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故事情节,也许得不到满堂喝彩。
但是通过电影这种方式,去重温当年林肯那激情澎湃的演讲,还是无不为之动容。
男主帅吗?
我更喜欢收留他工作的长发男。
但男主的身高绝对不容忽视,现实生活中高个男,如还有这般灵活身段,那真实属罕见。
其中一幕,爱慕已久的玛丽想在临别之前,献上一吻,可惜男主太高,怎么垫脚都够不上。
感觉真是有爱!
最后还是多亏了林肯那标志性礼帽的帮忙,才得以成功。
好看的情节,恐怕我只记得这么一两个。
但是电影的特效,的确做地非常成功,虽说现在市面上处处可见3D电影,但是真能让观众感觉到电影走出银屏的惊喜还是屈指可数。
不论是电影里的打斗场面,还是还原当年美国解放战争的血腥场景,都深深震撼了我。
最棒的情节是林肯和黑人好朋友一起在火车顶配合,用一把斧头猎杀吸血鬼。
对于我来说,合作精神便是男性的魅力之一。
这部电影里的布景和服饰道具都为时代背景做了很好的铺垫,看着女性的大蓬裙,男性典型的三件套,突然让我想起了《飘》里面的斯嘉丽和白瑞德。
的确,一部奇幻电影里少能找到历史的真实,但如果你较真了,就没意思了!!
《吸血鬼猎人林肯》夜在星城,看旧片!
《吸血鬼猎人林肯》动作 / 惊悚 / 恐怖 / 奇幻,最后是吸血鬼被杀!
人类得到解放!
根据小说改编的,历史学家对林肯怎么当上总统是有很大疑问,因为林肯出生贫寒到不行,在当时想以这种条件进入政坛是很困难的。
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信息那么发达。
一个穷人想看到书,比登天容易一点。
而且林肯的日记也是疑点,日记大概是我不能把我看到的真相公布出来,那会使这个国家陷入恐慌。
当然,本书描绘,实属惡搞美國總統林肯,讓他化身為吸血鬼獵人。
我更认为是拟人的一种手段来阐述黑奴制度的极端。
把南北战争时期的奴隶主,或是坚持奴隶制的人比喻成吸血鬼,而林肯是对抗他们的人。
那时美国的奴隶制也是很残酷的,如果是奴隶就会一辈子被使役,直到没有价值为止,所以把奴隶主比喻为吸血鬼也不奇怪。
看完了《亚伯拉罕·林肯:吸血鬼猎人》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 (2012)。
美国南北战争史,我比较熟,但其深层吸血鬼背景,却鲜有所闻。
这么多年了,后人修史,总会客观,亦有真像披露。
反观我国人口大国,社会上吸血鬼一定不少,但由于政府管制,电影审查严格,都上不了银幕,不免心生同情。
威利·华莱土·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和玛丽·托德的第三个儿子 生于:1850年12月21日 出生地: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 卒于:1862年2月20日 死亡年龄:11岁零2个月 死因:肺炎 威利一定是他父亲最喜爱的儿子。
父亲当选总统时,他只有10岁。
对爱玩的威利和弟弟泰德来说,白宫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游戏场地。
调皮的威利的恶作剧常常闹得白宫一片混乱。
有时,他会和弟弟赶着一头山羊穿过绘画室,令成群的参观者大吃一惊。
但他也有严肃的一面,因为他对绘画和写诗情有独衷,有的作品还在报纸上发表过。
内战爆发不到一年,在报纸头条的战况报道中,夹着一条消息:“总统的儿子威廉,今年11岁左右,死于肺炎。
”小威利的死给陷于国家危难中的林肯家族无疑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玛丽·托德·林肯再也没有走进过儿子去世和灵柩停放的房间。
林肯如此悲痛,以致人们相信他曾两次让人挖开坟墓再看一眼他的儿子。
威利的尸体放在华盛顿公墓的地下墓室,直到他父亲遇刺身亡。
他的父亲遇害后,威利的尸体被取出放在他父亲的灵车上,穿越全国,运回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总统墓地。
总统的葬礼共花费了7,000美元,其中有10美元用于安葬威利,使他能够陪伴父亲最后一程。
有关林肯的最后的公开记录就是送葬人记下的“迁移威利遗体费用10美元”。
《吸血鬼猎人林肯》是一部老外脑洞大开的电影,呃,主角就是那个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的北方领袖阿伯拉罕林肯,老林小时候看见妈妈被吸血鬼咬死了,长大发誓要报仇,成了吸血鬼猎人,拿着个斧头到外砍吸血鬼,场面暴力血腥,动作凌厉霸道。
后来还从政了,而南方的奴隶主勾结了吸血鬼王,呃,于是变成了北方军队大战吸血鬼军队,可惜不够打呀。
这时老林脑洞大开,那时鬼佬家庭都喜欢使用名贵的银制餐具,于是老林把银餐具收集起来铸成武器给士兵用,因为银是不死的吸血鬼的克星(外国的十字架护身符都是银制的,认为银能辟邪)。
一部爆米花电影,看着老外脑洞大开总会令人发笑。
关于林肯的电影不少,这一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那么贴近史实。
林肯作为让美国走向强大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本美国人敬仰。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仍然坚持那种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模式,没事儿收点儿棉花或者谷物什么的卖给别人,那么说不定现在跟非洲也差不多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抛开人性与人权的角度,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考虑,种植园经济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
如果坚持种植园经济和奴隶贸易,那么早晚这个国家会沦为奴隶制城邦国家。
那样,这个民族就有再次遭受奴役的危险。
任何人,任何民族想要毅力与世间,总要有比别人先进的东西。
这样才可以不被人欺负,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那种光耍嘴皮子人家侵犯领土就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类似言论,招来的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结果。
书归正传。
本片中的世界南方反动种植园主全部是“吸血鬼”,林肯由于从小开不惯那些“吸血鬼”的恶行,拜师学艺练就一身的好功夫。
手拿一把镀银大斧,身披一身传统美式西装,足凳一双锃亮的皮鞋,砍向吸血鬼!
