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王

The Wrestler,拼命战羊(港),力挽狂澜(台),摔跤王,摔角手,摔跤手

主演:米基·洛克,玛丽莎·托梅,埃文·蕾切尔·伍德,马克·马戈利斯,托德·巴里,沃斯·史蒂文斯,贾达·弗雷德兰德,欧内斯特·米勒,迪伦·基思·萨默斯,玛西娅·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摔角王》剧照

摔角王 剧照 NO.1摔角王 剧照 NO.2摔角王 剧照 NO.3摔角王 剧照 NO.4摔角王 剧照 NO.5摔角王 剧照 NO.6摔角王 剧照 NO.13摔角王 剧照 NO.14摔角王 剧照 NO.15摔角王 剧照 NO.16摔角王 剧照 NO.17摔角王 剧照 NO.18摔角王 剧照 NO.19摔角王 剧照 NO.20

《摔角王》剧情介绍

摔角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绰号“大锤”的兰迪•罗宾森(Mickey Rourke 米基•洛克 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摔角圈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比赛,其绝招“大锤粉碎压”更虏获众多狂热的摔角爱好者。 但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属于“大锤”的时代早已远去。出于对摔角的热爱,兰迪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圈子,他忍受着生活拮据,忍受着伤痛困扰,只为了和陪伴多年的摔角迷们享受每一次秀所带来的莫大快乐。他固执地追逐着最后一丝荣光,私人生活却越来越糟。长年奔波以致和女儿斯蒂芬妮(Evan Rachel Wood 埃文•蕾切尔•伍德 饰)的关系疏远,剧烈的撞击和不断摄取处方药又令他的心脏接近崩溃边缘。孤独的他只能在每次艰苦的比赛之后,从脱衣舞女卡西迪(Marisa Tomei 玛丽莎•托梅 饰)那里得到些许短暂的安慰。 因身体的原因,兰迪决定退出摔角圈,做一份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野猫极限演技大挑战音乐之光突发事件爱在时时刻刻布莱恩·班克斯天使的微笑检察官外传蜡笔小新:呼风唤雨!夕阳下的春日部男孩八尺门的辩护人小资女孩向前冲逍遥法外第五季漂流少年特殊使命2:乱世女儿红意外杀手2:杀手假期我女儿的妈妈第二季影之诗古惑仔之火拼街头怪盗Joker第2期窈窕淑女狭路相逢物物语谎话连篇小小世界第二季黑道家族第五季幻城凡世怒火凤凰巧虎奇幻舞台历险记岁月无声龙王的工作!

《摔角王》长篇影评

 1 ) 有冲动去补上那颗星

昨晚和哥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说实在的,假如不是哥力荐的话,我是不可能去看这部名为摔跤王的电影的,男人间的那种打斗热血的片子我是不太喜欢的……不过看完之后觉得心情难以平复,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无奈?

悲伤?

各种感觉都有吧……然后今天上豆瓣看到了徐记大白兔的那片影评《坏小子们老去》,很有感触~影评链接:http://www.douban.com/review/1774930/看这篇影评前我是给四星的,但看完这篇影评之后我真的有冲动去补上那颗星。

当我知道其实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想再去仔细回味一下这部电影。

昨晚看的时候觉得很多场面太血腥了,很多地方让人无奈让人悲伤,那时我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觉得很难受,但是我哥逼着我不能移开目光,只能看下去,我只能在心里说,这一切都是演戏,所以没关系,他一切都好……但现在我知道了,大锤的故事,其实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戏里的他的感情如此真实。

导演是多么的残酷啊,不知道他是用什么心情演绎这个与他那么相似的角色呢?

从最高点跌落后的人生是无奈的,更是惨痛的,看着兰迪迈入熟食部准备揭开帘子,背景响起了拳击场的欢呼声,只是,当他揭开帘子走进去时,一切戛然而止,他失去了他最爱的舞台,因为他那颗为这个舞台狂跳着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或许他应该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死去,这样的话,他就能永远停留在他最美的那一刻,只是,现实始终是现实,英雄总有迟暮的那一刻,松弛的肌肉,颓败的容颜,衰颓的现实,当看到他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当看到他只能和小孩子打那80年代的红白机游戏作为娱乐而且无法理解现在的小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时,当看到他只能在脱衣舞娘身上寄托自己的感情时,我深刻地明白到了,时间是最残忍的……但我庆幸着,至少,他最后还是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个他最爱的舞台上,有尊严地死去,看到他最后在舞台上说的那些话,看到他再次站到摔跤绳上,看到他悲伤地看着那个已经没有了她的身影的幕布后淡然地一笑然后纵身一跃,把他的生命定格在那里……这个舞台的确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了……对于米基•洛克,我无法知道年轻的他是多么地英俊多么地桀骜不驯,但现在,55岁的他用自己真实的经历演绎了一个摔跤王的一生,以至于我觉得似乎分不清什么时候他在讲自己的故事,什么时候他演绎着这个角色,或许,他们一直在一起吧……最后,哥,谢谢你,让我看了这部电影。。。

最后,我补上了那颗星……

 2 ) 做男人是一条不归路,所以真男人不多

兰迪是个真男人,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想我并非说一个抛弃妻儿,在外面搞一夜情忘记陪女儿吃饭的人就是男人。

《The Wrestler》的拍摄手法让我想到了《Once》,用一个HandyCam追拍,多数时候让人感到片子是个记录片,片子本身讲的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当年大明星摔跤手的老年悲惨生活,凄凉而寂寞。

你可以从故事里看到很多内容,我看到是,兰迪是个真男人。

兰迪有着男人的爱好:游戏,女人,摔跤。

我认为男人的本性就是沉迷,沉迷于美色,沉迷于游戏...我现在有许多朋友沉迷于摄影,卖车买莱卡,这些我都能理解,男人有一种执着,当这种执着带着理智的时候,就变成了毅力,当这种执着失去了理智,就变成了疯狂。

如果你是女孩子,你大概记得和初恋男友(不上床的不算好不好?

