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集,这是我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结局。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接受E7,这么多年下来了,难道大家还不知道硅谷是什么尿性吗?
互联网时代的无名英雄,这一群nerds加上一个geek,其实并没有做任何“伟大”的事,他们所做的只是每一个决定都遵从他们内心而已。
很久以前,喜剧是以表现丑陋滑稽的人们的荒唐行径来娱乐人们的。
硅谷是喜剧,讽刺了这么多领域(Beyond technics),不同个人和群体的刻板印象、歧视,是透过硅谷这个小孔看到的当今社会的众生相。
但最后怎么演了一出悲剧?
无意冒犯,607的开头就像百年孤独,多年以后,Richard Hendricks 坐在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办公室,想起了魔笛手发布会上老鼠横窜飞逃的遥远下午。
或者说,更像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但又似乎只有“谋杀”和宿命般的失败是相似的。
只有魔笛手们知道他们本可以改变世界,轰动一时,但最终为了保护全人类——全人类这一点确实很绝,让这些年轻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掌握了全人类命运的决定权——却只能把这个用六年所有苦闷、憋屈、努力、天才的想法和理想主义者的希冀创造出来的怪物扼杀在摇篮里,表演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科技史上最成功、最轰动的失败。
多年以后,Richard Hendricks作为一个失败的领袖站在摄像机面前,和第一次在公正会上讲话一样笨手笨脚,被问到“你是否遗憾,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时,只能说,“我觉得我们做的还算ok”。
还能怎么说呢,曾经的几个年轻人,他们拥有改变世界的机会,但为了拯救全人类,像每一次thethic时刻,他们选择放弃——以前是利益,现在是完美的作品、一炮而红、永垂青史的机会,而且for the greater good,他们还必须让自己彻底地出糗,难看到整个科技界都不敢再尝试压缩算法、去中心化、区块链。
最可笑、最可惜的地方在哪?
他们知道自己能够创造完美的、颠覆性的作品,知道自己是天才,但却无法得到普世的认可,无法载入史册;他们知道为了拯救世界做出了什么牺牲,可这样的悲壮的举动,却无人得知,只有他们一遍一遍地品尝其中的辛酸。
是啊,也许他们知道自己是天才就可以了。
但别人不知道。
每次想起这是怎么荒唐的一回事,Richard会不会气的再次往墙壁上凿一拳?
许多有才的观众朋友替他们感到不甘,并发现了这些年轻人宛如古典英雄,和整部剧有点呆有点小心眼、贱贱的他们几乎合不来。
我想说的已经在前头了,这些怂怂的年轻人似乎被他们一遍遍“不得不”坚持的原则、被他们的行为驱使着,身不由己,宏大的决定摆在面前,而他们只是做了以往一样的事情罢了,但因为身处宏大的叙事中,无意地摘取了“无名英雄”的头衔。
似乎能看到他们正无所适从地窃笑呢。
编剧的意图,粉丝们猜测了很多,想象很丰富。
但说真的,如果不是深陷科技的悖论之中,他们走上的不过又是一条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走过的道路罢了,出名,扩大规模,在硅谷立起自己的广告牌,上时代杂志封面,福布斯富豪榜,mining data,争股份,朋友们分道扬镳,空荡荡的豪宅里度过晚年,在弥留之际想起最初奋斗的那些日子,像乔布斯那样警告年轻人:不要重蹈覆辙!
