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只能说可能原著是好的,但没拍好,剧情上处理不到位,比如说前两次的杀意如果表现出恶兽有向善之心但无法遏制后以负疚发狂而爆发更好一点,兽性只能被压抑而不能转化为向善之心。
主题有点模糊,如果要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又不知道表现在哪个环节,想像中的情节是应该以前警察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聚焦一群向善的罪犯,然后以诱发原罪的形式来主导和控制除老师的所有人,最后发现自己也不过只是沉浸在控制的快感中,没有理想乏味的人生而已,再就是该死就去死好了。
可看但不好看,总体不知所云!
其实不少人的观点是,片子还算是个不错的片子,就是太长了。
说白了就是还可以,但是你不值2小时40分钟啊。
2小时40分什么概念,杰克这个时候都已经沉进大西洋。
叙事上其实是不含糊的,过去现在交替叙述,层层推进,有条有理。
节奏实在太慢了,即使是为了渲染气氛也过了。
再加上一些没用的情节,一些冗长的对话,一些奇怪的动作戏安排,就搞得片子有点尴尬了。
说去偏僻小村办理父亲后事(兼有逃避自己身上麻烦的想法)的儿子,却发现村子里的权力角色似乎都不想自己留下。
儿子感到疑惑开始调查,招来村人的灭口,进而牵出整个村子的巨大黑幕。
这种背景设置就很吸引人。
不过我觉得片子最值得称道的一个点还是关于事件前史的演出。
开篇就讲了整个故事的起因。
七十年代,苦行僧,殉道者,或者甚至可以说是被奉为神的父亲带着一群意图改过自新的罪人开辟了一个小村,真是个遗世独立的理想乡。
而几十年后儿子来到这里时,大出观众所料,村子似乎连表面上的美好都没有维持(观众想必猜得到村中必有罪恶,但是黑暗几乎浮于表面就有些惊悚了)。
过去现在之间这种强大的不协调感究竟是何时产生如何产生,是片子最大的悬念。
后面的推进就中规中矩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理想与现实,不少人分析。
观点千人千样,不多说。
暗黑的要素也都没落下,神秘信仰,诡异眼神,秘密通道,屌乱之事,等等等等。
也把之前的迷都解开了,这里就差点意思了。
好多疑问根本谈不上设计感,也不是主角去解开的,而完全是自己撞上来撞破了,这显得导演处理上有些太马虎。
另外事关主角的几场追杀逃生戏简直是弱智到极限了…终场是个常见的罗生门,反牵出之前一个比较cult的事件。
若干年前与父亲对抗的祈祷院,在父亲等人离去之际,全部信徒和神职人员都被杀光了。
真凶是谁不好说。
结尾又是个可以预见的小反转,趣味不错。
片子最大的槽点应该是检察官这个角色了……全片都在跟主角相爱相杀相互理解的过程中,真是完全的腐系杀必死。
对推进剧情的作用微乎其微,顶多充当一个资料收集者和救场者。
与主角会合飒爽登场之后你以为他要进行什么名推理了,结果如前所述,真相自己撞上来了,是不是自带解谜光环啊。
再有的作用就是展现一下在韩国的司法体系中,检察官究竟有多屌了。
顺手点了一下IMDB的链接,发现在那里的评分跟这里一样。
只能说大众的直觉还是比较可靠的。
如果把主人公(朴海日)和那个基本上属于老鼠屎的检察官一起从这部电影中撬掉,那么至少《苔藓》不会像现在这样看起来那么尴尬。
尴尬的《苔藓》一方面把悬念放在电影趣味的第一位,却忽略了其可信度(这可信度的失败源于故事和人物设定的失败);另一方面,冗长的电影时长搭配上节奏忽快忽慢的叙述节奏,让《苔藓》成为了开头和结尾不错,但中间部分却陷入拖沓、莫名其妙境地的二流电影。
朴海日的演技差到想让人自插双目,他远远比不上片中和他演对手戏的郑在泳。
至于扮演检察官的刘俊相,则完全可以去吃屎了。
试想如果演员的演技能至少保证实实在在,那么《苔藓》在剧情上的失败总能扳回一两分。
苔藓,卑微的存在,依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伴随着强大势力存在,其实又能将自己活出不一样的颜色。
剧透线……………按照线性顺序我是这样梳理这个故事的:从越战归来的刘木刑老师,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本质,成为了一名牧师发誓身体力行拯救信徒,刘老师的无私奉献触犯了原来修道院院长的利益,他找来了刑警千永德来修理刘老师,并许诺给千永德低价土地,千的还价过程正体现了其的贪婪。
(注意一下:此时刘老师在为信徒买地,这也成为后面教堂惨案的伏笔)。
刘老师被抓之后,出现了奇诡的事情,千派去修理刘的人纷纷崩溃,让千见识到了刘的感召力。
于是千决定和刘木刑聊聊,聊的结果就是帮助他给一个十几岁就被五人轮奸的女孩英智报仇。
然后女主英智坐在车里看着千刑警在河里暴打曾经欺辱她的那四个人(书上的名字有5个,挨打的是四个人,这一点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千开始招揽自己的势力,吸收了石万(杀了欠钱人)和星魁(烧死了多名舞小姐)两个把柄握在他手里的死忠,再加上刘海镇大叔扮演的弱智,组成了千刑警的四人组。
