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虽然剧情是超英电影惯有的套路,但也许是第一次看神龟吧,有蛮多新鲜感,整个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特效没话说,印象最深的是飞机大战和大瀑布;节奏很带感,干脆利落,没一点多余的东西。
这电影对有审美洁癖的颜值党来说,实在不友好啊!
还好,有梅根福克斯这股清流,越发迷人。
虽然在感官上给人以震撼,但是故事上未有突破。
不知道最近是不是都流行入侵地球,流水线般复刻的剧情,满满的都是套路。
综合一下给三星。
本来不打算去影院看的,不过收到了豆瓣的指定影片优惠券,想想那就去看看吧,看完之后其实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感觉比第一部要好不少。
搞笑方式、打斗场景、特效制作等都在好莱坞英雄片的正常水平,四只乌龟各自性格也算是体现的比较明显了。
好莱坞商业片中的中国植入元素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男女主角看着都挺眼熟,仔细一回想,女主不就是《变形金刚》里的Megan Fox嘛,至今我都记得她掀开车头盖的那个侧面镜头,身材曲线简直爆炸。
可惜这两年拿了不少金酸梅奖。
男主就更眼熟了,一开始觉得很像Paul Walker,后来一查,这不是绿箭侠嘛!
难怪这么眼熟!
好歹我也看了两季,是我喜欢的类型啊!
顿时对这部电影印象好了不少。
没错,我就是那么俗的人。
剧情上也没啥好说的,传统拯救世界的那种路子,没啥好多吐槽的。
就是那个翻拍章鱼实在是恶出新境界。
每次到它镜头我都要不自觉的目光偏移,勉强用余光瞄一下画面,等它的镜头没了再回过来。
实在是恶出新境界,于是我回想起小时候看动画片时也是这种感觉。
这次的片尾曲用了当年动画片的片尾,很能勾起回忆。
有些东西看不到听不到可能就想不起,但一旦出现,就会觉得很熟悉。
最近的电影似乎都在卖情怀,《魔兽》、《独立日》、《忍者神龟》,一个月内三部影片都是靠情怀卖票。
观众都疲劳了吧。
2016.7.4 金逸虹口龙之梦影城
(看电影前去了方所转悠)除了上班、回家,我很少出门,一个月可能就出一趟这样子,通常是见一位朋友,吃个饭,聊聊近况。
今天的这位朋友比较折腾,她还想去看场电影。
她喜欢周杰伦,想看《惊天魔盗团2》,不过要到六点才开场,我嫌晚,看完赶回住处都将近10点,于是看了这部《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一部可以杀时间的普通电影。
影片有一个戏剧冲突点,就是忍者们发现药水可以帮助他们变回正常人,但队长莱昂纳多认为他们的“不正常”是一项优势,继而隐瞒了这个消息。
这事情最终还是让大伙知道了,引起大块头拉斐尔的强烈不满。
而当他们现身在正常人面前时,正常人的惊恐表情更使得这种冲突加剧。
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坏人都消灭了,警长问神龟们:“你们不想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吗?
” 拉斐尔却说:“正常有什么好。
”到底,是正常点好,还是不正常点好?
