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终于有点俗套了,终于在煽情上用了点力,所以我们才放心了,这次大概真是大结局了,志明和春娇真的分不掉了。
志明会一辈子都贪玩的,我确定,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啊,不同的是一个男人一辈子一定要有一样东西去证明自己,不是玩具,不是艺术品,不是车,而是担当。
第一部志明还是一段恋情的受害者,上一段恋情被劈腿,余春娇看他老实又可怜,聊上几句觉得有趣又合拍。
从UFO一直聊n ss!w !
从后巷(抽烟)到走廊(互换邮箱)再到九龙塘(开房)一切发生得那么轻易。
好像是被随机抽中的爱,不需要了解,不需要酝酿,不需要深情地凝视,只要几封简讯就够了。
但其实,是这样的咯,真实生活又不是电影,哪儿有那么多唯美片段呢,喜欢不喜欢一目了然,要不要在一起顺其自然咯,简讯传着传着,心里的爱火就自燃咯。
自从第二部放映以后,志明就成了彻头彻尾的人渣,他为了工作和逃避问题,抛下春娇,只身去了北京,途中还和空姐发生了一段关系,虽然最终两人还是和好,可有精神洁癖的人就是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有疙瘩解不开,是劈腿喔,是劈腿啵!
但真的是这样吗?
是的,就是这样。
余春娇也没闲着在光头大叔那里打发时间并且顺便寻找自我救赎之路。
找着找着才发现,志明是毒药,也是解药。
是他让她伤心,也是他让她上瘾。
这本就是个无解的循环。
如果我们理智一点看,春娇和志明每一次让我们动容都是因为他们冲动了,情感泛滥了,要奋不顾身地和好了,哪怕重蹈覆辙,也要在一起,再一次,再试一次,再多一次机会,可现实里没那么多机会,或者说,我们太武断,太胆小,不敢给彼此多一次机会。
对我而言这里几部里印象最深的,不是第一部最后那句「有些事不用一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也不是第二部最后的和好「我真的大过你」「但我真的高过你啊」而是张志明在KTV包厢里对余春娇说「根本就是你的问题,你永远都要比,以前好点以前好点以前好点。
你可不可以不跟以前比,你可不可以相信我一次?
」可是,余春娇对服务生说「给他半打燕京,他喝完就走。
」在第二部里哪怕是和好了,志明还是爱自己多一点,当春娇说出「你真的不要再来找我了,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又不能够在一起,放过我吧!
拜托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们一起吃饭、上床、唱歌、出去玩,可是这都是浪费。
我们不可能在一起,还要瞒着家里的那位,这样很不好,可是我就是好喜欢你我也没办法啊!
总之就是你不要再来找我!
」时,志明犹犹豫豫,想追又不肯放手一搏,要不是春娇的闺蜜骂醒他,可能这对狗男女就彻底玩儿完了,这段关系,开始得那么随机,过程也没有曲折离奇,就是这份一不小心就会分手,一不忍心就要和好的庸常爱情才让我们在懒懒散散的过程里看完之后不禁心头一紧,那些从狐朋狗友的嘴里抖出的烂笑话就像是提前给你的心理按摩,一开头就丢出的鬼故事就像是提前热身。
好像在说,别怕了,那么可怕的故事也不过就是一对恋人相依偎在一起时的一段冷笑话而已。
他们更怕的是被警察叔叔抓。
张志明不是渣,只是没长大,也不想长大,他清楚地知道责任在什么地方,于是坚决不走到那块地方,坚决不碰那些会惊动责任打翻责任的东西。
当我们都在替春娇叹息又不平的时候别忘了,在第一个故事里,余春娇才是真正劈腿的那个人,她可不是离开,逃避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和同居男友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还用简讯传情,最终搭上了单身男青年张志明这辆风格怪奇的车。
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两个失意男女相互搭救相互打发时间的故事,唯一变量的是余春娇,她在长大,迅速地长大,初遇志明时她也是因为贪玩才和张志明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她长大了,想要稳定了,而志明才刚刚开始。
现实中有无数个张志明,和余春娇。
但没有一对能碰在一起又撑到最后。
普通又动人是因为既渣又作的两人始终是分分合合,分分合合…最后就是分不掉。
放到其他故事里这结局叫大团圆,在这里大概是梦吧,观者的梦,因为他们是志明和春娇呀,所以不能真的分了,分了不和好的话恐怕就连最后一点什么都守不住了。
那一点究竟是什么呢?
你自己知道的,嘘,既然知道了,就别说出来了。
等等,春娇究竟是在哪个瞬间爱上志明的呢?
是那一夜在床上,志明说,有些事不用一晚上做完……但,这句话并不是张志明的原计划,他是因为下车时下体撞到了反光镜才没有赶着做完那件事的啊……如果没有下体撞反光镜事件,那么春娇就不会那么动心,不会那么在意,他们也许就不会走到第二部的故事里。
可能当晚春娇气喘发作,做得很勉强,然后就分手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遇到那个志明或春娇,估计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差一点运气,以及……差了一份鬼才彭浩翔写的剧本。
PS,让我觉得最恶趣味的是张志明在余春娇看鬼片时放了一个屁,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最新的气味电影……所以他是张志明。
票一早买了,但今天在办公室掐着点忙,20点45分的电影开场,我在处理手上最紧急的一点事。
迟到十五分钟进场。
在飞奔去电影院路上的心情有多差?
差到明知可能要通宵干活,却还是想在这一刻,能跑多远就多远。
电影开场,四周都在笑,不知志明搞了个什么私事,无心插柳成了创意总监。
我不知该笑什么,但也慢慢嗅着生活的味道安静下来。
看他们吵他们闹,看他们在平常日子上涂鸦,看他们去个台湾没见到101大厦,却在万豪酒店里把全世界都质疑了一遍。
可以那么死命作,谁说不是幸福。
在加班狗看来,幸福不是别的,幸福只是一种持续对生活提出要求的积极性。
因此,春娇的幸福在于她努力挖掘自己的痛苦,关于原生家庭的破碎,关于志明的孩子气和没担当,关于姐弟恋的潜在焦虑,关于衰老的担忧,她是认真的桩桩件件去感受去解决的。
志明在地震中的表现及格分肯定打得出,但春娇却痛苦得死去活来,她未必是要和志明斗气,她无非是借破坏让新鲜的感情分泌得更快,这种通过假意自杀来扪心自问的精力,是幸福的形态之一。
志明的幸福在于他爱玩,会玩,又不大玩出问题。
这样就体会了游戏的快感,又避免了首尾的复杂。
志明通过择偶搞定日常生活的繁琐,同时无惧于对方要求表忠心的多种演出形式,怎么说呢?
