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今天放出了最近上映的《黑白魔女库伊拉》的网友们自制的海报,每一张都好美!
《黑白魔女库伊拉》是迪士尼经典动画《101忠狗》的反派角色库伊拉的前传,美帝已经上映,我已经看啦,非常不错!
狂推一下!
不剧透,讲个超大的亮点,因为在《101忠狗》里,库伊拉为了抓狗狗有个理由,就是要做班底狗的大衣,所以在《黑白魔女库伊拉》里面,库伊拉是个时!
装!
设!
计!
师!
然后这部片里,涵盖了橱窗设计,时装设计,古着店,园艺设计,时装秀,舞台设计,家居设计、非常非常养眼!
最棒的是:所有的设计全!
部!
在!
线!
不管是库伊拉的老板(妈)还是她自己,每一套服装都好看!
(仔细看,里面还出现了香奈儿和迪奥)到最后时装秀的时候,很多佣人在一个庄园里做准备,里面摆的植物都是精心搭配过的!
好看!
而这部片也发生在上个世纪中的伦敦,所以有一种复古英伦的调调,超级养眼!
前半段讲的是一个小设计师(库伊拉)成长的故事,看得出片子其实是在向《穿普拉达的恶魔》致敬,后半段有个小小的反转,有狄更斯小说的那种情节推进的感觉了!
完全可以看成一部英伦复古狄更斯版的《时尚女魔头》,或者是时尚版的《雾都孤儿》!
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这部片的台湾的译名:《时尚恶女库伊拉》。
所以,这一组艺术海报,也是非常到位了!
国内好像马上就要上映了,小伙伴们mark起来赶紧去电影院看啊!
重要的讲三遍,去电影院看,去电影院看,去电影院看。
(因为美国上映了,现在网上有了资源),但是还是呼吁大家去电影院看,因为在大屏幕上看库伊拉的时装秀,仿佛置身其中,我看的是iMax版本的,还是很震撼的!
最后忍不住还是要小小剧透一下——库伊拉被洗白了。
补1:很多人觉得有硬伤,可能是你没理解到库伊拉是个psycho,女男爵夫人也是,所以她们的“爱恨情仇”,你用正常人思维去试图理解,你就已经输了,还暴露了自己没多少想象力和同理心(撇嘴Emmastone这波是什么,是和EmmaWatson的极致对比。
一边是黑白魔女,看完还在惊讶这居然是石头姐。
另一边是刚一出场就跳戏哈利波特。
华生小姐我喜欢,但她演什么都像是赫敏,但是石头呢?
石头把这个疯疯癫癫的天才演活了,真的活了。
从她倒了一身垃圾,把腮边沾到的香蕉抹到嘴里,到牙咬名片,到被女男爵夫人划伤却露出了痴迷的笑,到她之后的惊艳出场,到换装,到演戏钓鱼夫人,到最后的说“好了,放点哀乐吧,活跃一下气氛”时的一瞬间的light up的小表情。
这就是个疯子,疯子天才库伊拉就该是这样。
我看过石头其他的戏,她演谁像谁——她不是凭借lalaland得奖,lalaland因为有了她才完美的,感谢上帝不是赫敏来演那个小可怜女主,btw我爱赫敏和华生小姐(防爆)我心里对于这部电影的定位和沉睡魔咒一样——反派完全洗白,可以理解做是迪士尼平行宇宙,因此我完全可以接受它的剧情。
玛琳菲森成了睡美人的养母,库伊拉成了彭哥犬的“养母”,并把它送给两位101忠犬主角罗杰和安妮塔抚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世界观下,如果把这个库伊拉所在的世界当做“现实”,那原本的101忠犬故事完全可以看做是罗杰一边弹琴一边编出的有趣故事。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服故事中人物关系的编排了,罗杰出场那么多次,直到最后片尾彩蛋他弹钢琴唱歌,我才惊觉:收到狗这俩,女的是安妮塔一直在线,男的是谁——原来是被库伊拉——艾斯黛拉夸奖弹琴的,被女男爵夫人称为“废物”的律师。
虽然不得不说选角换人种要负一部分责任。
而罗杰中途就被解雇导致的退场使他成为了一个剧情“旁观者”。
他不像安妮塔一样从小了解库伊拉,只知道女男爵夫人恨透了她,只知道自己因为她,天天都要被女男爵夫人吆来喝去,只知道她是一个让女男爵夫人这么可怕的魔头都抓狂的人——cruella de vil,残酷邪恶的魔鬼。
他不知道库伊拉就是艾斯黛拉,那个带黑框眼镜的红发小助手,库伊拉对于他就是伴随着这个名字带来的麻烦和恐惧。
而在他被解雇后,他更不可能知道库伊拉究竟是谁,他只能看到报纸上人们讨论她是不是真的剥了大麦町的皮做衣服,是不是真的死了,又做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因此在他的脑海中,库伊拉可能就是一个剥狗皮的疯婆娘,而把她的名气归结于她的哗众取宠和金钱。
而库伊拉真的杀狗剥皮吗?
