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视已有三个月,因为不敢随意写下这篇影评所以拖沓至今,今天终于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拾起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动,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留作记录。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部影片,我喜欢它带给我关于对美好爱情持有的憧憬、坚守以及始终有的纯粹涵义。
虽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种种不同,却因有高度契合的精神信仰而彼此吸引,以至于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后愈显感情的弥足珍贵。
第一次维卡为她游泳过来, 她煮了他最爱吃的饺子 看电视时我也问过自己文艺秋和维卡的爱自私吗?
很明显我认为不是,他们从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一个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人与人习惯被建立联系,并习惯受道德约束建立责任对应机制,以至太多的人只看到了在这场感情中受伤的人们,却轻视这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对抗纷乱嘈杂外界所做的努力和渴求,这其中有来自多少的生活和精神压力、社会舆论,以及被家人朋友不理解的处境,鲜有人看到这份孤傲“做作”下坚守如此不易的真心。
同时,我认为在这场你我相遇的感情宿命里不光有爱着文艺秋的男人同样还有文艺秋本人,他们都一样愿意为爱人付出所有,包括痛苦与快乐,时光与青春,所以他们甘愿承受。
在这场感情的成人游戏里从没有强迫,正因为坚信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这两个人感情的宝贵,正是因为牵扯了太多人的情绪而越让人觉得这段牛郎织女般的恋情在面对重重考验前是多么的沉甸甸和光芒万丈。
文艺秋看望万声,在猪场煮了面
老宋煮好面后,文艺秋答应老宋 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青藤也愿随她远行。
当青春长眠千唤不醒,闻他而来叮当起舞尽兴。
一箭穿心,你可知道它的滋味, 青春约定,各枕冬雪度黎明。
圆满落幕,那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思念终生,那才叫人心疼。
等着我,亲爱的,等着你,亲爱的。
在你满头的白发里,有一根是我青春的错误。
在你每一根白发里,都是我青春的长梦。
--万声《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
相爱起点
偶然看了几集,妥妥的“真香”效应。
剧情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却也时不时虐心,维卡和文艺秋的相遇,错过,等待,不放弃,就像贝加尔湖畔吹过来的冬天的风,虽然美,却也很冷。
特定的年代背景,让这段爱情带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当两个人分别都回到电波里传出自己的声音并且听到对方的声音后,跑到了隔着的那条江,大声呼喊,那个瞬间我是被感动的,无论政治,战争还是特定的年代,都无法阻挡我对你的爱,即使全世界都在说不,不可以,不可能,不要等,不要想,忘了吧。。。
都改变不了我对你的爱,说的俗点,沧海桑田,海枯石烂,都不能让我改变主意,我爱你,至死方休。
导演很厉害,感觉是一股清流涌向观众,在一众的流量明星,偶像剧情中脱颖而出,殷桃的演技我是佩服和欣赏的,说真的,如果不是她,不会停下来看看,期待结局,别太虐。
速食年代想找到剧中这种需要小火慢炖,悉心烹制方可入口的食物好像已经太难了。
里面最喜欢的是万声,可能更同意他的爱情观吧,如果两个并不相爱的人勉强在一起,即便有爱那也未必是对方想要的爱情吧,与其勉强拥有,还不如给对方自由。
珍惜时间,把握好当下吧,变老或死去就只是一瞬间的事儿,多去给自己留下点精彩,即便无关爱情,无关浪漫。
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毕竟“人对了,世界才会对”,不然像老宋一样,好累对了,作为一个有幸在那个江边晃悠过四年的人,没能去对岸看看真的特别遗憾,那里天的特别蓝、特别高,树叶也特别黄,当然冬天也特别冷。
怀念。
编剧是不是没谈过恋爱还是对爱情有什么误解?
这就是一个打着年代剧的玛丽苏恋爱脑还是脑残的那种片子!
恋爱脑是病!
要治!
内核是歌颂爱情吗?
不是啊,内核是我为了爱情我就是没人性,哎!
你猜怎么着,我这么没人性居然所有人都在帮我!
