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乱的一代

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ベイビーズ,失序男孩(台),喧嘩の凡て,All About Fighting,Destruction Babies

主演:柳乐优弥,菅田将晖,小松菜奈,村上虹郎,绪方义博,池松壮亮,岩濑亮,北村匠海,三浦诚己,冈山天音,郑龙进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错乱的一代》剧照

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2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3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4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5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6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3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4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5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6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7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8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19错乱的一代 剧照 NO.20

《错乱的一代》剧情介绍

错乱的一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爱媛县松山市西部的小港口城市三津滨,失去了父母的内芦原泰良(柳乐优弥 饰)和弟弟将太(村上虹郎 饰)相依为命。对泰良来说,人生仿佛没有任何指望,只有全速奔走直至毁灭而已。在造船厂工作的泰良在一次暴力冲突后,决然地离开了港口。他辗转来到松山市区,一脸戾气的青年随时处于搏杀的状态,凡是看不过眼的人他都敢于挥拳相向,甚至被揍也全部畏惧。在这一过程中,小混混北原裕也(菅田将晖 饰)被泰良狼一般的行径所感染,于是热情过度地跟在了泰良的后边。无差别的殴斗,即使惹上黑社会也在所不惜。这是一段奔向灭亡的危险之旅……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荣获2016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四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武力2她自林中来闪点行动第一季解决师栗树街特殊嫌疑犯造梦女孩纵横鬼门关好日子别不好好过求求了,快复婚吧更美好的事第四季放松之人不说再见春色寄情人七合圣石战记:银月之翼那时的你米奇拯救圣诞节毒爱脱逃之梦黑狱最后一根稻草辛普森:美国制造电子管走火入魔约定的梦幻岛乔妍的心事海洋之歌TARITARI午夜死亡2泽西女孩

《错乱的一代》长篇影评

 1 ) 2017.4.4 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ベイビーズ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在看些什么,但是却莫名的心塞!

柳乐优弥没打出一拳,我就觉得脸好痛,鼻子快被打歪了具体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堵得慌柳乐优弥的眼神,还有那种虽然不言不语但是散发出来的气场与其说是害怕更多的是让人心疼!

苏打在里面的人设真的让我恨不得也去给他几拳绝对渣男一枚的人设,欺善怕恶,第一次遇见柳乐优弥打自己同伴的时候是下跪求饶一直发展到最后抢车,绑架,到杀人,苏打的开始一点点毁坏,就片名那样destruction babies小松菜奈在里面也是另外一个destruction baby整部片子,柳乐优弥的台词很少,全靠表情和动作撑起来的反正看的我憋得慌!

我需要深呼吸

 2 ) 一局多P的GTA,或一次现代都市监狱实验

影片用刚猛的路数讲述青年的暴力与恶。

三条线索:A纯粹的暴力:男主B人性的暴力:小混混C意外的暴力:援交女还有一个旁观者角色:D将太,负责代入观众的认知与世俗的视角。

1 结构开头引入A和D的背景,然后马上进入A的独角戏。

群像的结构,用1作为主线,带入B和C,给人物定调;D继续围观。

在发展阶段,AB结合,进而结合C,达到高潮。

2 纯粹的暴力背景:小时候性格内向被欺负;人设:无缘由地找打,只是为了享受;无痛感,不要命的纠缠;斗殴技能见长,慢慢变得无敌;不辨是非,纯粹的无指向的暴力,如同世界的一种疾病。

不辨是非是最突出的特质,强化了其非人格化,让观众完全失去了角色认同的根基,看着它像是看着一个怪兽3 诱发的暴力背景:孤儿人设:瘦弱胆小,欺软怕硬,在为恶的路上逐渐走远,从一个胆小懦弱的无知学生演变成肆意为恶的恶棍4 意外的暴力背景:有偷窃习惯的援交女人设:被欺辱后终于爆发,意外撞伤路人后因为脑子一下没转过来竟然将其碾死。

5 旁观者为何是兄弟的角色,而不是惯常出现的警察或者老师?

