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尘埃,顾名思义,从尘埃里走出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抬起头向前看,不忘梦想,不忘真爱,才是人生之正途。
不过,我更喜欢它的外文翻译名,“坚不可摧”,令人想起海明威,想起《老人与海》,想起那句著名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走出尘埃》里,秦勇饰演的方和平正是如此,他曾是一名摇滚歌手,为生活所迫,转行做起代驾,却尝尽世间冷暖,再遭遇种种不公过后心灰意冷,准备和同行夏晓云共度余生。
谁知,正在此时,一个叫黄一冰的年轻人出现在他面前,声称是他的儿子,并且,要他在歌坛选秀节目中充当他的助唱。
这让方和平不得不重新面对他深深挚爱的摇滚,也注定要因此和儿子一起改变命运。
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演技上来说,我觉得只有秦勇和冯波演的好!
其他所有次要人物,小配角,都演的不好,至少让我觉得不是那么的好。
尤其演儿子那个角色的boy.颜值不够没啥,演的真的好生硬,好难受!
但是貌似都是第一次演电影,而且很明显小成本独立电影,还是可以理解的,内心总体上是支持的!
秦勇作为第一次触电,演的的确可圈可点。
女主角冯波是一个颇有经历的演员了,所以用情,眼神,都很到位,好几个地方是自己真演出来的哭戏特别给力!
个人觉得剧本功力不足,父子相认及心理变化(从不能接受到接受)的过程实在是有点仓促和牵强,但是还是能看出演员演的很卖力了,就是细节支撑还是不够。
秦勇个人演唱的部分真的很精彩,摇滚老炮就是老炮老炮,唱功和气场没的说!
但是,还是应该是预算没那么多钱,舞台太小太low,这里不是批评,是心疼😂最后结尾,定格镜头很棒!
只是秦勇对着台下观众朋友诉说的心声,还是由于剧本细节支撑不够,让这段本该煽情和升华的部分显得苍白生硬。
总之,情怀已经感受到了,中年危机生活不易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选择体会到了,演员的用心感受到了,剧本差点,钱(投资)少了点!
继续努力,目前知道的音乐人涉足电影的还有新裤子乐队的彭磊的电影,还有王啸坤转行做导演的片子,反正继续期待他们吧!
继续热爱音乐,热爱摇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从今天看向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至死的年代。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那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着坍塌和重建的巨变,卢旺达大屠杀向世界展示着人性最根本的面目,以“高级动物”自居的人类,似乎从未踏入过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人信仰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在世界各处轰轰烈烈地发生,电影人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红白蓝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份难尽其全的名单璀璨到令任何一个时代相形见绌。
音乐人则在这个年代,迸发出了摇滚乐最灿烂的光芒。
Nirvana、Suede、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带领着一代自命不凡的青年,试图劈开时代的混沌。
秦勇,是这群英雄少年中的一个,黑豹乐队的第三任主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Nirvana》。
从过去看向今天,秦勇干的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酷。
摇滚人掺和的电影儿怎么能上院线呢,得像《北京杂种》那样被禁才叫酷啊,崔健、窦唯、何勇才算没给摇滚乐抹黑呀。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摇滚青年,在沧桑巨变中变的胸怀天下,也变的敏感和脆弱,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部影片聊透了这一代人的反思。
秦勇何尝不曾如此,即使在电影中,他也把自己为了挣钱而参加的选秀节目称为“耍猴儿”,他承认自己“怂”,我想他偶尔,一定讨厌极了现在的自己。
但每一个步入中年的摇滚青年都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等待什么?
等待一个从不存在的戈多?
