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致敬充满人文关怀的朱莉天使,远所有疾病远离你,朱莉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动荡年代残暴政府统治下的苦难生活史,,整部剧看下来是压抑的,,总觉得残忍的过了头,什么样的政府会这样迫害自己的民众,,还是孩子的她们被迫种地,却填不饱自己的肚子,,小小年纪就被训练成童子军,打枪,埋雷,承受着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东西,,看完感慨又后怕,,想来我们的父辈也曾经历文革10年那样水深火热,妻离子散,深受其害的人怕是一辈子也去不掉的噩梦了,,愚昧的政府是可怕的,狂热的民众更可怕,,因为他们释放出了心中的魔鬼
历史永远是残酷的。
看完这部片子,我们能否拍得出我们藏在历史中的那段记忆呢。
第一次的泪点是父亲要去修桥了。
母亲崩溃的哭泣,孩子似乎也似懂非懂的看着父亲哭泣。
那一段,拍得极好。
阳光光芒中的父亲,依旧微笑着,在七彩斑斓的光圈中,似乎是那么美好。
但那就是对于父亲最后的记忆了。
消失在一片森林中的父亲不会再回来的父亲。
他们是幸运的。
他们活下来了。
几个兄弟姐妹最后也都团聚在了一起。
最小留在妈妈身边的妹妹,结局是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曾经去到金边,一个人冒着危险,坐当地人的摩托车,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荒野,来到了这个屠杀场。
一进去就感到煞气极重。
硕大的地方,一片死寂。
没有人在里面嬉戏,是沉默。
对历史的沉默,对人性罪恶的沉默,对逝去者哀悼的沉默。
什么叫被鲜血染红的土地,那就是。
地上至今还有遗留的衣物、骨头、牙齿。
血与肉都融进这片大地中了。
电影可能没有演出那一段记忆残忍的地方。
因为太血腥太反人类了。
一座塔里堆满的是头盖骨。
说不定踩的那片土地下面还埋有尸体。
我不相信什么共同理想。
人性的美好之处就是不一样,但是却包容彼此。
那才是世界大同。
说教、潜移默化、洗脑、强迫,背后都是利益。
我看的应该是删减版的。
现实中的红色高棉集中营残忍百倍。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们会把生下来的婴儿在一颗大树下,抓着婴儿的腿把他们的头撞击大树,活活把婴儿摔死。
大树上仿佛依稀还有婴儿的血迹。
残忍的历史被写下,不是为了仇恨,也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反省与进步。
当我们看到这些残忍的历史,会感到恐惧,感到愤怒,从而发自内心的去避免再次发生悲剧。
掩耳盗铃也只有捂住耳朵的那个人最后的结局最惨痛吧。
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 上映了。
我是原著迷,等这部影片挺久的,还挺担心失望。
电影还算基本忠于原著,但问题也蛮明显的。
大致讲的是小女孩Loung在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经历,彼时她是六七岁的小女孩,原本生活在优渥的家庭之中,红色高棉统治开始,家庭破碎,他们”先杀了父亲”,Loung也沦落于营地当中进行”革命斗争”……原著本身称不上完美,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以己身经历写回忆录,当中有许多很碎的细节,没有明显的高潮部分,节奏感弱,容易让人疲劳。
安吉丽娜•朱莉拍摄这部影片不算意外,一是她自身的柬埔寨情节,另一则是这本书的流行程度据说是在S21集中营门口就有小摊贩兜售盗版。
影片尊重原著的地方,最重要一点在于采取了讲述者的视角:小女孩Loung看到的世界。
镜头多是她视线能及的地方:腰间的枪口刀刃、对小女孩来说最重要的新衣和糖果,这一场运动她还不能完全明白,她有许多困惑。
除了影片开头的新闻之外,敌人只是模糊的远方的帝国,宣传口号当中弱不禁风的对象。
但是对于Loung来讲,她最害怕的还是声称保护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红色高棉。
这是她看到的枪口,夺走她父亲生命的敌人。
影片没有去做全景式的描绘,S21的侧面也不曾涉及。
但这就是一个非常私人体验的回忆录。
情节上略有改动,但并不影响不赘述了。
我觉得不够的地方,也还是在于没有找到比较流畅的节奏。
铺了太多赤裸裸告诉你”这就是细节哦快来看我快来看我”的心机,尾声对于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有点困惑(Loung当时可能也是困惑的)。
但客观来说,主要还是原著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讲氛围压抑,不过分煽情和讲道理,冷静所以绝望,是一个讲述暴行屠杀的纪录片该有的样子。
嗯,细节。
譬如说,Loung刚从家中出来时,被士兵们赶下车,换便服时,姐姐们帮忙拿了一块布遮羞。
但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她只能当众洗澡,把洁白的衣服弄得黑乎乎的(以示劳动性,掩盖中产阶级家庭的身份)。
又譬如说,小哥哥Kim一开始发现Loung偷吃之后,打了她一拳。
后来爸爸临死前告诉Kim你是大哥哥了,Kim在后来都会搂着姐妹的肩膀(以示担当)。
还有一个可以多考量的地方是宗教。
影片中确有体现兄妹们遇佛便拜,但其实宗教在Loung的心灵里承担了更重要的支柱功能,Loung如何变得坚强,甚至比姐姐更能干。
我翻了翻记录,原著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神那么残忍地开我们的玩笑,却又造了这么美的天空?
