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122分钟的电影, 展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工厂上班的父亲, 经营小卖店的母亲, 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但是一切却在一个下雨天发生改变.因为'那件事'的发生,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 ‘那件事’发生与进展的速度异常之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极其缓慢的创伤的自愈与治愈.转回到事件发生后, 如果没有孩子的指证将无法逮捕罪犯. 所以孩子务必将要进行照片核对, 在核对照片的过程中孩子无疑会再次经受伤害.事件并没有结束, 如果想要给罪犯定罪, 孩子必须出席法庭进行指证, 这对于刚刚对生活重拾希望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重的打击.影片最后所愿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孩子,起名为所望, 这个孩子的出生是所愿的愿望, 是对于这个受到伤害的家庭的补偿, 同时又是是一种希望, 是这个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与我一同观看此片的女生说 “将来不想生女孩子了, 如果我不能护她周全“我在心里给她打了个满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平实,细腻,充满救赎和反思的电影【窘迫随处可见】窘迫随处可见。
生活上,精神上。
工薪阶层的爸爸和开零食店的妈妈,三个月才有时间和心情同房一次。
妻子怀孕五个月都不知情。
为生计所迫,很早起的妈妈甚至给女儿扎头发的时间都没有。
同样为生计所迫,爸爸要顾着工厂忙着工作养家,顾不上送女儿上学。
备受摧残后被装上“人工肛门”的素媛大便呈现黄色水状溢出一床单,焦急的爸爸越帮越忙。
忽略了大喊“不要,不要”的素媛。
一开始可能是难为情的难以接受,但当爸爸这样一双成年男人的大手抚摸屁股的时候,异样感袭来,不要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父女的面面相觑。
女儿眼底的绝望、无助和悲伤瞬间席卷父亲。
高额医疗费。
实在难为情又不得不张口向邻居借钱的无奈。
媒体急于曝光受害者情形抢占头条的迫切。
镜头前泪流满面力图挡住摄像机的妈妈。
抱着女儿仓皇上楼的爸爸。
一方面孩子甚至一整个家庭的治疗。
心理,身体。
另外一方面,法庭的审判迟迟不宣判。
嫌疑人故作推脱甚至有些狡诈的应对。
看的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困窘不堪。
难道这也算是命运抛出的难题。
八岁女孩的世界里应该充盈着爸爸妈妈和谐的家庭。
可可梦一样七彩和无忧无虑的世界。
所以在身体创伤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看到真人扮演的动画人物的时候还是会被吸引,会不由自主的笑出来。
因为,本质上还仅仅是个孩子。
但是,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一切都变的很窘迫。
甚至,上学也变成了丢脸的事情。
这受伤之后的恢复仿佛埃及金字塔被摧毁之后的重建,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背负。
【但,尚有温暖存在】至少还有厂长这样的人。
吃鸡的小事情上斤斤计较,朋友摊上大事的时候,愿意拿出私房钱借给他,不考虑什么时候归还,能否归还的问题。
小事情拌嘴,大事绝不含糊。
是真正的血肉朋友。
和厂长夫人。
平时爱占小便宜,口头上爱逞强,谁也不服气谁,偶尔还喜欢恶整一下别人。
但看到新闻报道之后泪流满面,满心为素媛发愁。
万一被别人知道了可怎么办。
卖道具的商人,虽然是商人,却并非六亲不认。
营利目的之余也会发善心,会把旧的道具借用给爸爸。
这是慷慨。
是可以用钱买到的恩惠。
让我想到当初红极一时《蜗居》里宋思明说的一段话,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拥有的比挥霍的多。
人把慷慨当作一种赞美,我觉得这种人的慷慨谈不上赞美,心地好而已。
小胖贴上门上的笔记,是孩子之间表达友善的方式。
嚎哭的小胖荣植满心歉疚,认为那天如果和素媛一块走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其实哪有那么多如果。
只是,很多人不及小胖的地方在于,从来也不会歉疚的认为自己如果怎样会怎样。
而小胖一夜之间懂得了体贴和反思。
就这么一夕长大。
当然,还有捐款。
【爸爸妈妈的爱】怀有身孕的妈妈对心理医生说,天下孩子这么多,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遭遇这种事。
不如所有的孩子都遭遇好了,这样我的孩子就不会受关注了。
如此的细腻,而且真实。
是这样的,有时候母爱也很自私。
素媛进入了自闭状态。
爸爸在资金紧缺的现状下仍然租用可可梦的道具。
穿上可可梦笨重道具之后的巨大爸爸和备受折磨之后娇小女儿在床前用擦写板进行交流。
笨重的弯下腰看女儿写的字。
沉默而坚守的交流。
慢慢让女儿卸下了戒备。
爸爸在每天的上学,放学和课件都会套上笨重可可梦的衣服,一路陪伴。
从不点破自己身份。
审判前,爸爸小声嘀咕,如果判决,有什么差池,我要亲自解决。
爸爸的爱是深沉的。
不动声色也不事张扬的。
有时候宁愿被误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因为爸爸又是那么骄傲的一种生物。
【人渣和审判】假装失去记忆,表现的无辜又无耻。
我一喝酒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如果我做出那样的事情就真的该死。
难道你是来和我和解的?