青年的群像由此更加突出。

旁观者被处理为“寻觅”的平视视角,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被代入将太,将男主想象为一个有故事的男孩,期待着兄弟相逢后能对他的动机有所洞察,结果是一次次错过后,男主的非人格及其滚起的暴力雪球,愈发显得世界的突兀和无可救药。

谈论性本恶这个命题无疑是老掉牙的了。

这部电影独特的一点在于,将这头世界的猛兽无来由地扔到当代的都市人群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犹如一个开放式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导演冷酷地操持了实验,毋宁说他像是在玩一场游戏。

是的,这就是一局群像式的GTA。

实验结果?

在当今原子化而又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原子化的暴力与其说令人恐惧,不如说是令人尴尬及无力。

黑社会大佬全然看不懂男主想要干嘛,男主跟小混混的联盟也是不知去向的茫然。

暴力最后变成放逐自我的路径,就像GTA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一样。

而最终男主会抵达何处?

也许就是你把GTA玩到吐了,那个意兴阑珊的时刻:暴力根源于生存的虚无与意义。

 3 ) 从个体暴力到符号化的暴力

关于无目的且无意义的暴力这一母题,2016的日本影坛竟然推出了两部好片,当代电影人对青少年暴力这个愈发严重的问题的重视可见一斑。

然而不同于以少年时代遭受校园暴力为自身暴力动机的《白昼之雨》,《错乱的一代》展现的没有确定原因的纯粹暴力,即如导演在采访中所讲,影片探讨的就是何为暴力。

影片展现了多种暴力,其中最明显的当然是主角卢原泰良的无差别暴力。

泰良这个角色全片大概只有5句台词,仅仅表露了一次暴力带给自己的愉悦之情(究竟是心灵还是肉体的愉悦也不得而知),此外既没有对对手和同伴的评论,也不曾表达自己,就像一株具有趋光性的植物,以追求暴力为生存的动力(不幸的家庭和社会边缘人的身份是泰良暴力的根源?

用暴力来追求自身的毁灭?

在暴力带来的痛苦中体味存在感?

——这些缺乏论据的猜测都有一定道理,但影片的目的不在于挖掘暴力背后的东西)。

他因打架而出名,外界因他的暴力而知道了他的存在,不管他本人意愿如何,暴力即泰良为自己发声的方式。

与泰良的单纯暴力相对的是小混混裕也有目的的暴力,即以对他人的征服来彰显自身。

这种暴力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更加常见,而便于每个人匿名发声的互联网又给这种暴力提供了温床和展现的平台,然而这种暴力是可以被其它形式的征服取代,因此是软弱甚至猥琐的。

在影片中,只有裕也一人因得不到他人的响应,如困兽般歇斯底里地坚持着这种暴力。

裕也死在自己的受害者那奈手中,似乎暗示着这种依附于环境的暴力是可以被制伏的。

影片中的第三种暴力便是互联网上的语言暴力。

车祸之后,泰良遁走,裕也死亡,那奈住院,互联网上的舆论被媒体引导,一边倒地针对泰良一人,尽管真正杀了两个人的凶手是伪装成受害者的那奈,尽管泰良可能永远不会听到这些指责的声音,那无数匿名的个体汇集成的整体还是要发声,以这种自以为是的形式表达对泰良的制裁,在这里,暴力的媒介不再是拳头和武器,而是声音,社会舆论看似自由,其实一直受到“社会”这个框架的引导,是实现社会道德观及价值观的方式,这种暴力的执行者是匿名和无形的,暴力的受害者可以缺席,舆论向虚空挥出拳头,其实是社会意志的一次表达,当然每位个体发声者都在实行暴力的过程中感到“痛快”(也算一种愉悦)。

这一番探讨得出来的结论是,执行暴力这个动作本身比暴力的方式、对象、意义都要重要,暴力即为自身发声,发声即暴力。

影片的最后,泰良枪杀巡警时,泰良的弟弟站在街上,呆呆地看着一场传统仪式,露出了跟哥哥打架时一模一样的痴笑。

那场仪式大概日本的丰收祭之类的传统祭典的一个环节,双方各一群人簇拥向中间的木桶,像极了打群架的两方。

现代较为简单文明的仪式往往脱胎于远古祭典上货真价实的打斗,现如今,随着祭典本身的现实意义让位于符号意义,祭典上的暴力也退化为比赛这一符号。

可以说,在节庆的大街上举行的是符号化的暴力,让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乐在其中的暴力。

