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网播是一个明智之举,首先这会降低观影门槛([馋嘴]),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去观赏这部作品,如果继续奔着影院去,就现在的风评而言,无异于投河自尽;再者,网播必定会吸引来一大波前来审判的观众,这对于“火锅”来说不是坏事,因为它已经没办法再坏了,当观众用自己的眼睛去审判,或许他们会发现其实“火锅”也没外界说的那么坏。
要肯定的是,导演丁晟一贯的对于文戏的坚持以及对台词的凝练,虽然影片中台词量很重、废话也不少,但那些废话也都是经过打磨的废话;另外,丁晟敢于对自己“硬冷”风格发起挑战,创作一部底色偏暖的“软”喜剧,不容易。
当然,要细挖“火锅”肯定还有其它亮点,比如内外皆戏台的设置、封闭空间不断被闯入打破又重建的“痊愈式”设置,再如演员高于影片质量的表演,但,那些致命伤不能被忽视。
长,真的太长。
正如谢飞老师所言,这部电影在三分之二处就该结束,看到后半程,几乎是硬着头皮、撑起眼睛在看,编导想要给每个人一个“圆满”、给每段关系一个“说法”,让影片看起来颇显牵强和刻意,剪不下去本身就是能力不足的一个体现,观众都看在眼里,犟嘴没用。
匀、真的太匀。
整部作品出现的五位主要角色,每个人的戏份比重差不多,但并没有让影片显得“主角群立”,而是沦为群演,如果你把杨幂这样咖位的演员请来,却只给到如此分量的戏,试问意义何在?
俗,真的太俗。
主要的情景设置在一个戏院内、主要的故事围绕一个“贪官”展开、主要的情节是厘清每个人与他的关系、主要的表意是一线生死的抉择,这样的故事,不论是作为剧本杀还是剧情片,都显得过于俗气,就故事体量而言根本撑不起类型的框架,不要怪观众爱玩手机,要怪就怪你没有类型应有的实力尊严。
今日“火锅”上线,我的建议就是可以一看、看了不亏,至于好坏,还是要各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判。
整体总结一下就是《扬名立万》+《火锅英雄》。
本片基本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一群人一起讨论着案情,每一个人物都与案情有着各种联系。
这样的情节在剧本杀兴起后,在很多影片中都出现过,属于是比较套路的剧情了,比如前几个月刚上映的《戏杀》。
本片有着非常浓郁的川渝地区当地的特色,比如四川火锅、四川麻将、川剧、四川话等等。
主角们围坐在一桌火锅旁边,边吃边聊着案情,每一个人都怀有心事。
随着剧情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细节被透露出来,使得整个案件变得愈发烧脑,充满了十足的悬疑感。
另外,全片的喜剧效果也极其浓厚,全程都笼罩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之中。
主要还是奔着杨幂去看的这部电影,她在片中总共有两身造型,都能足够勾住观众们的魂,尤其是那几处撒娇场面。
同时也能看出她演技的逐渐成熟。
其他几位男性角色的表现也都挺出色。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是一部非常“谨慎”的电影,丁晟想要做出非常现实的表达,又担心这种表达会遭遇麻烦,因此在戏剧文本层面极度弱化,反而用封闭空间的舞台化形式去刻意地与现实做区分,即所谓的“剧本杀”电影,而传统意义上的剧情也被严重弱化,转以情绪为主,支撑起不够强的文本。
在此前的创作生涯中,丁晟一向是以“男性题材”为核心,男性的浓烈情绪与气质支撑起了全局的内在氛围。
而到了《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则是延续与升级。
火锅与川渝文化对接着豪爽辛辣的地缘气息,从而形成了一种跨越性别的英雄气。
这也对应着四川地区的历史积淀,从两汉时期开始,四川就是蜀国的大本营,刘关张的义气和忠诚奠定了英雄的地域气质。
这种气质延续到了当代,就成为了川渝人针对腐化社会的一种“压制”,用豪迈的英雄本性保持住传统的风骨,在黑暗的社会中弘扬正气。
这种做法并非不是丁晟的风格,也有客观因素的限制。
它实际上是用情绪来撑了一个其实不太需要“英雄气”的小格局事件,贪官的大恶也被拍得很“小”,和每个人对接的恶事都是起调颇高而又落实简单。
于是,必要说反转在逻辑上也就都显得很浅,停留在了“哦我不知道,现在你给我说,哦我知道了”的程度。
电影以一个案件作为基础,塑造出了悬疑的风格,每个人物身处案件之中,似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网友初见面”的设定强化了这一点。
作为悬疑类型的常规打法,对每个人真身的猜测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在本片的表达中,这一点与川渝文化的豪爽英雄气质对等了起来,以后者的“历史感”冲击前者的“黑暗当代”。
电影的开场即是对此的表现---镜头以下半身的特写开始,强调了罪犯身份的悬疑未知,随后犯案段落迅速切掉,代换为于谦唱戏的戏台,时迁、包拯、关羽的画像与川剧变脸的“传统英雄气”就成为了此前犯案的“压制者”。
然而,出于物欲的利己才是当代的主流,传统风骨被暂时地遏制着,川剧戏台正是对此的象征:戏台即将被拆迁,台下变成了打麻将的娱乐场所,台上的英雄戏则已经是无人问津,于谦的变脸也戛然而止,以失败收场。
