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主演:陈建斌,陶虹,吴秀波,李虎城,鲍振江,章宇,李彦明,王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贵州话年份:2011

《人山人海》剧照

人山人海 剧照 NO.1人山人海 剧照 NO.2人山人海 剧照 NO.3人山人海 剧照 NO.4人山人海 剧照 NO.5人山人海 剧照 NO.6人山人海 剧照 NO.13人山人海 剧照 NO.14人山人海 剧照 NO.15人山人海 剧照 NO.16人山人海 剧照 NO.17人山人海 剧照 NO.18人山人海 剧照 NO.19人山人海 剧照 NO.20

《人山人海》剧情介绍

人山人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铁老大(陈建斌 饰)几年前在外地打工回到家乡之后,就不愿再离开家乡了,他决心安于现状,在茫茫大山深处养家糊口。他与弟弟在乡村的垭口开着摩的,维持基本的生计。一个午后,摩的司机们围聚于垭口等待乘客。铁老大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兄弟的最后一次见面。一个乘坐弟弟摩托的长发青年(吴秀波 饰)在静谧的半道上突起歹意,持刀抢车,将弟弟杀害,然后驾车逃逸。 铁老大决定千里追凶,为弟弟报仇雪恨。他骑着摩托车从南跑到北,贵州、重庆、内蒙、山西;一路追踪,历经背叛、欺诈、世态险恶与自我情感的挣扎,最后在一家黑煤矿找到凶手,自己却也一同陷入绝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家教噩梦逃命小超人梦Atom之子秘林谜村独角兽人生回环赛幽惧北极星小谢尔顿第一季神农巨兽虚拟情人逝者之证第三季重案组第三季台商天马星空梦回金鸡岭女神捕手足之争都铎王朝第二季冰临险境拆案:黎明将至赌博默示录暗潮汹涌之惊魂12小时邻家大贱谍一生有你风骚律师第二季走出国门拧紧八月十五

《人山人海》长篇影评

 1 ) 有点别扭的文艺片

无所事事,四处搜片,在视频平台上看到的这个片子。

看完这个片子,第一个感触,旁白太多了吧。

特别是黑矿那一段,简直是把所有的细节都说给观众了,生怕观众看不明白?

这种解说式电影,真的会让人走神啊。

而且,这个片子是故意这么剪辑的么,小节和小节之间很跳跃。

导演的这种构图、配色、制景明明可以拍成一种沉默、深远、暗流涌动的感觉,但是,我看到的版本却是非常的不流畅。

还有,导演太喜欢用远景了,到了黑矿洗澡那一段,才发现竟然有吴秀波?

然后才开始怀疑,难道最开始那个凶手是吴秀波演的?

好不容易才抑制住拉回进度条确认的冲动。

还有男主的前女友,从轮廓上来讲,看上去很像小陶虹,但是暂停了画面看都没看出来,因为没有近景,所以一直带着疑惑到结尾。。。。。

然后,在影片结束后自动播放的花絮中看到,那就是小陶虹,全素颜出镜。

其实从故事和叙事手法上来说,这个故事有点公路电影的意思,男主在追凶途中遇到的不同的深处生活底层的人和事。

虽然,影片结尾还是人民警察帮他抓住了凶手,让他这些经历变成了一场徒劳的噩梦.......这个结尾非常的不文艺片。

而且导演的叙事方法也有点奇特,类似于这种公路片主角在他的前进的路途中会遇到很多人和事。

通常会把遇到的这些人的情感和视角也表表达出来。

但是这个片子完全是站在男主角的视角看所有的事情。

别人的感情故事都不在导演的讲述内容中。

比如在男主角把他的儿子扔在水塘里,逼着他儿子去乡下;他儿子走了之后,前女友很伤心,然后又有点生气,所以转身自己离开。

在正片里只有一个中景镜头,看到前女友沉默了一下,然后转身扭头离开,然而在花絮中可以看到有小陶虹的近景,她这个时候是泪流满面的。

就是差了这一个流泪的镜头,前女友这个角色的情感表述就相差了很大。

还有男主角被王讯演的假警察、他的老朋友骗的那一段儿。

他的老友怎么想的?