从泰良的拳头到舆论的声音再到祭典上的友好比赛,施暴者、受害者和暴力动作一层层地被简化,赤裸裸的暴力最终化作了无害的社会习俗。

但是无论个体的单纯暴力、舆论的集体暴力还是符号化的暴力,暴力总出现与外界(集体意志)引导和个体愉悦交汇的地方。

社会需要发声,人民需要快乐——人定会执行暴力。

 4 ) 写的太长,只好放在这里。

3.5 感觉不如…《大象》…水平。

核心问题我觉得有二,一是剧作,例如管田将晖对小松菜奈又打又摸那场戏还有船厂老头打弟弟那场戏,这些戏都有意或无意将整个文本导向了社会批判,但是这种设计又和柳乐优弥表演的无因暴力是相矛盾的,无论如何去刻画这种暴力,最终都会被解读为一种有因的说教和批判,这显然是非常别扭的,所以最后15分钟关于社交媒体乃至小社区民俗仪式的刻画拯救了全片,彻底将这种别扭的状态导向了显性的道德诉求,这或许是电影思维的问题;二是表演,你们的苏打完全摧毁了影帝给予这片的游离气质,他以一种日式符号化的歇斯底里表演阐释了一个脆弱的厌女抖s形象,他这个角色的设置本来在文本上就已经很别扭,更别提他这么演,这片里他发挥完全不如他老婆,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小松菜奈对少女漫改来说是一个布列松模特型的演员,她在大部分少女漫改里都以标志性的厚刘海和黑长直担任静态海报花瓶和动态姚晨的任务,她在少女漫改里的呆滞和情绪不足状态总是可以给少女漫改带来一种奇怪的间离效果,看见她时总是会产生一种“这是少女漫女主吗”的迟疑(并没有她表演不好的意思),而在这片里就截然不同了,她的气质似乎完美进入了陪酒女这样角色设置,在这种冷静外表下蕴藏着一种激烈的张力,感觉很接近她在《溺水小刀》中的状态。

 5 ) 生而具有的暴力灵魂

很少看日本影视作品,但也知道日本影视作品中暴力的常态化。

电影围绕少年们展开。

主角仿佛有干架饥渴症,需要从暴力中获得自我认同,以暴力收获了俘虏。

从主角无休止地打架到他身边的人也被激发了内心阴鸷的暴力因子,可以说暴力是会传染的,也可以说是暴力是被他人逼发的。

拍摄暴力的镜头大多用旁观者的角度,更体现人性的冷漠与懦弱,何况角色们渐渐堕入暴力的过程也是人性丧失乃至泯灭的过程。

主角更像一个游戏中不死的boss,打遍天下无敌手,已经有些抽象了。

主角的弟弟才更真实,主讲人也说到主角像他弟弟飘忽于躯体之外的暴力灵魂。

整部片在原始暴力也就是肢体暴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暴力因素,如性暴力和网络暴力,但网络暴力片段的添加显得略微生硬。

从始至终沉默的暴力没有压抑感,反而升腾起些许快感。

这大概是导演的功力所在,但也是危险所在。

(毕竟这部电影在日本被分级了)影片中的音效大多采用自然声,更真实更可怖,让观众有一种毛骨悚然的后怕。

为数不多的穿插在影片中的重金属音乐也昭显着这些少年们躁动狂妄的心跟灵魂。

我给8分,为这部电影所诠释的人们内心潜在的暴力、冷酷、狂妄、极端、偏执、彷徨的因子。

 6 ) 错乱的不仅仅是这一代

其实一开始的十分钟我就觉得压抑的受不了。

感觉每一个镜头都好真实。

恩。

很痛。

是很痛,可是他还是会爬起来。

然后继续挥舞拳头。

我知道这种无差别的杀人或者殴打,是一件在道德上法律上都不该被允许被理解的行为。

我知道,这很不正常。

可,什么又是正常呢。

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再二胎,若无其事的搬弄是非说八卦,一股脑儿的跟风宣扬自己爱国,然后看一集国产剧心安理得的睡觉。

应该这样吗?

