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吉没有借酒意拿爱的借口带着情人美英去往严戒防守的边界的海岸,如果美英没有玩过头的领英吉硬要跨过边界的那条铁线,如果他们不在不该出现的海岸边肆意的放纵着情欲,如果姜也没有急着立功和领取退役的奖励而不管不顾的对着不清不楚的海岸边的人影开枪,如果那时候朝鲜并未分裂两派,没有自相残杀,也并未设立边界防守,定下但凡夜里私闯边界的——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如果没有这样的开头,如果没有设立开枪射杀一名间谍就领赏归家的条例。
如果在“英吉惨死、美英失心疯、误杀英吉而精神奔溃的姜”这一连续的悲剧已酿成的后来,那些士兵也未趁着美英失心疯的时候迷奸美英,在害怕承担罪责惩罚时也未擅自抓取美英私刑开刀做简陋又冒着感染和任命的危险为美英做人流。
或许他们就还是一年后该服役年满的该退役的退役,该结婚的结婚。
但,没有如果,这就是人性,一个借口一个理由就有了行差踏错的想法与做法,而一个想法或做法或许就摧毁一个人乃至整个家庭,一个群体。
在我写影评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看完这部片子澎湃的感情激荡着我想写点什么。
想写姜汉喆看到击毙的只是平民时的彷徨和无助?
还是他休假回去后女友的分手,朋友的嘲笑和不能接受?
还是最终回到部队后一次一次的刺激?
不能面对女孩,不能面对枪声,不能面对凶手这个称呼,不能面对女孩的哥哥和男孩的朋友。
还是想写女孩子的可怜?
疯了以后把很多男人当初英吉,被强奸,被迫堕胎。。。
到完全崩溃,简直看不下去。
我还想说说女权。
强奸了女孩子挨揍就可以了?
罚跑步就可以了?
还是道歉就可以了?
他们还带着女孩子去堕胎。
全篇都是可怜事,可怜人。
只能对韩国电影敬而佩之。
但其实根本就不是敢拍能拍的问题,终究命题研究的还是人。
如集中营一般的训练场,闭塞难受。
愤恨清醒的人,他们是疯子,同情疯掉的人,他们很正常,因为他们追寻了人最深层的欲望。
有趣的是看完之后对任何人没有同情和怨恨,甚至已经感到习以为常。
那是一片不能穿越的地带,人人都为疯子愤恨,人人皆为疯子。
人人都抵挡不了疯子的色欲。
人人都败倒在疯子双腿之下。
每个人的双眼就像在黑夜匍匐的军人一样,满是雾气和看不清人脸的夜视仪。
而军人正好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脑子彻底机械化,成了只听命令的杀人机器,高低分明,变相奴化。
维护自我尊严的下场就是不能反抗的鞭打。
每个人都能成为异类,只是概率问题而已。
那双正面黑色背面血红的翅膀的军标,其实是恶魔之翼。
最后笑死了,无敌好的射杀机会都浪费给了四目相对。
金基德最后一幕总让我难以忘怀,一部撒马利亚的最后一幕让它成为我心中持续到现在的年度十佳,而本片的最后一幕,也是如此…..
又是一部很沉闷的电影。
看完心里堵得慌。
原本好好的生活却被一次误射破坏了。
死了人,是谁的错?
一个是严格执行命令想立功的士兵,一个是爱情中的平民。
白天争执时的气话在夜里得到了验证。
从此生活改变了。
他原谅不了自己,他们不能原谅他。
女友离开了他,被杀死的平民的女友也因此疯了。
这么个精神失常的女人经常能出现在他面前,不断地提醒着他---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又害了另一个无辜的人。
他怕别人提起这件事,偏偏人们总提起。
终于在人们不断的提醒中,他变得神经质起来。
我怕看那样的眼神,一个心灵开始扭曲的人的眼神。
没有了以往灿烂的笑,没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女孩在神经质中回忆着过去的爱人的甜蜜,他把每个男人都当成了爱的人。
那些士兵就这样在她一个个亲吻中站了出来。
人性啊!