不。
但是自从她穿上那件衣服,她是不是真的杀狗就不重要了,所有人都会怀疑她杀,因为她太前卫了,让人们兴奋又害怕——而杀狗剥皮可以满足人们对这样一个“女魔头”的幻想。
而库伊拉显然也根本不想解释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讹传讹出一个101忠犬非常合理。
因为我准备等他在国内上映再刷院线版爽一爽,所以只看了一遍就来评论了——其实或许罗杰知道库伊拉的真实身份,但是,即使如此,他根据库伊拉的“都市传说”编曲作词讲故事也是成立的。
讲到这里我必须承认一点,上面这些东西加起来,不足以我给他一个五星。
是什么让我最终决定给它五星呢?
是那件mothgown。
金光闪闪的上百个珠链被串在了一件礼服上,金光璀璨,整个房间里的人都为之夺目。
这件衣服和所有的参展的衣服都被锁在保险箱里,避免库伊拉窃取,而这一切正是库伊拉设下的计谋。
为了什么呢?
或许是让衣服都锁在里面,导致走秀的时候必须叫停,让客人等着开锁,让女男爵夫人出丑。
但是女男爵夫人找人锯开了门,暴力至极,门落下的一瞬间我甚至害怕它砸烂地板,但是这一切不过几分钟,或许声音大了点味道大了点但这不过就是一个小恶作剧级别的破坏。
但是紧接着,黑色的东西飘散出来,我以为是小艾斯黛拉,库伊拉用了什么办法把参展的衣服都烧掉了,导致开门后全都是衣服的灰烬飘散出来,但没想到我这也是小儿科——库伊拉的做法更简单粗暴,但效果更震撼。
那一个个金光闪闪的珍稀金色珠饰,原来是一个一个的蛾子卵。
当衣服被存在金库里,蛾子一直一直的破壳而出,整件衣服从光华到腐烂,从震撼到破败,最后,象征着败灭和死亡的蛾一拥而出,席卷了整个会场,彻底粉碎了这次活动成功的可能性。
而这时,库伊拉出现在窗外,开始露天摇滚,身上披着大麦町皮一样的精美礼服,像是一个来自地狱的魔鬼,还是最美丽,最诱惑的那一只。
这一段带给我的震撼甚至远超库伊拉站在锁住女男爵夫人的豪车顶上时的震撼,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的震撼,或是简单的“老娘要把你踩在脚下”的宣言,它甚至是艺术,就像是张爱玲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虱子”一样,仿佛是在讽刺自私的剽窃贼女男爵夫人正像这个看起来金光灿灿的礼服,内里都是虫卵,一只一只的孵化腐蚀,又或者像是在说这样美丽的衣服,它的美建立在束缚其他生灵的基础之上,而一旦这些生灵从自己的茧中挣扎出世,这所谓的美丽,比霜花还要易碎。
你可以从这一幕中解读出更多,相信我,你可以试试。
而这一切加起来,足够我认他为迪士尼迄今为止最好的真人电影。
它不毁原著。
它有新创新。
它的剧本不易猜透,它的表演精妙绝伦,它的服化道挥金如土,它的背后还有很多可以深思的思想。
看似它撞车了很多古早电影,又像其中某些的杂糅混血。
但是,它在我心中,真的是青出于蓝而高于蓝。
想到再补。
ps:突然想起来,最后艾斯黛拉和女男爵夫人悬崖对戏的时候,小艾斯黛拉假装被感动,和夫人拥抱,夫人走进的时候她还问了一句“你不是要把我推下去吧”,我当时看的时候居然还在担心她是不是真的被劝降了——因为,™我都要被女男爵夫人那一番话感动了(如果我是小艾斯黛拉的话)。
但是现在一想,突然觉得不对劲。
她当时问的那句话,分明就是在诱惑女男爵夫人说“你其实可以把我推下去,对吧,很简单的”。
小艾斯黛拉这招好艳。
我不是很能理解给迪士尼电影评价人物不立体,内心转变描写不够细致,剧情拉胯的人。
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给迪士尼这样的期待,就好像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期待速度与激情有立体的人物塑造一样。
真的没必要用六边形全s面板这样的标准去评价一部特定文化体系下的电影。
它就是一个迪士尼的电影,也不会好到哪里,也不会差到哪里,在这个范围内做得好就可以了。
这些人给出的2星是在给迪士尼电影文化打2分,并不是在给这部电影打2分。
我觉得这样的打分毫无意义,因为你可以给所有的迪士尼或梦工厂用同样的理由打2分。
要我说,看时装秀可比看速度激情舒服多了。
This is fashion. this is culture. 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金蝉衣服,还有一烧就没的白色袍子,还有很多人都提到的垃圾车,真的是惊喜连连。
要是说人物方面,我觉得stella十分emma stone本人,但是cruella的psycho的一面也演得非常棒,够hysterious唯一的遗憾就是里面的男人穿的都太丑了。
咱们的cruella不给自己的小弟们好好打扮打扮么!!
