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岭》的游戏我没有接触过,但是可以说,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对这部经典的游戏有了浓厚的兴趣。
不管是世界观的设定,还是人物在其中的性格塑造,都可以说,《寂静岭》是一部丰富的作品。
电影的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了寂静岭的存在,它的真正到来,让从来不能想象如此一个世界的人感受到了恐怖。
表世界和里世界的设定让人兴奋,看一些其他人所写的评论可以得知,《寂静岭》里面的怪物大多数都是人潜意识产生的产物。
那个三角头的刽子手所代表的暴力和那些没有脸的护士所代表的性欲让人无法忘怀。
片子的结尾很赞,母女两个人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世界,她们在烟雾弥漫的虚幻里,只能感受到亲人,却再也无缘再见。
end
在看电影时我一直奇怪,《寂》为什么带着浓厚的大和民族的精神特质。
包括其中的一些元素延用的还是二战中日本侵略主义的原型,空袭警报般的二三维轮界时的鸣笛,穿戴如日本军人模样的搜捕人——看看前面的影评,才知道它本身是一部日本游戏的翻版!
所以一下子明白了电影的暗示,而我已心领神会。
如果说二维的恐惧原型源自于战争,那么三维的恐惧则是源自于人心最深处的隐恨。
这是一个巨大的梦魇,前面来路断绝,后面火海深渊。
有一点想说明一下,真正意义的二三维世界的存在,所有人都没有涉足过,只可留待科学追求者的言传。
在没有那么多人理解尖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流俗的认为:这是一个梦魇的描述,梦魇是二维的,造成梦魇世界的心理底质是最后的三维世界。
其实影片中有关这两个世界的界线也很模糊,很模糊。
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穿梭在两个异度空间中,带着同一种恐惧与第一维世界的人绝决。
这是一个要求别人用承认死亡来救赎自己灵魂的故事。
整个梦魇世界的缔造来自于一个受到虐待的女孩的愤怒、自我的矛盾以及恐惧。
魔鬼看似强大,其实是最为脆弱的受害人,她在自己的梦境中把自己想象到无与伦比的令人畏惧,但凌于她之上的仍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厕所强奸她的那个男人,她在想象中将他缚于荆棘之中,在脏兮兮的墙上用极端锋厉的字体写下“DARE YOU!
"(你岂敢,你岂敢!
)但他依然可以挣脱束缚,孔武野蛮,戴着三角头盔(三角形与男性生殖器相关系),挥舞着巨刀横行在她的梦境中,她只是虎足下的一只动物,被扯去衣服和皮肉,血淋淋的掷向教堂大门,"砰砰"做响.而在这之前,她本有选择与人群一起避入教堂,就象现实社会中她本有权利在人群中寻求安全一样,但她最终没有走进去,因为那是另一个地狱,另一种不被信任.她是命中注定的受害人,所以我稍不同意一些评友的看法:"比如ROSE和女警初到教堂的时候,ROSE为了一个毫无价值一点都不应该着急的问题,扯住那个领路的女人问话,结果延误了时间,看着那个女人活活被扯烂…………镜头一转ROSE进了教堂,但脸上居然没有一点愧歉 "那个领路的女人就是艾丽莎的化身之一(她有四个化身:香侬\女警\领路女\黑暗面女孩)她是绝不会进入教堂的,虽然她想.但是她不会,她注定被撕裂.总体来说,隐恨有两个组成部分:"因强奸而生子,因异邪而被烧",护士小姐到底为什么好奇?为什么会被变成盲目的饮泣者的形象?这是因为,在艾丽莎的内心中,因奸得子是件奇耻大辱的事情,而发现了卧床的艾丽莎身形有变的小护士是要挖去双目做为惩罚的偷窥者.她可能无辜,但她触怒了魔鬼敏感的心灵. 另一种罪恶,可能不及前一种可怕,但是却那样顽固,因为,就艾丽莎一人之力,是未能说服旁人她并非异类这一现实的,就连她的母亲最终都站在了对方的立场上.现实中,她的内心是需要一个人支持自己去反驳谬论的,去动摇那些人的意志的,只要一个人站出来为她振臂辩驳,她当初就可以不孤苦无依.最后她虽然借ROSE之躯做到了,但无论怎样,她不过是在自己的梦想中肯定了自己的无辜,是一种自己肯定自己的方式,那些"人"——还"活着"的"人"只不过是艾丽莎无法肯定自己时臆造的阴影.最后,这些"人"都"死"在她的宗教审判下,无非是艾丽莎自己最后寻找到了灵魂的出路.人要走出自己的矛盾世界,一个人不够强大时,需要他人外援。