秦勇饰演的方和平对女朋友说,等我混好了就娶你。
我们的生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等待裹挟前行,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方和平说,我们还没真正开始一切就都结束了。
是无可挽回的结束。
在2014年的一个月内,导演谢晓东的母亲、合作伙伴和恩师陆天明导演接连去世,这样的刺激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中方和平的父亲在他演出的时候意外身亡,而在现实中,秦勇更是没时间等待——他的儿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大珍珠喜欢表演,他就为他在49岁的年纪成为上海电影节亚洲最佳新人,大珍珠需要爱,他就给他毫无保留的全部。
《走出尘埃》不是摇滚英雄梦,而是生意被骗、老人住院的平凡生活,就像长发不再飞舞的摇滚青年,看上去越来越平凡,心中永存火焰。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摇滚舞台的血脉贲张,而在不露声色的真诚——你为母亲不听劝阻险些煤气中毒、走丢在菜市场而生气,却因她日复一日购买的彩票号码是你的生日而瞬间崩溃,这些和方和平房间里与21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式录音机和CD架一样,成为一个个老去的摇滚青年百味杂陈的暗号。
一位风度翩翩的儒雅中年对我说,摇滚乐不是愤怒,而是宽容。
他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中国摇滚音乐节的缔造者。
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小中年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摇滚乐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涵义。
他是复出后的张楚,魔岩三杰之一。
一位略显激动的中年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对我说,我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就是他妈最摇滚的事儿。
他是南京的电台主持人,摇滚前辈,一位父亲。
《走出尘埃》的文学策划是路学长,2014年去世。
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他们不用再面对过去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的责难。
路学长、秦勇、插曲《虎口脱险》都是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的标签,《走出尘埃》值得我们翻出已经略显紧绷的皮衣,用一个陪客户喝酒的晚上去重逢过去的自己。
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只有平实的命运视角;无需强烈的戏剧冲突,却尽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体会人到中年苦作舟的感慨。
当潜伏的梦想遇到蜗居的现实,是否还有勇气飞越迷雾,找回真正的自我。
观看《走出尘埃》,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
片中摇滚歌手方和平的生命际遇,与饰演者秦勇这个前黑豹主唱的人生轨迹,居然是如此贴近与重合,叫人看到戏里戏外的逐梦人,同样深陷挣扎、同样遭遇迷茫,也同样不甘沉沦。
简而言之,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
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干着代驾司机的职业,人到中年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其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可在不经意间,他的命运突然出了拐点,心中的梦想再次被音乐所点燃,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戏外的秦勇真实存在。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借助光影世界,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
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遥想当年,作为黑豹乐队的主唱,秦勇曾是激情无限的象征,用一首首张扬不羁的歌曲,来震荡我们的灵魂。
可他却因家出现变故,不得不在事业正值巅峰之际归隐。
现实中秦勇的老爸在其举办演唱会之时撒手人寰,而戏里的方和平也因父亲的猝然离世而退出舞台。
角色与饰者如此高度契合的状况,使得秦勇演绎起角色来完全是感同身受。
代驾送人碰到奇葩顾客,失忆老妈屡屡走失,老爸之死更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片里的方和平生活上极不顺遂,他既不愿被生活裹挟着随波逐流,也无法反抗现实的无奈,内心孤独的他有着无所适从的迷惘,只能在辛酸中徘徊、在痛苦中彷徨、在迷茫中挣扎。
那对于音乐的理想与激情,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奋进,似乎成了飘浮在空中的气体。
而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一个重要,让他在深陷疑问中难以自
虽然我们无法探知这些年,秦勇个人具体遭遇到何种不顺心之事。
但凡明眼人都可看出,片里方和平的困苦生活,既是秦勇在当下的自况,也是那群风光一时的摇滚音乐人的现实写照。
在媒体的报道上,我们不时可见那些摇滚老炮儿经济窘困与精神不佳的图文。
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们激情过后,只剩下岁月的苦楚。
曾经为理想高亢呐喊、呢喃哀鸣的他们,成为乏人问津的音乐边缘人,怎不叫人唏嘘感叹。
时间磨灭了激情,却磨平不了记忆。
虽然片里的方和平一度自我放逐,但却没有泯灭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那摇滚精神中的永不妥协却被他深深刻进生活。
