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批评,看不惯的话可以轻易说出,可能是网络的藏匿兴,我并非要为电影正名,也没有资格。
只说说三言两语的感受。
或许我并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没有门票钱亏的感受,又或者我没有太大期待,所以也不会失望。
从前我可能也会和大多数人有一样的感受,悲伤痛苦的现实主题怎么总要去消费。
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现在有了不同感受。
不可否认,电影要获得商业收入,这是必然。
但为什么一部抗疫的主题要背着这样文艺的名字,我也曾嗤之以鼻。
电影称不上多好,但却有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电影中传递更多的是向上,是美好。
如果真实的抗疫有多难,我想不难想象,或者会超乎想象,现实已存在,真想去多了解,那是纪录片的责任。
疫情下的武汉,作为其他城市的我,看到的都是新闻报道中的武汉,而现实中的武汉应该要比新闻更难。
但我想如今我再去接触一个武汉人,大概没有谁会给我讲他们有多惨,他们有多不幸,就像金星说的,在舞台上是展现最美好的一面,你付出的辛苦不是在舞台上看的。
同样的,一个承载疫情主题的电影到底是要拍得悲壮,还是定调美好,都是一种选择。
如若电影真的要拍摄悲壮,让每一个幸存者去讲述,去呈现背景的压抑,我去看纪录片我可以具体了解。
但作为传播量更广的电影宣传,我并不想看到武汉人把自己的伤疤再揭开,呈现给观众。
疫情首发城市武汉有多难,多不好过,毫不夸张,人人都知道。
在不可预料的疫情之下,一城全封,保护其他城市最小程度波及。
这是全武汉人民为我们做的最浪漫的事。
所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看得见。
所以个人偏见,在很短时间里,一个伤痕累累的城市扒开伤疤呈现电影给我,我会遮目不见。
这部电影真的撑不上多好,但公交车缓缓行驶,背景是满目樱花。
清理垃圾苦中作乐救治小猫。
为儿子强逞英雄,为陌生人送医院救治。
欠债还钱理所应当,但生死难料,最后的电话是还钱的遗憾.....这的让我看到了武汉人或者是在武汉的外地人,最为美好的一面。
让我有疫情过后,想去武汉看看的冲动,看看这个在国家危难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城市,看看这个樱花布景的浪漫城市。
疫情之下,还有很多幸存者,但幸存的人也不需要将自己的苦难讲出来作为旁听者的下酒菜。
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武汉的美好,就觉得很知足。
(仅个人观点,别怼,怼就是你对。
)
1看到朱一龙老师出演以武汉疫情为背景的电影,是意料之中的事。
武汉是他的家乡,是他远隔千里也心有挂念的故土。
记得电影开机时,这部电影叫做《江城子·在武汉》。
江城是武汉的别称,“江城子”类比“武汉伢”,是很巧妙的字意。
“江城子”三个字为人熟知,是作为词牌名。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是以,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我就对这部电影心生期待。
甚至几个月后,看到最终的电影名——《穿过寒冬拥抱你》,还有几分遗憾。
而观影后,当我一遍遍回味朱老师饰演的钢琴老师叶子扬,不禁再次想起了这首《江城子》。
苏轼写下这首诗的年纪是38岁,电影中的叶子扬也是相近的年纪。
不知道这是否是巧合,但我确实从叶子扬身上看到了东坡先生的乐观和豁达。
2叶子扬的出场是整部电影的气氛转折点。
气急败坏的快递员武哥“砰砰砰”地敲开了门,一句抱怨的话堪堪刹车,尾音生生折在了“美色”里。
而这“美色”的拥有者偏偏还不自知,一边跟学生们道了再见,一边对着武哥连连致歉。
温柔和相貌出众是朱一龙老师本人的“杀手锏”,换成涂了厚厚黑粉的叶子扬同样奏效。
于是,也许准备了“长篇大论”的武哥态度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朱一龙老师和贾玲老师的奇妙搭配,是整部电影的搞笑担当。
喜剧人贾玲老师的表演自不必说,而长相极为周正的朱一龙老师演起喜剧来,真就应了粉丝对他本人的评价——不搞笑但是很好笑。
而这对荧幕CP让许多人捧腹又走心的基础,是互相的欣赏和尊重。
3叶子扬是格外真诚的人。
与生俱来,又或是经历了生活的沉淀,我们无从得知。
一如他的过往,离异独居几个字潦草揭过,再深刻详细一点?
