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奥尔罕一样开始凝视国家历史与记忆,但是为啥要跟伦理连在一起讲,这两件事屁关系没有,就硬连在一起,要讲伦理干脆在安娜要把小孩抱走的时候把她杀了那就是神作,伦理就讲一半,国家历史与战争也是顺故事到要展开的时候才展开,实在不如以前的作品。
阿莫多瓦越到后面越冷静,欲望逐渐冷却下来,更坚定的做政治性和反思性的作品,同时和自己的风格结合,只是方式需要再聪明一点。
服饰和配饰依然一流水准,依然偏爱香奈儿,肯定有合作,配乐也很合适,跟现代结合的很好,一直在往前走,希望后面的故事能写好一点,依旧喜欢阿莫多瓦啊。
佩内洛普演技真的很好,作为母亲她的嘴能在自己孩子的脸上亲两秒真的是很正常,后面孩子被抱走的憔悴,知道孩子报错了时的紧张,演的真是太好了,不信劳模姐能比她好,这奥斯卡真太不行了现在。
安娜剪头发之后变成t就发现剧情开始不对劲起来,而她们之间的暧昧给了太多铺垫,所以对她们的结合也不会太惊讶,不过其实不用那么多铺垫的,暧昧一夜就够了。
现在还能看到萝西这个艺术的女神真是电影的赏赐。
男主能找班德拉斯来就好了哈哈哈。
《平行母亲》,评分:8.3从2018年的《痛苦与荣耀》到2021年的《平行母亲》,我们不难发现在阿莫多瓦的影片中减少了奇情的虚假,放大了个体伤痛;在《平行母亲》中,阿莫多瓦甚至进一步的探讨了历史铭记与血脉传承的意义,触碰到了西班牙的历史创伤与女性被抛弃的记忆,讲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与过往。
《平行母亲》在故事外壳中讲述了一个“如父如子”式的故事, 两个即将临盆的母亲雅妮斯和安娜因缘际会同住一间医院病房 ,并同时诞下了一个女孩,还结下了超越年龄的情谊,但在因缘巧合下二人在观察室中抱走了彼此的孩子。
自此看似平行的两人结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结,在命运的催使下二人的生活也开始产生了一层层的交织,结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
《平行母亲》中,阿莫多瓦还展现了母性的多元化:婚姻中第三者的母性、受强奸者的母性以及渴望事业者的母性,三者相互平行又彼此交织,展现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母性,从中体现了一种“阿莫多瓦式的母性感情”’。
在影片中还穿插了一条看似突兀的线索:雅妮斯希望考古队能发掘出在西班牙内战中死亡在乱坟岗中的人的尸体;2006年西班牙颁布了有关历史记忆法的草案,在法律中明确的指出了: 禁止在记念佛朗哥的地方(如墓地)进行政治活动,纪念被其统治下受害人的活动例外 ,所以雅妮斯希望考古队来发掘出内战中小镇死亡人的尸体,作为对逝者亲属的安慰和对于历史的记忆。
在影片中,雅妮斯和安娜对于乱坟岗的发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安娜认为“要着眼于未来,不然只是不停的揭开旧伤疤罢了”,雅妮斯作为回应,怒吼着对她说道:“是时候睁眼看看你生活的这个国家了”,这段情节充满了阿莫多瓦对于年轻人漠视历史的愤慨和呐喊,他借助雅妮斯之口展现了对于年轻人漠视历史态度的无奈。
阿莫多瓦作为曾经生活在佛朗哥政权下的一代,他仿佛通过荧幕记录下这一段历史。
《平行母亲》中还展现了一个深层的概念,看似平行的时空和人但在其中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雅妮斯拿着采样器探求真正的母子关系,后半部分则是人类历史学家拿着采样器探索小镇人的历史血脉, 以血缘为纽带的寻找历史 ;雅妮斯的姨妈在不知觉的状态中被军队夺去了父亲,正如雅妮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是考古队的成员躺入了乱坟岗中休息,那一刻仿佛他们成为了乱坟岗中新的“客人”,也似乎在冥冥中向我们诉说:如果不重视历史,那么在平行的时空中发生的事也将会再次上演。
考古队躺入乱坟岗中休息在影片的结尾部分,是小镇中所有的女性,拿着逝去父辈们的照片来到了乱坟岗中,她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祖父或丈夫,但他们仍然在记忆中记录和描绘着这一段段惨痛的历史,她们仍然记忆着过去的记忆。
正如在影片末尾中所说的:“历史永远不会沉默,不论他们如何诋毁,不论他们如何篡改,不论他们如何伪造,人类的历史都拒绝保持沉默”。
纵观整部影片,虽然绝对算不上阿莫多瓦最好的作品,并且部分情节有断裂硬接感 。
但其中关于历史的记忆仿佛是阿莫多瓦作为一个导演、一个西班牙人的社会责任,向当下的年轻人呼吁着记住历史、血脉传承的重要,在影片中平行的母亲,即是个人,也是国家。
不断的刺激着我们记住历史,莫忘当下。
阿莫多瓦自己說「my mother was always the territory where everything happened」我覺得我看過的每一部他的電影都可以叫「parallel mothers」抑或「parallel women」。
讓我最感興趣的倒不是他的電影,而是他從他母親繼承下來的對女性的執念。
他說他媽媽穿了三十年的黑色衣服「although she was dressed in black when she bore me, in her she was gestating her vengeance towards the dark monochromes obliged by tradition. I was her vengeance」回憶起來我甚至差點忘記了在觀影時最吸引我的國家歷史、共同創傷(trauma)的主題。
既然採訪理他說了他也對此非常感興趣、那我覺得他應該多去鑽研怎麼更有力地敘述這些沈重的人性歷史,再步步高升。
他談及其母親的引用鏈接如下:https://www.google.com/amp/s/variety.com/2014/film/festivals/all-about-his-mother-pedro-almodovar-bears-his-heart-in-lyon-1201333000/amp/
佩德罗·阿莫多瓦是最出色的时间旅行者,没有人比他的电影旅途更加平坦而顺滑。
