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开头,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渔民中老年个个红光满面、青少年胶原蛋白嘟嘟脸,衣服布料平整光滑,甚至没有褶子,像极了现在旅游区富裕的村民,至少也是小康水平。
演员的表演更是一言难尽,就像表演课上的大一学生,拼命去展现自己饱满的情绪,俗套得如同教科书里的文字——对于朝鲜战争的志愿军题材,导演、编剧、道具、演员…有一点敬畏心吗🥺
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的实际意义大于其剧情意义。
作为退伍老兵和影视军迷,有较长时间未看过央视播放战争题材影视剧了。
本人近期每晚8时坐在家中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央视并看完《冰雪尖刀连》24集。
尽管该剧存在前段节奏有些缓慢、团长政委的饰演者年龄偏大、伍万里参军前野性过份等一些不足;但必须充分肯定的是:该剧激情演绎了志愿军九兵团钢七连指战员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了志愿军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为志愿军浴血奋战、报国情怀而肃然起敬。
该剧主题鲜明,总体成功,故事感人。
这对于铭记初心,告慰英灵,缅怀烈士,继承遗志,讴歌军魂,无疑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本人认为:观看该剧,有利于唤醒抗美援朝之历史记忆;有利于加强全民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敬仰烈士、崇尚英雄和军人”的良好氛围。
此帖组图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画面,特此说明。
知乎上有个标题叫“如何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走出来”,回答里有很多人走不出来,包括演这部剧的人。
2007年第一次看《士兵突击》,之后很久藏在心里喜欢,不敢重温。
两年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听到好评,却不敢去看,怕它抢走《士兵突击》的白月光位置,怕原班演员不再是我固执地认定的初见模样。
2021年初在家,不知怎么点开《士兵突击》,一发不可收,一个周末刷完剧,才发现十几年前并没有看懂它,如今看懂了,也仍然中毒过深。
但《士兵突击》终究是清且浅的成长思考,人在现世,故事不沉重,对话能当段子听来放松,人物也可爱得紧,明知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也愿意乐在其中。
这样的抵抗力,是不可能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抽离出来的吧?
虽然我还是没有看,因为它的评分比《士兵》还要高,因为关于它如何剖析生存、人性、国民性、小人物与活着、历史与真实、存在与虚无的剧评在豆瓣那么亮眼,而后者正是多年来我关注的文学主题。
仅凭《士兵》那么精致的人物对话和饱满的形象,我就能够想到编剧能把人性雕刻到怎样入骨三分的地步,还有他想要表达的更具魔力的现实与历史。
有一个回答说,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看一遍《士兵》,会感到被治愈。
但如果顺序反了,会感到非常虐、抑郁,抽离不出来……所以我不敢看,只好藏着掖着想着躲着……《士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约就是让人殉情的苦恋。
可命运弄人,他们出现的时间反了,他们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慌乱不已、无所适从,以至于每个入戏的人都在劫难逃,包括编剧本人。
时间,轻轻松松同所有人开着巨大的玩笑。
然后,《冬与狮》来了。
“冬”与“狮”,这不相干的字眼、难以同时自然存活的季节和动物,是否寓言着时间带来的错乱和无常?
官宣里写明是钢七连之初的战事,演员也是原班人马,我当然好奇会不会有高城的父辈或祖辈,长相相似的一家人由同一个人饰演该多有趣;会不会有高城对许三多怒吼出的灵魂七连的具体情节,编剧在十几年前的偶尔伏笔如今献世,该是极其难写的一段吧?
兰晓龙太喜欢倒叙插叙了,是看多了《百年孤独》还是《追忆逝水年华》?
正确的顺序难道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冬与狮》—《士兵》”么?
从历史到现实,从残酷到治愈……尽管我也觉得这“太过天真”,尽管这不是编剧能控制的,不然在这流量化碎片化拒绝深度思考的虚浮现世,又怎会有人反复想着同一些人和同一些事?