于是,影片就变成了“戏台”的回归之旅。
所有人物都以正邪未知的身份出现在戏台之上,有一些出于传统英雄的正义之心,另一些则是前者要抓捕的罪犯。
他们都说着普通话与四川方言的混合,意味着各自身份的不确定性。
而厘清罪犯身份与各人正邪的方法,也以“麻将”作为开场,用川渝文化的形式“压制”着当代的犯罪,不仅是边打麻将边互相试探的剧情层面,还包括了用“麻将牌的几万来对应赃款”的细节。
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对“戏台”的强调。
全片的人物行为都发生在戏台上,主角们的犯案、讨论、争吵、分赃、角力,都伴随着“唱戏听戏”的周边环境,而犯案的过程则以他们的回溯来进行交代。
这就让川渝文化的“英雄气”笼罩了整个犯案和探查的过程,象征着团伙心中正义一面的内在精神力,正义战胜罪恶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
对“传统文化环境”的强调体现在各个方面,人物的行为节奏始终伴随着川剧的演奏,而川剧与火锅标志性的“红色”也以光线的形式包围着一切,更于构图层面随时保持着“关羽像”的存在。
标志性的一幕是,当他们分赃之时,每个人的物欲都达到了极限,而“红色”也从此前的川渝之色变成了百元大钞的颜色。
然而,于谦依然会叩拜祖先,而分赃也被川剧扮相的“时迁”所打断,门外戏台上的红色光线重新进入了房间。
这暗示了他们的“正气未泯”,虽然一时受到了当代腐化环境的影响而犯罪,却在更大的正邪忠奸面前拥有正确的态度,“时迁”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会有偷盗行为,内心中却仍然不失为梁山英雄。
因此,当他们面对更大罪恶事件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正义才会被唤醒。
被害人的衣服也是“红色” 是当代罪恶的更升级版本,他们却不再能完美融入。
从他们遇到尸体开始,“传统川渝”就开始以更确切的方式给出了“影响力”,仿佛在指引着人物的一切行为。
于谦阻止同伙逃跑时,殴打对方的行为与门外戏台观众的打架相吻合,而更重要的则是“火锅”的意象---当他们处理尸体时,全景镜头里始终有火锅,更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涮汤声效。
火锅正是川渝文化在当代的代表性存在,其激麻辛辣对应着地域的豪爽之气,“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也就成为了一种双重性的表达:他们的分尸计划从九宫格火锅中得到了灵感,似乎是负面犯罪行为上的“一顿火锅解决一切”,实际上却是川渝文化环境对正义本性的激发,让他们最终走回了正途,是积极意义上的“一顿火锅解决一切”,只要有火锅给予的永恒精神,就没有消解不了的犯罪诱惑。
在分尸执行时,各人都流露出了自己的良善一面,男人会照顾女人,女人也会贴心地给男人蒙面,防止厉鬼找上自己。
这引出了“火锅”文化对众人积极转向的引导,分尸时包拯扮相的演员出现,构成了对此前“时迁”的延伸升级,暗喻着传统文化的唤醒之力愈发扩大。
主角们也扮上了川剧的扮相,并必然地走上了犯罪的逆转节点,即使有金钱诱惑,依然对分尸无法下手,引导他们的正是环绕始终的唱戏之声。
随之而来的,则是“传统正义”与“当代邪恶”的真正对决。
主角团的一时小恶被象征性的“川渝文化”所对冲、消解,这种象征随后延伸到了更加落地的层面:他们从起死回生的田雨口中得知了贪腐犯罪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内心深藏的正义之心,随即开始了对田雨的惩治。
田雨与主犯于谦的关系正是当代社会的浓缩,前者是真正的罪恶,因贪念而导致了于谦在拆迁一事上的利益受损,是欺压的权力阶层,而于谦则是当代社会里的被害底层阶级。
于谦是所有人物的代表,每个人都以不同的形式成为田雨的受害者。
他们对田雨的制裁以个人的受害心而诱发,随后传导到各人身上的则是朴素的正义之心---于谦的犯罪从一开始就是对贪腐罪犯的反击,是一种超越当代法律的“替天行道”,这也传到了最初对此不知情的其他“小恶之人”。
他们对当代罪恶的对抗出自传统,所有人都打扮成了角色的扮相,而田雨在刚苏醒时对“黑白无常”的恐惧与自白也是对此的表现。
而“当代”与“传统”的对决也以具体的形式展开。
主角团的身份被田雨识破,这象征着他们终究身处于“堕落当代社会”的事实,对应着日常生活中的底层受害状态,于谦受到不公平的拆迁安排,余皑磊的姐姐被害,自己被顶罪,杨幂则是田雨的感情受骗者,小哥的母亲更是被田雨肇事。
他们的欺压来源都是田雨,后者身上的“当代权力”让他们无法与之抗衡,甚至连内心中传统正义的象征“川剧扮相”也被对方揭穿。
电影从一开始就强调了下半身的特写,最初是对具体身份的模糊处理,与众人初登场时的下半身特写相对应,带来各人真面目的悬疑。
而随着田雨通过下半身而揭穿于谦身份的节点,下半身则成为了主题的表达工具,是各人无法“伪装”的当代化打扮,意味着不可消除的当代社会压制。
在影片的后半部,“当代”与“传统”进行着持续的对抗。
回溯中的田雨家与当下厨房的两场“火锅”形成了空间上的对抗,在揭露剧情真相的同时,也由当代与传统的环境布置而引出两个时代的对抗。