尽管这些年魔笛手是我最亲爱的孩子,但请你们在有机会时多陪陪你的家人和朋友吧……感谢编剧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科技的战争远未结束,但是魔笛手们,你们仍然拥有彼此。
最后比尔盖茨还来客串那个伪纪录片了,感谢他,他发现了其中的诡异之处,并且在现实中——他很喜欢硅谷这部剧。
早在硅谷第三第四季播出的间隙,我不知道在知乎还是豆瓣看了一篇文,解释为啥硅谷的地位如此“尴尬”——不受程序员见待,普通观众对这个话题一是不太感冒二是觉得“有门槛”(其实并没有),而资深剧迷又不太看得起创业剧(也许还包括了和成功学相关的歧视链,但硅谷实在太反畅销和成功学了)。
但比尔盖茨的光临又似乎破除了这个乍看之下很有道理的论调。
anyway,看到豆瓣短评区有人说,比期待权游更期待这部剧,而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没看过权游,但看了书),硅谷比权游电视剧好多了。
也许正是因为硅谷关注度没那么高,剧组也不会放肆地利用粉丝和情怀省脑力和赚钱,大家也能等来一个和硅谷可爱的魔笛手们名副其实的结局。
大家其乐融融,剧组成员像一家人一样,舍不得,但很开心,很圆满。
硅谷是我第一部几乎是从头追到尾的剧。
从第二季就开始追了,也是从硅谷开始,我体会到了追剧的焦灼,但每个四月份的周二都因它充满希望起来。
中考前的几个月,我饱受焦虑和失眠的困扰,那个时候每周末唯一的放松就是看一集三十分钟的硅谷。
三十分钟过得是那么快,笑声未落,焦虑又从心底冒出来,哪怕正在看剧时也会心脏抽动一下。
看一眼进度条,无论是在中间还是快到结尾都让我难过。
那时硅谷是我的生命之光,看完之后就哭了,这种紧张什么时候才到头,而硅谷是这么短暂。
幸好硅谷又陪我走了更远,逐渐熟悉了里面人物的行动方式,多亏了硅谷的人们,他们波折操蛋的生活给我带来一些安慰。
到了第六季,已经获得了一种神奇的体验——仿佛能猜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哪里会出现一个笑点,人们会怎么说话。
也许是被美剧工业体系训练得很好,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某些套路,但是嘛,我更宁愿相信是我已经很熟悉剧里的角色了,像朋友一样。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大家都觉得当一个程序员是世界上最酷的事。
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程序员梦早在初二编程课上打开扫雷的那一刻结束了。
之后我不知怎的意识到我似乎并不擅长数学,在program上没有天赋,我喜欢的只是乔布斯的名气、Gilfoyle的极客范儿以及对我并不了解的硅谷产生的空虚浪漫的幻想,于是我觉得自己适合投身到文艺里去,但到最后,极有可能是我干什么都没有天赋。
我有些朋友看了硅谷,仍然存有幻想;有的陌生朋友看了硅谷,选了这个行业,敲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行“hello world”,然后梦碎了。
但我仍然佩服他们走的比我更远,走出了尝试的一步。
而我,则始终弄不明白从编程书上的第一道牛吃草的题目走到湾区明亮的顶层办公室的路径。
看到最后的时候,为他们高兴,也为他们伤心。
同时,也为自己伤心,为的是不能再见到这些可爱的角色们的互动了,正如Jared所说,men just seem mean and hard, but these guys were just sweet and soft just like rotten fruits...十六年,一转眼就过去了。
啊,最终季了!
超级舍不得!
爱他们每一个人,暖心温柔无条件包容男主的Jared骚浪贱的Dinesh腹黑悲观但其实超正的Gilfoyle还有jingyang、这季不再出现的房主一直相伴左右的小姐姐,甚至是hooli的老板都如此可爱以及,可以算是网络世界里的超人男主Richard互联网大规模使用不过才20年的时间人类的交流沟通、技术发展、甚至是结构体制都因为这张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男主在本季开篇所说:谷歌、脸书,已经是这个世界的王,统治的领土远超历史上所有的君王每一个个体,还有所谓的自由吗?
男主心目中的去中心化,真的可能吗?
Gilfoyle说得没错,人类逊爆了!