天作之合。
片子的败笔,是干妈,她的桥段让很生活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戏剧的阴影。
简直不能相信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什么逻辑,志明真的不解释干妈的年纪?
存心想让她来家里住?
但也不打炮?
春娇对一个地震不把她扛到桌子底下的事那么较真,但对着一虎视眈眈的女孩就软了?
干妈对着人小两口要精子,这...几次元的脑回路?
最后表明是为了气ex求怀孕,还自勉要长大。
我...好吧。
结尾的歌扳回一城,太可爱了,真是活脱脱的好生活,有趣,鬼马,深情,就像superme的砖,就像达利的摆件,就像一月月在存的房贷,就像一天天在近的家。
所以,提什么春娇救志明,他们分明是友好协议下的互帮互助小组,他们也都没长大。
要长大干嘛?
长大能吃吗?
加班。
我觉得不论如何,我都必须给这部片子写个影评。
时间倒回到上周五,我在出租车上,突然收到一条豆邮,是制片方的工作人员,说在豆瓣看到了我之前给第二部写的影评,,问我愿不愿意参加第三部的提前观影。
然后,我他妈的当天整个晚上笑的跟傻逼一样。
朋友说,剧组真的好走心啊。
真的对这个系列蛮有感情的。
很少能有把爱情拍出烟火气的片子,没有车祸,没有失忆,没有堕胎。
充满了情侣相处琐碎的小桥段,逗趣而又暖心,就像你我相处的日常。
有小聪明。
一个词,一个梗,一包干冰,相视一笑的默契与亲密。
有折磨。
挣扎,纠缠,冲动,失望,想要改变一个人,却发现他怎么也长不大。
有同化。
开始讲鬼故事,开始变得有趣。
我努力的想摆脱张志明,可是在不知不觉见,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了。
每个人在这个故事里,或多或少都看到自己了,或多或少都看到遗憾了,或多或少都看到期许了,然后都记住了这部片子。
于是,它火了。
今天在上海影城看了提前场,提前场看到了余文乐和杨千嬅,以及,导演你真的没什么存在感。
电影笑点很足,整场都不乏笑声,作为一部喜剧来说,应该能算成功的了。
中间玩了很多一二部里的老梗,这样的设计也让各路老粉们觉得十分亲切。
不过作为一部感情片来说,总觉得感情线上还是显得有些铺垫不足,而过于零敲碎打的片段的堆砌,也让整个故事主线的连续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蒋梦婕最后的解释,就显得很生硬和勉强。
不过这并不影响片子的可看性,聊一聊剧情。
故事到了这个阶段,恋爱谈久了,新鲜感消磨干净,只剩下日常琐碎中的摩擦与争吵。
我们总是自以为了解对方,总以为卧槽都处了这么久了,他下面几根毛,喜欢什么姿势我都一清二楚,他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
可那些自以为是的了解,也是自身固执的偏见。
春娇最后在台北爆发,觉得志明总是逃避,觉得志明总想着自己,觉得志明总是心血来潮。
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摩擦,磕磕碰碰形成了心结,形成了偏见,让她会忽视张志明的改变,会放大他的不足,会不停去找实例印证并加深自己的偏见。
讲真很多分手都是自己吓自己然后就分了,春娇也是,她忍不了了,她逃了。
要知道在生活中,男人跟女人对事情的思考方式,真的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
男人倾向于解决问题,女人倾向于表达情感。
“亲爱的,我又怎么了”“你没怎么啊”。
“我真的没有XXX,你想多了”。
男人们很容易惹女人生气的,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加上不善言辞,无非是越描越黑的状态。
我觉得地震那段拍的真的非常好,志明真的没有不管春娇。
我们来抽象一下,春娇遇到了困难,志明做了什么呢,给了鼓励,给了解决方法,反复尝试都无效。
春娇始终因为自身的原因,不愿意接受帮助,也不愿意自己突破。
然后志明选择了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春娇。
最后,事后,春娇一句责问,你为什么不管我!
真的没有丢下你啊。
当我伸出手的时候,你也要试着突破下自己看看?
如果能一起努力就能把问题解决的很好的话,那又为何要以爱作为束缚,强迫两人都深陷于困境中?
然而,他俩就这么分手了。
很可惜呀?
志明错了吗?
春娇错了吗?