在爸爸的层层追问下,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她那机灵样子我说随谁呢,原来是随她爸。
机灵点,你以为我能在这里面待多长时间。
有一类人,人渣。
最后仅仅判决了12年。
对于这样一个性侵儿童,毒打儿童并对其造成终身伤害,甚至蓄意杀人背负前科的人渣。
12年之后素媛也不过才二十岁。
【素媛的发问和困惑】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
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
你有没有想睡一觉起来,发现回到过去了。
被救活的素媛问。
我终于明白了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
是什么意思了。
素媛平静的说。
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
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我毫不怀疑最后素媛会自杀。
《素媛》这部电影由《王的男人》的导演李俊益主导的一部电影。
《素媛》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素媛由于爸妈每天工作比较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她。
然后在一个下雨的早上,素媛一个人打着雨伞去学校的路上,出现一个狼狈的中年男子,眼看着学校离自己那么近,素媛却无能为力。
出于善心的素媛把伞给了中年男子,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气愤,那个中年对素媛进行了性侵犯以后谈跑了,电影画面中出面的情景让人心里为之难过。
懂事的素媛出事了并没有打电话给爸爸,他怕爸爸工作忙,所以直接打电话给了医院。
接到消息的爸妈急忙的去了医院,看到满身是伤的素媛,心里是无比的痛苦。
为了抓到那个嫌疑人,忍着痛苦的素媛指认了嫌疑人。
虽然已经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可是他一直撒谎说不记得这件事,让人们对他的憎恨越来越深。
素媛爸爸说过,如果法院没有判他死刑,他将会杀死他。
但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只判了犯罪嫌疑人12年,在我看来这个时间远远是不够的,在场的大家心里都不满意。
气氛的爸爸在计划杀嫌疑人的时候,素媛一把抱住了爸爸的腿,让他不要这样。
爸爸就放过了他。
出院以后的素媛继续去学校上课了,但是会经常遭到小朋友投来的异样的眼光看了这部电影,但是事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素媛也有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弟弟。
在素媛生病的这段期间,邻居也给予了素媛很大的帮助。
回到家的素媛,家里的关系也更加和睦友好,爸爸为了让素媛开心,下了很大的功夫。
整天穿着那个玩偶衣服,渐渐地与爸爸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与小朋友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下学路上也有人保护,生活已经渐渐的好了起来。
假如你怕催泪而错过这电影,其实是一种损失。
《素媛》催泪,只是因为努力的爱,而不仅仅是因为悲剧。
《素媛》改编自真实事件,在观影前,我已经做好被虐的准备。
但是电影给了我一种安抚,剧本从素媛的家庭入手,侧重地说明了这次悲剧产生的前后家庭变化,轻巧地略过了悲剧本身的内容。
开头的家庭叙述是令人熟悉的:收入紧凑的家庭,对妻儿关心不够的爸爸,忙着看店的妈妈,懂事的女儿。
这个家庭关系是松散的,粗心的丈夫甚至不知道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这凸显了爸爸的工作日夜颠倒,夫妻共寝时间不多,彼此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爸爸对女儿的关心,比不上对工作的关心。
——这些显然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韩国电影里,涉及犯罪的段落,总免不了下雨天。
《素媛》也不例外,素媛在下雨天的早晨被侵害了。
幸好,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阳光灿烂的。
侵害发生后,就是一连串的家庭关系大裂变。
导演很聪明地选择了父女关系作为重点,其他关系辅佐进行,每一个关系点都是催泪弹(我哭得一整天都不太舒服,哭得太使劲了)。
为什么说导演聪明呢,母亲在亲子题材中被使用的次数远远多于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一种隐形状态,至少在东亚是这样的。
父亲似乎只出现在重大的决定当中,那些细致的活计,从来都是妈妈来完成的。
比如片头,素媛要爸爸帮忙扎个辫子,爸爸就知道聊电话,把素媛的头当成足球一样地在抓。
事发之后,爸爸依旧表现出一种奇异的冷静感,比起妈妈的歇斯底里,他似乎是冷酷无情的。
剧情上,使用什么去撕破爸爸呢?