而站在刘老师身边的只有受到侮辱的英智,这时千刑警提出了一个设想,让刘木刑和他共建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能够让犯罪的人重建人生的乌托邦,这个想法对刘木刑也充满了诱惑,于是迅速答应了。
然后就是千刑警引荐这两个罪犯与刘老师相见,有了录音中的那段情节。
这时刘老师就要带着他的信徒进山修行了。
在进山之前进入了本片最大的那个罗生门,究竟修道院中的几十人是谁害死的。
在之后的诉说中,千刑警说到现场时修道院院长说出来刘木两个字就断气了,他指认是刘木刑害死的这些人。
而英智则指认她和刘老师去修道院时刘老师很快就出来,不可能害死这些人,而在千刑警的车上她发现千的耳朵上和包上有血迹,她认为是千刑警干的。
通过片中的一些细节,我倾向于认为是千刑警干的这事,石万和星魁死后德川自白中提到千刑警让他杀人他就杀人,而且杀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再有就是那些按着血手印的账本,最大可能是人死后用手按上去的。
隐居山林后的生活太苦了,那些跟随刘老师来的修行者陆续离开,只剩下了英智和千刑警四人组,英智是刘老师的铁杆追随者,千刑警四人组有着他们自己的目的,她们想通过刘老师这杆大旗能招揽更多地信众,并攫取更多地利益,所以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逼的刘老师也起了杀心想要千刑警的命,不过被千提前防范,并且更加肆无忌惮的威胁英智(相继失身于他们),刘老师此时已颓,想起了多年没联络的妻儿,英智知道了刘老师儿子的电话,在刘老师去世后联络刘海国来改变她的现状。
千一伙还希望依仗刘这杆大旗忽悠人呢,所以没有杀死刘老师的动机,而英智很可能在被侮辱纠缠的境地下,不得不狠心害死了刘老师,用以引来刘海国,借他的力量打败千刑警。
因为刘海国是英智秘密通知来的,所以千刑警等人很诧异,生怕被他发现秘密,所以才有了各种怪异举动,而每当关键时刻英智都会救他,并引导他接近真相。
刘海国和朴检察官的关系没有细致交代,不过应该属于相爱相杀类型,应该是有很深交情的,不然遇到问题刘也不能一直联系他,所以千刑警等人才会很惧怕,因为韩国检察官的能量大家是了解的。
而后发生的事情就全都是顺序发展的了。
最后各方势力全都被打到了,英智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这个地方的权利最高拥有者,站在千刑警曾经站过的最高点,用胜利者的姿态看向刘海国。
片名苔藓,指的应该就是像英智这样弱小,隐忍生活在压迫中的人,她们最终将会爆发出无尽的力量。
《苔藓》在开篇又是让人熟悉的韩国犯罪电影风,冷峻、黑暗、人物复杂,血腥依旧但好在这次使用的相当克制。
故事发生在1978年,对于韩国电影每一个出现的年份都有他特定的含义,几乎就没有不夹带私货或政治隐喻的韩国电影。
普通影迷看上几部韩国电影就能大概了解到韩国的近代历史,1978年朴正熙遇刺,而后不过两年就发生了光州事件,而千永德这个村长的形象正是独裁统治的具象化存在,刘木刑老师则是充满理想化思想的民主运动人士,英智就是那些被民主化运动启蒙,但最终走向苟且的韩国政客。
看清这些形象的指代象征,再看电影内容,你就会发现韩国电影人的独特视角。
片尾隐示了她才是这场“审判”的主角,而从一开始刘老师去世,儿子回来,到村中事件挨个被审判直到千永德终结,只有她没有被“审判”,也就是苔藓的象征(生存环境),其实一开始,她被救赎也很像苔藓的初生长, 苔藓不适宜在完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 ,这种特征恰恰就像是最初村子建立(还有阳光)到村子“变样”(阴暗潮湿),助长苔藓。
刘木刑因为犯过罪,所以之后致力于教育别人从善。
千警官在各种逼供行刑之下,刘木刑都没有屈服,他决定利用刘木刑建立一个自己的王国。
他利用工作之便拉拢的三个杀人犯,这三个人最终死于非命。
刘木刑的儿子因为发现他的死因不明,决定住下来调查他的死因。
调查一步步进展,大家以为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谁知最后才发现一早的受害人才真正的加害人。
刘木刑因为犯过罪,所以之后致力于教育别人从善。
千警官在各种逼供行刑之下,刘木刑都没有屈服,他决定利用刘木刑建立一个自己的王国。
他利用工作之便拉拢的三个杀人犯,这三个人最终死于非命。
刘木刑的目的是改化几个坏人,谁知他不知道坏人是改化不了的。
他只是被坏人利用罢了。
英智忍辱负重多年,最终借救命恩人的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她的当年的救命恩人也成了笼中鸟,她必须依靠自己才能拜托魔窟。
可是恶有恶报,你做了坏事,总有一天要偿还的。
个人认为青苔这部电影的主题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才展露无遗,片中女主角受尽压迫,默默承受苦难。
正如电影开场不久中所说的:像苔藓一样依附在石头上,默不作声的活着。
同时我对电影的剧情有一个小小的猜想:刘牧师其实是被女主角所杀害,以此引来了刘牧师之子对案情进行调查。
而女主角又大量收集证据,虽然被焚毁,但最后指出仓库中存放的证据原版,打垮了村长,从此自由的活下去,或许还支配了村长遗留下来的全部的财产。
村长倒了,爪牙死了,村中的情况变了吗?