相信我,你这个剧放在现在还算勉强,放战争年代和特殊年代,真的,第五集就团灭了!
还爱!
爱你妈卖麻花爱!
自私又愚蠢!
个人感觉剧情有删节,所以看起来情节不甚连贯。
女主角成全了自己的爱情,但亏欠了老宋也是事实。
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中苏剑拔弩张,双方数百万士兵在边境对峙,枕戈待旦,我国部分边民也受过军事训练,随时准备牺牲。
我生长在伊春市,紧邻黑河。
根据家中长辈的描述,我父亲未成年时,因为身高已经超过一米七,就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参加训练,当时是用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模拟苏军坦克。
我的外祖父给我母亲收拾好了一个背包,里面有衣服、食物和药品,我母亲回忆,如果来不及逃就准备躺在马路边的沟里装死。
家乡六七十年代陆续新建两座桥梁,一名曰“反帝大桥”,一名曰“防修大桥”。
桥梁标准不高,限重二十吨,这样苏军的坦克肯定过不来。
黑龙江省哈齐牡佳四个地市工业陆续迁移至三线,以防备不测,在这样的时代里,女主角的爱情恐怕只能存在在文学作品里。
《爱情的边疆》完美诠释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维卡和秋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分别,苦苦追寻而不可得,彼此留在心中的刻在骨子里的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半个世纪太短又太长,双方的情感已由浓转淡最终演变为习惯;大家执念都太深,像维卡最后说“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特殊的年代里,万事万物都会改变,而身处爱中的人们从不理会岁月变迁,一颗心总是炽热滚烫……一条太窄又太宽的江无法阻挡有情人;越不能相见,越不想余生只剩怀念。
故事内容挺曲折的,我看故事的经过也很曲折,开头说过,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时期的故事,感觉自己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成长。
第一阶段,是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期,每天等着毕业,日子虽然无聊但是特别有盼头,盼毕业嘛。
那时,我正看到万声和文艺秋在155工作的故事。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我已经很有代入感了,万声和文艺秋偷偷养了一头猪,我总是怕被发现,所以一集电视剧总要暂停好多次,总是不敢继续看下去。
当时,室友还笑我,干嘛代入感那么强,把自己想象成那头猪?
要杀的是猪,又不是你,紧张什么?
我想了想,有道理。
紧张什么,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
第二阶段,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
那几天经历了好多事,心情不太好,正看到万声结婚,文艺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工作了。
一直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到今天上午我看完最后结局的时候,感触特别多。
让自己冷静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的。
我想详细说说:首先,是一个情感倾向问题。
我开始喜欢文艺秋,后来不再喜欢,到后来讨厌文艺秋。
维卡也是,男女主角到后来,我都不喜欢。
从我写的故事梗概中也能看出来。
其次,我想说说细节。
第一,是当文艺秋决定离开北京,去边疆工作的时候,万声苦口婆心的劝她,文艺秋是这样说的: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虽然看不见他的人,看是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很好啊。
为了声音,文艺秋去了黑河。
为了文艺秋,万声也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挺浪漫,两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毕竟,一个属于北京一个属于上海,都是天之骄子。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一起养猪,养了整整2年,每天朝夕相处,文艺秋还是忘不了维卡,万声还是在默默为文艺秋付出着。
这个时候,不是浪漫,是感动了。
当文艺秋决定嫁给万声的时候,万声却一个人回上海了。
我那时不太理解,坚持了那么久,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
后来假期过后,一下子明白了:万声要的是一份纯粹的爱情,他也是天之骄子,也是非常优秀的男人,他喜欢文艺秋就去努力追求,但是如果得不到百分百的回馈,就会放弃。
事实上,之前有女孩追万声,回上海不久万声结婚,都证明他是优质的男人。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万声都是最成功的人。
优秀的人当然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很高,爱情方面当然不能含糊。
万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文艺秋答应自己了还惦念着维卡。
这一点上,宋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绍山用一辈子去爱文艺秋,去感动她,去爱护文文,尽管他一直知道文艺秋的心结,也抗争过,可是他依旧默认了这一切,全盘接受。
甚至临终前,把望远镜还给文艺秋。
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他天然在心里存在着一个落差,认为自己天然比文艺秋低一个档次吧。
第二,是嘉利娜离开维卡。
维卡那次偷偷跑到江边,举着望远镜望向对岸,嘉利娜过来,对他说,维卡,我这次真的对你死心了。
我追了你十年,文艺秋在你心里十年。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已经这么久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早就弄不明白,就是追你,是喜欢你,还是在和自己赌气。
后来,文艺秋把你托付给我,我以为自己终于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却发现一切都很无聊,连你也很平常,我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
所以,今天你又偷偷离开,我再也没有力气接着等你了。
维卡,再见。
这段道别我挺喜欢,也挺心疼。
爱情电影里,主角的生活就是为了爱情,可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也应该想主角一样,有自己的爱情,不是吗?