正是这种对于理想的坚持、对梦想的追寻,使其能遵从内心发出的声音,不屈服于选秀歌唱节目的压力,最终在舞台上用激情摇滚出灵魂圣歌,用带有力量、自由、叛逆的忘情嘶吼,来表达对命运自我主宰的勇气。
秦勇在表演上朴实自然,将角色诠释得很到位,首次触电便有不凡表现。
而戏里戏外两个摇滚老炮真幻交错的音乐人生,都在显露着摇滚不死、梦想不坠。
文/杀手里昂《走出尘埃》里的主人公方和平,曾经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摇滚歌手,由于家庭变故而退出歌坛,成为一名代驾司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有意设置,还是无心插柳,饰演方和平的演员秦勇,是前黑豹乐队主唱,90年代中国摇滚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当时由于父亲病逝,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在事业巅峰期退出了歌坛选择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走出尘埃》就像是秦勇前半生的一部个人自传。
从一位摇滚明星变成一位普通人,这中间经历了多大的落差,其实有很多戏剧故事和心理冲突,但是影片并未用过多笔墨去描写这种落差给主人公带来的困扰,而是转而用一种云淡风轻的笔触去记录主人公的平凡生活,从这个蓬头垢面的男人身上早已看不到曾经那个摇滚青年的激情,只有偶尔穿插的几个回忆镜头才能让人回想起他在摇滚乐队时的风采,但这些短短的回忆镜头也很快淹没在方和平每天为生活的奔波操劳之中。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方和平的工作与生活日常。
在工作中,作为代驾司机的方和平,每天晚上在酒馆等待着喝醉的客人,听着他们的唠叨,对于自己歌迷酒后的疯狂释放也早已麻木;而在生活中,作为儿子的方和平,每天都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女友温存一夜之后,第二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当母亲丢失之后,他焦急的样子就像迷路的孩子。
很明显,导演并不是想拍一个作为摇滚明星的方和平,他只是想为观众呈现一个代驾司机方和平,饭馆老板方和平,就像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的大多数平凡人一样,过着见招拆招的生活,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要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就可以。
“梦想”这个词并不太适合方和平,对他来说太过矫情,与他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选秀比赛排练中,选秀节目的大Boss改动他的音乐作品,他都看得很淡然,甚至去安慰同伴不要生气。
在这个梦想廉价的年代,“梦想”这个词被消费太多太多了,反而成为一碗被熬制太久的鸡汤,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而在《走出尘埃》中,梦想被现实取代,梦想转换成了现实中方和平为母亲做的一顿饭,女友为方和平买的一把吉他,梦想在这部电影中不是浮在半空中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触手可摸的,是那么的接地气。
影片最后,方和平和儿子在选秀比赛中同台演出,舞台上的方和平激情四射,充满无限魅力风采,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样子。
与其说这是二十年后,方和平对于自己多年梦想的实现,不如说,这是一个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生活动力的一次证明。
对于结局,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套路。
我相信方和平参加完选秀节目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他依然还是会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做一个代驾司机,餐馆老板……虽然,《走出尘埃》是秦勇作为演员的处女作,但是由于他与角色之间的天然接近,与自己的经历太过相似,这无疑让他对于角色有更多理解。
其实,电影中的秦勇大部分都不需要表演,他只要展现出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就可以了,你看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就已经写满了故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可以让你骄傲如烈日,也可以让你卑微如一粒尘土,然而,当尘埃落定,已漫天席地的耀眼。
光,是我们终日的向往,生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秦勇,从摇滚歌手能从容的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勇气只是前提,亲情才是根本。
电影《走出尘埃》由秦勇来主演再合适不过,讲述的是一个迷茫的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一位曾经的摇滚歌手,二十年后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这个曾经的摇滚青年身上已看不出丝毫当年的激情,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被生活蹂躏,被生活打磨,最后被梦想所唤醒。
从摇滚歌手到演员,秦勇的转身有些突然,但这一转身从方和平这个角色看,是那么的华丽,那么的从容。
1994年加入黑豹乐队担任主唱,1996年凭借《无是无非》和《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黑豹乐队成为内地音乐极具人气的组合之一,并且也捍卫了摇滚在内地歌坛的地位。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秦勇突然退出黑豹乐队,选择回归家里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是什么让他选择急流勇退?
