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佩图尼亚神加持(台),上帝存在,她的名字是佩托尼亚,上帝存在,她叫佩托尼亚,上帝是存在的,她叫佩特鲁尼娅,主啊,她的名字是比
导演:缇奥娜·斯特鲁加·米泰夫斯卡
主演:拉宾娜·米特威斯卡,彼得·米尔切夫斯基,赫瓦特·杰斯哈瑞,马里奥·克涅佐维奇,佐里卡·努什瓦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比利时,法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语言:马其顿语年份:2019
简介:三十二岁的佩图尼亚身材微胖、相貌平平,空有一张历史文凭却毫无工作经验,面试再度失利还被男主管狠狠羞辱。在返家路上,佩图尼亚遇上男士限定的年度主显节“泳渡夺十字”大赛,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神父在吟唱时失手提早开赛,上百位教徒壮丁争相跃入冰冷河水,万念具灰的她也不假思索地跳河奋游,竟破天荒抢得头筹。男性..详细 >
节奏上佳,不疾不徐,可惜故事有点单薄,二十分钟左右就想到结局了...僵化的母亲,不讲法律的执法机构,暴徒与守旧的教会“我对于共产主义和民主结构的混合有兴趣”“也许这就是这个国家时日无多的原因罢”
这要不是女导演拍的我能打一星的水平
女性争取权利,要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十字架,而是就业机会,发言权(摄像机),宗教中的性别平等,以及消除极端男权对于女性的羞辱。片中的正面的男警察让人稍感安慰。
形式和神韵结合的很好。个体的离奇遭遇映射出社会融合的尴尬境地,没想到东正教现在还有如此影响力。但宗教、规则等"强力"在现代个体面前通通褪变为无力,沟通也面临着失语,而看似强硬的个体却只能在多方角力中漂浮。狼被迫披上羊皮,披上狼皮的羊又幻想着无上权力,相互钳制的二者举步维艰。这种透漏疲乏的现代景观在亘古不变的马其顿确实别有风味儿,可惜落到女性权利上变得浅了。
或许在巴尔干半岛语境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电影文本自身。如果西欧昨日的历史复现为巴尔干半岛今日的现实,那么如此的女性主义叙事仍有被结构的意义。
1.5。前半程还算正常,在手持摄影营造的现实感基础上确立女主的极端人设,为女性上帝的诞生做足了准备。但从女主被抓之后,接下来40分钟剧情竟然毫无推进,只是一再重复之前早已建立好的几组基础矛盾,再让女主啰啰嗦嗦自陈心路历程,人物无转变,冲突无升级,议题探讨的层次自然也就极其有限,太浪费这个能多向延伸的题材了。直接安排一个记者角色满街采访路人来呈现各种社会声音也是非常迷了,还有比这更偷懒更粗暴的写法吗……最震惊的是结局突然180度大转折,莫名其妙就和解了,感觉编剧怕是直接放弃了……
很有趣的人物设定,历史学家,大龄女青年,无业,后续的故事发展中,落入女权主义的俗套中了。
#Berlinale2019# 这都已经是后罗马尼亚新浪潮时代了,怎么还会这样拍片呢?导演经常难以抵御大场面的诱惑,在必要时刻远离主角,而去塑造一个群体的象征性姿势,导致人物非常不连贯。后面在警察局里,根本就没有有效塑造紧闭感和恐怖感。只觉得是警局一日游,所以踏雪回家也毫无分量。另外,我帮片子想了个港译名,《我執到了上帝那話兒》。
69th Berlinale 目前为止加短片看了20部,这是最惊喜的一部,全场观众掌声最持久。历史系毕业失业女孩在警察和教宗,媒体和传统宗教男权之间,轻盈得如同一支蝴蝶。
(✿◡‿◡)
以宗教为出发点,依旧是关于女权的探讨。当有人固步自封时,必然有人在反抗。佩特鲁尼娅如上帝一般介入其中,选择坚持,选择原谅,选择给予。
谁三十多岁单身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因为理想化融不进社会还犟得不行,原来是我们历史系学生啊那没事了!
如果上帝是个女人呢?
给人一种想拍深度片而余不足的感觉
看完这部电影,觉得每一个女孩都可以叫佩特鲁妮娅……
对宗教和男权的解构还可以玩得更深
2019.10.25@法国文化中心
男性不会允许女性跨越他们拥有任何东西,即便那是一个只有一点点象征意义的木质十字架
也不是不好吧,但我不太喜欢
也就像马其顿这种落后国家的人才会把精力花在这种事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