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少拉明明知道妈妈得了胃癌,却装作不知道,在妈妈呕吐不止的时候,还说:“又吃多了吧。
”为了让在妈妈临终前实现愿望,她努力地学习芭蕾,百般讨好她的同学,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在医院早晨醒来,发现已经离开人世的母亲选择逃避,堵在门口不让医生进去检查,说妈妈累了正在睡觉,不让打扰。
在一番“自欺欺人”后将哭泣崩溃式的爆发出来。
妈妈离开后,有一天,又下起了大雨,我想此刻观众肯定无比心痛,再也没人给她送伞了,没想到,少拉自己带了伞,勇敢地向雨中走去。
看到这些,谁能不感动?
看过之后,不得不佩服主人公少拉饰演者金香气的演技,小小年纪,演技如此纯熟。
我想,或许是她的眼睛打动了我。
再者,影片的故事平铺直叙,简单易懂,似乎没有蕴含太深刻的道理,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看似老掉牙却让大家泪流满面的故事。
故事前后连贯、呼应,电影里有三场下雨的情节,前两个场景都是女儿(晓璐)忘记带伞,第一次妈妈用自己的衣服为小璐遮雨,第二场是妈妈打着伞为晓璐遮雨,两处都体现了只要有妈妈在,晓璐永远是依偎着妈妈,妈妈是她的坚强后盾,不用担心下雨天没有人接她回家,不用担心被雨淋。
第三次是妈妈离开了,晓璐在学校里又一次赶上下雨,但是这次晓璐带了雨伞,自己在雨中坚强面对以后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少拉长大了。
“我是个兵。
我是个老师。
我是个大老板。
我是个新闻记者。
我是个电器修理工。
我是个计算机工程师。
我是个国务级领导干部。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为了这个职位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努力,你都不算成功,你都不能得到满足。
所有的我们,乞求着好人生而奋斗着的人们,都是傻瓜。
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位,唾手可得,那就是作一个称职的“孩子”,这与生俱来的,你可曾做到最好?
《婚纱》这本电影让我读懂的不是母爱的伟大,毕竟有太多深沉有意义而且感人肺腑的故事已经诠释了各种层面的母爱的外在和内在,奉献牺牲或是不离不弃。
对这份爱的歌颂是难以言说而且永不生厌的,毕竟我们凡世之人都在追求的爱的纯粹与无私,尽在其中。
这电影真正打动我的,不是病痛里的努力和母爱的坚持,而是一场争吵之后的理解和孩子的力所能及。
这不是一部单纯赞颂母爱的电影,也不仅仅是述说孩子成长的电影,也许更重要的,是彼此理解。
总有些人念叨着缺爱,述说着爱情的悲苦,生活境遇的坎坷,工作的压力。
生活毕竟不是电影,有铺垫推进高潮结局,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都只是碌碌无为的过渡戏,平凡的好像不会被任何人注意,可是这些细枝末节,才是所谓真实的关键。
和朋友在一起,难免讨论着诸事烦恼,互相宽慰或是一起破口大骂。
回家以后埋头大睡,然后在妈妈唠叨着快起来怎么总是没精神时大吼“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
”心里怯怯的,明明知道妈妈们关心的表现就是唠叨,每个当下还是昏了头。
和妈妈闹变扭就会极其蛮不讲理,心里委屈到不行只想着“你是我的妈妈你怎么就不惯着我!
”然后哭起来,生闷气。
然后在吃晚饭的时候故意弄出好多响动,让她先和我说话,然后傻笑。
其实特别怕妈妈生气,因为都是为了一些小事吵开,过一会儿连自己都觉得任性。
唯独有一次,为了一个我不记得原因,严重的争吵起来,之后我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大哭,妈妈当时一边搞卫生一边哼着小调,似乎是无所谓着。
于是满心都是悲伤,觉得为什么自己那么受气,然后一冲动跑出去。
之后回来,爸爸叫住我,说你妈今年搞了一天的卫生,一边拖地一边哭,去道歉。
那个时刻突然特别揪了一下心,可是嘴巴倔得很,说着“我没错!
