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忍不住打开了弹幕。
凌晨,对不起,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个人看下去。
也许是受了villanelle角色的影响吧,总感觉ivy下一秒就要反抗了。
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她的生活,Thirteen years ,wasted看到最后我流泪了,弹幕里都是骂骂骂,大家也许应该真的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也许我们一生都足够幸运地不会遇见囚禁,但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承受。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
从白公主到杀死伊芙,Jodiecomer一直在带给我惊喜,演技颜值双双在线。
这部迷你剧一共五个小时,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
最初是看到毒舌电影的推荐,又正好刚刚看完《房间》,就兴致勃勃找来看了。
总体来说,及格分吧,对绑架案受害者Ivy的刻画绝对要比《房间》真实得多,但这种真实也主要是来自电视剧的更为宽裕的时间,至于“神作,”我觉得还远远算不上。
导演的野心很明显,绝对不是要讲一个勇敢少女逃出魔窟,有爱家人帮助她重建信心面对生活的故事。
第一幕就是主角Ivy逃出一栋房子,然后打电话报警。
这个看似惊慌失措的少女带出了一件十三年都没有破获的绑架案,下一幕就是她与亲人激动地相拥的情景。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Ivy身上的疑点却越来越多,一直到另一个十岁女孩Phobe的绑架,让她与她的家人,帮助她的警官,她昔日的恋人都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导演想通过一个被关在地下室十三年又归来的女孩的故事,折射出各种人性。
例如父母之间的裂痕,母亲隐秘的情人,自己与初恋男友之间的美好……我最喜欢的部分仍然是对主角Ivy的设定,她满身伤痕,脸色苍白,显然是受了很多折磨。
但是当警察的调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竟然发现她曾经与嫌疑犯去过商场,在明明有机会逃跑的情况下又回到嫌疑犯身边。
其实这不是什么让人大跌眼镜的情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悬疑剧快要玩儿烂了的梗。
但是这部电视剧高明的地方在于从来没有直接提出过Ivy回到嫌犯身边的真正原因,就当所有的观众都和剧里的警察一样认为Ivy一直在骗人,甚至还有可能是帮凶的时候,Ivy的第二次绑架发生了。
同样的嫌疑犯,同样的手段,但这之后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Ivy这十三年来所过的生活。
嫌疑犯把她当成一只小狗那样训练,乖乖被绑在那里不动,就是“good girl;” 他们应该是一家人,她应该为他生个孩子,甚至还强迫她相信“她爱他。
”比起粗暴地展示受害人对嫌疑犯的感情,观众被放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我们是旁观者,只能通过想象来揣测Ivy对嫌疑犯的真实感情。
所以,真实细腻,就是这部剧对这样一起长达十三年的囚禁的受害者的尊重。
Ivy重新回到社会后处处格格不入,有时甚至有点儿绿茶婊,在最后两集嫌疑犯出场后都变得可以理解。
导演没有一味煽情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或者眼泪,而是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受害人被洗脑十三年,回到社会后重新开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这非常艰难,十三年,早就足矣摧毁一个人,但Ivy的第二次逃跑象征着她的胜利,她终于摆脱了恶魔的控制,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比起奥斯卡电影《房间》,这部剧才是真正地在讲一部关于囚禁与解放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房间》这部电影如果要靠表演获奖,那应该是给那个小男孩最佳男主角,而并非最佳女主角。
片中有一个片段,是母子二人获救后躺在医院的床上,电话铃响起,母亲很自然地就接起来。
这一幕当时甚至刺痛了我,我觉得这非但不真实,甚至还体现了导演的一种傲慢。
一个在地下室与世隔绝七年的人,怎么会如此自然地面对电话铃声。
导演或许只是太着急地去呈现走出房间这个主题,却没有在细节上下足功夫。
如果说起Thirteen的缺点,我觉得也是细节的物极必反。
导演设置的人物关系有点儿复杂过头,到最后有点儿覆水难收的感觉,例如Ivy母亲和Ivy以前就读的中学校长之间的暧昧,没有对情节起到任何帮助,无非就是说明了“每个人都有罪”,实在有点儿多余。
这样一来,整部剧每个人的形象都过于立体,反倒削减了戏剧张力。
或许,现实就是很无趣吧。
意外在优酷看了这部片子,原因竟是译名《为奴十三年》让我联想到为奴十二年的缘故。
很好的片子,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这是女主的自我救赎的故事。
女主被绑架的时候只有13岁,可以说整个青春期都在一个绑架犯手里度过。
她的孤单无助,对罪犯的心理依赖都源于此,甚至曾以为自己对绑架犯产生的情感也许是爱情。
所以逃出生天回归后对家人朋友都缺乏信任,加上生活空白带来的巨变让她恐惧不已。
她回归的很长时间就是心理依赖于一个人,初恋,妹妹,闺蜜……然而一切都已经改变,而且生活就是生活,没人能24小时全天候只守着她一个。
她甚至后悔过逃跑,她对自己的经历撒谎,亲友也让她不能完全依赖而恐惧加深。
直到她被怀疑是杀人犯,母亲表达了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她才意识到无论如何改变,爱她的人始终都会爱她,她完成了心理上的信心重建。
极至结尾为救人再次落入绑架犯之手,她重新建立起的对家人朋友的信任,让她不再被恶人言语迷惑和吓倒,充满勇气的机智的反抗,背后是她渴望彻底摆脱噩运回归家庭的决心!