万声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最早的跟自己和解,最早离开,也成了剧中最幸福的一个人。
套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与维卡和文艺秋纠纠缠缠的关系不同,万声没有再次联系过文艺秋,除非路过,或是永别的时候。
后来改革开放,他连电话都不留一个。
其实,放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也要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有一天,因为喜欢某个人,成了她生活中的配角,万事以她为中心,迷失自我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可悲的时候,应该及时扭转自己的身份,当自己生活的男一号。
再抄袭一句话,对自己好点,人间不值得。
第三,是文艺秋嫁给宋绍山的时机。
宋绍山一直在帮助文艺秋和文文,她们娘俩特别不容易,总被欺负。
可是文艺秋一直一方面接受着这些帮助,一方面对宋绍山的心意装不知道。
直到一个契机,文艺秋病了,起不来床。
她病倒了,文文还小,这个家就倒了。
宋绍山把她送去医院,自己照顾文文的起居,还给文艺秋送饭,去医院照顾她。
也就是这个事情之后,文艺秋决定嫁给的宋绍山。
老套的剧情,生病时被照顾了,所以感动了。
可是这一段真的触动我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病了一场,一个人。
大半夜热醒了,特别困,但是又渴又热,咬着牙起来,开开空调,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再去睡觉。
过一会,又冻醒了,把身上的毛巾被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行,只能起身关空调。
白天,一个人去医院,几离地的距离打车不合适,可是走路又实在是没力气,加上迷路,那种情况下,真的挺难熬,挺脆弱的。
特别希望有人在身边帮忙,不过所幸体质好,自己熬过来了,一切都好了。
这样会变得坚强,也会变得冷漠。
第四,是那次痛哭。
文文被人欺负,因为长相不被社会认可,孩子长大了特备孤僻,不喜欢宋绍山。
宋绍山掏心掏肺的对她,到头来还是埋怨自己。
终于有一天,宋绍山难过的躺在文艺秋腿上,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了,她就是不接受我。
这个时候,文艺秋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孩子,就可以好聚好散,大家都不必这么难受。
宋绍山说,不,我不难受了。
他还在哭,眼泪还在流,却什么也不说了。
屏幕外头,我心里头难受了。
宋绍山活成这个样子,多累啊,比身上更累的,是心里。
身上累了那么久,安慰过文艺秋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文艺秋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初,为了追到文艺秋,宋绍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真心,还要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该是多难过啊。
我偷偷的算了一下,如果宋绍山离开文艺秋,其实只要把文艺秋的记忆都忘了,把文艺秋送的礼物都扔了,一切重新开始,就好了。
可是突然发现,好像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宋绍山送给过文艺秋许多礼物,比如棉被、脸盆、野兔、狍子,总之,那个年代最好的东西都送过。
可是,文艺秋好像一样礼物都没有给过宋绍山,想扔都没得仍。
礼物都没有,就不要说具体做过哪些事了。
再往前追溯,在155的时候,宋绍山没事干就去养猪场看望文艺秋,可是文艺秋从来不会主动找宋绍山。
每次找宋绍山,都是有事,要么出门请宋绍山帮忙用马车拉东西,要么请宋绍山帮忙找人、办事,嘴上一口一个“宋大哥”、“宋大哥”的叫着。
被爱的,真的是有恃无恐。
可是,如果人家认识到这些,不再爱你了呢?