他俩都输了,生活赢了。
我觉得可惜,却很正常。
讲真,我都以为这次圆不回来了。
比起第三者,比起新欢,生活才是感情最可怕的敌人。
铁杵磨成针啊兄弟们,情比金坚都能给你磨成金粉。。
然而,他还是做到了,因为他是她的张志明。
张志明,有颜(遛狗被妹子搭讪),有钱(开路虎,买达利),有才(广告公司高管),有趣。
活好不好不知道,但占足前面四点已然是极品男人了啊,各位哥哥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谁做的到啊。
而且这样一个人撩妹套路玩出花来,简直是一本标志性的教科书。
有趣的最难境界是如何将枯燥的生活玩出花来,就好像即兴魔术一样,你不知道你能拿到素材,但你要用这些素材让观众惊呼,amazing ! 达利那一段,春娇明显是生气志明乱花钱的,可是志明,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每一个男人都要有一个达利),然后开始跟春娇调情(把首饰放在雕塑上),中间夹杂着插科打诨 ,随机应变。
能在做了一件女人嫌弃你的事情上,把女人哄开心,真的非常考验撩妹的综合素养。
最后求复合的那一段,志明在ktv里先是一言不发(忍耐力惊人),随后突然消失(了解女朋友性格),再后找朋友演戏(肯为女朋友花心思),尬歌(脸皮厚,行动力强,心思巧)。
套路之深,手笔之大,真的是撩妹教科书,并且这些套路,没有一定心性的人,根本执行不了,肯定在ktv里就痛哭流涕:我求你留下来好不好TAT,我不能没有你TAT。
然后GG。
我还真不相信,这等风格,是处女座。
我觉得张志明象征的是,我们每个人念念不忘的那段热恋,好玩,有趣,好像被带进了新世界,好像对方整个人都发着光,并且,跟之后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而这感情,炙热耀眼而又短暂。
关键词是喜欢。
春娇穿小护士装的时候,我觉得她真的变得越来越像张志明了,第一部的时候,她还不能算是个有趣的人。
第二部的时候,她只是重复着张志明的习惯。
到这一步,她终于把他的有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小护士装也好,还有前半段跟志明拌嘴的回复方式。
两个人相处久了,真的会越来越像的。
总觉得春娇象征的是,成熟了之后,包容的爱,不是阳光那样强烈,更像夜晚路边的路灯,不炙热,温暖,却又经久不息。
她愿意去陪志明玩干冰,愿意对志明扔小球作弊这件事情详装不知,她在生活上的很多方面对志明忍让,包容,陪伴。
很多人到最后都会变成这样的感情观,不追求感情上过度的冲动,细水长流。
这里的关键词是合适。
庆幸的是,两类感情,最后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
喜欢的感情,开始变得慢慢合适。
合适的感情,又慢慢多出了几分有趣。
结局不能更完满了。
以一个男人的角度感慨两句。
男人真的挺难长大的,要失去一些东西,被很多事情,很多人打磨,才能变得成熟稳重,老练世故,却又不丢失灼灼真心。
然而完美的人谁不爱啊。
风情万种的老司机当然知道这一点,平心而论,又有谁不希望,另一半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够包容并善待,而不是冷眼厌恶,自己心底的那个躲在角落里懵懂幼稚的赤诚少年。
这个系列不希望有4了,到此结束我觉得蛮好的,千万不要为了吸金而烂尾了,不值得。
真的。
========================4月30日分割线=====================================早晨起来刷到了昨晚五月天在大连请志明与春娇当演唱会嘉宾合唱的视频。
喜欢五月天超过15年,喜欢志明与春娇5年,突然发现,人生中那些喜欢过的各自为战的事情,就这么突然的,串在一起了,还真是蛮神奇的。
生命里的那些不可替代呀,都只不过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恰好的故事,恰好的感动。
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好,早一点迟一点都不行。
“偶尔想起来,还真的会嘴角带笑呢。
”
彭浩翔用一部电影教育了男人,又用一部电影教育了女人。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房价涨了,两个人要一起存首付,情敌来了,两个人要一起拒绝,感情倦怠了,两个人要一起旅行,遇到步伐不一致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停下来,等另一个人慢慢成长。
上一部是春娇等志明,这一部是志明等春娇。
与其说是,春娇救志明,不说说是志明救春娇。
这一部的春娇,多疑彷徨,恐惧无助大过安宁平和。
现世安稳的生活里处处隐藏着危机,即使电影欢快搞笑的BGM也没能遮掩她的不安,她在平静的生活里无可奈何地承受着自己比男友年长4岁的现实,承受着自己开始慢慢老去的现实,承受着男友越来越引人瞩目的现实,承受着男友曾经不成熟的事实,以及自己很有可能随时因为这份不成熟被抛弃的恐慌。
于是她在潜意识里把张志明设定成了一个渣男,她斥责志明的不成熟,斥责志明的自私自我,她怨恨张志明的这些让她感到不安。
可是这样不安的她,又何尝不让张志明陷入恐慌。
男人也是人,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心慌。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要无条件妥协女生的言论逐渐甚嚣尘上,但凡让女生感受到一点不被重视一点不安就都是他的错,所以一旦吵架,男生就要第一时间认错,一旦女生寂寞,就是男生不尽责。
女生一喊姨妈痛,男生没有递上热水袋就是不爱她。
拜托,爱哪有那么轻易,又哪有那么复杂。
女生因为不安而跟男生争执的那些时光里,男生又何尝不是在苦苦支撑。
相爱已是不易,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这一部的张志明会听春娇说她小时候听的恐怖故事,会替春娇遛狗,会在春娇的电话催促下按时回家,会下意识拒绝异性地示好,会定期陪伴春娇的父母,会去了解春娇过往的经历。
那些他不曾陪春娇走过的路,他都一一走过,那些在漫长岁月里春娇独自承受地不安和恐惧,他都一一去了解。
这一部故事,彭浩翔不是在说爱,是在说懂,是在说成长。
春娇最后和父亲的和解,是她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的第一步,而张志明最后的求婚,则是将她彻底拉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也是在修补过往人生不小心给春娇造成的裂痕。
我不愿看你一个人形单影只在人海浮沉,所以我用婚姻禁锢住你,所以我要用漫长的岁月陪伴磨去你身上的棱角,修补你生命里的裂痕。
那么,嫁给我,好不好。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残次品,因为彼此才圆满。
感谢那些相互陪伴的岁月里,我的作天作地,和你的一往无前。
这是张志明与余春娇在一起第8年。
很久了,久到我对第一部《志明与春娇》的记忆已经模糊,第二部《春娇与志明》除了加入杨幂徐峥也不记得讲了些什么。
约莫记得故事的由头是新的室内禁烟法例发布,张志明和余春娇因为抽烟,相遇在办公楼后巷。
后来去香港旅行,还特意走到大楼后面,站在窄巷前,脑补了一下他们相遇的画面。
这是都市中普通男女相爱的故事。
志明的同事公公形容俩人的爱情是“姣婆遇到脂粉客”,粗俗无比,但情真意切。
相遇,暧昧,试探,在一起,第三者,诱惑,争吵,妥协,分手,复合,在前两部里,一对普通恋人所有该经历的都经历了。
而这一次,没有第三者没有误会,横跨在两人中间的,是余春娇的心魔。
张志明已长大,余春娇还是小女孩《春娇救志明》里的春娇,好像越来越不可爱,多疑计较,偷看男友手机,为猜测的事情发脾气,因为一些日常琐事显得不可理喻,更年期症候十足。
而志明倒是变得成熟,和女友家人吃饭不再迟到、耐心教未来岳母用微博、各种满足未来岳父无理要求、抵抗偷吃的诱惑,甚至开始储蓄首付。
在加油站的时候,志明突然说,“我觉得有个孩子也不错”,春娇惊疑,“张先生你是在跟我求婚吗?