又是什么让他从歌坛走向平淡生活?
亲情,是的就是亲情,直到2014年秦勇携子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才让所有人了解了他当初的选择,父子情深的故事也让亿万观众感动落泪。
当接受媒体采访时,秦勇直言婚姻和家庭对自己而言,是一辈子的承诺,无论生老病死,都要与爱人和孩子厮守。
说出去的事情就要负责,要不就别说,这是秦勇的一个生活准则。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从音乐,到电影,秦勇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所有人诉说着他的生活,也通过“方和平”这个角色在给观众传递梦想的力量。
秦勇没有在电影里设定一个儿子来影射自己的经历,这一处细节,是令人感动的。
同样聚焦亲情,同样的感同身受,这就是电影的力量,能通过对亲情的表达给观众带去震撼与感动。
《走出尘埃》以细腻而又富有时代质感的情节,演绎了方和平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到后来困顿潦倒,又重新回到摇滚舞台上的故事,可以说方和平这个角色就是秦勇本人,因为他和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无缝连接,这也升华了他的表演,无论是身为代驾司机品尝着生活的苦涩,在浑浑噩噩中东拼西凑,还是拿起吉他,用双手重新触碰曾经的梦想,那份目光中的涟漪,也或是在情感风暴中的撕心之痛,都深入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首映当天一干摇滚界的老炮们都来了,这是一种对朋友的支持,也是对曾经过往的一种追忆。
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的各种矛盾与纠结,而又用极暖的画面诉说,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感。
在这方面,谢晓东导演做的很出色。
走出尘埃,就能见到光,走出尘埃,就能实现梦想。
《走出尘埃》可以让我们这些行走在尘埃之中的人感受到光的力量,给每一个正在得意或失意中的人都会感到温暖,秦勇的身上有光,方和平的身上同样有光的力量。
“尘埃”通常的理解是渺小到肉眼难以看见,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而影片《走出尘埃》则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命运多舛、历经坎坷的中年人,它既不是人见人爱的“超级英雄”,也不是高富帅附体的“霸道总裁”,只是一个被现实生活折磨的狼狈不堪的普通人,然而他这颗细小的“尘埃”,却没有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影片《走出尘埃》是由谢晓东执导,汇集了秦勇、冯波等人的演出阵容,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方和平(秦勇饰演)而展开。
年少成名的方和平,因父亲的去世而一蹶不振并就此消沉,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摇身一变成为落魄无助、贫困潦倒的中年人,那些青春的印记也早已被现实敲打的支离破碎,但生活还在继续,难题如潮水一般奔涌而来,方和平又将如何应对?
全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浓郁的现实生活图景。
无论是去买彩票,守在电视机前翘首期盼中奖的到来、还是风里来雨里去,徘徊在饭馆门口充当代驾、或是孤注一掷抵押房产做放手一搏、以及参加选秀节目而名声大噪……片中的方和平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他代表了很多人。
很多外表伤痕累累、内心炙热倔强、经历坎坷波折,自始至终怀揣着一颗永不服输的心的人。
提起秦勇,大家并不陌生,当年叱咤乐坛“黑豹乐队”的当家主唱,大热专辑《无事无非》等,令秦勇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摇滚老炮儿秦勇此番的跨界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而秦勇本身的经历与男主角颇为相似,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本色出演。
在秦勇的身上,流露出摇滚老炮的桀骜不羁和对生活的真实诠释。
选秀是当下的娱乐热点,片中导演和编剧巧妙地将选秀纳入其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方和平因为一系列遭遇和意外,而迫不得已参加选秀节目。
作为一名过气但具备实力的歌手,他不同于一般的年轻选手,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的歌声中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同样,在他的眼里所有的选手不光是对手更是朋友,他敢于帮助敌人成就对手,堪称是的选秀歌手里的一股清流。
但在现实生活中,方和平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走出尘埃》并不是青春题材而是现实题材,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
既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有复杂的情感纠葛,还融入了父子情、兄弟情、爱情、亲情等情感线索。
而方和平的不幸遭遇和种种经历始终牵扯着每位观众的神经,伴随着生存的压力、生活的考验,方和平瞬间跌入到人生的谷底。
如何摆脱困境,找回自我,都是影片的看点之所在。
《走出尘埃》可谓是未映先红的代表,荣获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提名、以及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等奖项,也从侧面印证了影片返璞归真的浓厚意味。
3月17日《走出尘埃》登陆全国影院,前景究竟如何,还有待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当电影中,那位个性的摇滚少年,对着中年大叔、颓废的方和平(秦勇)说道: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哪个才是真正的你呢?