就像嘉利娜之于维卡,就像万声之于文艺秋,说离开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会有惋惜吗。
应该会吧,但是电视里没有体现,我只能自己想象了。
第五,是那场打架。
维卡回来看望文艺秋,那时宋绍山已经和文艺秋结婚,宋绍山的自卑导致他有很强的敌视心理,所以不愿意文艺秋与维卡见面,二人才会打架。
下一个镜头,文艺秋从派出所拉着受伤的宋绍山回家,问他,“你把维卡打成什么样子了?
”宋绍山会特别难过,“你怎么不问,我被打成什么样子了?
”文艺秋说,你的样子我看得见。
那个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文文也已经长大了。
我替宋绍山难过。
因为这件事,宋绍山只是表达了自己吧不满,文艺秋扭脸去了朋友家住。
宋绍山怎么求她回家都不回,甚至说,“你一定要我去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吗?
”后来,宋绍山哭了,他妥协了,文艺秋回家了。
第六,是转变。
维卡家和文艺秋家隔着黑龙江,彼此用望远镜能够互相看见。
文艺秋每天用望远镜看对面,宋绍山很不高兴,把望远镜扔了,处理了。
文艺秋的枕头,多少年都留着,宝贝着,宋绍山悄悄调查,发现是维卡送给她的。
宋绍山真的愤怒了,可是文艺秋没有妥协,结局是宋绍山妥协了。
后来,宋绍山帮忙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事情,再也不提枕头的事了。
甚至宋绍山临终前,已经是2015年,已经老年痴呆的宋绍山,愣是一个从大连人跑回老家,从某个土地下面,把当时埋的望远镜取出来,还给文艺秋。
做完这件事,他就去世了。
也是这件事,我没绷住,一下子哭了,是哇哇的哭,眼泪止不住,甚至哭声都止不住。
还好一个人。
微博上说,我们都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哭着自己的心事。
我挺奇怪,哭的时候心里特别空,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对剧中人的怜悯,我觉得他们活该。
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事,每天那么累,哪有心事。
我只是单纯的想哭,好像把之前的眼泪都补上了——日子匆匆忙忙的过着,一天接着一天,好像很紧张,紧张到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
笑,没时间笑,哭,更没时间哭。
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需要触动情愫,还需要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合,很难同时满足,所以每次难过都选择漠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都忘了。
不但忘了难过的事,也忘了哭。
所以今天哭的时候才会奇怪,怎么莫名其妙的流了那么多的泪水。
我只是把之前欠自己的,补上罢了。
有一个细节,宋绍山打扫卫生,发现钟表后头是文艺秋和维卡的结婚证。
他没有发脾气,而是算了一下日期,选择在纪念日前几天离开,去了儿子家。
果然,维卡来了中国,和文艺秋一起,逛了一天。
后来,维卡走了,宋绍山又回来,全程没有解释是跟秋生气离开的,儿子哪儿不舒服回来的。
很佩服宋绍山的胸怀。
之前我觉得这是他自卑的表现,后来明白了,不是自卑,这是跟自己和解后的自信。
第七,就是这种自信的来源。
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见到了柳芭。
柳芭告诉文艺秋,她之前以为自己丈夫心心念的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仙女,原来不过是一个中年女子,没有任何特色,语气中满是不屑。
回来后,文艺秋反思自己,开始打扮自己,同时给宋绍山买新衣服,给宋绍山拔白头发。
不曾想,这一细节让宋绍山自信回归。
细节,宋绍山缺乏的,就是细节。
这种细节不是努力想才能发现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是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细节。
也正是这件事之后,宋绍山对维卡的态度180°大转变。
其实想想,很好理解,男人为女人付出了那么多,从最开始想要的是女人接受,到后来,希望能有一些反馈。
而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
屏幕外头的我想笑,但是心酸的笑不出来。
写了不少了,说说结局吧。
宋绍山去世了,第二年,文艺秋也病重,神通广大的万声帮她联系到了在德国的维卡,二人得以视频聊天:维卡说,秋,在这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豆瓣上有句话说的不错,文艺秋把爱情给了维卡,把友情给了万声,把亲情给了宋绍山。
可是,她随意送出的感情,是他们最宝贵的。
不论是万声的青春,还是嘉利娜的十年,都浪费在了日后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许不值得,但是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这样选择。
《爱情的边疆》,即使发生在祖国边疆的爱情故事,又是人类爱情伟大的极限,到达了爱情所能承受的边疆。
爱过,就没什么后悔的。
故事到了最后,孩子们都结婚生子,日子很平淡。
那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很难再遇到父辈他们那时的社会变化,也很难遇到他们那时那种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的边疆了吧。
套一句结局的旁白:隔着一眼就能望到边的黑龙江,他们等了将近30年。
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么多年的牵挂,有多少人能把感情埋藏这么多,又有多少人有胆子在30年后,再脸对脸,眼对眼?