《平行母亲》的开场镜头是摄影师Janis给一个叫Arturo的人拍照,后来。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对话。
镜头切到下一个场景,我们听到Arturo在电话里安排了两人的下一次约会。
镜头再次切换到马德里,我们看到了Janis的房间里的白色窗帘像微风中的船帆一样在空中飘荡:一个激情洋溢的画面,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但又清楚地表明两人正在房间里做爱。
最后,镜头切到了医院里的Janis,她怀上了Arturo的孩子,马上就要生了。
这部电影开头只用了8分钟就讲述了好几个月的故事。
后来,医院里的两个人抱错了她们的孩子,最后又有一个孩子即将出生。
整个故事,还有所有的迷人的镜头跳跃,没有一点点犹豫,看这部电影,就像是在匆忙地漫不经心地翻看一本书。
当Ana进入画面时,我们就明白了这部电影的片名的意思,Ana也是快要生孩子的孕妇,她和Janis在同一个医院共享一个房间,随着电影的剧情不断展开,她们将共享越来越多的东西。
Janis快要四十岁了,她的名字取自歌手Janis Joplin(后来,我们在背景音乐中听到了由Joplin演唱的《Summertime》,她的一生也非常坎坷)。
Ana还不到20岁。
Janis生下了Cecilia,Aan生下了Anita,尽管两个孩子的分娩很顺利,但在交给她们的母亲之前,还是被放在了观察室。
就是在这个时候,阿莫多瓦的那些熟悉情节剧的忠实粉丝,要准备好面对一个剧情转折点了。
猜猜接下来发生什么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我们不得不弄明白,随着剧情发展,影片的重心在哪里。
在医院,Ana的母亲,一个温柔的女演员Teresa探望了她。
一直到现在,她都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差劲的母亲”,现在,作为外祖母,她同样是靠不住的。
在Lorca的剧本里,她出演了一个让她感到很满意的角色,当她的女儿需要她的时候,她抓住演出的机会,到各地巡演。
当看到她盯着相机排练的时候(Ana说她表演得非常过火),我们会好奇这部电影的视线是不是从年轻产妇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不断变换,考虑到Janis的鲜红色手机壳,配上同样颜色的果盘和婴儿车,作为一个色彩大师,阿莫多瓦竟然把鲱鱼处理得比其他任何人的都要红,这让人感到意外吗?
(red herrings 红鲱鱼,也指混淆事实,转移注意力)对于我们当中那些迷恋佩内洛普·克鲁兹的人来说,这部新片有些似曾相识之处,在阿莫多瓦的另一部电影《活色生香》(1997)中,她饰演一个年轻的马德里人,在公交车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的朋友不得不用牙咬断脐带),这个角色有种依赖别人的无助感,而《平行母亲》中的Janis则是那种能够经常掌控自己命运的人,考虑到Arturo的负担,她独自抚养Cecilia,尽管处境对她很不利,但还是雇佣了Ana担任保姆。
她一边给她示范怎么削土豆皮,一边告诉她:“我会教你怎样整理屋子和烹饪美食。
”对于克鲁兹来说,坐在咖啡桌旁边,从脸上迸发出各种混乱的情绪,然后带领我们见证一个女人寻找自我的过程,她拥有了它,然后又把它完全丢失了,最后又重新恢复了它,这是一次很低调,但却又是很冒险的表演。
影片令人着迷的地方是这种重获新生与其说依靠个人的意志力,不如说是依靠对过往的抵达,不仅是Janis自己的过往,还有她的祖先和她的国家的过往。
Arturo是法医人类学家,之前在和他聊天时,Janis问他有没有可能把她外曾祖父的墓地挖开,他在佛朗哥将军统治时期被杀害。
Janis大概知道墓的位置,她的老一辈的家人知道得更多一点。
但是Arturo(差不多快要从电影当中消失了,后来再次出现)可以搜集整理墓地的线索,然后测出Janis所希望的又有些恐惧的被遗弃的死者的位置。
如果过去没有人躺在这里休息,为什么还要把它称为安身之所呢?
在一本2006年出版的采访的书中,阿莫多瓦谈到:二十年前,我对佛朗哥的仇恨甚至让我忽视了他的存在以及相关的记忆,他好像从来没有在我的电影中出现过。
今天,实际上,我认为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并且记得那就发生在不久前。
这种个人感觉的变化,折射了大部分西班牙人的态度转变。
1975年,佛朗哥逝世,伴随而来的是《遗忘协议》的制定,或者说是一个关于遗忘的条款,被正式写入1977年的《大赦法》之中,它被用来洗刷过去罪行的残余,以便让整个国家进入没有罪恶感的民主过渡期,就像任何心理医生都会和你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把骸骨藏在橱柜里是不够的,如果藏着数万遗体的橱柜突然打开了,那么这个完整的国家还有希望么?
2007年,被人熟知的《历史记忆法》对过去的条款的法律效力构成挑战,除了其他方面,它对佛朗哥政府提出正式谴责,铭记在那个毁灭时期被处决和被埋葬在“万人坑”中的人,提供尸体的痕迹和证明(洛尔卡的遗迹至今没找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正式地重新安葬。
在《平行母亲》中,我们了解到Arturo在历史记忆恢复协会工作,这是一个真实的机构,它的任务就是收集散落的证据,然后挖掘坟墓。
Arturo在影片中抱怨政府已经停止资助这个项目,但是令人开心的是,现实比电影更加乐观,2018年,佩德罗·桑切斯被选为西班牙首相,在他的管理下,这项资助又重新恢复了。
阿莫多瓦是《沉默正义》(2018)的执行制片人,它是一部关于佛朗哥时期的失踪受害者的纪录片,也许,《平行母亲》的创作也是源自这部纪录片。
然而在小说中,如果一件可怕的事情越大,越久远,那么对它的戏剧性改编就越困难,阿莫多瓦的办法是瞄准细节——瞄准一个男人,一个惨死的人。
Janis回到她出生的小镇,她了解到她的外曾祖父被人从家里带走,然后挖掘自己的坟墓,和所爱之人度过了最后一天,然后在第二天晚上,他被处决并埋在了那里。
现在,他们挖开了一块土地,发现了一捆遗骸,在一个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一只玻璃眼,上面沾了很多沙尘,清理后刚好可以把它安放在那副头骨眼部的窟窿里。
那么其他人又怎样应对呢?