)热恋时的疯狂吗?

那就是没有理智的执着,如果你找了个比你大20岁的男友,你可能就无法体会到那种疯狂,取而代之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丝丝总缠绕着你的温暖,这是理性的执着。

兰迪,他也沉迷,他沉迷于自己过去的辉煌时光,他沉迷于自己的过去,他不是罗宾,他是大锤兰迪。

他的沉迷是疯狂的,没有一丝理性的,他可以放弃家庭,爱情,以及生命,只为重演一次20年前他的经典时刻···男人就当如此《灌篮高手》里,我记得樱木说过:我是一个篮球手,结果激发了大猩猩的斗志。

而兰迪每次说,或者想说自己是一个职业摔跤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画面都很凄凉。

“我是一个职业摔跤运动员”“对不起,恐怕你的心脏无法再应付那样的运动了”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比死亡更让人痛苦的噩耗。

试想下你是一个爱好摄影的人而你缺失去了视力,你是一个钟爱音乐的人却失去了耳朵······摔跤是一个残酷的运动,伤害自己,娱乐别人,你需要的是坚强的心脏···而这颗心脏坏掉了。

兰迪尝试过重新挽回父女间的情谊,尝试着去得到一位女人的爱。

试着接受自己不能摔跤了,就在超市鲜货的生活。

他能做到,他也能做好,他都能做好且做到过。

但是男人的热血不会因为他枯萎的心脏而不在他内心里流淌。

如果给我一份真爱,放弃现在的一切,只换回那么一个momment,你愿意吗?

摔跤的过程是兴奋而痛苦的,如同爱上了一个不停伤害你的女人,堪比抽烟,喝酒。

有没有一个男人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而真正不吸烟了?

有没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不停伤害你的女人而真正的放弃了这份执着的爱?

如果有一天,你再抽一根烟就会死,但是你可以站着死,或者你可以在地上爬一辈子。

如果有一天,你再和心爱的女人做一次爱你会死,但是你死在床上,死在你爱的人的怀里,或者你可以把鸡鸡割掉活一辈子。

当失去了的一切让你成为男人的东西,折磨着你男人的心脏许久,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其它东西让你执着的时候?

你愿不愿意像一个男人一样死去?

兰迪最后死没死,片子没有讲但是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真男人

 3 ) 如果时光能倒流,你还会像20岁时一样为我守候吗?

姑娘问,如果以后不做摔跤了,还会继续关注吗?

我苦笑,也许会吧。

2009年4月5日,美国休斯敦。

Mickey Rourke没有拿到奥斯卡影帝,他终于可以参加摔跤狂热大赛(WrestleMania)了。

我曾经就职业摔跤是否流行采访过很多外国人,因为地域及被采访者喜好等各种原因,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五五分,但无一例外地在形容职业摔跤时,他们都用到一个词:fake,“太假了”。

-“他们都说摔跤是假的……”-“好,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假的,1986年,丹佛体育馆,比利-鲍勃用木棒攻击我,上面的松钉将我的肱二头肌撕裂,留下了这么长的口子;还有更厉害的,这里,1988年,奥兰多市政中心,麦尼费森借助绳索坠落在我肩膀,导致我的锁骨裂成两半……”-“会痛吗?

”-“几乎无法呼吸,但是,你听到人群的欢呼声,你就得熬过去……”这是《摔跤手》(The Wrestler)中兰迪对脱衣舞娘Cassidy说的话。

坦白说我不爱这项运动,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一项运动,它是一场秀,一场娱乐的秀。

我们讥笑摔跤手是不解风情的肌肉男,我们嘲讽摔跤手是残酷冷血的杀人魔,我们鄙视他们是只懂暴力的大块头……直到一部叫“The Wrestler”的影片上映,直到,我们真正接触到这项运动。

2008年,“The Wrestler”上映,拿下金狮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并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等等等等。

在奥斯卡颁奖前几天,Mickey Rourke的吉娃娃小狗Loki不幸离他而去。

“这种感觉苦乐参半,与奥斯卡相比,我更愿意Loki活得更久一些。

”在接受采访时Rourke说,“但你知道,她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颁奖礼当天,Mickey Rourke带着一副大框墨镜。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是多么炽烈,他已经年过半百,却还像一个等待老师公布考试分数的小学生一样,他是那么渴望回到舞台中央,就像擂台上闪动跳跃的光芒,但在最后一刻,他败给了西恩-潘。

我再也不相信什么金球奖是奥斯卡风向标的屁话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我每次看这部影片都觉得有特别多的话想说,我想告诉更多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摔来摔去那么简单,他们还有更多东西……我停下来,不知如何下笔,我试图将脑中所有的想法都融合进来,却发现所有的文字都那么匮乏,那么苍白无力。

“……And this is in great due respect to all the nominees, but courageous artists, who despite a sensitivity that sometimes has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 Mickey Rourke rises again and he is my brother.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当西恩-潘说完这番话时,我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了,我们不开心,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太多,我们的要求太多。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面对了太多的选择和诱惑。

