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节的最后一场,我大概赶不动场子了,就像电影里没办法继续漫才的他们那样。
感谢自己没有看完剧版,所以后来的故事对我来说就和新的一样。
没有鸡汤也没有毒药,有的只是最真切的现实。
承认有很多处理不当显得奇怪的地方,但整体的完成度已经比较不错了。
很多人反感的滤镜却让我觉得多亏可它让我在这个沮丧的现实的故事里看到了还有希望。
最喜欢的一段是漫才大师过世以后,火花二人组差点打起来,神谷师父的劝解。
然后一直不理解这些段子的我们瞬间明白,啊,原来漫才大师们的段子就是要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啊,而且竟然是这么重要。
有天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我他我们可能都有天赋,努力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你我他可能都在努力。
但是成功的只有某几个人,因为,成功是了不起的事。
为什么天赋和努力加起来都不一定等于成功呢?
大概是因为,成功需要的努力时间太不确定,有人短而大多数人都很长,可是太多数人已经坚持不到那个漫长而未知的将来就被生活击垮。
归根结底,影响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其实是生活啊。
但是不管生活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活着就能继续。
你喜欢吃火锅吗?
那你牙齿一定很好,请问你觉得什么火锅好吃?
陶瓷的还是不锈钢的?
什么?
你说的是你在锅里煮火锅吗?
你怎么进去的?
关于两个男人追梦10年的故事。
神谷一出场就是一个前辈的姿态,对于后生德永在舞台上的窘迫,出手相助,有着“惺惺相惜”的“义不容辞”。
因为对“漫才”的钟爱,经过简单的拜师仪式,开启了相互取暖,而艰辛异常的追梦10年。
对于德永来说,神谷是有趣的好玩儿的,看到神谷的幽默潇洒,他也有了新的动力,生活也就有意思了起来。
再次在东京相遇,第一个场景便是公园偶遇红帽子打鼓人。
神谷寻着鼓声而去,呆呆的站在打鼓人面前,直勾勾的盯着人家,迫使打鼓人感到窘迫而停止了演奏。
他却执意让人家继续演奏下去。
随着鼓声,神谷进入了自己的节奏世界。
先是随着鼓声,像指挥一样上下起伏挥舞着手,而后竟不自觉的跟着节奏开始了说唱和舞蹈。
“敲鼓,敲鼓的男人,希望鼓声唤醒巨龙;敲鼓,敲鼓的男人,希望鼓声唤醒巨龙……”敲着敲着,打鼓人也随着他的节奏,忽强忽弱,忽快忽慢,就连天也打起雷来,加入了这场默契的表演。
路上行人开始躲避即将而来的雨,而这三个人,却仍在原地,任凭这被他们”召唤“而来的暴雨倾注,痛快的给他们伴奏。
“敲鼓,敲鼓的男人,希望鼓声唤醒巨龙;我好奇明天会发生什么,有好事发生就好了;敲鼓,敲鼓的男人,雨真冷啊,我希望明天能是个好天;敲鼓,敲鼓的男人,敲鼓的男人在敲鼓,对,他就是敲鼓的男人,带着红帽子敲着鼓;对,他就是敲鼓的男人,敲得可真好啊”。
我被这情节感染着笑了好久。
影院里也笑声一片。
这样简单,有趣的人,在生活中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别人快乐和惊喜。
这是源自神谷乐天的个性,以及作为漫才艺人的特质。
但生活却不像这一幕的轻松,电影之后虽有令人愉悦的片段,但依旧填满小人物追梦过程中的心酸、无耐和痛苦。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情节,是神谷“同居女友”真希找到了“正经”的男朋友,而神谷不得不搬出住处的一场戏。
神谷拉德永陪他一起去拿行李,因为新男友已经住了进去,为了避免舍不得真希,场面变得严肃尴尬,神谷竟提出了要德永当场“勃起”的请求。
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看到收拾完东西准备离开时神谷开始凝重落寞的表情,德永真的照做了。
打开准备好的黄色图片,成功逗笑了神谷,实现了预想的效果,打破了尴尬。
两人被送出了房间,真希笑着做鬼脸告别。
这个爱做鬼脸的“妓女”真希,也是在苦难的人生里,做着令别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关上门,才把脸深埋起来。
神谷和德永起初经常呆在一起,在口琴小巷的御船町喝酒吃肉。
在以后的时光里,他们在自己各自的组合里,演出,排练,努力,失败。
时间似乎过了很久,德永从神谷搭档那儿听到了神谷即将破产的消息,作为前辈的神谷从不让德永花钱,于是德永打算去劝他别再大手大脚。
再见到面,神谷也染了德永一样“燃”的银色头发,但这让德永觉得失望。
他觉得神谷慢慢的开始模仿别人,而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这也是第一次,两个人交换了角色,神谷听着德永的教诲,低下了头。
借着上厕所的名头,他是去剪了这一头失去了自我的银发。
镜头静静的沿着东京清晨的街道,扫过了他们一起走过的小路,剧场,男主德永开始了回忆的独白。
回忆一路走来,始终在奋斗的自己却被社会摒弃,似乎永远处于绝望之中。
人们对你的表演无动于衷,你会害怕;人们因你的表演而发笑,你会快乐。
在最后一次的告别演出上,德永用说”反话“的表演形式,咆哮着流着泪,诉说着从艺的过往与内心的挣扎。
甚至在台上大吼那些不喜欢他们的观众都是混蛋,都去死,就像开篇之初神谷为德永打抱不平时让”流氓“观众下地狱一样。
而台下的观众却静静的听,甚至在鞠躬谢幕之后响起了经久的掌声。
这一场拍得完全将人带进了剧场成为台下被数落的观众,那种倾泻而出,不吐不快的诉苦和咒骂,道尽了心酸和委屈。
他没有被责骂,却引起了观众的怜悯。
释放了自己,也释怀了过往。
也许就该因此结束,永远的谢幕?