出处http://www.piedpiper.com/company-news/ 刚刚追完这部伴随整个研究生,和毕业头一份工作的电视剧。
看到主角的创业大起大落,最终又回到起点,心里仿佛自己也随他们度过了这跌宕的六年。
在论坛里看到制作组贴心的做了个mock website,还有个企业日志板块,这里草译下Jared小天使为公司写的告别文章,作为我对此电视剧的纪念碑。
大家好,一名首席运营官绝不希望这样告别。
我总认为魔笛手公司会比我多活几世纪,起码持续到Richard的曾曾孙女像爱德华八世找到真爱一样放弃ceo职位。
我这一生写了不下三打致辞,但这是我写过追难的一篇。
看着我们公司关门就如同目睹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珍稀卷轴(纸莎草纸)在火中燃烧卷曲。
Richard的愿景改变了科技的未来,但我们现在只有烧焦的遗骸和美好的回忆。
我真想花点时间去解决那些磨刀霍霍尖酸讥讽,在Richard失意时落井下石的人。
我已经看了这些混蛋在网上说的话,你们真该用打火机油漱漱口。
看着Richard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一个高尚的人,是我此生最大的礼物。
理查德是我们的丘吉尔,我们的查理曼大帝,我们的奥德修斯,当大家为海妖的歌声发疯时,他将自己祭献绑在了桅杆上。
我不知道Richard是否还记得那夜,我们的友谊将永恒的一夜——确实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晚。
那夜他需要个留宿的地方,并慷慨的决定住在我的公寓。
我把我的房间让给他,在深夜的时候,他把穿着袜子的脚踢出了被子。
幸好我正垫脚在房里用滤水壶给加湿器加水,我发现他冰冷迷失的小脚,并把它塞回去了。
这就是我能唯一能做的,用最小最细微的方式支持我们伟大的首领,我深知这将产生影响。
现在,当我们的公司停泊在历史的岸边时,我也将在远方一如支持他。
我希望奥斯卡能回过头来放映我为今年的颁奖典礼制作的《纪念魔笛手》幻灯片。
我只是想要在公共论坛上做一个了结-他们肯定理解的。
我怀念每天早上走进公司的大门,打开灯,快速清扫员工作战区,清空回收箱,以便保洁员不拉伤他们的背。
我怀念打开笔记本看邮件,在昨晚所有的slack(一个工作app)对话里输入派对鹦鹉表情包(类似兔斯基),并为亲爱的读者们写邮件。
但最重要的是,我会怀念和这世上最聪明的人共事的每一天。
永远的魔笛手。
爱你的,Jared Dunn1,jared有时候说话太“爹”了,像主角的保姆。
但是善良,缺亲人的爱,就把所有的人当成亲人。
2,编剧根据每个角色量身定制了日记,口气都不一样,jared就很“引经据典”,真是让我一顿好查。
3,派对鹦鹉查出来是个魔性表情包,https://cultofthepartyparrot.com/4,欢迎讨论校正,谢谢。
原文如下Dear readers, a COO never hopes to write a goodbye like this. I always thought Pied Piper would outlive me by centuries, lasting at least until Richard’s great-great granddaughter steps down as CEO when she, like King Edward VIII, finds true love. I have given over three dozen eulogies in my life and this one is the hardest yet. Watching our great company close its doors feels like how it must have felt to witness the papyrus scrolls in the Library of Alexandria slowly curl up among the flames. Richard’s vision was well on its way to changing the future of technology, but now all we have are charred remains and sweet memories.I want to take a moment to address those who are sharpening their pitchforks and pulling out their joke books to try to kick Richard while he’s down. I’ve read what some of you jerks have said on the internet and you ought to wash your mouths out with lighter fluid. It’s been the greatest gift of my life to watch Richard grow from a boy into a man, and a noble one at that. Richard was our Churchill, our Charlemagne, our Odysseus, and he tied himself to the mast as we all went mad with the Sirens’ songs echoing around us.I wonder if Richard remembers the night I knew our friendship would be eternal – it was truly one of the best nights of my life. Richard needed a place to stay, and he graciously offered to stay at my condo. I gave him my room, and the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he kicked his sock foot out from under the covers. Luckily, I had I tiptoed into the room to refill the