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012,2012末日预言(港),2012世界末日,2012地球毁灭,Farewell Atlantis,2012 3D

主演: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切瓦特·埃加福,坦迪·牛顿,奥利弗·普莱特,汤姆·麦卡锡,伍迪·哈里森,丹尼·格洛弗,连姆·詹姆斯,摩根·莉莉,扎特科·巴瑞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藏语,汉语普通话,俄语,印地语,葡萄牙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年份:2009

《2012》剧照

2012 剧照 NO.12012 剧照 NO.22012 剧照 NO.32012 剧照 NO.42012 剧照 NO.52012 剧照 NO.62012 剧照 NO.132012 剧照 NO.142012 剧照 NO.152012 剧照 NO.162012 剧照 NO.172012 剧照 NO.182012 剧照 NO.192012 剧照 NO.20

《2012》剧情介绍

201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本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海边的朝日与骗子们间谍同盟大喜临门印度英雄2飞驰余生波吉亚家族第二季斗鸡跟踪孔令学同学麦娜丝恐怖异人馆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第二季恋爱的温度不可思议先生那年我对你的承诺独角兽真·恋姬无双OVA战地情天昭昭如愿偶像集结!第二季风吹吧麦浪暧昧不明关系研究学会接线员秘杀名单9号房间上载新生第一季战场超级特警出场的拉扎罗阳光小美女为人父母第一季

《2012》长篇影评

 1 ) 《2012》:且看俗套如何俗套地杂烩

今天上午去美嘉看了早上半价场的《2012》。

倒不是因为跟风,其实早在罗兰·艾默里奇放出消息说他打算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就一直在保持关注了,预告片、电影片段和幕后制作特辑也看了许多,很早就定下来是今年一定会看的一部电影。

艾默里奇在之前一次的采访中曾经说过,《2012》将会成为灾难片的终结者。

三个小时的电影看下来,虽然不能保证说后无古人,但是的确前无古人,而且即使这是一部不能带上脑子、只要带上眼球的电影,想要超越也不是一件能够轻易做到的事。

至少,里面出色的特效能让人的肾上腺素和汗液的分泌都增加许多——如此足以载入史册的特效制作,可是占据了片尾字幕几乎一半长度的庞大的特效工作人员的成果,当然还有庞大的经费支持。

艾默里奇把地震、海啸、火山喷发这样的灾害全部集中起来,并且用远超历史记录可能存在的强度和范围把整个地球摇来晃去,产生了各种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场景,比如让肯尼迪号航母把白宫压爆啊,海啸漫过喜马拉雅山啊等等,足以让之前的同类影片相形见绌。

甚至为了地震场景的拍摄,特效组制做了专门的可以摇动的平台,用来让演员有更真实的演出。

相比之下,诸如《日本沉没》《洛杉矶大地震》《海神号》甚至《天地大冲撞》之类的电影是多么的小儿科啊。

人类的灭亡倘若真能如此华丽,倒也不算太糟糕。

与特效相关的一点,是其中那些方舟的设计,诸如可以升起来的塔台、侧面可开启的舱门、巨大的传动装置和具有巨大科幻感的外形,无一不是吸引我的地方呐。

然而特效几乎也就是全片唯一的看点了——所以我在之前说,这是一部不能带上脑子、只要带上眼球的电影。

电影的其他部分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俗套,而且在特效的掩盖之下以一种可以说是拙劣的方法混合了起来;就如同端上来了一盘凉菜,看起来五颜六色十分漂亮,吃起来才发现,呀厨师没有加调料也没有拌……主角光环自是不必说了,有谁能相信主角会挂掉呢。

所以你能看到洛杉矶的沉没就差那么一点点地死死跟在主角的汽车后面,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飞石就差那么一点点地跟在主角的汽车后面,拉斯维加斯的陷落就差那么一点点地跟死死在主角的飞机后面——夸张到有时候都让我疑心,这到底是因为他受到了主角不死光环的加持呢,还是因为他其实是像江户川柯南一样有着死神附身的特异体质、走到哪里灾难跟到哪里呢?

你看在黄石公园的时候,主角开的车都被天上掉下来的火球砸掉了后半截了都开会了机场,甚至车子掉下了地裂缝他还挂在裂缝边上,而可怜的俄罗斯保镖,就在我们都以为他能活下来的时候死了,还有可怜的男猪脚的前妻的现任男友、俄罗斯富豪和富豪的情妇……总之,当灾难到来之时,不是争取自己做主角,就是要变成主角的家人,而且千万不能当主角家庭的小三,不然你会死得很惨。

等到哪天连主角都死掉了,那估计不是电影结束就是地球真的挂了。

在看过《恐怖片生存指南》之后,我们不妨也写一个《灾难片生存指南》出来玩玩?

至于音乐,套路化简直太严重了,严重到你只是听原声都能猜到,啊这肯定是灾难片的配乐。

让我带着你听听看都有什么:到了诸如美国总统讲话这样该煽情或者抒发英雄主义的时候,圆号的一个无比悠长而情感化的旋律出现了;到了主角带着一大帮子人四处逃难的时候,节奏感强烈且紧迫的打击乐出现了;到了描绘灾难降临之后地狱一般的悲剧场景的时候,小调的悲壮的通常仅有单音“啊”组成的人声合唱出现了;到了烘托人性的光辉还有希望的降临的时候,弦乐团从弓尖拉到弓根的大段温暖的齐奏出现了……诸如此类,简直就如同一件流水线产品,作曲家需要的不过是写几个主题,然后套到这些模板里面配个器,OK原声搞定了。

要是我把这个原声放到别的灾难片里面,你会听不出一点违和感的,信不信由你。

而这,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啊!