直到再见到神谷,特别是看到了神谷为了表演而隆胸,德永再一次的教训了神谷,他们的身份第二次的交换。
一直在给予指导的前辈神谷,因为迷失了自己的初衷,而被后生德永毫不留情的打醒。
隆胸并不好笑,而且低俗。
神谷低着头小声说:德永,我知道了。
我错了,我真是个傻子。
故事的最后,回到了最初相遇的小镇,看了烟花。
在第一次喝酒的小酒馆,看见了当时还在妈妈肚子里被神谷说”肯定是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小姑娘,生活的窘迫褪去,一切都回到美好的样子。
在看到墙上漫才表演的海报后,神谷依旧满脸的憧憬和激情,眼里闪烁着光,那是重新回到喜爱的事情中,而无法抽离的专注。
他说:被淘汰并不意味着一无所获。
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没有走到终点,就没有坏结局。
依旧没有看到他们一炮走红的表演,可能生活中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遂愿或者反转。
有太多人扮演着小角色而永远都不能成为明星,谁该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
但是对于喜爱的东西,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在提起的一瞬间,可以把你瞬间拉回从前的青春岁月,一脸追梦的样子。
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
電影從無聲中開始,隨之一片夜空,焰火垂直上升,開花,墜落;兩個年輕人攀談著,關於夢想的憧憬和盤算。
但轉之故事又是一汪寂靜,他們的逐夢之旅並沒有想像中順利…散場前的最後,當得永他們再次觀賞焰火,我才明白一切美好都如同易逝短暫的璀璨,遠去得無影無蹤。
日本諧星職業“漫才”,很類似於中國的相聲,主要由兩個或三個人來進行合作演出,一方搞笑、另一方吐槽;這種表演形式註定了它需要默契、配合,缺一不可,正如同戲中神穀所言:“一個人是表演不了漫才的”。
但是人與人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例如思想上的鴻溝、價值觀的偏差,都給矛盾和分別埋下了鋪墊。
“相遇與分別”,是《火花》由始至終的貫穿話題。
人世間諸多的巧合都是命中註定,這大概是神穀和得永故事最好的概述。
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期初,自信直率的神穀一直是膽怯的得永崇拜的“師傅”,他不僅教會他搞笑、還教會他看待生活與理想的態度,他給了得永搭檔從沒給過他的關懷和支持;但現實的殘酷摧殘著那種堅強,使得神穀逐漸趨於向壓力低頭,一度淪為他們曾一起討厭的模樣……而人的改變離不開環境的影響。
演藝圈的競爭異常激烈,新人倍出,如果你不是永遠絕對的天賦、那麼只有稍加不努力或運氣不好,迅速過氣只是一瞬間的事,何況你很有可能一輩子都紅不起來。
在巨大的淘汰制度籠罩下的搞笑藝人們,每天都為“出名”而想破頭,吃得有上頓沒下頓、比普通上班族還要貧窮,自己過著苦日子卻還要絞盡腦汁都觀眾捧腹大笑…如此不公平的生活,究竟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繼續忍耐?
即便我們自己堅持,也不能確保搭檔不會分道揚鑣;即使我們願意等待,也不能強迫愛人願意永遠陪伴幫扶……看的最難受的一場戲,是神穀從暗戀的女人家中打包行李搬走,他鼓起全部勇氣說了些空洞理智的漂亮話,偽裝卻在她關上門的一瞬間潰提瓦解,他愣在門口半天回不過神來,才幡然醒悟“從此人生再無交集”的苦痛。
尋夢的代價有時候,比想像中還要巨大。
表演者崩潰在舞臺上,抱怨自己的不滿、責罵世道的殘酷,訴說淚流滿面苦不堪言的人生……可觀眾沒有忘記這是一場“表演”,反倒哈哈大笑,報以諷刺尖銳的掌聲。
恐怕我們活在笑話了,最終也只是一場笑話。
神穀和得永都是幼稚的男人,某種意義上得永比年長的神穀成熟得更快速,所以最終得永比神穀更早妥協放棄、而神穀靠著傻勁仍單純相信著未來;於是再一次得永被神穀的執著打動,觸動到了內心最初對夢想的記憶……追夢是極具風險的,餓死在路途上的旅人不在少數,還有從高處墜下的、從萌芽時期就被扼殺的,誰都不能保證這條路能一帆風順,也無法預測是否有成功的那一天。
每一位探路者,都是勇士。
其實《火花》更適合像我這種還沒有看過電視劇版本的觀眾。
小說原作的高度水準自然不用再誇讚,2016的日劇版創下了豆瓣9.3的奇跡高分。
珠玉在前的情況下,電影版被給予了過多的高期待,從而使得播映後引起電視劇粉絲不滿,畢竟時長有限,情節被刪掉很多、人物的塑造也不夠具體(尤其幾次心理轉折都沒有交代很足);而且個人覺得電影最後三分一節奏有點拖遝、不夠俐落,影響了情緒和氣氛的發揮,如果我是剪輯會砍掉一些多餘的對白和橋段。
🎬今日登场角色:《火花》德永、神谷“地狱、地狱、地狱、地狱、地狱……”男子嘴上念念有词,不时发出毫无意义的嚎叫声。
“地狱、地狱、地狱——什么啊,大家都是罪人嘛!
