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像《低俗小说》,但是不是像那种故事之间有联系,每个主人公有自己的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主要的脉络。
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件事情从每个人的视角展开,人物之间有联系。
一开始从Tom讲的时候,还以为会是爱情主线,不过真的好甜呀,结果是骗局,到电影后面Tom重新上线知道他因为被抛弃情绪崩溃了,有点伤心。
在剧情片里重点还是看爱情情节,我的爱情鸦片果然摄入太多了唉。
到最后Sandy的部分有一些虎头蛇尾,处理的很粗糙,比如行骗高手玛德琳怎么会被假血骗到,Max怎么会不作妖,签财产转移合同的场景闪过太多次,本不靠谱的逻辑更是雪上加霜了。
大结局,Sandy重新约Tom,男生竟然会同意,也太傻白甜了,好好哄的男生呀……Whatever, 希望Tom感到幸福吧,放过自己也很好。
不就是反转吗?
让我当编剧,我能反转到世界末日。
电影也要遵循基本的人性逻辑吧?
真不是吹,剧本稍加修改就能换一布面貌,更贴合人性,更迷雾重重,更跌宕起伏。
可是,竟然用如此婴儿学步的方式去阐述?
别什么剧情都往爱情上凑,烂俗而降智。
时代变了,价值库需要更新了!
你要相信,一个骗子的基本操守就是不掺入个人感情,拉人入伙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你要相信一个老实人被骗钱骗感情,只会激起他疯狂报复的一面,至少在电影里会这样。
电影名字就叫行骗高手,作为观众肯定期待看到精彩的骗局。
导演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将3个骗局串联在一起,其实是蛮有新意的,最后也有一点反转,但最后的反转一点不够精彩,很容易猜到,也会觉得不够。
再说演技,朱丽安的角色我觉得很扁平,本来看海报很期待她的角色,但从她出现和看完,都觉得普通,不算一个精彩的吸引人的女性角色;反而塞巴斯蒂安 的角色整体比较饱满,毕竟他和女主、女二都有大量的冲突和情感的戏份,本身他一点点忧郁气质,就很合适吧。
女二的角色有一定的成长线,演得也不错。
简单来说,就这就是一个骗中骗的故事。
行骗者也可以叫做高明的盗窃者,不同于以往电影过多展现骗子的手段和成功后的潇洒,这部电影中的骗子是狼狈的、孤独的、心碎的,对于满足观众爽点的类型片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看看如今世界的江河日下,这样的角色无疑是贴合时代的。
既然心碎的骗子已经让人“失望”了,那么只有靠骗中骗的结构来吸引人了。
但无疑,这部电影又让观众失望了一次。
这类行骗的电影为什么火?
那是因为观众是喜欢骗子的,这样看来,这类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观众在坐下来看的那一刻,现实的道德已经被抛在一边,心理上开始偏向骗子。
朱丽安·摩尔饰演的Madeline,能够骗得过亿万富翁,可想而知,是个魅力十足的女骗子,而塞巴斯蒂安·斯坦饰演的Max,一副愁眉苦脸,是一个心碎的骗子,电影让这两个骗子入计被骗,觉得合理吗?
设计他们的还是一个经常心理崩溃的富家子弟,一个为爱改邪归正的瘾君子。
所以导演才是最大的骗子,从头到尾,被骗的是看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观众。
“正直的人是不会上当的,对吧?
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对目标感到抱歉。
”偏爱骗子的观众,大概是不正直的,所以导演也不会感到抱歉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justbychance
电影结构比较精巧,前十五分钟没看到julie mor 以为进错了片场。
剥洋葱的结构。
但也不是从最外层开始剥。
先把最具矛盾的部分亮出来,再来做背景铺垫。
以为要一路到底时候,再给反转。
“要骗就要骗大的”,“只是熟能生巧” 。
台词的错配配合剧情产生一种讽刺的幽默。
兜兜转转,最后看似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但我不禁在想真实的生活还能这样重新开始吗。
这真是一句好话,就像天下无贼一样。
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真实努力正儿八经的赚钱比较合适,毕竟其它的最终或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想到的是,剧中的男骗竟然跟妈妈的角色人物上床,有些改三观,不过小珊的反水,让人感觉还是很暖心,现实生活中,有这样心软的骗子吗?
但愿是有的。
说实话,富豪不把遗产给儿子,反而给妻子,且俩人没有孩子,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未交代的细节。
a、理查德怎么去世的,有细节描写他会经常做体检,如果早就知道有命不久矣的慢性病,不太可能娶玛德琳,而且如果玛德琳和麦克斯知道他命不久矣,计划也不太可能只有区区75万。
这就说明他之前很健康,而且去世前却得了重病。
这个时间线里发生了什么,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细节在下一部翻盘?
b、可以推测麦克斯是被玛德琳欺骗之后,再次串通。
选择的去培养玛德琳再去骗汤姆,所以这个时间不会太短。
想必这个时候离两人第一次分开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此时理查德已经病重,那两人是怎么又重新建立互信的。
中间有没有发生什么故事
C、桑德拉的动机, 虽然没有交代汤姆被骗走35万后。
多久理查德才去世。
但是这个距离长则数月短也要几十天才合理,所以当第一镜头桑德拉发现了亿万富翁去世的标题,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他应该确实被麦克斯用完就抛弃了。
那么当时被抛弃时候并没有选择回来调查汤姆伺机报复,后来看到报纸后选择回来帮助汤姆的动机是什么,真的是救赎,还是通过重新帮助汤姆觊觎巨额财富?
d、汤姆真的像简爱那么单纯吗?