是不是这样就可以早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了。

如果这样的人生才是正常的,那我宁愿不要。

对于影帝的印象,是因为哪部剧我忘记了。

但我始终都会记得他在宽松世代又如何里那个痞气又很男人的形象。

之后了解了私底下的他,曾经抑郁过的他。

总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不被社会和世人所接受和认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尤其是对于公众人物来说。

那些看似细小又无关痛痒的话,就像是一双双无形中的手,不断的推着你,去到那个看不见阳光的地方。

“我只是想尽可能快乐的活着。

做自己喜欢的事,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那些爱我的人。

只是这样而已。

”恩,事实证明影帝做到了,他的演技完全证明了他内心的强大。

关于苏打,其实就是代表了大部分的人吧。

想闹事又胆小。

只会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甚至女人。

打女人的男人是最差劲的。

但那些女权主义题材的电影也只能是电影而已。

或许是因为无差别才会被世人关注。

若是DV的话更多的是责备吧。

为什么遇到这种事不跑呢为什么不报警呢为什么不离婚呢。

所以这样就能解决了吗。

然而这本来就不是蹲几年就可以正常避免的事。

至于奈奈,我不想说。

只是庆幸那个和她一起的中国女人没有上那辆车。

这是做的唯一让人欣慰的事。

标题一直很难定下来,最后想了半天。

我想在这个无可救药的世界里,多呆一会儿。

哪怕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哪怕再也没人能走进我的心里,哪怕明天我的运气也依旧不好,哪怕如此,我也想尽可能的离快乐近一些。

生きて、そして乗リ越える。

 7 ) 年轻导演的合格卷

不知为何,看完我竟然能理解这种青年一代无因的暴力。

当面对社会的绝望时,或许会选择这种寻求平静的方式。

柳叶优弥没几句台词却演的真好,菅田将晖这个角色不过不失,村上虹郎本身就长了一张全是戏的脸。

电影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在缓慢的推进中一点点感受到这种恐怖。

主题曲是向井秀德,果然声音响起,我就回到了number girl时代,很棒。

 8 ) 错乱的一代:错乱的世界,错乱的人性

以暴制世界在芦原泰良的世界中,暴力就是他的规则,是他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规则。

芦原泰良无缘无故的挑衅出现在他面前的人,用自己的拳头一拳一拳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无论对方是比自己强大还是弱小,只有一拳一拳地出击和一拳一拳地挨打。

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即使被对方打得浑身伤,被打得快要死掉了,他也没有求饶,就那么受着,躺尸般的躺在无名的街道的角落里,像只受伤的野兽默默地舔舐自己的伤口,等到恢复了力气,再打回去直到把对方打倒,残暴而原始。

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从不怜惜从不手软,无情而冷酷。

很多人都觉得芦原泰良是个疯子,疯的无可理喻,残暴的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在芦原泰良的世界里,这就是他的世界运转的规则,只有打倒对方才是生存的意义,正义、法律、道德都不属于那里,他只是一直遵守着自己内心世界规则、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一个人罢了。

比暴力更残忍的是人性的恶,那种生来的本性的恶北原裕也第一次和朋友碰到芦原泰良时,打架的全程中只会懦弱的躲在一旁,甚至会跪地求饶。

可是,当后来两人再次相遇,决定一起行动干大事,打遍天下的时候,北原裕也人性的恶,那种与生俱来的人性的恶也慢慢地显露出来了。

北原裕也仗着芦原泰良的能打, 北原裕也也开始自我膨胀,彻底释放自我,也开始加入暴力的世界。

但是北原裕也与芦原奈良不同的是,芦原奈良行使暴力是他的乐趣,打倒别人是他的世界的规则;而北原裕也的暴力行为更像是一种发泄,一种得势后想要彰显自己、想要把从前的不满一扫而空的发泄,他无差别的打路人打女人打小孩,无所顾忌,迷失了自我,成为了自己的恶魔,把自己带入了地狱的深渊。