众人在后者的环境里进行着对前者的真相分析,也猜测着同伴的正邪真面目,更大的罪恶者猜测对象从余皑磊到杨幂,真相的未知也对应着“传统”的暂时受压---田雨不停打岔,搅乱着众人的思绪,而“传统者”内部也不断产生争执,直到本应处于正义阵营的“川剧扮相者”杨幂露出了对事件深度参与的真容,正义的弱化达到了极致,并由杨幂之口揭露了各人的小恶。
而在这个阶段,火锅也成为了田雨家中一锅对应的“当代罪恶”(分尸的诱发)象征,是犯罪层面的“一顿火锅都能解决”,最代表性的就是余皑磊用火锅汤威胁杨幂,随后高潮则是众人在火锅周围的“自相残杀”,并导致了田雨的挣脱。
最后,“关羽”成为了对正邪归属的引领存在。
他是时迁与包公的极致升级,逆转了田雨的优势,也让众人再次回到了“对抗权力阶层”的统一。
“火锅”也回到了象征传统一面的状态,田雨家的“当代火锅宴”消失,厨房的“传统火锅席”则占据了全部的地位,并在桌上厘清了全部的真相。
这也是杨幂头发的象征寓意:她的红色先对应着田雨同伙与众人偷窃的“幕后设计人”,是当代的“火锅”,最后则变成了传统的象征,对应寓意的转向对应着内心状态的变化。
影片最后的处理是巧妙的。
“火锅”成为了传统的正义执行者,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被田雨意外打翻,并随即引发了触电。
这是一种天道的制裁,是众人心中“正义”对身处当代的他们的拯救。
在剧情真相的层面上看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彼此的一种“加害者”,代表着他们会堕入当代社会的“小恶”,却又都是因田雨之“大恶”而成的受害者,其基底是内心的善意,对应着最后的转善。
从作品内部角度而言,这实际上是众人在现实中的最好出路,他们是田雨之权力阶层的弱势者,在当代的有力者面前束手无措,这正是对当代现实的象征,如果他们动手杀死田雨,反而会是更进一步的“堕落”,既是罪恶的沉沦,是对于最初“分尸”之起点状态的回滚,同时也是在当代面前的投降。
包括后续的见死不救,也会带来绝对真相的永远未知。
而在电影之外的创作角度上看,正面人物的杀人也无疑是一种犯罪,很难得到审查的通行。
因此,“天道执行”就成为了最佳的处理方式。
“传统”的火锅制裁了田雨,而众人也从当代的自己变成了田雨闪回里的“黑白无常”,以内心中的传统一面而“引发”了冥冥之中的天道。
这暗示着当代社会的黑暗程度,传统正义无法得到最极致的实现,却也引出了当代现实里的一种可行出路---所有人都基于内心里的朴素善意,救活了田雨,并决定不分脏款,让当代罪恶交给当代法制去处理。
影片的结尾落到了对当代法制之正义的信任之上,所有人秉持着内心中的传统正义,事实上当代系统也是如此,因此法制依然是可以信任的,当代社会也依然是有希望的,它本身就是“传统正义”在当代的落地。
在电影的结尾,戏台的“传统红色光线”结束了,他们却在救活田雨的时候迎来了更明亮的阳光,沐浴在了当代现实的日常性环境之中。
并且,代表传统正义的“古代英雄”也得到了与当代现实的合一,一直引导着众人善意的“时迁”“包公”“关羽”都是于谦的妻子,她具有了当代的身份,而于谦的正义也混入了夫妻之情。
当他们纠正了向戏台扔烟头的观众,并挽救了戏台大火时,传统的精神留存、以其精神而实现的当代除恶、以及对当代制度--戏台结束,众人回到当代现实的田雨家中--的“自首”回归与信任,完成了最后的落地表达。
非常明显的是,丁晟对全片进行了非常“传统戏剧化”的处理,所有人物的情绪都以极其外露的形式给出,戏剧冲突也极度外露,甚至到了一种“故意放大”的程度---人物的表演状态就是如此,而情绪对应的内心动机似乎又略有不足。
而在传统角度上看,每个人身上的事件真相似乎又都不够复杂与“黑度”,甚至与腔调和情绪相比,有了一点“小题大做”与“虚张声势”的意味。
从传统剧情作品的角度出发的话,这无疑会被视作影片的叙事缺陷。
但就像本文开头所说,丁晟的作品向来以“情绪”为内在核心,在本片之中,这种情绪是传统的英雄气与正义之心,它是浓烈与辛辣的,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物的精神之中,抵消着他们在表层上的“堕落于当代”行为,逐渐引导着走向善的一面。
因此,对情绪的有意“放大”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它就像火锅与川剧一样,始终笼罩着电影的每个段落,形成对人物的正面引导。
这也引出了丁晟的另一个“非经典剧情式”处理,即刻意的舞台戏剧化。
伴随着从始至终的川剧伴奏,所有人物都成为了川剧中的人物,象征着他们内里的“川渝英雄”本质。
而作为对此表达的匹配手段,戏剧层面的“舞台化”也就是必要的处理了,而舞台不同于经典叙事的电影,在呈现上普遍会以“放大、夸张、外露”为主。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是一部“丁晟”而又不“丁晟”的作品。
它的浓烈、情绪为主的方式,吻合丁晟一贯的情绪走向,却由高度的戏剧化修饰,做出了更升级的呈现。
同时,高度的舞台化也是一种延续与升级,比之《警察故事2013》是很明显的。
并且,比起以往的作品,这一次的丁晟无疑有着更“社会向”的表达,甚至涉及了“传统精神之于当代社会的局限性”这种尖锐的表达倾向。
它显然会受到审查的阻力,其剧情层面的案件真相尺度不足,难以对接浓烈而极端的情绪与“反转”的程度需求,客观上也有外部环境节制的因素。
因此,这种舞台化的夸张处理,将情绪本身以合理的载体和形式进行“夸大”,让它的“过度”变得更自然,而这种舞台化的夸张处理也是现实最可行的手段了。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丁晟的处理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