相较这两个巨大的俗套,剧本写得反而不是那么差了,开始时紧凑的叙事节奏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艾默里奇以往许多灾难片的水准。

然而后面就开始拖沓了,当然和之前的场景太过震撼也不无关系,最后的一个小时几乎可以用“索然无味”来形容——即使本来我也没打算过来看剧情,即使我知道我要是带了脑子过来想找剧情我就是没长脑子。

倘若压缩压缩,砍到120分钟左右,说不定能有比现在更好的效果。

而且,就是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人之外,片中的每个人都在自私的同时做着不利己的事情,这多少让电影的道德立场处于一个完全模糊不清的尴尬立场之上——所以说,还是不要带上脑子的好啊。

此外剧本中还有着诸多的笑点和吐槽点,多到我都吐槽无力了……本来有可能挽回这些俗套的救星,也这样不幸地没有了闪光点。

但是即使这些俗套是以这样一种俗套的方法被做成了杂烩,我还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哪怕仅仅是冲着其中那些特效呢。

就像是那一盘凉菜,即使没有加调料,光是颜色看起来也能让人食指大动呢。

只是,当我看完电影从美嘉出来,被冷风吹凉了发热的脑袋之后,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当一部电影的只剩下特效的时候,它为什么还被我们称为电影?

最后真的不得不感叹一下群众们囗观《2012》的激情啊。

当我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赫然看到美嘉的售票大厅内排队买票的人已经横过大厅排到了洗手间门口,保守估计不少于200人,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2 ) 形式的进步,实质的倒退

在《2012》,你看见了《完美风暴》,看见了《活火熔城》,看见了《水啸雾都》,甚至看见了《日本沉没》。。。

除了《龙卷风》,你看见了一切灾难。

但是,灾难片的百科全书仍然只是个灾难片,就像西瓜汁+苹果汁+青瓜汁,也许只是更显得杂乱了。

其实看完电影之后,反倒觉得2012给人留下的东西不如后天来的厚重。

当年看完后天,那种对气候的担忧和心理冲击相当剧烈;而2012,反而没有给我什么感觉。

以致于我看完后还饶有兴致地等待片尾曲放完,结果太长了,一曲将尽又来一曲,字幕也还兴致盎然地继续奔跑着,满场只剩清洁员了,弄得我等不下去只好离开。

粗粗比较了一下,确实如介绍所说,后天只是在讲述环境问题造成的一个单独的危机事件:全球气温突降。

与此相比,2012面临的问题就大了去了,太阳活动爆发,行星引力,地核融解地表,大陆崩塌,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大陆沉降重新造山洪水淹没。。。

而且全球只有三四万人得以逃过劫难,人类重新纪年。

单就题材而言,2012已经构成了完整的灾难百科,场面之宏大确实达到了史诗级别:灾难场景动辄方圆十数公里,而且不是瞬间,它是让你目瞪口呆看着灾难从开始到蔓延到毁灭一切,又而且让你身在其中逐一经历,一切都超乎想像,并且接连不断。

对于我这样的影迷来说,那是看的相当相当过瘾,特效技术真的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身在福州最大的金逸五号厅,得到的视听享受那是登峰造极。

可是~可是导演也许太贪心了,灾难的形式是多样的,过程是长久的,程度是空前的,细节是精致的,但是实在太多了,多到不得不重复雷同,多到有点麻木,我只来得及应付感官刺激,而脑子一片空白。

反观后天,也许正是它取材精小,所以整片围绕的重点十分鲜明,单一的危机,归因于人类的文明发展畸形影响气候,给人印象至深,从大的角度来看,仍然符合古老的三一律,冲突完整而饱满。

而导演在2012所作的,也许是要全面超越后天,让地球彻底经历生死劫数,但是浩大的末日,仿佛只是上天注定的一个轮回重置,劫难来自哪里?

来自太阳?

行星的合力?

反正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无关,开场就是太阳的异动,然后就是物理作用的结果,再后加上玛雅预言、爱因斯坦佐证。。。

失去了与人类自身有关的因,人又成为了自身的拯救者,这次的方舟不是上帝的授意,而是人类的先见者卓越的功绩,好莱坞强烈地yy了一把,美国人虽然不是独立挽救了人类,但是主要功绩是美国人的。

把末日危机与文明的副作用脱钩,进而强化了拯救的yy,这相对于后天而言,完全是从较为严肃的危机意识退化到了浅薄的娱乐精神,虽然付出了60亿人口的代价。

灾难,在2012中彻底成为了好莱坞嘉年华的巨型过山车,只是提供了一段刺激旅程。

2012,用更离奇的人力、更少的主角损失、更俗套的欢呼、更完美却又模糊了主次的灾难视效,直接把自己放到了后天的身后。

导演毫不讳言玛雅预言只是用来凑题材的,这个基点就比后天差了不止一档。

***************************************************说一说2012的好首先,特技真的很棒,如果有不要钱的机会,我一定会再去看一次,那种目睹世界重塑的震撼感觉,基本上也可以值上亿欧元吧。

我记得库萨奇赶到前妻的院子边时,地震把那颗树剧烈的晃动起来,这个场面太真实了,叹为观止,其他的电脑特效也是美仑美奂,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抨击视效很假;连线东京那一幕,我觉得处理的很好,这个结果留下了足够的余味,比片子其他情节力度大多了;罗马的西斯廷礼拜堂,是个饶有趣味的镜头:穹顶壁画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系列之创造亚当,也有说是创造人类,上帝伸出手指将生机传给亚当,这是造人的最后步骤,也是世界艺术经典画面,导演用这个画面来摧毁意大利的政教领袖,不知道他的用意是说上帝造就了人同样也可以摧毁人(就像他曾经干过的那样),还是说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自己却在文明发展中走向自取灭亡。