humidifier with the Brita, and I spotted his cold, lost little foot, and I tucked it back in. Because that’s all I could ever do– support our noble leader in the simplest, smallest way possible, knowing in my heart that it was making a difference. Now I must support him from afar as our company beaches itself on the shores of history.I wish the Academy would get back to me about screening the Pied Piper In Memoriam slideshow I’ve made for this year’s awards show. All I want is a little closure in a public forum – surely they understand that. I’ll miss walking in the doors at Pied Piper every morning, turning on the lights, giving the bullpen a quick Swiffer, and emptying all the recycle bins so the custodial staff wouldn’t strain their backs. I’ll miss turning on my laptop and checking my emails, and adding the party parrot reaction to all the previous night’s Slack messages, and writing this blog for you, dear readers. But most of all, I’ll miss working every day with the best and smartest people in the world. Pied Piper Forever.Love,Jared
第1000部看过的影视,终于到了标记硅谷最终季的时候。
之前反复把硅谷看了许多遍,舍不得看结尾。
如果说最好的喜剧都包含着悲剧的内核,那硅谷无疑是其中翘楚。
在各种场合断断续续的被安利了两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片源,直到2020年的夏天。
这部剧救了我。
它伴随我熬过夏令营最黑暗的时刻。
在Richard他们跌跌撞撞的创业,时不时被命运的玩笑托上风口又打入谷底时,我和他们一起欢笑,困窘,迷茫和哭泣。
我爱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在Gavin乘飞机离开时,我号啕大哭涕泪横流,以至于窗户外面作业的工人都停下了工作。
下午的小区很安静,无数人可能尴尬地听着一个悲伤的女孩放声痛哭。
或许他们会猜测我为什么哭(大概没人会想到是看电视剧看哭的),这段哭声会出现在他们的记忆,日记里,又或者这段经历有幸成为某一个小作品的片段,就这样留存下去,等待另一个人去品读我当时复杂的情感。
九月份等待名额出结果的时候,我看了最后一季,于是我室友又不幸及震惊的目睹了我为了一群虚幻的角色泪流满面,我朋友听我絮絮叨叨说着他们本不应该有这样悲伤的结局——Richard是个天才,他们之前辛苦了那么久,不眠不休,笑泪交加的三年,编剧怎么就不能让他们成功呢?
良心算什么东西,他们是群这么可爱的人,哪怕世界毁灭他们也要成功啊!
但正因为他们这样可爱又真挚,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一刻,金钱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宁可在屋顶上喝着啤酒,一起看着心血付之东流,也要关闭那个价值连城的潘多拉魔盒,保护他们最珍惜的互联网。
这部剧为我带来了太多思考,技术革新,技术道德,风险投资,“永远不要和朋友一起创业”,“怎样用错误的方式创业”……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但最难以表达的还是情感。
我是如何的为他们,尤其为Richard心有不甘,但当他们多年后重聚在Erlich的房子前,又玩起Always Blue的抛接球游戏时,看到大家久违的欢呼和笑声,我决定接受这个结局。
在看电视剧时,我太喜欢他们了,以至于习惯把情感代入这群人。
现在他们的故事结束了,而我还要继续,继续走向未知的未来。
Oh god give me strength. I am so scared but I must go on. 感谢Richard, Gilfoyle, Dinesh, Gavin, Erlich, Jared, Big Head, Monica, Jian Yang, Laurie, Russ, 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人物。
感谢Creator Mike Judge, John Altschuler, Dave Krinsky, 并Writer Carson D. Mell带来这样精彩的故事。
感谢各位硅谷大佬们贡献一手创作素材并热情客串(看到比尔盖茨太惊喜了)。
感谢在那个夏天陪伴我的朋友们,有了你们,我才能走出那样的黑暗。
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与硅谷一起成为我照亮我旅程的光芒。
I will always love Silicon Valley.
哪个傻逼发明了我拯救了世界但是世界不知道我拯救了他们,我只能一个人默默的隐瞒。
这种令人心碎的狗屎情节!
我创死他!
这种情节毁了很多美好,毁了意气风发,毁了蛮劲冲劲,毁了fuck所有人的斗志。
有的只是那种嘿我当年了厉害啦但是我不能说,你只知道我以前厉害过就好了。
这种多年后的回忆情节我甚至觉得算不上是忆往昔的骄傲,只能说是一种不甘的孤独。
Richard是这样吗,导演问出你觉得你有让这个世界 better place吗?
