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家看的Cheri,冲着Michelle Pfeiffer去的。
“the Age of Innocence”里的Madame Olenska一直是我心头的大爱,事隔16年,"Cheri"里的Lea (Pfeiffer饰演) 还是老了,脸瘦得叫人心疼。
特地去查了Michelle的生日,1958年生人,难怪了。
从“朗读者”到这部“Cheri”,难道忘年恋开始冒头了么?
说到底,“Cheri”就是部爱情文艺片。
而爱情文艺片,向来是Pfeiffer的山头。
我可以放心地告诉那些喜欢Pfeiffer过往那套路数的人,“Cheri”还是那个味道,Pfeiffer的路数。
导演好像特地给男女主角做了分工一样,Pfeiffer负责演绎纯爱,很性情很骨子里的那种感情;Gates负责故事,一个花花公子+长不大的小孩就该是那样的了。
而影片从剧情安排(个人觉得剧本讲究的地方在于,人家说的不是热恋,故事是从Cheri和别人结婚那段真正开始的)到叙事节奏,从画面剪辑到音效,可谓面面俱到、用足心思。
导演是Stephen Frears,他原来就是"Dangerous Liaisons"(也是Pfeiffer主演)的导演。
今年早些时候重读了一遍the Age of Innocence,当时的心境和现在比起来又是大不相同,谁想到今天,竟是这样的情境了呢?
无论如何,在一堆伪文艺片当中找到这部来看,已经很满意了。
在此推荐了。
社会虽然在进步,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不看好甚至对姐弟恋嗤之以鼻!
但是真正的感情哪里是和年龄有关的呢?
彼此的付出、与对方的爱无关那具皮囊,那是两个灵魂的互相吸引啊!
但是,我们生活在世俗社会里难免会因为一些人和事的外因所影响,鲜少有成为眷属的,最后都成了回忆!
Léa的确是老了,她在晨光里打电话,疲倦的眼神、法令纹、老态的脖颈。
还记得Chéri和Léa婆婆级的前同僚喝酒吗?
他用手去牵婆婆脖子上的项链。
婆婆说:这是假的。
他马上缩回手。
这就是伏笔。
Chéri他害怕,他迟疑,他不坚定。
他爱noun-noun,但他害怕noun-noun像婆婆一样——物质与美貌一起逝去,他迟疑自己对她的爱其实仅仅是习惯和离不开,他不坚定noun-noun是他的唯一。
如果之前Chéri还有冲动,在他醒后,看到垂老的noun-noun,看到她的独占,他退却了。
所以他还是离开了,他想自己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当他意识到她真的是他的唯一时,他用子弹来结束可能伴随自己终身的矛盾和无奈。
关于Rupert FriendRupert Friend有浓重的末世贵公子气质。
他的Chéri看不起纸醉金迷,却仍然沉溺其中,醒来后是无尽的虚空、自艾自怜,下一刻又再次堕入华丽萎靡,周而复始。
换句话说,他不羞于享乐,有出世的灵慧,却没有勇气脱离,迎接他的只有死亡。
这和阳光型的Orlando Bloom完全不同。
Chéri适合Rupert。
Ruppert对Chéri情感和姿态的控制很有分寸,他无数次的撒娇,眼儿媚,唇流香,比如他试戴项链,比如他喃喃着呼唤noun-noun。
Ruppert的Chéri是个贪婪却无辜的孩子。
他身边的女人都只能成长为他的保护者,你已挥出巴掌,却不忍心真的掴醒他。
你可以不爱他,但是爱了他就只能宠溺他,无尽地宠溺他。
我感觉太多人看完这部电影,视角都局限在君生我未生,或者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情结上了,很可惜,我觉得就是因为很多人这样的去看待感情,思考感情,才会停滞不前,让这样的感情“悲剧”几百年来一直都在上演。
其实从谢利的角度上看,完全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想要成长,从一段段关系里成长,可惜不如人愿。
第一段关系,他和他的母亲。
这其实反而是横穿整个电影中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而且女二也就是他的母亲,老演员了,私以为比女主演得好,那种纵容溺爱又带着强迫的感情,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从一开始男主的母亲就说了,看见小时候的谢利,心都化了的那种感觉,绝对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我觉得谢利的出身包括这个家庭就注定了一切,可以衣食无忧,可以任意妄为,可是永远有一些最深处的东西是他无法得到也无法改变,比如他的母亲的这个背景,一开始也说了,可以说他们这些人包括后来他娶的妻子,所有这些人其实是被圈在远离主流社会的一个社交圈里,这没有办法,毕竟这些女人是交际花出身,她们的子女也不被世人待见,可以很有钱,也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但也就仅此而已。