王迅是怎么参与进来的,完全不知道,最后只是用男主角的画外音解释一下。

感觉除了男主角之外,导演好像不关心任何其他人。

总而言之,这个片子也说不上不好,但是看起来就有一点点奇奇怪怪的别扭感。

男主角一路向前,身边走过形形色色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却跟观众无法沟通,中间隔着一层膜。

 2 ) 真实的生活

1. 人山人海已经看完了,这一部电影的领衔主演是陈建斌老以前就有介绍,但是一直没有看过,那看完之后聊聊我的感受这部电影给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平静很安静,整个画面的基调就是黑色的,看到后来你才知道这演员是谁呀?

吴秀波就是那个杀人犯萧强竟然看不出来呀。

他没有轰轰烈烈,就是一种平平静静的叙述。

2. 这样的一部电影其实也就是生活本身。

这样一部电影放在电影院的话,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几个人就会去看。

甚至很多人会觉得太过于平淡了,太无聊了,但是它贴近生活实际生活本就是如此。

3. 他通过几个片段来反映这社会现实,跑到重庆找朋友帮忙找人结果反而被朋友给出卖给骗了,然后下一个城市的话,她打工那个地方跟一个女人好了人家还帮他生儿子,但是他却跑了,不要人家为什么加入这个画面就不得而知了,但其实也就是生活本身,你为什么会去到某个地方?

肯定跟某一个地方是有一些怨言的这个咽炎就是那个地方有某个人跟你是有一点关系的,因为要找一个人是大海捞针的,没有方向,他不知道该去哪里。

4. 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消息他都会奔走后来在山西是煤矿这个萧蔷,但是又被他给逃脱了,他自己虽然进去了,但是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地狱里面永远都出不来,但是他想获得自由啊,所以这样的一个画面就揭示了部分的,黑框的一些生活场景你发现这帮人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现在井里面甚至几十米深几百米深,全身乌漆抹黑的终日不见阳光,暗无天日就是地狱的生活。

没办法啦,你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如此。

后来自己也受伤,很多公牛也受伤,最终重归自由了,那为什么想出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呢,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你可以说是兵书里面经常讲的一句话,置于死地而后生。

5. 然后我还想说的是陈建斌的演技碾压现在的小鲜肉,比如黄晓明之类,黄晓明就只会耍酷,靠着颜值吃饭有眼睛吗?

我真不敢恭维神经病对话有演技不怕吃苦,不怕脏,这就是一个好演员。

6. 这就是一部安安静静的电影,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发现自己很矛盾很纠结的时候,到底要不要亲自找杀人犯就去求占卜,直接跟他讲你走南闯北,你还不知道我这一套就是糊弄人的混口饭吃吗?

对这个人的话有一门及洁具先可以让鸡马上就睡着就像给一个鸡放在冰箱里面,马上就冻僵了一样,这是一门技能,在一档节目,我看过一个小女孩,他就有这一门技术挺厉害的。

 3 ) 人群里面没有人

1.贵州六盘水山区的吊水岩口,风一吹,黄沙就扑面而来。

而远处,是更大面积的黄土地和更秃的山。

摩托车是这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没有它,人就犹如困兽,走不出来。

2007年,这里发生了一桩命案,援引一段《南方周末》的报道,“‘摩的’司机代天云像往常一样拉客,不幸碰上了刚与家人发生口角的陆凤仁。

在吊水岩口,陆凤仁用杀猪刀捅死了代天云,劫摩托车而去。

警方一直破案不力,代天云的五个哥哥决定自己追凶。

一年后,代氏老三在柳州一个砖厂找到了陆凤仁,兄弟五人把他押回六盘水交给警方。

”2008年,蔡尚君看到了这个故事;2009年,他想把它拍成电影。

于是他找来编剧顾小白和中戏教授顾铮,去了六盘水。

在当地,蔡尚君认识了五兄弟中的老五,就是这个人让一路追凶的故事更像一个传奇。

通过媒体,蔡尚君把他描述成了一个颇有奇人魅力的知识型农民,在他追凶的一年零四十八天里,每天坚持看报纸、读书、写日记;一面贴告示悬赏,一面打点凶手对面的住家,为他们送去了冰箱,安上了电话,只为了让其帮忙监视凶手动向;当找到了凶手后,他拨通了一位记者的电话,而不是选择报警;将其抓获后,他又放弃了杀了对方为兄弟报仇的想法。