ROSE-看似香侬的母亲,但更确切的说是艾丽莎寻求的救赎人,艾丽莎让ROSE在自己的世界里受尽惊吓,无非是让她感同身受自己的悲伤与恐惧,另一面,她用两种美好感情的共鸣来寻求ROSE的帮助,一种是母爱的责任,一种是孩子寻求母亲保护的本能.ROSE最后说:母亲是孩子的上帝,这样一句话让艾丽莎受苦的灵魂得到了依靠,有了归属.同时讽刺了忘却义务而被唾弃的人.电影有个细节,ROSE刚到寂静岭想要回去时,根本没有退路,横亘在前面的是无底的峭壁悬崖.当事态平复后,ROSE和香侬却依照原路返回了!这是前后矛盾的地方,其实根本不矛盾.如果这个世界是个梦境的话,一切就可改变,路断之时即是艾丽莎绝望之时,她也不能让自己走出这个整天下着灰尘的世界,但ROSE的坚定母爱让她归于平静,相当于完成了安魂,所以绝途有路,路上我们看到有翻车的痕迹,其实也是一个提示,那是说明,香侬与ROSE其实在来时已坠入山崖,不在人世了.这是ROSE的丈夫不想相信的现实,也是观众以为真有两个世界平行存在相互感应得到的玄机所在.有些东西导演是不会明示的,一旦明示,全然无味.后记:当我看到那样的断崖时,这样的具象化的心灵绝境我也曾濒临过,这是为什么我用以上角度评论此片的原由,虽然无人可以救赎我,但我最终回到一维世界的阳光中.感谢阅读我文字的人,请关注这样一部电影.
首次写影评,有很多想表达的,但几句言语根本道不尽。
有很多关于此片的影评写的相当详细,我从中也了解到不少,有的让我恍然,有的经过自己观影细查后也是相当同意的。
回到本问,我就两个较大而明显的主题和自己的一些发现来展开。
与其说影评不如说是解剖电影,如有错误或遗漏,一定请大家指点出来!
写在先,感谢以下两位前辈及对应作品,可供我参考细究:1、@ ★Lachesis★——【考据】寂静岭原型小镇森特勒利亚2、 @boovie——————隐喻太多的宗教电影,附两篇精彩的影片解析
封面本文要说的两大主题共有二,我将结合图文以及在下粗浅的视听语言知识讲述、应证。
主题一:“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上帝。
”主题二:“你们所谓保持圣洁的偏颇执念才是罪恶本身”主题一:“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上帝。
”在我看来这是最饱满,最明显的一个主题,所以首当其冲。
以下用图文来论述,从拍摄角度,片子对于母亲Rose运用了许多的仰拍,如下诸多镜头:(本人视听语言等功底不足,在学习掌握中,若有错误恳请务必指出,纠正在下!
) 其中图D、E、F镜头最为贴合此主题,表达的更明显!
A——00:00:44
C——00:01:15
D——00:03:27镜头D的曝光比较厉害,虽然不是仰拍,但是曝光过度的作用一是突出主体——母亲(Rose),二是这种过度的曝光反而给人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暗合母亲是孩子们眼中的上帝。
E——00:03:31镜头E运用仰拍,同样的曝光过度,主体还是一样。
F——01:53:05镜头F台词和镜头在此直接给出了主题句——“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上帝”。
还是仰拍。
除了仰拍镜头外,还有如下镜头和内容也契合、表达了这个主题: (此部分我会加入自己个人的猜想和理解!
