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很安静,很纯粹,没有俊男美女或者任何噱头,就足够吸引了我的眼球(当然,好作品必然是有好的形式,而好形式往往有好的开头,譬如三四百斤的一堆肥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噱头)!
胖子是孤独的,但当两个或者三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勿需彼此多言,便成就了一段人生的旅行,很温暖,很舒服。
它不算励志电影,也不该得出:人生不该留遗憾这种陈词滥调,而应是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种温度需要彼此给予。
看到有推荐随手买了这部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的票,不想太浪费@北京国际电影节 的好机会,顺便装个文艺青年的逼。
结果开场五分钟的时候我甚至是有点后悔的,一个生活在贫民窟、生活枯燥的肥胖症患者,每天从醒来到闭眼都充满着沉重的呼吸声。
感觉像是部格调压抑的法国文艺片。
但就在我还没后悔到想回家的时候,变化来了。
男主费德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给他看了他们旅行的相片。
以此为契机,费德想起了自己多年前也有台老式相机,他把它翻了出来,拖着沉重的身躯去几个街区外的相机冲印店,洗出了照片。
年轻时的自己和家人的脸给了他触动,他和小店员交涉,买了一台旧数码相机。
小店员保罗是个一身朋克打扮,听金属,看漫画的年轻人。
他贪财,使坏,卖给费德坏的充电器,但又良心发现,去费德家给他修好了。
因为一场大雨而停留,使他对这个孤独寂寞的胖子有了些恻隐之心。
而费德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
他向妹夫请教拍照的技巧,保罗经常过来陪他聊天,他对保罗在看的漫画产生了兴趣甚至看得上瘾介绍给了妹夫——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漫画吗?
death list!
墨西哥山寨版死亡笔记233!
费德和妹夫私下讨论过自己的死亡清单上要写上谁,他俩不约而同地写了罗莎娜,费德那个严厉得几乎不近人情的妹妹。
费德的生活有了亮色,但他还有更大的心愿,在屋里拍不出好照片,他想去外面,去海滩!
他与旅游公司联络,强求妹夫和保罗背着妹妹带他去办手续,但是旅游公司用借口拒绝了他,一个200公斤的胖子,他们当然不想承担风险。
失望的费德独自一人出门拍照,等大家找到他时,他已经因为心脏病发而被送到医院了。
出院后,一向忙碌而严厉的妹妹,还是温情地照顾了他。
但他的身体已经坏到被医生限制外出了。
一个人的夜晚,他在自己的“死亡清单”上狠狠地划掉了妹妹的名字,在最上方的位置,写上了自己的。
而就在他以为生活将要重回枯燥的时候,保罗来了。
保罗说,要带他去海滩!
保罗冲洗了费德最后一次出门时候拍的照片,那是非常棒的镜头感非常好的照片。
“天才摄影师在家里也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所以他要带费德去海边,甚至给他带了最新的相机和镜头。
妹夫看过费德的照片后,也同意了。
罗莎娜是唯一阻止的人,但这一次,费德自己面对一向强势的妹妹,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坚持。
三个男人开了一天车开到了海边,费德笑得像个孩子。
保罗问:“现在我们该做什么?
”“等。
”“等什么?
”“日出。
”“日出?