让我告诉你一些事实吧。

职业摔跤手每年300天以上都在各地巡回演出,他们和观众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虽然他们从事的是一项体育娱乐,但是他们每天都要刻苦训练,还要精通医学,以便在割伤自己时不会伤害主血管和动脉;而早期的硬核比赛中,更是如电影描写一般,钢钉,椅子,玻璃,木棒等等统统上阵……Tell me friends,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你可以说,是因为主流的排斥和不了解才使Mickey Rourke落选影帝,但毫无疑问,当年那个放弃拍戏去当拳击手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他渴望获得爱情,所以他把车上最值钱的东西给了心爱的她;他渴望重拾亲情,所以他放弃所谓的尊严面对冷若冰霜的女儿;他失去了一切,但他知道,有一个舞台还在等待他奏响生命的辉煌,哪怕那是没有天堂的地方。

他就是他,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他依然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你有没有见过一条腿的人想要自由起舞?

如果你见过他,就等于见过了我。

”相信我,当年,他比布拉德-皮特帅。

 4 ) 充满真实感的挣扎

《摔跤王》有着很多让我看的噱头,比如金狮奖获奖影片,但是让本片先让我一震的倒是它的一张海报。

海报上,长发的摔跤手垂头扶在摔跤台的围栏上,像是要挣扎着站起,显的有些无力,显的有些悲壮。

片中的兰迪就是这样,在摔跤台上拼搏,在生活中挣扎,又频频倒下,最后还是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充满真实感的励志和感慨。

开场的片头以欢呼声和剪报表现着兰迪曾经的辉煌,这两、三分钟足以勾勒出一个曾经在摔跤场上不可一世的王者形象。

但是片头结束,影片正式开始的时候,就打出字幕“二十年后......”,不留太多铺垫,开始的这几个字幕已经透出沧桑,接着是兰迪沧桑的面孔,沧桑的背影,沧桑的嗓音,一个已经付不起房租的摔跤手,一个平时要打短工的谋生的摔跤手的生活,透出岁月的磨砺。

片中有个细节,当他辉煌不再时,当人们称呼他的姓氏时,他总会强调“叫我兰迪”,“兰迪”二字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他的名,那是象征的是一个绰号“大锤”的摔跤手的光荣岁月,当他变的苍老,当他因为心脏病眼看着要告别世上唯一能给他荣光的职业,他只能靠坚持这个称谓来保持他的尊严。

当人失意时,总会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本片的两条兰迪的情感路线以励志片常见的模式展开。

一是爱情,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身边美女如云,兰迪一定是纵情声色犬马,但是也有他心中的佳人,一个脱衣舞女卡希蒂。

而如今光荣不再,孤独的兰迪更是将她视为倾诉的对象,而红颜知己却与他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也是辉煌不再。

脱衣舞和摔跤,显然都是带些吃青春饭色彩的职业,从兰迪对卡希蒂的依恋也可以相见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该是何等风光。

看似强悍的兰迪,在生命中灰暗的日子里面,其实感到孤独和无助,他需要有个人倾诉,他与卡希蒂在车上聊天,一起去给女儿买衣服的片断是片中颇为温情的时刻,男人间往往不会如女人一样在困境时互诉衷肠,抱头痛哭,所以,每个男人都需要一个他的知心女人,在他脆弱的时候,这常常是他情感的依靠。

另一条感情线是兰迪和女儿的亲情,事业风发时不顾家庭的故事已经太多,兰迪与女儿的关系从极其紧张到开始有了缓和,这短暂的日子,也是兰迪在心脏病发作后最开心的日子,忙忙碌碌于功名后,终于感到与女儿平静散步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这个粗线条的汗子,在那一刻的细腻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本片最让我感到出色的还是它在进入些看似俗套的剧情时,却不流于俗套。

当兰迪认为自己可以享受平淡生活时,他的情感依赖都产生的动摇,一种有些残酷,但是让人感到真实的动摇。

励志片很多故事都是虚幻的,并不是脆弱的男人都惹人怜爱,让女人一下子想与你共度一生,兰迪有他的尊严,卡希蒂也有她的原则,所以,兰迪的情感试探造成了他们关系的僵硬。

而恶劣的父女关系不是靠几次碰面,几次情感的冲击就能完全改善,兰迪和女儿的过去,在片中没有详述,但是女儿一句“我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在哪里!

”已经说明一切,开始缓和的亲情竟然那么脆弱,一次失约就能将之摧毁。

所以,兰迪再次陷入生活的低估,这是二次失意,却也是他抗争的开始,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归宿,他是兰迪,那个在摔跤台上可以摧毁一切的大锤,商场柜台不是他的舞台,摔跤台才是他梦想的载体,所以,带着脆弱的心脏,他回到了摔跤场,在后台,虽然面对着赶来劝止的卡希蒂,但身后那山呼海啸的呼喊才是最大的感召,正如他回到台上对观众所说,“我要告诉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大家!

”,片子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解决,兰迪从高处以他的绝技跃下,他是生是死?

他是否与卡希蒂能重归于好?

他与女儿能否达成谅解?

这一切留待观众自己去遐想。

我喜欢本片兰迪最后的决然,他回到台上,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他要有始有终,平庸窝囊的生活只能加速他的死亡,所以,抛去那些励志片常见的事业失意后情感上的温情虚幻,他从倒下的地方重新挣扎着站起,这让人感到心痛,让人有些沮丧,但是这才是感人的真实的力量,兰迪在摔跤台围栏上高高站起,他已经高于生活的艰辛,之后的一跃是多么振奋人心!