田雨再次恢复了神智,此前变傻的“天道制裁”似乎由此抵消,主角团的正义没有起到作用,当代的力量难以被战胜,甚至连“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都被于谦亲自质疑了。
然而,这又迅速得到了丁晟在更高维度上的“暧昧回应”---田雨表示“那就两顿”,随后众人脱出了角色身份,字幕打出了“纯属虚构”,一切都变成了影片内部的“非现实架空”,随着画面对现实片场的回归而结束。
在这里,丁晟或许做出了导演生涯中最聪明的一个设计。
“架空”而被否定了的可以局限在结尾的彩蛋式一幕,是田雨的“邪恶胜利”,也可以是引导彩蛋开始而尚未回落片场时“经典过审式字幕”的“众人自首”,也可以是“回归片场”之前“传统正义伸张”的全片内容。
同时,田雨打破第四面墙的“那就两顿”,是回落片场的瞬间,而此前于谦的“质疑”则仍作为角色,这可以视为田雨以现实身份而对于谦角色代表的片中“虚构”进行的“现实正面”之纠正,也可以是田雨以打破第四面墙而强调的“此前一切正义伸张皆为戏剧”,更可以是连同其现实“两顿”在内一并被字幕划归的“虚构”。
这样的中和,在《解救吾先生》中也有展现,算是丁晟曾经具备的一种能力。
作品先强化了王千源作为匪徒的“爷们”,模糊正邪属性,悍匪的“匪”而突出“悍”,在无道德约束的情况下成为离经叛道与绝对自我、类似于美国电影里银行劫匪的形象,再用吴若甫饰演的警察去中和他的“非正邪之爷们魅力”,从行为细节到对家庭的留恋再到面对审讯时的色厉内荏,逐步弱化他的绝对荷尔蒙感,从细节上的动摇到临刑时对家人的留恋,将他的“大侠”形象削弱,作为普通男人而走上错路的结果得以呈现,将之归到更高维度的法律与正义笼罩之下。
由此一来,作品就呈现了非常立体的悍匪形象,他有着表面的“荷尔蒙”,以此形成了一层打动力,在其下面又隐藏着复杂的“虚张声势”之软弱。
对生机的渴求、死亡的恐惧,与此对接的家庭之情(死了就没人照顾家人),以及对正义和法律的畏缩。
这让他变得更加立体,既是表面的爷们又不够真“爷们”,既是凶悍匪徒又是普通男人,具备了比单纯“荷尔蒙”更为多重、复合的形象魅力,又与正统价值观不冲突。
“爷们”与“正统价值观”就达到了平衡,双雄对决也从迈克尔曼的《盗火线》式变成了其与更本土化的主流警匪片的结合。
但在随后的几部作品里,丁晟有了更多的类型化与主题诉求,作品质量也下降明显。
《英雄本色2018》甚至糙到“简陋生硬”的程度。
他也试图做出改变,在《铁道飞虎》里加入了搞笑元素,《警察故事2013》则有了较多的女性存在感,比以往更侧重于中年男人的生活心境,面对事业、家庭的现实压力,而这又与正义的信念产生冲突,由此反衬出“坚守正义”这一最高级别的“爷们“。
《警察故事2013》与《解救吾先生》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聚焦于男人在“荷尔蒙”之下的内心世界,远不如后者复杂、中性、深度,却更加“接地气”,展现的是普通男人的生活,也试图吻合最标签化的刻板主旋律。
这种中年危机其实也契合“警察故事”系列的风格转变,《新警察故事》就已经不再塑造超人警察,而是展现其的无力与挫败。
但这两部作品都摊上了成家班风格,显得有点落伍,而且对《铁道飞虎》来说,还不太符合抗战的历史背景情境。
并且,《警察故事2013》试图通过密闭的舞台式空间创造极端环境,以此激化人物关系与内心矛盾,从而强化戏剧冲突,却在有限的文戏体量和不够高效的叙事中落于单薄,极端环境的作用仅仅是负面的“非日常化”,就此削弱了更“普通”的中年危机表现力。
相比之下,丁晟这一次实现了比《警察故事2023》更甚的封闭空间与舞台化创作,在结尾更以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而再次强调其“舞台属性“,也展示了自己平衡于审查的能力。
这样的结尾是他的一种进步,此前的他只会拿出《警察故事2013》这样的生硬作品,以一种极度自毁的方式应对审查,牺牲了主题也削弱了观感。
而这次的他则找到了强化情绪的舞台戏剧化形式,对接强烈的形式感与冲突性,更匹配了喜剧与悬疑的类型化,在创作层面更显得心应手,于自身和观众之间寻求平衡。
而能够拿出这样的“油滑”结尾,则是他作为“中国电影人”的成熟。
此前的丁晟是“硬派”的,但对中国电影人---至少在主流范畴内---的身份来说,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油滑”式成熟,甚至需要比火锅还油。
幺幺无七天生就应该在一起。
像李九霄说他演的七万是一个有光明未来的好学生,但被命运推上了另一条路的一个人。
而幺鸡也是如此。
如果幺鸡家里有钱她又那麼聰明,她也会像七万一样是個好學生,读书上大学,而不是去工作。
小小的年纪就看尽了世间百态,中间被骗信了「我会给你一个家」做三,认清现实后果断分手。
自力更生,靠着创业卖面膜为生,学会了各种方言(尽管不地道)…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内在已经疲惫不堪了。
可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七万,他不善言语却会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她。