作为谢利,有一个如此溺爱他的母亲,他自己从小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的那个脸,可能只要多看了几眼女人,那个女人就会觉得心里砰砰直跳,但这又怎么样呢,我觉得谢利的心里其实早早的就对这一切产生了厌烦,所以才会过着那么放荡不羁,醉生梦死的生活。
他的母亲知道,但也无动于衷,因为她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给谢利,直到她觉得谢利应该恢复正常的生活,不然都没法结婚,好了其实这是一桩交易,看片到最后我也是深刻的感觉到谢利和他的母亲做了一桩交易而已,这个放到最后说。
就此,他的母亲在谢礼遇到女主之前只能提供这么多,说实话,有些事情也得考虑到当时的背景,第二段关系,他和他的努努女主是看着谢利从小到大的,女主和他的母亲虽然有点绿茶闺蜜,但她俩确实关系还是可以的,至少谢利的母亲其实是很看透女主的,女主只是表面故作洒脱,但其实心地还是有一丝柔软善良的,这在风月场上已经很难得了,所以男主母亲也是放心得把儿子交给女主,我总觉得男主母亲其实是有一种让男主见见什么是好女人的感觉,男主母亲心里还是很认可女主的,也感觉男主之前的生活遇见的人都太糟糕,女主在她们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了。
其实片子里就男女主在一起相处六年描绘得特别少,只是说教会了爱,但到底怎么样的一个相处情境,除了给男主请一个拳击教练,培养他的意志力,别的并没有太多说明,说实话,我看到这里内心也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在女主钱财充裕的保证下,他们的生活物质上肯定不用太多考虑,但有一次提及,男主说“他不值么”?
总让我感觉怪怪的。
总而言之,后来想想,他俩在一起的六年有点类似像伊甸园一样的生活,衣食无忧,只需要很好的享受就可以了,我不知道这样的陪伴到底算不算爱情,但两个人在彼此的人生中能有这么一段安心的舒适日子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就已经算圆满了么?
我觉得这个问号看完片子一直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因为他俩的感情有一种天然的缺陷,还真不是年龄,其实女主后来对着枕在她膝盖上的谢利说的话前半段是真的看清了问题,没有让谢利成长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但后半段却打转在她自己年龄老去,这真得是陷入了她自己的思维里,男主试图打断,但欲言又止,在这里,我想说个题外话,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对于一个老灵魂来说,年龄外表从来不是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去,世间那些追逐年轻肉体害怕老去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太年轻l,根本没有看透时间这个东西,而且对于真正相爱的人来说,他们其实眼里永远浮现的是彼此初次相遇的容颜,所以根本也不在乎外表这个东西。
女主形容男主眼睛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情场老手的套路,但她有一句说对了,男主的眼睛下其实是有一个老灵魂,当然让我定义的话更确切的说是一个疲惫的老灵魂。
其实后来问题的爆发反而是男主看得很清楚,他不想要一个事事给他安排妥当的母亲,这种看似安排其实和控制无疑,他想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能站在女主身边的男人,这真得很难,不知道为什么我很能带入男主,这真得和爱情无关,已经很爱了,想想如果真得抛下一切和女主在一起,别人要怎么介绍男主,一个交际花养得小白脸么?