我的同学很多毕业一年就都结婚了,过三年,仍没结婚的十个手指头都可以数完。
我到现在也没结婚,是“不正常”。
他们都正常得很。
朴树早年写了一首歌《生如夏花》,他复出后又写了一首歌《平凡之路》,里面有一句“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有人说,朴树失踪了十年,回来就劝文艺青年要过平凡的生活,即要变得正常点。
朴树要真觉得平凡才是最好,那他应该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安心地过日子,而不是回来玩音乐。
做一名歌手,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平凡,算不得正常。
文艺创作很多时候只是某种情绪的表达,当不得真,就像读小说,有的人写的小说又色又乱伦,但不代表他这个人经历过这些事情。
世界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
有的人喜欢过正常点的生活,有的人喜欢过不怎么正常的生活,更有的人只能过不正常的生活,像一些残障人士。
张国荣有一首歌《我》,里面有一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换句话说,就是你喜欢就好,求仁得仁。
小时候,忍者神龟被我归为乏味的动画片,所以只有零散印象。
真人版却有不少惊喜。
原本平面动画里并不出格的卡通设定,被还原出了恐怖猎奇感,无论是正义一方住在肮脏下水道里的乌龟人,老鼠人,还是邪恶一方用泔水桶吃饭的犀牛人,疣猪人,以及反派头目,腹部别着个粉红脑袋湿答答黏糊糊的半机械半软体生物朗格。
化整为零是近期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外星侵略方式,堡垒零件低空飞行撞毁建筑物的场面荒唐而接地气。
没有复联那种庞大体系的拖累,忍者神龟的世界相对朴素和自由,让人期待更多突兀的怪物和场景。
和头脑里那个动画片一比,与其说毁童年,不如说成年人失去了儿童期的天才脑补力后,用这种笨拙的现实主义还原不受限的童年奇想,将之引渡进现实世界,已经是成年人享用童年的最佳方式了,变形金刚同理。
文/梦见乌鸦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喜欢这部要胜过第一部,因为作为一部纯正的爆米花电影,《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尽管片中神龟们与当年的记忆不同,尽管在这个超级英雄、花样美男横行的时代,片中塑造的角色是那样的另类。
但是电影突出的一点,就是用好莱坞娱乐产业的一流工艺水平,为我们这帮神龟粉提供一个可供追忆过去的平台。
无心插柳的商业品牌《忍者神龟》并不像《变形金刚》或是《特种部队》那样,是流行文化的产物。
或许原作者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个随意之作如今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前两个品牌。
《忍者神龟》诞生于1984年,由幻影工作室( Mirage Studios)出版,但真正风靡形成品牌还要等到1987年。
忍者神龟出自当时两个默默无闻漫画家笔下,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
其中凯文·伊斯曼当时只是一位画四格黑白搞笑漫画的小角色,他在一个休闲的晚上信笔涂鸦,灵感迸发创作“忍者神龟”的形象。
当时伊斯曼的出发点完全是由于山寨,用特定的词来形容就是“parody”,意思为“变调的模仿”,“parody”也是美国娱乐界的一种特殊文化。
即对那些成名作品的进行一些“别有用意的戏仿”,如今parody,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环大西洋》这类电影,以及《加勒比女海盗》、《女超人》等等各种成人版的“大片”。
当年凯文·伊斯曼创造了忍者神龟,将模仿对象锁定80年代特别流行的四部漫画,分别是:★漫威漫画《X战警》(新变种人,尤其是金刚狼)★《夜魔侠》★DC漫画《浪人》(由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创作)★戴夫·西姆创作的未来主义调侃漫画《Cerebus》
为了避免版权问题,他们将四位主角的形象换成了海龟,因此如今审视《忍者神龟》,就会在里面发现不少金刚狼、夜魔侠等知名漫画英雄的影子,因为当时《忍者神龟》的出发点就在于山寨。
凯文·伊斯曼用自己积蓄和从叔叔那里借来的钱,还贷了一部分款,自费将这套漫画出版,1984年5月,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以“幻影工作室”的名义在一套廉价杂志上刊登了忍者神龟的黑白漫画,当时仅仅发行了3250册,并且还在一些杂志上刊登了一些广告(漫画指南和推荐),但在美国地下漫画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几个月之内,漫画大受欢迎。
PS,“幻影工作室”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当时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就老哥两位光杆司令,根本没有所谓工作室,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自嘲。