”“对,日出。
”影片以黎明的海岸边三个男人的背影为结尾。
我不知道费德会不会拍到好照片,也不知道他的生活会不会再次迎来一个黎明。
也有人觉得这个结局还是蕴含着绝望,whatever,任观众去想象了。
我觉得这个戛然而止是好的。
这部影片打破了我对墨西哥电影的固有印象,既没有黑帮枪战贩毒,又没有和美国的对抗或民族意识,甚至都没有任何“墨西哥风情”,有的只是小人物的生活,平凡,不堪,但还是有温情。
每个角色都描绘得很好。
我从不知道墨西哥电影可以这样。
保罗这个小帅哥很出彩,他对费德的态度变化和他为他做的一切都表述着他内心的善良勇敢,即使他留着杀马特的发型看着山寨的漫画还偷吃费德的饼干。
妹夫对费德的善意是一开始就表露无遗的,他和保罗虽然一开始不对付(那里很搞笑w),像是瞧不起毛还没长齐的小鬼,也稍微有点固执,但他还是能接受新事物,很快就和新的小朋友相处融洽。
片中三个男人的友情很棒,但即使妹妹罗莎娜戏份较少,对她一开始的印象也不好,可她守在费德床边和之后的悉心照顾,也说明了她对哥哥血浓于水的亲情。
这片大概挺难有资源吧所以我剧透得很彻底。
不过万一有机会看到,我还是推荐大家,值得一看,尤其是喜欢小众文艺片的人。
最后,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1.费得是一个特别的胖子。
特别不是指他是漆夜中的萤火虫,而是特别重。
保守估计三四百斤,看上去就像会移动的石头。
不管在哪都是视线焦点,只是不知包含多少善意。
2.费得不喜欢这种被人当成动物园看稀奇的感觉。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散发着难闻味道。
他不想安于现状,终于想出了「不出门」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也曾不止一次地嘱咐他不能「贪吃」和「节食」。
费得觉得很有道理,完美地执行了后者。
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
所以每天基本都会独自呆在破旧家中,仅靠着串珍珠得来的微薄收入度日。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很少时间开心,很长时间迷惘。
3.有时候妹妹罗绍拉和妹夫拉蒙会来看他。
妹妹很嫌弃自己这个哥哥,费得感受的到。
仅一个眼神就会让费得如坐针灸,仿佛呼吸都是错误。
不过拉蒙到很关心自己这位大舅子,这会正给费得展示着和罗绍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
费得来了兴趣,曾经他也有照相机,可惜坏掉了。
东西一旦坏掉,就会被遗忘吧,相机是这样。
人也是这样。
4.费得决定把胶卷洗出来。
这是他晚上在床底翻出坏掉的相机拿在手上把玩间发现的。
要知道早上有人敲门,费得跑出来开个门可能时间就到中午了。
这次出门洗胶卷的决定无异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记不清有多久没出过门的费得就这样出发了。
拄着拐棍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5.当费得满头大汗地推开照相馆的大门,歪歪扭扭地朝柜台走去时,店员保罗正边听听金属音乐,边看《死亡笔记》漫画。
保罗是照相馆店主的儿子,总穿着黑色衣服,刘海遮住半边脸,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也就是这个人,让费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费得:我要洗照片。
保罗:嗯,一个半小时后过来取吧。
6.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费得越来越不甘心于匍匐在时间底层。
钟表转的默不吭声,日复一日。
可至少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何况有血有肉的人。
费得想要做些什么,比如此刻他正在家中拿着在保罗忽悠下买的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相机在拍个不停。
即使拍摄的内容随处可见并无寻常,可供拍摄的模特只有自己。
费得管自己的拍摄出的照片称作艺术。
7.这条道路注定曲折。
阻碍费得艺术道路的绊脚石出现了,这让他头痛不已。
相机电池冲不进去电,还怎么拍照呢?
无奈,费得拨通了保罗所在的照相馆电话寻求帮助。
可能是因为摄影,两也可能因为费得家中的饼干太过美味,一来二去间,保罗和费得越走越近。
费得还介绍了时常与自己交流摄影心得的拉蒙与保罗认识。
三个热爱摄影的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果不其然,费得和拉蒙都看起了《死亡笔记》。
8.费得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摄影了。
不只是爱好,似乎成为了某种寄托。
看着自己拍出的一张张照片,费得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偶然间费得在旅游杂志上瞥到韦拉克鲁斯,于是在拉蒙和保罗的帮助来到了电话咨询过的旅行社。
费得很开心: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世界了。
拉蒙很绝望:我终于要被你妹妹打死了。
保罗很机智:就让费得坐在后车箱里开车过去吧。
9.费得:你好,我想去韦拉克鲁斯,帮我订下周的票。
店员:还有名额,一共3500索币。
费得:好店员:稍等,我请示一下老板,不好意思,下周旅行团人满了。
费得:高峰期过后的几天也行。
为了去海边,我不介意多等几天。
店员:不好意思,全都满了。
旅行社的这套素质三连打的费得一行人猝不及防。