可以说他只是看不得女人哭、见不了女人被打,可是保护也是真的。
就像保护她身体一样保护着她的精神世界。
中间幺鸡暴露身份后他问她过去做什么工作的,她没答。
后来一切终了,他又问她,她才回答他。
(因为第一次他问就像是当个八卦,而后来一问才是原来他真的想知道真的关心她过去的职业)他的关心她明白了,才卸下心防跟她说过去和未来。
她就像是一只刺猬,红发豹纹就是她的刺,有了这些「刺」别人就不敢随意伤害她(就像楊冪說幺雞是溫柔大方的這樣一個人,只不過這劇話是有前提的)。
而他就像一只蜗牛,本体柔软而外面有一个坚固的殻保护着他本身的温柔。
他的殻就是他的「暴」,像幺鸡的红发一样迷惑着旁人。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他是多么温柔。
不准旁人对他妈妈有一丝不尊重,不许他人伤害女生。
他们俩无论是过去身体上的经历还是精神上的伤害都非常相似。
他们都是那种外表看上去很不好惹,但只有对他们重要的人才知道他们有多温柔、多美好的人。
而像他们这样的人放开心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而偏偏他们都对彼此放开心防。
他对她讲病重的母亲,她跟他说不堪的过去。
他是她的安全地带。
我总觉得,在观众看不到的未来,两人一起在阳光之下生活。
過去他的殻保护着自己跟母亲,后来壳内还多了一个幺鸡。
他們倆好嗑的點不是小媽文學而是他們注定就是會在一起的。
他們是命中注定的一對。
就算有2兩人不是官配我也覺得他倆電影結束之後餘生已經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這些話就是七萬對幺雞的告白!
未來相約火鍋 幺雞找人 七萬準備食材補:忘了說了,幺雞的本色就是她出場時那個妹妹頭。
而後來無論別人把她當成什麼樣的人,她外在看上去多麼厲害,他還一直把她當成最初那個需要保護、像他撒嬌的那個可愛的妹妹頭幺雞一樣保護著她。
她能說會道愛作弊會騙人卻對七萬說了真話,他不善言辭卻用行動替代了言語,用全身的一切去保護他重要的人。
他是她過去從未見過的一個人。
過去她見過太多謊言、低俗,骯髒,而他看上去暴躁卻無比純真正直。
這樣的人幺雞怎麼可能不心動?
又怎麼會彼此放開心防談論自己私事。
他倆不是真的我絕對不信。
再補充一下,做三那點我不是很確定。
因為電影沒交代這點,但我有幾個猜想,1、田雨跟幺雞認識的時候還沒結婚,但跟發財他姐接觸被三。
2、田雨結婚了幺雞知道自願當三。
3、田雨當時單身認識了幺雞但最後選擇發財他姐,她不願做三然後分手。
其中2可能性最小因為後面說但他給不了我一個家說明她很重視結婚或者說結果,想要一個只有兩個人的感情。
讲述了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戏院后台库房分赃,竟意外牵扯进一桩命案,一顿热辣滚烫的火锅翻滚着层出不穷的悬疑,贪婪和欺瞒引发连环逆转,最终,四人特殊身份渐渐浮出水面,神秘的真相也呼之欲出的故事。
影片伊始,戏院老板九哥在网上发了一个谜语帖子,很快三个网友就慕名来到戏院与老板凑成了一桌麻将,顺带着把谜语给解了。
九哥一看来的都是聪明人,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说明了他发帖子的用意,九哥经营的戏园子,听说要被拆迁,于是找到了拆迁办付主任准备贿赂20万(实际上只有一块假表),希望能保住戏园子,却发现主任家的厕所少了面积,有夹壁墙,怀疑藏了贪污的巨款,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计一起去把钱给偷了。
九哥把话挑明了,三个网友也不含糊,当即表示入伙,大家商定,干完这票就散伙,以后各不相认,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保密,也为了显示团伙的专业性,四个人都起了外号,九哥化名九饼,其余三人分别是发财、幺鸡(女的)、七万。
“麻将”团伙组建完毕之后,马上开始干活,行动非常顺利,半个小时后,四人带回了两个箱子到戏园子库房,先把那墙里藏的箱子打开了,一卷一卷原封的“毛爷爷”让他们血脉喷张,九饼说“,我只要我那20万,余下的你们三人数数平分了”幺鸡提醒大家,还有一个大箱子还没打开呢。
于是,手忙脚乱开启大箱子。
第二个箱子装着穿着睡衣的付主任,四人以为主任已死,打算分尸然后各自处理一部分,共同承担责任,谁都无法下手,等了半天,付主任自己醒了。
付主任不仅醒了,还把九饼给认出来了,接着就是发财、幺鸡、七万,原来,幺鸡是情人关系、发财是付主任的小舅子、七万给付主任送过外卖。
在火锅面前,大家一一道出了与主任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付主任的媳妇发现他有外遇愤而离家,然后失联了,晚上,痛定思痛的付主任决定结束与情人的关系,于是在家里叫了一桌外卖酒菜,七万送完酒菜后不久,情人幺鸡就来到了家里。
幺鸡家境不好,在夜场卖酒,后成为付主任的情人,那晚,幺鸡是为了去要钱的,就在付主任给幺鸡下药的时候,九饼来家里谈业务,送走了九饼之后,幺鸡发现付主任偷偷往酒里放东西,结果付主任喝了那杯有药的酒,被装进了行李箱。
幺鸡拖不动行李箱,于是把付主任留在了家里,抹掉了自己存在的痕迹,却遗失了一副耳环。
第二天,麻将团伙前来偷钱,当九饼、发财、幺鸡撤退的时候,负责垫后的七万把付主任也给带回来了。
关系捋清了,发财一个劲儿的盘问付主任把自己的姐姐弄哪去了?