对我来说,《摔跤王》是一部充满感染力的电影,兰迪的艰辛和挣扎,都显的那么真实。

而主演米基洛克的表演确实很自然,毕竟之前他也是个进入低谷期的演员,而这个跟他颇为契合角色完成了他的再次辉煌,在我看这部电影两天后,他摘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虽然另一位提名的西恩潘同样出色,但是两人谁获奖我都可以接受。

更何况,正值经济危机的恐慌弥漫的今天,这样一个失意中奋起一击的充满真实感的角色确实充满了感召力,毕竟,比起兰迪,至少大多数人还有颗健康的心脏,面对生活暂时的困难,也如兰迪一般吧,挣扎着站在高处,纵身一跃,将它压个粉碎。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1f5fe050a953595b1138c23d.html

 5 ) 交错中的《摔角手》

《摔角手》在一片喧哗中开场。

金属乐,解说,欢呼。。。

一切好像场火爆的英雄动作片即将上映。。。

随后镜头一转,屏幕左下角打出漆黑的几个字:20 YEARS LATER。。。

火热消失了,剩下兰迪一个人,背对着镜头,坐在蓝色房间的角落里,发出一两声低沉的喘息。。。

一个不见头脸的小角色走进来,递给他一小叠无分量的钞票,以及几句无用的安慰。。。

这种强烈的对比创造了一种沧桑感,开门见山地揭明了这是一部属于硬汉穷途的电影。

对一部有关摔角手的影片来说,摔角比赛当然是重头戏之一,但基于电影的主题,导演显然又更希望表现摔角手台后的艰辛血泪,而不是台前的激烈比赛。

如果影片变成一场精彩的摔角比赛转播,那就是对电影最大的讽刺。

在电影中出现的交错场景,创造了强烈的差异和对比,从而有力地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摔角台上拉到后台,对摔角手产生巨大的同情。

这在兰迪与大胡子一战中运用得尤其明显(电影约30分钟处)。

对这场直接导致兰迪心脏病发的赛事,电影并不是像体育转播那样从头开始,在电影切换到血淋淋的摔角台时,比赛已经接近尾声,兰迪赢得了胜利,然后镜头跟随着兰迪进入后台,医护人员开始工作。

这时电影又把镜头切回14分钟前,比赛刚开始的时候,之后镜头又切回后台,近距离地拍摄医护人员为兰迪对手取下额头上的钞票,然后再切回比赛,告诉观众这张钞票是怎么用订书机订到额头上的。

整场赛事都是这样不断地来回切换,这种切换创造了场景的强烈差异。

台前喧哗,摔角迷们高声欢呼,台后冷寂,时不时的呻吟。

前台红色黄色的占了主要部分,后台则突出墙壁和医护人员制服上的蓝色。

最为重要的是,场景差异也使道具的表现力得到了强化,并有了属于电影本身的意义。

在摔角台上,平底锅、订书机、玻璃、铁刺网、观众的金属假肢。。

等等都是比赛的道具,用来刺激摔角迷狂热的情绪。

但在电影使用了来回切换的镜头后,道具的意义便有了完全的不同。

前一秒钟,观众看到了兰迪从肚皮上扯开铁丝网,下一秒钟,镜头转到医护人员在缝合被铁丝网割开的伤口。

前一秒钟,观众看到了大片玻璃在兰迪背上砸碎,下一秒钟,镜头转到医护人员用镊子钳入背中的碎玻璃。。。

强烈的对比迫使观众从激烈的比赛的暴力快感中走出来,把注意力放到摔角手所受到的伤害上,从而产生一种同情心。

从这个角度看,道具越是残忍,观众被激发起的同情心就越大。

道具的意义也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场戏也是电影的一个高潮,在这场戏过后,影片更注重表现兰迪的感情。

也就是说,这场戏为后面的感情戏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热身,如果没有这场引起观众同情心的戏,那么后面兰迪与女儿之间感情戏就会显得生硬和不容易接受。

这种交错的手法让我想到《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在那个电影里,交错的手法更加频繁的使用,节目现场,往事,在警局中受拷问。。。

这两部电影使用同样的手法产生了类似的效果,即借由场景的差异来创造对比,使观众在对比中获得更强的感受。

 6 ) 职业精神

看过《摔跤王》已有好些日子,一直以来都寻思不出大幅文字来阐述我的喜欢,这电影和许多金狮奖片一样,教人胸口一闷,那“好”一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直到今天浏览到任悦老师的一篇文章http://renyue.ofpix.com/1062.html,思维从“行规”跳跃到这部片子,才发现影片打动我的不是“人性化”、“最后的光荣”、“真男人的角逐”这些煽情的字眼,而是一如本片一样朴实无华的“职业”二字。

男主角“兰迪”的饰演者米基•洛克本身就是一个职业拳击手的典范,从80年代初期的影坛俊美小生“沦落”到面容尽毁、四肢粗壮的拳坛大叔,成为该片最大也是唯一的噱头。

“我相信曾经退出影坛去当拳击手的米基•洛克,也曾有过片中主人公这样对时间深切的感受,以及对职业忠诚的理解和遇到的一切挫折。

要不然他绝不可能将这一切打扮得如此楚楚动人的真实。

他不断地寻找和社会的共鸣,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理解和反馈的温暖,但格格不入反复在打碎这样的一点小小理想。

一个年过五十的老男人并不是就不可以没有理想,但这个世界有冷漠,有金钱,有阶层的鸿沟,有太多不可逾越的围栏。

”——摘自萤火虫的影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649812/的确,《摔跤王》描述更多的不是职场上的风光,而是一种与现实纠葛的困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体验。