”。
爸爸就说,谁都没错,可是就是应该你去道歉,你是孩子。
小时候总觉得这是大人的自大,孩子永远是错的,直到现在认真想想,才理解其中的深意。
妈妈她有她的压力,那是即使作业再多零花钱再少我也体会不到的社会压力,甚至在她难过极了的时候,都不能大闹一场、大发脾气,而是只能隐忍地流眼泪,一个劲儿地靠劳动发泄。
如今想起来鼻子都是酸的,妈妈对我付出了太多。
在哪里看到过,青春里的孩子面对每一场灾难都以为是世界末日,事实上,一切才刚刚开始。
说得真好,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悲戚看得太重,满心都是自我也许就会慢慢让我们变成自私冷漠的人。
所有所有我身边的人们,当我们互相靠近又分离,究竟谁能够真正的彼此理解呢?
至亲都尚且不能全然理解对方。
就像电影里,母女两个大吵一场,两个人都是头脑冲动的,看得我好揪心。
可是事后两人心里都是痛,抱在一起大哭一场。
争吵毕竟是意气用事,唯有歉意和爱,才在我们心里留得最久。
看完那一幕心里大惊,这样的情形每次和妈妈吵架都会发生,不理解的吵闹,哭,然后满心歉意,道歉,然后抱抱,要么开玩笑要么聊天谈很久。
有时候太亲的人,反而会伤害太深,也许爱就是会让人得意忘形吧。
看完《婚纱》后打电话给妈妈,说“亲爱的娘亲大人你现在有什么心愿啊?
”妈妈考虑一会说,“愿望啊,你读好书能有个好出路我就开心了。
”楞了一下,然后强调不是啦,是你自己的心愿啦,然后妈妈特平静地说,“就想好好休息休息。
”真的是,一下子就哭出来了。
也许我也一直没有好好理解过妈妈,她真正想要的是些什么,毕竟作为一个母亲,她的世界里全部都是孩子,随时想起的都是孩子。
作为她自己,也许慢慢的,都失去了一些东西。
那些璀璨的,不羁的,飞扬的孩子气,那是一些多么美好的特质,拉着爸爸妈妈说一些没营养的趣话,无论多少年,想起来都是一脸的微笑。
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我们都会被某些东西束缚,成了有责任心,却也不再孩子气的人。
除了爸爸妈妈,任何人都不能真正称你为“孩子”,至多是“小孩子”。
你是父母的骨肉血缘,是他们忙碌时唯一心心念念的小宝贝。
这份独特,又怎是别的爱能比拟的。
某一天,你被告知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权利,那才真的是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回头的遗憾。
于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妈妈和小女儿互相理解,年幼的孩子知道,要做一个好孩子,让妈妈放心,她努力学芭蕾,尝试解除洁癖,和大家交朋友,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都那么美好甜蜜,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我们能做的只有那么多,做好妈妈希望你做的最小的事,就已经是无比珍贵的了。
每一个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还有多久的好时光,去做一个“孩子”。
自由固然好,可是有时想起来,能被一个人唠唠叨叨着穿好衣服吃饱饭多运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好过自己一个人寂寞地喝酒抽烟,然后一脸颓丧的回到没有人的家里。
不对,那至多是公寓,有爱的地方才叫做家。
明天就是母亲节,我亲爱的妈妈,我最最爱的人,我们还有好长的时间要一起走下去。
从你牵着我走下小院子的楼梯,一直到我扶着你去看满园的馨香。
我是一个贪心的小孩,我要和你还有老爸一直一直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地在一起很久很久很久。
起初看到题目 以为又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爱情片 看到第十几分钟的时候 我整理了我的思路身患绝症的母亲用仅剩的时间 陪伴 洁癖 性格冷漠的女儿 老套的情节 却赚走了我的眼泪;感动的情节有两处:一妈妈在晓露生日那天 却偏偏要她学习骑一个大她好多的自行车当她一步一步推着孩子向前,而自己却喘着粗气,一步一步慢下来知道跪倒在地二“谁能容忍你这些啊,谁?!