不过2nd time around的小哥真帅!!
穿衣服真好看!!
是我的菜!!
jasper和另一个小弟穿的一直是street的打扮,也不是不好看,但跟cruella比起来就完全不fasion了
作为漫改的真人电影,绝对是可以的,虽然里面有很多理想主义和不符合常理的情节,但有了漫改的理念,就不会老是把剧情和现实凑在一起,唯美的是角色的表演,画面的构图,赏心悦目的服装,奇幻诡奇的音乐。
其实如果单论剧情,还是略微单薄的,不过几个主演的表演实在是太棒了,给人营造了一个甜蜜的舞台梦境,叛逆的小女孩库伊拉才华横溢,无所不能,两个个蓝颜知己,一个姐妹,一个管家各自施展身手,倾心尽力,而女主就想尽一切方法的做个酷女孩就可以了。
所以此电影更适合女生或有着少女心的男生观影。
这是迪士尼的反叛童谣,反叛,但还是童谣。
我就知道,迪士尼不会真正拍一部恶人为主角的电影,即使这个人物在其他故事中是真正的反派,即使影片或多或少带有一丝莎翁悲剧的意味,但总体而言,依然是“正义”战胜“邪恶”式的童话故事(复仇中甚至没有死亡)。
我没有看过原著,仅从本片来看,作为《101忠狗》中大反派的前传很难站住脚,在影片结尾我几乎看不到库伊拉对斑点狗的厌恶和憎恨,甚至有一种收入麾下的感觉,很难想象日后会成为屠狗魔王。
而换一个角度,带入70年的英国伦敦朋克摇滚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一背景,反叛的意味就跃然而出了。
一个女孩出身于乡下的工人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少年时移居伦敦,从未受过专业培训,却因为大胆而极富颠覆性的服装设计横空出世,震动时尚界,甚至影响一代文化潮流。
这可以是影片中的库伊拉,更是现实中的朋克时尚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人称“西太后”。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都是红色系的头发,黛依拉的颜色稍微深一些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萧条和抑郁的情绪充斥着英格兰,特别是蓝领阶层。
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服饰依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尚在很大程度上由财富多少和阶级高低定义和引导。
与此同时,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开始蓬勃兴起。
维维安将传统服饰打碎重构,将反叛的朋克精神和无政府主义态度融入服装,美化为外在实体,展示了时装和服饰如何融入高度政治化的世界,挑战着传统财富、阶级和地位的服饰观念。
维维安“海盗”系列
库伊拉设计的橱窗在影片中,这一背景即表现为库伊拉以底层身份逆袭挑战传统服饰文化霸主的代表者男爵夫人。
70年代维维安的设计中大量采用皮革、橡胶、铆钉等元素,这些都或多或少在影片的服装造型中有所体现。
而在昂贵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条的"跳伞服装"这一创意,我甚至有理由怀疑正是影片结尾悬崖跳伞的灵感来源。
(当然纯属个人瞎想)
影片中的服装而提到英国70年代的朋克运动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那么另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便是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他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朋克乐队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的组建者、经济人,也是当时维维安的伴侣与合作伙伴,可以说正是由于麦克拉伦的影响,才促使维维安走上了朋克教母之路。
维维安与麦克拉伦二人在伦敦共同经营的时装店为当时摇滚朋克的重要据点,是自摇滚乐问世以来青年文化发生的最重大转变的基石。
店名在70年代几经更改,从“Let it Rock”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再到“Sex”,直至“Seditionary”。
每一个店名都是一次宣言、一种立场的肆意表达。
