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演员,不用刻意表演,自身就散发出角色的魅力,让人分不清眼前出现的是演员自己还是戏中角色,85岁的李顺载就是这样的演员。
刚二刷完《与神同行2》,对饰演许贤东的小演员郑志薰印象深刻,他的德九爆发力极强,小小年纪很有感染力,真是非常有前途的未来忠武路演员啊。
用一种很悲伤的心情看完《德九》这部电影,却让我想起了《季春奶奶》,一样的类型,一样的娓娓道来,他们在生活的无奈中踽踽前行,却依旧不失期望……长大后想当村里文具店老板的德九和妹妹德姬与80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因为花光了父亲的抚恤金被爷爷赶出家门。
爷爷让德九每天在田野里大声练演讲,树立他当总统的伟大理想和目标;让他背诵族谱名号,永记自己是金家的长孙;让他当德姬的妈妈陪德姬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摘草莓活动……5岁的德姬患有反应性依恋障碍,需要母亲的陪伴,德九刚刚7岁,还没有上小学,他也想在母亲身边像孩子那样撒娇,要玩具。
而爷爷像对待大人一样抚养他们,以为只要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他辛苦地靠刷盘子挣钱,不知道对孩子讲话要慢慢教,养孩子营养也需要均衡。
正当爷孙三人矛盾激化的时候,爷爷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他亲自去儿媳的印尼故乡寻找,无意中得知了抚恤金的用途,对赶走儿媳的举动深感不安和愧疚。
德九为了爷爷对妈妈说声对不起的的愿望,独自一人去另一个城市寻找妈妈……生活的艰辛在这个家庭里无处不在,爷爷对金家长孙的期望永远都不会变,德九在深夜马路上大声自我介绍并寻找妈妈的演讲感动了每一个人。
“只有不放弃梦想,才是我们要走的路,才是我们的活路,攥紧双拳有力地呐喊……”相信兄妹二人在领养家庭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吧!
这并不是一部靠悲情去赚取眼泪的电影。
顺才爷爷代表的是许许多多白发苍苍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的老人家们。
谁不想老了之后能颐养天年、儿孙绕膝,叛逆如Lukas在歌里面也唱到I hope my children come and visit once or twice a month。
老人有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伴不在,儿子去世,儿媳被自己撵走,自己不劳动孙儿女就会跟着自己挨饿,所以即使古稀之年已过也还要去烤肉店刷盘子,然而,辛辛苦苦的钱还不够给孙子买已经承诺要买的玩具,这个社会变化的速度对老人家一点都不友好,所以老人家们才总会觉得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德九闹着要玩具的时候像极了小时候自己的模样,除了想拍死那时不懂事的自己之外,更想对顺才爷爷说一句对不起,是我们不懂事了。
那时,爷爷的心里应该不比孙子好过,有着男人的自尊心在折磨他,觉得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力去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有着对德九德姬的亏欠,是自己把他们的妈妈撵走,以为靠自己就可以把他们照顾好,但发现连个玩具都不能满足他。
德姬偷吃墙面被送到医院时,爷爷一句有爷爷不够吗,既是问医生,也是对自己的质疑。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因剧情环节需要所以设置了这些人物跟背景。
但对于已经有所失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去珍惜当下拥有,如果有一天一定会失去,也要努力去减少遗憾。
失去的,忘不了的,就请永远地记住。
这部电影整体上看来还是不错的,平淡的叙事中流露真挚的亲情,煽情的台词直接让人泪目。
故事虽然没有深度,但表达的主旨足以引起众人的共鸣。
虽然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公式化的韩影套路,却依然次次被戳中泪点。
也许是因为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情感,这部电影才能如此动人。
大概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个老人,他们的脾气可能有些倔,没有文化又不讲道理。
总是穿着破了洞的鞋,却依然惦记着给你买好吃。
每次见到你时,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或者让你爬上那弯曲的后背,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向你表达他最无私的疼爱!
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德九,一个七岁的孩子,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去世,母亲将父亲的一笔数目不小的赔偿金卷走,爷爷一气之下将儿媳赶出家门,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爷爷打零工扶养,生活很坚辛,德九抱怨爷爷不该把妈妈赶走,当年迈的爷爷患病后,知道时日不多了,所以决定去找回孩子的妈妈,爷爷把两个孩子放在代管家后,去寻找孩子的妈妈,因此也发现儿媳拿走这笔钱的原因,觉得有些对不起儿媳,独自回到家后,由于得了肺癌,两个幼小的孩子无人扶养,爷爷教孙子去演讲,找回妈妈,可还是没有找到,为了孩子有人照顾,爷爷决定送走两个孩子,相依为命的祖孙不得不分开,孙子德九哭喊着,……当看到这里,无数人的心被德九的这段戏打动,观众默默的为德九祈祷,孩子不哭,孩子要忍住要坚强,故事最后妈妈终于回来了,剧情生动感人,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影片中的人物,反映出现代人内心所怀念的事物,为观众沉寂已久的心掀起一阵波涛。
影片导演也希望能透过这部电影,为以个人利益优先、家庭关系薄弱的现代社会注入一股暖流,慰劳辛苦的现代人。
透过《德九》这部作品,也希望能让许多人鼓起勇气,对于在困世努力求生的爷爷、奶奶、周遭朋友、孩子们伸出援手。
韩国人是不是寿命挺短的,因为癌症太多了,很老套的剧情,虽然小演员和老演员都很尽力去演,但感觉用力过度了,特别是小男孩,最后强行催泪,感觉不好,豆辫分高估了,比同类的电影"准备"差了不是一点点。
3.5分。
ps,韩国人也有外国新娘,穷人也是娶印尼的,跟中国人娶越南女人差不多,呵呵,韩国人真的比较自恋,生的孩子一点东南亚人的基因都没有?