)
G——01:18:36首先除了台词上的直接点主题,其次是镜头G以及前后镜头,女警官Cybil和母亲Rose两角色的位置关系是肩并肩的,那么可以想到同样作为女性,或者终将成为母亲的女警官已经认同Rose,不光是两人一路共患难的“队友”关系。
两人在此时已经达成了一种心灵上的理解和认同。
H——01:42:50接下来,镜头H——Cybil被执行审判,临死前的话,原台词用了“be with me”最常见的翻译过来是“与我同在”,虽然这怕是有点牵强,不过“上帝与你同在”,可以与主题联系起来——“妈妈,像上帝一样与我同在吧!
”当然字幕翻译是救救我,个人觉得放在片子那个情景中倒也可以,不过我们在理解层面,“与我同在”的理解也未尝不可!
由以上还可以联系以下画面,编导用画面来说明、讽刺了Alessa与亲生母亲Daliah之间名存实亡的关系,这么说有点世俗,不过,我要表达的是对于Alessa来说——我依旧不能也不会杀死我心中曾经的“上帝”,但是我可以离开我信仰的这个上帝,去追随另一个上帝,或者——上帝依旧是那个上帝,只是上帝从Daliah身上离开,成为了Rose。
因此,作为观影者,当Rose牵着Sharon(Alessa)离开时,我心生这么一个不算是结论的结论——Alessa不再是那个Alessa,而成了sharon。
那么与之作为其上帝的母亲,从将她送过去执行审判时就已经逐渐消失,陨落。
然而,当Alessa还是最初的她自己时,她的上帝还是那个生养她的母亲Daliah!
最终,在某种意义上,某种维度里,Alessa和母亲既是过去式又是将来时,因为Alessa成了Sharon,Sharon的上帝是Rose。
此处,当我想到时候,我心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孤独感,这也作为寂静岭世界的特质之一。
回归到影片本身,影片给我个人的这种情绪,也是影片戏剧性的最好体现。
你们觉得呢!?
主题二:“你们所谓保持圣洁的偏颇执念才是罪恶本身”其实我想了好一会儿该怎么用一句话归纳这个主题,好不容易归纳出来,但又隐隐觉得不妥,然而在下不才,由于综合能力不够,归纳理解的还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其宗教的理解,在此真心希望可以有懂哲学和西方宗教的前辈指点!
说回来影片,我之所以这么归纳,也是根据影片各个部分的镜头和内容,特别是翻看了对应圣经上的内容以及百度相关资料让我得出了这个主题。
本部分细分的点比较多我将先根据影片中的镜头画面和内容一一对应应证;接着根据开头提到的@boovie——《隐喻太多的宗教电影,附两篇精彩的影片解析》里相关的几个点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和研究作说明,并附上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首先,虽然Christabella是邪教,但也是从正统中脱离异化出来的,有诸多需要了解在先的信息,我搜集和整理了下,作为依据,主要两部分体现,并在图后作补充相关的其他旁枝末节信息—— 1、关于哥林多的圣经原文 2、相关联的个人搜集拼凑的信息<1>影片开头有提到《圣经——哥林多前书》,如图
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 岂不知圣徒们要审判世界吗
图甲
图乙图1,,可以暗示着影片将是关于审判的,当然由结尾往前推这个可以顺理成章,不过我对圣经的研究还是欠缺深度,当下确是感到遗憾之处!
希望就此处能听闻更好的见解!