蔡尚君把老五定为影片主角的原型,取名“老铁”。

2.如果仅仅记录一个追拿凶犯的故事,那么影片逃不出类型片的窠臼。

所以蔡尚君做了一个海外获奖导演的标准动作──镜头一转,对准了一片肮脏卑下的生活。

他框住的是最普遍意义的“民”,而后将那些龌龊不堪的事情摆放到了一起,使得本不轻松的生活被展现得更加令人不悦,从而影片有了明确的阶级立场和雄浑低沉的战斗感。

蔡尚君试图描绘的是一幅底层社会的全景图,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告诉观众,这些人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老铁独自踏上复仇之路,被朋友做局暗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仍然一无所获,还抛弃了和他相好的女人以及他们的孩子。

这一路他被生活欺骗、被生活辜负,同时自己也在欺骗别人,辜负别人。

他放弃了所有他能放弃的,包括颜面,他死死抱着一个执念,找到凶手。

老铁自始至终拿着一根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隐忍的坚守。

他被蔡尚君描述为“一个偃旗息鼓的人”,他原本不会出现在任何人的视野中,不会再发出声音,不会再做任何抗争,他就到此为止了。

但弟弟的死让他突然接到了新的使命,他必须为此做点什么,他必须清点自己最后的积蓄,必须闯进未知。

是这种孤身一人的几乎不可能的复仇让影片显得非常黑色,它具有一种狂乱的仇恨和渺无希望的自High,就像所有伟大的公路片里道路前方那团看不清的颜色。

这是我着迷的。

3.借着《人山人海》来谈谈人。

影片的英文标题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传达了与“精致生活”口号截然相反的粗糙感。

这里的“人”,原始、灰暗、真实、有力,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光鲜但是虚弱的形象。

蔡尚君似乎有意造出一个视觉的谜团,让人分不清这些脸分别是谁,他用镜头消除人与人的区别,让他们相互渗透,如同染了对方的颜色,使之面目模糊,融为一体。

尤其是在一个长镜头过后,老铁下到矿井里,走进矿工的群体,他彻底消失了。

那是一群活死人,无意识的活着,在黑暗里不知道自己做着什么,未来也是一片漆黑,好像无休止地挥动着铁锹和榔头,等待死亡。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授奖词中说,“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

”他不知道,这些黄皮肤黑眼睛所身处的社会有两面,一面是燥热,另一面是死寂,这就是另一面的极端缩影,并不陌生。

城市化的扩张不能改变这样一个群氓的时代,人们未经人格训练和情趣上的培养就慌忙地奔赴浪潮。

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聚合着人们,改造着人们,让他们成为机器和皮囊,而丢失成为“人”的能力。

老铁是影片里唯一一个获得重生的人物,是那股突如其来的仇恨重新启动了他,让他又有了知觉。

可能他一生的高潮都不及这场冒险,在走遍了穷山恶水之后,他终于知道他眼见的所有家庭似乎都在过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着相同的苦难,他依旧保持着沉默,但是内心处他已成为自己的英雄。

然后,浪漫的来了。

当老铁得到凶手的线索并探入到地下,看到最触目惊心的生活时,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逃出这口深井,只得做一个会吐气的躯体日复一日地被消耗时,他突然崩溃了。

从前的仇恨溶解在更大的仇恨里,人对自我的定义猛然发生了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仇恨变作了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仇恨。

不得不说,这个心理转变是一次高明的批判。

他体内的勇气已经改变了他,此时他是一个独断的革命者,用毁灭来拯救。

他引爆了矿井。

4.虽然《人山人海》从面相上就像是一部威尼斯获奖影片,但我个人认为它的内容编排要远逊于它散发出的气质。

过于理想主义化的愤怒狂吼与革命雄心让影片难免有些矫情和虚假,煤矿爆炸是一个太刻意的复仇,而那种设计过的语焉不详云山雾罩又多少背离和扭曲了影片本身所要展现的景观。

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蔡尚君说自己起先设想的结局是老铁抓到了杀害他弟弟的萧强,扭送到警察局,然后警察居然不敢接下这个犯人,商量了半天又让老铁把人带走。