”我其实觉得挺好的,成年人的恋爱结婚,我能想象到的,最自然而然的,不就是如此,在一起很久,已有默契,无需特别仪式,顺其自然走入婚姻。
春娇却突然生气,质疑志明没有诚意,是“想要孩子而想结婚”,然后扭过头,“以后再说吧”。
连我都觉得难过。
台湾那一夜,当春娇在地震里拉着门把手不肯松开,又在之后质问志明为何抛下她,我也很烦她的软弱不理智。
但当春娇哭着说,“我只想做一个小女人,不管遇到什么,都有一个男人出来保护我。
我真的好需要安全感,我不想要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
”我突然意识到,一直没长大的人,是余春娇。
她性格独立,生活独立,经济独立,声称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如小女孩一般渴望着白马王子的搭救。
她渴望的恋人,是可以背着她走的。
春娇是另一个志明,一开始就是有好些人说,这个故事一直没有解决的是志明为什么爱春娇。
帅气多金有趣还深情的年轻男人,为什么会爱一个也没有特别美特别有钱也不是特别女强人、脾气还不大好的中女。
平凡爱情故事走到最后连恋人本身都说不清这个缘起,但他们的爱情有迹可循。
能够半夜一起去水库看UFO的恋人一定志趣相投啊!
他不知道《双飞侠》,她也对达利毫无兴趣,并不打紧。
你们都记得志明有个奇怪的癖好,把干冰放进马桶里,却忘记在第一部的结束,是谁陪着他看烟雾腾起开心得大叫。
这个差别决定了第二部的结局她不止是痴迷双飞侠看上去有点矫情,也曾经戴尖胸扮作麦当娜酷到飞起,反应敏捷地配合志明装作韩国人躲避警察罚款,看着雨夜的一只蜗牛哇哇叫,也会静静注视塑料袋在半空飞舞。
“我努力想摆脱张志明,却没想到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是第二部里最著名的台词。
迷失在爱情里的春娇忘记了,屏幕外的我们也忘记了,在故事的开头,她是一个多么意气飞扬的女子,美丽有趣,内心敏感孩子气。
他的恶趣味小聪明,她都无缝对接。
爱情分很多种,但志明爱春娇,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春娇就是另一个张志明。
他们都是长不大的彼得潘,他们志同道合势均力敌。
不是春娇救志明,而是志明救春娇但回到开头,春娇的心魔是什么?
他们因为相似而相爱,却一次次地分开。
固然有志明的软弱无担当,但事实上春娇也一直隐藏着内心深处的恐惧。
开始我们以为是女性角色、是年龄,后来才发现来自家庭和童年阴影。
她爱上了一个很像她老爸的男人,但又害怕志明真的像她老爸,那个遇事只懂逃避、不负责任的男人,曾经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她。
这种恐惧就像你会忍不住去舔舐伤口,既害怕,又不由自主地一次次去验证这一点。
矛盾集中爆发于台湾地震那一夜,那个藏在内心深处一直没有长大的小春娇突然崩溃。
也许灾难考验来得过于刻意,但我完完全全理解春娇的恐惧。
“你永远只考虑你自己”,“你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草蛇灰线她的怀疑和不自信绵延三集。
每个人心理底线都不不同,而对于春娇,这一刻就是她的心理底线。
而到最后,因为害怕被放弃,所以宁愿选择主动放弃。
这很不成熟,但很真切。
春娇渴望的恋人,是可以背负她的过去、伤痛和未来的。
就像她渴望一个正式的求婚。
仪式是不安全感的药剂,是爱的复习题。
最后志明还是给了春娇一个正式的求婚。
非常正式而隆重。
有她想要的一切,有趣张扬,父亲母亲弟弟朋友都在。
那个她讲过的故事、她最在意的动画片小双侠,他都记得。
唱着他们的过往,认错,当着所有人跪下,拿着戒指求婚。
Happy ending,我松了一口气。
这首志明求婚歌,是拿五月天《志明与春娇》重新填词的。
一首歌唱完三部的故事,是志明也是彭浩翔的小小心机,我看了两遍电影仍觉十分动人。
但有一处唱错了,不是“春娇搭救志明”,是“志明搭救春娇”。
当然春娇十分可爱,也值得被爱。
但看到最后,也忍不住喟叹,她多幸运,他真的不离不弃。
她心里的窟窿,他愿意去补,包容她的伤痛,放低自己尊严,陪她一起走下去。
爱情是“我们在一起才能维系地球和平”志明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
不是莫名其妙的干妈莫名其妙地跟他说:“我觉得我们不能再当小孩了,是时候该长大了”。
而是春娇失望,回了香港,收到志明的短信,“再给我一次机会。
”看到短信这一刻,我知道志明已经长大了。
没有争吵,没有责怪,试图理解她,获取她的谅解。
找不到她,陪她妈妈买菜;独自一个人穿得怪怪的参加生日会,被漠视也不退缩;苦肉计一出戏,即使被戳穿被再度拒绝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扑上去,求婚。
差一步,他如果赌一口气,两口气,他们可能就此错过。
其实春娇,有什么看不开呢,他这样爱你,你又爱他,在一起开心,何必管终局呢。
一个有趣的发现,从前被我忽略的春娇职业,化妆师,一下子混淆了我的记忆,这是《每当变幻时》的阿妙吗?
