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觉得长达两时的电影冗长而拖踏,而是觉得叙事的节奏和风挌其实是在实时的贴进事实与生活,罗伯特是最爱的演员之一。
尽管饰演的是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演技仍然撼动人心。
他的《美国往事》长达四小时,现在看起仍然可奈。
还是喜欢米歇尔,菲佛演的那些个美丽非凡,撩骚动人的角色。
而在这部电影里,非常不讨喜。
又,得出决论,儿子是要学会承受人生的困苦与悲哀的,挫折是终生必修的课程。
金钱不存在的时候,一切亲情与爱都近乎寡淡与无情了。
关于金融骗局什么的没看懂,但看出了人性的恶……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主见,自私自利,一个8岁的女孩在爷爷艰难的时候问那样的问题难道不是嘲笑?
正常的父亲都会有工作艰难的时候的发泄一下。
而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庇佑下想反抗都不敢反抗,待他落败了,原形毕露。
大儿子自杀,活该,人家不理你没人联系你就自杀?
你确定不是自己心理太脆弱?
唯一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的就是麻麻的妹妹在被他们家骗了倾家荡产之后仍然愿意收留她。
而麻麻却为了能跟儿子们联系放弃了养她五十年的老公,不管不顾,我相信她不是觉得她老公有罪,恨他到不去联系,只是为了让自己余下的生活更美好。
至于主角,我完全不懂金融,我只看到了所有人因为金钱而露出的丑恶嘴脸。
2017年元月, 一个接着一个P2P平台宣布逾期,所谓的逾期,慢慢的就变成了跑路, 一个月几十家平台,没人管,这些网贷没出事前是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官员站台宣传. 出了事后就是非法集资,后果自负! 金融乱象,一地鸡毛! 根源就在于对骗子们根本就没有惩罚力度!甚至是包庇!!珠宝E贷,创利投,理财团,同江金融,君享金融(浙江光大),稳银在线,小宝金服,岁意讯,宏鑫宝,来财街,聪明投,奶瓶理财,蓝金所....还有好多!!.记住这些邪恶的名字!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这么差,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其实感觉非常动容。
不论这个骗局的事情,无论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光鲜,总会有别人看不到难过的一面,上帝是公平的,好跟坏也总是平衡的,不要预支幸福吧,佛教讲苦难是种修行,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表面看到的东西总归会有背后的原因,真的应该细心观察和探究,当然也不能过分探究自我困扰。
Love where you are; make your own choice.
人总以为自己可以操控事物,然而最终却被事物操控。
每个人打从生下来就是贪婪的,那这种贪婪又如何能消除呢。
打着消除贪婪的旗号去骗取钱财难道就义正言辞了?
麦道夫又何尝不也是贪婪的?
为什么麦道夫可以一手设计出涉及600多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大家都极度信任他甚至将95%的身家全部投进去?
又为什么没有人监管?
这除了人性的毁灭,是不是还有社会的纵容?
从二十年前的犯罪,到最后150年的监禁,麦道夫一直在美名其曰保护着家人,可结果呢,给妻儿带来更大的伤害。
为什么犯罪之前没有想到会伤害他们呢?
为什么觉得隐瞒就不是伤害了呢?
有时候自己感觉的无私在别人来看就是一种自私。
金融,富裕社会的产物。
有了它生活是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我也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社会进化过度导致的生活复杂,从而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和痛苦?
所以我们啊,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了什么事业,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还是不能忘了自我。
作恶不难。
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
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哪怕你把上千人包括自己害得家破人亡,一样睡得着——这是生理反应。
人心叵测,却又简单至极:再大的罪行,再深的懊悔,也抵不过习惯成自然——这还是生理反应。
人自我解释的能力是无限的,记住这一点,任何人类能干得出的事儿你都不会吃惊了。
作恶不难。
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
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这部电影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电影主旨也很明确,有想法,有亮点。
喜欢的人可以看看
这两天看到短视频说鼎YF,那些投资者是不看美剧和电影吗?
不知道这种旁氏骗局吗?