”“妈妈!
妈妈活久一点。
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全都不要了,没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
现在就开始想妈妈了....妈妈拜托不要死...” 晓露再得知妈妈“有可能”会死之后 慢慢的懂事 长大,学习芭蕾舞、学习和别人交往、学习自己梳头又让我想起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果晓露能够早点、再早点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在生命和生活的延续上,他们慢慢推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前进,但自己却在一步步老去,电影的最后。
又是一样的雨天 晓露惊慌失措的眼神从来都不记得带伞的女孩 这次带上了雨伞 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你出门望向天空的时候 是否是在思念你的妈妈?
天气燠热的午后,无聊的在家刷片,看看豆友推荐的一些片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韩剧么,就那样呗。
看到妈妈推女儿单车放手摔倒的一刻,忽然有所触,转下来看完。
最后女儿为了满足妈妈的愿望而去放低交友、努力学习芭蕾表演——毕竟是个孩子。
没有奇技淫巧的情节与炫技,就这样不温不火的推动剧情,似乎是个悲情的故事,但结局时的雨天、黄雨伞与女儿的笑容看到的是成长的喜悦与温情的希望。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要明白有一刻的放手;而子女的成长呢?
似前几日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一刻总是有你一直不愿接受的事情发生,而其中爱是推动你内心变得坚强与感性的原动力。
你得有你必须面对的责任、你得有你自我调解的姿态、你得有你身边相互的关爱......这一切是失去你天生的庇护伞之后应该尊重的事实。
所以,每个人的成长是在你思考的背后,你所愿意承担的责任的背后,而唯有爱是推动这一切的原动力。
BTW:本来只想写个短评,啰嗦了许多,感觉自己也是在某一刻长大,是为记!
讲述亲情的电影总是特别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猛戳观众的泪点,犹记得这部电影整个宿舍一起看,每个都看的泣不成声。
电影讲述了以为即将告别世界的母亲,想在离开之前为自己的女儿亲手做一件婚纱,以及在这段期间母女之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母亲怕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的病情一直试图隐瞒,而女儿的乖巧懂事更加让人心疼。
电影并没有特意煽情的部分,但是作为观众自然而然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更能理解其中的不舍。
电影里的目前觉得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她做一件婚纱,虽然她永远看不到女儿穿婚纱的样子。
这件承载了满满母爱的婚纱,愿看到的人能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
文/娜娜小姐 妈妈:妈妈想把一切好的都给你,永远陪着你…… 女儿:妈妈深切的爱会永远陪着我,我会好好的…… 题为《婚纱》,讲述的却不是它通常所象征的爱情;同有重疾,却不像其他韩国定影平庸俗套。
韩国又一催泪电影,值得一看。
*原创作者:娜娜小姐。
禁止转载,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读书_电影_旅行_摄影_ 豆瓣:娜娜小姐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这部电影从剧情上来看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惊喜”或“意料之外”。
如果你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了解过剧情的梗概,那么你也许都能推测出剧情的变化发展。
也正是这部电影的自然与平淡让我们更容易共情。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电影两位主角的人物设定,妈妈在性格上更“幼稚”而女儿更显得“成熟”。
这里又不得不再次夸一下韩国电影的选角了,一如既往的稳定与优秀。
也正是母女之间的“反差感”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明明两人已经看透了彼此的内心,但是却不相互戳穿的破碎感。
电影里的三场大雨让我想起了余华老师写的一句: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但是有两处还是引发了我的略感不适,母亲临终之前,女儿“放下”洁癖与吉娜和解以及即使自己不喜欢芭蕾舞,为了完成母亲心愿还是日夜练习、登台表演。
电影中两位主角的演技让我倍感震惊,尤其是小女孩的演技让我不禁觉得有些心疼。
在这么小的年纪真的应该演成这个样子吗?