从总体来看,导演似乎没有表现出反思的主题,那么也许是前者;片尾也很有意思,三艘方舟驶向非洲,那里已经成为世界最高点,好望角再次成为新世纪的起点(这次是真正的新世纪了)。

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的东北部发源的,然后向欧亚进发,进而到达美洲澳洲。

就是说,人类源自非洲,而最终,在新的纪元里,仅存的人类又回到了非洲,开始新的文明进程。

这里的轮回意味很有趣。

至于美国人的自大,对中国的暗讽,这些懒得去说了。

别忘了,导演导过独立日,那里面更yy,凭了一个十几年前的苹果本本和可乐罐全面战胜外星人,还宣称7月4日是全世界的独立日,当然片中也有一个不要命的伟大总统;这次的黑人总统,显然是赤裸裸的谄媚,谁说巴结领导是中国人的专利来着?

**********************************************一个邪恶的联想看完有这样一个念头闪过:为什么有这么多相似的灾难片捏?

为啥这么密集捏?

也许片子里给了答案:会不会,真有一个世界级的机密,各国元首(或者欧美元首或者最优秀的种族的元首)已经知道了,但是不可以对世人宣布,那么,拍一些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的灾难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吗,这已经暗示了危机的到来,又没有点破,既能够唤醒聪明人,又能让掌握秘密的少数人类菁英良心得到安慰。。。

嘿嘿嘿,邪恶的想法啊ps:话说,给四星完全是给特技的

 3 ) 2012:草民的逻辑

本来抱着去看“金融海啸对中国所遭遇的‘后冷战的冷战情境’的改写”的期待去看这部片子的,看完之后小失望了一下,不过好在特效足够多,值回票价就算喜出望外了。

看片子的时候拟了个腹稿,不过回来一看,豆瓣的前两篇影评:灾难片的终结+2012逃生指南全揭秘(by TORO VAN DARKO)[http://www.douban.com/review/2740574/] 和 《2012》:毁天灭地(by 张小北)[http://www.douban.com/review/2737571/] 基本把我草稿的内容都写到了,而且写得着实文采飞扬,于是只得推翻重写。

首先要说的是,本片的导演是个德国人,此君少年成名,尤擅科幻片一类A级大制作,毕业电影(Das Arche Noah Prinzip,1984)甚至成为当年西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就叫做“诺亚方舟法则”,看完《2012》后就想找来看看了。

对我而言,最有趣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德国人,如此谙熟好莱坞和美国的主流话语,确实是“难能可贵”,试看一部叫做《爱国者》(The Patriot,2000)的电影,著名右翼分子梅尔·吉布森主演,真是主旋律和保守到令人发指。

另外一点则是,据说911现场直播的时候,采用的机位正与此君当年的名作《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1996)几乎完全相同,有评论称研究表明正是好莱坞科幻片启发了恐怖分子的思路,本拉登的军功章也有艾默里奇一半啊。

这也难怪在911后艾默里奇一度失语,沉寂几年后祭出《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不幸的是又一度充当了印尼海啸的电视新闻画面。

你说是他NB呢,还是他根本就是个乌鸦嘴导演?

嗯,我们都希望不是后一种。

于是这部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成了如何去分析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之下好莱坞的主流修辞。

黑人总统虽然也是科幻片的“发明”之一,但今日已然变成了现实,不过片中的总统长得更像安南一点。

再看G8的几个领导人,真是笑死我了,比如德国女总理,法俄意的几国老大,还颇有对号入座的余地。

这次联合国完全缺席,美国虽然仍然居中调度,但是无力感已然清晰可见,要仰仗其余诸国之力。

高尚的人们仍然高尚,这都是观众早已了然于心的桥段。

好玩的是中国的位置,一个想当然而且颇为直接的解读是中国在金融海啸(注意是海啸啊哈哈哈)中颇为坚挺,但中国与其他西方列强比起来仍然是确定无疑的缺席——毕竟在中国特殊论之下,好莱坞那一套修辞完全不适用,比如中国领导人不能以任何方式出现在影片之中,等等,而且片中的中国人除了片头那位武警小哥和方舟播音员,基本说的是藏语,当然这其中仍有作为某种修辞的西藏存在着。

不过这都不是关键,要说的仍然是被很多人谈到的题目:所谓草民的逻辑。

要说叙事动作,本片讲的是几个草民冲破政府的消息封锁,拼死挤上诺亚方舟的故事。

当然草民也分等级,虽然尤里大叔有钱到足以花买下三张船票(这么来看,有钱人还是相当多的,船票卖出去不少啊),但他仍然是草民。

草民的逻辑是,你想让我去死,没门,我爬也要爬进去,而且我会搞得因为你们不带我走,弄得你们也走不了。

我相信剧本一定有中国人改过,至少是中国通改过,钻防水仓和动物仓这种事情显然确有所指。

并且剧本没有涉及或者有意忽略的是,“大坝”里的人们,主要是中国人们怎能心甘情愿当炮灰,敢不带着俺们走,拆了船都有可能。

这就是一种颇有意思的自相矛盾,因为在这种生死考验面前,所有的“高尚”都在求生欲望面前不攻自破,而最有趣的在于,拿到船票的人们都还有点私心,这点真是可爱到家,在这个意义上,剧作还不算失败,因为它毕竟拍通了四个字叫做“人情世故”。