或许因为是改编社会事件的电影,编剧并没有写得太过理想化。
犯罪者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
相信观众与爸爸一样,恨不得手刃犯人。
但是为什么安排素媛勇敢的冲上去拦住爸爸?
这就是父女关系的高潮,她不再惧怕爸爸,她爱护爸爸正如自己的生命。
影片是以日常生活作为结尾的,既是呼应片头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高潮后的回落,不再使用“催泪弹”了。
在素媛与爸爸的吵嘴中,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
希望爸爸不要再缺席素媛的生活。
看罢韩国电影《素媛》,感触颇多。
影片让我想到去年看的《熔炉》,压抑敏感的话题,直面现实的勇气,这是让人非常钦佩的。
当然,这部电影比《熔炉》要“光明”许多。
这是退隐商业片的李浚益导演回归之作,有薛景求、金海淑这样的实力派加盟,小姑娘的角色在各位演技派面前毫不露怯。
如果说《王的男人》让导演李俊益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那这部《素媛》收获了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更是为他的职业生涯攀登上又一个高峰。
【W】Why?
素媛的妈妈也在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素媛身上?
甚至她还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素媛一样,她说,她为什么那么坏心肠,因为她坏心肠,所以报应来了。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为什么”都得不到解答,片尾对丧心病狂的施暴者,也仅仅判了12年,扣除假期,确实太便宜他了,他对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为什么这个白痴法官要维持这个明显不公正的判决?
素媛的爸爸一直在隐忍,判决结果出来,他也无法再忍耐了,最后他抄起检察官的桌牌要拍死那个畜生,懂事的素媛抱住爸爸的腿,她不想看家庭支离破碎。
如果解释不了那些无法挽回的为什么,为什么不向前走?
止步不前,永远也走不出阴霾。
【I】I。
薛景求饰演的父亲几次让我落泪。
从一开始老爸连帮女儿梳头都会遭嫌弃,到后来,女儿出了事,这个老爸的形象才真正的变得醒目伟岸起来。
对恶人的痛恨,心疼妻子和女儿,保护女儿不再受伤,甚至为了女儿,穿起闷热的香肠人偶衣扮演可可梦与女儿交流,不断鼓励她。
当女儿识破他的时候,汗水泪水一应俱下,这个大老爷们也因为这一次的洗礼而更加坚强。
薛景求和宋康昊一样都是很有识别度的演员,擅长演绎小人物,展现平凡人物的非凡演技就是他的标签。
而小姑娘素媛本身的努力和坚强也是令人动容的。
“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一个八岁的孩子,可以这么坚强懂事,真心疼她。
一个人如果被伤害的体无完肤,能帮助TA重新站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TA自己。
【S】Share... 分享爱和关心,人与人相互依存生活才可以越来越好。
素媛爸妈的朋友、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素媛的小伙伴们、工厂的工友们、街坊们…没有人因为这件事让素媛一家人腹背受敌。
大家都尽可能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站起来。
老爸的朋友在第一次上庭甚至激动的脱下鞋子朝那个禽兽丢过去。
捉襟见肘的时候,也是这些人在鼎力相助。
一家人回到家,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门口玻璃上贴满了小伙伴们的祝福。
老爸用来扮演香肠人可可梦的行头也是租赁公司的人好心借给他的。
正是因为有雪中送炭的人们,才注入了那么多正能量。
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由金海淑饰演,在韩国被称为“国民妈妈”,一直以来以饰演母亲的角色而闻名,去年的《夺宝联盟》虽然有颠覆的演出,可是这次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回归了温情美好的母亲角色。
一个因为同样事件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鼓励素媛一家人,慢慢的让素媛打开心结,慢慢抚慰一家人受伤的心。
一直以来都坚信,人最强壮的肌肉其实是心脏。
因为有Strong Heart,所以多艰难都可以继续站起来。
【H】Hope!
希望就是在荆棘密布中缓缓升起,人活下去的理由你找到了么?
