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都是一边倒,反派黑帮弱得不像话,Castle一个人在蹂躏一群黑社会。
让我心里不停的想给黑帮加油,好像他们是受害者,Billy大哥被毁了容还要不屈不挠振作起来复仇,这是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病啊这片的看点是血浆(当然不如昆汀的片),还有就是Billy大哥的拼图脸真的很有型啊!
但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小LOLI Angela。
还是loli最可爱啊,看在loli份上打个三星吧
剧情一般,特效一般,都是电脑做出来的,血啊,肉啊,都不太真实。
我喜欢在电影中学习一些技巧,这部好像没有是值得学校的经验,也就那么点射击技巧吧。
有点暴力美学呐,血腥,没有过瘾的感觉!!!!
惩罚者2在蝙蝠侠2:黑暗骑士面前暗淡无光,一切都象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
不是惩罚者无能,只是小丑太强大,怪只怪所生非时。
我觉得punisher1更好看,至少有连贯而合理的剧情,punisher2根本跟1没有任何一丝的联系,甚至剧情也非常之烂,里面的人物也稀奇古怪的。
太失望了。
和前作关系不大,演员换了,回忆的场景也不一眼,但有了拼图哥,有了更多的漫画风格。
场面更大了,也更真实更血腥,作为电影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帅的就是结尾,上帝变救赎,这是对惩罚最好的诠释,这个处理太棒了,为这个结尾都得给五星。
那几个跑酷运动员比较囧……
要评价这部电影就不得不说说《惩罚者1》。
《惩1》是大学时看的,片子较闷,没什么爆点,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好莱坞的漫画改编电影在那时起就已经有了向更深处的人性阴暗面进发的苗头,更注重表现主角矛盾复杂的心理。
当然,这种不低估观众电影智商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暗夜骑士》的票房井喷。
然而很明显,那时的《惩1》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成熟,所以导致了前半部分对“惩罚者”弗兰克的心理刻画戏份过重,片子也就显得沉闷了。
《惩2》在这方面倒是简单直接,按导演的话说,“对主角心理转变的过程,用一两分钟的镜头剪切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着重把笔墨放在展现‘复仇手段’上了”(大意)。
说到这里,不看影片简介还真不知道,原来此片的导演还是个女性,真是有那么一点点出乎我的意料。
导演对暴力场面的呈现挺爽快,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四个坏蛋闯入被惩罚者错杀的探员妻子家里那场戏,惩罚者和黑人FBI赶来解围,当那个黑人FBI琢磨着怎么处理那个被绑在椅子上的秃头时,惩罚者一枪把秃头脑袋崩烂了,感觉特干脆。
还有之前杀那三个乱蹦的、到百老汇旅店大开杀戒等等,反正他就没饶过一个坏蛋,杀的时候都挺脆,倒是紧扣自己“惩罚”的行动主题。
说到这里该着重谈谈片子的缺点了,就先从这个“惩罚”主题说起吧。
看这片子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想到《暗夜骑士》,虽然明知道这两个片子不是同一级别的。
蝙蝠侠和惩罚者任务一样,都是惩罚坏人,但两个人的手法正好相反:一个从不杀生,一个是必须杀生。
惩罚者杀得仿佛很潇洒、很决绝,可是往长远看,立意就没有蝙蝠侠高明了。
蝙蝠侠又要惩治坏人,又要不杀坏人,还要阻止自己的对手杀人,哪怕对手要杀的也是坏人,这种纠结情绪最容易使主角产生矛盾心理,从而烘托出悲剧气氛。
所以这才能引来档次高的对手——小丑——和自己对决,甚至连小丑都不肯杀他,怕再没有这么好的对手和自己玩。
可是再看看这部《惩2》里给弗兰克安排的这两个反派,差距就太大了,可以引用对《守望者》里人物的翻译:这哥们俩真配得上叫“丑角”了。
两个不仅都是外形丑,行为举止也丑,丑得没创意,丑得愚蠢。
那个电锯脸乍一看还真挺唬人,不过整部戏里给这张脸的正面特写太多了,让人看着都嫌烦,导演用这张丑脸重复刺激观众的小伎俩让人看不起。
反过来看《暗夜》里的双面人,刻画得就恰到好处。
人家也是第一次吓唬观众的时候给个正面超过两秒的大特写,可是后来见好就收了,对外形只是一带而过,着重通过行动来表现双面人的冷酷(杀两个警察内鬼和黑帮老大马尔科内)。
那个疯子詹姆斯就更愁人了。
这人物一看就知道是按小丑那个类型来刻画的,也是个无法无天的疯子,可是怎么看都觉得他做作,不仅不像正常人,甚至不像个正常的疯子。
死得也挺憋屈。
我是说,这个角色死是肯定得死,但他死得也太……怎么说,太迅速了,一闪而过,然后就完了,再没他的戏了。
我还以为最后他还要和惩罚者来个正式点的单挑呢。
不过话说回来,片子最后那个高潮处理得挺有创意,就是弗兰克对那个肥仔说了声“一路走好”,然后把詹姆斯爆头,接着替母女俩挡了一枪,挺新颖,不符合逻辑但符合情理,或者说符合的是惩罚者特有的逻辑。
这处挺不错。
在这一刻惩罚者所作出的选择,一下就把他和其他的漫画英雄在道义上的“贪大求全”区别开了。
只是可惜导演把这里拍的行色匆匆,在惩罚者作出这个“极具创意”的选择的时候,就舍不得再给个几秒钟的特写、给点儿小配乐,再给个弗兰克几秒钟在思想上稍微犹豫犹豫,然后再放弃肥仔不迟(虽然我也一直讨厌总在电影里出现碍事的胖子)。
反正总的来说,《惩2》到最后就这么点有价值的创意,还被导演——再说一遍——行色匆匆地白瞎了。
首先不可能放弃母女,所以胖子必须死;然后如果自己打死胖子,胖子死,同时母女也未必能活,最后自己也未必能活;最后选择打死疯子,有几大好处,第一,少了一个敌人一杆敌枪,第二,稳妥的救了母女;第三,胖子横竖是死,由谁打死不重要,不吃亏。
大概这也就这一个剧情安排上的亮点吧。
其他莫名其妙的设定:1.最后发现自己干掉的特工是自己的粉丝;2 出卖惩罚者,间接杀死胖子、胖子她妈、胖子小弟的探员居然没有遭到报应;3 俄罗斯老爹最后没啥戏份,他没有手刃那个出卖他儿子的家伙,只是一个制造混乱的工具,那混乱最后还只维持在一楼。
这片儿不错,比《蝙蝠侠暗2》强多了。
做侠客就要有个标准,要么做个十足,要么就别干。
蝙蝠侠纠结得简直可以说窝囊了,这就让小丑可以随意把他拍扁捏圆,当橡皮泥玩儿。
所有评论看了一圈,发现影迷提了好多不着边儿的问题,好像是要质问人物性格,比如小女孩儿为什么喜欢惩罚者之类的,这些问题属于不需要回答的,没道理的。
估计蝙蝠侠的内心纠结更适合这类观众。
我没看明白的一点是,无间道把黑帮的钱藏哪儿去了?