而这同时又是剧作极度自相矛盾的地方,草民的逻辑和高尚的好莱坞主流逻辑(以片中的“第一女儿”劳拉和黑人科学家阿德里安为代表)之间的自相矛盾和难于自圆其说,政府逻辑那边的代表,无情的卡尔是个婚姻失败者,末代美国总统威尔逊则过于感性,看看他跟谁一起殉难——教皇,以及意大利总理,于是他的功能位置被德国女总理们和卡尔所取代,真是博爱到圣母的层面,无怪奥巴马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焦灼的地方在于,那些高尚的人要抛弃自己的草民性,或者被阉割了草民性(比如卡尔),而草民们必须学会开飞车和开飞机,并且傍上更有钱的草民兄弟,勾搭上更博爱的并且有个能走后门的儿子的中国母亲,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逻辑,并且为了给予这一逻辑合法性,让他们拯救了被他们和政府协力搞坏的代表美国的船,从而拯救人类。

在这儿又绕回到所谓”庶民英雄“的叙事上了。

哎,对这部片子做叙事分析真是浪费口水,然而这毕竟比《泰坦尼克号》的”to go or not to go“更进了一步,至少不算太傻,而且很好玩,因为所有的中国观众都能从银幕上看到不存在的东西——中国,那个缺席的在场者。

最后则是看到张小北的文章里提到的刘慈欣,很有趣,看片子的时候作为有一定资历的科幻读者,我也自然地想到了刘慈欣。

特效足够华丽,人物塑造上则实在是还有进步空间。

不过对这类题材,写扁平人物实在是省时省力,试图把人物写得复杂一点,写出所谓”角色弧线“或者”圆形人物“就是费力不讨好了。

导演煞费苦心的力图展现一个”全景“,不幸的是他的视野仍然很有限,到达巴西和印度为止,对于好莱坞而言,世界也许真的就只有那么大,好在这个世界已然有了些许变化。

 4 ) 表达一下

这片子不需要评论了,很好的一部灾难片。

以前看过很多外国英雄拯救地球,甚至拯救宇宙的片子,灾难片也看过不少,但真心令我震撼不已的,还是这一部。

当然那个时候,有个预言,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大家多多少少还是好奇的。

而这部片子,想像奇特,场面宏大,这特效,真是叹为观止。

而主人公一家逃亡的过程,也是很惊险,很紧张,全片这种紧迫感特别抓人,虽然知道他们一定能生还,还是跟着着急。

大场面的制作,山呼海啸、房倒屋塌、世界翻覆,人们面临死亡的各种,都很震撼。

这是一部特别动人心魄的特效大片。

 5 ) 我不能要求每部灾难片都像《2012》这么牛逼

作者/袁柒《2012》就是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达到类型片极致的的雄心壮志之作,是专为宽银幕和至少720P画质要求的下载资源预备的饕餮盛宴,从类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将和魔幻片领域的《指环王》,科幻片领域的《星球大战》一样将单独成为灾难片领域不可逾越的标杆之作。

可惜的是,国内不少影评人基于对大片审美疲劳产生的刻板影响,不例外的也立刻给予该片不少草率的批评和讥讽,为标榜影评人自己的品位而对一部大片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真诚尽可能选择性失明,这样的状况频频出现而又不可挣脱,中国所谓影评人在为电影的特效震惊之余,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乐园后那种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类评论,若指责《2012》的故事单薄、叙事混乱,或许用在《后天》上面尚可,但《2012》显然没在此让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训,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处,在毁灭地球的视觉特效中不遗余力,对叙述故事却保持这中规中矩的谨慎,虽无新意,但确没有逻辑不清的硬伤。

而影评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责该片的思维深度和哲学意义更是无稽之谈,艾默里奇不是库布里克,好莱坞大片作为工业化的电影产品,寻求的‘大多数前去影院的观众’,而不是那些对精神体验有着特殊要求的人,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在家乐福买不到卡拉马乔的油画,而责怪家乐福没有深度,你也不能因为在星巴克听不到钢琴家弹奏的《月光》而痛骂其缺乏内涵。

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数影评,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即为其宣判全家福灾难影片。

无异于上述两种行为。

在就电影本身谈论之前,对另一些周边问题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给还没看过此片但以被误导的影迷今后自己判断,影片上映之初关于导演因受汶川地震场景感动而加入中国元素的舆论,应该是某位三流记者或院线推手一厢情愿的炒作,这位软文编写者一定有着一种微妙的大国情节,而且看了很多届的《感动中国》,导致自己虚构了《感动美国》的美梦。

我个人认为制片方或许考虑到了中国市场,但更多完全是出于主题和剧情的需要,对此我在后面会着重论述。

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愤青因为在事关中国的场景中出现了‘西\藏喇\嘛’而指责导演别有用心,指责导演在相关台词涉嫌‘辱\华’,这种用屁股的位置思考问题的人也实在多余了些。

任何人拍这部电影也会更希望用这个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画面会更加优美一些,比如小说《天鹅绒》中的线索是猪肉,而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把猪肉换成了鱼鞋,于是我们看到某个场景一双鱼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块猪肉咕咚沉到了水底。

如果您确实有好莱坞需向中国市场谄媚的需求,那么导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国演员脸上写上“汉族”两个字,才能满足您这种较为怪异的民族自尊心呢?