影片里温情和写实处处打动人。
在社会压力,身心被摧残的悲催状态下,一家人能勇敢走出黑暗阴霾并努力为剩余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之窗。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素媛的弟弟叫做素望,生活有阳光才有希望,不管怎样,还是微笑,好么?
素媛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姑娘,在受到坏叔叔的伤害后,第一次醒来,她告诉爸爸 ,“出事了觉得爸爸会很忙,可是坏叔叔也要抓住才行呢,就自己打112”,鼻子眼睛都是肿的,特写镜头里眼睛含着眼泪,爸爸走出病房就吐了出来。
几天后媒体的报道,追到医院,妈妈使劲全身力气挡在媒体面前,求求大家不要,爸爸抱着女儿就往楼上跑,不想让孩子再受伤害,到了病床,因为肛门和部分小肠被切除,只能将小肠拉出身体外做了人工肛门,大便就开始不停的往外流,这是受了伤的孩子第一次发现,爸爸想去擦,女儿难过的拼命挣扎阻挡着爸爸,谁又能接受得了,况且还是这么小的孩子。
满头伤痕的她问爸爸,我做错什么了吗?
看到这里,我眼泪水哗哗直掉。
受到伤害后的素媛不愿说话,她觉得很丢脸,躲在被子里,也不愿见到爸爸,爸爸就躲在她最爱的人偶里,当她路过事情发生的地点时忍不住停了下来,那种恐惧也许无法消除,但回头看到人偶,她大步朝前走了去。
到最后,她说,你,是阿爸?
是阿爸吧?
爸爸在人偶里大汗淋漓,看不出是否有眼泪。
拉着爸爸的手回家,给爸爸擦掉汗水。
素媛整个过程中都很懂事,很天真,很纯真,却让人从心底止不住的心疼。
最后坏人因为喝酒说自己无意识而只被判了12年,前一天晚上爸爸给妈妈说,如果明天审批有什么差池,就亲手杀了他。
素媛听到了,所以即使上庭再次指正再次面对回忆那段痛苦后,她还是看着爸爸,爸爸离席冲上前去想要拍死坏人时,大家都乱成一团时,素媛冲过去抱住爸爸的腿,哭着喊着,阿爸不要。
看到这里,我眼泪直飚,在这个场上,她才是受伤害最重的人。
尽管不愿意接受,我也认为电影结局是素媛自杀了。
(。•́︿•̀。) 镜头先是一个她的座位空着的特写,然后是她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学校,转身往家走, 心里说: “今天我得提前回家了, 上午课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家了, 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 那个才是最担心的, 要是我身体健康就好了” 回到家,他爸刚上完夜班在看板球比赛重播(说明当天他们全家没有出行的计划), 素媛回到自己屋里,然后看着桌子上一桌子的玩具,说“今天把飞机拼好了,因为是给弟弟,所以拼得特别好……” 拿着飞机走到客厅,教训爸爸不能买彩票,给爸爸剧透昨天比分(说明她昨晚没睡?
)。
进入妈妈的卧室,妈妈在小宝宝旁睡着(说明当天不是接小宝宝回家的日子),素媛笑着躺在小宝宝旁边,边逗着弟弟,边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为什么第一个镜头是她座位空着的特写?
因为她即将不在了,那个座位周一会空着。
为什么离开学校时要回头看一看?
因为不会再见了,所以要多看一眼。
为什么突然要提前回家?
提前回家说明起码不是经常提前回家,这次提前回家肯定有什么理由,也许是因为她的计划里不得不提前回家。
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如果字幕组精准的话,说明这是个未来时态,说的是以后小朋友们“会”怎么看她。
她的特殊情况老师和同学应该大概都知道,这个担心说明会有别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最担心”“星期一该怎么解释”?
不出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做这种担心?
只是担心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提前回家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该怎么解释”并没有把主语限定为她自己,应该是担心周一父母如何为她的事情做解释。
为什么给刚刚出生的弟弟做那么多玩具?
因为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因为家里有了新的血脉,自己如释重负,即使离去,父母也有新的希望。
我觉得她要自杀,而且就是提前回家那天。
素媛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要强自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小姑娘,坚持自己上学,和小胖子争强好胜,出事后为了不打搅爸爸上班先打警察电话,住院时让独自出来的可可梦快点回冰箱去陪朋友们,自己早睡了也要在画图板上给可可梦留言“今天我先睡了,你早点回去吧”,法庭上抱住爸爸不让他犯罪,等等。
她的考虑从来都是以别人为中心,而她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妥协和痛苦。
电影中素媛的爸爸妈妈反复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伤害有多大”,是的,素媛受到的伤害,一定要远比我们从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大得多的多,但她都是自己承受着,没怎么说也没怎么哭。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恢复能力有多强?