影片说了,上交了好多粉,都让FBI拍档吸了。
但是钱没说,毕竟如果无间道不想轻易暴露的话,不应该把钱过早转移的。
开保险柜后,好像里面也没钱。
有看明白的没给说说?
第一次看这个系列的片子,并没有看出哪里和战争相关,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非常直白的一部血腥的暴力的无比血腥无比暴力的动作片。
电影从头至尾充斥着大量重口味情节,椅腿戳进眼睛、小刀直贯天仓、脖子穿孔、斧劈双臂、开肠破肚生吃肝脏。
除了血腥还是血腥,除了杀戮还是杀戮。
以暴制暴是否合理合法,难有定论。
但对于那些白道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所谓的正义如果是用违法的方式来伸张甚至维护,何尝又不是另一种讽刺。
个人英雄主义的背后似乎总有一段不堪的往事,谁也不是天生就灭绝人性般视恶如仇。
如果想给自己一个痛快,这部电影可以看看。
友情提醒,不要像我一样在吃饭的时候看。
当屏幕里出现吃内脏的镜头,那种感觉我至今不愿多回想。
呵呵。
Frank的动作流畅,没有拖泥带水,心狠手辣,斩草除根,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他的背影后留下一片的断残尸体。
呵呵,very的暴力。
在片中,斩断的手指,打爆的头颅,砍飞的大腿,飞溅的血液无处不见。
色调是黑色的,行动也是在黑夜,只有红色的血液跟枪弹的闪光才看出点色彩的绚丽。
除了暴力还是暴力,除了以暴制暴就是暴力复仇,暴力血腥的影子随处可见。
有一问题,这样暴力的硬汉竟然为杀错人而内疚,甚至要离开这个城市。
我以为在以暴制暴的过程中总会有无辜的牺牲,但跟要保护的人民比起来微不足道,你不杀我就是我要杀你,刀剑无情,子弹无眼,误杀也是难免的。
看来硬汉还不够硬哦。
剧情没啥特别出彩,这个暴力片不错哦,在恶心变态色情造假的年代,还有如此纯净的暴力片,那么让暴力来的更猛一些吧
整体还可以,孙健淇很帅
扫毒
这是啥呀,强行敌方组团降智?
还好就一个小时,但已经觉得乏味了,除了青岛的外景还不错
最后丧尸出笼的时候我真的笑了
没啥好说的。就是一网大。短短一小时就相当于一部电视剧!也没什么好点评的!反正就是看看呗!
卧底抓毒贩。女儿被绑。对打。毒弟交换人质。毒窝人咬。击毙
国产网大如果不是院线电影「降格」的,都不能看。哎,伊然当年看《极限17》很喜欢,关注了社媒,结果解约耽搁了一段时间。再一次看到她表演还蛮有趣的。
没啥意思
动作戏还可以,参考了《特殊身份》和《导火线》
毕业作业么
啥新型毒品能让人变成丧尸啊?!
好烂啊,辣眼睛的烂
笑死了,又浪费了宝贵的一个小时。“生化烟雾弹”变僵尸的设定也能想出来,策划你可真行啊!看了开头一直以为是个倒叙的叙事结构,一直在期待港式的双人卧底加牺牲套路,结果当看到小女孩被绑主角被停职才恍然大悟被编剧骗了(甚至弹幕一直在说老陈的牺牲很悲壮很惨,搞得我就很期待,好家伙合着全是制作公司的营销套路啊,就为了让你看够六分钟),结果一看进度条已经过去一半了,回忆你是只字不提啊……剪辑很水(尤其声音),人物塑造几乎没有,根本感受不到主角的自责和反派三弟对于身世的绝望无助,全靠台词口述,没有任何动作、情感、动机的加持,没有形成戏。甚至最大的内部矛盾冲突——也就是嫂子对警察这个职业的怨恨也都没有讲明白最后怎么就消除误会变得理解了……感觉整个电影的故事就很过家家一样,单薄到像故事会里的一段小故事……
真不知道是哪个垃圾配的音,这个背景音乐极其他么的恶心,噪音极其恶心,连对白声都听不清......
不好看
垃圾
企鹅为什么给我推这个???
不是,这是大前年的电影啊?????
飙车戏不错。就是海报封面有点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