当今西班牙的这两个单身母亲的困难是如何与久远的恐惧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
其中一个答案可能是,《平行母亲》是一则个体压抑,同时也是国家压迫的寓言。
Janis想要知道她的孩子的真实身份,等她发现了真相之后,她立即隐瞒了这件事。
尽管她很快地陷入一段感情,并且很难变得冷酷,但她还是利用了文化否认的深渊,形成了她自己的“遗忘协议”,直到良知促使她让真相重见光明。
一部表现力很强的电影基本都有这样的特征,那就是在你多次看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会有自己的思考,然后这种思考会不断发生改变。
比如,我第一次看《平行母亲》的时候,会觉得看起来很不错的地方有点敷衍,叙事的衔接也比预想中的阿莫多瓦的电影要更粗糙。
Janis在厨房临时讲起了历史课,她对Ana说:“你是时候知道你生活在哪个国家了”,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感觉很不舒服。
但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理解了其中的讽刺之处:在道德上,这个年长的女人没有资格对她的晚辈说教。
Ana尽管也是一名母亲,但是她仍有儿童般的天真,她可能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类人,然而她对是非观念有着本能的敏感,在Milena Smit的精彩表演中,你会明白被人冤枉意味着什么,她的眼睛充满泪水,她的面孔因痛苦而发红。
那种渐入黑暗的感觉——在某个时刻,镜头浸入了一杯黑咖啡中——还有Alberto Iglesias 的电影配乐,像一篇悲伤的侦探小说,为《平行母亲》增色许多。
影片既有美好的宽恕,又有残酷的难以忘怀,最后以一种静默宏大的情感收尾:我们看到来自Janis那个镇上的人们沿着乡村公路走了过来,她们几乎都是女性,就像是一群安提戈涅,想要看看被挖开的墓地的目的坚定如一。
这对Arturo来说并非不敬,阿莫多瓦为我们呈现了非常有力的一幕,那意味着通过法律来追求正义是女人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了长大的Cecilia,故事开始的时候,她刚刚出生,而现在她站在墓地旁边,低头看着那些死去的人们,她的生活终于结出了果实。
本文原载于《纽约客》杂志20220103期作者丨Anthony Lane 翻译丨眠耳
1、阿莫多瓦的平行母親(Madres paralelas,2021) 從個人身分到社會事件,到政府政策,到歷史與宇宙終極的真實性與平衡性,一層一層環環相扣。
一名母親面對抱錯嬰兒的態度,每一步驟都是情理權衡,雖不盡如意,但是最後擺正態度與立場,才能面對光明的未來;一個政府,或歷史學者,其實也是一樣的。
面對真相,真相確實會讓你痛苦,可是真相會給你自由。
2、平行,在數學上告訴你不會有交集,可是物理上告訴你交會於無限遠處,這個無限遠處放在人生中來說,就是人心,就是人性,就是人情。
當潘妮洛普接待這一名逃家的女孩時,他身上穿著一件白色T恤,上頭寫著:「我們應該都是女性主義者。
」而女性主義者,就是人權主義者;相應於劇情上,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因為我們同為母親,因為我們同為人。
同樣的,如果一個國家有不同的黨派,也應該時時銘記,所有的人民都是你的兒女。
站在世界的立場上,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同胞;站宇宙的立場上,所有的生靈都應當尊重。
3、電影的結構上,這次阿莫多瓦不在螢幕上打出時間序,而在每個事件的承接之間,又放入了許多小事件,一方面讓故事豐厚,二方面告訴我們事情都蘊藏著可能性,第三方面則告訴我們該謹慎的認知真相,而不是簡單的看圖臆測和論斷。
4、回覆討論區關於女主角為何第一時間不尋找親生孩子的疑問:我認為這就是劇本的獨特之處。
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1997)一書中曾說,一個人敲門,然後門開了,於是這個人進去——這樣的鏡頭是理所當然,所以在電影製作上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好的剪接師會把這個過程給剪掉。
相反的,一個人敲門,門開了,可是旋即關上,這個人吃了閉門羹——那麼其中就有故事了。
電影的轉折或故事弧光是這樣產生的,就像作文中的起承「轉」合一樣。
從電影在女主角產後,以及男方久別後拜訪前,導演插入了一段他們分開的回憶,讓我們知道女主角舊情難忘;可是男方看完小孩後就找藉口離開,連敘舊的停留都沒有,這讓女主角失望。
男方的理由是:孩子不像我,可能是你跟別人生的。
首先女主角很確定自己的性生活,所以對男方拒絕承認孩子的反應十分氣憤和失望,可是男人的話在他的心中悄悄發酵,那麼,如果孩子跟男方沒有血緣關係,在醫理上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孩子不是女主角自己所生的那個,所以他做了「自己和孩子」的鑑定。
在鑑定採樣之前,劇情中設計了女主角為孩子籌奶粉錢而工作,為孩子保母的行為煩惱,為孩子仔細洗澡,還精心為孩子拍照的畫面,這些情節意謂女主角對孩子已有無可割捨的愛——所以拿到鑑定材料的他說:「明天再說吧。
」沒有第一時間焦急的採樣。
過不久鑑定報告出爐,女主角看鑑定結果後有幾個細節。
第一,他打給律師——這一通電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幾乎可以說沒有故事的劇情是這樣開展,可惜電話沒有接通。
於是第二通馬上打給男人,而這通電話打給這男人的選擇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牽涉孩子的事情還是得和父親商量——然而電話撥出後,隨後被女主角自己給切斷了。
注意,這樣撥電話的次序,表現出女主角處理事情的權衡——理性先,而感性後,同時要注意的是這時手機屏幕顯示時間17:13。
隨後,時鐘顯示18:30時,女主角打了第三通電話——這個時間差代表女主角冷靜了,他撥給了醫院裡一起生產的女孩安娜,因為他「猜測」自己的孩子就是安娜所養育的那一個,電話撥通了,也確定了安娜是個好母親。
當手機顯示19:27,男人回電了,這時女主角已經想清楚了,所以果斷告訴男人,他是不小心撥錯了電話。
(這四通電話的四種反應與心態進展,能說這設計不用心、細膩嗎?
