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普通到看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知道结果,甚至如果不是谭卓和田雨主演,根本就不会看,毕竟,现在看电影,是相信演员的选片实力,而这次也是哈眼了,啥玩意,气氛,如果你是按照纪录片的方式去拍,那就慢慢拍,但是一个电视剧,网大的既视感,干啥,这角色选的呀,妈耶,是为了突出女主的正义,所以选出了女二一出场就是一副恶人相吗?
那气场根本就不匹配啊冲突的艺术,感觉。。。。
算了不想写了,实在写不出啥了,这啥吗?
一切都可以预测的故事,何来的心意,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都知道,要切换什么镜头,下面的故事情节都能出画面了
整部电影所有人物都严重脸谱化,反派就是见不得女主好,妆造往女拳击手刻板印象的“男人婆”方向画到极致还不够,一定要嘴歪眼斜鼻孔看人走“鸭子步”——把“我就是恶毒反派”写满浑身上下、刻在烟上吸进肺里,然后在比赛时全面碾压女主终于被晃晃荡荡站都站不稳的女主一拳KO;与工具人教练沈浩的关系也很奇怪一开始都不愿意接这个烂摊子,然后就不惜被揍也要给她拉赞助男女主直接情感没有铺垫好给人感觉虚假;虎哥也很奇怪,作为一个黑帮大佬,十万块钱打水漂抓走人家女拳手我还以为好歹让人打几次黑拳回回本呢,结果就只是让一个声名狼藉的拳手当吃播……而且只把工具人沈浩打一顿就让人带走了 我一时分不清他是黑帮老大还是慈善;而且女主很多行为逻辑也无法自洽,出狱后29岁高龄还能去打拳击赛,那当初干啥去了?
她也知道自己除了打拳啥都不会,只是被专业队淘汰清退又不是被诬陷吃兴奋剂被禁赛,就算不能比赛去拳馆当教练再不济当陪练不行吗?
咋就沦落到去KTV买酒陪酒了?
比赛的时候因为被反派威胁要曝光她儿子连假赛都打了,最后在长枪短炮下一把抱住,让媒体怼着孩子脸拍脑子里到底在想啥?
让人不禁怀疑她打比赛到底是图啥?
如果想把儿子留在身边这时候不怕反派事后报复了?
或者她是不是早就想好放弃抚养权让姐姐把儿子带去澳洲了啊?
如果想证明当年比赛中反派赢得比赛有内幕,那为啥面对媒体缄口不言……整部电影槽点多到数不清,最让我出戏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拳击比赛报道,但凡是个电子屏幕,必与拳击有关,剧情悬浮且老套、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为了感动而感动,缺少内涵,实在让人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唐晓白导演的作品。
一个字“棒!
”谭卓饰演的单亲母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娘道”审美下的完美女性,她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人,有着自己的职业和强项,也有着意气用事的缺点,更因情绪冲动犯下影响自己人生的错误。
但她从来不自认为自己是可怜的弱者,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干净利落,有仇必报,有帮助就接受帮助,没有帮助也不因此哭哭啼啼哼哼唧唧。
自怨自艾自怜在整部影片里并不存在,这是整部影片我最欣赏的一点。
讨论“女性力量”,首先就是女性自身要相信自己有力量,自己值得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主义的力量, 励志题材,总是容易赚眼泪 ,值得期待!
演员演技很到位,特别是谭卓真的是豁出去了演,YYDS;都说是一部展现女性力量的电影,比起摔跤吧爸爸,或许更以小见大吧;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没有让我为之动容,据说很多人都看哭了,可能是因为缺少了一些细节上的刻画;真的不太会写影评,也特别感谢“贤 Movie观影团”组织的观影活动
刚看了《出拳吧妈妈》的长沙首映,片子好坏咱不方便说,说不好,“显你了?
你拍的多好啊?
”,说好,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不过有一个话题可以谈,就是拳击搏击武术这种类型片,文戏重要还是武戏重要?