”这位自称有通灵感应,能够光看面相就知道对方未来会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陌生男子在台上扭着屁股,胡乱指向眼前的混混和参加祭典的路人们,嘴里依旧是“地狱、地狱、地狱……”地碎念。
下一秒,男子的手静止在空中,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前方是满脸惊吓的小女孩,男子愣了好一会儿,笑容突然在他脸上绽放,他摊开双掌对小女孩说:“快乐的地狱~”看到这一幕,德永笑了出来,大概是类似于“真败给你了”的那种笑,这便是德永和神谷的第一次相遇。
成为“漫才师”一直是德永的梦想——“漫才”,是日本一种双人喜剧的表演形式,由一人负责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装傻,德永扮演的就是装傻的角色。
而他也和所有逐梦的主人公一样,尽管有着满腔热血和傻劲,却没办法改变自己的组合不受欢迎的事实。
少了观众的舞台、恶煞们在台下叫嚣着“一点都不有趣”、几乎要盖过他们声音的烟火、连路人都没兴趣多看一眼……
面对这些打击,德永也只能借着表演的台词趁机大吼一句:“难道你不会不甘心吗?
”可是这样的不甘也没办法代表什么,因为不够出名的他们,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并没有发言的权利,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地战斗、战斗、战斗……直到他们的声音被听见的那天。
但神谷的出现,成为德永心中漫才师的楷模。
“ 只有推翻常识,全力挑战的人,才能成为漫才师。
”对德永来说,神谷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或许他俩的关系,就像按部就班的乖孩子总会不知不觉憧憬那些活得特别潇洒,不被任何限制束缚的异类吧。
也因此,当德永对嘲笑选择吞声时,神谷反倒用自己的方式替他报仇(当然,用的也是漫才)。
自然而然地,德永被神谷那股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气质给吸引,促使他拜他为师。
而德永欣赏的,不仅仅是神谷的性格,更多还是他对漫才的投入和热情,大概是因为神谷已经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漫才的模样,才会令德永对他如此崇拜。
然而,这样特立独行的神谷却不被正统的漫才界接受。
虽然在德永面前,神谷就如同漫才之神般的存在,但现实却是神谷的创意在比赛中被狠狠否定,作为师傅名次却只比徒弟高了两级,不过两人都处于垫底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撇开漫才不说,神谷在生活中也不过是负债累累,甚至还需要靠女人才能生活的废柴。
渐渐地,神谷对漫才的执念,还有过度的任性妄为反而成了他的硬伤,唯有德永能在看见他的缺点之后,还是肯定他,支持他,相信他。
“ 神谷先生从未辜负过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
”就是因为这样的信念,让德永能够无条件和神谷站在一起。
没想到,即便是神,也有跌落凡间的一天。
神谷的灵性随着现实的打磨而消失,原本作为德永崇拜对象的他,却反倒学起德永的打扮,做了他原本打死也不肯做的事——模仿别人。
久别重逢,却是亲睹神谷的堕落,面对这样的神谷,德永是崩溃的。
过去一直带领他的前辈,如今却还要他提醒:“如果不去做这个努力的话,有趣的东西就会消失的!
”曾经的信仰在一瞬间就被彻底击溃,面对这样的神谷,德永没办法接受……但讽刺的是,德永的这句“不努力不行”应该诉说的对象,也包含他自己。
看到德永在电视上哗众取宠的漫才,神谷虽然不发一语,但他心里也明白,他们都已经变了。
“因为我知道你是个有趣的人,我只是希望你能做得更好。
”神谷淡淡地说道。
这是神谷的惋惜,也是他的温柔,但如今的神谷,也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如此理所当然地扮演引领德永漫才之路的导师。
分开之后,德永的搭档为了即将到来的孩子,为了稳定的生活决定正式放弃漫才。
在隐退表演上,德永说自己为了做出推翻世界常识的漫才而进入这一行,如今他们成功推翻的,却只有“努力一定有回报”这句话。
虽然成功引起观众的笑声,但实际感受话中的重量,却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在这段表演上,德永以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理由,进行一段反话演说,感谢搭档十年来的不离不弃,还有观众的捧场。
德永同样举起手,用力地指着台下观众:“因为我不会以这十年的时光作为动力生活下去,所以请现场的各位随便死一死吧——”仿佛深怕这份心意会漏掉任何人似的,德永一个一个指向每一张脸孔。
“死吧——!
