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之书
The Book of Vision
导演:卡罗·辛特曼
主演:查尔斯·丹斯,洛特·弗贝克,斯瓦利尔·古德纳松,薇拉·菲拉托娃,伊索尔达·戴查克,菲利波·尼格鲁,吉塞尔达·沃洛迪,Marco Quaglia,Douglas Dean,Justin Korovkin,Abel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讲述弗贝克饰演的年轻医生艾娃,偶然发现一本18世纪的神秘笔记,随着深入研究,她也逐渐发现了笔记中的秘密。影片将采用古今两条故事,发展双线剧情,丹斯将出现在现代部分,饰演一名俄罗斯医生。详细 >
其实这个英文翻译有误,不是幻觉,而应该叫先知或者知觉之书吧,就是能提前看到死亡的意思。这片子怎么说呢,制作质量是在那的,也挺哲学的,但是动人吗?鲜活吗?又没有…可能我本来就对生命之树式的生命哲学图解不是很感冒吧……但是在平遥,现在看到一个正常制作的片都觉得眉清目秀了
现代解剖医学取代传统医学的过程,从电影角度解读身心二元论如何杀死了灵魂,将身体视作可以任意切割的肉体,挺有意思的,但是如果不懂这个背景可能会觉得无聊(可以说非常泰伦斯·马力克了)。倒是给了我一些毕业论文的灵感。
两个时代怎么连起来的没看懂。。画面演员好看
不行,我努力了,还是不太懂
拍的很酷 剧情很困 有点儿看不懂这种两个时代穿插
画面精美到让故事变配角~人设和情节都经不住任何带逻辑的思考,观片感有点像那种抒发文艺怀旧气质的MV
和子涵看的
切入点很厉害,但是也限制了电影形式的突破
平遥卧虎单元,实在惊叹于国外导演处女作的功底之扎实。《幻觉之书》更像是一场视觉邪教活动,单方面宣布为神秘主义新的圣经。跳跃的思维叠置把两个关于爱与自然的故事写入一本厚厚的生命之诗。关于新旧人文思潮的交替的思考中,医学成为了标志。在告别美与自然的途中,我们都在完成新生。因为你我本就在一起,和历史无关,只要有爱,只要还会怀念,我们就不曾分离。
因为时间拉得够久远 所以可以相信
如果生命有轮回我们也许可以重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2021金马奇幻:看了评价大家都很不喜欢,且言必称马利克,导师带出来的处女习作影子很重不可避免,但我更希望看到更多导演自己的东西,期待续作!整体来说,古今故事交接盘错,有如生命之树跨越时空讲述关于自然与人类身体的寓言,以现代医学的前进为背景进行回望,这些设定其实可见创作者的人本主义发心。所以我大致还是非常认可这样的创作取向与影像表达的,愿意给高分哈哈哈!btw,我特别喜欢小侍女玛莉亚的部分,因为我对这类经历肉体伤痛而获得神识的少女角色实在是毫无抵抗力。纯洁之心与万物皆可沟通,却在现世中挣扎,孤身抵抗闲言碎语与旁人冷眼,成为世人所称的女巫之时,即是最清醒而澄澈的殉道者和守护灵诞生之日。
3.5,《幻觉之书》尝试借助马力克式的光线,画外音以及大广角镜头讲述一个启蒙的叙事,其中医学史作为载体。一切失落的,被古典时代规训之物在“当下”得到救赎,神秘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等同,在失去了神话指引的当代,为人类服务的机器(扫描机,医疗机器)取而代之,在史学的形而上加持之下,医学的到来重新界定为生产性的,对身体的解放或某种微观的宇宙学探索,以异教的姿态瓦解了贵族权力。但或许由于美国学院派体系的影响,这位意大利/瑞士裔的新人导演总是有一种美国电影的气息,且没有马力克的悲剧感,在他的影片之中,穿越时空的煽情取代了史学考古。在某种程度上,影片和《降临》之于语言学类似,是一部带有灵修色彩的“行业剧”。
4thPYIFF#昏睡在幻觉与现实的中间状态,实在厌烦了这种交替时空换取些滥情的细语。全然意味わかない、臭い物語は不気味なんです。
我是谁我在哪
“马力克监制”、“纪录片背景”、“医学史”…凡此种种标签似乎都预示着本片会是一个闷片,然后看完却格外惊喜。大多数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是在“当下”借用“过去”的古实,找到“未来”,片中Eva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曾经病人的梦境、精神与信仰都和医学产生了奇妙的粘连,如今在技术面前,只有冰冷的器具与标准范式的诊断。自己主导的生育如今成为了衔接这些的契机。所以她通过此来回溯,来思考,来选择。更何况,极为优秀的摄影更加生动重现了关于生命的奥妙轮回,希望导演还会有更多作品推出。
看不懂某些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莫名其妙。
看过。神神叨叨的。
#77th Venice# 影像风格明显 神秘古书联结同一组演员的两段时空 充满着神秘和轮回意味的生命之树
PYIFF 2020 第一场还在早上,没有让自己睡着已经是我对这部片子最大的尊重了。印象深刻的是放映结束之后,坐在我前排的姐姐放声痛哭了好久,毫不遮掩的放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