不过是妄想从看过的剧里抽离出来,却不想只能是以毒攻毒。
好在《士兵》的选角也充满象征意味,能想到的剧里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与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相去不远。
想想这四维的人物、历史和空间,对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以毒攻毒终于见效了。
2021.9.16 更新《冬与狮》尚未播出,我也没看,所以这篇算不得数,只是重温《士兵突击》的感慨。
后来看了《团长》原著和剧,非常好。
这篇许久未更新,等有时间了专门写一篇。
2021.10.18 更新上周看了《长津湖》,很失望。
也看到有卖《冬与狮》的书,说是《长津湖》原著,没有买。
不知电视剧会拍成什么样,希望不会如电影那般。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据悉,该剧根据兰晓龙长篇小说《冬与狮》改编,由兰晓龙、陈琼琼编剧,高希希执导,杜淳、王子奇领衔主演,张博、鲁诺、姬他、于震、郑伟、于滨、薛奇、鞠江、李晨等出演,该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和三炸水门桥为历史背景,以志愿军九兵团钢七连指战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所向无敌的英雄壮举为主线,通过客观史诗性和完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将热忱诠释当年志愿军爬冰卧雪、浴血鏖战、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激情讴歌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铁血军魂,再次奏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 长津湖战役和“三炸水门桥”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他们的事迹再次被搬上银屏,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不愧为祖国安全与和平的坚强卫士,他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该剧将激情演绎诠释志愿军钢七连指战员“为何打仗,为谁打仗,怎样打仗”的硬道理,唯有具备了这种信念和理想的人民军队,才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的。
通过残酷战争与英勇牺牲去表现志愿军指战员的勇敢与胆识,表现人民子弟兵的抗争与搏击,表现人民军队爱国主义的正义感和英雄主义的优秀品质;正是该剧热播的初衷和主旨之所在;亦是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之所在。
观看该剧,这对于铭记初心,告慰英灵,缅怀烈士,继承遗志,讴歌军魂,无疑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唤醒抗美援朝之历史记忆;二是有利于加强全民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三是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敬仰烈士、崇尚英雄和军人”的良好氛围。
真心不好看,高希希水平不咋地,废话真多,万里竟然成小混混了,而且剧情乱七八糟的,全是废话,水太多,整个三集都是废话,到现在还没去朝鲜,搞笑了,这也算是长津湖,钢七连,笑死了,高希希不要侮辱经典了,什么玩意儿,高希希不要拍抗战剧了,技术不行,比不了康红雷,真心不如人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标题很没有情怀 远没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冬与狮有内涵 你去看看叫尖刀连的都是什么剧第一集开头也远没有团长和士兵突击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反而充满了说教主旋律的味道看到一半就是女人 爱情 ,两个男人谈苦哈哈的谈悲情 然后一堆口型对不上再看一眼编剧 兰晓龙只是作者挂名吧 跟编剧:刘慈欣 一个意思后面那个编剧陈琼琼才是真的编剧 这剪辑只能说一眼大开门高希希本来很大的期待 现在可以先弃了 如果以后8.5分以上证明我眼瞎了
剧情拖沓俗套,文戏狗血。
地痞流氓熊孩子,万里简直是无恶不作的二世祖,为了叛逆作恶而作恶。
前十几集的重头戏都给了万里,哪怕是个傻子,进队伍的第一件事也得是学会遵守纪律。
动不动溜号,动不动掉队,动不动惹事,没有一个教他军规军纪。
烂俗的流氓刺头叛逆少年建奇功,违反纪律才是正解套路,瓦解我军思想工作作用。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12—13集感言:该剧精彩火爆的战争剧情与场景的确值得军迷观众们追剧观看!
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该剧的精彩火爆的战争剧情从12集开始已进入高潮阶段。
如果说该剧战争场景多画面之中那排山倒海、气势恢宏、炮光火影、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演绎双方的激烈厮杀与搏击,让人感到震撼与颤栗,大大增强了该片战争戏的精彩度和观赏性,那么,倒不如在某种意义上也让观众领悟到了其战争的另一面特征:残酷与无情。
由于那时我军缺乏制空权和重武器,以及后勤保障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军坦克对我军轮番立体狂轰滥炸,致使我军伤亡极大。
在小村庄战斗中,五连战士大多英勇牺牲,五连连长六六顺为炸毁美军坦克而壮烈殉国。
在围歼美军“北极熊团”的战斗中,七连指战员与美军坦克群殊死鏖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进攻,全连因此牺牲了八十多人,七连炮排除“雷爹”之外,其他战士已先后阵亡。
伍万里在这次战斗中服从指挥,边学边打,敢打敢拼,机动灵活,发挥持长,在打击美军坦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连、七连指战员这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充分展示了志愿军临危不惧、所向无敌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为志愿军浴血奋战、报国情怀而肃然起敬。