她从菜场往上爬,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业女性,失去鱼佬陈奕迅,得到创意总监余文乐。
不管怎么样,《志明与春娇》系列,真是一个现代都市童话故事啊。
还有几个细节:老妈说春娇爸年轻时靓过余文乐,不是笑话。
最右是饰演春娇爸的秦沛飞鹰哥,是最早一位花无缺,那时候演小鱼儿的是梁朝伟。
左边是饰演飞鹰哥的吴岱融而我随时担心她的脸会垮掉的春娇妈,原来长这样。
饰演春娇妈的邵音音三部的英语译名,依次是《志明与春娇 Love in a Puff》《春娇与志明 Love in the Buff》《春娇救志明 Love off the Cuff》。
Puff是烟雾,因为抽烟而相遇,是故事的开头。
Buff在西方俚语里的意思相当于麻烦、烦恼,Love in the Buff想说恋爱中的烦恼,这是故事的过程。
off the Cuff是自发的、临时想起的,情不知何所起,一往情深,这是故事的本质。
彭导还是很有才华的,他的小聪明和人情体察在电影名中已经一览无遗。
爱就是“你到底为我做过些什么,我一样都想不出来,可是我喜欢你,真的喜欢你,喜欢到我自己都怕。
”
谢谢彭浩翔,2009-2017,8年梦一场,又不止8年。
我常常怀疑拍出《出埃及记》《公主复仇记》的他是否真正相信爱情,看起来歌颂真爱,但在《春娇救志明》中又处处暗藏讽刺:春娇羡慕老爸生活在幸福中,Apple一脸甜蜜地指点春娇如何鉴别真爱,但其实老爸到处“宵夜”;志明深情求婚春娇落泪应承,接着飞鹰哥吐槽“女人还是爱大场面”。
但好在,最后他还是让志明以歌作答。
爱情是什么?
“仿似飞碟般难寻找吗”。
爱情是什么?
“我们在一起,才能维系地球维系和平。
”好吧,管他下一部是叫《志明救春娇》还是《春娇爱志明》,这个都市童话故事,一直拍下去吧。
这次的惊喜在开头。
估计电影院的观众都懵逼了吧,一个爱情片竟然有个恐怖片的开头,这就是彭浩翔的鬼马精神。
这部电影恶俗小桥段还是挺多的,片尾字幕那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故事大体还是《春娇与志明》的那段分分合合的情感博弈。
较之第一部《志明与春娇》在男女主思想性格上的更多着墨,还是多少有些逊色。
而且这部所谓的“七年之痒”作品,没有挖掘出多少值得探讨的东西,还是上一部《春娇与志明》讲过的情感问题。
还是那种调调,十分贴近真实的感情生活以及在恋爱关系中的诉求。
一开始的恐怖故事一如第一部,蒋梦婕在其中的化学反应比第二部的杨幂好不少。
张志明终于结束了和余春娇长达七年的爱情长跑,只是这一路的成长与经历只有两个参与者才能品味,春娇的一些做法在我看来可能亦有些欠妥。
彭浩翔的这个系列看来还要拍下去。
一句话,有了问题,要勇敢去面对。
(看片前的无剧透采访)很大程度上,余文乐与张志明是有重合的,但在同样帅气而幽默的外表下,对于自己的事业与人生,其实余文乐都看得通透。
未来当然不可知,而人也必定会有变化,但至少,我们知道这位年轻演员,仍会有许多好作品陆续登台。
期待“再”见张志明■最初春娇喜欢上志明的一个原因是他有很多怪念头,那志明会否在[春娇救志明]继续“搞意外”?
性格有没变化?
余文乐:我觉得随着你自己慢慢长大,性格都会有小改变,但大改变没有。
人都差不多,所以张志明还是会像张志明这样(笑)。
■你怎么看待春娇对志明“长不大”的评价?
余文乐:我觉得男生都这样子(笑),比较晚成熟。
而如果你女朋友比你大,可能她会更加觉得你长不大。
■那怎么看待志明说的“余春娇,是你让我长大的”?
余文乐: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被对方影响,所以春娇会变得很幼稚,志明也会变成熟。
■“救”的含义是什么?
为何预告片最后由“志明救春娇”变成“春娇救志明”?
余文乐:你真的要看完才明白(笑),尤其是看完第一二部之后再看第三部。
我很难三言两语说完这个“救”的原因,其实导演有涵义在里面。
■[志明与春娇]经典铃声响起时,春娇表现淡漠。
这是感情转淡的预兆吗?
余文乐:不是。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这一次不是跟第三者,而是两个人的相处到了一个时间,自然而然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就看两个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人很多时候“三观不合”,却又觉得分不开,分开便“入骨相思”。
你怎么评价二人的爱情关系?
余文乐:人就是这样子(笑)。
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春娇有,志明有。
你喜欢一个人能那么久,互相欣赏也好,互相影响也好,绝对是因为某些优点。
同时,你会因为缺点而吵架或者想分手,但是分了以后发现,其实真的没有完美,所以你会很想念对方,因为人会有很多回忆,分开以后就会闪回很多很开心的回忆,然后有人就会舍不得。
其实两个人还爱对方,可能因为一时上气了,或者一时确定错了,你就又想,唉,是不是该回去在一起。
每个人都这样。
■你怎么看待续作中一些经典桥段和台词被否定?
余文乐:如果剧透了,大家就没有惊喜了(笑)。
我只能这样说,其实导演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每一句台词都是他亲手写的,所以他否定或者认定,都有原因。
你看了以后就会觉得,哦,原来两个人的恋爱都是这样子。
为什么我觉得观众那么喜欢,包括我在内,是因为你谈恋爱的阶段,每个人生阶段,他都好像看过一样,写进去,会让你觉得很有同感。
■他们是否要面对一些家庭方面的麻烦?
余文乐:这次会倾斜到家人问题,毕竟两个人那么久了,见家长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家长是不是跟你的想法一样,结婚的人肯定会有更大的感受。
比如说你跟你老婆好,不代表你跟你老婆的爸妈好,有时候可能会有冲突(笑)。
难说“再见”张志明■你觉得为何能拍到第三部?
击中观众的点在哪?
余文乐:最主要的原因是观众跟着这两部作品一起成长。
你们成长,张志明他们也在成长,所以就像在看老朋友一样,隔了几年没有见面,你就想知道老朋友在做什么,就会想看这部电影。
■你觉得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奋点是否会有不同?