这种讽刺是他喜欢的,他喜欢有劲儿的东西。

但是有观影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个结局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所以出现在电影院中的结局是在老铁千里迢迢找到凶手,炸掉矿场之后,警察同志出现了,在警局里,一身制服的警员对从昏迷中醒来的老铁说,你放心,早就说政府不会不管的。

看到此处,我听见周围的人笑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心照不宣的讽刺也挺有劲儿的。

 4 ) 无人的山海

《人山人海》真是一个符合它名字的电影。

这么说的意思是,对于这个电影来说,人是山,人是海,人是景色。

可是,在这有如景色的山海之中却又根本看不见真正的“人”。

一个人杀了人,死者的哥哥跑遍大半个中国追杀复仇。

对蔡尚君导演来说,这样的新闻提供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浏览中国的机会。

真正的问题在于,要浏览中国,在网易、新浪上浏览社会新闻也是可以的,谁说浏览中国非要有一个勉强具有线性关系的情节来限制和引领呢?

浏览嘛,随便看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更随意、更具有发现感。

让一个只有目标但性格单薄、观众难以和他感同身受的复仇者骑摩托带着大家一起看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中国,当然是人山人海的。

但是,面对着人山人海的中国,我们要做的是就仅仅是浏览?

只是展现一下人山人海的景象?

看看贵州山区村落的贫困,看看摩的,看看重庆打工者狭促的居住环境,看看山西黑煤窑的准奴隶社会样态……又如何呢?

确实,没有看见之前,有些观众也不是都知道。

也确实,中国是一个挺了不起的国家,是一个只让外国人看到最简单的表象就已经能够震撼他们的国家。

可是,电影毕竟不是只拍给威尼斯水城的观众看的。

而且说起来,我们国家到了夏天,水城似乎比意大利还要多一些吧?

但说到中国观众,他们看到这些,还足以震动他们吗?

应该不见得比打开随便哪个门户网站所能看见的更多。

表面的东西,毕竟只是表面的。

不能深入到使表象成型的原因里,电影就难以让身在这个时空之中正在经历的相同事件的观众有足够的认同感。

我虽然没有见过重庆打工者的居住环境,但自己也曾在北京帮朋友租过3平米大的房子。

对于中国个观众而言,没见过猪跑是可能的,但猪肉终归是天天在吃。

一个如此浮于表面的电影,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未见得就能具有何种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在看这个电影之时,同去的朋友就说,已经懒得看这种关于中国下层生活惨状的电影了。

结果,果然,蔡尚君先生不负众望,惨的了无新意,惨的走马观花。

不过就是一辆摩托,走遍中国龌龊地罢了,而且看见就好,点到位置。

说穿了,蔡先生所做的,就是把很表面的文字新闻按照其文字逻辑和时间顺序进行更表面的影像化搬演。

不去问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不去讨论在这个样子下,每一个个人的生活到底如何,人们到底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生活的?

他们对于如此的环境和世界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被展示的中国就已经是一个好的题材了?

就已经是有力量的电影了?

在这个电影的结尾,复仇者终于在山西煤窑里发现了杀人者。

为什么是在山西的煤窑里呢?

可能因为这里是一个准奴隶社会。

不问姓名、来历,来了就干活和吃饭,累死了、病死了就直接埋了。

这个情节的新闻背景,应该来自于多年前著名的山西洪洞县黑砖窑事件。

看完这个电影后不久,我从南京坐火车回山西临汾老家。

从南京到太原,看到的就是周边世界逐步变得灰蒙蒙的过程。

待从太原回临汾,路过霍州、灵石的时候,场景的震撼性已经远大于洪洞县曾经的奴隶社会所能带给我的冲击了。

漫天的灰色的土雾,弥漫在整个城镇、村落,人们在其间从容不迫的、自如的行走穿梭,而由南至北穿过山西的从大同到运城的绿皮火车就这样开着窗天天在这灰雾中行过。

是呀,即使如此,人都能活下去,可是,每一个人都是怎么活着的呢?