兰迪除了摔跤,对外部社会束手无策,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搅得一塌糊涂,但他仍然值得钦佩,影片最后,兰迪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昔日的战场,面对他20年前的对手,纵身跳下,音乐响起……开放式的结局是导演希望给予观众一些被迟暮英雄鼓舞的力量。

除此之外,正如萤火虫的点评得好——影片“返璞归真,已经不再执着于外在的花哨的技巧性的东西……导演阿罗诺夫斯基抛弃了《圆周率》《梦之安魂曲》的乖张怪诞放荡不羁黑暗繁复,《摔跤王》的粗陋简略令人有些意外”。

这里讲到了“返璞归真”,和任老师的观点十分契合,同样适用于摄影界现状,在看了太多脸谱化、风格化的摄影作品后,评论家们更期待在艺术之路渐行渐远的业内人员能回归平实,正如前段时间听资深图片编辑陈小波老师谈到经典摄影作品往往“朴素”。

然而,“朴素”一如“繁复”,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一味追求“朴素”也许会堕入另一个误区,丢弃已经搭建好的职场地基。

如同金狮奖和奥斯卡评判标准和喜好口味有所不同,评论家的话可能因为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一批职业人员努力前进的风向标:今天看到“粗陋简略”的《摔跤王》得了金狮奖,纷纷舍弃电脑特技、大腕明星,开始小成本制作,明天听说纪实摄影摒弃彩色照片,通通玩起了黑白胶卷。

看《摔跤王》更应看到一种职业精神,这让我想起了刘德华,这个唱歌不如张学友、长相不如黎明、肢体灵活度不如郭富城说实话没什么天赋的艺人,屹立香港娱乐圈三十多年,兢兢业业、不思婚娶、克己谦虚,实为可敬;又如汪明荃,前两天看TVB台庆,她一把年纪和一帮年轻人蹦蹦跳跳、扮鬼扮马,只为博得观众一笑,毫不介意自己唱《万水千山总是情》时的风华正茂、万千宠爱,比起那些一旦功成名就忙着急流勇退的聪明的“艺术家”们,他们更像影片的主人公兰迪,值得钦佩。

当然,除了娱乐圈,你还是在别的行当找到更多的职业偶像,比如李素丽、董存瑞、巴乔、刘慈欣……芸芸大众,多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多的是对自己从事行业的不热诚,多的是在众说纷纭中看不到十分光明的前景,少的只是职业精神。

也许我们都应该学习刘德华,纵然看不出有什么天赋,但可以修炼本分和热诚。

记得自己很喜欢一幅照片,拍的是一个摄影师自己种的菜地,一亩二分地,耕耘着自己喜欢吃的菜苗,十分可喜,我想这感觉大概就是以上老师们所希望见到的最本质的“朴素”吧。

 7 ) 《摔跤手》:肌肉版西西弗

你们知道,辛苦地活着,辛苦地表演,如果你过份透支体力,你就得付出代价。

在这种生活中,你会失去你爱的一切和爱你的一切。

我现在听力大不如前,我会健忘,我再不也会像以前一样那么帅气。

但,我操,我仍然站在这里,我还是那个“大锤”。

——影片台词一从某种程度,这就是一部拳击摔跤电影,但它又全然颠覆了拳击片的基础。

拳击片的精髓,在于千回百折无所不用其极地表现奋斗,而这部电影,却是在讲失败,注定的失败,这一绝望而又不可逆的过程。

但这绝对不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伤感是一种让痛苦消弥于无形的精神按摩,这部电影,是用痛苦在为你醒脑。

这里面有肉体的痛苦,所谓荣耀是靠着花样百出地忍受对自己肉体的凌虐得来的。

这里面有精神上的痛苦,所谓幸福是被自己亲手埋葬掉的。

这里面还有哲学上的痛苦,所谓意义是虚妄的,但我们的尊严却最终还是要它来养活。

导演阿伦·阿罗诺夫斯基就是有着这样的能力,故事简单明了,但为一个陈腐的题材注入新鲜的活力;电影语言简单粗暴,却又笨重有力地插入到人生的深处。

二影片是阴冷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亮色的人物。

主人公兰迪心脏病发,他再也不能登上摔跤台;凯西蒂是个脱衣舞娘,但年岁渐大的她已很难得到顾客的宠爱;兰迪平常打工的超市,来买菜的都是看起来孤僻的老太太,或者肥胖臃肿无精打采的中年人;至于兰迪工作的超市主管,也只是个在躲在监控室里看黄色录像的可怜虫。

导演在气氛的营造上极其精准:没有成功者,在影片灰色的世界里,只有蝇营狗苟的失败者,他们的目光麻木,长久的忍耐,让他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兰迪在最开始看起来似乎有所不同,他在台上接受观众们的欢呼,但当回到现实,这种幻像立即被打破:比赛结束,他只能从主办者手中领到寥寥几张钞票,回到自己的拖车房,又因为没有交房租而被拒绝进入。

但他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此,他真正的悲剧在于,他只拥有那些掌声,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

他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也没有亲人。

现在,时间也抛弃了他。

20年的超负荷运转,他的心脏不再强健和听话,他最忠诚的身体也抛弃了他。

不能再上拳台的他所能做的,就是招呼邻居家的小孩,邀他一起打游戏,但小孩却很快走了,因为游戏太老,和兰迪一样已经过时了,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就像一块将要坏掉的肉块,无人理睬。