除了暗示审判,天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孩子,那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便可与故事真相对应上了,Christabella带头的教徒们审判Alessa这个如同天使般的孩子。
图甲和图乙便是原文,标题是“信徒彼此告状”,对此处我做了个搜索: 链接: 信徒彼此告状
由图中所说的,可以知道在《圣经——哥林多前书》中审判的是邪恶天使,将此放入影片中,正统的教徒应该审判的是邪恶天使,而Christabella这帮异教徒,邪教却反而审判了真正的天使,他(她)们追求的所谓圣洁是没错,可是,太极端太偏颇。
那么接着,什么是圣洁?
还需要从哥林多开始讲)——先放原文,哥林多前书里有提及关于性的相关话题:
A
B综合图A和图B,可以说明确实,Christabella这帮邪教所说的圣洁会是说明,在影片中,可以从Alessa没有父亲,还有母亲可以猜出,父亲也许离开了就是死亡了。
A
B
C影片中这几句话,比较直观可以觉察到,其实Alessa确实是私生女,而Christabella的态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个事实。
如此一来,提取上面的关键词:圣洁,淫乱,私生女,就比较容易引导我们想到,邪教禁止的是女性婚外或未婚却有孩子,她们肉体因而不再圣洁,已经被玷污。
(其实回忆画面中,女人都带着面纱,就是很好的验证——《圣经—婚姻》有提及女人以面纱掩面)这一点还需要从哥林多说起:
所有的信息和本影片的故事相吻合,即Christabella为首的邪教徒因为Alessa的私生女身份而认为是罪恶,是污秽,试问,那为什么不惩罚Daliah呢?
就影片讲,这正是该教被称为邪教的原因所在,这种偏差的认知,极端的手段。
从Christabella的这句话可以知道, 至少,她并不把Alessa当成是一个人。
如此极端,不可理解,又如此偏执。
<2>影片实际上参考了部分现实的因素作为彩蛋,这些画面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主题。
也对影片中的某些暗示性的因素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此部分内容多来自 @ ★Lachesis★——【考据】寂静岭原型小镇森特勒利亚 同时也对 @boovie——————隐喻太多的宗教电影,附两篇精彩的影片解析里的一处问题——开头的“NATHAN DRUGS”为什么运用这个词,当我看到后面,便找到了联系:
图A药物本就有双面性,而DRUGS又有毒品的意思,既可治病也能致死。
图B这种双面性,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双刃剑一词,而此处的一个细节对应了图A,形成对仗。
主题部分就到此为止,其实还有更多的主题,大的小的,甚至更小的,比如 @boovie——隐喻太多的宗教电影,附两篇精彩的影片解析末尾提到的后工业时代、善恶的思考等,在情理中也合乎逻辑关系。
最后,就两个小点,阐述下我个人的看法和依据!
分别有: 1、关于Alessa有没有被性侵; 2、关于我看到镜头运动的规律时感觉有些奇怪,为什么几个镜头要这么切换延续 <1>ALessa有没有被厕所清洁工性侵?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倾向于有,毕竟画面指向比较容易顺理成章的,比如三角头是Alessa内心物化出来的代表暴力,不稳定,情绪化,攻击性等特质,而其又是强壮的男性,当Alessa被侵犯,又惊恐不敢喊叫时,孩子,尤其是孤独的孩子特有的敏感和想象力,使她在里世界物化创造出了三角头和虫子。
我的依据除了上面所讲,其次三角头的武器刺破门这么轻易,在动作意向上很像是强制性行为的样子;然后是虫子,也很容易意象化成男性特有的那个东西!
其实如果电影延续寂静岭游戏的设定,Alessa是拥有一半神秘力量,或是精神力或是灵魂力,Anyway,以这个为前提,那就更好解释怪物的形成。
那么若是没有,还是有一个比较确信的依据——清洁工的名字(Collin),是不是很熟悉,正是那个城市——哥林多,中文叫哥林多,而百度上查到的,英文名其实就是Coliin,如图:
而,Collins城市根据介绍 哥林多虽然经济发达、物资丰富。
但民众的道德生活十分败坏,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该城以爱神庙的妓女闻名西方世界,她们共有千余人。
将该人物与该城市联系起来,那就比较容易互为意向,由小处来反映大处的事实,也在借由大处事实来映射如小的事情中去。
配合影片的情景,房间里两个女性,一个男性在外一身暴戾的气息用“武器”捅破铁门,即使是铁门,在男性巨大锋利的刀下脆弱得如同“一层薄膜”!