没有了。
然而我们清楚明白地知道,是叶老师的过往,造就了他如今这般令人心折的模样。
.平心而论,叶老师具备极佳的品性修养。
温暖善良,君子端方。
弹得钢琴,颂得诗章,谱得乐曲,下得厨房。
对于心向温柔的人,可谓理想范本。
而对于性格直率善良却外貌自卑的武哥,几乎是一击致命。
何况,他还好看。
4但《穿过寒冬拥抱你》讲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叶子扬当然也不是流水线上误差为零的完美样品。
跟朋友交流观后感时,避不开的一个问题,“他的妻子为什么要跟他离婚?
”电影里没有明说,但作为观众可以猜上一猜。
或许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看起来没那么体面阔绰,或许是有些板正的叶老师没能成为前妻心中“理想的丈夫”,又或许,是因为叶老师的疾病。
电影设置了四组人物关系。
比起其他组的情感稳定,叶老师和武哥的关系是一个刚刚发生的模式。
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因一份药品外送相识。
初次相见就上演了“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是有些浪漫意味的。
爱情的发展始于深入了解。
武哥了解叶老师的渠道是朋友圈,她看到了一个喜欢雪莱、热衷旅行,吃饭要摆盘的——文化人。
而观众通过反差来了解叶老师的憨厚可爱。
看起来一本正经却会在脑门上贴纸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脸写着“诚实”却在和武哥的“步数比拼赛”中用节拍器带动手机轻松取胜。
这是电影的喜剧效果,也是叶老师立体人设的展现。
5不过,可爱归可爱,叶老师的高光时光,却是悲剧基调。
实习护士晓晓的离世,是猝不及防的一把刀。
当武哥在电话中痛哭,向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叶老师第一次眼泛泪光,眉头紧皱。
我突然意识到,看起来积极乐观的叶老师还是有着痛苦的底色。
.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人,对于生死的认知往往会更深刻一些。
那种生命无常的痛苦不会消失,最好的方式也不过是慢慢淡化。
叶老师安慰武哥,“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在日夜更迭的那几秒钟,我们可以见到我们最挂念的已经去世的人。
”“他去世之后我真的见过他。
”听武哥不信,他又援引雪莱的诗,“奇异的晨光一旦升起,就会消融你头上的云涛。
地狱和天堂,将化为乌有。
留给你的,只是无尽的宇宙。
”“你不相信我爷爷的话,你总得相信大诗人雪莱吧。
”“等解封的那一天,日出的时候,我们在鹦鹉洲大桥上碰头。
我向你保证,你一定可以再见到她的。
”叶老师很会安慰人。
一步步地安抚武哥的情绪,用自身的例子、大诗人雪莱的话以及“鹦鹉桥大洲”的约定来缓解武哥的痛苦。
对于成年人来说,阴阳相隔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道理,但叶子扬言辞恳切一再佐证,脆弱如武哥,似乎也可以暂且相信。
6而作为旁观者的我,已经敏感地嗅到了悲剧的气息。
这“得益”于朱一龙老师强大的共情力。
他不太圆满的角色太多,而作为忠实观众的我久而久之也练就了一定的观察力。
电影囿于篇幅,角色的每一次出场都须得精心琢磨。
朱老师塑造的叶子扬,在第一次出场就给我留下“出手阔绰”“病情严重”的印象,是以,尽管被后续两人的愉快气氛所感染,我还是在武哥的这场哭戏里,及时回忆起了前面的伏笔。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朱一龙老师大概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于是,成功把叶子扬演绎得格外让人心动的他,在电影尾声联合导演狠狠地捅了我一刀。
而“坚强”如我,还是要夸一夸这刀捅得确实好。
7电影没有赘述叶老师离世时的情景,而是用了仍旧带着手机摆动的节拍器一扫而过。
像是叶老师的生命,不疾不徐,生生不息。
.叶老师倒在解封前夕。
是因疫情耽误治疗的病人的缩影。
而由器官受赠者和他的学生一起演奏的遗作、鹦鹉洲大桥上的虚影,无疑是叶子扬“向死而生”的无声宣言。
叶老师不算圆满的一生,也因此在武哥和观众的心里,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存在。
转眼疫情已经持续2年了,过去这么久,提起武汉,提起2020年的那个冬天,还是不禁泪目。
记得那时候每天在家看着新闻流眼泪,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没有亲身体会,可能谁也无法体会武汉人民当时的感受。
从电影中看到的,或许也只是冰山一角。
《穿越寒冬拥抱你》以“小人物”展开故事,笑中带泪,发人深思。
印象最深的是周冬雨扮演的那个小护士,那样的情形,那样的处境,她依旧那么乐观。
想想如果换做是我,如果我当时在武汉,如果我…,可能我怕都怕死了。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吃一碗热干面,到长江大桥走一走。
这都是无数英雄为我们守护下来的。
谢谢你们,谢谢医生,谢谢志愿者,谢谢所有武汉人民。
在影片当中,志愿者阿勇、快递员武哥、实习医生晓晓等,这些人物在疫情期间都尽到自己的努力,为抗疫奉献绵薄之力。
他们是普通人,是世界的小人物,但正是因为小人物,成就了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正是因为小人物,在疫情关头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因为小人物,祖国山河无恙,才有了现在抗疫的成功。
如今,她的家乡正陷入疫情之中。
令人欣慰的是,众多大学生自愿加入志愿者,为抗疫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让人和人以及心与心之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大家都在为抗疫努力着。
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有笑有泪,真的没想到刚开头 片名还没出就哭抽抽了。
致敬疫情期间的平凡英雄们!