这些年来,中国同题材的电影,纪录片总是要好过故事片的。

因为故事片无论改编了多么极端凄惨的新闻,都不免要像《人山人海》一样浮于表面,而一旦浮于表面,就远远不如对于普通的日常生活进行记录了。

因为其实在当下中国这样的环境里,根本就没有普通生活可言了吧?

那何必还要人山人海呢?

一个人就够了。

可惜的是,连一个人都看不见。

 5 ) 两个遥不可及的悲哀

首先,如果其中主演没有用替身的话能演这种电影,是需要责任、与勇气的!

比起那些靠噱头、市场炒作、只知道盯着老百姓钱袋子的所谓大牌这类导演与演员,的确真正值得我们尊重!

这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 中国!!

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所谓的62%“伟大复兴”?!

所谓的人均GDP达5000多美元?!

所谓的 和谐世界?

所谓的科学发展观?。。。

一切的一切,在其中离我们那么、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们见惯了现代城市影视作品的或灯红酒绿、或官场争斗、或小资爱情能用这种视角去审视、去揭露中国最现实、最“肮脏”、最“底层”的生活,反而冲击的张力如此之大!

试问:那些掌管生产安全的“官”、那些所谓的公检法执法者、那些代表最广大人民大众利益的“党员”、那些身系国计民生的。。。

有没有机会看这类电影?

若是看了有会做如何想法?

或者,这种遥远的 现实生活,在他们也是同样的 遥不可及吧!!

希望现在的中国,不会再出现当年晋惠帝“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的闹剧吧?!

 6 ) 《人山人海》

粗放但克制的纪录影像风格加上陈建斌的表演还算不错。

只能看到影院删改版本,确实存在叙事上跳脱的问题,那些为了串联而加的自述完全就是多余的。

不过也能看到电影审查一些好的进展,慢慢来吧。

 7 ) 睁眼睡觉,闭眼生存

由于没机会看到未删节版,我只能从公映版来窥测和拼贴它的原貌。

叙事结构大概是变了,老铁和警察的对话基本起了个剧透的作用,开门见山的一句“老二死了是他的命、替他追凶是我的命”之类的话让后面的故事顿失了悬念,看到后面也会发现,很多重要的情节,比如萧强是怎么从黑煤窑里逃出去的,还有老铁为什么要打折那个童工的胳膊,都是通过旁白交代的。

我以为旁白这个东西用起来是一定要慎重的,一个重要的禁忌是旁白不应承担过重的叙事任务,它应该是叙事间隙的闲笔,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比如王家卫电影里的旁白,和春风沉醉的夜晚里郁达夫的散文、严蕊的词。

但如果人山人海去掉了旁白,观众可能会产生理解剧情上的困难,因为影片的叙事风格过于简洁,以至于很多时候看起来并不那么连贯(不知道是不是中间有删节的缘故),而且不同于传统的公路追凶片,它并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线索链,与其说它是铺陈了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建构了一个情境,人物在情境里兀自生长,故事在情境里合理展开,如果观众进入了这个情境,那么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没什么不好理解,如果观众不能进入,那么整个故事对他而言就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认为影片采取了相对客观的视角,甚至将它的风格定义为伪纪录片,布莱希特往往在此处亮相,晃一晃间离美学的大旗,而我以为观众并非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身临其境,只是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个前提。

关于影片所建构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我以为吴秀波的一句话一针见血,他说这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为什么一个发生在人身上,发生在人山人海中的故事会是一个动物世界呢,这正是我们需要明确的、也是影片在开头就明确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无政府。

这是一个无政府的环境,无政府的环境相当于卢梭的自然状态,是人类进入社会之前的状态,也就相当于动物世界,没有任何契约的保护和约束,每个人都只能指望自己,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这里存在着最直接最残酷的斗争,弱肉强食是动物世界里唯一的游戏规则。