三他另一件可做的事情,就是去看艳舞。

他与舞女凯西蒂之间若有若无的爱情,是他唯一的感情寄托。

可以说,兰迪与凯西蒂在酒馆里那场戏,是2008年我们见过的最为动人的爱情场景之一。

他们和着音乐扭动身体,回忆着美好的80年代的身体,诅咒着可恶的90年代,然后接吻,但又被凯西蒂猛地推开。

他们太过于世故,他们太了解他们将要面临的一切,对世事的了解埋葬了她的勇气。

于是,凯西蒂走了。

凯西蒂拒绝的理由,是她不会与顾客之间有感情纠葛。

当一个人一无所恃的时候,尊严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凯西蒂的话,让我想起了很多三级女星解释为什么拍色情片时的答案:那是为了艺术。

他们知道自己说的是瞎话,但他们得那么说,不仅是别人,也是给自己,没有这个,他们就得面对自己生命里最赤裸裸的丑陋。

兰迪与女儿关系修复最后又破裂的过程,可以称为一部人类性格的教科书。

他在海边对女儿流下的悔恨的泪是真的,他与女儿在空旷的大仓库里空舞的柔情也是真的,但他因遭到凯西蒂的拒绝而故态复萌,与那个淫荡的女人在厕所里性交也是真的。

这大概是人性里最大的悲哀,我们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缘由,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是我们被自己击败。

四不得不说,阿伦·阿罗诺夫斯基有着工程师般精确的思维,他向观众一条一条展示着兰迪可能获得救赎的道路,然后又一条一条堵死了它们。

人生的逻辑逼着兰迪重新做回一个摔跤手,只有在台上,只有在他将对手击倒时观众野兽般的嚎叫里,他才重新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导演阿伦·阿罗诺夫斯基最狠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他完全消解了摔跤的意义,在这部电影里,台上凶猛的撕打并不是真正的对决,而只是一种表演,这实际上对拳击摔跤电影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它让胜利只是一个秀,一个精心包装的假货。

兰迪从来没有胜利,他只是在表演胜利。

但正是这一个设定,让电影有了更深沉的人生况味。

我们看到,两人分别用折凳攻击对方,结实地摔在地上;趁观众不注意用玻璃划破自己的前额,让被打的效果更真实和可怖;甚至为了让前来买票的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他们颇具创意地用钉书机作为武器,将钉书针一个一个钉入身体。

这虽然是虚假的,但当他们是用对自己肉体的践踏去换取工资和尊严时,它就具有一种古典悲剧的意味。

因为它就像人类生活的一个模型: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地活着,活给别人看。

五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兰迪把对手从台下打落准备用折凳猛击对方时,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兴奋地叫着,把自己的假肢递给兰迪,让兰迪用这个痛殴对方。

这是影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场景:生理的残疾在一个个巨塔似的肉体的对打中得到补偿,就像我们通过电影找到完美生活一样。

与电影不一样的是,当机器停转电灯猛地亮起,我们知道那过去的两小时只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在这儿,只有表演者知道,这其实也只是电影的翻版,热血贲张的背后是精心的设计和几乎乱真的表演,但表演者同样被这种高潮麻醉了,他似乎获得了尊严。

影片最后,兰迪站在摔跤台上,老弱的心脏让他在台上的行动显得迟钝,一次一次的疼痛与晕眩让他几乎摔倒,他忍受着,不顾别人的劝阻,慢慢爬到护栏上的绳索,最后一次表演他的“大锤粉碎压”……然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享受观众为他们血腥的表演而发出的欢呼声。

他知道这些掌声是那么虚幻,但他同时知道这是他唯一所拥有的。

这一刻是如此的悲壮,因为这一刻显得如此虚无。

 8 ) 愿我忘记你年轻时的容颜

My only faith's in the broken bones and bruises I display.大概五年前吧,看《爱你九周半》,那个穿着黑色风衣嘴角浅笑就可以秒杀无数青春少女的mickey rourke 几乎在我心里树立起sexy man的绝对模版。

于是就像好多花痴女生一样在网上人肉这个大帅,作品寥寥,而且还弃影玩摔跤去了,真是洒脱得很。

后来听说在《罪恶之城》里露了脸,匆忙找来海报,结果完全失去了兴趣,典型的黑社会丑老头儿,和sexy也完全不沾边儿了。

再后来,即使《The Wrestler》火热叫好时,也没冲动去看,索性又兴致盎然地重看一边《爱你九周半》。

不看,是因为不敢也不忍让这个曾经心中的典范形象被颠覆和摧毁。

那样一张完美的脸,不应该改变。

今天终于还是看了《The Wrestler》,当一张城墙般斑驳苍老的几乎看不到青春留影的脸和一副更加健壮却明显褶吧的身材出现在眼前,我发现我反而可以耐下心来关注这个过气的老锤的残酷晚年。

这部写实色彩的电影马上让我想起了刚看过不久的《8 miles》,同样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在表演舞台上观众掌声和欢呼声的无限渴求,对窘迫生活的无奈和挣扎,不过痞子阿姆毕竟是青春的绽放的蓄势勃发的,而Ram却是苍老的凋谢的精疲力竭的。

这个时候,这个年龄,理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已经遥远得不切实际和力不从心,没有稳定得收入,没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没有家庭老婆孩子,没有充实的物质保障,谈理想谈追求谈成就,就是扯淡,day dream。