神展示着世间的美丽,却让我承受着剧痛。
我好想毁灭一切美丽的事物。
”…… 历史纪录片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情节上的惊喜,大的历史进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厄运难逃。
当你看见浩劫初生,Loung说3天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你在荧幕外就已经知道那句天真话语的凄凉。
只能默默期望她是幸运的3/4幸存者,少受一些苦痛。
想起诺兰讲Allowing fate to be arbitrary,若能展现个体的命运,已是了不起的记录,更何况正是命运的无常凸现了那段历史的可怖。
关于Pol pot, tyranny之类的还是先不记了。
原著回忆录豆瓣页面: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8.4Loung Ung 黃良 / 2006 / Harper Perennial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Netflix宣布,她将执导该公司出品的全新电影作品《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影片聚焦红色高棉政权时期的柬埔寨,其养子马多克斯将出演。
影片改编自柬埔寨裔美国女性作家Loung Ung的回忆录《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er of Cambodia Remembers》,讲述了她在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悲惨求生经历。
Loung Ung出生于1970年的柬埔寨,5年后,红色高棉(即柬埔寨民主党)成为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并于随后在柬埔寨展开了近四年的管制时期。
在此期间,约有两百万柬埔寨人因为政治迫害、饥荒、劳役、疾病等原因非正常死亡。
在这场劫难中Loung Ung的家庭破碎,成为孤儿的她被训练为童子军,而她的兄弟姐妹则被送去劳改营。
一部可以了解柬埔寨历史的影片,赤柬或者叫做红色高棉,柬共1975年4月开始3年8个月最“纯正”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权。
通过翻阅历史,柬共及领袖波尔布特受马列主义,法共,当然尤其是还有我朝伟大领袖思想的影响,从影片中我们很亲切熟悉的看到WG的极左政治的画面,无阶级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学习文化,禁止一切外国事物,唱革命歌曲,把城市人所谓的资本主义生活思想都赶到农村而彻底打消,同样也有大跃进式的大搞增产,“安卡”这个神一样存在的虚幻的领袖组织制造恐怖气氛。
影片展现的就是这三年多的种族灭绝反人类罪的悲痛历史。
赤柬的共产主义是没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憧憬的乌托邦,是集权民族主义,是惨绝人寰的浩劫。
影片用一个真实故事中女孩的视角见证了死去和侥幸存活下来的伤痛经历,千万同胞生命的代价,却只是那些暴力觉悟的人的所谓的伟大理想。
几位演员饰演一家父母儿女都很用心,也很真诚朴实。
本片是安吉丽娜朱莉导演,而对于演员出身的朱莉拍出了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影片值得肯定,虽有些平淡,但不失真实和感动。
片名『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
开头的全景俯拍暴露了群演不足和布景过于现代的尴尬,朱莉太tm爱用全景俯拍了,用的时候还一般要静音,好尬全片有种导演自我感动的赶脚,叙事流水账,推进得太快了,人物一直都是被动的,没有做出选择演的最好的是母亲,可惜戏太少,她一个眼神就让人心酸小女孩的演技莫非是传说中的贫穷戏剧?