人本性恶,人生来本性的恶,一旦被激发出来,你永远无法知道它所带来的残忍的极限在哪里,不要高估人本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比人性的恶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虚伪奈奈本来是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虽然奈奈并不是人们所谓的好女孩,从事着一份人们所谓的不好的工作, 在夜总会中做陪酒小姐,偶尔还会在超市中小偷小摸,但是在抢劫豪车被绑架的暴力事件中,她一开始确实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但是,随着事情渐渐走向失控,芦原奈良依然遵守着自己的规则,凡是挡在他面前的他都要自己出拳打倒,而北原裕也一边沉浸在自己暴力的兴奋中,一边又对自己可能会被捕而感到焦躁不安。

在北原裕也的胁迫下,芦原奈良的默认中,奈奈从一开始的受害者变成了犯罪同伙,她也曾犹豫过,也曾害怕过,也曾忏悔过,可是当她被警方救出来后,她否认了自己曾犯过的罪,并把一切都推给了芦原奈良和北原裕也,自己扮演了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比人性的恶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虚伪,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在虚伪的面具下,是善良的天使还是恶毒的魔鬼,还是两者都有。

在这个错乱的世界里,错乱的规则,错乱的人性,错乱的人生。

可是这个世界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从哪里开始错乱的,又有谁知道呢。

 9 ) 是错乱的一代,也是迷失自我的一代

电影从头到尾一直都是压抑的色调,不快不慢的节奏里几乎一半都是直观的暴力镜头,血是暴力最浓烈的表达,这种现实的富有冲击力的表达赋予了电影不一样的魅力,更是给了演员更多施展演技的空间。

男主泰良与弟弟将太因为失去父母被他人收养相依为命(电影采用插叙,后通过他人视角才交代男主的生存背景),弟弟是个乖乖仔,可是泰良却是典型的问题少年。

18岁的泰良起初只是和小混混打架,后离家出走独自来到松山市。

镜头切换到泰良独自走到建筑物间僻静的小道,他搜索着路过的人群,寻找的他想选择的目标,然后袭击、被反击、被打倒,在恢复体力后,寻找原先的目标,袭击、被反击、袭击、迎来血肉模糊的胜利。

起初难以理解,为什么他要寻找路人然后无故袭击?

当然影片后来会给出答案。

一场战役后,他饥饿,于是他到垃圾桶里寻找食物。

此时泰良第一次遇到了裕也,一个胆小懦弱,内心却好事崇尚暴力、喜欢用手机猎奇的同龄少年。

面对拥有强大暴力基因的泰良,当他看到泰良将自己同伴打倒时,裕也吓得说不清话语,只能下跪求饶解脱自己。

没有了垃圾桶的食物,泰良直接到超市拿起需要支付购买的食物吃,他并不掩饰自己,要吃,就拿。

相反,此刻登场的那奈打扮精致,举止优雅,却是一个盗窃的陪酒小姐,被人发现盗窃行为后依然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泰良的行为才是恶劣。

时间慢慢推进,夜色渐深,泰良依然在街上寻找袭击的对手,而需找自己的弟弟却和同伴遇上了又在行窃的那奈。

碰到两个黑帮后,泰良毫不犹豫的开始挑衅他们,袭击、被反击,一对二的他看似寡不敌众,但是他的无畏他的勇气让他有足以强大的力量一次次爬起,一次次袭击。

累了,趴下,等体力恢复,泰良继续需找对象。

没衣服穿,就找到嘲笑过他的裕也将其衣服抢来。

直到当晚在与黑帮的一次对决中,泰良的勇气与超强的战斗力吸引了好用手机猎奇的裕也。

外表胆小懦弱实则内心疯狂叛逆的裕也对泰良表示了对其行为的崇拜与希望和泰良结伴玩一个有趣“游戏”的愿望。

于是,胆小懦弱的裕也自认为有了泰良这个马仔开始狐假虎威,开始四处寻找袭击的对象。

从女学生到女妇人,裕也袭击的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嘴里还不停的骂着“丑女”。

泰民跟在他身后,只有在有一些男性路人看不下去袭击裕也时他才出来“清理”那些见义勇为的路人。

裕也开始不满足于对路人进行殴打,他想要寻找一片“新天地”,于是他和泰良抢夺了一辆车,袭击了开车的司机,无意间绑架了坐在后座的那奈,此时满是恐惧的那奈前一秒对于网络视频中裕也和泰良在大街上的施暴行为还给予“好厉害”的评价。