心理辅导师的女儿不是16岁自杀了吗?
我觉得素媛会想只要她死了,她爸妈就不用照顾她一辈子,不用老是担心十二年后的事,他们难过几年之后就会把爱投注在弟弟身上,老师和同学们也不用刻意照顾和回避她,她自己也不用一直承受着无法诉说的痛苦。
这样的话,就不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了,而她自己也不必再受煎熬。
她最后的淡然,我觉得,就是她想通了要一死了之后如释重负的表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6年是韩国电影开花怒放的十年。
十年期间韩国出现《生死谍变》、《亲切的金子》、《杀人回忆》、《春夏秋冬又一春》等众多题材多元化、“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水乳交融并驾齐驱的优秀作品。
2006年韩国政府开始缩减“电影配额制”,对本地电影的保护有所放松,同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电影一度衰颓。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韩国电影从低谷中快速走出,并呈现出快速复兴的趋势。
复苏后的韩国电影在类型创作、文化表达、产业开发等多方面均得以良好转型,整体发展更加均衡、成熟、稳健。
韩国电影注重电影工业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其中,后期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使韩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内容方面,韩国电影作品多以原创为主。
在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性基础上,更注重在电影故事叙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作品原创、资本运营和技术创新逐步成为韩国影视产业长青的三大法宝。
韩国电影开放的分级制度也是其影视作品得以百花齐放的关键。
早在1998年韩国进入金大中时代,韩国政治民主程度超越从前,韩国便正式结束影视审查制度,以分级制度取而代之。
“国家政策不能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障碍。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权基永曾提及。
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韩国电影为现实题材类型叙事开辟了一条通路。
韩国电影将韩国历史、当下以及未来将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与困境思辨相结合,将类型叙事做为创作资源,文化反思做为养料,孕育出一大批既有社会学涵义层面思考,艺术性又能实现突破,还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民族化类型电影。
无论是喜剧、惊悚、科幻还是伦理题材,韩国电影坚持揭露社会现实。
电影中所呈现的社会问题直接产生于这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而频发的儿童性侵问题一次次被抛到现实的台面,也被搬上电影的舞台。
《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该片引发了社会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
《素媛》改编自2008年“娜英事件”,走在上学路上的8岁幼女金娜英被强行拖至附近教会的卫生间,遭到毒打和性侵犯。
法院一审判决案犯处以12年有期徒刑。
此后,对于废除儿童性犯罪公诉有效期和要求加重对性犯罪处罚力度的社会运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同时,韩国电影对社会的探究也随着思想的成熟而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
面对同样的问题,韩国电影人在不同时期可能会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叙事类型,在相同时期更会选择截然不同的表现角度与表现方式,提出不同的社会思考。
《熔炉》将视角放在司法不公与制度缺失上,希望从法律的惩戒层面对罪犯造成震慑,“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素媛》则从受害家庭心理创伤进行描述,有欢笑、有批判、有残忍亦有感动,祈愿人们给予受害者更多的空间与宽容。
《素媛》心态平和,娓娓道来,泪中带笑。
尽管对社会围观群众的冷酷、媒体不负责任的曝光、法律程序的刻板冷漠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但重点还是为了展示暗夜中的一盏烛光,“最孤独的人最亲切,痛苦过的人笑容最灿烂”。
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素媛是不幸的小小年纪便遇到这种连成年人都承受不了的遭遇,同时素媛又是幸运的,有深爱她的父母陪在身边,有关爱她的邻居默默的在身边,有喜欢她的小胖保护着,还有心理医生奶奶的心理辅导,温暖而又温馨的结局。
如果生活就在此刻暂停多好。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素媛的事情渐渐的淡忘,对素媛的关爱渐渐的消逝,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闲言碎语,八卦主妇们闲聊时的话题。
也许你们只是无心的,但是请不要让你们的无心,变成悬在素媛头上的利剑。
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幸,都希望得到身边的人的帮助和关心,而不是闲言碎语和“无心”的话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素媛妈妈给素媛生了一个健康漂亮的小弟弟,乖巧懂事的素媛也帮着妈妈一起照顾弟弟,但是请不要忽略对素媛的爱,内心成熟的孩子心里更敏感,更不要说还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爱她就请坚持下去,她已经如此不幸了,请不要让她更不幸。
有人在质疑片子的结尾,质疑片子里的法律,甚至是质疑这个社会。
但是我想,我们之所以生活,素媛一家子之所以生活,这部片子之所以会拍出来,为的一定不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发泄愤怒和不平的出口。
生活中总是会有太多的不好,但是也有太多的好。
像是素媛,像是荣值,小孩子的感受是最为纯粹而真实的,这不是喜剧效果,这是人性。
所以我们作为大一点的孩子,应该要比他们爱得更多。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爱,去相信。
曾经在微博里看到这么一句话:最孤独的人最亲切 最难过的人笑的最灿烂 我们之所以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这是素媛结尾里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也是这部片子的力量所在。
别说什么没有经历过就没有资格发言,别说什么在现实面前言语是苍白可笑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相信和努力的人,难道他们没有经历过不公和绝望?