他说嗯,我觉得挺 ok的。
我无限心酸我无限难受,我恨透这种情节,我总是自己脑补,他有一种不甘心。
Richard最后的笑可能是一种“花了六年至少没做出废物的释怀”(606印象太深了…)也许他可能在这六年起起落落落落落的创业过程中已经累了……这季和前面一比,仿佛有一层温柔的光。
连骂人带有诗意的G神都开始嘴上输出减弱(我自认为)前面都在铺垫道德,R推了买卖奴隶的投资,拒绝和偷窃信息的游戏合作,又和 Gavin对刚了一次。
都是在说道德。
R因为一次又一次的道德让PP几经风险数次转型。
这次可能也是做出和之前几季结局火烧眉毛情况下同样的选择。
我恨这种剧情,之前410一直让我觉得Richard是超级大混蛋。
最后就是喜剧版社交网络,众叛亲离可能一辈子抱着钱和董事会唠唠叨叨 Pied Piper未来要做什么压缩产品,做一些他之前看不上的东西只为了利益。
【每次看到这种AI统治世界的类似剧情我都会觉得美国人棱镜PTSD真的很严重】但是R最后因为道德,因为人类放弃了。
我不甘心,但是R呢。
纪录片里面他坐在斯坦福的办公室里面,已经非常成熟,姿态放松,不像以前那么的 nerd。
在最后找U盘的过程里,我仿佛又看到那个焦虑,着急,一脚踹门的那个 Richard。
也许他不甘,但是他不孤独。
这不是什么剧评,只是我看完了还是想写点什么。
经历了第四五两季越来越缺少创意的情况下,在最终季里所有编剧再次满血复活,在最后的结尾打造了令所有观众叹为观止的升华。
魔笛团队在充满欺骗的硅谷中用事了拂衣去的侠客风范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个始于孵化器的故事成功地同时展现了程序员琐碎的日常细节和硅谷大环境里科技巨头间的相互争斗。
当然同时也近乎指明道姓地批评了脸书谷歌优步这些硅谷王者级企业。
六年时间,《硅谷》给所有观众全方位展示了科技的变化-不再是to make world a better place,而是再那些被‘黑化’的coder的带领下向利益更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整个六季中,pp始终还是pp,Richard,Gilf,Dinesh等等所有人的特点也从来没有改变,或许也早已暗示了这个结局,但是能将其拍出一种有着侠客风范的悲壮感绝对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最恰当的处理方式。
一点私人回忆,对初创公司来说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此了吧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我总共看了四遍。
四个老宅男想出来的高效打飞机原理直接封神还是那句经典的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pp团队最后又玩起了always blue的时候再次诠释了它(只是如果有erlich的惊喜回归就更好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的设定—嘴皮子厉害,但是关键时刻永远靠得住),而斯坦福学生对于pp团队的不屑一顾也算是一个点睛之笔。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里,硅谷都会是我最爱的剧集,没有之一。
一间茅舍,万行代码,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硅谷》并非硅谷。
虽然比尔·盖茨曾在博客里盛赞:“这部电视剧带有讽刺成分,所以会夸大其词,但跟所有伟大的讽刺作品一样,它抓住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电视剧里面那些不同个性的人多数都让我感觉很熟悉。
”《硅谷》讲述了四位程序员的创业故事,里面确实有着不胜枚举的精彩细节:Hooli 老板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搜索引擎里输入自己的名字;Jian Yang在中国办公室里的刘看山公仔;理查德和女程序员关于tab键和space键之争。
但在苛刻的剧评人看来,导演迈克·乔吉避重就轻,沉醉于描述程序员的小世界,从而博得了那些技术出身的互联网大佬的共情,但终究复制的只是无足轻重、稀松琐碎的细节,而对于真正重大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2018年科技巨头的一系列丑闻,在第五季几乎全部缺席:特朗普对硅谷科技巨头的批评;8700万脸谱用户数据泄漏;谷歌与美国军方的合作;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路人。
在第五季,这些科技与社会的广泛摩擦都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创业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庸俗的办公室政治。
但到了第六季,也就是《硅谷》的最终季时,剧情陡然深刻。
“脸书拥有80%的移动社交流量,谷歌拥有92%的搜索流量,亚马逊的云服务份额比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还要多。
没有人能够赢得了它们。