”“死吧、死吧、死吧、死吧、死吧——!!!
”最后,他指着搭档:“你和你的家人也都分开去死吧!
”十年的青春就这样落幕,即便想要一直说下去,但在梦想收场的时候,千言万语也只剩“对不起”。
抱着这份遗憾,几年之后,神谷再次出现在德永面前,这时的德永已经成为平凡的上班族,神谷虽然还保有对漫才的热情,却再一次用错方法。
为了制造笑果,神谷不惜在自己身上动刀,看到现在的神谷,德永的心境已经从崇拜,失望,到不解。
德永不明白,曾经那么耀眼的神谷为什么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人家以为这样就能上电视了嘛。
”看到德永板着脸斥训,神谷装成妈妈桑娇嗔地朝他捶了一下。
“看到三十多岁的巨乳大叔,谁会想笑啊!
”德永一方面气神谷开玩笑不知分寸,但同时也为他感到心疼。
“我明白你没有恶意,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这个世界啊……”神谷就像个孩子,他一直想要追求有趣的事物,却在不断碰壁之后,开始慌了手脚,最后连自己的原则都抛弃了——巨乳对他来说,仅仅是因为不想输给别人的特色,所以替自己安装属于他的亮点,但他却没考虑到这样的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又会让别人有什么感觉。
已经认清现实的德永,和垂死挣扎中的神谷,两人都是可怜之人,他们对不起的是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德永……别再说了,是我的错,真够傻的……” 看到消沉的神谷,德永提议回到热海,回到他们相遇的地方一起看烟火。
在德永请神谷收他为徒的餐馆,神谷看到搞笑比赛的海报。
“我们两个去参加吧!
”神谷兴奋得像个孩子。
“可是报名已经截止了。
”德永之所以能够马上知道,代表他比神谷还要早就注意到那张海报,大概是心底还有某些东西尚未被浇熄吧。
“去嘛!
”“我已经隐退了。
”但德永好像没发觉到自己尚未割舍的情感,只是不断拒绝神谷的邀请,倒是神谷看穿他。
“我认为,搞笑艺人没有隐退一说。
”“你这十年一直都在思考有趣的事,一直让人发笑对吧,说明你掌握一种特殊的才能。
”“……漫才一个人是做不了,但就算是两个人可能也做不了。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这世界上只剩我一个漫才师,我还会这么努力吗?
”“但就是因为能和周围的人相互比较,自我创新,或者被淘汰……有输有赢,所以才有趣。
”“被淘汰的人,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
”“也许有的家伙会认为早知道不要加入这行就好了,但如果只有一组人的话,绝对不会那么有意思……”“所以,即便是只登台一次,也绝对是有必要的。
”“所有人都是必须的。
”曾经,在一次喝醉的时候,神谷看到摇摇晃晃的德永,便一脚往他踹去。
“你为什么要踢我!
”“因为屁股就在那里。
”
究竟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拼尽全力?
大概是因为梦想就在那里吧。
听完神谷的一席话,德永低下头。
“谢谢……”十年前,德永拜托神谷收他为徒的时候,神谷提出要求,要德永替他写传记。
“我不想要你忘记我。
”很幸运的是,只要他们俩在一起,就不会忘记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虽然最后的最后,德永嘴上还是说着“不要”,但他大概明天就会和神谷一起站在台上,因为——他们本来也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最后,送上《火花》的主题曲——《浅草キッ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RFN2Krb7U 与你相见 在仲见世的那间只有煮菜的鲸肉店我们谈论梦想 汽酒泡沫里消失的 约定在灯火暗去的 浅草只有一个被炉的 公寓第一次买了同样的西装做了同樣的蝴蝶結領帶却没钱买同样的鞋这一直被我们当做笑料什么时候走红 我们期待着在只有两个观众的剧场里把托付着梦想的 一百元硬币投出去 一本正经地祈祷你脸上浮现 孩童般的纯真 我再次被你吸引独自去探访 你的公寓相碰的酒杯间 怀念从前我们也有那样的时代啊你抖着肩膀笑起来不要说 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 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的两个人不要說 我們已拋棄夢想我们本是 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两个人
By 编剧如菓
看完电影我才明白,开场时德永一眼不眨地看着神谷站在台上,对着台下的混混、去看烟花的人们一个一个指着大喊“地狱‘的感情。
他或许不明白这个梗有什么好笑的,但他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别开生面,尤为羡慕,满目憧憬。
我们都是特别普通的人,没有可以夸耀的才能,没有可以炫耀的长相,没有可以拼得过别人的家世,所以我们安于平庸;可有一些人跟我们处于一样的境地,却能够突破世俗,不畏人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前有位作家说,看着自己喜欢的明星闪闪发光就会感到很安慰,觉得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全让他的偶像帮忙实现了,就像是他自己获得成功一样感到欣慰。
但那始终是别人的人生,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你自己人生的愿望,又为什么要寄托到别人身上呢?