终究结束了。
导演说,他要借这个片子,让现在年轻的人们相信爱情。
对,就是让我这种人相信爱情。
看完了,我相信爱情,只不过对自己的爱情,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个故事值得但看第二遍,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重头代入一次了。
毕业了,时间和在校园里的时间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
与其说长大了,不如说更加脆弱敏感经不起挫折了,只想要小心翼翼的美好。
随意,欢迎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好的电视剧。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宋绍山去世后,文艺秋面无表情,直到看到那个望远镜才哭了。
镜头直接第二年,二人视频,视频前,文艺秋小心翼翼的涂红嘴唇,维卡整理头发。。。。。。
深夜四下无声,空荡的大街传来汽车的鸣笛,悠悠荡荡飘飘扬扬,在我的心中形成一个无名的怪圈,它拖拉住我的思绪久久不放。
本应感冒早睡的我,内心波荡起伏,终于还是拿起手机记录此时此刻的心语。
本来端午回到家无聊陪我妈看电视的,哪知道一下入了坑,两天看了50多集,被那时候的感情所感动半夜哭成狗,你能想象感冒的我边流鼻涕狂飙泪的场景吗[捂脸]用万声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狼狈了哦,即使是这样,我也忍不住那颗想要安利给你们的心。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讲述的是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女大学生文艺秋与同学万声、同事宋绍山、苏联功勋播音员卡佳等人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段跨国恋纠缠了几十年,主人公之间历经着离别、相思、等待、重逢等重重磨难,但是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对于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新晋播音员文艺秋因为对一个声音的崇拜,从而爱上苏联功勋播音员维卡,两人一见钟情,但是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中苏关系破裂,两人不得不分离,中间因各种缘故断断续续分别长达50年。
但是距离并不能阻止两个人的相爱,为了离维卡更近一点,文艺秋来到了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当播音员,而她的维卡就在黑龙江的那一端,两人通过电台里的彼此的声音来互相慰藉"北方广播电视台,现在开始对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广播,我是文艺秋。
”“布拉戈维申斯克广播电视台,现在开始对北方广播,我是维卡。
"一字一句的话语中包含着浓浓的相思之情,最大的欣喜就是隔着黑龙江通过望远镜看到彼此的身影,相见却不能相守的痛苦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
“我对你的爱灌满整个黑龙江。
”维卡对文艺秋深情的告白,剧中让我最佩服的是文艺秋对待爱情的坚贞无谓勇敢,这一爱就是一辈子。
因为维卡的一句等着我,她就用了她的一生来追寻他等待他,从北京到黑河,再到更遥远的155电台,到被下放派去养猪,她拼尽了全部的力气,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苦难都从没有放弃爱的信仰,真正她贯彻了那句“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全身心的爱着你。
"的誓言。
这样的女子深深震撼了我的爱情观。
剧中还有两个男人同样让人动容,一个是一开始陪伴深爱文艺秋的班长万声,他为了追随文艺秋,不惜离开优越的上海生活来到了文艺秋下放的贫困部队。
他就像一个小太阳在寒冷的漠河温暖着文艺秋孤寂的心,为她遮风挡雨,抗下所有的磨难,他没有动人的情话,甚至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有些搞笑,但他却总是在文艺秋最困难的时候站出来,在文艺秋幸福时自觉转身离开,这份笨拙的感情更加显得真切而深沉。
最后他为了成全文艺秋和维卡,主动退出了这场爱情竞争。
另一个男人是默默守护着女神的老实人宋绍山。
他的爱是无私大度的,他在文艺秋面临众人之口的时候挺身而出承担了照顾文艺秋跟维卡的孩子文文母女两的责任,他视文文如己出,一生都在默默对文艺秋好,在得知文艺秋心里一直放不下维卡的时候还是选择了陪伴,甚至在昔日的老情敌维卡身患重病的时候为他跑上跑下,悉心照顾,主动提出让维卡搬到他们家住。
试问这样一个包容无私的男人当今还有几人?