甚至已爆雷了很多人还相信“公司会度过难关”。
要说是有人赚了钱买了别墅的我当然也相信,但是在美国也会被追讨不当获利,而内地金融法规漏洞更多。
我知道的几个熟人朋友买过鼎YF的,她们以前是做过安利的,所以都明了这种赚钱模式。
叫我投资我倒也不认为是要害我,有一位甚至说了投几期赚点就收她帮她爸妈也都投了。
我只是懒得操心又嫌烦觉得人生价值观不同爱好不同而不交道了。
别人的富贵或潦倒都和我没有关系。
我不能说我不贪婪不会被骗很多钱,钱和人生一起是一条河流,有人喜欢看它奔腾或聚积成湖,而我想它滋润花草抚摸沙石。
有时水被浪费或成为危害也是难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麦道夫无疑是个狡猾的人,他带给家人财富又把他们与犯罪隔离,想自己一个人承担罪责和后果,但是他不能够。
他的家人即使没有获罪也没有一个能承受住公众的压力都没有善终,所以诈骗犯一开始也是给自己画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欺骗了自己吧。
“圣手”把自己和家人葬送。
单从麦道夫个人来说,他辉煌过,也成为历史之鉴,他说他是政府的背锅侠挡箭牌也没说错,早点怎么没查他抓他呢?
他还说他是累了不然还可以继续骗到世界末日。
有话说骗子的最高境界是谎话说得自己都信了,麦道夫真的不觉得他是个坏人,他说不是他也会有别人做局,他觉得把他和连环杀手相提并论不可理喻,很多人求着他投资。
我想也是,他是借刀杀人于无形,借的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借了刀总要割肉喂人。
总之还是不要借刀给别人了。
刀钝点也自己将就用吧。
一个朋友二十年前买个二十几万的小产权房,前几年拆迁赔了九百万,另一个朋友说他真有远见啊!
我不以为然,当年他那个渔民房握手楼让我免费住我都不会去住的他住到小孩上初中,那种生活方式不是我要过的,我不会为了以后牺牲目前,所以我就是目光短浅,我就是享受当下,给我说远景如何我根本不感兴趣,对于有的人玩的就是心跳反而更能理解。
我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投资和回报的关系,物质和感情都是。
投资有风险,我现在基本上是多看少动,波澜不惊了
在记者戴安·亨里克斯的不断追问下,伯纳德·麦道夫带着一点怒气反问她:“你觉得我是反社会的吗”?!
最后,影片《欺诈圣手》镜头停留在麦道夫的面部,在长达5秒的特写后突然结束。
《欺诈圣手》是由HBO播出的电视电影。
改编自《纽约时报》记者戴安·亨里克斯的同名小说。
故事围绕迄今为止最大的“庞氏骗局”操盘者伯纳德·麦道夫展开。
伯纳德·麦道夫是华尔街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他是美国现代金融系统的建立者,是华尔街的巨人,神话传奇,无数人的偶像。
这个足以在他死后名垂青史的完美形象,在一夜之间的分崩离析。
他用长达8年的时间制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高回报基金,最后套住了650亿美元的庞大资金。
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出现挤兑,一时间他无法筹到70多亿美元给客户赎回,最后,他不得不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承认这个一直都不存在的基金。
他的两个儿子,一直视他为偶像的最亲密的门徒在第二天告发了他。
整个“局”瞬间垮塌。
一年后,麦道夫被法院判决入狱150年。
一年后,通过变卖麦道夫的财产,甚至包括其妻子的内衣,追讨回了仅仅15亿美元。
从商业大佬,到一般中产,无数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
这桩号称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金融诈骗案宣告落幕,无数人对此心有余悸,但他们只能把怨气,把罪恶,把口水洒向麦道夫一个人。
他们无力,也不愿反思。
《欺诈圣手》由奥斯卡奖常客,雨人的导演巴瑞·莱文森掌镜,面对小说和现实,他选择了提炼故事,从他拿手的人物刻画上,人物关系上制造情绪浓度和戏剧张力。
影片从记者在监狱中对麦道夫的采访展开,记者想知道几个关键事件。
这场诈骗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这场诈骗能够成功。