最后两人的对话,“你现在暴富了汤姆,希望你能用钱做点好事。
我会的,谢谢你。
你谢我?
我害的你被抢走了一切。
你也把一切都还了回来。
”这段对话,显然是没有建立互信的。
当桑德拉一语双关的邀请汤姆吃饭时,汤姆足足停顿了8秒思考,咱们再来看下当时复杂的表情。
居高临下的狡黠随后用之前桑德拉第一次见面跟他说的话回复了桑德拉,是不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暗喻这一循环其实汤姆也是行骗高手,那么汤姆在这部电影镜头之外,又都做了些什么?
他有没有像麦克斯教会了桑德拉一样,通过这一系列的骗局蜕变成一个行骗高手?
整体拍得挺不错的一个小品,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这几年悬疑类作品都比较难得到高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短视频时代,大家已经习惯于一惊一乍的反转,对于悬疑作品好坏的判断就只在于反转够不够刺激。
当然,还有一部分喜欢刨根问底的bug党,总是在追究“这个不可能”“那个有bug”。
然而电影终究是艺术作品,属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那点闲。
不管是情节、配乐、演员,这部片子都不枉费我闲闲度过的两个小时。
唯一一点略有不适的是好莱坞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
为了肤色平等总是要安插一些莫名其妙的黑白couple,本片的黑人小伙有个白人爸总是有点让人出戏。
年初看的另一部美剧《扑克脸》也是这样。
不知道是我政治觉悟还不够高,不能完全welcome这样的生硬搭配。
说回剧情,海报上大大的朱利安摩尔让她最开始的出场已经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小白单亲妈妈,但在有心理预期的情况下还能看到一个不错且合理的故事,在最后有些微的爽感和“本该如此”的畅快感。
不认同一些评论里说的小黑哥是大boss或是小黑妹还是在骗,前面其实草蛇灰线已经埋了小黑妹并不是以钱为最高目标,比如她对Max动心的一瞬间等等(其实Max也是爱朱利安摩尔),所以最后的结尾还是让大家相信还有爱吧,比钱更重要的是还有爱。
表现的也很出彩啊,是不是新人演员,演技也很了得,我都差点信了…而且其实感觉女二有点像这个故事的主角,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一开始因为已经知道电影名字,所以很容易的就猜中女二是骗子,但后来她被抓到关禁闭,犯毒瘾要见骗子男开始我都以为她是真的被摆了一道,直到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她早已开始布局,其实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女二所饰演的角色到底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tom的财富。
结局女二说金盆洗手跟中间女一说金盆洗手的桥段很像,虽然说是不再骗了,但其实是为了更大的在装,有可能女二确实是天赋型选手?
真是不好说。
#行骗高手# (Sharper) (B+)属于那种玩心理游戏的骗中骗电影,骗子针对有钱人下手却反而被有钱人反咬一口。
几个主要角色都擅长掩饰身份,各怀诡计,为了金钱,上演了一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决。
整个影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介绍四个主要角色登场,每个角色其实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一开始呈现给观众的并非真实的他们,但又可能随时反转,改变自己的立场。
即使2个小时,也始终让人猜不透最终谁是赢家,直到最后。
塞包(塞巴斯蒂安·斯坦)与朱利安摩尔在本片中都展示出了他们十分狡猾、自信又更为迷人的一面,与他们平时的角色很不同。
本片中塞包出演的Max,应该是他演过的最为自信、沉稳、具有诱惑力的一个角色。
而且这个角色不需要脱衣服、耍酒疯,也不需要骑摩托车或遭遇各种磨难,只要以黑头发和黑大衣的暗黑王子形象优雅登场即可,看起来也是演得最为轻松的一个角色。
不过,他并非影片的绝对主角,而是四个角色戏份相当。
好莱坞中年女星基本都与塞包搭档过了吧?
而且每个都能擦出火花真的不容易。
在年长女性面前酥软,在年轻女孩勉强彪悍,我包就是什么年龄都通吃。
角色塑造得还算具有迷惑性,也展示了纽约上流社会的各种嘴脸以及权势之争。
本周上院线,17日上Apple TV Plus
性冷淡的室内装修 画面色彩和整体氛围都是阴郁坚硬的 我说女主怎么看着眼熟 原来是Perla的女主
本届电影节截至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在网上搜影讯时才发现,影片捷克语原名 (英译 Nobody Likes Me) 是「四百下」在捷克发行时的译名,这样看来其内核倒的确有共通之处。考里斯马基式的疏离感以及层次分明的前中后景,侯麦式的明快配色,「绕路而行」式戛然而止的分场与诗意表达,「肉与灵」式的寡淡交流。孤独美学从第一眼浓郁的胶片颗粒就爱上了,最后收场也收得极为漂亮。忘了提声音,拟音厚重又漂亮,干净沉闷的底噪在氛围营造上收效甚夥。希望北影节也能引进这部片子。
好喜欢好喜欢。看着太舒服了,捷克变得像阿基镜头下的芬兰一样冷峻,但色彩却又很敢用,结合起来就真的是有点晕晕却又恬静的中欧异国梦质感,在人物间冷静的对视中体察到一些死气沉沉的幽默感。而刚看开头还以为是体制内版《世最糟》,结果看着看着看到最后才发现是《我想结束这一切》,所有感受到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压迫,最后变成某种原谅和逃离,“我们一起离开吧”“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身上发生的所有不幸归咎于你”,游离在当下和复古影调中做出、令人不舍的抉择,怎么总结下来像在听MLA。总之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