这其实才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从来都不和年龄有关,也从来没有什么白玫瑰红玫瑰。
而是“我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在你身边”。
最后那一天的早上,女主尽情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她对年龄的顾忌,她对俩人未来的设想,还有她内心深处的一种对爱情的不安全感,可是说完这一切,唯独男主欲言又止,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觉得男主肯定很失望,他心里真正在意的东西原来从来没有人为他考虑到。
其实每个人,每一个人,包括他的母亲,女主,甚至是他的妻子,每一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都是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点的不安全感去拽住男主。
母亲想要一个儿子,妻子想要一个孩子,女主想要一个爱人,真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他,可惜,就是没有人想到男主真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段关系,和他的妻子我不知道为什么世人总觉得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会很适合,怎么会呢,我看他俩的时候觉得他俩都是缺憾,他们都缺一样的东西,如何在一起抱团取暖,根本就暖不起来啊。
而且片子里导演的剪辑也很能说明这一切,没有女主,男主就是一个空壳,根本无法和另一个人生活在一切,只有当女主出现了,他才有心情回家好好安抚他的老婆,这确实很悲哀,但这真的和红白玫瑰无关,他是真得对这个妻子无感,或者我可以用能量来形容,如果没有女主的话,男主真得是毫无能量,就和一个行尸走肉没有区别,其实后来的结局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世人如何能明白其实真正能在一起长长久久的人必然是能相互为此赋能的人。
经历了三段关系,最后的结局男主选择了吞枪了断,他既不想成为他母亲的一个玩偶,按部就班的为人夫,为人父,但他又不知道该如果逃离这一切,以什么样的面貌陪在女主的身边,他的出身包括他的母亲也让他非常受限,这就是一个死结。
唯有这看似物质丰裕不劳而获的生活算是对他那疲惫灵魂的安慰。
该影片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一个年轻的富家子弟谢利爱上了妈妈的朋友,而谢利的母亲却强迫自己的儿子放弃这段长达6年的感情。
在和其他女人结婚之后,谢利依然无法忘记这个教会自己如何去“爱”的人。
最终选择了逃往一个幻想中的世界人物方面谢利,一个放荡不羁,脆弱迷惘,忧郁孩子气的公子哥,作为一代名姑的掌上龙珠,富裕的家境,及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让他过早地踏入了荒淫浑噩的舞台。
但从小缺少母爱的他,找不到怎么去爱的方向,是母亲的朋友莱娅一滴地使他找到如何去爱的方向。
莱娅,年老却仍貌美的退休名姑,年轻帅气的谢利在她面前也能被灭于无形。
莱娅很清楚自己将来的命运,可她就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特别是动了真情之后。
得知谢利要离开自己娶另外的女人为妻时,她是多么悲伤,却还是要为了尊严假装不在乎,而在每个夜里独自哭泣,怀念英俊少年靠在镂花门廊边的样子,他修长的双腿交叉在她体内。
但已是老女人的莱娅并不会像小姑娘那样生气要闹,她坦然沉稳的接受,她会用物质安慰自己,既实用又空虚。
禁忌之所以成为禁忌,大概是因为要打破它而所需承担的后果往往超于人们的接受范围吧。
可唯有这样的跨越,才更使人趋之若鹜,心之向往。
同类题材的老少配恋情中,《谢利》比起为了挽住容貌而残忍杀害处女的《女伯爵》显得要温和得多,又比同一女主角的《真爱效应》要刻骨铭心得多。