吸血鬼怕银,最后决定美国内战走向的“葛底斯堡战役”是由于英勇善战的北方军用银子制作的武器打败了吸血鬼。
美国从此走向强大。
真正的历史,大家在《世界历史》这门课上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这里不多赘言。
我想说的是,本片或者说原著作者(塞斯·葛拉汉梅—史密斯)通过诡异的世界观设定,人与吸血鬼的战争表现了那段历史的精神内核。
也就是,旧事物被推翻,新事物重新建立秩序。
影片中曾经特别提到吸血鬼活了很多年,这代表了顽固不化的种植园经济利益群体。
而林肯则代表改变一切的力量。
这样理解就能看出些端倪。
林肯的真正伟大在于感于改变!
善于改变。
至今纪念他的人络绎不绝。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改变世界的伟人。
最后一个镜头绝对给的是奥巴马!!!!
哈哈哈哈···············那这么说来··尼克松也会有一部电影出来··
最开始大家都好奇出发点的,但看完后想想我们的故事里,上自秦始皇唐太宗、下到康熙乾隆都可以是武林高手,老美选个总统耍酷也无可厚非。
3D效果很好,至始至终满屏幕的火星啊,时刻提醒你3D的存在。
林肯把从华盛顿那里抢来的斧子也挥得很好,难怪电影院的问卷调查的唯一一个问题是关于武器的。
尽管角色性格刻画得都不够鲜明,情节倒没有什么硬伤,当然,这部电影不能深入分析,不然隐喻太多了,想都不敢想。
从南北战争、到收集银器、到最后的去戏院、以及未死的吸血鬼导师,我敢肯定,既然是一部美国电影,绝对有其只有美国人才感受的到的更深的意义了,如果不追求演员阵容,感情可以算一部美国版的建党大业。
这是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全新演绎,压榨黑奴的奴隶主变成了吸血鬼,而林肯则成了一个吸血鬼猎人;整场电影的打斗又颇有武侠风范,鬼才导演名不虚传!
外国电影的分级制度让许多充满奇思妙想的电影得以诞生,比如这部《吸血鬼猎人林肯》。
林肯当然不是一个吸血鬼猎人,但影片的编剧确实有够厉害的,玩弄武侠、动作、吸血鬼、历史等元素于股掌之间,血肉横飞、抓人眼球,最后爱国主义和颂扬总统的主流价值观还得以宣扬,真叫人不得不佩服。
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我真心为中国电影感到担忧。
好莱坞把我们的中国元素学到了家,用起来不留痕迹,比如《功夫熊猫》,再比如这部《吸血鬼猎人林肯》的动作效果。
同龄人、90后、00后被好莱坞大片培养的电影口味,已经无法满足只懂得批特效外衣、搞所谓大尺度宣传的只瞄准观众钱袋子的大片了。
动作流畅,效果一流,让人立即融入
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电影差点睡着的感觉了,太无聊了吧
相当有文化有思想的的猎人
挺带感的 不过吸血鬼不是应该照不了相吗 为什么一开始还能看他们的幻灯片照片
林肯总统被刺杀后 被吸血鬼朋友转化“救活” 消失于市井 暗中保佑合众国万寿无疆……
是时候让中山变正英了。
脑残给5星,genre blending是我的菜
嘗試中肯地說,科技的發展真的幫助了促成劣質的電影。廿一世紀出現大量新式商業電影及電視劇以華麗動作著稱,尤其在《戰狠300》、《阿凡達》之後,動作與畫面設計絕大部分參考電腦遊戲的技巧,再者,3D已在西方市場上荒謬地認為「有3D,便有票房」。如是者,本片也是腐敗的創作思想所為。
还有点好玩
场面做的太牛逼了!!!
算是吸血鬼版的‘戏说林肯’,还搭上了林肯的儿子。男主角50岁之后的扮相还是挺有感觉的。看个热闹就得
这么有趣的题材居然能拍得如此难看
还可以拍得更好的,片尾曲竟然是林肯公园的!算是惊喜了
各种慢镜头..
这斧头耍的还是挺带劲的~~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拿双手斧的才能当斧头帮帮主,哈哈。还有精彩的葛底斯堡演讲。
斧头帮新秀亚伯拉罕林肯
这是啥啊
还是更期待[傲慢与偏见与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