那些兽性的欲望。
女孩怀孕了,那一帮的男人为了逃避罪责,竟在茫茫的夜色里追逐一个受到伤害疯了的女孩。
他们没有一个懂得妇科知识,却把女孩围住了,在女孩的裙裾下悄悄扼杀着另一条生命...再说他吧。
影片的男主角。
从前的战友开始说他疯了的时候。
他悄悄的端起了枪射杀曾在一起有着美好生活的战友。
影片最后重现了在一起踢球的美好画面,曾经的东西已经过去,一次意外却改变了周围所有人的生活,死的死了,疯的疯了。
谁也回不去了。
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无法修改。
只有一次。
如果生命可以打草稿,是不是生命就完整了?
金同学零二年的片子了,是看过他所有电影中最不喜欢的一部。
故事不好,拍了一些疯子,疯得够透彻但看不出为什么会透彻到这个地步,只觉得傻乎乎的。
整个片子里最纠结有理的我看只有两个,金上士和美英她哥,单纯的出于友情和亲情,没有乱七八糟的心理阴影,浅点儿说就是真情实感了。
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江汉泽和美英疯过了,后者用于审美还可以欣然接受,疯掉的女孩子总是可以做出很赏心悦目的事情——从高草里走出来,面无表情的贴上正在缓慢行驶的车的挡风玻璃,又轻轻擦出去;穿着碎花裙子走道路中央用镜子的反光拦住士兵的车,脸上挂着最灿烂的笑;手持红旗跑在海水里,后面是受罚的士兵;带着血坐进哥哥的鱼缸咬死里面的鱼,典型的金基德式的暴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把每个人推向死亡。
虽然有这些漂亮东西在里面,可这故事还是太生硬太理所当然,也许是习惯了金基德的思考,也许是他在拍这片子时受困于思考,故事在走形式符号变得没有意义。
用了张东健看来电影还是定位商业的吧,那就没什么不妥了,有明星有情节有社会关注有思考,再强调一下导演,自然有我这样的爱好者去看。
我知道金基德有多好,不在乎这样的一部片子。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士兵,尽责的士兵,但是,只因为处于戒备处于尽责而误杀了一位平民,而,他的内心以及他的外界瞬间起了变化——一切无法回头。
一个人因尽责而遭受悲惨的命运,这有什么公平可言?
这有什么忠诚可言?
那些不尽责的人反而活得很好!!!
她,的的确确是疯了,但是,上天或者说,是那些男人们的邪恶之心,趁人之危之心(除了其中唯一有良知的金上兵)助她来报复他们!
如果,那些士兵,即那些男人,都如金上兵一样有良知的话,他们就不会自己给自己挖坟墓了耻辱地埋葬自己了。
是他们自己在糟蹋她以及强行给她打胎的种种作为的时刻给他们自己一一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报应的孽种。
那些长官,除了会把气撒在手下人身上,除了折磨手下人来泄愤和“洗耻”之外,什么实事都不会干!
他们就是一群窝囊的男人!
一个没有道德的群体,不用敌人来灭亡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慢慢地把自己一个个灭亡掉。
电影伊始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士兵误杀平民的情节,几乎省略了情绪的铺垫。
一个在其他电影中有可能被用作高潮部分的情节被用在伊始,这正反应金基德是一个比别的导演要求更高,更苛刻,必须要走的更远的导演,他要深入本质,挖掘人性与人生的机遇,他不满足于只走到中层,他要挺进到顶层!
一开始的配乐只有一段很唯美和一段很压抑的。
很唯美的是描写女孩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女孩男朋友被误杀了,而被逼成的一种纯爱的人,把每个人都想成了自己的男朋友,一直在傻傻的笑,感觉永远那么的天真。
很压抑的那段是描写姜上校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上校自从误杀之后,极度压抑(本身上校就是极度向往捉到间谍的,发现自己误杀之后反差太大),再加上一些舆论的压力,女朋友的某些事情(其实这里没看懂),导致了上校被逼的产生了一种要终日要在海岸线,从事捉间谍的工作。
而从46:55开始,第三段配乐开始了,是一段很悬疑,很阴深的音乐,这段音乐我觉得是导演想暗示,第三个被逼疯的出现了,那就是上校的下属,金下士,感觉他是因为被在海岸线上的总总超乎他想像的事情所逼疯的(命令他不服从一个曾经很佩服的上级的命令,看着其他人把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杀掉),他厌倦了这个海岸线,所以产生了人格分裂,要把这里他讨厌的人杀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逼字,海岸线如此,现实也如此!