写在前面:这部堪称《外婆的家》的姊妹篇《德九》,依然出自特别擅长拍出剧情片的韩国,豆瓣评分9.3,由李顺载主演,没错,就是那部韩国版的《搞笑一家人》里的老爸。
电影主要叙述一个故事,年迈逝子,即将离世的爷爷尽自己所能想要照顾唯一的孙子孙女的故事。
整部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有一个小时几乎都充斥着温情的泪点,让观众哭到不能自己(我眼睛已经哭肿,毫不夸张)老戏骨李顺载诠释的爷爷,温情,刚强,经历儿子过世,媳妇“骗取抚恤金”,毅然决定依靠自己打零工,照顾两个年幼的孙辈。
孙子德九聪明,敏感,勇敢,善良他有着小男孩单纯的执着(对机器人玩具的执念),也有着大人才有的成熟(他能区分一时的生气和责任,尽管爷爷食言没有买来玩具,他还是给爷爷贴上了膏药,照顾爷爷)他敏感,当别人说妈妈拐跑了爸爸死后的抚恤金,他勇敢,为了找到妈妈他独自一人去寻找,在大街上勇敢的大喊希望能让妈妈发现自己,他善良,因为被诬陷偷了玩具他挨了打,朋友向他认错他依然选择原谅,他是个小小年纪却懂事的有些早的孩子,他也贪玩,他也想要母爱,他也害怕,他也懂得难堪,他都懂。
谈一谈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年纪越大,我们越是能够捕捉到情节里最微小的瞬间,被击中。
不是我们泪点变低了,也不是因为剧情太过感人所以容易被触动,而是因为,我们真的足够成熟了,我们更能对陌生人产生共情,我们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原谅,原谅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只是那一句活着就好,在一起就好,开心就好。
我们需要倾听,我们更需要亲自去看,也许我们只是被表面所歪曲了理解呢、就像爷爷,如果他没有去到印度尼西亚,他就永远都没办法原谅德九的妈妈,理解她拿走死亡抚恤金的用意。
真希望这个世界处处都有像电影中的温情,老师对学生的温情,医生对病人的温情,邻居对邻居间的温情,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家人之间彼此依托的温情,还有长辈对晚辈无私的爱的温情,我们都想要拥有这样温情的世界,如果暂时得不到这么多,起码让我们自己先对这个世界保持温情吧。
昨晚看了《德九》这部电影,我很喜欢李顺载爷爷,电影《我爱你》、几年前的《花样爷爷》,先喜欢了这样真实的爷爷们,然后还有最近的《LIVE》,当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想着要看看。
评论不多评分也不高,虽然题材不是很新,但是我觉得评分不会止步于此 故事开场就是德九的演讲,浓重的方言口音,介绍着自己名字来历、族谱,以及长大想当总统的愿望,镜头一转是白发苍苍的爷爷,教他是大总统不是总统,爷爷独自抚养着德九和德熙,这是个偏远的乡村,爷爷是个年长没有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所以给与孙子的教育,只能是方言的演讲、族谱、宏大的梦想。
德九和德熙的爸爸去世,印度尼西亚的妈妈因挪走了爸爸的死亡保险金被爷爷赶出家门,爷爷辛苦打工给孩子的,能给孩子的除了爷爷的爱也只能是吃饱穿暖,冬天宁愿自己穿着破洞漏脚趾的袜子,也不会让孙子穿有补丁的鞋子。
德九春天马上要上小学了,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手拉手送去学校,但是德九只能拉着爷爷和德熙的手,德九想要个变形机器人,七万八千韩币的价格,爷爷都满足不了,只能给买零食代替,德熙缺乏引导教育,语言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差很多。
爷爷给的爱也无可替代,但是孩子的成长还是需要妈妈。
爷爷得知自己得了肺癌,没法再陪伴孩子多久,德熙生病德九被教训而离家出走,爷爷答应给他找妈妈。
一边将孩子托付给代养家庭,自己踏上去印度尼西亚寻找儿媳妇的路,辛苦到了印尼没有找到儿媳,却发现儿媳挪走他儿子的保险金,是以他的名义把钱给妈妈的孙女治病后回到韩国,因为一场雪想到第一次看到雪的儿媳的样子,因错怪儿媳怕没有机会道歉而病倒。
代养家庭对德九和德熙很好,爷爷为了不给孩子留下阴影,想在他身体变更差之前把孙子和孙女送走,德九听到爷爷的遗憾独自去寻找妈妈,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大声的做着爷爷教他的演讲,很催泪的一幕。
没有找到妈妈失望而返,爷爷出院给他们洗澡,带他们吃炸酱面买很多的文具。
被送走前德九问爷爷没有我你一个人怎么办,谁给你泡大麦茶?