附一首电影中提到的诗——“人啊!
请鼓起心灵的勇气 耐过这世途的阴影和风暴, 等奇异的晨光一旦升起, 就会消融你头上的云涛; 地狱和天堂就化为乌有, 留给你的只是永恒的宇宙。
” 《咏死》雪莱
我觉得抗疫期间很多很精髓的和让人感动的东西都没有拍出来。
我只能说可以从中看得到导演想通过群像,从平凡人的角度来展现疫情下最严重的武汉普通人民的生活,也尝试建立每个人之间的关系。
电影总体构架很宏大,但是内容刻画不够好。
这部片子用了抗疫的题材,我不可否认我在观看途中曾经有很多次落泪,但是我依然觉得一个完整的电影最重要的是逻辑,要讲好这种小中见大的故事必须得让每个角色都经得起推敲。
就说几个角色吧。
黄渤饰演的阿勇一开场就是很莫名其妙的正能量,作为一个有妻子有孩子的家庭角色二话不说直接冲上去做志愿者,这确定是普通人会这样做的吗?
贾玲线我觉得相对比较完整,疫情之下大家都感觉艰难又孤独,所以和小护士、叶老师之间的互动比较自然,也比较能代入。
最终武汉解封,很多人永远地停留在了过去。
夕阳红组合是我觉得在这之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包括老医生坚持上前线,老厨师尽己所能地去帮助,老医生倒下时的揪心与难过还有最后终成眷侣真的是很好很成功的一个故事。
中年夫妇的故事真的是莫名其妙,仔细想都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一开始的催债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妻子眼里只有钱,就变成了丈夫不管妻子所以内心空虚,最后还高龄产妇怀孕很普遍,让人直呼这是什么玩意。
小猫很可爱,但是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个桥段,是因为新生儿代表希望吗?
还有贾玲在卡车上看胸罩我也觉得是一个败笔,她和叶老师的情感一直都描述得类似于精神伴侣,这个桥段真的没必要。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片尾曲了,真的好听。
但是最后起身拥抱,我和男朋友都感觉有点尴尬。
这种小故事的电影其实已经有不少了,像我和我的系列,对比之下更觉得这部电影不足点太多了。
好的故事应该让人物形象丰满,人物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理由所以才会有符合他们逻辑的动机,才会更好地让观众代入,才会不显得刻意煽情强行正能量。
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纪录片,在电影院两个半小时,真的如坐针毡,几度想要走电影剧情太过平淡,给我带来的冲击远没有看当时新闻联播来的冲击力大,甚至拍的很尴尬😅电影拍的很生活化,但是剧情却不符合常理,真的看得我脚趾抠地,把每一个故事都拍的过于理想主义,人性过分美好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快跑,跨年那天还是别浪费时间看这部电影了,去吃顿好吃的不香吗
星星是给疫情背后默默奉献的、坚毅不屈的灵魂的,而不是给这部片子的。
这部片子没有沉浸感,也没有代入感。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种抽离感,除了周冬雨脸上的压痕,我恍惚觉得影片中的武汉,和那个当时人心惶惶人人想逃离的武汉,不是一个地方。
电影里的武汉居民,安逸又体面,有心思上网课学钢琴,有心思编辑美食视频,有心思弹琴说爱。
不是说这些不该有,也许导演想表现大灾面前人们还有正常的生活,还有爱与希望。
但我当时身处一个感染者甚少的二线省会城市,尚且因为家里没有口罩没有消杀用品惶惶不可终日,我不相信武汉的人们,会过着电影里学学琴吃着高档粤菜的美满生活。
剥离电影把那些家庭场景拿出来,我还以为是什么温馨美满的家庭剧呢ORZ 想要歌颂平凡者的奉献与平凡者在这场磨难中的蜕变与成长,起码应当将他们因为这场磨难所受艰辛与血泪表达一二吧,这也是最大的敬意吧。
片中疫情背景不如现实万分之一的残酷。
可能因为自己是武汉人,所以总觉得拍得这么轻描淡写实在是对不起那些没有走过寒冬的人……演员已经很棒了,但是有的剧情还是觉得尴尬,比如对不起我实在不懂刻画老李夫妇爱情的目的,他俩在雨中告白相拥那段真的让我疑惑导演你在干嘛。
片中也有一些触动人心的地方,比如街道上的消杀画面,晓晓的遗照,叶老师绑着手机的节拍器。
说到叶老师,还想到那时候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新冠,而是死于无法去医院治疗的其他疾病,但是没有办法,那时候医院已经无力接收这些病人了……我知道有的人diss这部片子是觉得里面人物假大空,但看的时候我是真心认为这些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的确存在,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英雄保护我们度过了那个寒冬。
叶老师的那首歌真好听啊,他的死好像是告诉人们不要伤心,我只是先启程去了另一个世界,那里也很美好,也有希望。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那个寒冬的新冠疫情时期,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电影非常有技巧性地把不同故事单元打破时空地链接,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在同一场景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去发现我们都是疫情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因为这个探索性,所以非常适合二刷,去发现,去回味。
不得不佩服女性导演在感情上的细腻表达,各位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到位,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电影BGM的运用非常调动升华大家的情绪,点赞~👍电影没有过多地渲染疫情带给我们的伤痛,而是在疫情里大家守望相助、脉脉温情,讲述如何抚平伤痛,面对伤痛,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电影,在大家的演绎下,共情,有泪[泪][泪][泪]有笑,一起走向希望❤️最后一句:愿悲伤不再,山河无恙。
满分推荐!!!