只是因为他知道只要维卡有什么事,他心爱的女人就会因此难过,他不想让她难过。
看到最后老宋虽然身患老年痴呆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回到黑龙江边上,用双手执着的挖出当年文艺秋眺望江对岸用过的望远镜。
这样深沉伟大的爱让我泪目,久久无语凝噎。
可以说拥有三个人男人全心全意的爱的文艺秋是幸运的,让人嫉妒的。
虽然她拥有他们这么多的爱,无论是万声的温情亦或是宋绍山的守护陪伴,可在她心底深处爱着的人还是维卡,永不改变。
有人说这样的爱不现实,是不存在的,抨击这部剧三观不正,为了自己的爱而牺牲了其他人。
其实,本剧的编剧高满堂表示,他写这部剧的原因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相信爱情。
是啊,在这个以金钱物质为主的社会,快餐式的爱情越发泛滥,离婚率达到历史新高,真正的纯粹的爱情还有多少?
这里,我想起一首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都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上一代人的爱情就是如此,一生只爱一个人。
我突然好像明白了文艺秋和维卡彼此执着的爱,也明白了万声宋绍山的成全。
虽然最后文艺秋和维卡的这份爱情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圆满,但是却足以感动这个时代的我们。
这种纯净而伟大、洒脱又坚定的爱情才是真正的震撼人心。
因此,恰恰是这份感情没有圆满,才让这两人的坚守显得愈发珍贵,也让人看见了爱情的本质——或许很多时候,不是每份感情都有完美的结局,但这从来不是爱情开始的必要条件。
可惜,如今的很多人,把这件事情本末倒置了。
影片最后,已经走入生命倒计时的的维卡和文艺秋通过视频最终见面,他们重复着当初电台的播音词,笑着对彼此问好,这便是最好的爱情了吧。
最后放一张我最爱的维卡的颜。
看了想吐,一点都不感动!
真的!!
作为一个强迫症,我硬着头皮终于把它看完了,相信大多数网友早已经弃剧了吧。
笑:-D查了一下编剧高满堂还对于大众对本剧的三观不正问题做了回应。
主演樱桃发表声明,拍完以后自己都不愿意再看一遍。
甚至有主流媒体都提过本剧多处地方实在不合理,充满了负能量。
前面其实挺好看的,整个剧我最喜欢的部分是155电台那一段,万声是剧里让我觉得唯一神智清醒的人,一系列的为人处事值得赞美!
本剧的亮点是时代感刻画的很好,比我近几年看到的都要真实!
缺陷是满满的负能量,三观不正!!
让我尤其厌烦且恼怒的有以下几个地方,欢迎大家讨论,辱人父母的水草莲心还请勿回。
我不想再跟你以骂人的方式说话,自重!
一,文艺多次犯法,与苏联交恶时期双方都在放侮辱他国的电台节目,她去偷听;中国人民普遍贫穷时期,偷留猪肉:倒卖粮票,干扰公安执法(赖在人家里不走,有句台词记忆特别深,派出所的所长老婆说,你还想上我男人炕啊,文艺说,上炕咋了,我一抬腿就上了,毫无廉耻之心!