电影特技特效之前无古人不容赘述,影片中四个场景,四条线索构成的故事也并没有一个显得可有可无,以下:1、场景为洛城,作家柯蒂斯为拯救家庭街头和空中的逃亡进程顺序推动故事的进行、柯蒂斯家庭内部的冲突、柯蒂斯家庭与俄罗斯富商家庭之间的冲突作为次要矛盾突出戏剧张力。

2、场景为美国白宫内部,首席顾问科学家艾德里安和总统班底成员的推动的亚特兰蒂斯计划为副线。

3、场景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亲和其乐手搭档作为一条不太重要的线索却引发了全片最感人的泪点。

4、场景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准备。

不动声色的宁静心态中缓和整个影片的紧张气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着明确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观念支撑其行为动机,有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业背景身份使他的觉醒更具有说服力,整个逃亡的过程仍旧是操纵交通工具在灾难中迫在眉睫的赛跑,没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龙卷风》《后天》这种类型片的套路,汽车在洛城崩塌中的飞奔虽有着太多偶然性和违反物理常识的运气,但导演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向人们解释合不合理,而是够不够酷。

待到乘坐飞机在上空时,镜头跟随飞机的尾翼展现出天气的变换,然后用主观镜头的空中俯拍出整个洛城的毁灭实况。

这个灾难场景之所以很难复制,是因为导演选择了地壳移动消失殆尽的灾难给予整个世界,从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啸几乎把能拍的灾难都汇聚到了一部电影中,比《后天》更优美的是,影片有对于黄石公园的毁灭过程,有通过电视纪录片风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麦加清真寺和伦敦街头的群众恐慌,这种大量自然、现实奇观实景拍摄与电脑特效相结合的部分比单纯的城市楼盘倒塌更为暴力的视觉美感。

白宫内部的线索,视点主要集中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这个片段是掺杂着阴谋论和政治博弈的剧情风格。

剧本采用‘玛雅预言’‘亚特兰蒂斯’‘诺亚’历史宗教中这些稍显陈词滥调的符号,导演没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论的真实性探讨下去,而只是需要营造末世的氛围。

对照2012这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以及亚特兰蒂斯计划展开的时间,在看看黑人多数的内阁班底,这个电影应该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电影。

导演将艾德里安和黑人总统作为这个片段中的正义力量,将白人副总统作为内阁内唯一的准反派,还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个演员,他是在念台词,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长。

导演个人的政治倾向似乎一览无余,而最后让黑人总统放弃逃亡,选择与国民共赴死亡。

其煽情段落确实天真的令人难以信服。

这条线索充满了着选择,如果说黑人总统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国价值观中的政治正确,内阁班底通过筛选人员才能搭乘亚特兰蒂斯逃亡的计划代表了精英主义,副总统及其支持者最后选择金融寡头、独裁者、商业大鳄方能购买求生门票的选择代表了资本至上的原则、那么这最后一条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逻辑是由世界G8峰会确定少数人逃生的计划,因耗费巨大,所以由资本家购买十亿元一张的船票成为现金流、交由中国制造。

考虑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人力成本廉价,且开展这样大的工程或许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国会和议会方面的阻挠,又拥有着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巅。

所以我在前面说,中国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剧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

如此这一条亚特兰蒂斯方舟的产业链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环。

假如末世论和亚特兰蒂斯方舟的阴谋论是真的,我斗胆站在高层的角度考虑也想不出比这更可能的解决办法。

但导演给我们高层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白宫首席科学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释,既然多数人必然不能存活,谁该听天由命,谁该搭上这条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选择既是不选择。

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学家的对话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写的‘只卖出不过区区五百本的小说’,此书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亲赠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阅读,到此整个故事中至少有三条线索汇聚在了一起,父亲买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说,把他送给儿子,儿子带着书活了下来,并将继续传播,只要这样“美国文化就不会灭绝”,艾德里安活下来既是为了继续传播现代文明,在这种抓阄式的生存心态中,艾德里安摆脱对生命的选择,上升到更为可贵的文化选择上。

 6 ) 身处西藏,看这部电影的西藏材料,很搞笑。

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电影院(位于宇拓路),正在上演这套电影,但却配上了普通话版,里面所有藏语、英语以及……普通话,都变成普通话。

下载看了原版,除了看了很多超赞的特技,那一堆又一堆的温情片段,简直让人作呕啊!

因为我在拉萨,就说说其中有关西藏的事情∶1,里面的藏语,藏族朋友听了全都笑了出来。

不是拉萨话,也不是方言,反正就不知是谁编出来,挺搞笑。

2,喇嘛喝茶时的茶壶,有点像日本式,但不是藏风。

那么藏族人用什么来倒茶呢?

是用保温瓶啊!

那边这么冷,难道出家人在冷冷冬天喝冰茶?

大空之地用日式茶壶喝冰茶,应该是看得太多日本禅宗电影吧?