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成功的将朋克商业化并营销。
也罕有服装设计师能够像维维安一样将其影响力拓展到时尚领域之外,并且影响至深。
影片中开服装店的阿奇,没找到他在店里的截图,先勉强用这个,气质拿捏的很微妙麦克拉伦是一位反政府、反传统思想的反叛朋克,在他主导下的性手枪乐队大量作品都旨在揭示社会本身的病态和既成观念的腐朽,并且由于攻击性和讽刺性过大而屡遭封禁。
性手枪乐队代表作《上帝保佑女王》性手枪乐队最为知名的一首歌曲是《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而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纪念日时,于泰晤士河的游轮上狂嚎《上帝保佑女王》,直到警察赶到将他们抓捕。
部分歌词更加让王室难堪的是,此时的性手枪乐队竟然还登上了BBC排行榜冠军,BBC不得不将他们的歌放到第二名,以平息风波。
而这句著名的“there’s no future”几乎成为所有朋克人民的呼吁口号。
暗示的不要太明显这一传奇事件几乎被影片直接搬上银幕,最高潮的那一次对垒,就是一场摇滚live时装秀,充满了扭曲的台步、反叛的装束,同样直至警察的追赶和逮捕才一哄而散。
而库伊拉避开警察回到住所时干脆唱了出来!
影片中的live秀,还是没找到回家唱歌的图,坐等上线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在我看来,库伊拉作为反派影片,并不是表面上的恶,不是追杀斑点狗的老妖婆,也不仅仅是莎翁悲剧式的复仇人物。
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今世界,重拾当年的朋克反叛精神,应该别有一番深意吧。
毕竟维维安曾经说过:“时尚是我谈论政治的借口和方式。
”
2013年大秀发布现场,高举环保条幅顺便延伸一下,八十年代维维安曾在Taler杂志封面完美cosplay了撒切尔夫人,更大胆配文“this woman was once a punk”。
杂志出版发行后火爆一时,然而责任编辑却立刻被炒了鱿鱼。
扮相简直一模一样还有影片中库伊拉开着大型垃圾车撞向警察局的一幕,也是直接让我联想到2015年为了抗议使用“液压破碎法”开采页岩气破坏环境,已经是“西太后”的维维安驾驶一辆装甲车直奔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位于约克郡的私人住宅,领着一帮年轻人声讨反对。
真的帅气十足
维维安也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
影片中这场垃圾车时装秀,不仅服装制式颇有西太后风格,也十分符合其环保达人的人设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西太后的时尚品牌还是朋克音乐,似乎都已经沦为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看到当年这些时代背景和朋克精神的投射呢?
对大部分的观众而言,这只是迪士尼又一部童谣而已。
迪士尼只能是迪士尼,不会真的迈出真正反叛的一步。
即使主创埋了一条如此明显的“暗线”,也只能是一曲带有反叛色彩的童谣。
何况以上种种,仅仅是我出于个人经验的一点猜测和联想。
PS. 打倒阶级宝座上的主人,自己坐上宝座,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有趣故事了。
故事情节有点失真,人物关系也不够真实,情感描述时而激烈时而淡漠…,但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把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种种,拍进电影。
片中有一段长镜头,从Liberty百货公司屋顶,到大厅,到珠宝专柜,到洗衣房,最后到女主,看的有点头晕… 也许摄影师想表达百货公司的繁华和刚入职不被重用的女主的落魄之间的对比吧。
(感觉这句话有点长,也不太通顺)…下午刚好学了一节关于色彩的课,我发现这部片子的色彩用的很好看,在片子里看到了对比色,同类色,还有补色。
加上时尚的元素,显得很有逼格…嘿嘿…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一个魅力是插曲都好好听,观影期间,我无数次拿起手机qq音乐“听歌识曲”,最喜欢插曲《Love Is Like A Violin》,真的听醉了!