余文乐:没有文化不一样的问题。
不管是中国香港也好,中国内地也好,马来西亚也好,美国也好,其实谈恋爱的方法跟观点没有分别,不是说这个地方谈的恋爱跟那个地方不一样,因为人就是一样的。
■你觉得彭浩翔通过二人表现出来的爱情态度有没有变化?
余文乐:当然有,一直在变。
因为八年之间不可能没有变化(笑)。
■拍到第三部,合作起来怎样?
余文乐:很轻松。
其实我们三个人合作起来,从来都很轻松很顺利。
■那你经过这几年,对春娇的看法有无转变?
余文乐:每个人都有变化。
我今年问你,跟我三年后问你,或者你今天问我,三年后你再跟我做访问,都会有变化。
每个人一天一天学习,一天一天对事情的改变,对世界的改变,对自己的改变,你有时候以为没有,其实是有的。
■三部电影侧重不同的关系,你最喜欢哪部?
余文乐:三部都很喜欢。
我拍的作品都是喜欢的(笑)。
我不会去拍一些觉得没有冲动或者热情的剧本,因为我都35岁,拍过70多部电影了。
每一部电影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必须有喜欢这个剧本的冲动,这对观众也好,对我自己也好,对导演也好,非常重要,不然怎么说服观众,说服导演(笑)。
■志明说两个人维持一段好关系不容易,会否仍为电影留下一个续集伏笔?
余文乐:我们没有想再拍的冲动,但不敢说是不是最后一部。
拍第二部的时候,我们有聊之后会发生什么,但这一次我们一句都没有聊。
那上次聊了也得三年,这次没聊你想想看有没有这可能性,有的话也可能要过很久很久(笑)。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APP,摄影师为程孝童)
剛看完佛山點映場,衝動過來點評一下。
話說,春嬌與志明, 也是在佛山看的點映場。
來個導演簽名海報鎮貼先说正面的:1. 昨晚看了「一念无明」,今晚看了「春娇救志明,」余文乐已经是香港最会演戏的男演员之一了。
「一念无明」里面看得出他的用功,他的努力;「志明春娇」系列里面看得到他成长,成熟,驾驭起张志明这个角色得心应手,甚至在這一部中,演技超過千嬅。
如果千嬅能在志明1裡面拿了影后,那希望余文樂能憑3拿影帝,這樣就圓滿了。
當然憑藉戲劇愛情片拿獎的是難事。
不過,世界上沒有「你還年輕,可以多等幾年」的說法,吖樂已經錯過了一次「一念無明」的機會了。
2.作為志明春嬌系列的粉絲,這部戲必需是滿滿的情懷。
快120分鐘的內容,戲院裡此起彼伏的笑聲。
能夠3部做得如此統一,對於死忠粉來說,是情懷,亦是對前兩部的致敬。
3.粵語版很正,我在朋友圈裡也呼籲一定要看粵語版。
但是,如果不熟悉粵語的人,是聽不懂裡面的原汁原味地道的粗口,聽不出笑點,這反而會影響觀影感受。
因此強烈建議宣發團隊利用戲裡台詞做一個粵語粗口教程,過了首映之後發佈出來,也是一種傳播宣傳手段。
負面的來了:4. 糾結了很久打5分還是4分。
打5分是給情懷,對志明春嬌系列的喜愛,對千嬅多年的喜愛,對此系列愛情解讀的喜愛等等;打4分所扣的1分在於故事。
前2部的故事線是滿的;第3部的故事是弱的,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比前2部要少,所以在插科打諢方面會花更多的篇幅。
(只有粉絲才會無條件接受這種插科打諢)雖然說女生的矯情,女生的缺乏安全感很常見,都來源於很平凡的小事,但這種小事真的小嗎?
不值得重視嗎?
導演可能想探討這個問題,不過可能處理得不夠豐滿吧。
也有可能是為了帶出長久的感情裡面,其實需要男女互救。
總結:其實大家有沒有留意過預告,一開始寫的是「志明救春嬌」,後來主語賓語對調,成了現在的片名「春嬌救志明」。
我相信這是刻意安排,也更肯定了看戲帶給我的感受,其實是'志明救春嬌',或者,對於戲中角色的他們,真的是互救吧。
結尾依然必須是大團圓結局,繼續有笑有淚。
但是已經足夠圓滿了!!
私認為沒必要出第4部了。
就算訪問環節中,彭導說'投資方很喜歡這個系列,想繼續拍下去,只要票房超過10億,就開拍第4部'。
還是私心認為3部夠好了,衷心希望導演既能票房破10億,有錢去拍其他故事,碰觸到我們神經的出人意料的新故事。
不敢問自己,這一刻想的是誰
你选择巧克力味的屎还是屎味的巧克力?
彭浩翔在《爱的地下教育》提出这个问题,看似腌臜其实充满了哲学意味,堪比To be or not to be,时至今日仍然让人选择障碍爆棚。
有时候爱情还不如一坨屎。
“我有一个谈了七年的男朋友,分过手也和好过,可是男朋友一直长不大让我好心累。
这样的日常就像巧克力里掺着屎。
请问我是吃还是不吃?
”——余春娇志明与春娇的三部曲,每一部里余春娇都在做选择,只是选择题一次比一次难,可能恋爱真的比吃屎难多了。
回到七年前,吸烟还是不吸烟,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谢谢肥彭在第一部《志明与春娇》讲了一个好轻松的恋爱故事。
两个年轻人过电于吞云吐雾的后巷,天雷迅速勾动地火。
余春娇明明有哮喘不可以抽烟,但她可以为了张志明去假装抽烟,每天“路过”两个街口去他工作的地方抽个烟,只为搭上话。
好巧,余春娇第一次跟张志明问好,就碰上他被前女友绿了。
正是公公讲的,姣婆遇上脂粉客,没有道理不打个火热。
那时张志明与余春娇都还没有用上苹果手机,也还没有微信,撩来撩去全凭拇指戳按键戳出来的短信。
换了现在,一条“i n 55!W !”刚发出去,就可能被撤回,也可能被截屏发朋友圈,让一段感情简直没有自由发酵的空间。
第一部那么讨人喜欢,因为只截取了恋爱最开始的那一部分,暧昧不清但又轻快愉悦,就像吸烟之后微微上升的肾上腺素。
“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志明喜欢把干冰倒进马桶里,前女友嫌他幼稚,春娇却愿意陪他观赏。
片尾,志明趴在马桶边开心的说:“哇!!