他这边问的正起劲呢,七万突然爆发了,对着发财开始使劲。
七万是为了报仇来的,四年前正在冲刺高考,他妈为了凑以后读大学的钱,在去借钱的路上被车撞,理赔的钱不够,七万也没读成大学专心照顾他妈,如今旧病复发,来找出狱不久的肇事司机。
七万的报仇对象是发财,发财因为撞人判了三年,出狱后日子也并不好过。
然而随着聊天,原来发财是为了给付主任顶包,当年是付主任酒驾开车,事后找来了小舅子发财为自己坐牢。
而付主任之所以去那不顺路的地方,是为了赴七万妈的约,付主任是七万被蒙在鼓里的亲爹。
在旁边目睹了这一切的九饼同志在媳妇的提醒下,终于醒悟了,合着你们都是一家人,又是情人、又是儿子、又是小舅子的,就我一个外人,不能跟你们玩儿了。
九饼哥立马回心转意,马上劝几个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后,几个人在九饼媳妇的感召下,都幡然醒悟了,不醒悟不行啊——九饼哥媳妇一会儿扮时迁、一会儿扮包公、后来还扮关二爷,老吓唬麻将团伙。
最后,九饼的戏园子其实是保护建筑,并不会被拆迁,而付主任因为意外窒息,耽误了6分钟后被救活,变得痴傻,众人把付主任送回去,然后自首,结果付主任自己进去了,麻将团伙初犯加自首,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判了缓刑,团伙改行开起了火锅店。
前一段这个电影我感觉争议还是蛮大,所以还好五一放假了,然后看。
因为最近看到他卖给平台了嘛,本来说是撤档,结果最后变成了这样。
其实在去年我都很期待这部电影。
前几天看了导演的一些操作和发言,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对此不做评价。
台前是清官,台后是凡人。
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一念之间,黑暗光明。
每个人都有联系,但是最后反转这么大吗?
整体感觉乱糟糟的,为了反转而反转,有时候有点无聊,我觉得悬疑类的电影我更喜欢逻辑性再强一点的吧。
我觉得好几点不能说逻辑牵强,其实打发时间还OK。
很多人这部电影和扬名立万做对比,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扬名立万,好看的多。
唯一觉得精彩的一个点,或者说让人眼前一亮的一个点,是戏曲人物的台词穿插,戏曲的角色打破好几次对峙的局面。
但是好像既想写人性,又最后弄了一个emmmm,好像又不能说中国式结尾,又不能说大团圆式结尾,反正突然开始上价值。
没有一顿火锅(烧烤)解决不了的事 如果有 那就二顿听片名就感觉很low的剧情 翻看制作 导演丁晟感觉转型 下坡路曾几何时 硬汉IP系列二部 警察故事2013一晃十年 排出不一样的悬疑反转风格 大兵小将 铁道飞虎(成龙蜜月期)解救吾先生 英雄本色2018 网络大电影 特警队有点像四人餐桌 剧本杀 真心话大冒险 层层反转 一群乌合之众自诩雌雄大盗 台词 剧情 贫嘴 都跟小品相声雷同怪不得票房不佳 临时撤档下线 简单中蕴藏深意布景(有些像戏杀 这部网大)涵盖脸谱,道具,火锅,戏台等等,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地道的四川风味(黄小蕾饰演 人潮汹涌也是)余皑磊拓展戏份四人盗窃组偷钱(第一个箱子 我就预见到 有可能是人)善恶一线,光明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多次提醒 寓意)总体而言 没有太大惊喜 依然坚持看完 与火锅有关的 (火锅英雄)
本观后感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另,本观后感不讨论演员的业务水平。
我看完电影觉得我花的电影票不值,导演可不可以请我吃一顿火锅来解决这件事?