Estella对着喷泉的方向和养母的对话那一段,演技赞赞哒ps.很想知道,片中女主发型(黑白各一半)的灵感,是不是来自《Cheap Thrills》的主唱Sia Furler!
克洛诺斯推翻自己父亲乌拉诺斯,又因恐惧被自己的孩子推翻,选择吞噬他们;逃过一劫的宙斯推翻了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又因为预言说墨提斯会诞下推翻他的儿子,选择吞噬了墨提斯。
可以说推翻自己的父亲,又被自己的儿子推翻,此类弑父的故事几乎贯穿了整部希腊神话。
被子代推翻,丧失作“父”势权的恐惧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了父系文化的骨子里,是他们最深的恐惧。
这种恐惧并不因父的权势而转移,从一国之君——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为了逃避命运,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到奥林匹斯之主,众神之王——宙斯为了避免墨提斯生下推翻自己的孩子,巧言骗过墨提斯,乘她不留神的时候将她变为一滴水吞下肚。
本质都是对自己一天天衰老,而子代却一天天成长,直到有一天子长成父,那时候旧父放不下势权,又不一定能赢过自己年富力强的儿子,不知如何自处的恐惧。
父子亲缘关系是一种伪亲缘关系,是对母权制下母女天然联结的拙劣模仿。
父权制下子的处境是尴尬的,因为生育他的母其实是他的父的高级奴隶,他在“未成年”的时期,在他尚未获得完整的地位和权力,他也是一个高级奴隶。
但他的地位与奴隶/他的母亲又不完全相同,因为父权制下奴隶与奴隶主,妻与夫的关系永远是不平等的,但子成年之后可以接替父的位置成为奴隶主(其实这也是妻母在父权制社会重男轻女的原因,因为儿子可以成为新的奴隶主,她可以凭借儿子成为半个主人,但女儿只会离家成为别人的奴隶)。
但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新旧奴隶主不可共存,那么必然需要一个杀死/囚禁另一个,父子相杀是父权神话里的永恒主题。
而在母权制家庭,母不是奴隶,母的子代也不存在需要做奴隶时期;没有需要做奴隶的时期,便也没有推翻之前的奴隶主取而代之的需求。
写到这里,似乎离题万里,这一切和电影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让我们聚焦到冯·赫尔曼男爵夫人和库伊拉的关系,男爵夫人仅仅因为自恋就两次试图杀死自己的孩子,这一切似乎并不合理。
但如果我们将男爵夫人视作一个男性,将她们两的关系套入古希腊神话里的经典父子关系,一切都豁然开朗。
在男人的历史里,父亲恐惧儿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使儿子可能只是一个尚未出生的婴孩。
电影里,冯·赫尔曼男爵夫人一边欣赏库伊拉,重用她,指点她,一边又害怕库伊拉成长得过快取代自己,所以监视她,还想要毁灭她。
让我们从头梳理这部电影:库伊拉(本名伊斯黛拉)从小桀骜不驯,富有才华,是被母爱滋养长大的女儿,有一种没有被父权社会规训过的笃定与自信。
但生活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
一天,她的母亲带她拜访一位朋友,她趁母亲离开的间隙,溜进会场,引发了骚乱。
在三只斑点狗的追逐下,她闯进了花园,并亲眼目睹母亲被被斑点狗扑下悬崖。
这趟短暂的拜访,让库伊拉失去了母亲,连传家项链也不知所踪。
母亲的死亡,击碎了库伊拉的自信,也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在父系社会里失去母亲庇护的孤女。
长大后的库伊拉吸引了时尚圈赫赫有名的冯·赫尔曼男爵夫人,她赏识她的才华,让库伊拉做自己的助手。
库伊拉崇拜男爵夫人,仰慕她,直到她看到男爵夫人带着她死去母亲的项链,以及男爵夫人言语间对她母亲轻视,她为此感到不忿,她决心取回项链。
而在取回项链的过程中,她还发现男爵夫人就是是自己的杀母仇人。
另一边,当男爵夫人发现库伊拉逐渐开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除掉库伊拉。
幸运的是,库伊拉被男爵夫人的管家救了,还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男爵夫人的亲生女儿。
她和男爵夫人的关系,简直就是拉伊俄斯和俄狄浦斯的翻版,拉伊俄斯让手下除掉自己的儿子,男爵夫人让管家除掉自己女儿;手下于心不忍将俄狄浦斯交给了牧羊人,管家则将库伊拉交给了女仆;俄狄浦斯杀了拉伊俄斯,而库伊拉重挫了男爵夫人。
电影里,男爵夫人和库伊拉养母凯瑟琳的设定,养母未婚心地善良母能量充足,而男爵夫人则是自私自利,我权至上的妻母。
另外,电影展示出的,她对生育力的厌恶与恐惧,对自己女儿的敌视,对其他母别的心狠手辣,和为了势权不惜杀人的自私自利,简直就是精神男人的最佳写照。
幸运的是,库伊拉对母亲的爱,和来自朋友的关怀,帮助她排除了男爵夫人灌给她的父系毒素,她完成了复仇。
在复仇过程中,她经历了封闭自己,断绝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链接,到重新拥抱她的伙伴,向伙伴敞开心扉,共同协作,也是一个从子向母的转变。
在我眼里库伊拉像一个新生代的母系女,长于父系社会,缺少滋养,走过弯路,有些尖锐,有些极端,有些疯狂,或许忘记过我是谁,也最终也想起我是谁。
回归母权,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
我看过的第1353部电影,《库伊拉》我给7.2分。