谢利这个妓女的儿子,成日沉浸于酒精和情欲,19岁的年龄就觉得自己已经和母亲一样要退休。
为了把他从酒精中拯救出来,谢利的母亲叫来了多年前的“竞争对手”Lea。
如果说谢利的妈妈是那个百发百中的丘比特,那她这一箭精准得都超乎了她的想象。
Lea的身份,Lea的职业,谢利的年龄,都是他们不应该逾越的界限,但这无法阻挡爱神的眷顾。
当他第一次亲吻妈妈的老友时,两个人看似不动声色地离开彼此的唇时,都已默默交了心。
这一吻,启动了记录他们美好时光的6年倒计时时钟。
小时候谢利对Lea的爱称Nounoune,如今19岁的谢利,在彷徨无措时,在郊外别墅里被阳光铺满的床上,在浴室中抚摸着她的肌肤时,他叫的都是Nounoune。
可谢利终究要娶妻生子,走上他妈妈安排的道路。
在交际圈完胜到现在,Lea的秘诀是远离爱情,可从第一眼见到19岁的谢利,这一秘诀再无法使用。
直到谢利面不改色地答应去结婚,Lea才觉得Nounoune是侵入到骨髓中谢利的咒语,世界上最短的咒语。
婚礼上,他胸前别着她送的那颗珍珠,婚礼外,她戴上自己买的戒指。
可佯装豁达的Lea再也装不下去,她逃跑了。
她的离开,带着他的心,掏空了整座城。
她离开的日日夜夜,年轻人魂不守舍,对一切美食华服情欲都丧失了兴趣。
在清净寂静的深夜,他燃着烟,徘徊在她没有灯火的大宅下。
对妈妈,还新婚妻子,他都毫不隐瞒自己的情感所向,没有Nounoune的存在,他无法呼吸,更无法运行生命中任何事物的进程。
这一次的远行,不像上一次。
他俩并肩坐在马车上,绿树林荫,饕餮时光,如果时光能停驻在那一刻,就不会有思念如斯的境地;也当然,如果没有当初的时光,现实也不会对比成如此不堪。
谢利的新婚之夜,蜜月之旅,Lea的远行艳遇,都无法为他们眼前灰色的生活添上一丝色彩。
只有她回来的那一刻,这座城活了过来,他也活了过来。
重逢后的清晨,两人也清醒了过来,从丘比特之间的迷药中清醒过来。
在Lea面前,谢利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是永远叫她Nounoune的19岁少年。
她得放他走,让他走,让他成为一个担当责任,自己作决定的男人。
在最后一次深情的对望时,她说:“你已经尝过了青春的滋味。
”在最后一个吻之前,她说:“我爱你,但是太晚了。
”如果说青春这段情事是他需要用一生来遗忘和缅怀的,那在他青春的背后,是她苍老的脸,和枯竭的心。
如果你想知道结尾,在片尾的旁白中,是这样说的:谢利感觉天翻地覆了,就仿佛遇见了什么不可逆转的灾难。
他回到了一个没有伤害的地方,同时,他仍旧抑制不住那种感觉,像是在逃避什么,那就是重返自由。
最终他意识到那种感觉只是误导,许多年后他才明白,他们都被不公平地对待了。
Lea孤独了很多年,谢利没能抓住他唯一爱过的女人Lea,一旦他想起了这件事,他找出了自己的左轮手枪,向脑袋开了枪。
(2013年)
Michelle Pfeiffer在《谢利》里依旧迷人,我永远记得在一中的图书馆阅览室那本《环球荧幕》里作者对她的形容“她的美,可以印在邮票上作为美国的标志”。
一个年老色衰的交际花花费六年的时光和大把钞票帮朋友管教和约束儿子,,(当时的母亲和乐意由久负盛名的交际花来教导自己的儿子享受云雨之欢)和他一起生活,游戏人间,结果发现自己终于陷入一直避免的爱情之中。
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怎么吸引我,也不能超越《东京铁塔》。
但我真的爱Michelle,爱着Allen。
她还是那么美。
这个导演也是爱她的,在镜头中她还是那么美,用一帧帧犹如油画的画面在衬托她,还有那些精致简约极富设计感和线条的衣着。
电影的结尾落幅在“an old woman”。
清晨谢利循声从门缝里瞥见素颜的莉亚,我挺奇怪,难道这个男孩和L耳鬓厮磨地生活了6年都没见过她的素颜吗?
“我这只花瓶虽然老了,可是手臂还是美的。
”或许餐厅那个满脸褶皱却带着和莉亚一样的珍珠项链的老女人真的吓倒我们的谢利小朋友了,更何况那个老女人还告诉他那串珍珠是假的。
其实演员们要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将自己被岁月摧残的容颜还无保留,毫不掩饰地完全暴露在镜头面前呢?
特别是自己的美曾受到那样的追捧?