它们跟踪我们的每一步,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还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
”一开场,剧中魔笛手创始人理查德在美国国会接受询问,痛陈科技巨头的种种不堪:“这些公司就是国王,他们统领的疆域比任何一个王国都大得多。
我们取胜的唯一方式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在那样的互联网中,用户是自己数据的主人,我们今天的遭遇不会重演。
”末了,这个腼腆的程序员林肯附身,振臂高呼要建立一个民有、有享、民治的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这也是理查德六季以来最为雄辩的一次。
相形之下,扎克伯格今年4月在国会长达8小时的听证会上则基本处于防御状态。
在那次会议上,小扎承认,脸谱网在防止这些工具被滥用和产生伤害等方面仍做得不够,没有全面地评责任,犯了严重的错误。
媒体的科技造神运动嘎然而止,美国新闻扒粪运动的中心也转向硅谷。
美联社在2018年的调查发现,在用户已经在隐私设置中关掉了位置记录选项的情况下,谷歌的多个应用依然会追踪并储存 Android 和 iOS 用户的位置信息。
此前,科技媒体Quartz 就曝光过,安卓系统通过手机附近的基站搜集用户信息,再偷偷传给谷歌。
而谷歌对此并不否认。
英国《观察家》报暴露了在伦敦和纽约设有办事处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的行径。
该公司能够未经授权访问5000万份Facebook个人资料,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选民协助了唐纳德·特朗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纽约时报》则指出了脸谱网在建立公众形象方面所面临的两难:“一方面,他们声称他们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想说“不,不,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不止科技巨头,初创公司的声誉也大不如前。
2014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
然而,这一切都是谎言。
作为一部在HBO播出的剧集,《硅谷》的情景喜剧底色,注定了其现实批判的天花板不会太高。
但在第六季里,导演借理查德之口,如此措辞强烈、直接点名带姓地批判大公司搜集用户数据谋利,公开把科技巨头定性为有史以来疆域最宽广的王国,呼吁建立新一代互联网的论调,反应了互联网在美国的迅速黑化。
这与六年前恍如隔世。
2014年,《硅谷》开播第一季时,科技巨头都还是一副踌躇满志、忙着连接顺带颠覆全世界的进取青年形象:苹果刚刚发布iPhone 6,库克打破乔布斯时代惯例第一次发布了5.5英寸的大屏幕手机,以迎合用户对于手机的不离不弃;Uber信誓旦旦地宣称他们可以用低成本、便捷的交通取代出租车和私家车;谷歌试图用漂浮在平流层的氦气球为偏远地区送去互联网,当然连接的主要是谷歌的服务;脸谱网唯恐落后,从NASA 挖角,忙着研究用无人机送网下乡。
不过六年时间,那个宣称要让世界更美好的互联网,已经成了被颠覆、被革命、被改造的对象。
在传统语境中。
华尔街和硅谷最大的差异在于,华尔街只在乎钱,而硅谷志在改变世界。
而现在,硅谷所犯的错误,可能和华尔街金融巨鳄一样——贪婪、唯利是图。
这也是当下科技圈面临的问题:在坚持不作恶的同时,能否也能获得商业成功。
如果不收集用户数据,谷歌可能无法如此精准地向用户投放广告?
亚马逊如果不向消费推荐那么多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它的营收会下滑吗?
YouTube如果暂停自动播放功能,用户一天还会呆多久?
这些真实的压力,可能促使科技公司在伦理和商业层面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在《硅谷》第六季里,理查德可能会建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实现他的梦想。
但在真实世界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人们意识到这么做是对的。
(作者:波波夫,科技商业专栏作者,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微信公号:波波夫同学)
这是这几年来少数看完的美剧,尤其是还有这么多季的。
第6集的时候,以为已经是happy ending了,没想到还有个第七集的不那么完美的ending。
真希望真的有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每个人都能守护自己的信息安全,而不是将自己的信息暴露给国家以及各种互联网巨头。
Richard在第6季开头的演讲,真的也有一点触动。
这部作品其实展示了互联网的很多方面,发展得这么快的产业,以及那么有规模效应的事情,其实涌进了很多聪明人,很多在各方面都很有特色的人,这部作品也在放大互联网人的一些特点。
但其实不太知道,其它行业背景的同学是否能够get到其中的很多笑点,从热度来说,应该很多人是没有get到的。
Richard一直在成长,跟随着piedpipers一起成长,我们一起看着他从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CEO。