)這裡,對男人不承認孩子所帶來的傷害、失望與氣憤,對自己身邊這一個孩子的愛,對安娜顧養孩子的態度,構成了女主角接下來的行為,也就是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給換了——這裡,我認為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態,因為人都是經受不住生活的震盪的,都想回到生命、生活的平衡的狀態中,而實際上故事人物的編劇也是這樣,故事主人公每受到一次刺激,失去生活的平衡,就會付出更大的努力,以試圖回復生活的平衡。
另外舉一個例子,日本對於離婚後孩子的態度也是如此,離婚後如果孩子歸女方,那麼男方基本上就不聞不問,因為任何聞問都是一種打擾,會讓孩子或父母雙方的思想與關係紊亂或不安,這也是為什麼當媒體批評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從不關心么子,這么子是女方懷孕而離婚後所生,可是日本的民調顯示支持小泉的這種做法。
同樣的,這也是台灣人為什麼不諒解福原愛久滯日本而不回台灣看孩子,可是福原愛的想法也沒有錯。
幾年過去,當女主角再次巧遇安娜時,得知自己的孩子過世(出生後因呼吸困難送加護病房已埋伏筆) ,這一次,他才有機會透過採樣「證實」孩子的母親。
這裡,單從女主角的立場說是很複雜的,自己的女兒死了,而自己活著的女兒不是自己的女兒。
這裡,他採取了一個特殊的做法,這個做法也有相當程度的戲劇性,那就是女人間的相互扶持,一起撫養這個孩子,一起作孩子的母親,給孩子加倍的愛,這也是為什麼安娜晚上來女主角家時,女主角身上的衣服寫著「我們應該都是女性主義者」的原因。
在與安娜的相處中,女主角得知安娜遭奸成孕,而其家人只想息事寧人,想以姑息安撫一切,而這種作法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女主角心理是最深刻、最懂得的,因為這涉及到女主角一生致力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家族冤屈得平,以至於國家對其民族歷史的正視態度,這些在在觸發了女主角更進一步的掙扎和煩惱,所幸最後他想通了,這一個「通」,就是他人生言行的一致性:不能一方面要求他人(舉報強暴犯)或國家(追求歷史正義)面對真實,自己於私人生活(女兒身世)卻是逃避真實的——這一點正是許多人無法理解故事構架關連之處。
所以,女主角終於把事實說了出來,也等於是將態度擺正。
補充一則12/13美國時代雜誌的報導片段佐證,如下:阿莫多瓦一直都知道他想讓這部電影兼顧兩個情節,一個是關於母親的,另一個是關於女主角角色尋找其曾祖父骨頭的探索,而他在西班牙內戰中與佛朗哥有關聯的叛亂分子進行的政治圍捕中被謀殺。
阿莫多瓦將場景設置在2016,並把與許多西班牙人都想忽視的骯髒歷史給聯繫在一起。
這兩個情節放在一起,戲劇化了電影的中心主題:誠實的困難。
他說:「這是一個女人的道德困境,一方面是女主角在尋找有關祖先歷史的真相,然而,在她自己的私人生活中卻不存在真相?
這激起了女主角強烈的內疚感,甚至是羞恥感。
」5、海外版預告片的重點放在兩難的抉擇上,不論是男人與孩子的抉擇,事業與家庭的抉擇,還是對於真相隱藏或揭露的抉擇,而這個故事也關於遺失和尋獲。
附錄以下一則評論的翻譯,文題是‘Parallel Mothers’ Movie Review: Pedro Almodóvar’s Soap Opera Showcases a Stunning Penélope Cruz Performance:Janis是一名中年女性,單身,也是一名雜誌攝影師。
她在醫院的病房裡遇到了另一位名叫 Ana的單身少女,他們倆都將在那裡分娩。
Janis 並不後悔要孩子的決定,儘管這個想法讓 Ana 感到害怕。
這兩個女人在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成為母親時,此共同經驗建立了強大的聯繫。
電影將過去和現在聯繫起來,因為 Janis 試圖獲得許可,以挖掘一個與她的家人有著密切聯繫的遺址。
她努力重返工作崗位,處理涉及她的愛人 Arturo的故事,並繼續完成涉及許多家庭的挖掘工作。
平行母親一片聚焦代際母性(generational motherhood)。
Janis 和 Ana 有明顯的年齡差異,電影表現出他們倆如何各自走向自己成為母親的旅程。
然而,阿莫多瓦的劇本超出了觀眾所看到的涉及兩位主角的內容。
他們與自己母親的關係也截然不同,這表明了母性的骨牌效應,而父親身份也隱約出現在背景中,但它永遠不是焦點。
阿莫多瓦探索母性如何改變一個人。
他們現在既要為另一個人的生活負責,也還必須兼顧生活的其他重要方面,包括他們的事業。
這部電影包括一名重返工作崗位的女性,和另一名仍然年輕並在世界上尋找自己位置的女性。
儘管如此,Janis 和 Ana 的故事在一起感覺更像是宿命,因為自從他們在那間病房見面後,他們就建立了內在的聯繫。
電影平行母親挖掘的第二個故事更像是兩塊書擋——它於故事開始時敘述,並又在出現在故事結束時。
然而,它仍然貼於電影其中的所有部分,因為這一挖掘的故事,進一步確立了阿莫多瓦對母性、家庭和遺產的考察。
由於潘妮洛普克魯茲和斯密特的出色表演,讓這部電影變得特別有效果。
潘妮洛普克魯茲絕對有魅力,因為她提供了真正動態的表演,為這個角色帶來了顯著的細微差別;飾演Ana的斯密特令人著迷,即便他是新人。
這兩名女演員的化學反應是不可否認的,阿莫多瓦在塑造電影的中心人物方面做得確實非常出色!