前些时候有一个导演同行来我工作室看《无畏少年》的样片,就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说如果是他来当导演,他会“重文轻武”——找个文戏好的担纲主演,拳击用替身。
当然,他有他的道理,不过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文戏武戏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不露怯,比如张震要练一年的八卦掌,章子怡要练一年的“宫家二十四手”,才能文武兼备,不过那是王家卫,小成本小屌丝的电影如果必须舍弃一块,我觉得要舍弃文戏。
原因是:文戏不好的演不了“强情节”,比如大哭大闹大喜大悲,那么就不要写强情节。
剧情铺排的不好,即便是专业演员来演,强情节不一定是加分项,反而可能强行尬演矫情,出拳吧妈妈里就有这样的问题。
去除掉强情节,依然保持一定的戏剧性,需要主创在剧作上下更多的功夫,也就是说,把“文戏”强情节的压力,从演员转移到编剧身上。
往类型片走的越远,就需要越强的强情节和越专业的演员,如何在真实性和戏剧性之间取舍,找到平衡,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也在摸索,也是最近一直面对的问题。
#贤movie观影团感谢这次机会参加了首映。
影片从头到尾都很有吸引力,流泪也是因为故事推进,音乐渲染,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
全片拳击场面很多,很带感,且大部分无替身,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此片可视为赞美女性力量,当然观影后会体会到女性很刚很强大的一面。
好片,推荐,期待正式上映! 当然,也期待先movie观影团组织更多首映活动等-
田海蓉在影片中完美演绎了女性人生中“妈妈”“女儿”“妻子”“姐姐”的四重身份,她表现出的坚忍、独立、勇敢、体面,从另一层面更加突出了姐妹间深沉真切的爱意。
《出拳吧,妈妈》从一个新的角度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女性的多样与独特,“出拳无悔,落拳是爱”。。
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包容一切、承担一切、战胜一切,改变一切?
影片给出了一种答案。
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伤痛,勇敢地爱,去拥抱自己的亲人吧!
”
这次谭卓出演的角色是一名女拳击手,名叫白杨。
白杨打拳很厉害,是队里的种子选手,但与她的实力相反的是,她的人生是实打实的惨。
在一场比赛上,被自己的师妹看破战术,输了比赛失去积分,终止职业生涯;除了打拳什么都不会的白杨,只能去酒吧卖酒,结果和客人发生一夜情,意外怀了孩子;心烦意乱的时候,却又撞见教练和当初打败自己的师妹在交往,情绪失控之下,犯了大错,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每一个看似巧合的事件连在一起,汇成一记重拳,将她死死锤进了泥里。
等白杨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时,儿子小辉已经被姐姐抚养长大,没见过妈妈的样子,更不知道她是谁。
于是,她去水产市场卖鱼,努力维持生计,想要将孩子接回身边,陪伴他长大。
结果,面对白杨想接回孩子的请求,姐姐灵魂三问:“你住在哪里?
有固定工作吗?
有能力养活孩子吗?
”当姐姐一气之下说要将一切真相告诉小辉时,白杨终于忍不住痛苦,连声说着不要,落荒而逃。
她此时意识到:成年人的世界,光只有爱,是不够的。
世人皆说,现在的女性太爱钱,想的越来越现实。
但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想,每一个现实的背后,都淌着很多眼泪。
图片惟有经历过,空有一腔深情,却被一点钱难倒,才懂到底什么叫现实。
成为母亲,就意味着,生活一定会把你的少女心从半空中拽回到现实。
■ 02本想潦草度过余生的白杨,决定奋力一搏,重回拳击场。
这是个很艰难的选择。
荒废了5年训练,这对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硬伤。
名气大的俱乐部不肯要她,她只能去找经营着破烂拳击俱乐部的沈浩(田雨饰)。
这个俱乐部破到什么程度呢?