虽然最后的结局可能并非完美的,但生活就是如此。
感谢硅谷给自己带来的欢乐,陪伴了自己这几个月的出门旅行
全剧的最后一集我争取来了校对的机会,深爱且追了五年的剧的结尾,一定要亲自校对才算给它一个完美的结局。
当看到Richard在发布会上展示出Peter的照片时,却想不起来第二季就过世的他究竟干了什么,于是带着最后一集的感动回头重温,S06E07的前20分钟早在几个月前就看过了,但却一直不舍得把整集全部看完,今天终于还是完成了二刷,看着六个人再一次围坐在大桌子前玩起了always blue,感慨万千,眼角不禁湿润。
Gilfoyle和Dinesh这对永远不停互掐的冤家的友情才是最坚实的,Dinesh需要Gilfoyle的暗黑痛骂,Gilfoyle也对Dinesh的烦人陪伴乐在其中哈哈。
Richard最终走上了发布会的讲台,在经过这万分坎坷的六年后,最终能够见证他们的努力与成功,目睹他们艰难的抉择,感动万分,也无比骄傲。
Jared对Richard的真爱虽然一直未得到回应,我却也不免为之动容,真的真的很想让可怜又可爱的Jared得到他渴求的一切。
Monica作为六人中唯一,也基本上整部剧中女性角色的颜值担当,她的标志性笑容能让我一直看到最后,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结尾被国安局招安,去偷Richard的U盘也很真实了。
大头这个全剧中将全部幸运加之于一身的吉祥物般的人物,真是傻人有傻福的极致写照哈哈哈,这个没有丝毫存在感没有丝毫威胁感却异常可爱的家伙,真是太讨喜了。
最后还是心疼Richard,为了责任而放弃为之拼搏了六年的梦想,最终落魄到再次被Gavin f*cking Belson喂屎,而且唯一记录着一切辉煌的收藏也被偷走了......
屠龙的勇士最终放下了屠刀,避免宿命般的成为下一头恶龙。
在我看来这就是piedpiper最好的结局。
现实世界中,所有那些曾经梦想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公司,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把自己变成了曾经憎恶的样子。
这个结局太过于美好,以至于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
或许现实世界中也存在过,只不过他们的“失败”让我们感知不到他们,他们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
很好。成功在一部高科技创业剧里拯救了世界(微笑)
我很喜欢这个结局,虽然最后十几分钟每一个镜头我的心都在钝痛。吉尔福尔说“哦,他们修好了这个洞”的时候,他们疯狂地砸墙穿网线,不管路由器已经着火了地维持即使技术顶尖但也已经被对手阴招超车的4K直播的回忆从缝补好了的墙里缓慢沥出,和他们的结局是多么相似啊。
太好了,这烦人的湾区geek自我感觉良好的剧终于要结束了。
从没想到有一天硅谷也可以变得这么难看😅
ai摧毁人类?去中心化效率低会被算力集中后去去中心化?现实大家比烂?no hope?
硅谷式谢幕,看似big failure又不是failure的结局。回到小屋,丢起Always blue,这就是最完美的了。G和D一起搞公司还一起住,这对要不要再甜一点。纪录片完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1H602yc_Y
季终总是伤感的,但在伤感之余仍然怀念前两季。
兴起又跌落了的一波波的公司,有多少在坚持着不作恶的道德选择。
哭了,最后竟然不是关于如何成功,而是关于如何失败。结尾太棒了。
对结局异常的伤心,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这样的结果么。什么AI威胁论啊。。。为了情怀不打一星
唯一让我笑出声的Geek段子:Dinesh:I used to think dick-measuring contest is competing who can measure more dicks...没有Bachman还拍个dick
Only Monica‘s fashion show left
烂尾
如何能真正地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当然是自杀
这季让我挺怀疑HBO的,和权游终季一样,赶工凑合感强烈。不知剧中Pied Piper的结局是否是编剧对这剧本身的感想。太多可能性被挥霍,太多套路被重复。实在感到可惜。
第一集 把谷歌 脸书 亚马逊都嘲讽了一遍(就连Siri也收集录音数据了)只能说信息化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泄露了不少隐私 只要一上网 就被扒了底裤 联想到国内某人说的用户愿意拿隐私换取便利 其实用户才不想 只是那些所谓互联网公司的遮羞布和托词罢了 无论做什么 都不要把用户隐私当商品 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 坚持本心吧
之前想这群傻逼每融资一次就死一次,编剧能不能让他们纳斯达克上市一次啊,没想到是以这样结局的,草草收场。
编剧的老师是不是台复读机。
最后的大结局太让我失望了!都什么跟什么啊!
最后一集请来这么多大佬客串,但是剧本硬伤太多了。gabe reverse build之后为什么要存在U盘里?还专门跑来给dinesh??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