Michelle Pfeiffer,我真的爱你那被岁月摧残的容颜……
风韵犹存美人迟暮少年多愁那个华丽的年代只能拨个五行以廖寂寞忽然想找纯真年代再看一遍也许那时候自己太小不懂
谢利,是一位第一眼给人感觉,帅气但并不阳光的男人。
他的身上总有一种心事,如他的情人莱娅所说,“让人看不透他的内心。
”烟花巷,并不是说中国式的怡红院之类,我所指的烟花巷是法国上世纪巴黎的芭蕾公园。
法国对于妓女行业,曾经盛行一时,而他们所谓的妓女是指处在名流社会的交际花,不断通过更换情人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人,他们是有一定品味、修养抑或知识的女性。
在那个时代里涌现了不少名妓。
而那个时代名妓与名流男人聚集的场所称之为芭蕾公园,为了通俗,我称之为烟花巷。
莱娅就是一位从芭蕾公园退休的名妓,据说在她年轻的时候,名声显赫,不少情人甚至为她倾家荡产。
而她厌倦了那个生活,如她所说,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我的床,而如今我的资产完全可以帮助我炒股,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在那个社会里,妓女的财富远比一部分要多得多。
莱娅的同事兼好友就是当年让人闻风害怕的皮罗斯,也就是谢利的母亲。
皮罗斯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社交高手,也就是花花公子。
因此,皮罗斯将儿子送到了退休的已经50岁的莱娅那里。
但是正是这位教母,一个当年名噪一时的妓女,一个教会他如何去爱的人,深深的吸引了谢利,谢利称呼她为“诺诺”。
而那个时候的谢利就懵懂了爱情——是他和莱娅的。
但皮罗斯并不这么认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学会如何去爱,而希望他学会如何花钱玩女人。
处在那个环境里的谢利,在我看来他是唯一不受其感染的人,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我个人认为有着一种天生的退让、妥协与懦弱。
是女人使他丧失了信心与勇气,我是如此理解这部影片的谢利。
而最后谢利也正是妥协了母亲娶了名流名眷。
但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幻想,他一边爱着自己的教母莱娅,一边学会如何做一个交际场所的绅士,一位有品的男人……这部电影在谈论人物的时候,不断穿插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年轻的妓女,有已经没落的妓女,有富有的豪绅们,有为了追逐金钱而去讨好老妓女的小男人们。
当然对于谢利,在我所认知中,他是真正爱着莱娅的。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还穿插了很多名贵的奢侈品,宝石、衣服等等,尽管如此,主要人物的描写并没有出现断裂,因为导演费雷斯是在主角周围展开的人物处理,一方面是为了还原芭蕾公园当时的盛貌,一方面则是对于主角产生强烈对比,在那个拜金时代,人类爱情观的可怜存在,凸显了珍贵。
谢利与莱娅的爱情高潮仅仅是短暂的六年,六年以后莱娅离开了巴黎,对她而言是一种对于自己的从新审视,因为一个妓女的爱情,说给自己也不会相信,而谢利则是娶了妻子,并且成为一个有家室的贵族。
但是两人的相思没有停止。
在这段过程中,实际上是导演给了主角的思考空间,爱情与物质协同人性的自省,同样的也给了观众对于它的思考,直到谢利知道莱娅回来时,他高兴的抱起妻子进入了寝室,在这个镜头下,导演弗雷斯打破了思考,将人性描写的异常糟糕,爱情才是支撑人性的基石。
因为,谢利的妻子不过是谢利的庆祝工具而已,庆祝莱娅的归来,在谢利而言,莱娅是爱情中最真实的体现——:那就是相思,我相信只有时间与思恋可以证明爱情的存在。
而妻子不过是谢利对于母亲的一种妥协。
导演在描述爱情时推翻了人性,但是他的电影没有结束。
结尾时,谢利没有同莱娅私奔,相思让莱娅知道了最爱的是谢利,但是时间与不在年轻,使他与这位正当年华的男人产生了距离,谢利也同样的了解,他对于莱娅的爱是有时间限制的,他同样了解,离开芭蕾公园、离开莱娅他将无法生存,尽管莱娅的资产可以养活他们,但是莱娅终有一天要死去,而他没有丝毫生存能力,到头来,他可能沦落为傍富婆的男人。