没有“9号秘事”的命,得了“9号秘事”的病,而且还疯狂注水到两个小时。
这样的尝试的意义只是有一次证明了小成本单一场景话痨悬疑片有多么难拍,以及本片编导水平有多么菜。
电视剧级别的视听和剪辑在如此质量的剧本面前已经不算是缺点了:不仅有尾大不掉、强行煽情的(现阶段)国产片通病,它最明显的问题是牺牲一切合理性换取奇观一般的反转。
人物的行为逻辑自然是第一个牺牲品。
当九饼(于谦)在群里发布一则字谜随后秒速撤回之后,其他三人瞬间会意并加入饭局,有这反应速度哥几个混成现在这样真是委屈你们了。
当几人发现箱子里的是付主任时,发财(余皑磊)判断他已经s了、僵硬了,付主任后来却起死回生。
在这中间导演还很巧妙地插入了一场“(险些成为)汉尼拔大戏”,在无数种更可操作、暴露风险更小的方式中,导演偏偏让他们选择了分s这样执行难度最高、最难把握——同时也是最猎奇、最抓人眼球——的方式。
为了这碟醋包了这盘饺子,这电影是真把观众当傻子啊。
不仅如此,在最后人物的真正身份和动机揭晓之后,观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人物在第二幕吃火锅的时候有无数个时机可以把话说明白、去确认自己想确认的事情,但他们好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定要忍到第三幕集中爆发。
那么中间大段的试探、拉扯与妥协也没有什么戏剧意义了。
没有时间为导演的“秽土转生”操作扶额,紧接着赶到战场的是一场狗血伦理大戏。
在电影的结尾,四人组除九饼以外,一个是付主任的情人、一个是他的妻弟、还有一个是他的儿子!
这还真是致敬星战名梗啊。
就算用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制造反转到底俗不俗可以另说,一群陌生人聚在一起吃饭最后整成全家福的概率导演你真的没有考虑过吗?
编剧老师你编不出来还要挠着头发硬造的样子真的很动人。
这次轮到范迪塞尔自惭形愧了,毕竟咱这部可是物理意义上的“家人侠”。
当我看到这些自作聪明的反转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惊讶、而是迫切的离场冲动。
电影还有一些(很主观认为的、值得商榷的)缺点就是本土元素的边缘化。
电影中火锅与人物的情绪和戏剧动作有一定关联,但并没有有效地融入核心悬念——主要原因是这部电影可能压根就没有这个东西。
川剧元素参与叙事的程度更强,付主任醒来看到众人戴上面具以为自己“见鬼”的桥段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川剧除了指涉角色自身经不住推敲的多面性以外也未深入参与表故事,九饼的老婆除了串场给疲软的剧情添加一点紧张气氛以外,基本是无用的角色。
本片已经充分地展示了,一个糟糕的故事是如何浪费瑰丽且多元的传统文化、将它们按照刻板印象符号化处理,并拿来把一个过期假冒劣质食品一般的电影包装成新潮有趣、抓人眼球的文化产品的。
最后,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仅在戏内可以玩人物的反转,在戏外还可以玩观众预期的反转。
就像一年前的那部《满江红》一样,当你以为你打开的是剧本杀,实际上导演告诉你这部电影是“主旋律3.0”。
开头是“9号秘事”,结尾是“反贪风暴”。
四人组也都能放下之前的各种恩恩怨怨,坐在一起吃火锅!
原来是我错怪编导了,结尾竟然还有主题升华,“贪心者终遭报应,世界上最美好的还是大家善良的本心啊”!
看来写命题作文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建议某档节目的小品导演赶紧拿去改编一下。
这样,以后当人们再次想到不合时宜的煽情和价值说教的时候,大家不仅会说“包饺砸”,还会说“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
抛开电影本身先不谈,对丁晟导演本身有些认识和了解,当年靠着谄媚星汉灿烂公司(也就是景甜最资源咖的那些年的背后公司)拿到了《警察故事2013》的机会,说实话那个电影本身就是个大烂片,作为编剧电影情节当中人家在抢劫另外一个女孩当着面就开始大声报警生怕歹徒不抓她,最后电影的矛盾围绕着人家根本没想杀你,是你丫自己撞上这个刀的,内核其实是一个碰瓷的故事,但是在那个年代港片加成龙对于电影票房还是有着绝对的号召力,所以票房还算能看,估计丁导误以为是他精湛的编剧能力和超凡的导演功底,靠着这个履历后续又拿了好几个港片的资源但是哪怕是刘德华也救不了他。
后来行业开始冷却,那些装模作样的大尾巴狼的皇帝的新衣开始脱落,他开始没有人找他导戏,于是就回学校教书了,上课的时候三句话不离自己曾经的“辉煌过往”,而本片《火锅》便是他沉寂五年之后的又一力作,首先,我相信他对这部片子是十分有信心的,因为出品人中看见导演家人的名字,这是行业内非常正常的投资操作,因为对电影本身非常有信心并且有了所谓杨幂这种票房号召力的85顶流花所以自己的家人也作为出品人出资想要分一杯羹,其次这部电影一共拍了19天,正常一个二十分钟的短片想拍的像样也需要一周乃至更长的时间,他19天拍出了120分钟内容,质量如何我想可想而知,对于这部电影,拍摄时间短或者场景少都不是最致命的问题,之前的小成本《扬名立万》也是票房口碑双丰收,观众不是看不懂电影,是懒得看你这种剧情扯的电影,说回电影本身,杨幂那个四川话说的让人听的特别难受,就是明显不会说硬挤出来的,不会说你可以不说,一个北京大妞非要扯两句四不像,电影的剧情更是特别扯,我泱泱大国十五亿人口,偏巧了坐在一张桌上的这六七个人就全部有关系,而且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亲密,后面的剧情我甚至觉得编剧已经有点癫狂,为了拉电影时常开始不择手段胡说八道,路过的狗都得跟这桌人扯上点关系。
电影前期的宣传全程围绕着杨幂前后差异有多大,演技多么精湛,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个热搜“杨幂太敬业了亲自染红头发”简直令我啼笑皆非,作为一个知名毯星,我还用花那么贵的钱去看她有多美吗,最后所谓的前后差异就是摘了眼镜脱了外套脱了假发,然后说自己是做夜场的,人家说哦你是🐔,她气的差点把火锅倒人家头上,就为了吵架而吵架,简直匪夷所思。
最后就是因为这个电影产生的一场场闹剧,我亲眼看着这个电影的排片量从百分之二十多一下跌到三,那些粉丝都在喊,票房差不怪电影,就是因为不给排片,我只想说你真想支持,去哪不能看,非要放到你脸跟前?