换来的答案,就是那沉默的回眸,以及孤去的背影。
曾经黑豹的主唱秦勇,用了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自己的音乐之路。
《走出尘埃》,看完之后表示,秦勇演得太棒了,又是一位被唱歌事业耽误了的影帝。
这部电影其实很难界定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音乐人的生活,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
但问题又来了,这样的电影卖点是什么呢?
难道正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摇滚老炮,到了中年之后竟然落魄到那种地步,恐怕摇滚乐迷是不会接受的。
这部电影关键的转折在于后半段,新生力量的崛起,摇滚老炮儿后继有人,这部电影其实是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载体,来描述两代人的“代际”的纽带。
少数人的经历,描述的确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说到代际关系,前不久的《乘风破浪》用了奇幻的方式,内容是让儿子进入到了老爸的生活,两代人关系得到了缓和。
但电影毕竟是虚构,这种情况现实绝对不会发生。
那么现实中如何完成这种代际关系的和解呢?
其实,在《走出尘埃》中,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让两代人寻找到一个共同“人生体验”即可。
一个是沉寂多年、生活落魄的摇滚老炮儿,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深陷忙碌的见招拆招的生活中,年轻的激情早已不在,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被岁月碾压了锋芒。
《走出尘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生活,并不是缘于秦勇玩摇滚这件事,重点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来展现当代社会重压下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激情不在,生活?
其实是在生存。
而此时,一个摇滚少年无意中进入到他的生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少年身上,沉寂多年的激情逐渐在不安的躁动。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电影,秦勇与少年的交集过程中,故事安排了大量戏剧化的情节和桥段,不免有些刻意。
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原本没有交集的二位,最终站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让玩摇滚的上选秀?
听上去有些不可能。
其实本片种种这样情节设定,正如经理人大放厥词一样,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实。
这种现实是建立在这个“为了生存而苟且”、“被现实埋没梦想”的两代人的“被动觉醒”之中。
《走出尘埃》的片名起得非常到位,要么骄傲如烈日,要么卑微如尘土。
当让他们走出尘埃的动力,不是自我觉醒,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坚不可摧的能量,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能让其燃烧的引信。
回到开篇那句话,这就是引信,颓废、迷失,昔日摇滚青年不在,但铿锵有力的音乐永不言败,两代人的执着串起了梦想的乌托邦。
少年对音乐的执着,让秦勇饰演的方和平看到了当年自己的风采,在这个规则重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选秀舞台上,电影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结尾并没有描述两代人的代际关系是否发生改变,但其实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可以被生活击垮,我们可以选择对现实妥协,但我们的梦想,不需要别人来评判。
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这部《走出尘埃》,就像摇滚老炮儿秦勇半自传体的故事,听他用音乐交织的雄浑之路。
昔日的风光,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
《走出尘埃》虽说讲述的是一段虚构的故事,片中的故事也可能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的事情,但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却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到的。
从爱情到亲情,令人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以及声嘶力竭的呐喊组成了这样有力量的音乐,这就是秦勇的首部大银幕作品,那个落魄但执着的中年的形象被诠释太真。
那一首《虎口脱险》,表达了秦勇对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召唤。
文/满囤儿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力量何来?
是奇幻的想象力吗?
貌似可以算。
是震撼的视听轰炸吗?
貌似不太算。
是对现实的批判吗?