感觉小女孩一直在实力诠释什么叫“哭不出来”…不过在难民营的一段,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已经被红色高棉弄成了《荒野求生》贝爷一样的人物,看不出一点孩子气,这种演技就显得合适了那么多心理蒙太奇,唯一让我觉得还可以的就是祭台偷吃的那个片段,展现出了小女孩渴望生存的人性张力,其他的都平平,要么只是史实展现,要么一看就是导演的意图(比如那个天女表演)后面推尸体的情节,一般小孩是不敢的,小女孩本来是城市娇娇女,敢迈出这一步,却完全没看到转变的契机摄影很好看,场面调度也不错,导演功力是有的,形式上不错,朱莉看待这段历史的视角还是比较客观,不是单纯的贩卖情感lux电影院出乎意料的用心细节,朱莉的影迷情结,柬埔寨红色高棉前的电影史也是很有意思的这个题材应该是可以很好的挖掘人性的,特别是有明确的视角,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升华或泯灭,比如说红色高棉重压下一家人的互相帮助和扶持,背地里的小幸福啦,或者小女孩在丛林法则里人性异化啦,看到原来是城市女孩的小女孩在荒野吃蜘蛛那里,想到这个片子可能是类似《一出好戏》一样的,把一个人从舒适区抛到无秩序的混乱原始社会里,一步一步的接受磨砺变糙变独立,然后获得自由,中间展现人性的温暖(亲情)和黑暗(红高),这样拍也可以,然而小女孩的视角就真的只是个视角,看不出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和转变…不知道是小女孩只能这么演还是朱莉喜欢这种风格让小女孩第一次大哭的,不是红色高棉的杀人,反而是反对红色高棉的越南的战火…最后三人重逢可以搞一个多线叙事7.5我觉得高了,看在题材和朱莉人文关怀之下,7.2分差不多
一切都是为了选举。
原帖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097710523440494&wfr=spider&for=pc1970年,美国策动朗诺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建立所谓“高棉共和国”。
与此同时,美国出动军队入侵和轰炸柬埔寨领土,而时任总统尼克松(选前承诺结束越南战争)也因为把越南战争扩大到柬埔寨而饱受批评。
美国在越南是“北炸南打”,地面战的目标是剿灭南越游击队。
因为南越游击队的战斗力不足以抗衡美军,所以北越正规军不断渗透进南越打游击战。
美军在越南的主要对手就是渗透进来的北越正规军。
因为害怕越南北方邻国的直接介入,所以美国没有直接派兵进攻北越,这就导致无法真正消灭北越军的美军陷进了“战争泥潭”。
尼克松上台之后想要“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就要切断北越向南越渗透的通道,逼南越让步。
北越和南越的分界线只有几十公里并且美军在此有重兵把守,北越军是很难通过十七度线直接渗透进南越的。
当时北越军主要是通过老挝和柬埔寨的领土进入南越,这条战略通道就是著名的“中央走廊(胡志明小道)”。
“中央走廊”的大部分都在柬埔寨境内,出口位于柬埔寨和南越的边境。
而当时西哈努克亲王为了不让弱小的柬埔寨卷入邻国的战火之中,只得保持中立,既不允许美军进入柬埔寨,也不对通过“中央走廊”的北越军提供支持。
尼克松上台后决定切断“中央走廊”。
但守中立的西哈努克亲王让美国没有进入柬埔寨的理由,便扶植朗诺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
而朗诺上台后便与越南开战,将西哈努克亲王苦心维持的和平毁于一旦,将柬埔寨卷入了战火。
让尼克松没有想到的是,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并没有让美军切断“中央走廊”,反而让美国更加陷入军事和道德的不利局面之中。
而美国扶植的朗诺政权腐败无能,在柬埔寨大失人心,直接导致后来红色高棉的上台。
改编自一个红色高棉事件存活者回忆的记录片型电影,虽然是纪录片,却鲜有纪录片的模式。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奔着安吉丽娜朱莉作为导演这一热点去观影的,但是后来了解到大概事情真相后,还是十分震撼与惋惜。
《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觉角度去回溯“红色高棉”事件。
这一角度是很好的,因为片中女主角心地纯朴天真,她仿似与这悲惨事件无关的,奈何她又生于那个年代。
是怎样的年代会让一个小女孩讲出“我希望他不要投胎了”这样的话。
纯朴天真的女孩在最苦难的年代仍然保持着幻想与求生的乐观,在遭受苦难时,她总是回想到过去的美好时光,在过去破灭的乐与此时真实的苦的鲜明对比下,红色高棉军团的暴行由此而知。
红色高棉军强制性没收人民的财产,逼迫劳动,给孩子进行精神洗脑。
极端的共产活动。
在充满杀戮的年代,女孩为了存活而“变得不像人”。
一群本该天真玩耍的孩子要接受军事训练,互相斗殴,埋雷射击。
整部片女孩很少流泪,直到看到无辜的人死于自己帮助红色高棉军埋下的地雷,她无法压抑住泪水。
在影片结尾,一片祥和,女孩采摘了很多莲花,想象死去的兄弟回来。
一开始我不知道莲花何意,直到结尾才知道,莲花代表超度亡灵。
我也觉得整部电影的摄影让人如同在梦中,有可能是噩梦,有可能是美梦,梦是未知的,现实也是未知的,朱莉导演能用她多年在国外的慈善经验加上好的拍摄手法,用镜头十足的语言显现出来,不难看出这是一部诚意之作。
看电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也让我们深刻理解当时处于战争动乱年代的人们的处境和痛苦。
今早看完,翻阅很多历史背景,让人站的更高的视角去看如今的社会,会有珍惜之感。
毕竟这是脆弱的世界,也是坚强的世界。
安吉丽娜朱莉是天赋型的导演,《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是一部高于历史的艺术影片,虽然里面用了一些隐晦寓意的镜头,但是不影响整个片子的高质量。
全片以柬埔寨小女孩的角度叙述,镜头准确传达出有那么点懵懂和又有那么点清楚的小孩视角。
父母被杀害的镜头安排在小女孩的梦境中,有点噩梦的感觉所以增加了恐怖感,说起恐怖感我觉得这是形容赤柬统治时期的最准确的词,以及当时人民突然对社会形态转变及动荡的无力和不知如何捱过的漫长绝望感,安吉丽娜朱莉把这两种感觉很清晰地拍出来了,并且一点都不哗众取宠,都是扎根于小女孩当时的视角与感受。
豆瓣评分只有7.5,我给8分。
小女孩在爸爸被带走(枪决)以及与妈妈永别时,都没哭,但是却在感觉姐姐也死了的那一刹那哭了,我想那一刻她脑海里想的一定是“从此,我在世界上真的只是孤身一人了”。
先不说朱莉电影拍的怎么样,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真历史了……
红灾下的人民,生活如同监牢。电影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剧情平铺直叙,去血腥恐怖,默默的注视着发生的一切。
穿插的梦境与闪回即俗套又做作,虽说是为纪录片但是朱莉未免太过上帝视角
小女孩和摄影那么加分还能那么难看,这部片也好意思送审奥斯卡???