如果我有神谷一半的勇敢、一半的天马行空、一半的不顾世人眼光,我会不会过得比现在更好?
还是过得跟他一样,看似潦倒,却满面笑容?
德永在最后的告别漫才live上做到了,开创了另一种漫才,说着反话,透着深情,喷着唾沫,流着眼泪,对台下观众一个一个指着嘶吼:去死,都去死。
他做到了,却离开了,不知道那场最后的演出在现场观众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想法,他的感情却让我泪眼朦胧。
——“感谢我的搭档当初邀请我组成漫才组合,他说漫才真的挺好的,我很喜欢漫才,谢谢你们的支持和观看,我希望你们都过得幸福,和喜欢的人一起活得长长久久。
”从德永认识神谷以后,无论冬夏、无论早晚德永都会认真地记录神谷的言行,这一记就是十年。
有一幕是德永突然从床上坐起然后研读自己写下的记录,让我想起之前一个同事跟我说:我们现在这样就差不多了,不然你还想怎么样呢?
我去过一个很有名的老大夫家里,书屋里三面墙都是医书,随便拿起一本随便翻一页都有他的笔记,我们做不到人家那么刻苦,所以也不会有人家那样的成功,平平凡凡地当个大夫,能提高常见病的治愈率,无愧于心就行,难道你还想去治愈渐冻人什么的吗?
你做不到的。
道理我都懂,我只是不甘心。
我也佩服德永的努力和坚持,似乎无论陷入怎样的绝望,无论在那条黑暗的漫长的道路上怎么都看不到前方的光,那他也能摸爬滚打地往前走。
为什么我做不到?
是我没有他的勇气,没有他的精力,还是没有他那么热爱?
而即便他有才能、有毅力、很努力,他也没有获得成功。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谈得上成功的人,真的太少了。
大部分的我们,只是在做成功人士的衬托而已。
但就像神谷说的,难道这些被打败的人,就没有他们存在的意义了吗?
不是的,正因为有他们在,比他们更厉害的人才能被敦促着往前走,创造出更有意思的漫才,将这个世界推向更高的巅峰。
——他们奋斗的日子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
我们还活着,这就不是结局。
我们还可以继续下去,直到我们走不动为止。
阴差阳错地,撞了个平安夜,这个没有花火的节日。
大概是收音的功效,影院似乎是沉降般暗下来,一簇火花悠游地上升,火星渐熄,终也没有绽放。
第一幕,我以为是好的开始,其实是结束。
重新回味,要拾起所有的五味杂陈还是去重温剧集吧,电影版最好的呈现大概也只是这一幕了。
对剧迷书迷来说,影版太庸!
难以理解,作者亲自编剧的只是基于原作的高度复制品而已。
尤其是面对所有的已抖开包袱,再去渲染包袱本身,多累赘啊,值得期待的是背起和放下的姿态啊。
由此除了压缩带来的遗憾,期待全落空。
依然是告别舞台的喊话段,一片抽鼻子声。
似乎是否认人生从头选择就错了。
但标准呢?
竟然是世俗可笑的接受度。
人啊!
又生出一份宿命感来。
可惜菅田将晖长了一张太灵秀的脸,总觉得他才是那个狂魅骄傲的神谷。
而建太君,倒是有德永的几分犹豫和闪烁。
结尾处不见德永含泪的微笑了,他们只是回到开始的地方,让过去的一切都成为了戏言。
这里神谷的胸倒真生出几分悲哀来。
还有新版的MAKI更是顶着满头满脸的浅薄,只见风俗不见心;街头卖艺小哥啊,德永搭档的女友啊等一众小人物的缺席等等,让这从手工打磨沦为机械生产。
令人沮丧。
完了,和同行人共餐。
反馈这一切,几度落泪。
原因回到我本身。
对比他人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谈起想做的事和梦想。
我做作到不能直面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张口落泪。
—想要一间屋一墙书,阳光鲜花的窗台,随意写随意读。
全部。
—这是你到了60岁就自然的状态啊。
我以为你会有怎样的宏图伟业。
这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小孩子。
没错的。
所以说我才是那个真正浪漫到可笑的人。
宏图伟业都是要他人来评判的正确,但我不需要这些了。
从剧到书到电影我提纯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是么?
我真的这么认为么?
这应该不是电影里看到的神谷,他看似坚定地守住了梦想,却只抱住了一堆腐烂的躯壳。
而是在剧里,他能够到达彼岸,有种飞蛾扑火的壮烈。
尽管理智说那是病态的自以为是,精神却能着高呼万岁带动肉体放浪形骸的那种矛盾。
有点像德永,以退为守。
但这不足以构成我的可笑。
我的可笑还在于——我最想做的事,该是摆脱外界施加的毁誉,成为自己,拒绝评价。
把自己留存的形态演化成几行字几张图,死后一并烧却,不可惜。
许多人如此。
今天我突然自以为理解了他们这般狠毒的缘由。
但从来,我无法撇开眼前的一切,开始着手做我的事。
我永远看着它就在左手边等我,心想下个转弯就更靠近,却只是无能地在圆周上徘徊。
行动力不足的背后实质是我想要的太虚幻,缺乏实体。
不如所谓一家店一个名号一笔钱财般可能掌控。
我爱的可能是一丝气息和一束光的结合,只能见他们散尽无能为力。
我当然知道社会关系里的人人难逃彼此牵连。
为了得到他人认可妥协自身的进程可以说是异化自我的渗透,不为过。
这很黏着很讨厌,忍受这些常常让我失衡。
因此我真的要一间并非被清理的真空,而是宽容的杂物间。
没有人替你打扫,或是要求你整理,而是我随意进出愿意掸尘扫除那就做一次吧,随意就好。
但真的是随意么?