绝对应该算。
批判现实主义,向来是电影艺术最核心的力量所在。
而且在批判现实的道路上,电影人还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
魔幻片发展出了魔幻现实主义,如《潘神的迷宫》;战争片也有很多在批判战争,比如《细细的红线》;连超级英雄电影都能被诺兰抹上一层批判色彩。
不要以为批判现实主义就等于沉闷的剧情片。
批判现实主义照样可以燃起来。
如果你还不信,那就看看这部《走出尘埃》来纠正一下错误思想吧。
和上述几个其它类型带批判不同,《走出尘埃》的本体依然是剧情片,但是他用巧妙的设计,把超燃的摇滚演出放在了一个具有现实批判价值的故事之中主人公方和平(秦勇 饰)年轻时曾是一位摇滚歌手,而二十年后的他却只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过着忙碌且疲惫的生活。
理想和自我早已离他远去。
当生活的轨道来到了不可预知的拐点,势态的变化超出了他的可控范围。
他心中从未熄灭的梦想与音乐的火焰,使他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摇滚虽然不是影片的类型元素,却是故事核里便带有的基因。
这种燃,必然是从骨子里燃出来的呀。
秦勇本身便是摇滚歌手,本色出演让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大增。
虽然他是第一次演电影,但是导演给了他足够的自信。
可能因为导演也是第一次导电影吧。
^_^ 不过本片导演&编剧谢晓东可是华语批判现实主义的一名老炮儿。
他的第一部编剧作品《一年到头》就用轻喜剧的方式,批判了内地特有的春运现象,是国内首部春运题材贺岁片。
当年国家广电局特别批准组建国产电影专映厅联盟,开幕片选的便是本片。
这片子充分诠释了汉语中的一个老成语悲喜交加。
后来谢晓东和该片导演王竞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黄金组合。
他们编导合作的第二部作品《无形杀》改编自真实网络事件“铜须门”,是第一部聚焦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华语电影。
比陈凯歌的《搜索》早了三年,且批判力度远远胜之。
二人编导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我是植物人》达到了内地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顶峰。
影片以知假、造假为主题,用一个悬念叠生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药业企业利用审批文件的漏洞忽视药品安全的内幕。
这部电影给当年每一个看过它的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很多人都因为看过本片,而改变了用药习惯。
该片先后拿下近十个奖项,堪称一代经典。
《走出尘埃》是谢晓东转型导演的处女作,依然走的批判现实主义路线,在批判的深度和力度上只略弱于《我是植物人》,在当今的同类型国产片中依然可排前列。
谢晓东也在尝试新的方式,比如他以往的编剧作品更注重故事的讲述,而本片则更注重人物的塑造。
这次,人物命运成为了钩观众的钩子。
以前他用故事来批判现实,这次他用人物的魅力来打现实社会的脸。
当方和平最后走出社会给他内心蒙上的重重阴霾,再次炙热发光的时刻,影片燃到了极点,也批判到了极点。
《走出尘埃》的英文片名是《NIRVANA》,意思是涅槃,对于摇滚青年来说,这个词汇还代表了一支伟大的、影响深远的乐队。
与之相对应的,《走出尘埃》的主演秦勇,曾经是中国曾经知名度最高的摇滚乐队黑豹的前任主唱,因为家庭关系在十几年前退出乐队,选择隐姓埋名,多年之后,重回乐迷和观众视线时,却已是历尽沧桑,英雄“涅槃”一般。
所以,《走出尘埃》既可以看作是秦勇个人经历的写照,也可以说是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中国摇滚老炮儿的现实经历。
《走出尘埃》说的是20年前曾经叱咤一时的摇滚乐队主唱方和平,如今已经变成一名代驾司机,每天过着凌晨回家,日夜颠倒、庸碌无为的生活。
困顿的生活削去了他的长发,也磨平了他的锐气,但是生活依旧没有轻易放过他,抵押房子盘下的小饭馆居然是违建,被逼无奈参加选秀节目,却被追求收视率的制片人出卖,掉进一个巨大的阴谋,更痛苦的是,他必须面对崇拜自己,却从未见面的儿子;无法生育,但是愿意陪他过平淡生活的女友;以及患上老年痴呆的母亲……到底要怎样,他才能走出自己内心的尘埃?