2021年的这部《库伊拉》和2006年的《穿普拉达的女王》有很多相似之处。
《库伊拉》只有两个看点,艾玛·斯通的表演是一个看点,化妆发型服装设计是另一个看点。
同样是讲人物蜕变,2021年的这部《库伊拉》和2019年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相比就太肤浅了。
《黑白魔女库伊拉》是迪士尼近年来将经典动画角色搬上真人舞台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这一次,聚焦于那个臭名昭著的时尚反派——库伊拉。
石头姐的演绎赋予了库伊拉新的生命力,她的魅力与疯狂并存,成为了影片中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然而,尽管在视觉和时尚表现上可圈可点,电影在剧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上却显得力有未逮。
影片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朋克摇滚文化的兴起为库伊拉的登场提供了理想的背景。
然而,剧情的发展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充满可能性的时代脉络。
故事线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俗套,仿佛是为了推进而推进,缺乏真正的情感冲击力和逻辑连贯性。
电影试图通过库伊拉的成长历程来探讨反派的起源,但这些尝试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剖析,使得角色的转变显得突兀而不自然。
不可否认,电影在视觉呈现上堪称一场盛宴。
服装设计、场景布置以及色彩运用都极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库伊拉的多变造型,不仅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也反映了角色的个性转变。
这些视觉元素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时抢走了故事本身的风头。
然而,过分强调视觉上的震撼,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剧情的薄弱,造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观感。
作为一部以反派为主角的电影,本有机会深入挖掘库伊拉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她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痛苦。
遗憾的是,影片中的库伊拉更多时候只是遵循着传统反派的剧本,她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动机支撑,使得角色的深度大打折扣。
石头姐的精湛演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但她所饰演的库伊拉仍无法逃脱被类型化和模式化的命运。
2023.1.4看黑白魔女库伊拉,好他妈漂亮的衣服,好他妈漂亮的场景,而且她居然没有丝毫挣扎就把生母送去了监狱,天啊,我真的看烦了剔骨割肉还没法两清的痛苦东亚戏码。
添两张图片45521478866325558886665545856321447563214889665547863224889555
没想到这部《101忠狗》真人前传《黑白魔女库伊拉》养成记的打开方式是《小丑》结合《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预计明年的奥斯卡奖会和《102真狗》一样获得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吧?……片中出现的插曲,最让我惊喜的是 Blondie - One Way or Another,其次是翻唱版 The Beatles - Come Together,再然后是翻唱版 Muse - Feeling Good …… ★★★☆ …… 话说,这类似《沉睡魔咒》换反派角度改编的故事感觉和原电影的剧情衔接不太起来呀!
剪掉与剧情无帮助的三四番,还有丝毫服务不了剧情的90%无用镜头,还算有趣。
太离谱了,素鸡9都不敢这么编
我滴妈!石头姐太飒了!大型MOMMY ISSUE现场!前半段典型迪士尼听歌识曲+伪英伦版《穿普拉达的女王》后面直接来个惊天反转孽缘纠葛!真•一心要置我于死地杀了我妈的宿敌竟然莫名其妙成了我上司而且到头来居然是当年弃养我的亲妈!反叛又时尚的库伊拉活脱脱就是70年代伦敦朋克摇滚的革命象征!走出电影院就是华丽+狗血+各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对比大魔王最终锒铛入狱的凄惨结局和库伊拉笑到最后的风光,看来哪怕做坏人也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库伊拉不是没给过她妈机会,但彻头彻尾的反社会人格,为谋求功成名就不惜一切代价伤害他人甚至亲生女儿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不配拥有第二次机会!改编得挺好,贾斯柏那俩从手下改成以偷盗相依为命的孤儿好友,总想迫害斑点狗做皮草的库伊拉也反过来被斑点狗迫害了。
戴个面具你就不认识我?
