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不错,让我看到了我自己有的时候。
对人也会和和气气,但是在大城市有的时候自己不知为何就会感觉很压抑,从而会有间歇性震怒!!!
人的确应该学会管理自己从情绪,坦荡荡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少一些不必要的小谎言。
自己的小理论往往都不一定对的。
还是相信科学,相信老爸。
他们说的很多都是对的。
我发现我越来越听爸爸的话了!!
1.优柔寡断,缺失自信心因为心灵扭曲,认为世界充满危险和邪恶,而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抗,因此对控制和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
久而久之,不断强化的挫折感会严重损毁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2.注意力分散,变得铭感长期压抑导致的泄压手段大多是幻想或者是其它强刺激行为。
导致注意力失焦和活在一种假想状态下。
前者导致注意力低下,后者导致异常的敏感。
3.执行力降低,好高骛远为了使脑子充满更多的假想,人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做白日梦,而在白日梦里轻易使自己的梦想得到满足。
这使得无论从时间和动力上,都会很快失去对执行事物的兴趣。
久而久之活动的能力就会变的很弱。
你們那些說什么兩個大男人吵架、無聊喜劇的人,真是too naive.影片中說的就是你們這種充滿偏見的憤怒,抓住個憤怒的點迫不及待想要批評錯過思考這么好的電影的機會。
我的思考:我們總是在該憤怒的時候不憤怒,所以我們在不該憤怒的時候如此憤怒。
自己總如此懦弱時,同事搶自己機會時,老板總是無端批評我們時,被別人無理取鬧時,我們總是忍著。
正所謂因果輪回,均值回歸,這些該憤怒的憤怒就會流向我們郁郁寡歡的日常,“細水長流”,這是抑郁癥、狂躁癥的重要導因。
憤怒,不能單純地認為是一種失態的外形和狂躁的心理,他也可以是一種信念。
該有的憤怒,就是新生來臨前的強生針,是改變自己的絕佳機會。
當再懦弱、猶豫、違心時,Damn it!把“憤怒”都強加再頭上,是時候迎接新的自己了。
憤怒的方向,很有趣。
有兩個維度的方向,一組是正確方向和錯誤方向,區分的標準是時機和場景。
一組是對外和對內。
一怒制之是對外,細水長流是對內。
當你的憤怒是正確方向時,一怒制之有時是改變行為習慣的萬事難的開頭,是改變他人態度的強腕,是終于有勇氣的做回自己,而細水長流則是臥薪藏膽的艱苦奮斗,是新黎明的曙光制造器。
當憤怒的方向錯誤時,一怒制之是無端的暴躁,是動蕩的開端,細水長流則是抑郁癥的血液,是炸彈的定時器。
這么看來,正確方向維度下,內外維度都是好事,當我們把愤怒引導到正確的方向,無論是一怒制之還是細水長流,都是新的生命。
反之,諸位皆知。
我想說:憤怒吧,各位,對付你的劣性,對付那些讓我們生活變壞的家伙。
Goosfraba,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上。
以怒制怒,這個影片名起得非常好,什么意思?
該憤怒的時候,憤怒內外雙管齊下了,那些無緣無故無意義的憤怒自然被制住了。
怒氣總是有的,好和壞的方向施怒,你們選擇哪一個?
當然,等級還沒有提升到完全正確施怒時,多用運動這種輔助性的措施去緩解壓力,但運動和真正在各方面改變,是很大區別的,遠大的志向,還是要有。
該片看得我有些憤怒,雖然我也知道會是好的結局,我學到很多,非常好了。
希望大家以后看電影,謹慎選擇,不必一開篇就失望透,中途推出留個大煞風景,既然看就好好思考,不要帶著一大股的怒氣堅信看完就要搞個大差評,一分鐘差評,之后的兩三個小時你都是差評的心態,你不差評才怪哦,你不無聊得生氣才怪哦。
一花一木皆是世界,再無聊的片子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除非你是很無聊的人。
我罵你了嗎?
如果你感覺很生氣,盡管施展!