位置在海边一个小房子,成员只有3个人,俱乐部不赚钱,他们是靠卖海鲜烧烤维持生计。
但破落至此,沈浩也不肯收白杨,经不住白杨再三强势的要求,他只好给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门槛:一星期之内,体重减到50公斤。
白杨当时的体重是62公斤,一星期减掉24斤,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没有放弃,而是开始了边打工,边疯狂虐瘦之路。
炎热的夏天,穿着羽绒服,手上绑着沙袋,在酒店端盘子。
被客人嘲笑脑子有病也不在乎;穿着用大号垃圾袋自制的暴汗服,疯狂跑步;没机会用专业的负重器械,她就跑去废弃的工地,搬轮胎、抬钢筋来练力量。
最后,上秤的这个片段,真的是让人看的笑中带泪。
一星期之后,她真的瘦到了50公斤,也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对自己狠到拼命,对别人一张冰山脸,但面对自己的儿子小辉时,白杨却温柔至极。
给儿子送生日蛋糕之前,仔仔细细洗澡,洗去一身的鱼腥味;儿子不认识她,她也不敢说自己是妈妈,怕没有能力的自己会给儿子的童年带来负担;为了能离儿子更近一些,会去校门口,在放学时追赶远去的大巴车;特意选择去姐姐家楼下的饭店打工,这样抬起头,就能多看孩子一眼。
经过很辛苦的训练后,白杨重返拳台,儿子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熟悉的“阿姨”在打比赛,也异常兴奋。
白杨大概从未想到,她打比赛本来只是为了赚奖金,更好地抚养孩子,却意外地收获了小辉的崇拜。
她也有更多的勇气去主动靠近孩子了,母子二人在海边玩耍、教孩子打拳、甚至收到了孩子的礼物——亲手画给她的画。
爱情也许会令女人失望,但爱却能让一个女人重生。
■ 03虽然一直没有主动与儿子相认,但白杨对孩子的爱热烈又纯粹。
而且还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
打赢数场比赛后,白杨的名气越来越高,姐姐怕她出了名,孩子早晚会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
她就果断地拒绝更多的曝光,哪怕这会损失很多商业收入。
在她眼里,赚钱重要,但孩子更重要,不仅是她的希望,还是她的软肋。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眼看着白杨赢得的比赛越来越多,当年的师妹坐不住,主动找上门,威胁要曝光她过往的经历,彻底毁掉孩子时,白杨愤怒地和师妹扭打在一起,甚至掀翻了桌子。
但再愤怒,为了孩子,她选择了妥协、故意打输比赛,让自己重新拾起的声望瞬间扫地。
在剧本里,这是一个很戏剧化的选择。
但事实上,当你成为了父母以后,你就失去了任性的机会、全力以赴做自己的勇气。
当人心中有了爱,很多时候,人真的会变“怂”。
一位朋友,在外面是妥妥的霸道总裁。
可当她走进孩子老师的办公室,她说:外面的所有名誉、身家都成了浮云,一心想的就是,只要老师能对我孩子好,叫我怎样都行。
小的时候,看到父母在单位里,难免也有点头哈腰、假意迎合的时候,会对父母失望,会觉得成年人的世界真虚伪啊。
等自己长大了,直面生活之后,才能理解这种“怂”。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父母做的不够好,给予的爱不够多。
但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已经尽力掩盖了生活里不美好的一面。
■ 04是什么力量,支撑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年轻人,被打下凡尘,成为又怂又脆的普通人,却依然努力生活?
表面看,是生活的无奈。
往更深地方看,是爱。
面硬心软的白杨,在拳击场上,不惧对手的拳头。
听到孩子说:“如果你是我妈妈就好了。
”再坚硬的外壳,也瞬间破防。
电影里,白杨的儿子,在电视里看到她挨打,哭着跑到比赛会场,母子终于相认。
大人总以为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又有什么能真的瞒过孩子呢?