……平行母親使用遺失與尋獲(lost and found)作為一個重要的主題,它可以在它對母性、友誼、愛情或血統檢查中找到——這是感性的,而且非常私密。
然而,一些更具戲劇性的肥皂劇情節阻礙了電影的潛力。
儘管如此,平行母親還是感人至深的故事。
6、推薦紐約時代雜誌12/13的報導,原網址如下:https://www.nytimes.com/2021/12/13/magazine/parellel-mothers-pedro-almodovar.html
首发于【Mtime时光网】文/李镇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国宝级导演。
从影40多年来,阿莫多瓦集导演、编剧、制片于一身,创作出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对她说》《不良教育》《吾栖之肤》等经典作品,多次在奥斯卡和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斩获奖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世界级大导。
但由于他的作品多为西班牙语,且带有强烈个人风格,常常不被人熟知和接受。
看阿莫多瓦的电影,常面临“三观崩坏”的风险。
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狗血,甚至奇葩的情节,记录着角色们一地鸡毛的生活,时刻挑战观众的心理底线。
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父亲洛拉变装成妓女,并将艾滋病传染给修女;《吾栖之肤》里,外科医生罗伯特给强奸犯做变性手术,为女儿复仇等,都让人大跌眼镜。
这次,在阿莫多瓦的新作《平行母亲》中,他又带给我们怎样离奇的故事?
01 换子Janis(佩内洛普·克鲁兹 饰)和Ana是两位单身母亲。
她们在同一家医院生产后,意外抱错了对方的孩子。
Janis在周围人提醒下,率先发现了这一真相。
但她没有报警,也没有找医院讨说法,而是隐瞒下此事。
不久,Ana的孩子Anita(即Janis的亲骨肉)猝死。
悲痛的Ana只得离家出走,在一家咖啡店当服务员讨生计,并与Janis再次相遇。
Janis同情Ana,请她做保姆,帮忙照顾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Cecilia。
后来,Janis怀疑Ana是Cecilia的生母,蒙骗Ana做了亲子鉴定。
结果很快出来,坐实了她的猜想:Ana才是Cecilia的亲生母亲。
Janis害怕失去Cecilia,迟迟不肯告诉Ana真相。
与此同时,Ana在与Janis的相处中,对Janis产生感情。
她和Janis不仅同床共枕,还像恋人般一起抚养Cecilia,度过了一段浓情蜜意的美好时光。
但Janis再也无法经受良心拷问,一番心理斗争后,她告诉了Ana真相。
Ana十分气恼,当即带走了Cecilia,Janis黯然神伤……这样一出“抱错孩子”的人间闹剧,夹杂着两个母亲在中段突然发生的同性情谊,被阿莫多瓦处理得相当平滑动人,丝毫不会有狗血淋头的感觉。
结尾所有人还能以匪夷的大团圆收场,或许这也是他电影的一大魅力。
02 女性阿莫多瓦被誉为“女性电影导演”。
他电影中那些奇葩角色和匪夷所思的情节背后,都渗透着他从各角度、各维度上对女性的真切关怀。
多年来,他都致力于打破女性呈现的传统方式,颠覆女性刻板形象,展示女性真实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对自我欲望、情感和命运的选择。
片名中的“平行母亲”,指Janis和Ana。
她们善良、自主、坚韧,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完美母亲。
Janis在明知道Arturo是有妇之夫的前提下,仍然与他交往,并怀上他的孩子。
她不要求Arturo对这个孩子负责,从一开始,她就做好了当单身母亲的打算。
Janis的形象,体现出阿莫多瓦先进的女性观:尊重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欲望本能,并将二者作为女性自主选择的前提。
在Janis看来,孩子是她和Arturo的爱情结晶,无关伦理道德,并且她也想在40岁之前,能够拥有一个孩子。
同时,像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大多数女性一样,Janis经济独立,事业有成,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需依赖男性。
与Janis命运平行的,是Ana,一位未成年少女。
临产前,Ana告诉Janis,她后悔怀上这个孩子。
但在生下Anita后,她却迅速接受了这个孩子,并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是阿莫多瓦对女性母性本能的歌颂。
在Ana身上,阿莫多瓦还关注到当下女性的发声困境:Ana被学校里的三名男生强奸致孕,当Janis义愤填膺地问她为何不诉诸法律时,Ana说:
耳熟吗?
我们时常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女性被胁迫、被侮辱、被侵犯的消息。
但平心而论,那些能够站出来发声控诉的,终归是少数。
更多的受害者,其实是像Ana一样,害怕周遭的流言蜚语,和冷冰冰的调查程序,选择隐忍,更遑论将犯罪者绳之以法。
除了颠覆传统女性/母亲形象外,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无论有着怎样迥异的命运,彼此间如何爱恨纠葛,人物关系的底色始终是相互关怀、体谅,互帮互助的。
她们之间,往往会形成无形的“女性联盟”。
如好友Elena,不仅在Janis生产时陪伴在身边,还慷慨地给她介绍工作。
Janis在得知Ana的遭遇后,好心收留她,并鼓励她起诉强奸犯,彰显了当代女性在面对伤害时,应有的态度和勇气。
Janis在为女性杂志拍摄封面时,会贴心地提醒嘉宾,如果有不舒服,一定要跟她讲。
男性形象,尤其是理想男性形象的缺席,也是阿莫多瓦女性电影的另一重要特征。
他电影中的男性,大多失踪、迷茫、堕落,甚至是变性人。
阿莫多瓦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瓦解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另一方面也借由男性的糟糕,来反衬女性的美好、坚毅。
Ana的父亲,正是男性阴暗面的集合体。
他痛恨妻子Teresa,不仅羞辱她是荡妇,还在离婚后,用Ana来折磨她。
他在得知Ana被强奸后,第一反应是不要让镇子里出现丑闻,而选择掩盖真相,并在Ana怀孕后,一脚踢还给前妻。
Janis的恋人Arturo,在亮丽光鲜的外表下,也有着极度混乱的私生活。
Arturo的妻子患病住院,他却出轨Janis长达一年之久。
Janis告知他怀孕后,他露出懦弱、没有担当的真面目。
在这样的前提下,Janis和Ana之间的“爱情”也就可以理解——她们被由男性主导的世界伤害太深,对男性失望透顶。
但在日常生活中,她们给予对方的女性善意,又让她们感到安全、幸福,并最终发酵成类似爱情的相濡以沫。
这一情节看似奇葩,却真正探向了女性情感中更加幽微、复杂的向度。
03 历史影片的另一条暗线,是Janis设法开掘镇上的乱葬坑。
这条线看似突兀,却承载着阿莫多瓦电影中少有的民族情怀。
这个乱葬坑为什么对Janis如此重要?
