳工,男主心性向往自由,并且有勇有谋,与他们斗智斗勇最后在被抓的地方认识最好的朋友,然后释放其他同类。
后面被朋友带去他们那里,又遇见了好看的女主,一见钟情,日久生情,一起玩一起去很多地方,有忘不了的回忆。
后面侵略者又来了两人被迫分开,后面男主悲痛但是又想到以前又振奋回来,后面又斗智斗勇然后又解救他人,逃跑后中途自己陷入危机这时候出现了朋友,然后解救。
两人最终一起回到凄凉的剩下的住民一起,最终男主要回归自然与自由,带上女主,和男主一起生活,就挺老套的,不过总体还行吧
小学的时候零几年,家里租了一些vcd,我在我外婆那里找到一个有很多很多电影的碟片,在那个碟片上我看了很多电影。
1.这个杀手不太冷(小时候看只觉得很奇异)2.西蒙妮(说一个很红的电影明星其实是电脑程序编的)3.盲女72小时(黄秋生演的惊悚片,不太出名,但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恐怖)4.怪兽电力工厂(有点记不清名字但也是很可爱的动画电影)最喜欢的一部就是小马王,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每次都热泪盈眶。
印象很深有几个镜头,有小马成功越过悬崖和印第安人高兴的场景、还有小马落寞地行走在雪地里、小马在军官以为驯服他时将他掀翻在地。
我看了很多遍、不论次数、不论时间,我没看过狮子王但我看过小马王,电影里小马桀骜不驯的精神,永不服输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给五分!!
十年前想看这个片的时候只找到了国语版,现在看到原版,只能说如果是全2D的话蜗大概会多打半星,鲜有的动物基本不说人话好好完成的电影。自由主题固然好,但现实与影片总是相反的。美国人一直在各种电影里以弱胜强反抗外族侵略,可无论阿凡达打得再怎么精彩,小马王演再怎么感人,都改变不了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驱逐的事实
记得是跟社团的人一起活动时看的...
不是很喜欢,太多拟人化的动作了
音乐和美术一流,不过还是不喜欢卷入太多人类剧情
2.5
所有军马都是黑色的,所有的马脸都像黑人一样丑。
所有内心不羁的人们在自由路上终有美人相伴成了最理想的真谛。
4.5镜头足够大气流畅,音乐在米国动画中难得的经典,每个人都想这么的自由奔腾的吧......查了下,原来是输给了《千与千寻》,怨你生不逢时;记得小时候家里先后养过好几匹的,曾经有匹小马是出生在自家的,当时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后来那匹小马让舅舅拉走给杀了,味道也很不错......
配乐很强,当个mv看不错,但是这美式主旋律和马的爱情故事真的无感,故事内容也很敷衍
here I am this is me 初一吧 这首主题曲印象太深刻
看看美国人有多么怀念印第安人
情节简单,但换作当年应该是神作了吧?开头老鹰翱翔在大峡谷,万物生长,突然群马朝着你奔腾过来,伴随Hans Zimmer的音乐,让人感动。
美式的“主题高大上永远不会跑偏也难有突破”的作品。从制作到表现上,都很平庸。加入印第安人历史的手法很不错,但也犯了好莱坞愚蠢乐观的泥淖,对历史的忽略就是一种粉饰。
梦工厂造了一个“原住民和马都自由”的梦,梦里竟然还能看见枪下留人和马……这个故事背景就注定让人感动不起来,但歌曲是真的每一首都好听。
宝宝推荐的,跟猪妞宝宝一起看。2D跟3D结合地很自然,音乐好棒。每个人都是心心念念着家,入侵者真是可恶!
I've been waiting so long to run free,but that goodbye was harder than I ever imagine.I'll never forget that boy,and how we won back our freedom together.动物与人,诠释的太美
很失望,叙事线索单一,鲜有亮点,角色也不够惹人喜爱。
虽然影片尽量给了圆满的结局,但是我解读出的还是一个词 ——— 时代悲剧
其实挺一般的。羊叫兽是笨蛋。哼~
整体来说歌曲好听画面美剧情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