这部影片的一大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这样对演员的表演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
两位演员在这部影片的表现真是令我折服,她们的哭戏应该是我看过的“天花板”级别的表演了。
尤其是小女孩她不该在这个年纪有这个水平的表演。
这部电影应该是我看过的所有影片中男性表演比重最低的影片,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位男性也挺令我意外,也许正是女性含量如此之高才能展现如此细腻的情感。
虽然电影剧情没有那么多的出人意料,但是情节中有很多的细节,这也许能让许多细节控十分喜爱。
愿我们永远“幼稚”,永远是个孩子。
这是近期看得很感人的韩国片,其实剧情很简单、结构很简单,单亲家庭、患病的母亲、早熟的孩子,事业与家庭、孩子的未来。
隐忍一直是女性的最大的魅力所在,母亲在隐忍,孩子也在隐忍,在病痛面前不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流泪,这才是最为伤心、痛心的事情。
在我看来,隐忍的女性仿佛笼罩着慈善的光芒,仿佛汤唯,困境不埋怨、顺境不张狂,总是淡定的微笑和挥手,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会一个人慢慢品尝那些伤口的痛楚,只是无需展示给他人看而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谁对你最好?
妈妈谁最爱你?
妈妈一个女孩,一个女人.这是一场没有爱情的电影,却是一场满满都是爱的电影.女儿是上帝赐给妈妈的礼物,那妈妈呢?
妈妈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吗?
不是!
妈妈只是上帝借给我们的礼物。
总有一天,上帝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个礼物从我们手中夺走!
我们大叫,我们恸哭,甚至破口大骂上帝。
可是这都没有用,没有用,因为这根本不能动摇上帝收回这人间最最珍贵礼物的决心。
当有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成为没有礼物的孩子,我们只能像晓璐那样,安静地抽出包中的伞,坚强的为自己撑开,然后消失在茫茫的雨中....
大学时候学院的人事主任是爸爸的旧交,那位旧交我叫叔叔,他是大学刚毕业时,在那个全凭经验从事的年代,分到了爸的单位给爸当手下,后来爹撮合了他和手下的另一位同样刚毕业的姑娘好。
后来结婚什么的,因为那时候穷,全是爸帮着忙张罗的。
情分不言而喻。
有了这层关系我也在学校混了不少好处以及受了这些所谓好处的不少委屈。
从小到大,对于我爹的关系我往往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受最后又得不偿失,所以一提及爹的朋友我就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层阴影不是一日两日了。
我在一边受着这些其实我自己觉得不需要的照顾的同时,爹总是一遍一遍的提醒我我要为这些照顾所尽的义务。
比如逢年过年回家要提很多特产回学校,比如要多走动走动关系,弄得我疲惫不堪。
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我爸这么一督促,我就叛逆似的烦了起来。
叔叔的妻子,也就是当年那个同是我爸单位的姑娘,我爸一直赞不绝口,希望我有一个那姑娘般的性格。
叔叔调到学校后,她也随同一起来了学校教英语。
后来我在学校认识阿姨后,也觉得与她相处实在是如沐春风,她性格温柔,和蔼大方,就像一块好蜂蜜一样甜而不腻。
相由心生,长得也是那么好看舒服。
有个刚刚读学前班的女儿,可爱漂亮,机灵的一塌糊涂,又骄横又聪颖。
她也同样很照顾我,因为他们家就在学校里,我偶尔会蹭饭,遇到什么问题也愿意跟她说,她看到我和学校别的男孩子在一起也会跟我谈谈这些事儿,问问我家里的事儿。
后来毕业,我爸一直给我叨叨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回叔叔家看一趟,因为叔叔平日里很忙,我一直是和阿姨再沟通交流。
我也计划着要回去看一趟。
结果回去领毕业证那天热的要命,全系乱七八糟,我一着急,就把这档子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
再后来是毕业,工作。
教师节那天我分别打了两人的电话,都没接。
然后我发了短信。
叔叔回了,阿姨没有。
我没放在心上。
接着就是前天的活动现场,太乱,忙的不可开交,刚休息一阵,爸突然打来电话。
我看时间是下午四点多点。
我还纳闷我爸怎么这时候给我电话。
结果一接起来他就告诉我,阿姨没了,明天火化。
爸听起来是有些无助,先谴责我,叫你毕业回去看看看看,你没去,这好了吧!