这是导演又一次推翻爱情与物质的相隔离。
——爱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石上的。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谢利出人意料的参加战争,与其说是男人的体现,不如说是一种逃避,我说过,谢利是个懦弱的人,对他而言生命的折磨没有爱情的折磨更让人难以承受,但是战争结束时,谢利自杀了,因为那个时候他才了解真正爱的人是莱娅。
为什么结果如此,那是导演最后留给我们去推翻的,推翻他的一切……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更多
他呼唤她的名字,亲昵的叫她诺诺。
从舌尖发出的那个音,暧昧纠缠,似他们之间的感情。
谢利是这样忧郁的美丽少年。
孩子气,脆弱迷惘。
他的眼中常年弥漫浓雾,是不能被人轻易碰触的疼痛。
他那么美。
苍白俊俏。
而且那么年轻。
她没有不爱他的理由。
即使在他们之间,横亘的是几十年的岁月——她看着他长大,在他的生命中几乎充当教母的角色。
她说你知道你的眼睛为什么那么美吗。
因为它是SOUL的形状。
灵魂。
鲽鱼。
她的指肚滑过他眼角的肌肤。
他微笑倾听。
后来他便在母亲的华丽花园里亲吻了她。
十九岁的夏天。
他拒绝她亲吻额头的行为,要求一个吻,属于成年男人和女人间的,关于爱情的亲吻。
我清晰的看到她的惊慌失措。
在情爱的世界里称王许久的女人,在失去青春的时候,突然遭遇到意外的求爱。
矜持或者理智,让她骄傲的提起裙摆。
但是她拒绝不了他。
谢利站在黄昏的花园。
玻璃门在他的身后打开。
他就像水晶一样的男子。
光华四溢,并且易碎。
她轻轻握在手里,小心拂拭。
以为放纵自己只是一个夏季,却这样过了六年。
爱情是这样奇妙的东西。
对于久经情场的交际花的她来说。
一切都来的不可思议。
结束只是情理之外又意料之中的事情。
她带他享受了情欲。
而他终于要回归正常的生活。
所谓正常的生活,是娶一个清白的拥有150万法郎的年轻女子为妻。
其后,生儿育女。
生活对于谢利来说,是这样的理所应当。
她是他的导师,母亲,朋友,情人。
扮演了他生命中所需要的任何角色。
唯独不是妻子。
我看着两个人轻描淡写的述说即将举行的婚礼。
她淡然为他收拾行李要求他搬回家去。
她说你要对她一点。
现在轮到她了。
我们结束了。
她的语调那么平静。
像以前很多次一样,轻易的结束掉一段感情。
波澜不惊。
他戴着她买的珍珠领扣举行婚礼,新娘19岁。
美丽的像没有心肺的洋娃娃。
她在那天买给自己一枚绿色宝石戒指戴在中指。
一边吃冰欺凌,一边流眼泪。
她很早以前就不再年轻。
可是心还是会痛。
原来她从不曾爱上一个男人。
这是第一次。
或者也是最后一次。
此后的日子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成了一种折磨。
思念的痛楚。
无时无刻。
不曾断绝。
他在疾驰的火车上皱紧眉头,问身边的妻子,你知道为什么我的眼睛那么美吗。
因为我爱它?
不。
因为它像SOUL的形状。
他漠然放开搂着她的手,将头转向一边。
爱突然变成了这样令人不快乐的事情。
她木然的看着英俊的男人在她身上进出,而他面无表情的进入自己的妻子。
温顺的女人终于在卧室里嚎啕大哭。
你不爱我。
为什么要娶我。
影片漠然的继续。
年轻的男人终日徘徊在她家楼下。
神色憔悴。
不曾也不肯归家。
只是执著等待。
日复一日。
等她自温暖的海边归来。
然后去见她。
而她亦一直等待,等着他臣服于自己的感情。
计划一场私奔。
所有的一切她都可以安排。
只需要他跟随而已。
但是谢利不曾答应。
我不能相信。
他那么爱。
为什么要拒绝。
那一刻。
他仿佛仍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
他暴躁的挥舞着双手。
恨她永远待他如同小孩。
我看着谢利如同幽魂一样日日盘旋守候在她家楼下。
容颜憔悴。
目光黯淡。
爱原来是那么让人身不由己的一件事情。
可是他最后仍是不肯跟她走。
她抚摸他的脸。
眼泪就轻轻滑落下来。
他尝到了青春的味道。
也许未必尽如人意。
但总想得到更多一些。
生命充满了不完美。
处处都是遗憾。
她比他早生许多年。