有生意为什么不做,因为你太胖了,要是你出事了,我们要赔钱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对吧。
胖是一种错误吗,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对错其实无所谓。
10.费得失踪了。
保罗和拉蒙急的四处寻找,那天从旅行社返回家中后的告别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费得出现了。
却不在家中而是医院。
同时伴随着医生地告诫:你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负担很重,你的情况很严重。
费得是在街边晕倒的,真是瞎胡闹不是吗。
可费得只是想拍一拍踢球的少年。
11.妹妹将费得接回家中照顾。
她从来都对费得所拍的照相不置可否,评价这是5岁小孩都能拍出来的东西。
她会强迫费得吃饭,强迫费得洗澡,即使那样费得感到难堪。
她也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紧握着手,泣不成声。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住。
面对无边的夜色,费得翻开了笔记本,在上面涂掉了妹妹的名字,写下了自己。
12.对于费得来说。
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
费得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会那样如行尸走肉般一直重复直到死去。
可是摄影、拉蒙和保罗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那么一点意义。
嗯,现在还要加上妹妹罗绍拉。
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
14.故事的最后,费得终于看到了海,这是他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
所幸保罗和拉蒙没有像费得一样放弃希望。
三人面朝大海,在一片氤氲的雾色中静静等待太阳来临。
太阳总会升起,只是时间早晚。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念之间。
我想这部来自墨西哥的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这浅薄的语言让你对这个影片产生兴趣,那么我将不胜欢喜。
这可不是什么一个胖子和两个好友去海边拍照的故事那么简单。
如果你曾遭遇迷雾,请记住阳光迟早会到来。
(本文有剧透,谨慎阅读)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张大户春天到了,减肥的日子来了。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
不知道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充斥着各种立志减肥的FLAG。
反正张大户的朋友圈减肥、健身是这一段时期永恒不变的主题。
我也很想减肥但每次都被美食的诱惑和自己的惰性所击倒。
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可乐。
《行走距离》
本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墨西哥电影,获得了多项国际小电影节的奖项。
豆瓣评分:8.2分
(以下内容为剧透)男主角费德是一个400斤大胖子。
400斤有多胖看看这场面就知道了,好像一座肉山一样。
费德虽然胖,但是心地善良,温和,非常的童真。
过于肥胖的身体让他行动困难,只能呆在家里过单调乏味的生活。
虽然胖和瘦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但是胖到影响健康了就真应该减减肥了。
像费德这种心地善良的人明明会有很多的朋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肥胖限制了他,不能正常的生活,只能呆在家中。
身体也有严重的心脏病,想做什么都做不了。
为什么要让肥胖毁了我们的生活呢。
费德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周六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
但即使是自己的亲妹妹也嫌弃他身上有味道。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激发了费德摄影的欲望。
妹妹一家走后,拉蒙艰难的出了门。
从自己家走到巷口这短短的几十米,费德都走的异常艰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经过千辛万苦费德终于来到了年轻人保罗的摄影器材店,买了一款最便宜的数码相机。
保罗也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在和费德的接触中,保罗觉得这个萌萌的胖大叔很有趣。
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保罗经常来找费德,一起吃饼干,看电视,做手工。
俩人还一起看漫画,看的居然是山寨版的《死亡笔记》,真是夜神月听了会沉默,L看了会流泪。
妹夫拉蒙也来找费德玩,费德把《死亡笔记》介绍给拉蒙看,俩人都入迷啦,看的不亦乐乎。
还让对方把自己写的死亡名单分享出来,真是幼稚死了,跟小孩一样充满了童真。
妹夫拉蒙最近在休假,不顾老婆罗绍拉的阻挠,天天来找费德玩。
保罗也来找费德玩,三人就聚到了一起,保罗和拉蒙刚开始互相看不对眼,俩人较劲,费德中间调和,最终三人都成了好朋友。