接着就问,你说我现在怎么办呢,我也刚知道,给你叔叔汇点钱吗?
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突然想起来那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和没有回复的短信。
我先安慰爸说叔叔到这时候才说,肯定是不想你知道。
后来我也忘了我说了什么,爸又督促着让我给叔叔打个电话。
说了几句就挂了。
挂了以后我坐在电梯旁边无人的安全通道楼梯里,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
我突然觉得我们都太自私了。
总想着完善自己的生命,却忘了是不是在只顾自己的时候把别人的生命都计算成了零。
我们活着,没有任何再也不能活下去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总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胡说八道,我们谁都没有真正面临过死亡。
或许有时候我们幻想,如若明天是末日该怎样面对生活,可幻想终究是幻想。
我被卡在电梯里的时候也百感交集,可电梯门开的那一霎那我只能面无表情的走出去。
我承认我矫情且脆弱。
我从来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去世过。
从来没有。
我不知道一个亲近的人几个月前还好好的催你去家里吃饭,你还在抱怨吃什么吃吃的又不开心还非要吃饭没吃过饭阿,结果几个月后告诉你你这辈子也没有机会和她一起吃饭了。
你甚至没来得及告诉她你真的很漂亮很温柔我很喜欢你。
原来一切终止的感觉让人这么害怕。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要追求所谓的自我,要靠自己,要远离家乡,要一直想着曾经小时候家人给你的伤害,要明白这些根深蒂固只能自己远离慢慢改,可是如若有一天,你因为这些所谓的选择同样付出了不可弥补的代价,你会不会恨自己作精一辈子!
让我们珍惜生命好不好。
可是,珍惜不珍惜,又有个什么样的定义呢。
我们没有去死的权利,所以时间还是一样面无表情的流淌,只能振作后告诉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的都更有意义。
因为时间太临近,所以也是哭着看完了这片子。
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这不是影评吧,就是心情。
我爱生活。
虽然桥段很旧,但是棒子都是催泪弹,让人泪奔不能,主要是这个小萝莉演技太赞了~
小妹崽卡哇伊呐~~
我在想是给一星还是五星好呢?于是就变成三星。是的,这片子确实是骗足了泪水,确实感人肺腑,但是却依旧没有逃离病痛的魔掌。为什么都是要到人要死时,才知道珍贵。最后,一星给那孩子。还是觉得要扣一星给病痛什么的,还是三星吧。
细路演技带动这部电影,其实真系无咩喊点.
都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了居然还拍这么老派剧情的片子。。。虽然很多细节做的挺温馨的,但还是。。。烂片。
看到一半想站起来做广播体操,太无聊了。这么高的分怎么打出来的。演技剧情都很弱。小妞倒是很厉害想哭就哭的。
太感人
小感人吧
那小孩子演的不错,有点像恩彩...只是个人对棒子的电影无感....感觉她对女儿的爱只是体现在物质上...给她买个玩具 带她出去玩就这是爱了? 太表面了...
虽然是PC片还是泪的不行了,世界上最爱的人就是妈妈
评价高,或许抱的希望就高,因此有点失望。
啧 在这里讨论韩剧的剧情 会显得我很心狠么?
韓國人都是給病死的
星是给小女孩的~~剧情依旧没什么突破
情节确实偏俗套了,但最大的问题是结尾煽情处的BUG让我很出戏,哪个大医院会让住院病人自生自灭、啥时候死了都没有医护人员知道的?
虽说单身母女的生活很心酸,却也最温情。
催泪的电影棒子太拿手,这小孩的演技太绝
并不是题材不好,只是觉得电影很做作,如此高的分数让我不得不觉得大多数观众有没有好好看电影。让我相信,或许大多数给高分的豆友们是因为抵御不了母爱而给的,就像我自己也抵御不了,但此电影还是着实让我失望。
裹脚布,把观众熏出了眼泪。
记不清这是第几部冲着高分下了却没办法逼自己坚持到结尾的韩国电影了,真是再也不想看韩国片了,分再高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