可联动电影《武汉日夜》来看,电影《武汉日夜》是真实正面地冲击,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是触及内心地直击。
高于生活艺术地呈现,放大平凡世界的令人共鸣的情感,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哭到不行 …你以为的日常,有时候也会无常……好好爱,不要留遗憾,人生,你只来这一趟……
致敬武汉那个最残酷、最寒冷的冬天,奋斗在一线的抗疫情人员!致敬最可爱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其他工作人员!愿这些美好的人平安健康喜乐一辈子!叶子杨老师最后的微笑太美好,周冬雨饰演的乐观开朗的抗疫情小护士,实在是太棒了!贾玲演的武哥贡献了很多幽默的点,勇哥也很伟大。好电影,温暖人心。
就是说朱一龙和贾玲……太尬了,类似不能理解的情节还有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配音用力过猛,配乐也过于努力了。
我们总会忽视那些小温暖 一旦在意走心起来 绝壁是大感动大收获
来点高质量的进口片好伐
不能更难看
感觉没有疫情,这片也能拍…………
无论是对疫情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显得恰到好处,女导演的视角真的是很细腻,一部很舒服的故事片。
这个剪辑和配乐配不上剧本,前半部分尤其是黄渤的故事线像是看了一段MV。贾玲朱一龙+老头老太太两段感情线直接虐死我。另外,练普拉提帕梅拉不会让人变成金刚芭比😅😅
非常有温度的一部电影,小人物尽显大爱
三分给武汉抗击疫情期间那些默默辛苦支撑的志愿者。丢掉的两分,是有些剧情确实不能理解,比如突然站在高架上拥抱哭泣,像是强加进去的场景,融入不进去,很尴尬。
一部极为温暖的电影,关注普通人的电影。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固然电影并不十全十美、高大上,但是,作为观众,很爱看剧里女性角色的笑脸。她们哭过、痛过、努力过、挣扎过、奋斗过,她们笑着走向未来。
明明没有故意煽情,但就是很好哭,在电影院一会笑一会哭的。几个小人物特别是勇哥家里的布景好真啊。刘亚兰说自己全职在家被女儿看不起那段真的是……老年爱情线也很甜。朱一龙和贾玲的戏出来的时候,听到隔壁一大哥说“磕到了”笑死!几个消杀的场面真的很燃,想到这是真实的更加震撼和感动。周冬雨演的小护士牺牲那会儿给我哭啥了,遗照还是长发……“不能饿着咱妹妹”……美中不足是最后的最后小朋友唱歌那段,表情真的太浮夸了。希望不要再让我看到这种小孩装大人表情浮夸的表演,尴尬的抠出故宫。最后的最后,叶老师T.T呜呜呜为什么不能和武哥快乐的在一起呜呜呜
还是有很多温暖的时刻的。。武汉真的很美。
剧情好无聊,几乎满座,大家一起玩手机…
真烂啊。"在白昼和黑夜交织的几秒之间,可以看到已经去世的、你很怀念的人。"我在片尾曲里哭的很惨。我一直想,你有看见过他吗?你应该很难过吧。
眼泪是因为自我感动。跟这片没啥关系
8/10.做了奉献和牺牲的人生就是伟大的人生,就应该被歌颂。贾玲真是个宝藏演员,演得太自然了。
强行煽情,只能给主题加一分了
片尾曲好听
just soso 电影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