3,喇嘛也要穿御寒衣服啊,但电影里的喇嘛或小僧人,都穿得像夏天,背景却是雪山。

4,藏族人不杀鸡……最起码我来了西藏几年,没有看过藏族人杀鸡。

一个几十岁的农村藏族老太婆,看着鸡头,用斧头砍下去,根本不可能发生。

有些老太婆,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吃过鸡肉,而只吃牦牛或羊肉。

5,杀鸡时,小僧人在旁边看着,没有阻止,藏族老太婆在出家人面前杀生又不脸红,我不是说藏族人不杀生,但像这种场景,是绝对不可能发生。

6,有些人说,那个年青帅哥僧人不像藏族人,其实,我反而觉得挺像,有点像青海安多的人。

反正我身边有几个藏族朋友,样子长得真的有点像他。

有空介绍给大家认识……7,那个寺庙,是不是根据绒布寺而设计呢?

不过没关系,反正电影也不讲究。

8,在闸口的汉字,用了繁体字(写成「閘口63」)。

可能到了末日,终于觉得繁体字好了?

哈哈!

反正这部电影,到后来变情伦理喜剧,一班元首或代表表决开闸,然后那班船上的人,发挥了最大的人道意识,又要别人救自己孩子,又要为了一个小说家保了性命而大呼狂叫。

看到后段,忍不住“哇”一声笑了出来!

哎,典型好莱坞啊,看得发笑,肉麻得起鸡皮疙瘩……

 7 ) 生死有命,何必强求&为什么地球没毁灭?

在最后5分钟,我一直天真的认为还会有一个大浪打过来或者几个外星球撞过来,然后大家全都玩儿完,咱再从海洋无脊椎动物开始进化。

结果到出演职员表都没有我期待的场景出现。

于是我异常气愤的离席而去。

这结局也太励志了吧,有这样儿的么,来看世界毁灭的,结果看一大团圆,郁闷死我了。

还是老话儿说的好啊,不怕世界末日,就怕世界不末日。

大家都死翘都解脱,早死翘的早解脱。

这下倒好,怕什么来什么。

要真世界末日了,可是撒着欢儿的作死多好,就怕过会儿,过几天,过几年,有一人告诉你没末日,逗你玩儿呢,这多耽误事儿你说。

回头一看,家里能吃的能用的都扔差不多了,日子没法儿过了,就是自己的末日了。

演到地面塌陷,火山海啸什么的我还wow了几下,就是嘛,就是来看这个的!

甭给我来那个看似真情实感,琢磨着又有点像虚情假意的东东,太俗了吧。

有点儿感动有点儿假。

这些东西看这么多年真是有点腻了。

然后就是一家人和一后爸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挣扎。

我就纳闷儿了,世界都末日了,你还瞎挣扎啥啊。

过不了几十年也是个死,何必呢。

这个惊心动魄的,给孩子都吓出心理阴影了,不值当啊不值当。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多好。

像那个意大利元首,西藏的喇嘛,印度人,剩下的时间,祈祷,等待,接受死亡。

平静,安详,一了百了。

可悲的我连祈祷都不会,真到世界末日,只剩下恐慌了。

可能慌乱之中能想起狮子座哼一哼,聊胜于无啊。

我一没车,二不会开飞机,三没有十亿欧元,四不是主角,所以还是死了吧。

要真是延续种族也不差我这点破烂基因。

再说,没有生育史,也不知道生育质量怎么样,太冒险了。

电影里的那个胖子口口声声说要延续人类的种族,我心说哪儿用得了这么多人啊,一个健康而且精子活力好的男性和一个健康能正常排卵的女性,最好都有过比较不错的生育史的,这事儿不就成了么。

保险起见,还可以带一个会做试管婴儿的大夫。

这可倒好,好几大方舟的各色人等,无聊无耻的政客及家属,闲钱一把的有钱人,军人及家属,少数非常幸运还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科学家,以及男主角一家。

这些人能繁衍出什么好鸟。

都他娘的贪生怕死之徒。

为了戏剧冲突,地质学家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啊,让他们进来吧,不然怎么跟后代交待啊。

那胖子为什么没马上说他们将来都是烈士,都是为革命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了。

恩,这多和谐,多煽情,多壮烈啊。

结果这帮人还是进来了,还给了那富翁爸爸一展现父爱的机会,太伟大了,孩子还是比自己重要啊,延续,延续。。。

很扣题。

到了开甲板的时刻,我不怀好意的冒出了一个想法,这要是谁推旁边儿人一把,那人不就掉下去了么。。。

然后我就很惭愧,太不人道了,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方舟上的人经过这一切应该都升华了才对,道德品质一下就上升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哪能跟我一样啊。

就像看到地质学家一包书,人家总统女儿就感叹一下,搁我就该吐槽了,哥们儿听说过电子书么,你不嫌沉啊。。

对了,打死我也不相信总统会不上方舟,我以我阴暗的心理揣测,总统是为艺术献身了。

在吐槽了两个小时之后,我觉着这片儿还是可以随便看看特效的嘛。

尤其,火山爆发的时候,海啸来临的时候,突然发现,如果能有事不关己的心态,平静的接受这一切,这景象多美啊。

Charlie也算不枉此生了。

那个老喇嘛敲钟,荣膺我最喜爱的镜头。

任你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什么叫境界!

我自省段数还是太低,还要修炼。

生死有命。

可是到最后关头,所有人都在想,我是不是命不该绝呢?