我觉得没有,从结尾看来,女主角似乎用村长的巨额财产兴建了许多的设施,让孩子玩耍,让大人休息,但是这只是表象。
其实实际统治者不过是由村长变成了站在全村顶点的女人罢了,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
在刘牧师的精神控制、村长的威逼利诱下生活的村民其实内心仍没有改观,即放宽了的藩篱依然是藩篱,并没有脱离对精神权威的依赖。
男主人公最后僵立的表情似乎明白了幕后操纵者是谁,但是有没有别的更深的意思在里面?
我想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意识到了人们仍未自由。
生活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也並不是只有一面,就像一個人,他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別人的兒女,別人的老公老婆,別人的爺爺奶奶,所以在不同的身份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符合這個身份角色,至少一個我們眼中的正常的人,當這些身份都不在的時候,那他就是一個人。
一個人,他就會有七情六欲,他就是一個立體的人,決不會只有一面。
所有形容人的詞匯,他都會有,否則這些詞匯就不可能出現且生動形象。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作為一個人,我能想的,他或她,或他們,都會想到,因為我們都是人。
一個朋友說:十二點以後的我們,才是真正的自己。
因為動物屬性,我們通常晝伏夜出,因為教化原因,動物性也只有夜晚才能表現出來。
《中庸》裏講:“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這也就成了儒家文化對“君子”一直以來的要求,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因為沒有別人看到,所以想怎樣就怎樣,故而,儒家才要求在沒有人的時候,要做的和人前一樣,這才可以稱之為“君子”。
也是對人的多面性的側面描述。
回到正題,正因為人的多面性,我們才無法真正看清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如此,一面之緣的更無從知曉。
“苔蘚”,講述的故事不在此赘述,只把自己對電影裏最深刻印象的兩段文字,記錄一下:一、“像苔蘚一樣生活”,苔蘚,日常生活司空見慣,我們驚詫於它生命力的頑強,無論氣候怎樣,只有合適的溫度濕度,它又充滿了生機活力。
二、電影中出現的《聖經.舊約》裏的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新舊約的區別就是:舊約是律法時代,而新約是恩典時代,一個講了上帝對人的救贖計劃,另外一個則展示了計劃的成就。
有機會,可以花155分鐘看一下,據說未刪減的是162分鐘,不知道那7分鐘,講了什麼,是否可以讓觀眾更清楚的了解,是否還有更多的未展示的?
祈祷院会不会就是刘老师下的手,理由如下: 1.刘老师看到众人被害,不想着报警,而是骗女主说众人都在祷告,这点很反常。
2.之前因为祈祷院众人自发给刘老师钱买土地,但是后来又反咬一口说是刘老师胁迫的他们交钱(虽然有可能是被院长恫吓才举报的刘老师),让刘老师感到被出卖且坐牢会怀恨在心,又遇到千刑警刁难。
自己设想感化他人,众人也表面被感化使刘老师内心得到满足,但实际上众人还是我行我素,背后出卖他,使其作为‘神人’的愿景破灭而走极端,就下了毒(后续类似的刺杀村长也一样,愿景破灭而走极端)。
3.村长死都不怕,死前应该会说实话,如果是他做的应该会承认。
而英智和祈祷院的众人没有交集,没有理由做这个。
祈祷院下毒事件发生在刘老师出了监狱后,看了一眼中毒的众人就和英智下山,途中遇到了村长,村长已经看到了众人中毒,从院长口中得知是刘老师做的。
明白了刘老师也不是‘神人’,也是受情绪所支配的人,反倒是可以好好利用的人。
一开始以为刘老师像地藏王菩萨,不渡尽地狱的恶鬼誓不成佛。
后来发现终归是个人。
4.刘老师儿子查房地产时,查出刘老师名下很多土地值2亿,在某一天突然全部转给了村长。
这个土地应该就是祈祷院众人给他钱买下的地,被村长抢走。
村长因为知道刘老师下毒的事,所以刘老师对村长及其几个罪犯几十年做的坏事都默不作声?