面对生活的残酷真相,大人总是竭力掩饰,只想给孩子看到岁月静好。
但我也曾经当过小孩子,我曾深刻的体验过:其实孩子什么都能看到,他们甚至比大人想象的要更懂事、更强大。
在自由的层面,孩子让我们变怂了。
但在勇气的层面,孩子让我们变强大了。
有多少女人,可能会后悔自己当年做过的那些蠢事,爱错了人,嫁错了人。
但惟一不会后悔的就是——多么庆幸,我成为了妈妈。
同样是出拳,曾经的白杨,为的是打败对手。
输了,就自暴自弃。
后来的白杨,为的是超越自己——生命很苦,但因为我是一个妈妈,我不能轻易放弃。
女人从来不是决定怀孕的那一刻才成为妈妈的,是孩子长大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去理解,什么叫妈妈。
“你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你成为我的责任,是我自己选择的。
没有你,我也一样要去面对很多事情、面对很多责任、面对很多要解决的问题。
但因为有了你,当我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比过去更坚强,更强大。
我愿意去做那些我原来做不到的事情,我愿意去吃那些原来我吃不了的苦。
”成为妈妈的过程,是让女人重生的。
虽然是一部能猜到“结局”的电影,但还是让大家都感动了,坐我身边的小女孩几次被白杨的坚忍心疼得啜泣。
一部女性电影,以拳击手这样的角色视角,而非“贤妻良母”式的伟大,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了;电影没有“神化”妈妈,塑造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也会“犯错”的妈妈,是非常“酷”的妈妈;虽然以运动为职业,但并没有伟光正的光环,不需要为组织争光,打拳是为了让孩子过上稳定的生活,让亲人相信“我可以”,真实而迫切。
这种女性力量感,是出拳时肌肉的力量,更是生生不息的心底力量。
角色选择也很棒,谭卓是我比较喜欢的女演员,全剧素颜出镜,眼里有为人母的温柔,也有拳击手的凛冽,有刻苦训练的坚忍,也有台上复仇的愤懑。
“母亲”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切面,而非刻意的人设。
母子连心的感动,没有用太多语言去推进,而是利用情节设置去推进,隐忍而感人至深。
艺术是放大的生活,是唤醒,也是呼应。
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有“为母则刚”的共鸣,但愿我们的孩子能在放大的电影艺术中,有更多的视角理解“母亲”,对女性有客观多元的认知,理解生活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谭卓的演技简直无可挑剔~第一次认识谭卓是从延禧攻略中认识的她,剧中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表情都会深深把人带入到角色当中,非常棒的演员~这部电影也非常好看,全程飙泪,全片拳击场面很多,很带感,且大部分无替身,更能引起观众共鸣~没有看过的朋友们,真心的极力推荐你们看~不看会后悔~
希望这记真女拳能打倒假女拳吧!电影剧情真的一言难尽…
3还挺真实的剧情,写实剧情没有爽文那么爽,信念的确是原动力。
凑合吧
太飒了
勇气可嘉
电影真的很一般 但那时在电影院也鼓起勇气牵了牵他的手
1.开头结尾速度快了,整个故事走向太容易猜出,去掉装饰壳子挺老套2.有硬伤,比如姐姐姐夫和孩子吃饭那场戏,孩子又哭又闹旁边吃饭的人竟然没一个回头看一眼3.给两星的主要原因:我以为它要赞美的是女性力量与意志,结果还是个为母则刚的故事,算是被宣发噱头骗进来了,我妈看得很感动,我有点后悔带她看这片了———补充:姐姐是用的配音还是原音啊?台词说的很别扭,甚至有股播音腔的感觉
平平
缺乏一定都深度,剧本没有打磨好,为了孩子而打拳也缺少信服,故事也同样经不起推敲。
观影前建议大家备好纸巾,嗯带两包吧,可能一包不够用。
头一次见到这么油腻的女拳手…谭卓明明可以更酷的
导演不太行,根本驾驭不了这种题材
她值得
为什么去到哪里所有的电视机都在播拳击......
比烂片还可悲
姐姐的译制厂播音腔,很好。
女性导演的类型作品,值得鼓励,除白杨最后一战的动机、白杨与孩子相互影响的程度、女二角色设置的必要性等问题值得商榷外,整体上动作戏的打击感、故事结构的节奏感都十分不错。白杨作为一名刑满释放,对过往仇恨、对孩子愧疚的母亲,用比赛救赎自我、用体育精神教育孩子,是故事的核心,四星愿导演继续加油!
人设喜欢不起来啊 而且六天120-100斤?压根不可能。羽绒服垃圾袋跑步? 但是跑步是真的掉秤最快的运动。
要是个女儿就好了。
看开头知结尾系列+1,编剧也是平淡到一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