这哪里像成年人,分明就是三个小孩嘛。
让我想起了童年,我的朋友A和朋友B,他们俩个都是我的好朋友,但他们互相不认识。
我介绍他俩认识,他们也是互相的较劲,后来玩着玩着就成了好朋友。
迷上摄影的费德性格也变的开朗了,他决定走出家门,报了一个旅行团,去梦寐以求的海边看一看。
但是旅行社的人一看他的体型,就婉拒了他的订单。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
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
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
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费德出院后,由妹妹罗绍拉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甚至连洗澡都得妹妹帮忙。
这么胖的身体别说生活质量了,连尊严都没有。
这样的生活让费德非常的消沉。
为了让费德重新振作起来。
保罗又来找费德,并让他看了他昏倒前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专业摄影师级别的。
并且给他带来了最高档的相机。
要陪他一起去海边。
妹夫拉蒙也来了,要用自己的车拉费德去海边。
这三人真跟小孩一样,一定要帮助费德去海报冒险。
这时候“妈妈”(妹妹罗绍拉)来了,以费德的身体条件为由,阻止三人的冒险行为。
三人不顾“妈妈”的反对,来到了海边。
静静地在海边等待着日出……
整部电影非常的“幼稚”,充满了童真。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保罗要跟费德交朋友毫无逻辑,没有道理。
看完之后,我懂了,这三个人都是小孩,小孩做事讲什么道理啊。
我真的好想再跟我的小伙伴们去冒一次险。
彩 蛋导演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囚犯被囚禁在自己身体里的故事。
他最终找到了反抗的力量。
在和人们的接触中把自己从身体里释放出来。
有时候我们把自己长时间的封闭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走出来,而这只需要一瞬间就好。
我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还不足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奇迹和经历。
我的愿望是抓住这样清晰的时刻与观众分享。
(原话是英文,渣翻译见谅)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换季的时候,冬天到春天,换下厚重的衣物,看春暖花开;春天到夏天,看骄阳似火,吃冰冰甜甜的雪糕;夏天到秋天,看绿树变成金黄落下,秋风徐徐;秋天到冬天,天气开始转冷,期待一场雪的到来。
一个季节要结束马上迎来新的变化的时候格外的期待和欢喜,而一个季节之中的时候,会觉得春天无趣,夏天闷热,秋天萧瑟,冬天臃肿,怎么都不开心,只想逃离,期待下一个季节。
人生亦是如此吧!
当一直在原地,生活就会慢慢的变得讨厌起来,只有去改变,哪怕只是微小的不同。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40年,其次便是当下,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太开心,可以考虑适当的改变吧,一场旅行,一顿美食,一次任性都可!
迈出第一步,收获改变的美好。
今天在網路上發現一部,2015年上映的墨西哥喜劇電影《行走距離》(我找不到台灣的翻譯),因為今晚想看輕鬆一點的作品,再加上查了豆瓣,她的評價很高,所以就選她了。
沒想到從第一幕開始,我就一路含著眼淚看到最後(到底是誰說她是喜劇片的?
),故事從一個近200公斤的胖子,鎮日宅在家裡,因為多年前一部老相機,開始走出家門、認識滿口小謊話,內心卻超級善良的小青年,也發現那位其實對妻子不滿,但始終關心大舅子的妹夫,真正的內心想法。
二個男人加入他的生活,陪伴他一起開創生活的可能性。
內容很一般,應該說很日常,甚至是很普通。
但是,拍的好純粹,也好真心。
我超級喜歡幾個場景的佈光、景深還有色彩的層次感。
我也喜歡男主居住的舊屋,雖然破舊但色彩斑斕,很有生活氣味,也很有藝術感。
我更喜歡這位可愛的胖子、愛出風頭的小青年,他們純真的笑容讓整部電影充滿清新。
全程我看的淚眼矇矓,直到最後收在三位在海邊的背影時,超級想大哭一場。
這部電影主演及製作團隊的資料很少,幾乎查不到。
我只知道男主(演胖子的那位),本職是作曲家(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他做的),其他都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男主、臉部表情多變的小青年,以及這位導演,還有沒有別的作品。
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感激不盡啊雖然她是2015年的作品,但因為我今天才看到,所以請容我把她排入我今年最愛的前五吧
我们仿佛压上一生在与命运和时间打一场牌不知道命运牌面花色不清楚时间牌剩几何于是一边盘算着时间一边忌惮着命运苦心经营用失去获得机会用权衡掩饰欲望终抵不过白驹过隙 时间不可挡天道无常 命运不可知局终牌残我自慰藉 成败不可求无可奈何方懂得留下的都是遗憾打出去的才是人生如果命运透了风时间交了底打出的牌是否会不同依纵使无法赢得牌局是否可以不输掉人生“老妈说过,抱一下柏树就能预知寿命,胳膊长的活不久,因为抱住的多。
胳膊短的反而活得久,因为抱住的少。
”“我现在去抱那棵树,它会不会告诉我还能活多久?