偏偏有这样的人,即使年老过时,身体状况频出,曾经的荣誉和掌声也只留在二十年前,他依旧不能屈从现状,向现实妥协,为着那一片比赛开场时的欢呼声和战胜后的簇拥,而不遗余力不顾一切的坚持,虽然是演一出并不怎么冠冕堂皇的戏。

只为成为王者的那一刻凌空骄傲。

他是个贪玩的孩子,为了这样一个梦,年龄不重要,健康不重要,金钱不重要,工作不重要,家庭不重要,女人只是闲暇孤独时的调味品,女儿也只是慰藉受伤残缺身体的遗憾补偿。

没有了那一分钟的光荣,他没有信心和资本去享受感情的温暖。

一个为着战斗而生的灵魂,注定要在掌声中沉寂。

他是如此的可爱和不羁,这样简单执甚至粗暴浪荡的家伙,可以重伤任何一个爱他的身边人。

所以,孑然一身更加合乎情理。

当他真的去回归生活的时候,就是自由灵魂彻底放空普通平凡人生正式宣告开始的时候。

就像陈奕迅的那首个《阿怪》:我们自由自在选择着未来,我们选择选择不做阿怪,他有他未来我们学不来......廖一梅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爱过的男孩们都已老了》,这句话同样可适用于mickey rourke,是的,他老了,老得不能和年轻帅气的正太们相提并论,老得面目狰狞足以吓哭小箩莉,老得让我几乎忘记了mickey rourke......岁月的沧桑都写在了这张脸上,不扭捏作态,不扮帅耍酷,不再仅凭那充满诱惑力的笑容和暧昧的眼神获取小姑娘的倾慕和追捧,这才真正叫做老男人,让豆瓣上整天聒噪自己熟男大叔的二十郎当岁的小P孩儿都见鬼去吧。

老男人的范儿,要想学来还差得远嘞。

写这篇影评时,单曲循环的是Bruce Springsteen沙哑的声音。

 9 ) 该如何平衡我的生活?

L说,《摔跤王》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影片,于是在这样一个无聊的上午许久以来只对“无所事事”感兴趣的我看了这部电影,狭隘的以为,因为充斥着暴力、挑逗、对决,所以L喜欢,然而这部电影拥有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坚持、征服、挽留,还有韶华的老去,胜利的远离,亲情的背弃,爱情的拒绝,生命的无奈……还有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可预见的模模糊糊自己的影子。

好多时候,都陷入了极深的自责与不满,诸如,生活中,你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早十几年前就是了,没有鲜花,没有阳光,没有掌声,没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你一直劝慰自己说那就是普通人生活的所有,理应面对陆续而来的苦楚与无奈,挣扎也好,努力也罢,都不过如折翼的飞鸟,沥水的游鱼,瞎折腾罢了。

累了累了,就顺从了。

你知道吗?

时间在哪,财富就在哪儿,过去的20年,大锤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他的摔跤事业上,日以继夜的练习,终日泡在那个充满血腥、掌声与口哨的坛子里,每每打倒对手裁判举起手告知胜利结果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征服了对手征服了全世界。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秀而已,只为博得观众的喝彩。

20年后,当这位胜利者以罗宾身份站在熟食柜台前被挑剔被指责被辨认的时候,他彻底愤怒跟绝望了:“原来……我还是被遗忘了,我曾那么努力,可生活还是给了一堆屎给我……”。

当所有的一切都离自己远去的时候,他能做的唯有重回那个让他激动,永远为他喝彩的舞台。

我该如何平衡我的生活,以便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而不是赢得家庭输了工作,赢了事业输了爱情,赢了婚姻输了丈夫,又或是赢了所有却输掉了自己??

我的精力好有限,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有利益最大化?

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看励志书籍,制作时间管理表格,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在浪费时间。

你知道自己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吗?

你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吗?

你知道现阶段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而要达成这些目标你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同时可能牺牲哪些东西,如何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些,你都想过吗?

可是,多少人只是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称之为随性,如摔跤王所见,最终是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多么的令人心碎啊。

 10 ) 烬芯余辉(观“摔跤王”)

电影的悲情色彩,从略过那些光辉照片后,坐在椅子上的那个皮肉已经开始耷下的背影开始。

褪去了以前的光辉,离开了台前的欢呼声,兰迪不再是那个英雄,只是一个因为没有付够房租而被赶出家门外的人。

在汽车的后座睡了一个晚上,然后独自守着被孩子们抛弃的任天堂游戏机,谁知道这个只是他生命结束前落寞的一个墙角呢?

谁赢谁输在这个充满暴力的舞台上已经失去意义了,人们要看到的是肉体上的血液喷溅出来,然后一遍一遍重复着以前相似的动作,这一次的重复,注定了下一次的再重复,这样的搏斗已经不是任何精神的体现,麻木的职业。

就和那个不再有人要的脱衣舞娘一样。

妖艳的舞姿在暧昧的舞台和纷乱的灯光下已经失去了诱惑力,那一些肉体的移动,或许真的只能换来这样一个数,60美金。

一个时代被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那些真正成为经典的,否则,立碑也不可能永垂不朽。

Heart attack,这个消息和那个舞娘听到的一声声拒绝一样,告诉他们,到站了。

当已经习惯于一种生活方式,并因为坚持它而丧失了生命中一些东西,到老了,告别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总会怀念起以前的东西。

我可以弥补一切!