时间要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1936年,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并对西班牙进行长达30多年的独裁统治。
在佛朗哥独裁统治期间,恐怖政权遍布全国,大约有15万异见人士和无辜平民被秘密处决,遗体被丢弃在乱葬岗。
这些人中,就包括Janis和其他镇民的父辈。
2007年,西班牙通过《历史记忆法》,否认佛朗哥政权的正当性,要求恢复反对派人士的名誉,并清除或改造有佛朗哥痕迹的内容。
后来,这项法律被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否决,并撤回历史记忆项目资金,公然掩盖历史真相。
这件事正是阿莫多瓦创作《平行母亲》的契机。
片中,他通过Janis一角,注入了自己对历史记忆的忧思——为什么历史不容淡忘?
为什么我们要追寻历史真相,铭记历史血泪?
首先,Janis的摄影师身份,及影片开头和结尾无处不在的胶片元素,都点明了影片在女性表达之外的真正意图:记录历史,传递真相。
其次,《平行母亲》的戏眼是“换子”。
Janis对Cecilia基因的猜忌,呼应着西班牙人民对于民族血脉和历史记忆的模糊。
而Janis的关键转变,在于她决定不再掩盖真相,把Cecilia还给Ana。
这一“交还”的动作,寄托着阿莫多瓦希望西班牙历史真相不再沉默,不再被篡改、被掩盖的期许。
在阿莫多瓦看来,一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只有直面历史真相,才有愈合伤口的可能;只有实现对民族身份与历史记忆的确认,才算是真正走向了成熟。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海猫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评、剧评。
在女神节说说阿莫多瓦的女性主义是正当其时吧。
同样是女性主题,他和东方的滨口龙介是完全不同的风味。
一个如格拉纳达的阳光,炽热强烈,充满了母性的生命力,和对雄性的批判。
一个如春日樱花沉静地绽放,深邃的优雅似乎独立于世,无须用力和对抗,以化入春泥成就博大包容。
七十多的阿莫多瓦在《平行母亲》中把一个抱错婴儿的俗梗不紧不慢讲出他自己的节奏和走向。
加上双线叙事中的历史政治议题,女性不仅给与了爱,养育了生命,拯救了情人,并还原了历史真相使祖先们(主要是男性)沉冤得雪。
无所不能的女性,再一次是英雄般的存在。
在这个水瓶座的时代,女性力量苏醒的当下,阿导请你继续书写女性的光辉。
故事的主线,是两位妈妈在医院报错了孩子,一个知道了真相,一个不知道真相,两个妈妈的如何自处和相处。
但故事又有另一条线,看起来是克鲁兹如何成为妈妈的引子,但好像和故事又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故事的结尾,又落到了此处,感觉有点奇怪。
先说说克鲁兹是如何成为妈妈的吧。
源于老外的浪漫,一次“假公济私”的正常社交,被克鲁兹演绎成了滚床单,一番激情后,就搞出了“人命”。
而另一位,是韦小宝的妈妈,懵懵懂懂的少不更事,稀里糊涂的喜当妈。
两位妈妈的经历多少有些意思,好像都是缺少家庭的温暖。
在经历过孩子报错的乌龙后,两位也愉快的滚了个床单,甚至还引发了一些情感的纠葛。
没话说,老外嘛,天生的浪漫。
而故事里头喜当爹的这位,克鲁兹感觉,这就是在逃避责任,渣男。
没想到的是,人家倒是没怀疑你的人格,而是天生就有这样的直觉。
因为医院的乌龙,导致了后续的故事。
但是奇怪的是,整个故事里头,都没有追究医院的乌龙责任。
反而是围绕着孩子,发生了许多“心惊肉跳”的事情。
故事标榜有些惊悚,但其实基本没有发生什么“超越极限”的事情。
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故事里头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伤口要舔。
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开始用大人的口吻来安慰一个过来人“向前看,往后看的话只会揭开旧伤口”,看起来好像很治愈。
只是,可能,大概,过来人也是时候让年轻人体会一下,什么是旧伤口了。
所以,故事的最后,一开始貌似的非主线,忽然变成了主线,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导演有话要说。
只是有点奇怪老外的办事程序。
从故事里头来看,好像挖掘工作也没什么难度,但就前前后后耽搁了好多的时间。
或许,难不是难在挖掘,而是难在面对历史的勇气吧。
《平行母亲》用三人行的爱情故事铺垫了一个半小时之后,结尾转向了寻根问祖!