只有正能量能够吸引正能量,只有坚持才不会被改变。
希望就是淡定自若的隐藏在绝望的背后,因为他要以此来看清面前的人是否值得他挺身而出。
要帮助别人强大,自己要足够有力量。
爱素媛,先爱上这个社会。
冷漠和闲言碎语比事件本身更具杀伤力,所以希望看过此片的人身边或有这样的遭遇的人的时候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多给予她们一些关爱吧!
朴素的小城,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小店,普通的甚至有些窘困的家境,愣头愣脑的小胖子,文静又带着些调皮的小姑娘,细碎的生活在平淡无奇的气氛中开始了。
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温馨,但噩运也悄然而至。
那之后,述说的仿佛都是故事,但发生在当事人身上,便是命运。
痛恨、悲伤、无奈,想要挽救什么却又无能为力,想要祈祷什么却又心力交瘁,看着孩子那满身的伤痕,想到孩子心灵上留下的永久的创伤,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此刻的书写,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我们只有一个想法:要是这件事情从来没发生过就好了。
为什么是她,她做错了什么?
她带着善意来到世间,却在现实中遍体鳞伤。
正义在哪里呢?
温暖在哪里呢?
有时候,她想,如果一觉醒来,就能回到从前就好了。
她那纤瘦的身躯与脆弱的心,让人止不住泪水。
于是,父亲与母亲泣不成声,而屏幕前的你我,也泣不成声。
可孩子,我想对你说,幸好你活了下来。
于是让我们仍然心怀一丝希望。
于是,悲痛过后,我们开始重拾生活。
那是更加细碎的一切,平凡的无法再平凡,却无处不透着悲伤与无奈。
怀有身孕的母亲,笨拙却又体贴的父亲,可爱又真挚的小胖子,温柔的街坊邻居。
谢谢你们所有人,你们让那一丝希望,渐渐扩大,让我们在悲伤中,收获了一些感动得眼泪。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抚平女孩身体与心灵上的伤,但让我们试着让她感觉到更多的温暖,让她感觉到被需要,被保护,被爱。
母亲为了孩子,穿上玩偶的外套,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梦。
有时候,短暂的快乐与惊喜或许容易,但长久的陪伴却很难,所以,感谢她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又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只是我们还未尝知道。
他想要放声痛哭,却又强装坚强;他想要接近孩子,却又顾虑重重;他想要惩罚凶手,却又想到孩子的心情。
于是他悲伤、忿恨,但他没有将拳头砸向冰冷的现实之墙,他只是默默地穿上那玩偶的外套,作为一个父亲,他消失了,如果能够陪伴孩子,他愿意永远成为那个玩偶,成为一个无法言语,不是他自己的一个形象,好呵护孩子的梦。
他后悔,他后悔没有保护好孩子。
孩子的母亲也后悔,后悔让孩子一个人上学,小胖子也后悔,后悔没能多等一会儿,保护她上学。
在这些真实的眼泪与情感中,每一个人,每一颗心,都倍受煎熬。
可罪犯,却在争辩,却厚颜无耻,丧尽天良,可法律,却包容了这无耻与卑贱,它冷静的,默默的,仿佛一个散步的过客,走过女孩的人生,留下不作为的一瞥,就像这一切,都不曾发生。
有时候,我们总想亲自了解这一切,去他妈的法律,去他妈的理智,去他妈的一切。
不为什么,只因为那罪犯他搅扰了女孩的人生,即使死,也无法赎罪,即使在炼狱中受尽折磨,也无法洗净他的罪孽,然而当我冲向罪犯的那一刻,当父亲冲向罪犯的那一刻,他停住了,因为,那个饱受伤害的女孩,保住了他的腿,说:爸爸,不要这样。
她那么弱小,却又坚强的让人心碎。
她生命垂危,想到的却是不要打扰爸爸工作,不要让妈妈担心,而自己报警。
她在医院里,想到的却是自己害妈妈生病,害爸爸不能去上班,害爸爸妈妈花了很多钱。
她躺在病床上,却坚强的指认了罪犯。
她面对冰冷的法庭,却在最后一刻救赎了她的父亲,嚎哭的母亲,法庭中愤怒的人们,以及作为观众的我。
那一刻,我觉得她是那么伟大,她像是天使一样,忘记了伤害自己的一切,只为留住自己最爱的人。
孩子,我多么希望能够替你承受这一切,可哪怕我是你,也无法像你一样,如此忍受一切,同时体谅他人。
当你看着套在玩偶衣服里的父亲,你叫了一声爸爸,你摘去爸爸的头套,一言不发,微笑着,为爸爸擦去汗水,那一刻,我已无法用任何词语来形容爱,因为爱,透过你的笑容,你拂去汗水的小手,已统统被说尽。
孩子,你的父母爱你,伙伴们爱你,街坊阿姨叔叔们爱你,我也爱你,我们都爱你,我们愿意为了你继续忍受一切,并卑微地活着,因为你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切的美好。
谢谢你重拾笑容,继续生活,也谢谢你让我们所有人,重拾希望,向往未来。