这场诈骗对于麦道夫的影响。
还有麦道夫自己对于这场诈骗的看法。
巴瑞·莱文森需要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解答这场史上最巧妙的金字塔骗局,在时间上的确捉襟见肘。
于是他采用了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加上纪律片式的再现方式,以家庭入手,以麦道夫为人物中心,围绕他的家庭成员,两个儿子和妻子,从侧面不断丰富麦道夫本人的性格和形象,同时借用他的家人之口,给我们呈现一个他人眼中的麦道夫。
影片一开始,麦道夫就被自己的儿子们从神坛拉下。
他的儿子,马克和安德鲁,在听完他的“告解”后,直接选择了第二天告发他。
一家人直接被抛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社会无法原谅麦道夫,同时也不愿意原谅他的家人。
他们认为只要和麦道夫有关的人,肯定参与其中。
麦道夫的两个,在公司任要职的儿子首当其冲。
他们被媒体骚扰,有的记者甚至直接在大街上拦住小儿子马克和他正抱着孩子的妻子。
诈骗案爆发后,这个家马上解体,为了保全自己,在律师的安排下,两个儿子首先选择了冷落自己的母亲。
马克内心比较敏感,他无法容忍社会把他和其父亲拉到一起,无法容忍有人说他是这起案子的参与者。
这时,影片用几个桥段构建了麦道夫本人和马克的父子关系。
马克非常希望接管公司,几次和父亲摊牌,但麦道夫一次次拒绝,他甚至直接告诉马克原因,他的能力不够,她的哥哥安德鲁更具有实力。
这让脆弱的马克颇受打击。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麦道夫的专断和暴躁。
马克是事件中,最悲剧的人物。
他把父亲麦道夫视若神明,偶像,精神寄托,榜样,但顷刻间,榜样变成了罪人,变成了小人。
同时,家庭无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社会舆论不会放过他,他孤立无援,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麦道夫的另一个儿子安德鲁,影片中同样用笔颇深,他有能力,有野心,他希望建立自己的公司,他希望摆脱父亲的控制和光芒。
他和父亲摊牌,希望离开公司,但麦道夫直接骂他自私,横加决绝。
安德鲁同样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连坐”式惩罚。
有客户和员工直接在路上向他发泄不满。
安德鲁比马克坚强,经受住了社会的压力,但他却被疾病困扰。
最后,他死于癌症。
死前有人问他对麦道夫的看法,和他为何不去监狱看望自己的父亲,安德鲁冷静的说,“在我心中,他已经死了。
”与麦道夫相伴50年的妻子露丝同样被其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露丝去了15年的理发店都拒绝为她理发。
两个儿子不愿意和她说话,因为她不要愿意抛弃麦道夫。
可最后,在马克死后,这份埋怨彻底爆发。
她最终选择了与麦道夫不再联系。
通过三位最亲密的人,影片从侧面给我们呈现了麦道夫的形象,这个父权的专断之人,在爱的名义下,完成了这桩“骗局”。
麦道夫不断声明,他这样做是为了家人。
被揭露后,他依然不断强调会妥善安排家人和忠心耿耿的员工。
可结局是,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家产全部被收押,妻子只能去和姐姐一同居住。
很多员工上了黑名单,许多投行证券公司不愿意要和麦道夫合作过的人。
他们最后甚至没有拿到承诺过的奖金。
他企图以爱巩固的家,最后却瞬间瓦解,他也落得孤寡在监狱终老、死亡。
麦道夫其实一点也不在意150年的牢狱生涯,他心痛的是儿子,和妻子先后与他断绝关系,是孤独和放弃最后击垮了他。
影片对于为什么麦道夫能够通过8年时间,不断拿到许多富人,许多华尔街的精英们一生的积蓄,用了几场非常精彩的戏剧性场景进行了解读。
在次贷危机爆发时,人心不稳,人人都想保护自己的资产,甚至说希望在乱世中获取暴利。
在一个酒会上,麦道夫正苦于寻找资金填补挤兑出现的资金漏洞。
奇妙的一刻发生了,许多人居然主动找上麦道夫,希望把他的钱投入到他旗下。
一个陌生男人,一开始希望投入1亿美元到麦道夫的基金。
麦道夫并没有在意,但随便几句试探,最后,这个男人居然愿意拿出4亿美元。
麦道夫自己都感到非常惊讶。
两人的交谈在现场乐队的互文下逐渐升级,鼓手敲打的节奏提速,人内心的欲望在膨胀。
其实那群华尔街的精英难道真的不知道麦道夫的基金有问题吗!