虽然态度坦诚,而历史比电影实在厚重太多了。
红色高棉
很不一样,用小女孩视角,有种间离感,用来拍血腥屠杀和幸存的主题,保持了电影应有距离。最后一场战争戏,蛮能凸显导演在这方面的用心,有追求。
It's also my story
以一个前政府军官女儿的视角记述了“红色高棉”时期,柬埔寨普罗大众绝望凄惨的地狱生活,通篇情绪悲伤且克制,只能从黑夜的枪声、河边的浮尸亦或是盖着花格子围巾的尸体上,推测出这场20世纪惨绝人寰的人类大屠杀的只鳞片爪;镜头下柬埔寨翠绿绝美的自然风光,与现实里的人间地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赤柬的总书记波尔布特无疑要为这一切负责,近几年简中信息流中此人莫名其妙的火了起来,大部分是对他“去城市化”运动以及无差别屠杀的调侃和玩梗,也有进行严肃批判、认为这种恶魔万死难辞其咎的年轻网民,但是免不了有一些和波波共情、觉得“知识分子的确要好好敲打敲打”的。当然,对于最后一种人,如果把他放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狂热的柬埔寨,想必他也是笑不出来的。
原本以为会很无趣,没想到好好看!没什么台词,全靠演技!好自然!好真实!居然被吸引了!很好的生命教育片!
有点儿流水账
细腻的特写,凝重的大全景,旖旎的柬埔寨田园风光反衬着红色高棉政权黑暗的罪恶。印象最深的是幼童和女人们奔跑逃命却误入雷区的那场航拍戏,小女孩目睹罪孽之花一朵朵爆开,却根本无法抵抗,看得让人心碎。
3.5题材很好但是觉得能够拍得更好的吧…中间有点散有些镜头不明所以,到了片子末尾才觉得整体在上扬,给人的感觉不如看这段历史的文字版本那么深刻,不过相比起上一部的海岸情深,可以说这次进步了
整部电影毫无高潮,平淡如水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信息量太单薄了,不求朱莉一个美国人能对红色高棉的历史有啥思考和表达,但作为影片,最基本的戏剧层面是缺失的,没有主线和戏剧冲突,全是一家人被动承受各种苦难,到头来看不到小女孩性格的发展,也缺乏人物关系互动,所有人只限于互相安慰,而红色高棉的人只是像机器人般喊口号……摄影很美,各种空镜慢镜逆光镜头,但又让人怀疑这种抒情风格拍这种题材合不合适,改编回忆录不必非得加上层文艺滤镜。一个有意思的点,难民营的柬埔寨老百姓都去躲在越南士兵身后。
电影开场虽然在柬埔寨,但一下就感觉到这质感应该是美国人拍的,用好莱坞那一套去拍亚洲的风味浓厚,结果竟是安吉丽娜朱莉!不过谢谢安吉丽娜朱莉,虚岁26的我竟在之前对这段历史毫不知晓,虽然电影本身我并不太喜欢,但不妨碍我对电影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大为震撼甚至感到害怕。有这样的明星在制作这种题材的电影本身就很有意义吧,因为明星自带的关注度。另外这种恐怖是如此亲切,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重逢吗?
怎么评价呢,可能最大败笔就是导演的表现力吧,感觉对不起这个事件题材,保守得可以在任何审核尺度下上映,但是你说以一个孩子的回忆视角来看吧,确实也就这点高度,电影确实做到了不夹带私货的平叙诉说,但寡淡至极,挑剔点,甚至感受不到那种战争下的极惨状况。总体来说,跟想象不一样~~~
很一般。
为何人类总是在周而复始地重演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