”——费德里科·桑切斯《行走的距离》这部画面极具墨西哥风格的电影,讲了一个笑中带泪的简单故事,却让不同的人收获到不同的东西。
与我则是……费德里科·桑切斯一个因为过度肥胖而导致心脏病的独居大叔。
他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
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
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直到度假回来的妹妹、妹夫给他看了旅行照片,他决定拖着沉重的身体出门去冲洗床下饼干盒子里藏着的老胶卷。
也许他的“走运”从他迈出房门的那一刻开始,也许从他推开保罗照相机店门开始。
在“走运”的冲洗出胶卷后,又“走运”的买到折扣相机,并“走运”的得到上门维修服务。
然而,费德大叔真的开始走运了。
他在照相中找到了乐趣,抑或是寄托。
当他拍摄的椅子、桌子、电话、苹果、香蕉、玩具饰品…给他妹妹看时,她说“这都是屋子里的东西,五岁的孩子都可以拍出来”,而费德大叔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啊。
”更走运的是这样的照片也有人欣赏。
莫名的气味相投,让狡黠孤独的相机店少主保罗、孱弱笨拙的大叔费德、惧内温暖的妹夫雷蒙成了彼此的知己。
他们一起看电视、喝咖啡、吃饼干、欣赏费德的“艺术照”、探讨保罗带来的《死亡笔记》漫画。
“死亡并不是恐惧,它是力量和责任。
”也许是因为对摄影的热爱,也许是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是摆脱身体束缚迈出去的渴望,大叔费德做了一个让大家诚惶诚恐的决定,要去海边旅行。
这个平凡的愿望,在过度肥胖的费德面前困难重重,旅行社的婉拒、医生的禁止、妹妹的担心,让费德的身体状况阻力变得微不足道。
这让从绝望中燃起希望的费德再度失望沮丧。
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我的灵魂备受摧残,我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雨中找到宁安。
知己就是懂得你的忧伤,帮助你实现心中所想的人。
保罗在冲洗出来的费德的照片中,看出了费德想抓住余生,留下最后美好的愿望。
他装上最新型的相机和镜头,去费德家,要陪他去海边。
这时妹妹和妹夫也到了,妹夫终于说服妹妹放弃阻拦。
于是,三个男人驱车赶往海边,踏上一场追梦的旅程。
也许我们永远等不来最好的机会,就如史铁生说的“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
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越来越好”能成为一个美好的祝福,是因为生活终究不会完满,而且越走越短。
命运的走向和生命的长短皆不由人控,故而在生命的尽头终会有遗憾。
但那遗憾一定不是因为什么成败,可能只是因为你手中某一张珍视却没打出去的牌。
这就是命运透的风,时间交的底。
那么如果把手中的牌都当成最后一张牌去打,我们留下的遗憾会少一些吧。
也许与不输掉的生活的距离,只差迈出的那一步。
自诩是影迷却到现在才写下豆瓣第一篇观后感。
文笔实在不佳,因此每次看到好看的电影也只能点个五星力荐。
可这部电影总让我有想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因为它太普通了。
甚至没什么剧情,连如何起承转合都可以让你猜到。
但它恰巧又那么有力量,会让你对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念念不忘,包括那个旅行社的接待员。
大概她最像我们,对像主角这样的特殊人群会报以同情,但真正能去为他们做的却少之又少。
会有些许无奈心酸,而转过头我们还是要过各自的平凡人生。
可奇妙的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不是背着ta特别的包袱,走出了限制自己的那段距离。
本片的主人公费德是个看起来就有四五百斤重的大胖子,没体重的原因,他患有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减肥,更不能行走,因此多年以来一直独居在家,但他很自律,每天八点起床做手工项链边听收音机,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然后入睡,每周他的妹妹罗邵拉和妹夫拉蒙都会来看望她一下,妹妹有点嫌弃他,嫌弃他身上的味道,更讨厌他这个样子,但是他的妹夫待他很好,不嫌弃他什么,而且经常把自己的一些趣事分享给保罗。
也给他枯燥的生活有了些许的乐趣。
一次妹夫把他旅游时的照片给费德看,费德第一次接触到的摄影,他看到那些优美的风景,跟看到照片里妹妹和妹夫快乐的笑容时,这对多年以来不能出远门的费德来说是无比的奢侈,晚上,他翻出家里一台坏掉的老摄影机。