他们只是不愿意过多的过问这个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真实内幕而已。
他们在贪婪的欲望控制下,只是希望在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自己不是最后一个人而已。
麦道夫直言,华尔街动荡,这时需要一个替罪羊,需要一个背锅者,他不过运气不好,在挤兑中没有挺过去,所以最后所有脏水都破向了他。
如果他筹集到足够的钱,或者说挤兑的现金没有那么多,他挺过了寒冬,说不定现在他还是那个华尔街的英雄。
这场人类原罪的集中体现事件中,监管者同样漏洞百出,证券检查机构不止一次提出要审查麦道夫的基金。
影片最讽刺的一幕是,麦道夫直接告诉了监察员他们的账户,只要他们打一个电话过去,就可以知道,这个基金根本里面就没有钱。
可几年下来,没有人真的去打了这个电话。
他们选择性遗忘,选择性信任,其实终究还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贪婪!
影片的最后,麦道夫问的那个问题其实值得玩味,“你认为我是反社会的吗”?
其实恰好相反,麦道夫就是社会的,他玩懂了社会的运行规则,玩懂了当今小社会下的人性特征。
他用最社会的方式,控制住了这群生活在社会之下的人。
同时,麦道夫也被社会吞噬,他,包括他的家人,一直挥霍着别人的钱,这个不争的事实也让他无法推卸自己的罪恶。
其实,金字塔旁氏骗局无处不在,一旦挤兑超过其承受的能力,这个看上去坚固的宝塔就会瞬间垮塌。
但我们不要忘记,参与进去的人都有为这个金字塔添砖加瓦。
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了,德尼罗演完这一部基本可以拿终生成就奖息影了。
关于麦道夫,当年那些事、那些手法早已没啥悬念,而今对电影的诉求,自然也就落在了犯罪心理层面。
此片恰是着眼于犯罪心理的揭示。
应当说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对这个人物的所有好奇。。。。。
美中不足的是后半部分稍显拖沓。
奉上8.7分。。。。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后半段挺不错的
눈_눈 讲真哦,我是看不懂还在死撑着【自己点开的电影死都要看完】。看完其实有个感想,蠢儿子的正义感真是强大啊!被老爷子告知真相之后直接去检举了,哇,心生敬佩啊,已经是佩服到我只能说厉害厉害的程度了!
原来女主竟是米歇尔•菲佛 不禁好奇这片子如果是她老公来导的话又会怎么样
德尼罗演技发挥出色,身处丛林城市,成年人更应对自己的资产负责,身陷庞氏骗局要么缺乏逻辑,要么不愿承担责任,背后都离不开利欲熏心四个字。
真佩服哪个没上当的老板,所以有人给你推荐限量版好事的时候,多长个心眼
自以为是拯救家庭却不知已毁了这个家。
采访回忆,倒叙抽丝剥茧的经典情节,节奏基本到位。后半部分家庭戏印象深刻,令人反思财富的局限性。
好吧,姑且算你这个角度的叙事算清奇,可我只想知道,那骗走的几十亿去哪儿了?倒是给个答案啊!
很简单易叙述的故事 但是拍的亢长无趣 无高潮无亮点 看的都要睡过去了 改编的有起伏一点会不会更好 雪花女士的口音也是怪怪的
演员配置是不错的,可是剧情实在太强行苦情了,太拖沓了。
明显评分低了,有几个镜头都拍的奇好。后来才知道是与雨人的导演。
1The sad truth is that most evil is done by people who never make up their minds to be good or evil. 2只能用两小时就要向观众展现这个如同恶魔的棋子一般的“欺诈圣手”,的一生,对于导演编剧来说确实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看得出他们尽力了。3这部电影在表现形式上,叙事方式上都有瑕疵,当然其中也不乏亮点。譬如说恰到好处的配乐,麦道夫大儿子死的那场戏,麦道夫在宴会上圈钱的这两场戏尤其惊艳。4真的是被德尼罗的表演给震撼到了,有深度有层次感,情绪收放自如,德尼罗对于麦道夫这个角色的拿捏,其掌控力之强和表现力之准,甚至超过了至暗时刻里的咖喱叔,令我肃然起敬。5其实这群演员都演得好,除了敷衍了事的米歇尔菲佛。
这部电影在说什么?多美好的人设都会崩的。
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讲。。。非得要这么讲。。。。
感觉像是个公益片,教育人们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贪婪。身处骗局的所有人都脱不了干系。麦道夫的财产必须没收,他儿子们的财产当然也别想撇开关系。最后他在靠纳税人供养的国家机器——监狱里吃住免费看电视上网,下场讽刺。他的家人们,既然昔日享了荣华,那么今日之耻也逃不了。谁叫他们生在富贵之家。
无聊
真是超级无聊,讲的是高潮之后的故事
切勿贪婪。
贾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