一旦观众明确了这个规则,就很容易把自己投入到那个情景中去,会问自己,如果换做我我会怎么办,这样就人物的每一步选择就都容易理解了。

在这一意义上,我始终觉得老铁和萧强是同一个人,看上去老铁比萧强更civilized一些,多一些所谓的善良,他找到萧强家里却只跟他的老母吃了顿饭,他被朋友骗了钱也不过是用啤酒瓶给他开了瓢,他也在路上劫了辆摩托车却没有伤人,他给了旅店老板娘一打钱让她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他在最后炸煤窑之间还不忘将小孩子的胳膊打折,但在本质上他和萧强是同样的人,他们是黑煤窑的大通铺上仅有的两个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也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在矿井下点火的人,他们都是动物世界里的强者,是尖牙厉爪擅于厮杀的人,是万般挣扎要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宁愿主动的死也不愿被动的活的人,而正是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追一逃的博弈中却被命运引向了同一个束手无策的结局,影片的悲剧性才彰显出来。

影片也在试图去划出一些底线,比如说孩子,我以为是一个重要的符号。

然而这个底线也是模糊的,全片共出现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都得到了老铁的“照顾”,而唯独是对他自己的孩子,老铁却远没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我以为在动物世界里是不应该论好坏、分是非的,狮子吃梅花鹿并不说明狮子坏梅花鹿好,狮子只吃成年梅花鹿不是梅花鹿幼崽也不能说明狮子慈悲心肠,只能说每只狮子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个人也一样。

故事的结局(原版没有政府做主的结局)也告诉我们,动物世界里不存在善恶因果这回事,生存需要的是睁眼睡觉的机警、闭眼办事的果决和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8 ) 人山人海

老铁虽然卑微但有骨气,每次受到侵犯都要对峙几秒,是在思考要不要出手还是单纯想唬一下对方。

不论对黑老大,监工都是如此。

到最后还是认怂了。

老铁也很懦弱,出外打工搞大女人肚子就跑了,回到家睡觉摆烂;工友与人合谋坑他的钱,气不过也是拿酒瓶子去砸人,事后吓得躲到女友家里不出来见人。

两件事都有所作为但是又不敢承担后果,有些骨气但没胆气,典型的小人物做派。

他不如萧强生猛,心狠手辣连自己都豁得出去。

因为老铁还有些人性。

他把萧强的妈妈绑架到家里,好吃好喝相待;去住店,拿钱给素不相识的老板娘让她留下儿子。

这样的人遇到恶人唯独靠智慧取胜,可他没有。

所以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电影两个场景很扎心,导演有意为之。

一幕是重庆的棚户区穷人,他们被困在贫穷的生活里面,像动物一样栖息在城市灰暗的角落,文明和小康与他们无关。

另一幕是矿井里暗无天日的矿工,他们面目漆黑,只有眼睛的转动才看出是活物,是贫穷把他们推进现实牢笼,成为现代社会里的囚徒。

 9 ) 伪现实主义的又一次胜利

看的公映版,不知道跟未删减版相差多少,发表一些看法:1.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情节虎头蛇尾,通过人物之外的力量解决贯穿整片的叙事动因,人物被削弱以致没有形象特点可言。

2.改编于现实新闻,也有一些公路片的元素,但旅途上的情节有很多是离散于应有的主题之外,情节的出现缺乏逻辑基础。

(比如前女友的出现)3.一些细节背离现实:萧强杀人时没有血,警察凑钱给铁头和铁头掏钱给小旅店老板完全是人为主旋律的拔高4.人物性格的矛盾让人目瞪口呆:可以善良到给小旅店老板钱让她留下孩子,可以邪恶到为了逃出去吞下打火机在矿井下制造瓦斯爆炸置工友的性命于不顾5.国家机器的作用被美化,主题的积极意义消解,批判力被削弱,情节的悬念被无理由的浪费6.影像风格(长镜头、景深镜头、跟拍)是现实主义的,但骨子里确实反现实的。

用捏造的情节换取廉价的同情。

7.想象力缺乏,在厕所吞刀片《神探亨特张》也出现,正如《搜索》和《神探亨特张》都吐槽公交车让座一样,似乎导演们对于现实的理解都惊人的相似8.那句“政府替你解决”是最大的败笔9定机位镜头较多,唯一喜欢的是那个在露台缆车逐渐远去表现远处空间的镜头。