值得注意的,正如parody文化中别有用心的戏仿一样,早期的忍者神龟漫画是一套血腥暴力为主的成人向黑白漫画。
随着漫画书的热销,真正令海龟们名声大噪是由于黑马漫画(美国著名漫画商)代理了《忍者神龟》的玩具,在1986年生产了大量手办,成功将海龟推向主流文化。
次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下动画改编权,像《变形金刚》一样,同样本着买玩具的目的,制作了几集动画迷你剧,此后便一发不可收。
此外,当时的剧作家和动画设计师为了市场需求,剔除了原著漫画中的暴力情节,只保留了角色形象,并加入了相应的诙谐元素。
忍者神龟中著名的口号“半甲英雄”(Half Shell)与“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就是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
短短几年之内,四个海龟带着它们的口号“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走向了全世界,甚至掀起了一股拿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名字开玩笑的热潮。
1990年,《忍者神龟》真人电影面世,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和香港嘉禾联合打造,香港著名动作指导刘家良担任动作设计,神龟的形象则是由四名香港龙虎武师穿着神龟头套扮演(演员其实是四名老外,但动作场面换成了龙虎武师钻头套),粤语配音更是由beyond乐队四名成员亲自上阵,当年票房狂收2亿,位列当年北美票房榜年度第五位,随后几年又出了两部续集。
此后多年,关于《忍者神龟》的品牌文化不断扩张,2003年又重新开发了新的动画系列,2007年中国意马工作室与美国华纳又联合开发了CG动画电影。
可以说,电视上播放的系列动画片和电影是使神龟拥有强大粉丝团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年的已经长大成人,但当初的情怀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如此,神龟仍然需要开拓一种全新的方式,以便能够给这些人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
逼真的神龟,错位的记忆《忍者神龟1》让我感觉有些五味杂陈,积极的一面在于作为童年最喜欢的动画之一,在大银幕上以全新的姿态登场;但另一方面呢,平心而论,神龟们的形象实在太丑了。
动画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就在于此,在动画世界中,我们可以将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强加于各种不同的角色上,通过拟人化的表现造成真人电影所达不到的观影效果,即便电影CG技术发展多么成熟,二者之间的鸿沟是永远无法填补。
试想一下,米老鼠与唐老鸭完全真人化的效果会是如何呢?
在这方面,动画的魅力此时便凸显出来,高度拟人化之下,配合生动的外表和夸张的行为动作,一个个可爱的卡通角色便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
而所谓的真人化并不是用CG将其表现出来,而是真正的用真实模拟的效果进行演示,因此,当年电视上四个可爱、激萌的小海龟,真人化之后,在电影《忍者神龟2》中就变成了四只可以直立行走的真“海龟”,真实模拟下海龟的皮肤与纹理足够以假乱真,况且顶级的动作捕捉技术和3D效果能够带来顶级的视觉享受和流畅的动作,让观众仿佛在看一部真人武打电影,也是当年特技演员穿着笨重的龙套所无法带来的观影效果。
当所有技术环节得到近乎完美的展现之后,观众却发现,心中的忍者神龟并不是这些过度追求“完美”的形象,这对怀念第一代忍者神龟的人们来说,这四只很丑的家伙样子着实不惹人喜爱。
或许,当好莱坞电影技术层面无法挑剔,但观众需要的并不是这些逼真到毛孔的技术,而是一个童年的回忆。
你们考虑过威少的感受吗
亚文化之下的丑角英雄但话又说回来,回到上文之中,《忍者神龟》当年被创造出来,主题就是重口味,是后来动画电影变调之后才给观众带来的谐趣之感。
当年的90版电影和07版CG动画,对“忍者神龟”的塑造,还是以当年动画中的形象为主,但在如今的作品中,随着超强动作捕捉和CG带来的就是神龟们真实的质感,或许,这样的形象才是对当年原版漫画的最正统的诠释。
因此,在这个花样美男当道的时代,这样的“丑角”横空出世,看似另类,却带出了《忍者神龟》系列的作品的精髓——下水道中的超级英雄。
电影中,出现了利用变形液“回归人类”的噱头,最终由拉斐尔将其扔到了墙上。
作为怪物一般的存在,忍者神龟不受大众待见,是贯穿当年动画版的一条暗线,随着而来的,就是下水道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文化。
忍者风、蒙面英雄、变种人都是代表元素。
可以说,本片在边缘文化的挖掘上,比第一集更有深度,但也因故事空间不足而点到为止,《破影而出》这个副标题说明了一切,让丑八怪真正走出下潮流化变成了主流消费。
让忍者神龟变漂亮?