两条故事线共通之处在于,奔放后失根的人们,开始寻找根源。
这很不阿莫多瓦,但又很阿莫多瓦。
寻根问祖:风流一代的情感回潮《平行母亲》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平行母亲》或许是我对佩德罗·阿莫多瓦电影作品回顾的最终篇章。
在观赏了《奇怪的生活方式》、《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以及《胡丽叶塔》之后,再观看《平行母亲》,可以感受到阿莫多瓦这位以一生致力于捕捉人类复杂情感的导演,在探讨了诸多奇异情感与爱情之后,似乎选择回归到了更为本初的感受。
换言之,他的创作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为保守。
在他创作力旺盛的中年时期,他对各种情感可能性及人际关系模式都进行了大胆而直接的探索,并能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充满悬疑与侦探色彩的故事框架中,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然而,在近几年他所执导的作品,如前文提及的几部,明显流露出他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深切怀念。
此时的他,已不再刻意强调性别或行为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情感本身的浓度、真诚与纯粹。
这或许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期,我一直在思考《风流一代》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该片聚焦于2000年至2020年间,18左右成长至38岁这一代人的洒脱与不羁。
未来,这样的一代或许将不复存在。
我认为这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因为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人们可能会趋向于更加保守。
1. 从爱情奇遇到祖先追寻谈及《平行母亲》,影片前半部分依然沿袭了阿莫多瓦以往作品中独特的爱情观,令人瞠目结舌的情节屡见不鲜。
然而,此次观影体验似乎与前作有所不同,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是否在炒冷饭的疑虑。
直至影片尾声,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将故事引向了对祖先的追寻与尸骨的发掘,整个叙事焦点也随之转移。
这一刻,我恍然大悟,仿佛是为了这最后十几分钟的情节,导演精心铺设了整部影片的叙事框架。
相比之下,前半部分的内容显得略显乏力。
由于我对西班牙历史了解有限,具体事件还需借助网络搜索才得以明晰。
经过一番探究,我终于理解了阿莫多瓦的创作意图。
时至今日,2024年12月20日,我身处海淀,愿借此机会分享对阿莫多瓦《平行母亲》的感悟。
在深入探究影片背景后,我发现《平行母亲》的深刻之处,在于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叙事策略。
影片前半部分讲述了两位母亲因孩子交换而引发的种种波折,其中一位孩子的离世以及后续的换回,看似与后续的寻根之旅无直接关联。
然而,当我联想到张艾嘉的《相爱相亲》时,才恍然大悟,两者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
为何说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以往,我们理解阿莫多瓦的电影时,往往认为他通过奇特的爱情故事倡导人们洒脱、奔放与激情。
然而,这种洒脱与奔放也可能带来轻浮、不负责任的副作用。
这与我前文提及的《风流一代》所描绘的下一代人的保守与谨慎态度,或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创作者发现自己一生的作品导向了一个并非他所期望的方向时,内心难免会有所触动。
因此,他在此时强调人的根源性与历史脉络性,与以往的创作并不矛盾。
2. 家庭、责任与根源回顾《捆着我,绑着我》中的情节,那位被误解的男子,他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回到故乡的村落。
在被带走前,他在家中与父母共度的温馨时光,以及他等待女孩归来的场景,都透露出一种对根源的深深眷恋。
在阿莫多瓦早期的作品中,这种观念便已初见端倪。
无论身处何方,人都应铭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这也是《平行母亲》故事设定的核心所在:孩子最好跟着一个对她负责的人生活。
确定知晓对她负责的亲生母亲身份,这一行为真的有必要吗?
其必要性在于,这决定了谁来对她承担主要责任。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思考到,故事似乎已按照阿莫多瓦以往的叙事模式发展,两位母亲已重新生活在了一起。
后续情节甚至发展到两位母亲都接纳了另一位男性,形成了一个三人的家庭结构。
我曾以为故事会在此处画上句号,然而并非如此。
她的亲生母亲知道真相后,并决定将她带走,亲自负责照顾她。
亲生母亲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因为她对女孩的生父有任何特殊情感,反而这个女孩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的,我们可以在一张照片中看到,女孩的父亲与另一位异性朋友贴得特别近,所以女孩的出生显然并非出于计划的结果。
这个妈妈的选择表明,人们内心仍然需要保持寻根问祖的决心。
寻根问祖这一概念在当今社会中频繁出现,颇为引人深思。
我认为,这可能会成为某一阶段的社会热潮。
当人们在过度奔放与洒脱之后,逐渐发现内心失去了根基时,他们可能会开始寻找自己的根源。
这个根源,在较小的层面上,可以归结为家庭这一基本单位。
在传统的观念层面上,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深入人心。
3. 女性主导家庭背后的跨时空对话观察阿莫多瓦的这个故事,我们发现每个家庭都以女性为主导,试图维持家庭的根源。
然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人们普遍有一种习俗,即成家后应以男性为主构建家庭关系。
但这种构建方式让人感到困惑,因为这个家庭并非以女性为主导。
那么,为什么在本片中,当女性年老成为奶奶后,为何要替男性家族维持这个根源呢?
这与《相爱相亲》中的情节颇为相似。
在《相爱相亲》中,一个男性在分离的社会年代,同时在村里和城市拥有爱人。
村里的爱人认为收到钱和衣服就是爱的表现,而城市中的生活则是共同养育子女,这是一种更为开放的爱的观念。
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后代,一个是村里的母亲,另一个是城里的孙女。
两人初次见面时,呈现出对立和对抗的关系。
但最终,村里的奶奶告诉她:“我们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很难按照现有的道德标准准确描述这一现象,很多事情都在消失中。
过去的正确观念,也许在今天就是错误的。
如今,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方言流传得越来越少,我的后代可能也会越来越少使用方言。
例如,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结婚后,他们的孩子通常会选择以普通话作为母语成长。
这些孩子可能会听懂两个地方的方言,但他们的发音习惯却不会发这些方言的音。
我的两个外甥,一个初三,一个四年级,他们主要也说普通话。
在甘南遇到的一个小和尚,他给我看了很多自己写的东西,都是用汉语写的。
我当时好奇地问他,你写这些东西时,心里默念的是汉语还是当地的藏语?
但他没有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平行母亲》这部电影荣获了华鼎奖。
考虑到它特殊的主题和当地历史背景,我国给予它这一荣誉,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然而,与阿莫多瓦之前的作品相比,《平行母亲》确实没有那么悬疑重重,可看性相对较低。
观众需要坚持观看一个半小时,才能迎来结局。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我对电影《平行母亲》的观影日记。
竟意外的好看抓人,阿莫多瓦近年风格日趋自然,探讨的主题总离不开衰老,寻根,以及如大地般永远把自己给出去永远去滋养的女性,而佩罗兹贡献了她最好的表演也彻底施展了她男女通杀的魅力。
Janis和佩罗兹有几分像,独立时尚cosmopolitan,她和男人只想要轻松自在的关系,在得知意外怀孕后也只是告知男方自己会把孩子生下来的决定。
她爱得坦荡舒服而自我。
Ana是未成年酒后意外怀孕,也有个永远自由自在逍遥追求演员梦想的母亲。
两人在成为母亲的产房相遇,相惜,相爱,最终相互扶持。
而另一条线则是Janis孜孜不倦地为寻觅在西班牙内战里的被乱葬家人的尸骨。
新生与寻根总是川流不息。
男人在贡献完精子后然后缺席,而女人则继续相互依赖。
三人行,单身母亲,出轨出柜的男男女女,只有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一切都如此正当与自然。
就像阿莫多瓦一直这样描述他和佩罗兹的关系: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她就说她很爱我,以后等我老了会照顾我,我希望当我老了时,她能来做我的母亲。
母亲,从不只与孩子相连,她更是极致的奉献,同情,坚韧,与历史血脉传承相连。
从这一点,女性就代表了正义而母性更是人类的高贵品格。
生活和历史双线并行的故事,如果说历史上演过独裁统治、残暴杀戮和集体创伤,那么在秩序井然的现代生活中演变成了医疗意外、混乱情感和随机死亡,不可控和非理性成为链接过去与当下的环扣,理性社会消灭不了疯狂,而母亲般的爱带来包容和救赎。阿莫多瓦这次将其一贯的母题延伸到了反思历史的领域,技术上略显匠气,但是情感浓度仍然满分。
剧情无聊到完全能猜到蹩脚的历史...