我啊,执拗地觉得喜欢虚幻挺好,虽然留存不住的痛苦让我绝望,但我能有片刻的机会捕捉然后用力记住,日后回味。
可我要是捕捉不到呢?
回品无味呢?
我就崩溃。
那逼我自己的克服这些奇奇怪怪的困难的压力,来自于外界么?
难道不是我自己。
这大概是我最近张狂傲慢发展的新状态了。
——在于我的荒谬我的荒谬:正是我努力排除外界毁誉带给我的影响,却实际上代表着我的在乎,即是做到这一切的不可能。
我总是向往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
有些往对方身上找,有些强迫自己去拥有。
啊,逼迫来自于欲望的无限和能量的有恒。
这不是第一次,我混沌地哭了笑了也无法探测自己痛苦的缘由。
事到如今,我就如同一个精通业务的医师操纵着手术刀切割出我以为病变的条条框框,却发现病灶早已转移,各处都是满目疮痍。
拒绝胶着和被动,我深知是种逃避,是借口,是因无能受逼迫而生出的自我保护机制啊。
但我无力医治。
这些极端哪里来的,这些牛角钻不破么?
我想,如果所有人生的光彩都要来源于充沛激烈的情绪。
如果我虽然期待这人生的光彩,可只有充沛激烈的负面情绪吞噬我,类似电击疗法,最后的结果是我的本能选择麻木吧?
因此真正试图进入温柔的肥婆熬汤的生活里,我未尝不能活吧?
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困在被吞噬,也不能动弹的十字架上。
锁链是我自己戴上的,楔子是我埋下的。
如果想要的总是无能取得的,那么退出的痛苦和执拗的痛苦,哪一个更苦?
就像这颗被大气消磨的火花,面临终将消亡的结局,哪一种充沛激烈足以促使绽放它的光芒?
上升不由我,绽放不由我。
但期间的光彩属于我,我是过程。
反省自己
剧版回顾哦对!
日本的影院,直到片尾字幕完全滚完才亮的灯,于是有幸看到了最后的一幕。
那最后一幕让我想起来这张:
来源:何炅_(:зゝ∠)_微博看到这张图之后的每次,我站到舞台灯光里我都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享受舞台,其实很多时候来源于享受痛苦,享受求之不得得之不易义不容辞辞旧迎新的快乐。
舞台,灯光亮起,它是灼热的,炙烤起热切的情绪,因此我们能轻易发出光彩,辐射观众。
但是灯光下,阳光里,微妙的光与热的差异下,哪一个更是我们自己?
——至此,彻底离题万里——怀念看剧版的那个期末,跨年的时候,和自己干杯。
2016-2017年末复习倦怠间隙突然想喝蛋花粥于是……而今天,2017就要过去了。
2017不经意间用火花做了个首尾呼应。
真好啊!
从年初到年末,好像这星火花从未消散过一般,过了明亮的一年。
两年前的时候,看的是林遣都和波刚一喜版的火花(电视剧版本)。
当时这个故事躁动一时,书,原作者,电视,电影,全方位袭入市场。
所有评分网站上都是高评分而我当时看完后,心里却只有“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也能说”对这个故事无感。
甚至认为他矫情,在无病呻吟。
那时候刚回到家里进行休养人生第一次抛开我认为我需要去做的事情,坦坦荡荡面对自己的休息可能那正是一段看什么都不会有感觉的时段想看点触动我的文学,而它却只是平铺直述日常的故事那时候我只记住了林遣都只记住了波刚一喜版本的神谷记住了林遣都的白发造型并在那之后开始了我对“浮夸”染发的尝试。
至于火花这个故事我当时在朋友圈里感慨“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现在往回翻,翻久一点,那一条评论也还留着。
苏打和桐谷健太的电影版本,在那不久后也上映了。
出于对火花这个故事有一种莫名的抵触和优越感,作为苏打迷妹的我迟迟没有补上这个版本。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这有什么好感慨的”这可能是当时我的一种自我防卫吧当一个人接近崩溃的时候,他的心是不可能柔软起来的,不然下一秒的事,谁都不知道。
为什么会不开心?
为什么会接近崩溃?