恐怕就会丧失了这套作品的精髓。
粉丝向导演的优劣解决了角色方面的问题,从电影的角度,第一集电影《忍者神龟》选择了迈克尔·贝的嫡系导演——乔纳森·理贝斯曼。
这是一位非常会省钱拍大片的导演,《诸神之怒》《洛杉矶之战》风格化满满,可称之位“穷人版”的迈克尔·贝,他的优势就是狂轰滥炸的视觉效果,劣势就是画面晃动且阴暗,无论什么时候都感觉脏兮兮的效果。
第二集换成了《地球回音》的戴夫·格林,这位别的不谈,单单是《忍者神龟》粉丝这一条,就足够了。
本片的故事几乎直接来源于原版动画,体量依旧不大。
第一集的故事充其量就是当年动画一集的水准,《破影而出》有了提升,是两集,没错,真正的两集水准。
作为粉丝,俺能明确的说出,故事改编自87版动画中的《破土而出》与《大获全胜》(由于当年对该动画几季内容拆分引进的原因,这几集大概是60集左右出现,不知道原版动画是发生在几集)。
原版故事讲述朗格的老巢大铁球(也有翻译成科技大厦)从地下钻出,与X空间建立时空传输,准备传递外星军团占领地球。
而且没记错的话,原作中是神龟们第一次正式与人类军方合作,最后大铁球底部被神龟装了火箭,在时空之门关闭一刻,发射回了X空间,结尾朗格与史莱德发生内讧大打出手。
没错,本片的故事正是来源于此,这就是一个粉丝导演拍电影的好处,他能抓年动画为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一同分享给我们这般粉丝,凯西·琼斯、牛头、猪面、朗格还有与原版动画形象非常相近的大铁球,甚至算是还未变异苍蝇人的巴斯克特。
这些熟悉的角色和设定,恐怕是非粉丝观众无法体会到的一点。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劣势,因为粉丝导演在电影中的表现,多数情况是以一个粉丝的角度去完成电影拍摄,片中很多故事情节,包括史莱德与朗格之间纠葛,凯西琼斯的出世等等,都是当年动画版中的常见的情节,粉丝们自然会get到其中噱头,但作为非粉丝的观众,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缺失,不知道这些没有铺垫的情节如何而来,没错,《魔兽》中的邓肯·琼斯也是这样滴。
商业电影速成大法剩下的内容,就交给电影的画面来完成,本片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式爆米花电影,其中充斥着大量电光火石般的打斗和炫目的动作场面,为了就是要挑拨你的肾上腺素,辅助大银幕的失调效果,能够达到瞬间欢愉的观影感觉。
其一,善于调动观众情绪。
从电影画面到故事节奏,《忍者神龟》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故事发展采用欲扬先抑的模式,让神龟们陷入一个无比危机的境地,突出重围后奋起反击,期间加入大量调动情绪的情节,比如结尾处大铁球之战,背景高光和慢镜头之下,更是带来非凡的效果,能够让观众的心情始终紧随着角色的处境而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忍者神龟》漫画版是一部以血腥暴力为主的成人向黑白漫画,多亏动画版只是借用了原著角色,将原本的凶残部分完全舍弃,取而代之的轻松幽默的情节,促成了该品牌的大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笑与美式文化是《忍者神龟》的一大标志之一,别看真人版中诸位形象上有点惨,但精神内涵还是一脉相承,披萨饼、滑板、嘻哈乐全部囊括。
其二,就是对动作场面的驾驭能力。
这一点电影深得迈克尔·贝真传,利用快速剪辑和快速的运镜,大量动作场面凌厉而又具有视觉冲击。
就拿“速度与激情”那一场戏来说,远近景切换,环绕摄影,大到整体自由落体小到飞机驾驶舱内,充分显示了导演不凡的场面调度和镜头感,单凭这一段内容,在好莱坞没几个人能够拍得出来。
而这一点也正是迈克尔·贝的长项。
最后,当结尾《Hero"s in a Half Shell》的主题歌响起的时候,我很激动!
当四个小王八开着垃圾车发射井盖时,火爆的打斗场面,的确过瘾。
严重期待下一部里赶紧出现王八飞艇,再去巴西就不用坐飞机货舱了。
这不是一部拼颜值的电影,性感的爱普莉尔和冰球小子凯西琼斯只能给电影略微增色,不过结局的眉来眼去瞬间让宝宝跪了,这让四个小王八知道了得多伤心啊!