10.如果这就是威尼斯版本,我要为威尼斯默哀

 10 ) 沉默

影片开头,老铁说:人各有各的命运。

都是被命运推动地人。

老铁对于世事人情都有着自己地通透和练达,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容、冷静其实无奈地舍与得,作为失败地一员进城务工返乡地农民,认知自己的命运,打算在山林中安度余生。

直到二弟地死亡,把他推向了另一个命运。

他必须为了兄弟之情,千里追凶。

随着影片叙事地展开,看到一窥老铁之前的生活,高楼大厦只不过是途中地背影,驿站是聚集了底层人民地窝棚,狭小拥挤黑暗,虽然偶尔会有从缝中照耀进来地一缕阳光。

各家百态的生活,却有同样的悲哀,不可抗拒地现实,日复一日,每日每日地这样过活,这样地日子促使老铁认定命运终决定回乡,至少家里院落宽阔,还有满满地阳光。

画片一转,进入一个虽穷困但饶有生活气息地小镇上,直入画面地是老铁急迫地强迫前女友,似乎是享受,也似乎是发泄,似乎这才是想过地生活的缩影。

若老铁真能和前女友在一起,倒不失为对他非常好地生活,那饶有趣味地小镇,不大不小地麻将馆,世俗漂亮地女友。

可惜老铁对乡下老婆负责,抛弃前女友,离开小镇。

可惜老铁在沉闷窒息地生活中,还是会选择要和前女友发生一段故事,一段感情,聊以慰藉。

可惜他不留下,也没有人挽留。

可惜辜负了的孩子,努力地在夹缝中讨好大人般地生活,却只能留下一点点钱,算是尽点心意。

可惜,他由始至终只是沉默,沉默。

原本可以认命并在乡野中生活,埋没自己地余生,却因踏上另一个命运征途,看到前女友的离去,看到自己孩子的生活。

然后继续踏上征程。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是兄弟情谊而去千里追凶,虽然曾拿啤酒瓶打破骗子的脑袋,虽然会吞下打火机然后下井毁灭煤场。

看似热血男儿,看似英雄豪迈。

哪次不是被逼地无路可退,而只好作这样地选择。

真实地老铁,妥协却会极端、认命却会追求镜花水月,懦弱却又突生勇气,重情义却又不负责,在重新踏入地生活中,进入一个极端地命运时,从前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老情人已然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过着辛苦地生活。

到最后老铁进入黑煤矿而不得出,那黑暗的环境连一丝阳光和幻想都没有,虽然老铁仍是由始至终一直沉默着、沉默着,可是这一点一滴地无奈和绝望却会渗透内心,在最黑暗和最绝望最赤裸裸地环境中,最终放下一切拼个轰轰烈烈,矿塌地震烟飞,才能痛快而绝美。

删减版后的情节更让人绝望,警察重复着:政府会解决,政府承诺一个都跑不了。

最后政府抓到了嫌烦,救出了大难不死地老铁和工友,摧毁了黑矿。

片中警察太过刻意,像是语重心长地告诫观众:你们抓不到嫌烦的,警察可以搞定,自己出去抓线索,只会劳心劳力,遍体鳞伤,还会不小心犯法,只有警察能够抓到他并能正法。

强加地情节太过突兀可笑,反而更可悲。

若社会真有这么给力,哪还有如此多的挣扎和绝望。

我还是希望老铁活着,虽然牵强,至少还可以对乡里妻儿负责。

或许是该相信政府的执法,还是该相信煤老板的仁慈,还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是相信好人一生平安,自己的亲人不会遭遇此事,那是电影的杜撰或是出现报纸新闻里的人物命运。

于是大多数人在人山人海中浮沉后回归自己的命运。

曾看见一位网友留言:自己都没钱还要生孩子,真是对孩子不负责。

是啊,包括我自己的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不知所措,该怎么教育小朋友成长和过一个幸福的人生呢。

是否对影片对人生唯一希望地解释就是:我们如同老铁一样,沉默而懦弱,唯一能够地勇敢是被劫持后的爆发,我们只是被命运被动地推动着,或许曾经有过激情和幻想,却受制于现实,放下幻想,回归己认定的命运。

当局者迷,如果能真正勇敢,正视自己的能力所显现地生活,去开创和进取,是不是会有不一样地心态,不一样地风景。

周围地人事都是一样地,所要改变地只是自己,然后就能看到平和的风景?。。。。!!