這樣你就真正學到本片的精髓了。
用你該有的憤怒維護你的尊嚴。
“一開始就否定自己而沒有自信是泡不到妞的。
”另外,该片有一个缺点,就是憤怒管理的主线太不显然。
以至于很多人看不过眼。
看到大家的评论大多是荒唐无厘头,但是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夸张,才能十分明确又明显地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这代表了现实都市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类人群,万般忍耐的温柔的老好人,其实他们是内心痛苦的抓狂者,也是自卑者。
导演正是想要用那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告诉这一群人,愤怒和抓狂是不一样的,愤怒有两种,一种是无法控制的,一种是过度控制的。
主人公在小的时候被人欺负嘲笑,却只是忍耐,没有表现出来的反抗和愤怒,正是这样一直压在心里的愤怒,使得他心理上的不健全渐渐地在其成年时凸显出来,并且影响着他的人格,影响着他的工作、生活和感情。
这部电影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毫无看点,有的人说看不下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处处是看点,看完后深有体会,给我一些启发。
可以看得出,导演是一位关注内心的人,把那些经常被他人甚至是自己忽略的内心情感用带有喜剧效果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部好的电影是能够带给人反思的,这是电影的精髓之处,当然演员的表演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部电影的表演没得说。
个人觉得,此片适合许多中国人看,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真正释放自己的力量。
那个设计的”医生“很牛b,要是我也可以从事那样工作,也很不错啊不过想想罢了,估计那个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呢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总体来说还是蛮欢乐的,David从头到尾仿佛一直被迫害,一直是很被动的接受结果,不管是在飞机航班上仿佛与乘务员发生冲突,还是在pub里面撞了服务员与盲人爷爷冲突的事,本来看起来跟他毫无关系的事,就这样巧合地被撞上了,这个时候让人觉得,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巴迪这位心理治疗师,遇上他以后David的生活就被打乱了。
看起来彬彬有礼温和平淡的David,在经受着如疯子一般巴迪的挑衅的时候,还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这就像是在他幼年时候,被同学当众脱裤子但没有反击一样,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他固有的性格特征。
然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是不好的,就像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一样,愤怒也需要及时排遣,否则将会成为心中的郁结,谁知道它会自己变好,还是恶化成瘤呢?
电影主人公David的生活一直为了升迁忙忙碌碌,忍受老板的情绪剥削。
他为老板端茶送水,一番讨好,最后连自己的工作成果被窃取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
不敢当众kiss自己的女友,性格温和平淡,从不发火。
让人觉得这个人善良而又让人怜惜,他没有真实的做自己,过多地考虑了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软弱的,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人应该知道怎样适度地表达愤怒,知道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David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巴迪。
巴迪很会观察人,根据David软弱的性格特征设计出了许多场景,不断折磨他,激发他,最终让David学会了如何表达愤怒,也给我们这些观众上了精彩的一课,虽说剧中David进了三次法庭,但我觉得对他来说,挺值的。
记得David的第一堂愤怒管理课中,巴迪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who you are?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一时第一节心理课,当时跟David一样,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因此也仅仅是我的职业、年龄、性格等等看起来特别肤浅的回答。
然而,这样的回答是并不能让人满意的,巴迪从David的犹犹豫豫、吞吞吐吐中也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并做了有针对的治疗,让他与治疗所中另一位情绪频频失控的病人一组,就像是冰与火两个极端,让他们互相感染,激发David表达怒火,同时也平复那位病人的愤怒情绪。
然而电影聚焦在David身上,另一位病人是否能压抑怒火不得而知,但是从David敢于在Yankee球队赛场外与自己女友当众接吻时,我们就知道巴迪的治疗成功了。
除此之外,巴迪带着David来到寺庙,解决之前的一些仇恨。
走之前巴迪从车里拿出一把手枪(一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后来发现是水枪),然后在旁边一直煽风点火不断挑衅,最后激起了两人冲突,拿起那把水枪,指着望而却步的寺僧们说着GO GO GO的时候,让人觉得这个老头真是太逗了。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人的性格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正应了那句老话“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已经一心向佛出家成僧的和尚,最终也还是会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还有一些片段,比如让David勾引美女,David忍着泪水说那些自己一辈子都难以启齿的话,还有在上班高峰,明明就要迟到的David被巴迪逼迫唱赞歌,这些都教会我们愤怒管理的方法:第一、当一个人烦躁的时候,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疏通,不管通过音乐也好,还是那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首先让自己的心安静舒适;第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正常人的需求,没必要压抑。
附上一篇读书片段: ”亲爱的孩子: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
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难看,让我们心怀怨忿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 ————摘自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因此,知道如何管理愤怒的人是快乐的,不是因为他不愤怒,而是他知道如何调节自己,使得自己永远处在快乐的level上,这样的人我相信肯定也是幸运的,因为幸运不幸运全看自己的内心。
最后,从内容上看,这部片子真的很不错。
至少从内容上还是蛮应景的,现有的教育告诉我们要calm down,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发火。
然而怎样发火,应当多大程度的发火,是愤怒管理的精髓。
这片子有意思,全部都是一个套儿,为了让Dave生气的套儿。
我觉得片子里那句话说的特别对,有些人是外在的,生气就大吼大叫,有些人是沉默的,但是将来会端起枪杀掉所有人。
适当的宣泄愤怒的确非常重要,感觉这个片子虽然闹腾,中间过程很多地方让人不解,但最后还是会会心一笑,想原来是这么回事。
挺有意义的喜剧的,演员表演也好。
最后再说Adam Sandler真心Yankee球迷啊,我一定要数一下Adam的多少部片子出现过Yankee
看这片子的心理过程是:好奇-〉纠结->十分纠结-〉万分纠结->痛快->醒悟->感动亚当·桑德勒总能把小人物的辛酸演得让你揪着心鸣不平,患得患失,懦弱,妥协,委曲求全 这点和Ben Stiller 很像 他们走的都是一个路线Jack Nicolson好可爱的老头儿 最近看他的《遗愿清单》看得泪水涟涟魅力!