记录、孕育、传承,历史便在此间流转下去,这是雅尼斯的职业、家庭与身份造就的这一份因缘;与之相对的则是年青一代的遗忘和丧失,当雅尼斯将孩子与历史通通交给安娜,这份上启下至的联结开始诞生,到结尾墓地上终将完成。一方面,导演对西班牙那段历史有自己观点与立场,另一方面,当孩子的身份改变,作为母亲这个角色的爱会随之改变吗?雅尼斯身份的建立—丧失—再次建立的过程正如那些一直在寻找亲属的西班牙民众们,他们对自身关系、亲缘关系乃至于自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艰难地断裂寻找期待重生。最后男女老少躺在墓地上,寻获的欣慰是在根源上终于完成自我与情感上的圆满,人们与这片创伤的土地和过去,都需要在阵痛中重获新生。3.5.
女主的行为无法理解,寻找曾祖父尸体进行体面安葬的意义?得知孩子抱错了,不是谋求寻找亲生孩子,而是企图销声匿迹……
确实差,能拍成这样真的很危险了…
#venezia78 开幕片 阿尔莫多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结尾strong! 这种影片很难用分数来评,相比让观众从头嗨到尾,导演对主题表现形式的探索更值得咀嚼。片中既保留又放弃了我们很多熟悉的元素和叙事手法,从感官上不能算巅峰水平,但如此bescheiden, 如此zurückhaltend ,可以说在面对哀伤的历史议题前,阿尔莫多瓦用慈悲的心与对整个职业生涯的颠覆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滴眼泪,为我们上了一堂电影教育课。上一部作品与自己和解,这一部与历史交锋。电影,有其专属与特殊的力量。Respect! 本片感官刺激并没有以往作品强,但最后一场戏,颠醒我梦中魂,眼角湿润的同时,想向阿尔莫多瓦献上一吻,他告诉我们,历史、生命、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请不要仅凭简单粗暴的分数评价电影的好坏)
阿莫多瓦的片子真是一部不如一部。。。
永远看不厌的阿莫多瓦女性话题。佩内洛普·克鲁兹真女神,希望能一直演下去。
安娜的银色短发太好看了。想请阿莫多瓦当我家的装潢设计师。
镜头语言和配乐很有阿莫多瓦一贯的风格,在叙事过程中传递女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元素也让电影探讨的维度有所上升。但电影的两部分剧情有些割裂,强行合在一起并不连贯。孩子的逝去让她需要情感发泄的窗口,现实中的生活又让她学会坚强。乱葬岗上的骸骨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死离别,每一段残忍的历史都应当在现在和未来不断反思。
巧的是也表达了我近几个月思考的——坦诚的态度与对话、行为真的很能友好解决问题。电影里也是这样的——对孩子真相的坦诚,对历史真相的坦诚面对——谁都没有失去太多,亦或是大家都最大化了结心结。讨论区“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句话莫名残忍。剧情确实很割裂,会产生“就这?”的心情。本想说因为没经历过战争和不懂他们这段历史,但由于最近战争也在很近地爆发,很难说什么。
对哦!奇情(不全是艳情)和历史不是天然链接的么,打开思路。
开了一个脑洞,如果和佩德罗差不多大但经历更坎坷的老谋子再拍一部严歌苓式的电影:一双在十年动乱中相爱相杀的女人又在“只生一个好”政策的时代鬼事神差地重逢,命运嘲弄又让两人各自从自己的母亲那里挖掘出五六十年代的苦难回忆……尤其是看到片尾“历史不会沉默”时
年度十佳!三位母亲、三个女儿、三次反讽复归,一段历史追寻、一次记忆挖掘,一场回望之爱......从迪奥提玛孕育的爱之教诲,到深重往事的再次回溯,皆是对不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超越,这就是阿莫多瓦的《会饮》,多年如一日的奇情作者特性的达成。
这部实在太淡了
又是一部关于记忆的电影 关于国家的记忆 割裂感主要来源于我不太了解那段历史 只从电影看 两个主线的关联性还是很强的 配色也是一如既往的艳丽 (看的太享受了)室内运镜缓慢平推感觉舒适 双人特写带有极强的情感 佩内洛普演的是真的好 阿莫多瓦对于女性创伤的追寻和法斯宾德搭配看简直完美 电影缺点是 阿莫多瓦的一贯作风用在这种双主线叙事上 还是有些乱且散 感觉真的没必要 【BFI - New releases】
虽然明面上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关于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和女儿的一切;但她们寻找的却一直是父亲,是那个外祖母、姨母、母亲口中念念不忘的、以照片为证的父亲。历史可以很大,家庭可以很小,但无论大小,在吵过、打过、分过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合。想来阿莫多瓦这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不能合男女于一身自己十月怀胎生育了吧……
关于道德与伦理、欲念与挣扎的部分即使意料之中也属好看,性向流动的表现也依然是阿莫多瓦式的奇情呈现,然而强行拔高历史带来的创伤阴影和情感升华,虽有曾外婆-外婆-妈妈-自己-女儿这一线索串联,主旨的关联度不大;美术永远那么绝,室内置景太好看了。
莫兰迪色系的阿莫多瓦为母性的诠释披上了一抹浓绿,言说的仿佛是“春风吹又生”般的生命力。电影在“死亡”和“新生”的主题间来回变换数次,“死—生—死—生—死”的路径之外,女性之伟大和历史之厚重平行并重,但关系暧昧不明。
母亲的故事,和寻找父辈的正义,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