最终恶人死,自救成。
在这个过程中,她周围的人也懂得了自己生活中的位置,算是皆大欢喜吧。
槽点就是英国警察,真的就是废柴。
女主除了靠自己就是靠自己,警察除了怀疑骚扰没起到啥积极作用。
Ivy演员年纪不大演技到位,每个颤抖和眼神都极好地表达了女主的内心,必须赞一个!
片子不长却感觉很长,因为细节多悬念多,很不错。
不得不说女主最后很勇敢,我以为她就此会死过去,没想到机智的让自己逃脱一节。
全文没有任何一个回忆,包括自我的叙述,有的只是警察通过口供的猜测,说反转意义不大。
倒是的确让人深思。
首先男主看起有恋母情结,给女主的奖励像他妈妈留下的衣服,还有就是同母异父的弟弟,感觉不像女主说的那么简单,互相包庇。
留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几次女主可以逃走,但是无果。
社会在变,可能女主真的逃了,可惜人们没有一个相信女主的,最后把苦逼的女主送回去,才有了女主谁也不信和深信初恋的几集。
毕竟初恋多半不存坏心。
女主以前一次次的逃脱估计变态每次回来都对她变本加厉,索性乖乖听话做个好孩子。
就是变态真的变态竟然只给女主吃罐头,要不然怕女主营养丰富不听使唤,要不然就是根本没钱供应两个人的开销。
不敢细看,跳着看的,最后女主又被逮回去,我的心快跳了出来,后悔自己为什么大晚上看这个,看了豆瓣好多影评,我好了一些,也想起了之前的一些事情。
明白了…ex是一个有些控制欲和占有欲的人。
跟我说很忌讳出轨,所以在一起之后我便断绝了和所有男性朋友的接触。
如果和谁出去吃饭,需要解释去哪吃的什么聊了什么等等。
导致后来懒的解释也许压根不出去了。
出去工作出差,都要接我,无论几点,都会一直在门口等到我结束,开始觉得很大男子主义很幸福,后来就觉得影响我工作,知道他在楼下等我就会没有踏实的心情工作。
一直感到很压抑。
慢慢的我只留下了几个盆友,他也都认识,出去玩也都是一起。
生活圈子越来越小。
就像女主,一直想逃,但是由于和外界隔绝,所以有点害怕做出决定。
有些道德绑架的人会一直跟你说:我是为你好、那里危险你别去、你听我的我不能害你。
看似把你保护起来,但实则是控制。
中间出了一次差,一起的都是同龄的人,都在很激情的为工作努力,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乐,工作结束回来就从ex家搬出来了。
分手后我才回想起,我是一个朋友多么多的人!
分手到现在小两年根本不想谈恋爱,不想被人栓住,觉得一个人太自由了,不需要解释,去哪没人关心你的安全,想几点睡几点起不需要照顾别人,家里可以全部按照自己喜欢的布置,屋子也不会刚收拾完就乱掉了。
微信可以“通知显示消息详情” 等等原来没把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现在看了剧看了网评…原来如此…ex肯定以为他很爱我,我也曾认为自己很爱他,现在我不知道这种感情,但是不健康是肯定的。
只知道的是自己过了相当压抑的四年。
以为牺牲就是爱,牺牲就可以换来幸福。
就很想感谢当时给我展示外面生活多精彩的人,感谢告诉我ex在家里威胁我,出来根本做不到,感谢推了我一把让我搬出来的人,感谢我当时害怕躲起来帮我挡的人。
谢谢你们我会好好珍惜自己自由的日子
第一眼还没认出是doctor foster里的小女生…还没看room所以也没有对比可言~感觉最近BBC迷你剧都有点主要往人物内心深处钻研其他就由我们自己发挥想象来弥补的设定,这部片子也是各种细节各种线索各种欲盖弥彰,从Ivy扩散出去到父母妹妹闺蜜男友,所有人都在这13年里好像塑造了另一个自我逃避着失去Ivy这一痛楚,所以当已经成年的她回来后,各种爆发出来,其中我是最中意Tim他的心路变化的原本的最爱不见了回来的还是她吗?
曾经的感情还是爱情也或是愧疚…总之各种bug以及Eli的轻信等等都可以用各种人性弱点来掩盖…看完还是有点抑郁的…
女主角艾薇被怀特关了整整十三年都没被一大堆警察找到,这倒也算了,可是之后怀特又绑架了第二个女的(菲比),最后还是怀特自己把菲比放了的,英国的警察们若是真的有这么愚蠢的话,早就全部都死光了,而且还让怀特连绑了两个人,警察审问女主角艾薇的时候倒是比谁都猛!
拦怀特的车怎么不见你们俩这么积极?