);教导别人偷窃家里老父亲的花生油;多次偷渡,当年形同与叛国。
二,威卡是俄国的卫国英雄,文艺的恋爱原由基本是认识时间不长,英雄崇拜主义。
试问一下日本现在也有很多人尊重侵华杀我国人多的为英雄,你们也崇拜吗?
(请看下相关文献,侵华战争中以刀斩千人以上中国人头者日本报纸视为英雄)俄人历史中多次背弃我国,我国这些年发展并不易,从战争年代起也不乏保家卫国之人!
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妄自菲薄,跪舔别国。
三,家庭。
文艺不管父母反对,与俄人结婚。
后期跟老宋生育小波,养女文文。
剧中一家人对小波从未多关心过,对文文无微不至,小文对其养父老宋,各种侮辱鄙视。
中国有句俗话叫生恩不如养恩大!
文艺只想找文卡,对闺女儿子也各种负能量影响。
导致文文当流氓,六亲不认,毫无亲情。
文文对威卡一顿饭感激涕零,老宋几十年的养育以怨报恩?
所谓白眼狼!!!
四,夫妻问题。
太多太多了!
我就说一个,跟威卡那次跨江约炮生孩子的枕头跟老宋一睡十几年,补丁加补丁都不扔,为此还跟老宋干干架。
全世界有一个男人能忍受吗,可以忍受的请报名,我统计一下!
五,威卡游江偷渡三天只为找平日少见的外国女性约炮啊?!!
三天回国文艺就怀孕,(按照怀孕几率三天这得多少炮)到十个月以后生孩子,到孩子成人二十多岁没有爹娘家教当上流氓,威卡才又偷渡过来我国,这是憋不住,精虫上脑了吗?
六,责任。
我知道有坚贞的爱情,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你们爱的那么伟大,文艺生子,威卡生儿子?!!
我是真的理解威卡老婆跟他离婚之前最后吃的那顿饭,威卡的亲生子都不愿意见他最后一面!
七,三观。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
就说最后几集吧!
我都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就算想给俄人洗地也不行啊!
文文找个对象好好的,我也想她们好好活下去,有个美好的结局,剧里也没说她对象有啥病,一木头打后背就给打死了!!
吓了我一跳!!
小波长大非要去外国,我也不是富人家的孩子,你又不是家里有钱又不是学习特别好,就为了什么混不好就不回来一句话。
文文找黑社会借高利贷,约定好了时间不还,说按照规矩来。
然后老宋就去寻仇,这是当奴隶习惯了吗?
再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按照剧里说法,差点把人家打死,打死债主就不用还了是吗,这一家子是作奸犯科习惯了啊!
你借别人钱人家不还你不生气,你故意借黑社会高利贷不还人家不得揍你?!
谁的钱是天上刮风掉的?
Ps.请不要再说年代的事情,我在海军大院出生,炮军部队长大,我爷爷是退休的九十多岁的军队干部,我的父辈都是军人,耳听木蒅的。
我在豆瓣看影评最少有个十年八年了,这是第一次实在忍不住出来发影评。
您们那!
花钱请来的给刷好评的休息一下!
我也看见你们那些完全一样的豆瓣经历了,我也愿意让那些真正看了本剧的网友跟我讨论,解答一下我的疑惑!
说脏话的水草莲心及其他人请自重,说别人的就是说你自己,我跟你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不愿意和你继续骂下去,但是你要是不做人了,我中午晚上下了班,一定给你骂得睡不下去,笑:-D!
我不明白为什么能有7.5分这些打高分的人你们三观真可怕我与你们道不同不相为谋全剧充满了唯美的配乐讴歌着什么狗屁价值观的爱情?
女主对外国前夫念念不忘,打了一炮就怀孕不顾一切生下小孩各种利用身边朋友的关怀,改嫁给老宋后就可以因为有个俄罗斯前夫,就能二十年身在曹营心在汉,枕着和前夫的信物———一个缝缝补补的枕头过20年?