我想轻轻的抱起你,像你的父亲一样,然后轻轻的对你说一句:我们回家吧。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得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相让其他人遭受同样的痛苦。
孩子,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使。
当你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拿着折好的玩具,默默含笑躺在弟弟与母亲的身边,你笑着对弟弟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
”是啊,孩子,你曾经想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这一切,是不是一个错误。
我也想告诉你,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
我们爱你。
全文完巴斯特德2014年1月7日夜,写完全文依旧满面垂泪。
不是我心里黑暗,我感觉最后的结尾暗示着一个残酷的结局,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猜想,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没法解释最后五分钟的剧情。
我觉得她要自杀,而且就是提前回家那天。
最后五分钟的剧情:镜头先是一个她的座位空着的特写,然后是她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学校,转身往家走,心里说:“今天我得提前回家了,上午课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家了,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那个才是最担心的,要是我身体健康就好了”回到家,他爸刚上完夜班在看板球比赛重播(说明当天他们全家没有出行的计划),素媛回到自己屋里,然后看着桌子上一桌子的玩具,说“今天把飞机拼好了,因为是给弟弟,所以拼得特别好……”拿着飞机走到客厅,教训爸爸不能买彩票,给爸爸剧透昨天比分(说明她昨晚没睡?
)。
进入妈妈的卧室,妈妈在小宝宝旁睡着(说明当天不是接小宝宝回家的日子),素媛笑着躺在小宝宝旁边,边逗着弟弟,边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完)为什么第一个镜头是她座位空着的特写?
因为她即将不在了,那个座位周一会空着。
为什么离开学校时要回头看一看?
因为不会再见了,所以要多看一眼。
为什么突然要提前回家?
提前回家说明起码不是经常提前回家,这次提前回家肯定有什么理由,也许是因为她的计划里不得不提前回家。
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如果字幕组精准的话,说明这是个未来时态,说的是以后小朋友们“会”怎么看她。
她的特殊情况老师和同学应该大概都知道,这个担心说明会有别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最担心”“星期一该怎么解释”?
不出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做这种担心?
只是担心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提前回家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该怎么解释”并没有把主语限定为她自己,应该是担心周一父母如何为她的事情做解释。
为什么给刚刚出生的弟弟做那么多玩具?
因为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因为家里有了新的血脉,自己如释重负,即使离去,父母也有新的希望。
素媛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要强自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小姑娘,坚持自己上学,和小胖子争强好胜,出事后为了不打搅爸爸上班先打警察电话,住院时让独自出来的可可梦快点回冰箱去陪朋友们,自己早睡了也要在画图板上给可可梦留言“今天我先睡了,你早点回去吧”,法庭上抱住爸爸不让他犯罪,等等。
她的考虑从来都是以别人为中心,而她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妥协和痛苦。
电影中素媛的爸爸妈妈反复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伤害有多大”,是的,素媛受到的伤害,一定要远比我们从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大得多的多,但她都是自己承受着,没怎么说也没怎么哭。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恢复能力有多强?