现在就差苍蝇博士变身了,期待下一部的主人公齐聚!!
对于一个从来没看过动画片甚至没看过1的人,这是一部很友好的片子。
不需要知道任何前情,错过10分钟片头,没关系。
因为上来就一顿打,各种pk,很激烈还有个黄眼罩的乌龟专职负责搞笑。
我还是看得很开心。
唯一的问题是我记不住这几只的名字。。。
还是有一些有内涵的东西在里面,比如说是否要融入人类社会呢?
是否要彻底变成人类呢,这和人类决定自己的问题一样,都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大问题。
然而,在此,我要致敬我们中国人的伟大先祖,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要你想变成人,坚持修炼就可以成精了。
虽然建国之后成精这件事情的难度陡然上升了几倍,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嘛,反正你是动物,去国外成不就行了。
我想了半天这个问题还是没办法替四只乌龟做决定,看来导演也不想想明白了,简单粗暴让红眼罩把药水砸碎了。
那瓶饱经风霜在警匪斗殴中各种摔打都能幸存下来的药水,就被红眼罩这么轻轻巧巧的一扔,摔在墙上就摔碎了,不得不说🐢大师功力深厚啊。
后面就是拯救世界的桥段了,我负责睡觉,看到了颁奖的大结局,很喜庆。
四星给搞笑。
这是一部续集比第一部好看的影片,桥段设置得算丰富,特效也更震撼,CG很写实,刻画深入,反派看着都好恶心。
而且比第一部更精彩更过瘾,笑料不断,嘻嘻哈哈拯救纽约,到处都是卖拷贝的影子。
梅根福克斯,性感女神,配上绿箭侠,CP感十足。
整部影片街头打斗还有跳飞机跳瀑布让人印象深刻,那个变形金刚也是卖拷贝的一个植入大法了。
斯蒂芬·阿梅尔的加入给整部剧增加了更多颜值和笑料,梅根福克斯自然一直是颜值担当啦。
这一部没像第一部那样刻板,不过剧情也一般般,看看场面动作还是挺好的。
片尾曲的确值得一听啊。
以下与电影无关。
人类总是很矛盾,当电影稍有改编,就会被人骂改的面目全非,不忠于原著,而一旦忠于原著,大家又嫌弃它没有新意,众口难调……我倒觉得,对于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甚至是抄袭别人的小说来说,看客们不必太较真它是否忠于原著,是否抄袭,只要它取精华去糟粕,比旧的好就行,毕竟,对旁观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从中是否有吸收到营养,而不是关心编剧或者作者的真实水平,那是他们自己需要考虑的。
至于那些只追求童年回忆的,嫌弃改编不符合原著的人,建议不要看新版电影,回去翻看童年的画册才是真的怀旧
如果说《惊天魔盗团2》最后那场雨点戏还能算惊艳的话,《独立日2》只能用平庸到令人失望来评价了。
但是看完《忍者神龟2》,我觉得《独立日2》还不错。
恩,《忍者神龟2》的3D特效不错。
但是这是全片仅有的优点了。
特效的不错完全无法弥补这部影片在剧情上的拖沓与弱智。
这个片子的剧情罕见的让我没有办法来进行吐槽,因为全片好像找不到哪里不是槽点,如果我把这个片子的BUG和剧情上的槽点来吐槽一下,那么我得把整个片子来复述一遍。
而且这部片子娱乐性也非常的不足。
不过话说回来,我好像也没有十足的资格来评价这部影片。
因为在看了半个多小时又痛苦的挣扎了十多分钟之后,我还是在电影院里睡了过去。
对于这三部2,,烂番茄的影评人们在评分上保持了一致的低:《独立日2》的烂番茄新鲜指数为32%,《惊天魔盗团2》是34%,《忍者神龟2》则是不相上下的38%。
在这一点上,国内豆瓣的影迷似乎终于与影评人达成了共识。
尽管顶着好莱坞大片的身份,但是《独立日2》在豆瓣的评分只是5.9的不及格分数,而拥有周杰伦的《惊天魔盗团2》也只拿到了刚过及格线的6.6分,《忍者神龟2》则是6.3分。
对于好莱坞大片在豆瓣的评分来说,这并不常见。
今年来看,除了《疯狂动物城》,并没有哪部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能在中国做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甚至连口碑能在影评人和影迷身上同时丰收的都不多见。
这届好莱坞好像有点不太行。
国内影迷给《独立日2》的低评分不无道理。
即便你没有看过第一部《独立日》,那么看了3年前的《环太平洋》再来看这部片子也足够让人审美疲劳,更何况《独立日》的特效也难以比肩《环太平洋》。