一副白莲花的样子我真是看够了。
还有生下的混血女儿,继父将他视如己出从小养大,而她却那么粗野无理地对待他。
就算自己不认连起码的对长辈的尊重都没有,女主也不教育她,放任其肆无忌惮。
老宋,也就是继父,女主的丈夫。
完美接盘侠,舔狗。
不说什么了,可怜人一个,结婚二十年与枕边人同床异梦被继女虐待。
至于那个外国人,能游过黑龙江打一炮让女主怀孕,却没有勇气承担照顾他们母女的义务。
自己在故乡二十年结婚两次生有一女,却一直冷暴力自己的妻子。
都什么狗屁玩意儿?
还放在中央8套播出?
这个故事要是没有个外国人的背景,再加上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不就是白莲花与渣男纷纷与前任藕断丝连乱搞朝三暮四对不起彼此家庭的故事么???
第一次在豆瓣写评论,只因这剧太恶心以上
觉得在155电台的那段时光是最美的,也是全剧最有趣,万声同志成长最快的阶段~
最近看到的最好看的剧,几位主演都很喜欢,实力演员殷桃,王雷,李乃文,都很喜欢。剧情也好,讲述了那个我们不太了解的特殊时期一段曲折的爱情,开头就有点虐不过非常真实。注: 细节超赞啊,服化道真实自然,看到万声屋里的床单,我们家那时候有一条一模一样的,果断好评,推荐观看,好剧不容错过!
看见门卫大爷在看,跟着看了几眼,越看越有趣,很长时间没遇见这么写实的,感天动地的爱情了,为了你们的爱情给一分。
冲着殷桃和王雷去看的
文艺秋的性格我非常不喜欢,文文性格非常矛盾,心地善良可就是对老宋挺狠的捂不热。我妈挺喜欢。
好剧,就是我不太想看。我爸比看得不亦乐乎,播音、俄罗斯、都是他最感兴趣的。开头有点无聊,后面的挺好看的,男主被赶去喂猪那集特不好看,什么时候能离开那个地方。女主太可怜了,她只是想听听自己丈夫的声音被迫搞出那么多事,男主更倒霉如果没有遇到女主可能他的人生会很顺利。讨厌那个俄罗斯男主
几位主角真的是到位了…年轻演员扣分有点厉害…但这部片子真是太好的爱情教材…大抵一辈子能梦幻到的也就是这样的陪伴…虽然演员本身不能外语是有点出戏.但感情没有少已是很难得了~最后虽然有点拖沓但能理解编剧多么想把爱情里所有的琐事,伤害,包容都说出来的执念啊~
有毒…男主女主都有毒
心得:1)政治信仰真可以给人带来性高潮,根本不用见到人。2)编剧高满堂对于中苏爱情有特别的爱好,同样的剧情中男苏女写一遍,中女苏男又写一遍。3)原来38岁的女人演18岁女生尽管演技合格也会让人出戏。4)女主是个大垃圾,心疼老宋。5)相信nmd爱情啊,这压根不是爱情。
刚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但经过了20多集,有点审美疲劳了,扯了五六十集,真的就是剧情拖沓了。
前两集还行,后面一直在水剧情,还有,万声一直跟着一个有夫之妇算什么? 人家都结婚了你还追着别人不放算什么?两星给前两集和演员王雷。
母亲大人的近期最爱。
一个洋鬼子,女主角跪舔,垃圾剧,没什么爱情可言,身边陪伴你的人都不爱,去爱洋人。
太狗血了!!!维卡线删太多了吧,直接不连贯了,有点浪费演员。李乃文演挺好,殷桃和王雷设计感较明显。ps. 人物塑造:方言,时间流逝,时代变迁(每个时代人的特征)
有话就不好好说系列。。天啊我还不如跟老爸看抗日神剧呢。。及时放手,活得长久啊。
拍的还行,剧情严重不行,爱情的边疆都随便跨的吗
没有我的娜塔莎好,很做做的样子非常不自然不直接,太假,哪哪都假,后半部分很好,演员的妆,老人动作非常到位,
还行
我是把它当成勇利和维恰的AU来看的(x
在你的每一根白发里,都是我青春的长梦。海底月捞不起啊捞不起,悲莫悲兮乐莫乐兮,铁马冰河都是你,啧啧啧,太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