心理辅导师的女儿不是16岁自杀了吗?
我觉得素媛会想只要她死了,她爸妈就不用照顾她一辈子,不用老是担心十二年后的事,他们难过几年之后就会把爱投注在弟弟身上,老师和同学们也不用刻意照顾和回避她,她自己也不用一直承受着无法诉说的痛苦。
这样的话,就不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了,而她自己也不必再受煎熬。
她最后的淡然,我觉得,就是她想通了要一死了之后如释重负的表现。
片名:素媛=许愿=HOPE=希望,或许导演在片名就已经暗示了他是“希望”最终准备自杀素媛能活下去,他是“希望”说过“哎呦,要死了,哎呦,要死了”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的素媛能活下去。
或许导演故意不拍出来这个自杀的结局,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素媛可以像他不去拍这结局一样不去自杀。
1. 丝毫没有艺术性。2. 导演有意压制角色更多面情绪的表达,充满着韩国类型电影的套路化表达,过多性格单一的配角仿佛工具人,在韩国这类电影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设置。3. 四倍速看都不影响我理解主角的表演,因为每一个角色的情绪都太单一了。4. 如果素媛值9.2分,那亲爱的值20分
像这种「根据真实故(惨)事(案)改编」,less is more,拍得越克制越简单越好。导演虽无神来之笔,但很准确地把握了泪点与笑点之间的度。整部电影把人哭得脱水(因为荷尔蒙的关系,姐几乎从头哭到尾,最后完全虚脱了),但毫无「硬煽」的痕迹。用一种乐观明朗的姿态把观众集体虐得体无完肤。
无奈的现实是我们的情况比他们更糟糕,要有多勇敢,才敢生小孩啊……
同样是幼女性侵案件题材的韩国电影,《熔炉》侧重维权,《素媛》侧重治愈。相比清新煽情的《素媛》,我还是更尊敬那严肃不屈的《熔炉》。当初《熔炉》的结尾把我震撼得泣不成声。而《素媛》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这种从头到尾拖沓矫情一刻不停的猛烈煽情手法我早就免疫了。不喜欢。三星半
那麼小的孩子 要怎麼保護他
面面俱到淺淺而談的催淚片。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从素媛到素望,生活有阳光才有希望,可可梦是全片最治愈点,哭成傻逼。“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要死了,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义”
【B-】如此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都能被拍成催泪温情肥皂剧,实在不知说什么好,韩国这种“快餐”电影,人为安排痕迹明显的剧作,总给我一种“浮于表面”的感觉。另外除了小女孩和知心大妈,其他人演技真是糟糕,尤其母亲和闺蜜那场医院哭闹戏,演技浮夸的令人发指。七分正常,八分稍高,九分理解无能。
原谅我,真没看完,韩剧的俗套外加过火的煽情
如此用力的煽情很难不从头哭到尾。同类型片更喜欢熔炉。
全程都是泪点,小男孩为了不让小女孩在受到伤害,和几个同学一起默默跟在后面,朋友、同学为了鼓励她,在小女孩家的门上贴满了祝福,爸爸为了消磨带给小女孩的记忆,带上很热的玩偶衣服,逗她开心保护她,小女孩说活着就是为了死去,顿时泪崩
故事很现实 演员演的很好 细节很打动人心
一个好爸爸
不知道该怎么说,从狩猎到7号房间到熔炉到许愿,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许多剖开人性本质后发现的肮脏与血腥,做一个好人的定义不只是个人的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因为单凭怜悯之心和微薄之力是做不成什么事。要好好保护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在有所成的时候担起社会责任。
李濬益用他最擅长的娱乐化手法去消解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议题,这个处理方式本身就是带有原罪的。反复出现的素媛文具店全景,变换了几次取景角度,分别将远处的十字架、医疗红十字置于画框内,是全片屈指可数的视听策略。结尾收得倒是比导演以往的片子要写意,为此加一星 with yy
太灰暗了 不要看了
这个家庭也恢复太快了吧,想起看过的一些新闻报道,没这么煽情可真实多了。
不喜欢这种消费惨剧催泪的
开幕 李濬益出席
不得不说韩国在题材方面很大胆,影片压抑绝望,一度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