从2012年中国每年可以多引进12部IMAX和3D电影为主的好莱坞大片开始,国内的影迷们已经连续几年接受了好莱坞大片的狂轰滥炸,换言之,随着高端院线建设的加速,对于电影特效,中国的影迷基本已经渡过了看稀罕的阶段。
这也导致再面对《独立日2》这样情节槽点较多的电影时,除了部分特效,观众都难以激动起来。
是的,同样是打败外星生命,有人做出牺牲,有人豪言壮志,在3年前看《环太平洋》时,演讲和炫酷的CG或许还能让一些影迷跟着电影激动,现如今,相对平庸的特效和类似的台词,只能让人一边看一边说,哦。
<图片3>《惊天魔盗团2》亦有同样的问题。
整场电影看下来,除了最后的雨点特效之外,罕能找出太多其他亮点。
对于一部自带高工业规格标签的好莱坞影片来说,当特效和场面及剧情推进难以让人关注到目不暇接,那么观众坐在座椅上时就有大量时间去想“剧情怎么就发展成了这样?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为什么整场都要神经质的叨逼叨?
摩根弗里曼钻进箱子后怎么变不见的他是变魔术还是演玄幻片?
”等等问题。
<图片4>而《忍者神龟2》的剧情弱智到我根本没有办法吐槽。
因为我如果列举一下BUG和剧情上的槽点,那么我得把这个电影来复述一遍。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影迷与影评人的一致低分,《独立日2》和《惊天魔盗团2》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出现了中国演员。
尽管周杰伦在《惊天魔盗团2》里只是打了个酱油,但是全程保持同一个微笑姿势的杨颖在《独立日2》中戏份已经不算少了。
很显然,无论他们两个人演的怎么样,对于中国观众和好莱坞来说似乎都不重要。
好莱坞只是希望有中国角色出现在影片中进而可以吸引到中国观众,不少中国观众也可以通过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他们的偶像而获得满足。
是的,好莱坞目前正在讨好中国的观众。
对于好莱坞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不容忽视增量市场。
要知道,《魔兽》在中国超过14.6亿元人民币(约合2.19亿美元)的票房占比已经超过了这部电影全球票房的50%,去年全球的票房冠军《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的票房也达到了3.6亿美元,全球票房占比超过了30%。
中国电影观众的消费力令好莱坞叹为观止。
如果未来越来越多的影片能在中国大赚一笔,那么好莱坞又何乐而不为?
但是中国观众现在并没有那么容易讨好了。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好莱坞大片对中国市场的讨好仅仅停留在拉个演员应付了事的阶段,甚至出现了中国演员中国定制的电影版本,很显然,国内观众对此难以买账。
而翻一翻从2015年到现在的好莱坞片单,《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碟中谍5》、《忍者神龟2》、《蓝精灵3》,几乎全是23456,系列的续拍片占到了不小的比例。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故事的叙事模式已定,若无故事创新,那么这些片子就只剩特效与画面可讲。
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好莱坞编剧对故事创新似有些乏力,《X战警》和《美国队长》已经都发展到了要拉出一堆英雄站台打群架来刺激影迷,而这些年经历过《阿凡达》、《环太平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片子之后,观众能接收到影片画面的感官刺激也在逐渐减少。
<图片6>实际上,博纳的老总于冬早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就吐槽过此事。
“好莱坞各大公司几乎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做法就是越来越多拍续集,这样不会犯错误,但是他们也缺乏了创新,缺乏了对题材、故事、对美国人文的理解,好莱坞越来越不敢去冒险”。
尽管中美市场的电影观众成熟度与品位都有差别,但是随着票补大战结束(此处是否加个链接复习我们前文说到票补的文章?