我不知道。
直到现在我都不清楚。
可能只是一直以来,对自己太苛刻了一年多了,已经不记得火花细节上的发展了,抱着对比的心态,点开了电影版。
是的,苏打的德永远不及小林子的德永让人动容。
以往苏打是可以扮演出任何角色的,但这次他没有。
又或者是,同担任原作与剧情编剧一职的又吉直树(电视剧版也有他作为编剧)有意而为之,让电视剧版的两位角色更具有沧桑的气息,而电影版的,却都带有些自身的元气在。
或许就是这两位演员(或者说又吉要求下所呈现的角色)自身带着的元气,让我在两年后,终于看懂了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
两年前的我,只看到了他们的“死”并且拒绝共情。
两年后,在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死”的共情时告诉我,其实他们还“生”着。
我们也“生”着。
于是不知道是什么理由,我嚎啕大哭。
好日本
无论看到多少次这个情节还是觉得好笑这句话也适合贴在每个女朋友的身上嘎嘎
我见犹怜亲亲
好帅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首先如果沒有看過小林子演的網劇版本不要往下看了會有很多劇透,其次我甚至懷疑沒看過劇直接看電影的朋友會不會覺得太跳躍了看不明白。
蘇打粉慎點,這篇不是寫給你們的而是寫給日劇版的,求放過QAQ,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特別喜歡蘇打當然可以去買票看,但如果是單純喜歡劇版的朋友還是希望三思。
以下是少掉的我卻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鸚鵡梗,只在開頭出現了十幾秒不到。
德永的的鄰居們:老爺爺和賣唱小哥,全部刪除。
經紀公司,包括姐姐,小哥,社長,全部刪除。
德永打工的橋段,包括自己在便利店,以及和搭檔的打工等等全部刪除。
和搭檔的很多戲份刪除,包括一些公園練習啊,圍著德永騎車轉圈圈,演出,小時候的記憶,走紅的時光,搭檔的妻子(只出現了2秒),搭檔妻子的父親等等都刪除了,以至於最後謝幕演出有點不能感受到兩人的友誼之深,也沒有覺得二人為漫才付出了多少。
搭檔和妻子去德永家,兩個人鄭重其事坐著,洗衣機響了,後來搭檔一邊幫他曬衣服的時候一邊小心翼翼告訴他懷孕,然後德永認真寫當他們證婚人的婚姻屆的那段,被改成很潦草的直接隨便說一下了那樣。
太鼓小哥的戲,改的很糟。
第一次去maki家,沒有把床墊轉圈圈,只拖起來了一下下。
還有很多maki的戲改的氣氛很怪異,顯得maki很諂媚。
澡堂的戲和師匠的很多人生相談變得很潦草且氛圍很怪,還有長途跋涉刪的也很誇張,顯得路很短,踩地老爺爺也沒了。
師匠和他的搭檔的戲份德永想梗想破頭的戲糾結人工智能和妖精森林的戲德永搬家,搭檔搬家德永去房地產上班,和租房的年輕人談話的戲德永和理髮師的感情線(刪除可以理解)咖啡館masta(可以理解)結尾的溫泉(可以理解)暫時想起來這麼多,如果真的很喜歡劇版,去看電影會很失望,希望不要買這個糟心了,很多地方雖然情節一樣,但處理的非常非常怪異,特別是關於maki的所有戲,整個感覺都變了。
菅田將暉有點太傻氣了,後期爆發又有點憤青,演不出小林子那種淺淺的喪和無力但又很努力,桐谷健太又有點太用力在演,有種很做作的感覺。
兩人關係也演得不太到位,沒演出師徒感,特別是菅田將暉對桐谷健太沒有演出那種即使親密但心裡又很尊敬的感覺。
木村文乃的部分太讓人大跌眼鏡了,不知是不是導演的緣故,從頭到尾都有一種違和感,搬家的那場戲也整個三個人都演毀了,外加一個用來嚇人的黑道大叔。
而且電影談論的東西自始至終都蠻淺的,挺辜負的,唉。
而且導演真的很喜歡用各種少女濾鏡,頭痛。
不過電影時長就放在那,顧及不上很多也有可能是比較無奈的。
希望如果先看了電影的朋友可以去補一補劇,真的很推薦,感覺是無法逾越了。
才能あってもなくても輝いていた、踠き倒した十年間。
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都闪耀过;踯躅前行最终放手的十年。
才能あってもなくても輝いていた、踠き倒した十年間。
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都闪耀过;踯躅前行最终放手的十年。
打满分,只为字句砸在心底的共鸣和感动。
只一心想着自己觉得有趣的梗,会无法卖座。
为迎合观众口味不择手段又会迷失自己真正有趣的内核。
漫才家和“今风”艺能人是不同的。
有不小知名度的搞笑艺人和能卖座的搞笑艺人也是不同的。
就这样迷茫着,挣扎着,寻觅着…最高潮是在Sparks解散前的last show,全力全开的暴言里融入了十年的心路。
反话中有真话,真话中又有反话;砸在舞台上的泪滴和飞溅的唾沫星子里,究竟有多少的不甘、抱怨、心酸,不舍、温度、感谢...一切都在走下最后的舞台时轻拍在搭档后背的手中变成了绝唱。
一度笑不出来,却最终还是一句把人逗笑,果然是厉害的漫才师啊。
结果上来说真的变成了颠覆漫才界的漫才。
这一切,对于每个在各种领域艰难奋斗的人来说,对于艰难地在狭窄的现实中苦苦寻觅意义和认同的人们来说,一字一句仿佛砸在心底,所能做出的反应大概除了鸡皮疙瘩,就是心灵的震颤和感动——就像片中的台下变得鸦雀无声,只闻偶尔抽泣的观众们一样。
在某个世界里。
只有努力是不行的。
只有特殊的才能也是不行的。
或许,在有坚持和努力,有独特的才能的同时,还能强运加身,把握住机会,按照世界的规则,期待和大势去流动、变化的人,才能最终加冕桂冠,脱颖而出成为最闪耀的星星。
现实时时让人难受悲伤,但是——生きている限り、BADENDじゃない。
淘汰された物でさえも、きっと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て、輝いていた。
只要还活着,就不是Bad ending.就算被淘汰的事物,也一定成为了磨砺那些最闪亮的星星的石子——或者说最好的对手和伙伴——扮演过应有的重要角色。
即使最终选择放弃,其存在对于自己,对于他人,也绝非毫无意义。
想着在同一个时代,一同挣扎着为同样的梦想奋斗的伙伴们,心中充满自豪地活下去吧。
用那场show的方法来评价这部电影就是:“この映画、ほんまに最低やねん!