电影票房几乎是同时段最糟糕的,导演也是阴阳人的一把好手,说嗯有观影门槛,然后说外国观众拍手叫好,意思老外比我们有眼光,我只想说你这种中文掺着四川方言笑话的电影他们能看懂个锤子,外国人只要看到中国元素(京剧,关公)就拍手叫好,你放啥他们都说好。
最后我只心疼导演存了那么多年的钱都打水漂了,继续努力,好好上班,五年以后再卷土重来。
如果有,那就两个,如果还有,那就一堆。
对,就是这一堆。
1.一个陌生人在网上写了几句没头没脑的句子,就能招到三个人来一起干大事——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人家敢来,你敢收么?
2.处理师体的方法千千万,扔野外不行?
沉水里不行?
哪怕送回去不行?
那么多方法,偏偏选择最血腥、最容易暴露且难度最大的分师——真够可以的。
3.途中一会儿进来个唱戏的,一会儿又进来个唱戏的,没事,就是要进来,还要装神弄鬼一番——白眼都翻不动了我。
4.那团大乱斗真的是...最后失忆、忏悔、洗白、大团圆,真的是没眼看。
信息量太大了。戏剧化太强使得观众对片子产生一种距离感。虽然有128分钟的时长,但节奏上还是太赶了,就一直顶着顶着,“呼吸”的空间都不够。演员的演技都还算可以,火锅元素其实运用得挺好。
两个空间,五个主演,这样单一场景,完全靠台词推动剧情的电影,要么是神作要么是烂片,没有居中的可能。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在我看来明显是后者,电影看似设置了层层的反转,但一个从根上就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荒诞喜剧,注定了电影所有的设计,不过只是画蛇添足。
难看!比难看更恐怖的是快进看完了,浪费生命中的一个小时
谢飞导演说的没错。单一场景还拍了两个小时,太长了,太长了。整体设计也不是很到位。反观其他单场景电影,《十二怒汉》讨论的是人权,《落水狗》玩的是血腥场面刺激,而这部哪个地方都没给我……
这就是所谓的小成本电影吧,剧情稀烂,制作敷衍,演技拉垮。老密的演技稳定发挥,期待2025。
节奏很快,各怀鬼胎,悬疑喜剧氛围拉满,搞笑元素很多,比如算卦,其他火锅麻将川剧“人命”等等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看点十足,不到最后根本搞不清楚谁说的是实话。杨幂,余皑磊,黄小蕾真是惊喜。五一放心冲,值票价
呃…这…嗯…呵…他妈的…哎
对杨幂永远有雪见晴川滤镜!!!上次看杨幂的戏好久了,这次上了电影好朋友是蜜蜂请我看的。演技在线,而且杨幂这么多年了还是那么好看。推荐推荐
杨幂
开头剧情进展很莫名其妙,结尾可以理解为为了过审强行正义,中间部分还是不错的,搞笑也可以,比较欢乐
前十分钟扣一星。
全员狼人的剧本杀、全员怂人的剧本杀。每个人都贡献了和人设完全颠覆的演技,也是给反转惊喜的一点
导演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开场就在劝退观众,莫名其妙的人物,故弄玄虚的聚会,旋转不停的运镜,仿佛不把观众逼走不罢休,好不容易进入主线,却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后面的不断反转更是让整个故事的框架崩塌,为了反转而反转,为了犯罪而犯罪,没有人物塑造,没有故事逻辑,最后主角团折腾了半天啥也没得到,就跟导演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样毫无意义
这个片子绝不是5分以下的水平,八成是被黑了,其实这个片子比绝大多数院线片都要还靠谱一些,许多地方代入感也强、趣味性也强。黄小蕾真惊艳,画龙点睛啊!
几乎所有情节设计都太刻意了,毫无逻辑可言,分赃和砍人跟过家家似的,剧本杀都比这严谨。【BATWEB/3.8G/08.08】
五一第一坑,开场就要吐了,整整20分钟废戏什么内容都没有,整部电影就一个场景,充斥着中年男人的睡前自嗨,想学姜文又不得要领,镜头一直转转个球,看完电影都不想去川渝旅游了,杨幂好差,一把年纪还想当花瓶。
离谱又合理的人物关系、阴差阳错聚到一起看着各不寻常的“团伙”实则是草台班子。故事走向人物反转让人想笑着喊离谱,这观感真挺绝的,反正我挺喜欢
妥妥的剧本杀电影,投资主要花在演员身上,场景不费多少钱。故事融合悬疑、喜剧、川菜、川剧、打闹等元素。整体来说,情节设计有些刻意,巧合过多,结尾有点乏力,估计于谦、杨幂的粉丝和年轻人会更偏爱。
这种故事情节应该控制在90分钟左右,超出会显得啰嗦冗余
有点搞笑,全靠田雨一个人撑起来这部戏一念之间,黑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