《人山人海》短评

康乾盛世黄金十年最好的脚注

7分钟前
  • 龙五
  • 力荐

镜头真实又精致,后半部分叙事有些跳。

12分钟前
  • David
  • 推荐

比较喜欢那几个远景的公路镜头,配上马头琴演奏的背景音乐,让人觉得不管来自什么背景、为着什么目的,一种“在路上"的力量永远是摄人心魄的。后半部分一直压抑沉重,能拍出这样的质感真的不易。但这部电影也着实缺少些重要的东西,情感上太淡了。

13分钟前
  • tifanie
  • 推荐

中国最底层小人物的挣扎,在穷山恶水里辗转求生。结尾太假了,警察整部片子几乎毫无作为,最后居然冒出来让人遵纪守法,就为了过审,活生生把一头狮子阉割成了一条狗。吴秀波、小陶虹都没认出来,在黑煤窑这样的环境里,吴秀波这么斯文的人在一群黑煤球中白的发光。

14分钟前
  • Odair
  • 还行

我总觉得这种片子能够公映了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何必再去纠结于结尾改没改呢?

15分钟前
  • L@TtE™I我亲爱的偏执狂
  • 推荐

三峡好人版盲井

17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虚构真实鸡无力

19分钟前
  • 无鬼斋
  • 较差

默默地送一个五星。旁白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后来加上去的,以这种长镜头的设计怎么可能用旁白嘛。整体视听风格是锡兰一路“第三世界长镜头美学”,本来指望叙事上能有些突破(比如[小亚细亚]这样的)但还是难为他们了,这片儿能过审绝对是一个奇迹。陈建斌略有点气场过强,但控制力堪比[立春]里的蒋雯丽

20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去美化的真实电影。绝对禁片。

25分钟前
  • Ada
  • 推荐

男主弟弟被抢车杀人。男主到凶手家里蹲守,凶手跑了一直没回来。男主到重庆找哥们帮忙,哥们居然设局骗走他所有的钱。男主找到相好,却没能力认回自己的儿子。男主到内蒙找到凶手狱友,无功而返。男主听警察说凶手在山西煤矿,没想到是个黑煤矿有进无出,凶手想制造爆炸被打伤后从医院逃跑。男主知道逃生无门,于是制造爆炸,警方终于破获了黑煤矿。男主回到家采石矿,听警方说已经抓住凶手。好闷不知道要讲什么。

29分钟前
  • 赫安
  • 较差

一个不曾在《新闻联播》里出现不一样的中国,从一个地狱走到另一个地狱,虽然被剪掉很多段落,但是依然感叹这样的电影能上映。以千里追凶为线,串起一段段社会最底层的黑暗故事。

30分钟前
  • 杨小乱
  • 推荐

本片的镜头对白未免太“写意”了,其实这种镜头很好拍,这种剧本也很好写的吧

33分钟前
  • 雪人的鼻子
  • 很差

剧情太慢了,不习惯

35分钟前
  • 晓东
  • 推荐

警察成了点缀,追凶要靠自己,硬伤的点题,做作成分有点多

38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还行

最后警察说的:一个都跑不掉,该抓的都会抓起来的,更显得讽刺

40分钟前
  • 七月
  • 推荐

粗砾现实主义

43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大量的定镜头和长镜头、过于精炼的台词显得有点装逼,但总体还是过得去,陈建斌感觉好像一个武侠故事里的侠者。。--2011年第68届威尼斯最佳导演

48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有几个细节做得不错(私生子那段,棚屋的长镜头)。但是煤矿那段有点组织不出顺序,走神的厉害。豆瓣最受欢迎的那个影评写的可真是够蠢(就那个未删改版什么什么……)。

51分钟前
  • 还行

。。。太苦逼了

56分钟前
  • 蒸桑拿的冰激凌
  • 推荐

有点沉闷,大量的无对白长镜头,像三峡好人,像小武,有点贾樟柯的感觉。很残酷又带点小温暖的片子

60分钟前
  • 草絮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