魅力啊!
最近喜欢看心理学类电影,是受到推荐去看的。
整部电影立意和基调挺好的——“dave你属于那种平时沉默寡言,可能会突然端起枪来一子弹崩了别人的人”。
但可能有片子是喜剧片的原因,关于愤怒的定义的探讨和如何管理愤怒的探讨几乎没有(我跳着看的,也可能是自己不够敏感没发现隐晦的表达)。
整部片子轻松有余(个人笑点原因?
觉得恶搞和无厘头,倒不好笑),缺乏审美价值。
总的感觉就是,选了一个好的命题,然后缺乏逻辑地将一揽子事儿拼接在一起。
(也有看到影友“三段治疗法”的评论,有道理哈,但个人感觉影片并没有那么好地表达了治疗这一主题)也可能是自己适合正剧和严肃型电影(看泰囧还是觉得蛮搞笑的),希望有对此电影有深刻感悟的影友指点一二。
初看觉得蛮有意思的。
全片围绕“愤怒”这一情绪,讲了一个情绪治疗医生设计让一对男女走向结婚的故事。
影片对于人类的愤怒情绪进行了思考,包括愤怒的分类、来源、解决办法。
愤怒分类:外爆型(当时发火)和内爆型(积累发火)愤怒来源:自尊心被侵犯、对现实不满而无能。
解决办法:愤怒不需要消灭,而要懂得以大化小,用生活中的“大方面”的成功来消散“小方面”的愤怒。
无语(¯―¯٥)看得我太过愤怒以至于看不下去。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奇怪的剧情编排。
杰克尼克尔森真的演什么都好!!!太好玩儿了!!!
it's funny
Jack Nicholson露面之后浑身一激灵 瞬间shining flashback就差个axe 感谢Adam Sandler这次不智障
adam还是不错的,jack也没那么讨厌了
6.0/10 分。重看,蓝光。本来以为没看过,后来看到和尚的那里,想起来了。。。中规中矩吧,结局过于童话。。。亚当·桑德勒的表演几十年如一日,总是那种傻傻呆呆慢一拍的样子。甚至还不如本·斯蒂勒。。。本片里,他的演技,他的表情,简直是被杰克·尼科尔森所碾压。。。“愤怒的人有两种:外向型和内爆型。外向型是那种动不动就朝收银员咆哮的人,仅仅是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内爆型就是那位长年累月沉默寡言的收银员,直到最后某一天,端起枪射杀了店里的每一个人。”
But he is right about one thing, I was an angry guy, mainly angry at myself.
没有代入感,无法与角色共鸣,大概是一些情绪释放的意图,穿插搞笑,但并没有很出彩……
亚当桑德勒!
Explosive or Implosive? I am the second one. Maybe that's the reason. I am really sorry.
愤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泄型,一种是压抑型,发泄属于外放,瞬间爆发,压抑属于内忍,长期隐忍。情绪管理不是等同于埋没压抑情绪,而是要学会也敢于适时适度的表达。
闪灵的诡异- -
桑德勒演的角色愤不愤怒我不知道,前半都好说,看完结尾我可太愤怒了,巴不得拿把枪把丫们全毙了
女主受不了男友神经质因此找到介于天才和疯子一线间的精神病医生设下了为期两周的课程治愈男主心里存在的阴影。
寓教于乐,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个结局把整个故事完全否定掉了。不过杰克演的是真好,那台词感和邪魅的笑脸,太让人回味了。
很有喜感,我在被窝里笑出声来了!
好的剧情,让人猜不透,又吸引你看下去;好的演员,戏里戏外都有绝佳演技的尼克尔森;好的结局,美式浪漫。i do like it!
情绪管理!~做梦!!!~ 这无异于图财害命~~
我被这么整肯定气到吐翻脸绝交 我是不是脾气太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