里面有一卷胶片,第二天一早,他要做一件大事他要出门,把照片洗出来,他在去的路上看到一群孩子在街上踢足球,看到他们随心所欲的奔跑,费德眼里充满了羡慕,费德慢慢悠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冲洗店,照片冲洗出来,是他过生日时家人的合影,他看着照片,幸福的回忆涌上了心头,费德又买了一台二手摄影机,他用这台摄影机拍遍家里的各个角落,也拍自己,摄影机让费德的生活有了些色彩。
也因为这台摄影机,费德认识了冲洗店的少年保罗,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变成了要好的朋友,从此保罗和拉蒙,经常陪伴保罗一块儿拍照,一块儿做手工,一块儿看漫画,朋友的陪伴也让费德生活不再枯燥单调。
一天晚上费德在看一本书上面有大海的图片,这么多年以来,他第一次有了一个想做的目标想完成的想法,他要去看海,去把把大海拍下来,保罗和拉蒙把他带到旅行社,但无论费德说订哪一天的旅行团,前台服务员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掉,费德也明白,因为自己胖,人家不想惹麻烦。
保罗和拉蒙把费德送回家后也离开了,费德自己出了门,但这次出门他犯病了,费德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妹妹抱着他的手痛哭,也许到患难时才知道费德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爱着他的,妹妹虽然嫌弃他,但是他也是真的爱他。
保罗来到费德家里把他犯病前在大街上拍的那些照片给他看,这些照片可能不是拍的最好的,但绝对是最有感情的,拉蒙看了非得拍的那些照片后也被深深感动,二人决定完成费德的梦想,既然旅行团去不了,那我们就送你去,此时妹妹也来了,看到费德又要出门一万个不同意,但是这次费德非常的坚决,他坚定地说出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妹妹走出门对费德喊,你走了,我就不管你了,你找别人照顾你去吧,她爱费德,她不是打击他的梦想,他只是担心他的安全。
费德坐在车上感受着细腻的微风吹过脸颊,脸上流露出自由,幸福满足的笑容,终于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保罗说,现在干什么,等,等日出。
影片中费德的体重,成为限制他探索美好生活的枷锁,这些赘肉也象征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阻力压力,阻碍囚禁着我们的梦想,精神自由,无论我们现在是迷茫,还是身心俱疲,又或者无可奈何,还请继续坚持,寻找发现,当你撑过去,世界像你展示的一定震撼心灵,其中保罗和拉蒙,我真的很欣赏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帮助陪伴,费德可能会一直颓废下去,费德很幸运有他们两个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值得让人艳羡的。
它能伴我们走过痛苦,走出迷茫,也能带我们体会温暖与感动、开心与畅快。
《行走距离》是亚历山卓·古兹曼·阿尔瓦雷斯执导,卢卡·奥尔特加、毛里齐奥·艾萨克、约耳·菲格罗阿等主演的电影。
去看看吧,可能这部电影会给你一些帮助启示或者安慰吧。
昨晚看罢,随即写了个短评,然而觉得很不过瘾,似乎应该多打些字出来才能畅快,这才突然发现,原来已经好久没写影评了。
自从用手机豆瓣,看完电影的感想,都是随手用手机输入几句随意的短评,以至于电脑键盘都落了灰。
于是,我把键盘拆开,擦洗,再装回去,然后开始写影评。
不过我很快就意识到,我根本没打算写影评,只是打算胡扯一番,因为写了几行的更像是影评的东西已经让我给删掉了。
或者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想到的那些东西,不见得是来自这部影片,而可能是来自我对墨西哥的偏爱。
那个温和的肥胖到走形的男人,已经离开了人类社会。
他不外出,很少洗澡因为自己做不到,每天串一些珠子为生,他似乎也只能进行这样的劳动。
只有妹妹妹夫偶尔来探望他,但是妹妹也只是来要他吃药,给他洗澡,尽管他不愿意。
在妹妹面前,他只是一具肥胖令人作呕需要基本生活需求的躯体,他的想法,感受,是不被注意的。
他就这样平静而孤独的生活,住在同他一般颓败腐朽的老房子里,如一潭死水。
电影里没有交代是在哪个城市。
我在墨西哥并没有到过那般破败的巷子,狭窄,路面凹凸不平,低洼处积着水,街边的房屋参差不齐,砖墙裸露。
我去过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镇子,都整齐干净,房屋外墙五颜六色,屋顶或门廊上种了花,人们向你和善的微笑。
我在瓦哈卡住过几天,那里是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乡,每天在各种工艺品店里赞叹木制品匠人的奇思妙想,夸张而华丽的配色和造型。