终于,三人开始了绑架者与被绑架者的旅途。

一路上,他们用暴力袭击无辜的路人,对于急于逃脱的那奈,裕也发现自己内心对于女人的欲望,却又害怕被泰良知道。

直到第二天早晨,裕也打晕了一个想要报警的老伯,他命令那奈开车想要把杀死老伯的罪名扣在那奈身上,可是没有完全死亡的老伯让那奈的恐惧升华成了罪恶,那奈毫不犹豫的杀死了老伯。

成为同类的三个人在路上飞驰,泰良依然默不作声,那奈心想杀死绑架者,而裕也却因为网络上的报道而担心烦躁。

裕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怀疑泰良,开始怀疑他们的同盟关系。

坐在后座的裕也开始难以控制自己,开始发牢骚,开始扬言要杀死那奈,终于那奈系上了安全带准备杀死裕也,看到这些的泰良依然冷眼旁观。

车祸在那奈的意料之中,想要报警的司机被泰良爆头致死。

对裕也憎恶至极的那奈用暴力杀死了这个用暴力对待过她的人,然后装作无辜的被害者,将一切嫁祸到泰良身上。

而泰良发现那个邀他一起游戏的人更本没有勇气和他一起享受暴力于是独自离开。

影片最后,茫然无助的将太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哥哥,而泰良在暴力的路上越走越远,将犯罪演绎的淋漓尽致。

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泰良最为一个纯粹崇尚暴力、醉心暴力的问题少年,他虽然用暴力扰乱了社会秩序,但是他寻找的对手从乐手到黑帮,再到男性路人,都是与他势均力敌的人。

他不打女人,不打弱小的孩子与老人。

他只想享受暴力本身的过程,享受胜利的喜悦。

裕也问他为什么不能打一下就收,泰良给出的回答是“只要享受其中就好”。

至始至终,虽然泰良的犯罪性质越演越烈,但是我想他是唯一一个保持本心人。

整部影片,泰良是让我感觉最真实的一个人,一个最遵从本心的人。

影片中,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欲望与想法,每个人都逐渐被越来越深的束缚着,但只有泰良一直在突破自己,从未压抑自己对暴力的渴望。

其实最开始泰良并没有杀人,都是点到为止,但是在那奈杀死人后,在他问那奈“怎么样”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告诉我他要杀人了。

大概最后泰良对于暴力的渴望已经变成了对杀人的渴望了。

而裕也,这个胆小懦弱的人,在同伴被打倒时下地求饶、远观其变,对于实施暴力的对象也只敢选毫无对等性的女人,甚至还说出“我早就想打女人”的言语。

他害怕暴力,内心却又极其渴望暴力,他以“驯兽师”自诩,希望通过泰良这个“马仔”满足他对暴力的渴望,对征服的欲望。

他不敢独当一面,只敢躲在泰良身后,在发现泰良不受其控制后又质疑泰良;他胆小如鼠,想讲责任推到他人身上,结果被那奈“以其人之道但其人之身”。

与泰良相比,裕也其实并不懂得享受暴力本身,他只是感受到了暴力的视觉或结果带来的快感,感觉像是在武打游戏。

从最开始的兴致盎然到最后精疲力竭想要放弃,裕也一直只是把暴力当作游戏,仿佛将其置身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认清现实。

那奈,谎言的化身。

起初只是行窃的小偷,只是自私自利的陪酒女,只是拿他人做挡箭牌的势力女,只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但在暴力与虐待的强压之下,从无意到故意的杀人,从充满恐惧的杀人到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杀人,那奈实现了一个受害人到犯罪者的转变。