苔藓(2010):很长时间之前就想看的一部电影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在潍坊到虹桥的五个小时的路上,午后毫无睡意索性一口气看完了。
看惯了韩国悬疑电影剧情反转的方式,但是始终觉得电影里几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模糊不清,鉴于导演实力应该不是剧情处理的问题,显然是蕴藏着一些不便表露的内涵。
于是难得一见地搜索了电影的背景。
果然电影实际是一部带有韩国民主政治历史味道的电影。
一九八零年,韩国光州爆发学生运动,史称“光州暴乱”,在电影中,千永德代表的是韩国独裁政权,牧师刘木刑代指民主良心,而英智是被欺压的民众,千永德身上的血暗示当时独裁政府暴力镇压打死数千人,英智说牧师因为胆怯向千永德掩盖自己知道的事实正是在独裁威慑下韩国媒体影藏光州事件近十年,影片最后,英智(翻身被欺压民众)站在村长的屋子上(青瓦台,权利高端),受尽欺凌的表情逐渐变得狰狞,不禁让人心生寒意。
后面有一些该说的不该说的我就不说了。
总之,电影是一部难懂(不敢懂)的韩国政治寓言,一条艰难地复仇之路,一部控诉黑暗时局的血泪史。
2016年7月14号南京南。
建议有意向观影的朋友抛却政治意味,单纯地当成一部悬疑片来看,西斯集控。
郑在咏,柳海真的演技毫无悬念的强,朴海日单是最后的眼神就值一个青龙奖。
苔藓究竟是指应该像苔藓一样安安静静的活着,还是指躲在阴暗处操控一切,亦或指无法自立,只能依附于别人?
一个值得深究的故事,被拖沓的剧本和自以为是的剪辑,弄得面目全非犹豫不决。故事主题依然是人性与神性的讨论,所以我坚持认为应当给牧师和刑警同样的大篇幅,让观众相信前半部刑警的“忏悔”和后半部牧师的“崩塌”。其余人物皆为苔藓,于阴暗处偷生,直至慢慢吞噬他人。他们罪大恶极的过去、一路以来的伪善等都大可不拍,就借用人神冲突逐一表明即可,简洁又有力。牧师儿子奔丧而来,逐一掀开阴暗内幕,哪怕不被追杀都已经足够恐怖吓人。试想想最后不止女人活下来,而是四片苔藓一齐攀上高屋,吞掉牧师吃下刑警,岂不刺激?
很好的片子~~
剧本是没问题的 冲突性足够 可是这个导演压根不会拍悬疑片 所有的线索都是通过刻意的桥段去引导 那还有什么意思
看似不起眼,但她却是最后的赢家。
這劇情很一般啊沒必要拍那麼久搞得跟個啥史詩似的,如果沒那麼長還能長一星
片子还成,就是太长了!!
弱小的人都像苔藓依附着石头一样寻找强大的靠山,当有一天时机成熟,就会除去各种前行道路上的阻碍。片尾大亮,最不起眼的人才是那个想得到一切,全局的操控者。
这是个悬疑片,是的。。。其实个人觉得可以表现的更好,让剧情更迷离,但是韩国电影拍到这个程度,基本满意吧
啊啊,破烂的字幕毁了观影的心情,一定要找个好点的版本看啊
故事内容上来讲胜过《大叔》,可能是2010最好的韩片,朴海日角色亏了,真期待有一天他能大爆发啊
女性地位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村长走了,村民出来了。
郑在咏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青龙最佳男主奖项,恭喜恭喜。
无聊
看不下去
没有悬疑的悬疑片,扯nmjb老长时间!
说得是能有多乱
就是有点长,剧情方面排除一些硬伤基本挺完美的
可见野心,但执行的太差。节奏无比拖沓漫长,完全没有必要拖到三个小时,前面铺垫过长,很多冗长且没有必要的情节,电影已经过去大半还不讲述前史,并且有些细节语焉不详。导演是深陷反转与套路的窠臼之中,电影后半段都快要山路十八弯了,剧作全方位失控。
烂片烂片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