 8 ) 灾难片带给人们的反思

这个灾难片一直被我列为不敢看的影片之一,因为曾经的我还是有点相信玛雅预言呢。

不怕大家笑话的说,这部2009年的片子,记得我是在2012过去之后才敢翻出来看了这部一直很想看却不敢看的片子,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会觉得好幼稚也好释然。

对于这部影片,而且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我觉得《2012》这部片子堪称卓越。

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

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也让我们知道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能够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

当海啸扑面而来时,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状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

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却那么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期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期望,时刻紧迫,经过发奋,杰克逊最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发奋,就会有奇迹发生!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导演的真实目的是引起我们对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足够重视,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未来。

不管怎样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与我们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9 ) 一些吐槽

关于2012的一些吐槽:1,说到科幻作家这种职业,关键时刻还真的是很有用呢。

2,主角光环是个好东西,请你们不要黑它好嘛。

3,总统先生您不是好莱坞电影屏幕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不是第一位壮烈牺牲的,却是第一位被航空母舰砸死的……4,医生啊您这便当领得着实冤枉,谁让您不是原配呢……下辈子一定记得早起早睡,早婚早育,没娃的后爹是根草。

5,事实又一次教育我们,有钱顶个屁,会走后门才是人生真赢家。

6,在咆哮如山的洪水面前,老喇嘛敲响了大钟。

这是全片最令我感动的一幕。

7,从“大船撞冰山”这一桥段来说,该片无论是尺度还是高度,都完胜了之前任何一部灾难片。

8,一个死文青,一个技术宅,不仅活到最后还各自抱到了妹子,这是时代的进步吗。

9,全片高潮处,美国白人男性英雄最终在全世界人民的围观下,拯救了一根齿轮……美国白人男性你们气数尽了,都去角落里凉快吧,未来是我天朝人民的!

10,该片教育广大天朝人民群众,以后再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一定要忍到2012年,咱决不能死在全世界人民前面。

 10 ) 我期待的是“然后,地球灭亡了”

最后一秒逃生的桥段用的太多,而每一次主角都是正好赶上,至于配角们是正好赶不上。

罢了,这个导演也就这档次。

后天和BC10000的时候早就该看透了。

电影的定位也是家庭片,必然有个HAPPY ENDING。

其实我从当初期待的就是最后结尾来个大毁灭。

大家以为逃到诺亚方舟就能生存,经过一系列生死折腾,该死的死,拼命挣扎的留下来后,以为一切都过去了,安心地互相拥抱时,得知真正的灾难现在才开始,之后的绝望才应该是最震撼人心也是最无奈的。

经历了这么多,结果还是不能活下去,这个绝望的念头会让电影更富有看点。

再配点宗教感的音乐,比如[MIST]逃生时的那个空旷的女声,或者可以用[KNOWING]的贝多芬阿,然后把多余的拖沓的部分都删减一下,再把生存的挣扎,求生本能下的残酷竞争,希望后的绝望,在自然面前实在渺小的人类等等强调强调,影评家们看了肯定会直流口水,甚至还可以在视觉方面省点钱做出更好的结果。

可惜片子对这些方面的刻画都只是流于表面,导演想要涉及的东西很多,却每个都是力不从心,匆匆过一遍就完事,太没水准了。

其实整个设定是很有意思的,每次不禁都会让人期待,比如说约翰库萨克的科幻作家身份以及他写过的那本书,这个角色线索本身是很有发展余地的,他应该适合做旁述者,最后改变自己的理想主义或者是改变别人来强调主题,可惜片子搞成那样,他不是科幻作家,简直是个动作明星,还是个潜水健将。

再比如说那个被遗弃的印度科学家,这个线索也很有看头,再多给点戏份,好好描写等待接他的飞机的心路历程,最后绝望时候来个“肖申克救赎”里摩根弗里曼屡次被回绝释放后的经典的似笑非笑的已放弃的表情该多好。

但竟然只是那么干巴巴地露了一个最后下场。

该煽情的没煽明白,不该煽情的竟然拼命去煽。

体别特的喇嘛和他的民工兄弟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说实话开头的时候体别特场景一出就被震住了,实在让人很期待,不是因为那个事件的原因,这个设定可以讲的东西有很多,顺便给老外们普及一下佛教理念,以及佛教的处世态度,多有意境啊,结果还是失望了。

也就闪过了老僧人在灾难来临时敲钟的桥段而已,没什么余味。

记得当年看二十世纪少年的漫画,世界灭亡的那个段子很是震撼(虽然还是有很多人活下来),配上旁白“然后,世界灭亡了”实在让人看得死去活来。

而本片既然讲的是末世,就该有个末世情怀的美德吧,怎么就这么阳光呢。

你说最后船上的人都活下来了,那可怜的俄罗斯飞行员沙沙怎么办?

可怜的大咪咪俄罗斯二奶怎么办?

还有更可怜的像死神来了一样被活活绞死的后男友怎么办?

(这小子很可悲,开了一路的飞机立下了大功结果死的那么惨,女朋友还没来得及悲伤就立马跟前男友好上了,把他整个人都给忘了,跟别人的臭小子辛辛苦苦培养感情结果关键时刻还是比不上亲爸,真是人间悲剧。

)辛苦造船还上不了船,就像辛苦盖楼还住不了那个楼的广大民工朋友们怎么办?

付了几十亿欧元买票结果还在上船时被挤死的那些人怎么办?

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那些平民百姓们怎么办?

日本人怎么办?