最后,那奈用无辜的表情和眼神欺骗了警官,将一切责任都推向了泰良,将自己置身事外。

其实从一开始那奈和裕也一样,内心对暴力都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只是那奈屈于是个女人,无法真正的宣泄自己对暴力的欲望,但是在高压的环境之下,那奈内心潜在的暴力基因被激发了出来,或者说被泰良与裕也同类化。

最后当她杀死裕也时,她用瞧不起裕也的口吻骂着裕也,她看不起裕也,因为她觉得裕也是个不敢做不敢当的只会虚张声势、欺凌弱小人,当然她也将所受到的一切伤害用暴力的方式返还到了裕也身上。

那奈,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女人。

电影的英文名叫《distraction babies》,中文翻译是错乱的一代,很喜欢这个名字,但是我想既然用了babies,也就是婴儿,那就有它特殊的含义。

泰良、裕也、那奈,三个人都算不上成年人,不成熟的泰良一心想享受暴力而一错再错,不懂得适度的他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不成熟的裕也无法认清现实与虚拟,将他人生命当初儿戏最终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不成熟的那奈自私小气,从盗窃到杀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为求自保伪装自己欺骗他人。

说到底,三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无视其他人最基本的生命权利、财产权利。

或许电影也想揭露现今社会人性自私丑陋的一面。

 10 ) 暴力无美学

原来的豆瓣账号密码居然忘了,微博关联个小号重新写影评。

《错乱的一代》作为2016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之一,撇开强大的卡司阵容不说,光是迷失青年的题材本身就赚足了眼球。

但看了下豆瓣上评分也就6.8,远远不如榜上另一位商业大片《你的名字》。

看完电影后完全能理解了,这必定又一部评论两极分化的电影。

《错乱》将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是殴打场面,长镜头拉的人昏昏欲睡,男一整场电影就没有几句台词。

然而会看电影的人还是能感受到影片魅力的。

男一活脱脱一个疯子,一个毁天毁地的暴力狂。

在实施暴力时,似乎也在渴望承受暴力。

完全不计后果放纵自己内心最原始的丑恶。

这是否也是一种自我毁灭?

相较男一,男二的行为似乎好理解多了。

和现实里许多迷失的小年轻一样,他走上暴力之路的起因就是对暴力的崇拜。

暴力带给他快感,满足他欲望。

然而这些必不能持久,清醒之后看见新闻,对自己的行为只有懊恼和畏缩。

胆小才是他的本质。

没有研究过 “暴力美学”一词是从何而来的,但这几年关于这一题材的电影确实风靡。

电影主角往往以“正义”的名义挥舞拳头,血腥的部分因电影技术美化从而削弱了其侵害性的一面。

然而,冠以正义的头衔的主角实质上仍是施暴者,再炫目的武打场面也仍是残酷的暴力。

感谢《错乱》的导演点醒了观众,暴力是无美学的。

用豆瓣上一篇热门影评的题目做总结吧:但凡暴力,皆无赢家。

关于主演还有点小感想•柳乐优弥不愧是戛纳影帝,为电影事业的付出也是真儿真儿的。

片子里的殴打镜头太逼真了,那清脆的拳头声听得我得都肉疼死了,实在怀疑是否就是实打实的挨了胖揍。

影帝颜值也是一流,电影最后邪魅一笑骚气的哦你国百花影帝能有人家十分之一不?

•菅田将晖16年也是红惨了吧,之前一直没有get到他的帅点。

但看了《错乱》好像知道他的魅力在哪儿了。

苏打小哥是个不落俗套很有意思的演员,戏路也很宽。

神经质的街头混混,还是文艺的小模特,各样角色信手拈来,真实不造作。

新更:•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

男二在商场里随意殴打群众时,几个围观的青年是满脸笑意的。

或许他们也是下一个男二?