谁给你贴膏药?
我不是爷爷的孙子吗?
我是庆州金氏第67代孙子,爷爷是第65代孙子。
“你说过等我上小学的时候,会牵着我的手去学校,为什么不遵守约定,不能跟我在一起,直到那天吗?
”现在年龄的我很羡慕这个时候的孩子,可以问你为什么不遵守约定,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成年人的分离,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才符合自己的年龄。
这一段让我很感动,今天得知电影英文名字叫Stand By Me后,觉得很贴切
送走德九德熙,爷爷看着被德熙用订书机订过的袜子最后妈妈回来了,德九德熙回家了《完》
我也是,为什么老成这样了,还有这么多眼泪
这部影片讲述了与孙子相依为命的爷爷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为孙子准备离别礼物的故事。
七岁的德九与妹妹德熙,一起和爷爷住在一个小村庄。
几年前,德九的爸爸因为交通事故过世,备受冲击的妈妈后来也不久于人世。
爷爷只能四处打零工,努力扶养两个孙子,但甚至连想给德九买台玩具车都负担不起。
当德九将进小学时,爷爷发现自己时日不多,担心年幼 的德九无法照顾自己和妹妹,爷爷准备了最后的礼物要给他两个孙子。
看过很多李顺载爷爷演的电视剧,每一部都能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仍然不会让我们失望,虽然剧情是韩式温情剧但从人物表现和剧情发展上并没有老套到让人想弃剧,而是会跟着李顺载爷爷的情绪跌宕起伏,两个小朋友也很自然,没有做作的表演。
电影《德九》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一场关于理解的故事。
这不是所谓的亲情外壳之下的滥觞,而是跨越年龄,文化彼此的理解。
没有跨国之旅,这个故事就只是托孤的小故事,然而,跨国之旅,就让故事本身升华了。
爷爷在国内的时候的穿着都是比较破烂的,但去印度尼西亚的时候,穿着明显以优雅明快的风格突显。
如果不是么强烈的对比,就不会知道导演的野心。
这两家人很久没见,而且彼此语言不通,但是会两种语言的瓦妮莎充当了不在场的沟通人。
信件上的两种语言就代表了这种沟通的可能。
瓦妮莎为就大女儿卷走了钱,可还是回到韩国去挣钱还给老人 也还要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
她是一个坚韧的,负责人的母亲。
(不在场的她却告诉自己的母亲,钱是德九的爷爷给的,这就让人非常动容。
在自己本身受尽委屈的情况下,她充当的是那个传达善意的桥梁)。
虽然语言不通,但Angela可以和爷爷通过绘画了解彼此的真情实感。
事实上,不需要语言在场,人本身可以沟通的方式如此之多。
电影多个拼贴闪回的镜头回忆的都是瓦妮莎的好。
爷爷也从不当着孩子说母亲不好,回忆的也都是瓦妮莎好的一面。
这种于人于己的宽容才是真正融化误解和埋怨的解药。
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
看似德九受了委屈 可小朋友第二天就负荆请罪,德九并不是狠狠报复,打对方,而是开了个孩子间的玩笑,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才是电影在细微处不断的灌输给我们的东西,关于理解,关于大爱。
催人泪下
癌症老人
真善美,没有一个人是坏人。
没有想象中的温情。没打感情牌。
小孩子的戏做的很好
明知道是为了煽情而煽情的套路,明知道棒子国车祸癌症治不好的梗用了一万年,还是没有出息的哭了,而且哭了好几次……哎,我就是特别容易被煽情的人……
为了煽情而煽情,太做作,故事叙述也不好
说实话片子拍的质量比较一般 架不住这么大催泪弹 韩国人真的很羡慕西方的民主自由开化文化和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爷爷演技真的超好
不是套路得人心,而是人世间的爱情亲情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褪色!
太过于煽情的电影已经很难打动我了,不过演员演得真好。
我已铁石心肠😶
临睡前点开真是哭成狗…关了视频才细想,一个小孩子都能摸到的地方,爷爷你倒是吱一声拜托一下医生,不就能找到人了吗!而且哪那么巧,街上看见的一个路人就跑到别市遇到妈妈!啊我的眼泪…
全员好人的亲情电影 影片背后的国际人口贩卖 隔代亲情 以及对人性的探讨都非常的深刻容易看哭的韩国电影
小屁孩身上我看到了马景涛的影子
我们顺财少爷啊赚足了我的眼泪
很压抑,剧情不是很好,但演技还行。
有水平
怎么穷到要娶印尼女人做老婆,找个朝鲜族华侨不好吗,一般吧,子玉男孩演得不错。
顺载爷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