这组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请点击图片观看大图,欢迎点评。
观看央视热播电视剧《冰雪尖刀连》第16一17集之感言:钢七连余部在连长伍千里和指导员梅生的带领下,在冰冻的长津湖中冒着美军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向死鹰岭阵地方向前进,途中解救了被美军陆战一师围困的志愿军某部三连余部,与三连余部一起奋勇突围,英勇杀敌,三连余部奉命执行炸毁美军陆战一师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七连余部奉命向死鹰岭高地发起冲锋;志愿军某连指战员冻成冰雕,手持武器,坚守阵地,感天动地……该剧激情演绎志愿军指战员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志愿军指战员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
观看该剧已成为本人近期每晚生活中必看之剧,近十余天来,坚持每晚追剧之后都即兴写下观剧之感言。
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抓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20集之感言:为引开敌机,掩护战友,炮排排长“雷公”英勇牺牲。
炮排排长“雷公”是钢七连的一位老兵,他把七连战士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扮演着“老爹”的角色。
为引开敌机,掩护战友们完成炸毁水门桥的艰巨任务,他不顾自已身负重伤,果敢驾驶缴获的美军汽车,哼着家乡《谁不说沂蒙山好》的歌曲,冒着美军飞机炮弹的密集轰炸,不惜自己粉身碎骨,壮烈牺牲。
此时此刻,几位战友围泣在“雷公”身边依依不舍,含泪永别;连长伍千里又拿出这个记着全连花名册和牺牲战友们的小本子,一边悲泪泉涌,一边在“雷公”的名字上画上一道记号……将该剧“思烈士、颂英雄、战友情之情感大戏”推向了高潮。
一个个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就是一部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志愿军英雄和烈士跨越时空,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咱就是说看到第一集这样,超级失望,不想再看下去,唯一期待地就是以后会有专业的军事博主和影评人来吐槽这个作品。要想拍神剧的话何必糟蹋兰的剧本呢,在这之前我们看的可是《士兵突击》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啥?如果导演的定位是一部体现战争残酷、志愿军勇猛善战艰苦顽强,外加军属的坚强与大局观,还有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慷慨解囊积极支援战斗的伟大作品;一部彰显时代精神和用于启发和鼓励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灵魂史诗。那么,又脏又穷恶霸混混配痴情美女不要;军人在驻地和妇女偷摸搞男女关系不要;军人看到老百姓打架不劝架先看会热闹不要。要看,看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希望与生机,也看到祖国成立之初的贫穷与艰辛;看到人民眼中对和平的期待,看到战士眼中对故土的热爱。你我深知你所要描绘的是历史上一群多么伟大的人,要认真哦😢。
249的剧本怎么不给康导,虽然有可能搭档也未必有当年的荣光。就题材来说,我一口气看完了,节奏也可以。就是一直打一直打,感觉眼睛一片混乱,一直轰炸。这剧我只会觉得,当年的战斗环境真的真的很辛苦,不只是面对美国的高科技机械设备和侦查武装,还有非常恶劣的大自然环境,都是一片片白茫茫的大雪。支援军们全靠钢铁意志,身后是国家是人民咬牙前进,爬过一座座雪山,完成任务。🫡敬礼。伍万里,记得你哥的话,重建七连。未来会有一个叫许三多的憨憨兵王出现,坚守钢七连。
一集弃剧,三观尽毁!高希希这是咋了?五万里这么个大小伙子,欺负老百姓+殴打解放军,这是淘气?就说先抑后扬,也不能这么无厘头吧?
本来知道导演换了就不抱什么太好的希望,看了几集就已经离谱了,每一集都在注水,根本不算照着《冬与狮》拍,倒更照着《长津湖》拍。演员也完全货不对板,开始最看好的张博,打开一看怎么能跟吃了酵母似的肿成这样,还有杜淳这个伍千里,三十来岁的一连之长回家之前需要雷公一句一句教说话,雷爹也不是这样当的,王子奇就像在演一种新奇的易烊千玺,原著伍十里老头的经典台词也都水没了。高希希真是罪大恶极。
这么看千玺演技不错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区到处都是差评,我从开播到现在一直追,这么说吧——开头几集确实拉,拉到了二仙桥。但是等到了在火车那段戏,我又开始慢慢沉浸下去了,最后到了朝鲜,我真的开始喜欢上这部剧了。个人觉得比电影版好多了,至少内容多了,战争场面多了,人物刻画的时间多了,我相信导演是真的想把它拍好的。最后,特别喜欢剧中的一句话:“这里没有和平,我们过江去拿!”
王子奇和杜淳是真的不适合演这剧,这俩人的质感太差了,要么就怪电影版拍得太好了
兰晓龙这么好的剧本…被高希希拍成这个鬼样子…看看兰晓龙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好家伙,生死线…再看看这部高希希拍的剧版长津湖…
抗美援朝题材用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
这不比电影好看?
第一集全员演技在线,演伍万里的王子奇作为一名新生代演员演技过关,原声台词也很好,把一个农村调皮捣蛋的孩子王演活了。
第一集弃剧,一坨屎
之前看长津湖剧照我就觉得没有那一辈人的气质,总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后来翻看了当时的老照片,突然发现,那时精神眼神很凌厉,长相大家都很瘦,个个面相都像刀削斧凿的一样,再加重了那一分凌厉气息很有精神,现在一个个像是发面团一样,眼神也萎靡不振感觉像纵欲过度一样。
主旋律+剽窃=赢麻了
看了十分钟,差点以为是10年前拍的电视剧,这么一比,长津湖可以拿奥斯卡的程度,离谱
看了一集怎么说呢,万里是个混混?一边说他不坏只是调皮,他却干出抢解放军枪的离谱事.......还有那打石子神之操作,尴尬的追逐戏,他那一点像穷苦人家的孩子
张博胖成了郭京飞😭😭😭还有,这伍万里该不脑子有啥问题吧?
可惜了兰晓龙的剧本了。
把M16自行高炮拍出了九二式重机枪的感觉。现实案例中,两辆M16交替开火就能在五分钟内歼灭一个营。
抗美援朝影视作品盗用美国电影素材 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