好像在天堂拉屎一样啊。
”恩,情人眼里出天屎,这就是恋爱开始那一瞬间,对方所有的缺陷都可以被荷尔蒙催化成朦朦胧胧的美。
可是做屎容易吃屎难啊,大哥!
当初两个人一支麦,轻轻地唱着《最后的玫瑰》,“问这快乐为何来去如飞,像那天上白云乍离乍聚”,已经揭示了大部分恋爱的结局。
两年后的《春娇与志明》,面目全非。
两人爱到疲乏,一个精神溜号就分手了。
一个找了成熟稳重老男人,一个找了甜嗲大胸小空姐,都比原配更适合自己。
最后两个人居然和好了,倒像是肥彭刻意圆的一个谎。
哪有什么爱到海枯石烂,不过都是习惯成自然。
志明自己也说了,不是四个六的肉酱意面有多好吃,甚至还有点咸,只是习惯了这个口味,所以喜欢。
春娇比志明更早懂事,甩了五年男朋友跟张志明在一起的时候,她就说过了:“其实要重新适应一个人,是很累的。
”说到底,恋爱,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其中充满了博弈与妥协。
第一部里,春娇问志明:你什么时候喜欢我的?
志明答:“就你给我email那次啊,因为我知道你的店和我不是一条道,你是借故和我同路,所以我知道你喜欢我,所以我才喜欢你的。
”瞧,答案就是这么现实。
香港寸土寸金,恋爱也谈得像吃泡面,眉来眼去三分钟即可。
你对我没感觉,那我最好也不要浪费时间。
你要是想约我,那最好就是今天马上立刻现在。
只是没有人可以七年都吃同一款泡面,是个人都想作呕啊。
更何况还是曾经隔过夜的泡面。
志明当初跟大胸空姐你侬我侬,现在回到了平胸春娇的身边,春娇的安全感急剧下降。
志明明明什么事也没干,也会被春娇一通说教加怀疑,然后他又像个小学生一样点头如捣蒜地道歉,“又是我?
我错了行不行。
”其实男人都不明白,这样道歉是没用的,只会惹得女人更生气。
余春娇嘴上说着“一个女人过了35岁,只想要settle down啊”,但是张志明在加油站随随便便说几句就算求婚了,她又断然不能接受。
春娇爸爸再婚,彭浩翔找了一个日日拍屎的摄影家来给爸爸拍婚纱照。
爱情是一袭华丽的纱裙,下面盖满了屎尿屁(还有变了色的X毛)。
当了多年的妇女之友,彭浩翔非常热衷于把这些屎拍给大家看。
不用怀疑,电影里那些屎的照片也是他自己亲自拍的。
春娇救志明,毫不留情地掀开了那袭裙,让你看到爱侣内心的疲沓、无力、挣扎以及那么一点舍不得。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志明与春娇跑去台湾旅行。
地震的时候,余春娇靠在酒店墙边害怕得不敢动,张志明让她一起去桌子下躲,她也完全僵住。
张志明只能自己跑去桌子底下躲地震,然后大声喊着春娇你快过来啊。
地震停了,两人的关系裂了。
春娇不解,你怎么可以不顾我的死活独自去逃生。
但志明的理论是,我只是想自己跑过去了再救你,总不能两个人一起被埋。
余春娇希望有一个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保护她不会丢下她的男人,可眼前这个张志明,还是孩子啊。
热衷买手办,遇事没主见,最可恨的是,他还是爱自己多一些。
虽然电影最后给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张志明为爱一夜长大,在璀璨舞台上唱着动情的歌,向春娇求婚,一口一个“余春娇打救张志明”,令到本来心如死灰的余春娇,又死灰复燃。
这就是彭浩翔的狡猾之处了。
永远把鬼故事当笑话讲,最后还不许你太不开心。
其实男人永远不会长大。
看看春娇的爸爸就知道了。
一样的遇事只会逃避,于是抛弃了春娇妈与春娇。
多年之后回来,找了个比春娇还年轻的小女朋友还歇不了狂心,结婚前还跑到兰桂坊去夜蒲。
虽然最后春娇与爸爸大和解,春娇依偎在爸爸肩头,一副父慈女孝的感人画面。
春娇突然说了一句,“爸我可不可以叫你Joseph啊?
”,真的让人喷饭。
还记得第一部里那个后巷抽烟的Joseph吗?
被大家一口一个阳痿的叫啊!
春娇虽然原谅了爸爸,心里多少还是有着对男人的怨念。
男人讲道理,女人讲态度,女人在乎结果,男人只要尽兴,明明两种生物非要同屋吃住,谁打救谁都是一笔糊涂账。
最后还是应了肥彭那句话,凡尘没几个圣人,大都是些相濡以沫的贱人。
吃屎还是不吃屎?
Joseph叔话啦,选什么不重要,我只要余春娇活得开心活得健康。
淳骄,一个看似独立内心脆弱的男生。
小时候,淳骄的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妈妈选择了抛弃自己和爸爸出轨逃避。
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阴影,只能躲到动漫《小双侠》里寻找正义和安全感。
33岁那年,在吸烟区邂逅了的长不大的女孩张芷茗,从香港到北京,再从北京到香港,恋爱一谈就是七年。
此时,40岁的淳骄遇到了中年危机,母亲带着小男友的回归,激发了他隐藏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安全感,越发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于是,他开始发现张芷茗身上各种毛病 —— 不会照顾自己、乱花买房的钱、购物品味奇特,遇到麻烦事总推到别人身上、微信总是弹出奇怪的异性留言、异性发小说想跟她生孩子、对结婚生子态度随意、发现“潜意识”里各种不想跟她在一起、淳骄觉得她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本质上是不负责任自顾自的人……身边的朋友都劝淳骄,这就是个zuo女,赶紧分了吧!