前面挺无聊的,拍的很幼稚,不过整体的主题还挺不错的,首先拍一个反派故事(结尾是反派的诞生而不是变好),其次竟然是一个不要孩子的母亲的故事(虽然很狗血,母亲也受到了惩罚),还是挺有新意的。最后,视觉效果和服装设计真是绝了,石头姐太飒了!
哎。。。现在的爽剧真的一点都不求上进,还以为自己在玩连连看,库伊拉年纪轻轻就像个巫婆老太太了,小男孩有点掉色,也就服化道还不错
如果一部迪士尼家电影旁白超过6段,你基本可以确定它是烂片。石头姐演技谷底之作。弃疗婶、马强叔还有戛纳新影后……每次看到这些优秀演员在这种烂片里演扁平角色,我都想大喊一万声:法克鱿,业界毒瘤米老鼠!
我还挺喜欢这种反派电影的,感觉也并不是给库伊拉洗白,而是告诉大家她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里面的各种时装造型真的是美的享受,从垃圾车里倒出来的那个造型真的是把我惊艳到了。个人很喜欢这种视觉的冲击力所以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老套路加时尚新包装
杀狗魔头年轻时的打工奋斗逆袭史。看了才发现原来是前传,不过想想也是,要是现在还拍虐狗杀狗的话,怕是会被喷死的。。。╮(╯▽╰)╭
垃圾长裙比金蝉脱壳裙惊艳多了,故事很无趣
华丽复古哥特风,迪士尼又成功洗白一位经典反派。不但有一个时尚女魔头的诞生,还有莎翁式的反转复仇剧本,红唇黑化的石头姐美炸天!两大影后对决反派之巅疯狂飙戏好过瘾...(Cruella竟然是爱狗人士,不怪我目瞪口呆)
2 用腳寫的劇本,找了兩個影后來也救不回。以前一直在想為什麼迪士尼(好萊塢)有這麼多錢和頂級的人才,卻能容忍如此粗糙的劇本。現在明白了,正是因為電影公司只願意拍攝安全平庸的劇本,所以才會花大錢在shit上雕花,嚴格來說這已經不是迪士尼真人電影裡最糟糕的一部,甚至時裝展那些衣服隱隱有向Mcqueen致敬的味道,但這不是讓人原諒無聊刻意的平庸的理由
挺开心的也挺爽,主要是节奏好。类型片掌握节奏技巧是第一要素哦。汤普森的角色反而特别脸谱化、以及时尚元素都不太敢恭维哦。
每次看这种无功无过的片子都会希望豆瓣可以给出3.5的选项
开头斑点狗扑死她妈妈的情节看恶心我了,洗白反派有一万种办法,用不着这样吧!
昏昏欲睡.........为了拿到一个最佳服装小金人也不需要这么拼,关键衣服也不好看
散场以后一看评分我都惊了,怒打五星拉分!从我的角度这真是电影造梦属性复活了,之前都是看电影给别人造梦,现在造梦终于轮到我了!小众的朋克/摇滚/暗黑风拿到大投资,有几段制作太惊喜了,在大银幕上演绎了梦幻时装秀,我太开心了!主题也是探讨了内心阴暗面/自恋,也理解从形式上说不能深入,挺希望出电视剧的。当然冷静了半小时我接受了,这片风格可能不太对很多观众胃口。不过还是希望喜欢这种设计风格的人越来越多吧~~
B. 建议改名《101 Beautiful Gowns》。故事和人物的演进毫无意外地完全胡来。果然,你永远不能指望迪士尼做出一个合格的角色研究,毕竟它们只关心怎么把反派的“坏”控制在literally“人畜无害”的范围。但在一众故作姿态实则大打安全牌的无聊真人版里,此次黑色喜剧+时尚大片+坎普美学的诠释,倒也算是在妥协中留了一点性格。有演技也有奇观,对于无脑娱乐而言,足够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