……前面说到,那支伟大的乐队“NIRVANA”,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主唱柯特·科本在乐队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用最极端的方式宣告着摇滚乐的刚烈。
但是科本只有一个,大多数人,也包括影片中的男主角方和平,终究还是要面对庸常,甚至琐碎、纠葛的生活本身。
电影中的方和平,年轻时应该肯定是个意气风发的男人,锋芒毕露,锐气十足,但是不可避免也叛逆。
正因为如此,经历生活的拖磨之后,他才会越无法原谅自己!
现实中,秦勇大概也是如此。
少年得志,称为黑豹的主唱,创下百万销售量,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但是就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悄然退出黑豹乐队,退出摇滚圈,隐姓埋名十几年。
直到去年《出彩中国人》里,他领着儿子大珍珠沧桑登场,才让大家知道他这十几年的去向,因为父亲在他演出时去世,儿子患上重度感统失调症,他选择回归家庭。
当然,现实中,秦勇并没有经历《走出尘埃》里方和平那么戏剧化的人生,毕竟电影还是集合了大多数人的经历,杂糅而成,但是“走出尘埃“,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同的阶段,不忘初心的概念,却是一以贯之的,也正是因为秦勇有着与方和平几乎一样的心路历程,所以他才能以本色演出这个摇滚好男人内心深处的荒凉、沧桑,以及坚定!
此外,本片虽然是谢晓东导演的处女作,但是作为与王竞导演合作多年的编剧和制片人,深受王导纪实美学的影响,却又能在剧作本身非常现实的基调上,做到三番四抖,讲出一个真正具有力量,能够让每位观众都感同身受的故事,《走出尘埃》写实、热血又燃情,是少见的融艺术品位与商业追求于一体的好电影!
对于一个导演处女座来说,它有很多瑕疵,但它也很真诚,人物是可以落地的,三次被打动,值得一看。
2.5分
一部只有两小时的电视剧
影评人还是老老实实评论电影吧。【CCTV-6】
曾经黑豹乐队的主唱出演该片男主角算得上是本色出演,那种追风少年的肆意与梦想陨落后的彷徨恐怕也没有人能比秦勇本人更清楚。片中方和平忙碌于困苦的生活,片外的秦勇也经历了父亲离世儿子患病的困境。片里片外,早已分不清谁真谁假。
这样的电影意义何在。当初的秦勇何在。
我最怕未来的某一天,我从梦中醒来,突然想起了我年轻时的理想却不得不接受混吃等死的当下。
中国还是需要这题材的电影
6/10,这是一个好莱坞近些年喜欢拍摄的电影,故事本身非常好,但是资金整体制作水平的有限完全浪费了好剧本。
故作沧桑,故作穷困。失败人有一百种失败的理由,却总有同一种庸俗的表达方式。
音乐是可以拯救灵魂的,但这部电影不行。。。
秦勇的人生感动到我,电影看到我流泪
能看
这可能是中国摇滚圈的写照。二十多年前那一批意气风发的歌者已泯然众人。
在飞机上看完了,不灵…
秦勇演出了中年男人的危机感与沧桑感,也有点本色出演的意思,演技完爆周晓鸥。谢晓东是科恩兄弟的拥趸,但就编剧水准而言,他的俗套巧局与科恩兄弟的黑色奇遇差了一个太平洋。虽然不尽人意,但影片还是有写实题材电影的钝感,至少,“选秀节目”这个“热点”蹭得不错,捅破了几层包装纸。
第一次演戏的秦勇演得很不错,电影歌曲都很好听
知道秦勇为了儿子的事。满感动。
好像除了主角其他的完全不能看
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音乐实在不咋地,口型都对不准。演员颜值都很堪忧,就女主还比较美。男主角也太怂了,不懂女主角看上他什么了。不过可能已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很反感,凑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