お前ら、絶対見に行かんときぃな!
ヽ(`Д´)ノ”“这部电影,真心太糟糕了!
你们绝对别去看啊!
”“お前一人で、憎んでいる人と別々で死ね!
死ね!
死ね!
”本音は・・・“この世の全ての人が、愛している人々と、ずっと一緒に幸せでありますように、幸せで生きられますように。
”火花语:祝你独自一人,和所憎恶的人分别一个个地孤零零去死!
去死吧!
去死吧!
人话:愿在座的所有人,和所爱的人一起,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幸福地活下去,活下去。
或许看过这部作品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最后这段是什么意思吧。
(标题借鉴了一位日本人的评价,自创了自己理解的大阪腔错了见谅)
来源:http://www.vivacitycinema.co.jp/hibana-2/2753/ (侵删)
苏打银发也辣莫好看٩(*´◒`*)۶
剧版里最动人的部分统统不见,只留下故事框架。这个电影根本没有必要存在。苏打太认真太紧绷,桐谷健太全无神谷的魅力。配角的戏份完全被牺牲掉了。(桐谷健太和佐藤健长得也太像了。
北京电影节的翻译你退群吧!!!已经是再创作了。。。等碟出了我再认真看一遍(。你打在这里的造型可能是三年来我最喜欢的一次(靠
多一星给演员
其实还原了原作的,并不是什么有内涵的小说
剧版看了一点而已,无法比较。容易让人想很多,关照现实的从来都是故事。我们还活着,就不算最坏的结局,我们还没有走到旅途的终点,现在就得努力。菅田将晖的表演真是,神技!
Spark 2017 Blu-ray 1080p AVC DTS-HD MA 5.1-DIY@TTG,Length: 2:00:47.490 (h:m:s.ms),44.12 GB ,尽管你很努力,但是努力的人最后结果不一定都是完成,在痛苦的人生中永远不要退缩!
信息量放在两个小时的篇幅里不足以展开,最喜欢主角俩在井之头公园和敲鼓艺人一起唱歌又突然下雨的镜头。
下地狱!下地狱!下地狱!下地狱!下地狱!
主要原因是许光汉推荐。典型的日剧朦胧画质,为梦想奋斗的人。
可能因为看过剧,所以觉得电影好多处都太赶了,苏打演的太好了
和当初得知演出阵容时的设想一样,桐谷真的差远了,还不如苏打。应该说所有的选角没有一个可以超越电视剧。原本很期待在搞笑事业里的板尾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搞笑世界,但好像并没有。没搞明白板尾桑为什么想拍。
哪哪都不对
看完还是有些感触 整体还行
太差了。神谷那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呢,德永那种一触碰就会碎掉的感觉呢?选角烂,拍得烂,电视剧版珠玉在前,无法超越。
之前听摸老师节目中提过几嘴,就好奇他说那么好的书《火花》和影视作品是啥样的,加上本身对漫才这一脱口秀类型感兴趣,就找到了这部电影,可以感觉剧本是好的,但是漫才的相关内容,表现装傻伇和吐槽伇灵感枯竭,写段子的难,并没有表达打动我。加上看的时间太久了,有点忘剧情了,有机会把书和电视剧,那个大家说的神作补起来
忘记电视剧这电影版还是满足的,熟悉的段落依旧泪流满面,也许是我太喜欢火花的故事了,原著的精髓还在。亲密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与包括自己在心目中精神上的落差,进入热爱的事业后理想与实际大众规则的冲突,时间流逝烟花时刻需要被书写神谷传记。演员整体颜值提升,鬼脸女的角色更深,弱化隆乳。
很少能见到这么烂的片子了:导演拍得七零八落,全靠旁白串起流水账。演员俩脸世俗烟火气,特别是苏打,除了跟桐谷健太的少数对手戏外,全程没睡醒,一副盛气凌人且不耐烦的模样。居然有人夸摄影,后期调色了解一下,用手机都能拍出这效果。
就。。还行吧 苏打真好看
文化差異嗎?文化差異吧!完全get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