第一次写影评,情各位大大提出宝贵的意见哈哈哈!!!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创作者都刻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借此表达其思想。
金基德营造的世界与别人相比,更加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可能是导演认为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会将人的本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影片描绘了剧中每个人的心魔:汉楚的心魔是杀死间谍立功,金上士的心魔是惩罚处处与自己做对并且胜一筹的楚上士,士兵们的心魔是如何排解无聊排解孤独得环境带来得无聊,而疯妹妹的心魔则是希望重温被误杀的男友给她带来的快乐。
每个人受心魔得驱使,然而心魔超出个人的控制,每个人得行为结果便与环境产生冲突,称之为违规或是违法,起码也是离经叛道。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同自己的心魔抗争,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结局都很悲惨,就像电影的基调是灰色甚至于黑色的,剧中人除了疯妹妹都没有笑容。
是否是导演想告诉我们,因为欲望造就了心魔,就注定人们的悲惨命运。
可是如何让心能够超脱欲望之外,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依靠每个人的悟性和修行了。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用王天明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在韩国有这样一段海岸线,一个排的军队驻守,越界者死。
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酒局过后来到了这里,像证明勇气似的越过海岸线并在碎石海滩现场实践不可描述。
一个精神紧绷的士兵射杀了青年,热血喷溅女孩满身满脸。
青年向海洋挣扎攀爬,被手榴弹炸得残肢漫天。
当得知杀死的是平民而不是间谍,杀人者陷入自责逐渐精神恍惚。
该士兵行为日益冲动乖张,持枪与他人对峙。
终被强制退伍。
女孩因男友碎尸当前,变得疯癫。
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借此分别偷偷诱Jian了她。
致使女孩怀孕,胎儿生父未知。
为避免东窗事发,参与诱jian的士兵在一个普通的深夜围聚海岸线旁集体对女孩实施强制堕胎手术。
赞同与不赞同这种行为的士兵之间产生纠纷,随着一声枪响。
手术中途停止。
几日后的白天,女孩坐在鱼缸里,嘴对嘴生吃一条活鱼。
这时,她流产了,下体的鲜血染红整个鱼缸,还有鱼儿在猩红的水里游荡。
那个陷入癫狂的士兵不甘心这样离开部队。
他趁夜偷走一支步枪和迷彩服。
开启了游击战。
部队每晚都有死人,凶手却神出鬼没。
人人心生罅隙,有人认为是自己人假借疯子之手清除异己。
疯子走进城市,满脸迷彩油脂,神情疲惫坚毅,眼冒红血丝,端枪与行人对峙,最终刺杀一名围观群众。
部队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然而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平静早已被打破,永远不会再回来。
(在观影后半程真的产生了生理性不适,恶心想吐。
对于阅尽B片的我当属首次。
就真的荒诞魔幻变态,没有十代精神病史都拍不出这种电影。
)
失去了一棵大树,换回来一片森林。
节奏乱了
韩国已经拍不出什么像样的题材了,矫情生硬
孽缘,疯癫,迷失
金氏早期作品,尚未圆熟,将体制的对抗集中体现于一男一女脆弱的神经,过犹不及,有失平衡,后期没有达到预期的渐进纵深感,反而显得重复拖沓。以鱼缸清洁。金基德这个御用女主看了实在添堵,极端不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战争的破坏对于双方的杀伤力也是相当的。
金基德拍的最烂的电影,无因的愤怒,矫情的疯狂,别扭的剧情,金基德来中国吧,有种叫主旋律的电影就是你的这个路子,金基德说:电影不可以改变个体实质,但是能改变个体的意识形态,金基德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巴,最垃圾的金基德电影
金基德惯常风格,结局依然扑簌迷离
有点牵强
较差的一部早期作品。
一群废物点心演活了
剧情实在拖沓,但主题很明确——不是战争,而是战争状态、分断体制。和广义的“反战”、“人性”等等无关。
都疯了,金基德够狠。
瞎胡闹
金基德总是这么有深度!
我是不是看的删节版?感觉乱七八糟的,情节不连贯,也不合理
压力使人变态。最有金基德范的电影。
体制下的牺牲品
又是讲南北战争的,不过故事讲的没什么意思
现在想起咬鱼头的镜头还是不能忍,不喜欢这风格的片子,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