),中国随机观众减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影迷将会对好莱坞大片特效与画面的刺激逐渐免疫。
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电影观众是越来越趋于成熟的。
面对现在的市场,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电影公司,都需要明白一个事情:中国观众已经没那么好忽悠了。
如果这些片子的3还是2这么2,那么我陈恳的建议大家都别拍3了。
毕竟在电影院睡得没那么舒服。
<图片7>---和人在做一个关于电影的公号,欢迎关注<图片8>个人公众号<图片9>
两星半吧,太丑
人设丑了点,姑娘挺美
谁说2比1好的? 剧情这么赶 是忘了蜘蛛侠3失败的原因了吗?
没有很难看,但跟变形金刚一样无脑。感谢豆瓣的赠票,还剩一张50块的代金券,不知道怎么处理。
两星半
搞笑嘻哈忍者龟,英雄不一定要人尽皆知,他们需要认可!!
飞机那段特效不错,不过整体拖沓、偏低龄向。
i really enjoyed it.
简直不想给tag超级英雄…剧情蠢萌蠢萌…感觉低幼化好明显…武器唾手可得,坏蛋一打就跑,警察一策反就改变立场…
没有 一段 b-box 不开心
卖点依旧是满满的情怀,第二部加入了三个全新的角色,相信对于粉丝来说应该是激动人心的;另外第二部更是将故事背景作为卖点,加入了大量的有关纽约的元素,包括甜瓜以及纽约尼克斯。但对于一般影迷朋友来说,这部满是CG特效的片可观性便太低了,打斗甚至不如第一部。质量可以预见,两星。
很好看啊!很忠实原著,格朗和牛头猪面都出现了,动作场面也不错
不像其他光环加身的美国英雄,他们只是四只生活在纽约下水道的“怪物”,也许他们不曾被世界温柔对待,却对这个世界回以温柔。他们不够成熟,他们也会胆怯,他们也有生活在人类世界的向往,但最终他们选择做回黑暗中的守护者。他们,完美的诠释了英雄这两个字。
特效蛮好的,剧情真是不敢恭维。。。。特意翘班看了个这个。。~~~~(&gt;_&lt;)~~~~
所以...大boss也会被冷藏(literally)
这片不至于这么被黑吧~本身漫画也是少年向的作品剧情人物当然会简单些。飞机跳伞那里拍的很亮,文戏也不拖沓。最激动的时候是片尾曲响起的时候,久违的童年时熟悉的旋律啊!!3.5星~
其实剧情还挺好,就是这龟不好看,不美,还有点点恶心,感觉像男人的。。。虽然有时候还是蛮酷的,但没有帅男美女,简直看不下去。
画面上比第一部进步不小,至少不是阴暗的下水道风。忍者神龟的形象还是太丑了点,看了两部还是没习惯。剧情没什么好说的,流水线叙事,打斗不够精彩,对于格斗见长的忍者神龟来说表现力很欠缺。朗格、凯西琼斯、牛头猪面许多经典人物都现身了
2016年迄今为止最具合家欢气质的好莱坞大片了。十足话唠又幽默尽显的乌龟四兄弟一边嘻嘻哈哈一边拯救人类全程拉风,性感女神梅根风韵犹存,变异猪面人和犀牛头虽然恶心倒也不失乐趣,倒是男主存在感弱了些,大反派朗格毁天灭地燃爆眼球。视觉轰炸+逗比神龟+性感尤物,让你一次过足血脉喷张的瘾。
3.8星其实 比第一部好看很多 剧情上比第一部好看了一些 然后大家的业务能力也提高了 尤其是女主 虽然绿箭侠演技还是有点僵?有些地方偏低龄 然后基本还原动画 而且这一部笑点也多了 场面也刺激了 第一部有很多地方都跳过去看了 但是这一部移不开眼 整体还是不错哒 期待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