但淳骄却有意无意维护着芷茗。
终于,在台湾,他们遇到了地震。
淳骄吓得蹲在地上,脸色惨白。
芷茗很努力的去拉淳骄到椅子下,但淳骄因为内心缺乏信任,不愿意离开原地。
芷茗苦劝30秒无效,就自己先钻到了桌子下,然后顶着桌子移动着过来“接”淳骄。
淳骄仍然不敢离开。
此时,地震结束了。
他们的关系也结束。
淳骄突然爆发,质问芷茗:你刚才为什么不理我,自顾自避难。
芷茗一脸无辜,明明是你自己不动啊。
淳骄内心的不安爆发了,觉得芷茗就是个孩子,大难临头和我妈一样,只顾自己,也没法理解自己的情感逻辑,根本没办法在精神上交流,从灾难里,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个人根本给不了自己从小一直缺乏的安全感,也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和恐惧,更没法有效的“救”自己,不是适合的伴侣。
盛怒之下,淳骄自己带着行李回到了香港,很努力的想找各种方式得到终极答案:究竟要不要和芷茗分手?
为了得到答案,他让自己身处险境,他问朋友,他问外星人。
答案似乎都是对半对半。
最终,他尊从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决定和芷茗分手,因为他要的爱,芷茗给不了。
可是芷茗爱着淳骄,她想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挽回这段感情,她发感动的文字、激发美好回忆、找身边所有的人来助攻。
可是淳骄依旧败给了自己的不安,坚持自己的选择,觉得芷茗幼稚无比: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我们不适合啊!
芷茗还是不死心,策划了一个超级感动的反转求婚仪式,一切都是他爱的元素,一切都是他们的回忆,芷茗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疯疯癫癫死缠烂打的女主角,被无数次拒绝,依旧死心不改想要挽回。
然而,淳骄很感动,但是他很理性:他和芷茗之间的问题没有解决,不管芷茗多爱他,他需要的始终是一个能补偿自己缺失的母爱的无私地、有效地奉献的人。
单亲家庭的伤是一般人弥补不了的,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只能不断的索取,要寻找那种既“优秀”到能对上眼,又能安全到没有流失风险的人,她必须是能不断有效给予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爱”的人。
芷茗曾经是这类人,但地震让他明白了,不管她说自己有多努力去救了,芷茗没救到就是没救到。
而且谈婚论嫁之际,芷茗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让他回忆起他被抛弃的悲惨经历。
四十岁的淳骄虽然知道很难再找到幸福,但他宁愿选择不受伤。
于是,在芷茗为他安排的漫天烟火中,淳骄还是头也不会的走掉了,只抛下了一句话:“痴线啊你!
”
男人永远长不大,女人永远缺乏安全感。
俗,但真实。(不像《喜欢你》那么假)结尾求婚很假可是还是哭了是怎么回事呜呜呜
很直男癌,又很现实。#没了杨幂果然好看多了#
前半段还能看,以为就这么琐碎平淡下去也蛮好,但从地震开始就崩塌了,矫情得一塌糊涂。
微信微博植入太刺眼了。现在是个港产片都要教育人不要逃避责任,真是呵呵了
彭浩翔 再见
蛮轻松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干妈和小妈的戏份看着都有点尴尬…话说回来…追求安全平稳的一双太多…有趣一对就太少了…这是个非做不可的单选题吗
摊手┑( ̄Д  ̄)┍
翔师“恶趣味”段子集锦。
可能是因为我长大了。完全不能被触动啦。另外,女人果然大多数都喜欢大场面。
电影太刻意讨女生欢心了,不喜欢
挺好看,喜欢这个系列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部吧,因为还都是原来的那些配方,开场恐怖戏码,熟悉的来电铃声这些很情怀的东西能一下把你带到2010年和2012年,还有彭浩翔擅长的污段子,调皮的台词,搞怪的情节,这些都很轻松愉快的输出着彭胖子的都市爱情观。
异常舒服又具现代性的爱情故事,五星推荐🌟🌟🌟🌟🌟。奢侈的爱情是啥:对于男人来说爱情是有个女人能不摘除你的孩子气,惯着你的所有脾性;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有个男人万水千山而只愿为你风尘仆仆。
三星半。过程中能拍出一些现实难解的问题,结局却柔和温暖,写的太迁就观众。是不是我为你唱歌给你承诺就是我长大了呢?对于电影,还是更喜欢嚣张和尖锐的味道。
三部曲自有呼应与递进,第1集春娇问“为什么香港看不到UFO?”,94'22''处两人彼此眼中拥有对方,所以错过了一闪而过的UFO。这回,春娇考虑分手,所以能看到UFO。但外星人几百兆亿次运算都无法回答人类的感情问题,因为“Love off the cuff”—“off the cuff”是随性,“cuff”又是手铐,全在自己。
感情分。八年了,该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最后还是原谅,岂不是没有进步过吗?如此反复这系列还可以拍几十部。承认自己就是喜欢大男孩有那么难吗?
什么鬼?真的是没故事可编了吧,开头前十分钟完全没必要这样拍。春娇真是作,多一星给现实和余文乐,毕竟长得帅。
卖IP情怀和满足观众少女心的意图太过明显,主角行为转变没有建立在合理逻辑之上。虽然还是有很多梗,但全篇似乎从起点就为了达成最后结局,中间绕的弯子太过刻意了。这一季的余春娇和张志明,都挺招人烦。
金立,我XXX,XXXX。彭浩翔很陶醉于自己的一些恶趣味,并把他们拍成电影,有些处理的挺好的,有些就纯恶趣味了。
最后要讲的成长,对于很多30左右的人都会有共鸣的,至少我有。彭浩翔这个天才儿童依旧有着很多奇怪的小聪明,也有他爱的那些回忆杀,虽然和大陆的同龄人的回忆杀有些不一样,但回忆杀无非都是类似的东西。在故事结尾被爱情冲昏头脑之前,这些段子一直是那样的聪明且有趣,看来爱情确实让人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