这个是心中泛起的信念,不管是否能做到。

老人就和孩子一样,又开始天真执拗起来,adorable? pathetic.“我认为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不,我们没有。

”鼓起最后勇气的人,总是不能承受这么多。

老泪纵横的看着自己的努力因为自己一世的习惯付之一炬之后,再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只是,人生戏弄他,就好像当初的日子他戏弄人生一样。

生命的可悲就在于,你不可以让一个错误遗留太久,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或者消失,当某天回头来,浅谈已变成深潭,弥补,只能是杯水车薪。

他没有选择,这个世界的其他部分不愿意和他再有交集,他只有在那个舞台上才能被人认识,那才是他,HAMMER.那个在金属舞台上飞身而起将对手压于身下的硬汉,在血肉模糊的时候,胸口因为心脏病开刀留下的疤痕便不那么重要了。

life is regaining its meaning again.当年轻的时候,走到一个生命的岔路口,一边是自己的事业,一边是家庭,偏偏它们又是矛盾的,which way?兰迪选择了事业,到老了,便留得自己一个人在冰冷的门外纵横老泪,却在比赛场上大喊:You are my family!电影的悲情在他最后纵身一跃之后画上句号,无从推测生死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不定的回答。

生,便有再一次获得女儿的宽容和一个完美家庭的机会;死,便成就了他一辈子的选择。

孰对孰错,抑或是被生命再一次玩弄?

《摔角王》短评

嗯,有点过分。摔角是假的,这对WWF扇子们的伤害应该不亚于告诉小朋友们:圣诞老人不存在

4分钟前
  • -=F1=-
  • 还行

why is everything so sad lately

9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推荐

玛丽莎·托梅 MickeyRourke 人生 7.5/10

10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不愧為金獅獎.我相信熱愛美國80年代搖滾的人看得會更爽.其實我們追求的是什麽.OK.原來是Requiem for a Dream的導演.拍出這水準就不奇怪了.

14分钟前
  • l.m.
  • 力荐

哥们,写实也要风格嘛

18分钟前
  • 糊涂羊倌
  • 还行

The.Wrestler.DVDSCR.XviD-ORC

20分钟前
  • Milandini
  • 还行

1.角斗台是他的家,观众是他的家人,观众的呐喊是他的血液,“大锤粉碎压”是他的灵魂,“大锤”是他的称号也是他的生命,而这一切到最后都是被逼的。2.老壮男的苦逼与烦恼。

2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靠,有没有谁看哭了的?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和《愤怒的公牛》共享着一部分灵魂,关于被虚假扣留的真实,关于爱在人生里无法取代的部分。真正的悲剧性不在于荣光远去,而是挽留荣光的时候,神坛印象与孱弱面目之间的巨大错位。呼声再高,演讲再真挚,最终也要独自被这份错位吞噬。所有活在聚光灯下的傻逼,只要不死于巅峰,无人逃此一劫。敬虚荣。

2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即便一无所有 还是用你的一生 爱你的事业

30分钟前
  • Nirvanah我执
  • 还行

记实式影片。讲美式摔角台上台下的故事,在回家高铁上看的,原本想了解下摔角历史但实际没有情怀的话共鸣感很弱~

35分钟前
  • Thirst
  • 较差

无法欣赏无论何种形式的暴力。。。。。看见RAM的长发我就想给他剃了!!

37分钟前
  • 百慕大扣扣
  • 还行

落魄英雄感觉更加悲凉啊!整部影片感觉很郁闷,看着很辛酸,同时也被主人公最后一搏所感动。米基·洛克的形象确实改变太多了,表现也不错,但还是比不上西恩·潘,奥斯卡还是有些公平的啊,嘿嘿~`演舞娘的玛丽莎·托梅身材不错,表演也不错,还有演女儿的演员也不错。

42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很低于预期。写实白描人物命运的作品,但是深度广度都不够,没有戏剧性的创作可言。重返舞台寻找自身价值的诗意也略显牵强。

43分钟前
  • DG
  • 较差

无坚不摧的大锤,伤痕累累,支离破碎。荣光不再的王者,英雄迟暮,风采难回。好不容易认出你的样子,却又弄错你的名字。鼓起勇气找回你的曾经,却又弄丢你的现在。海风中那忏悔的热泪,比伤疤还难痊愈。入口处那空白的看台,比告别还像结局。如果一切终将如此,就让呐喊掩盖痛苦,纵身拥抱沸腾的孤独。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大锤”兰迪可以击败任何对手,却没有办法击败生活。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剑走偏锋,将陈旧的“救赎”主题,替换为大胆而悲壮的“毁灭”。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米基洛克放弃了来自于他人的拯救,那早已破烂不堪的灵魂,用最热血最富有仪式感的方式纵身一跃,定格在镜头中。既是自我成就,也是自我毁灭。正如电影海报上兰迪在聚光灯下漆黑的脸庞,那是旋涡当中的真空地带,除了痛苦的挣扎与剧烈的喘息,再听不见什么。

45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悲壮是无法掩饰主角千疮百孔的生活的,也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充实,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他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电影简介里说他为了自己热爱的行业而进行了这样的选择,但影片没有过多叙述!很遗憾。

49分钟前
  • 歌尔德萌
  • 还行

Get不到啥点,不知道为啥评分这么高

52分钟前
  • 穆非文
  • 较差

一度看不下去,摔角的场面太暴力。决定以后电视播WWE就马上转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57分钟前
  • 秋の午后时光
  • 还行

生活的本质是无止境的痛苦以及少得可怜的快乐,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勇敢担当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孤独的死去!

60分钟前
  • shanglin117
  • 还行

Violent,Bloody,makes me freak out.If we can choose our life once again,will it be the same?

1小时前
  • MSatanD-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