后劲实在有点大的
在#失落的十三年# 会不会有另一个不一样的她?
英剧的高明之处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有那十三年里任何关于囚禁的闪回 以Ivy第一次逃出地下室为第一幕 看似噩梦终醒的光明生活却是如何应对已经在13年内发生的一切巨变和生活在如影随形绑架犯骚扰的阴影中 只有在第五集再次被囚禁和那些不经意的台词里才让观众对那个十三年有了一个自己想象的空间 但就是因为这想象才更令人不安和恐怖What if......在那个失落的十三年里 ,Ivy可能顺利地上高中,在毕业那天有不少男生在她的校服上签字<肥瑞的疯狂日记>;
她不可能连手机如何使用都需要妹妹来教, 不会在十三年后必须面对青梅竹马已经结婚的残忍现实,她可能早就在网络游戏里是等级很高的酷姐,甚至和NPC谈场虚拟恋爱
她的十三年不会只和一个绑架犯共处,不会被链子锁着,嘴巴不会被贴上封条,她成年之后可能成为一个演员一个女性运动者或者疫情期间的医护工作者
她不会永远只穿着绑架犯喜欢看她穿着的洋娃娃布衣裳,也不会习惯蜷缩在床上,她就像普通女孩一样爱躺着床上听着闺蜜或男友的留言傻笑或是穿着漂亮的衣服骑着机车去做点“坏事”
她不会不得已对父母承认“I had Sex”,也不会在第二次绑架中透露和绑架犯曾有过已亡的孩子,在另一个平行的十三年她会无忧无虑得成长,恋爱,失恋,结婚,甚至平安生下孩子<白公主>
而Ivy与平行时空另一个自己的距离也就是徐州丰县的她们和我们的距离
抱着看推理剧的心情进来觉得有点拖沓,看完之后发现如果当作伦理剧看就可以了。
看到女主最后逃出的那一刻,觉得特别可怜,第一次逃出来靠的自己,第二次逃出来也是靠的自己,突然脑洞大开,如果这部剧关于警察的质疑和被绑匪再次挟持、爆炸、出逃就是女主角的心理治疗过程呢?
那些警察的质疑其实也是来自于她自己的内心,最后的逃脱也是心理的景象,就像致命ID或者催眠大师那样,否则怎么可能这么恰巧有爆炸而她可以在最后一刻轻易击倒绑匪逃出来
满满的人性写照。
绑架案的故事叙述,算有新意,通过受害者的内心如何重建,这条主线围绕讲述,事情的真相原委逐一抽丝剥茧。
故事到最后,逃出爆炸屋的那持久的刺眼阳光,是希望照进现实,一切回归美好的暗喻。
只是,心灵的创伤还需要时间来愈合。
真正的心理重建应该从直面事实开始,而不是谎言。
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
看到豆瓣的评分我也放心了,确实算不上最上乘的英剧。
Chloe同学演技很不错嘛~ 【在b站看一定要把弹幕关掉,低智商的直男癌傻逼太多了
警察战斗力太弱,人物形象太单薄
(s01e01)棄。 可怕的怎麼可能「不是如何度过漫无天日的日子」
2016.4.20
第一部让我觉得编剧硬凹的英剧。不再信任角色。
女主不够黑化。男警察就是神经。最后一刻,女主彻底和过去告别。
故事跌宕起伏,被闹的谁也不敢相信了,为什么最后居然温馨走向,女主变黑更牛了。
这部的警察真是又蠢又丑,态度还不好,自己抓不到犯人,只会整天逼女主和瞎搞,女主明明是受害者,态度还那个样,看得我都心疼了。这部剧最大的不合理就是明明都有相片什么的啦,还抓不到一个犯人,还让他再次把女主抓走了!气愤,那一段真是心疼死ivy一家人了,女主好善良,从没有怪过任何人,反而是
room
说实话为Ivy辩解说她第一次为什么不跑的理由我都觉得有些牵强,既然第一次都不跑了为什么13年后又跑了?不是都对马克产生了依赖感么还瞎跑啥。。。
居然还行了
心理刻画真生动。
看得我想笑 混乱的一切二编:看到ep4我真的有点抓狂了。。三编:受不了了我在看什么东西。。
冷峻到底是英剧一贯的风格,色调和镜头都在讲着一个严肃的故事,音乐也把这些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可故事的结局有点看不懂,如果是作为悬疑,是否没有对女主之前不合逻辑的行为解惑?或者那些行为又只是为了表现失落十三年所带来的格格不入感?
男警察是大傻逼,毁了整部剧
看得时候一直在憋一直在忍,编剧就是不肯给个痛快,然后就开始不断怀疑自己的想法,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再到各种剧情反转阴谋论,总之看完我有种我也失落了五小时的感觉…剧情浮云啦,些许细节还是处理的相当合适的。
不是一个简单的“逃离”故事,也没法说女主应该怎么怎么样。
感觉编剧只写明白了ivy和初恋男的故事,其他的一塌糊涂。朱迪的演技拯救了稀巴烂的剧情。
剧情太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