太多年。
她尝到了他青春的鲜美。
他却只能碰到她迟暮的气味。
仍是美。
风华绝代。
不能不美。
但那美是即将凋谢的花。
是她捧着送到鼻尖的那朵——看似开的正好,一碰就碎啦。
他们如此深爱。
只是没有办法在一起。
距离第一次在纯真年代里见到蜜雪菲佛,时间已经过去太久。
在那她还是在自己的成人礼舞会上穿黑色缎子裙,说全美唯有这里让我觉得幸福可期的女人。
此时,她越发消瘦。
手臂。
身躯。
脖颈。
修长而清铄。
穿着一袭袭剪裁简单的印着东方花朵的绸缎长裙。
束腰。
盈盈一握。
黄色卷发垂到腿际。
眼睛湛蓝。
静若赤子。
阅尽千帆,独独爱上花树下的那个美少年。
她一直记得那个下午。
她走进花园的小径,遥遥看男子背靠着长满藤蔓的玻璃拱门。
那一幕真的很美。
谢利有一张酷似吴彦祖的脸。
英俊非凡。
桀骜不羁。
又天真孩子气。
成年男人身上混合着这样的特质,是危险的气息。
如果要用一种植物描述他的话,那么只有罂粟了。
那种红色的艳丽花朵,在风中奇异招展,舒展的柔软花瓣,糜人的香味。
致命的诱惑。
只是这一次,他摧毁的是自己。
谢利在长街上最后一次侧身。
凝重且迟疑。
她站在落地窗前只能捕捉到到他的侧面。
那一刻,在她眼前,他仿佛瞬间成熟,作为一个成年男人做出理智的决定后绝然离开——仿佛这样他曾被亏欠的成长便足以得到补偿。
他妄图以离开获取,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乐。
命运总是以难题的形式铺陈开来。
并不因谁美丽便格外获得怜悯。
谢利最后握住左轮手枪在自己的太阳穴上开出美丽的血花。
只是因为绝望。
他被自己连绵不绝的绝望淹没。
对于她来说,至大的遗憾是比他早出生太多年。
而他却是因为多年之后发现自己错过的是今生唯一爱的女人。
他抗拒依赖她的事实,终于被内心的真实击垮。
在前进的道路上,她一直真切的引导他。
在他强烈渴望新生的要求下,她被迫放弃他。
而他最后只能放弃自己。
这段罔顾道德尘世的爱情只能轰轰烈烈以悲剧收场。
他曾经哭得像个孩子。
他一直是个孩子。
他有一具走失在丛林里的灵魂。
属于少年的谢利。
孤独盘旋,终其一生亦无法走出。
他们找不到其他的相爱模式。
彼此折磨之后只余下绝望。
绝望是一把手枪,最后穿过他的面颊。
亲吻他的头颅。
影片很短,只有两小时多一点。
但是我很喜欢。
1874
男主角好丑。。。。米歇尔风韵犹存。
徒有其表
对于爱情的理解我还是太连青了。
老牛吃嫩草无可厚非,哪个女王不收几个正太呢?吃出感情就是自取其辱了,那么多岁月的痕迹都白长了?!
看的过程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贤者之爱》,都是讲男孩爱上自己母亲好友的故事,狗血不伦之恋的结局没几个好,注定悲剧。我能理解谢利,但是不赞同他自杀。我也能理解诺诺“夜深人静惊坐起,大声痛哭喊谢利”的孤寂,不过终究会在悔恨中度过一生,只是电影在旁白中戛然而止没拍了。01:31:32,mp4,829.94MB。豆瓣7.3,第10667人评分
没负分,我只能很不情愿滴给你一星,当然这一星准确地说应该是摄影跟美术指导的,尼玛导演糟蹋了这么好的硬件资源,用这种轻喜剧叙事手法讲一段禁忌不伦恋,你拍完以后自己看得舒服吗?良心过得去吗?
爱情就是永远都不会满足,并且怎样都会后悔。
不明白這種愛情有啥好感歎的
她是他唯一爱过的.更多的是不是一种恋母情结呢?有点闷.
画面美得像一场梦境。
法國佬的雞巴事....
男狼女豹、肉欲孽恋,啐!
MichellePfeiffer 真的老了,丑了~~受不了~
优雅得要命的老女人
电影就是不断地代入。
最美的爱情有白头到老,也有离别后方觉真情在何处。谢利显然是后者,但更难过的是,分分离离好多次,每次谢利都知道自己爱的是谁,却每次都选择离去。。。嗨,烦死了。。。
即便是这样一个嘴角吴彦祖,眉目Johnny Depp,靠在缕花门廊边美如画的男人,也不值得你去爱。幸而他饮弹自尽,也算以死谢罪。
当你一开始选择做一个好人的时候,你便已经做了选择。倘若往后你再反悔,你只会毁了俩个人的信仰。他爱你,因为你是一个纯真善良的人,你的坚决和智慧让他相信他的做法是对的并且付出了一切代价。你若,则他付出了所有代价。你则丢失了你的尊严和人格。
Gay里gay气➕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