陪着老百姓们一命呜呼的人民的好领导美国总统怎么办?

包括靠关系混进去的总统女儿和相关人等,还嘻嘻哈哈的跟小情人坐享革命果实,这太不公平了。

所以设想一下更完美的结尾吧,经过那么多折腾以后,当小黑科学家跟总统女儿亲热的时候,约翰库萨克跟家人们在甲板上看风景的时候,大家非常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天空降下了一大堆陨石,大家惶恐不安,互相寻求对策,结果根本没有任何对策,一阵绝望后有谁来个煽情的演讲,于是大家镇定了,就开始互相道别,然后,地球灭亡了。

画面移动到天空上,出现了微笑着的后男朋友,沙沙,二奶,俄国富翁,印度科学家,喇嘛,总统,以及农民工朋友们的投影……完。

《2012》短评

太空船长得超级丑。片子里我最欣赏的,是美国黄石公园里面的那个家伙,以及我们西藏的那个智慧的喇嘛,在大难临头前的那种疯狂和镇定,殊途同归,其实都是人类极高的智慧所在。

6分钟前
  • ANNXXNA
  • 还行

一点都不期待,要不是姑姑要看而且我又有票真的是绝对不会看的片子。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灾难片,感觉视觉效果很好,节奏也不错,每次紧张气氛中总是制造出个小笑点让你透一口气,这对美国所谓的大片来说真的不算什么挑战,都把观众心理吃透了。以除掉所有妨碍大团圆的人物为代价的大团圆结局让姑姑都反感

7分钟前
  • U 兔
  • 较差

这特效也是没谁了,看的时候好震撼,虽然2012我们安全的度过了,但是看完电影应该会有很多人反思吧,会不会有一天地球真的就这样毁灭了。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句话连小学生都懂,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还有就是,有机会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钱人就是国家的人。那我们呢……?

10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很久没有哪部电影让我看完很久都不能缓过来 从小就喜欢看灾难片 从龙卷风到之后的活火熔城.....太多太多了 再是让我铭记的是2004年的<后天> 当时就觉得还有什么样的灾难片能够突破后天 今天2012到做到了今天灾难片究竟还会有什么样的大突破真的很难想象了

14分钟前
  • 熊猫抱大竹
  • 力荐

在电影院的话可能还有个电脑特效可以看。宾利的广告很有型

17分钟前
  • xhaii
  • 较差

玛雅历法认为2012年12月21日后是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但把这一日当成末日,却是西方思想。罗兰·艾默里奇以中庸的态度,将两种观点融于一炉,加入《圣经·启示录》中诺亚方舟的传说,使整个故事充满可信度。耗资两亿美元打造的奇观之景才是《2012》真正主角,即使没用3D,也能让人身临其境

2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我擦如果真有末日,人类还是剧情里演的这样,那活该全部灭绝

26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很差

垃圾, 大便一样的片子

30分钟前
  • cee
  • 较差

我觉得很一般。不过是个灾难片。

34分钟前
  • ibelieve
  • 较差

印象最深的一句:这活果然应该交给中国干,只有中国才能完成

35分钟前
  • 二手磕学家
  • 还行

为什么不造水陆两用大型氦气艇?费了牛逼劲在西藏造超级航母,没道理啊!

39分钟前
  • 阿科
  • 力荐

所有的宏大灾难特效都是加分的。但是剧情无比垃圾,前半段作家男主 SSS 难度无伤通关逃离灾难,后半段教授男主各种装逼拯救人类,简直惨不忍睹。特效以外唯一看点就是伍迪哈里森了。

44分钟前
  • V
  • 很差

predict? i dont believe, or i dont want to believe, and u my dear bingo bear

49分钟前
  • 卡塞尔少年
  • 推荐

浪费我的金钱时间,太让我失望了,是豆瓣的评分已经不靠谱了还是我的门槛太高?

53分钟前
  • 萨拉图斯脱拉
  • 较差

前面铺得还挺好的,无论是视觉还是剧情上都有一种开阔感,黄石公园那只疯子不错,无奈越往后走就越窄,不得不往模子里钻了,倒不是俗不俗的问题,跟前面一对比显然没怎么上心啊,anyway,类型片,耸肩…特效还真不错

55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四星打给电影效果。前半部都不错。可是我还是不赞成这种 选人活下去 的做法。电影本身可以编的更有启示性。结果还是变成了灾难大片了。

5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虽然落后很久才看完,感官刺激还是满到位的。不过主角光环太甚、美帝形象过于高大让我实在不能给那第五颗星。说人性什么的,不能说没表现,但却是泛泛了。(2012-06-30

60分钟前
  • 十年灯
  • 推荐

能赶在2012过去之前看一回实在太好了。在能让人类生命延续下去的前提下究竟要选择始终理性的优胜劣汰还是感性的能救所救的实在是个难题。。我这年纪总觉得前者应摆在首位。如果2012真的回来,我肯定是死

1小时前
  • xxx
  • 力荐

我要检讨我没去电影院 而是拿了张D9在看 我要庆幸我没去电影院 简直差的可以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为什么不说中国人统一全世界?

1小时前
  • 王小毛
  • 较差

我只想说太多的差评让我没去电影院观看此片,这个电影果然如很多差评说的那样BUG真是无所不在,而且还真长。主角们就是地球小强,死不了。糅合太多元素在里面,对于电影看的不多的90后来说,果然如小豪说的那样还真好看。

1小时前
  • IR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