白天在大修道院墙外晒太阳,夜晚在小广场吹风喝酒。
胖子看到妹妹妹夫去瓦哈卡的照片,心思动了,冲洗了很久之前拍过的胶片,拿出积蓄买了一台早已淘汰的奥林巴斯μ系列数码相机,750比索,不到300人民币。
一潭死水里掉进了石头,开始荡起涟漪。
被自己身体和微薄财力所困的胖子,忽然想看看这个暌违已久的世界了。
小伙子很墨西哥,有点调皮,却是忠厚而仗义的。
我在墨西哥认识的那些人都体现出非常相似的特质,热情好客,温和快乐,对人很认真,而且乐于提供帮助。
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事情,带我出去玩,当我回赠一些从国内带来的精美小礼品时,他们很惊喜且大方的接受。
我们可以通宵喝啤酒一边漫无边际的瞎聊,不断的有人加入,和我握手,碰杯,拥抱,聊的兴高采烈,可实际上这人和我们谁都不认识。
这种人际距离很近,又有着足够分寸感的地方,似乎谁都可以成为朋友,真让人喜欢。
于是胖子,小伙子,妹夫,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朋友。
妹夫也孤独,有妻如此,他宁可躲在胖子家里。
于是三个人吃些简单的东西,一起帮胖子串珠子,或者聊一些漫画,以及外面的世界。
对了,漫画。
所有在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东西,都可以从漫画中得到。
看了漫画的胖子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胖子,他有了朋友,对世界的向往开始生长起来,开始失眠,想出去看看。
他去拍孩子们踢足球,虽然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却是真的拍到了一些照片的。
他第一次走出屋子,走向相机店,像一头直立行走的河马,路边的孩子是惊呆了的。
他去拍孩子们踢足球,很显然,他并没有被当做怪物,没有被嘲笑和恶意的辱骂,他是被接受的,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被接受。
那些我以为的孩子们身上固有的原罪般的恶,在那里的孩子身上并不存在。
在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那些时间里,我很惊讶的发现,那些孩子虽然也淘气,但是大多彬彬有礼,很少见到自私,暴戾,娇气或大吵大闹的。
偶尔几个男孩子跑过来大声问我从哪儿来,然后大笑着跑开。
我想,如果生活在那里,我可能会考虑要个孩子吧。
两个朋友要带他去看大海,妹妹阻拦未果,哭了。
妹妹想的是要他活着,活着就好了,干嘛要去做那些没用的。
两个朋友想的是他需要生活,生活的意思是除了活着还得有快乐,有念想,做些完全没用但是让人喜欢的事情,要不然活着干嘛。
死胖子变成了活胖子,虽然他可能突然死掉。
这也太写意了??????
对于400斤的胖子费得来说,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所以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多一些简单无言的陪伴,胜过言之无物的热情;多一些能够把玩的兴趣,胜过不切实际的理想。
纯真到冒傻气的情感 是真的好疗愈啊~
男主脸上有挥之不去讨好的笑脸
有时候会觉得能和你做朋友,真是这辈子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谁又是不孤独的呢?影像店的小哥和男主的小舅子其实也是孤独的,他们和男主在一起也许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这种相伴也能解救他们内心的孤独。胖子其实很幸运了,找到了摄影这个爱好,拍出来的照片水平也可以,不管自己多臭也有朋友陪在身边玩耍,有深爱自己的妹妹,有愿意一起去海边看日出的好友。
真是一部好电影。
我只是想去海边拍照。
一天半夜睡不着随便点开看的,却是一部惊喜之作,我常常觉得能把简单的故事拍的有韵味的不多,比如岩井俊二,但这个导演能把一个墨西哥小镇的一个平凡人拍的如此有韵味,真的很见功力
俗套
配乐安静,画面素色,色调清冷,满屏的孤独感都要溢出来了,到底是哪个王八蛋编辑的影片归类为喜剧啊?剧情片里建议加一个选项:孤独
朋友多来我家做客
破败的颜色印象深刻
不好看
性冷淡风的镜头和色调,讲了一个如此温暖的故事。
丧片
童话
真的是,什么电影都有人拍,什么电影都有人看,什么电影都有人喜欢。这个确实小众,商业电影要什么,这儿就没什么。可是我也津津有味的看完了。一直在期待发生什么,到中后部才明白,原来什么都没有。
平淡
三星半//有时就是会这样碰上几个不讲道理的好心人//但仅仅拥有善良 是撑不起几百斤体重的//其实看着身边人无法挣脱当下狼狈处境 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内心的痛苦也不比当事人少//死亡笔记确实是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