《错乱的一代》短评

畜牲

9分钟前
  • 龙三
  • 还行

看到评价里说平时老实的人看完这片想干架还被赞了几十次 这些人都是主角的跟班一样可怜自卑的人渣

11分钟前
  • number girl
  • 较差

后起之秀。故事不敢苟同。

13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还行

没法欣赏

16分钟前
  • 反馈束缚wow
  • 较差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见谁打谁。

18分钟前
  • 爆爆
  • 还行

7.9分,电影拍得不错,但和电影里两主角产生共情的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当时看到爱奇艺上这电影6.8分还是一愣,看完后就理解了。老实说电影并无过激的镜头,但对暴力的纵使简直比某些虐杀片还可怕了。人家小女生好好地走在路上,你跑去把人家无缘无故暴打一顿,还拍得无比真实,这是干啥?

23分钟前
  • 狗官初音大人
  • 推荐

用这个片名表达,真是胆战心惊。

26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挺傻的;向井秀德配乐

28分钟前
  • 离净语
  • 还行

啊?噢——嗯!啊?

3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苏打小松cp粉真别看这个..脚趾头都掰翻了都不晓得为什么会接下这部剧 略cult 无差别伤害代表了这一代的错乱 体现了日本社会隐藏的麻木不仁问题

37分钟前
  • oa3mu1e1ya
  • 较差

导演居然是81年的!7排看过去去我以为他50多了。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youtube,采访打手,成长过程的不良影响,爱媛松山风俗等等加一星

41分钟前
  • bluesquall
  • 推荐

又是霓虹钟爱的脑残酷青春系列,拍几十年还是这个套路,除了感官刺激还真没值得人思考的~5.5

43分钟前
  • 雨中散步
  • 较差

影帝表面上是无因的暴力狂,但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正面形象,真正被批判的是早已腐烂的社会。反面典型一苏打说明了什么叫会咬人的狗不叫,反面典型二小松菜奈则代表了全社会的阴暗和虚伪。但是这种批判未免也太浮浅了。。。ps影帝真的耿直帅,没有一秒能get小松菜奈的美。

45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演得是真好,电影本身只能说“哈????”

47分钟前
  • Uso Foolman
  • 还行

4.5 反社会人格和暴力倾向的形成。没有原因的纯暴力电影,概念非常极端,反倒让人深思。这样的电影也是最难拍的,感官刺激太强,真实感扑面而来,看着都疼。三个主角的设置绝妙,一个比一个狠,最后居然是貌似最弱小的杀了两个人,可见暴力的传染性。

50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推荐

这是一部,反社会影片!人,因为看不见,就闭眼上!

55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创意气质不错,完成度不行

57分钟前
  • zearq
  • 还行

用相对出离的视角来讲一个愤怒失序的狂人故事,某几段打斗会联想到国内气功大师和她的弟子们。无意交待动机也没什么台词,事件就这样发生着,观众藉此见片中众生相,导演见观众。#见面会一直在盯导演眉毛,的确是没有了吧O_o#

59分钟前
  • 胡说树
  • 还行

看不懂表达主旨,没弘扬也没渲染,就在哪儿单纯走暴力了,片尾曲好听(向井秀德-约束)。

60分钟前
  • 庄周梦游
  • 推荐

【A-】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肉搏戏,无论是拍摄难度还是实际效果都让人敬佩。前半段的无因暴力展现的极好,纯粹的肢体冲突,状态>情节的存在。于是我们看到男主的打架过程宛如闯关游戏,越来越多的敌人,越来越强的boss,都是他自己找寻的。于是伴随一次次胜利与失败,他愈发野蛮而熟练,甚至被赋予了励志电影主人公的假象。直到跟随者的出现,从这里开始,暴力才终于显露獠牙:野兽的暴力不向女性宣泄,但面对他人的暴力他也只是沉默,默许中透着愉悦。更绝的是,就像《伊波拉病毒》那样,暴力被具象化传播到了受害者身上,于是我们看见人与人的互相撕咬,而真正的野兽已经远去。唯一不足便是男主弟弟这个角色的插入,仿佛就是为了赋予影片一种逻辑和一个“亲情”视角,这正是需要被提防的。

1小时前
  • 思路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