尔后,无数的虫子涌进来,虫子——肮脏。
第一个问题, 我的依据就是这些!
<2>整部片子,探路的镜头运动比较有规律,尤其是前面部分 例如开头刚由表世界转入里世界,巷子的几个镜头,玩游戏的朋友一定有印象,是借鉴还原了游戏的视角。
想来是致敬游戏的!
以上两点问题给出的依据是个人觉得可以说通的,还请有更深入研究的前辈指教,自当是非常感谢的!
其实寂静岭的故事看着就是这么回事,甚至有些单薄,但是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吗?
随着熟悉的背景乐想起,即使画面不再,我们闭上眼依旧可以感受到寂静岭,而闭上眼,才是最接近寂静岭的时候,因为的确,寂静岭不只是这么一个故事,它是一片有形却无边际的区域,它似是我们心中隐隐的归宿。
表世界延伸——加油站 这也是为什么片名叫寂静岭的原因,编导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故事,故事有结局,有终点,但是寂静岭没有,正如同片尾,表世界连同里世界一起蔓延向了外边,那可以是Rose她们家,也可以是任何地点。
所以,闭上眼吧,让片尾精彩的空镜头闪过脑海,随即你便可听见听独特的只属于它的“呼吸声”。
因为对于在下,寂静岭无时不在,无论是每一次闭眼,或是每个深呼吸之间。
那么,对于诸位呢?!
End 2020-4-12
没玩过游戏真好,不管是书还是游戏,只要有个比较好的作品,改编成电影都会有失望的地方。
倒不如像我,对恐怖片一点兴趣都没有,纯粹为了小蛇大赞的“美丽”吸引,才弄了张简9看。
反而会出乎意料因此很过瘾。
(简9只有原声,没有花絮,好可惜,不过当时没想到这片子确实不错,等想买精9时已经“过期”)即使如我这样完全没有听说过此游戏的人,也能在看碟过程中意识到,大概这是一部改编自游戏的电影,里面简短的对白与怪物出现的规律加上不时寻找线索捡东西的过程,是游戏完整的翻版。
因此,用游戏的思维去看电影,就可以略过很多表达晦涩的地方:反正这是游戏的必要铺垫。
从这点说,能够容忍游戏故事的人,自然不会去挑此电影琐碎表达不清的地方——他们有更多理由对电影挑剔,但绝对不是为了这些。
也因为不是游戏迷吧,所以我喜欢的部分是更电影化,电话仍处于杂音状态,女主人公坐在沙发上,梦幻一样的微笑,她丈夫冲出门外寻找,现实世界下着澄清的雨,音乐温柔……这个结尾让我非常的触动。
以至于那天晚上看到C回家,会有想流泪的感觉。
不过所谓的“母爱无敌”不算——这种煽情实在不符合主体为冷酷报复的故事基调。
音乐美丽得无话可说,灰蓝的世界很好地烘托着“寂静”的氛围,非常孤独的地方,哪怕黑夜里会有怪物出没,也仍然孤独凄凉。
那句话说得很对,这片子不是让人恐惧,而是让人不安。
鲜血残肢怪物做为欧美恐怖片弱智想象力的基础,并不可怕,只是恶心,但是加点想象力就会不同了。
恐怖片并不需要意义,不过适当加点所谓的意义,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导演对此还是很了解的。
也许因为“原著”是日本的,“意义”方面也会更突出一些,因为用怪异映射心灵揭示罪恶与救赎的道理,是日式故事的强项。
另一说,拍电影宁可莫名其妙的情节留得多些,也别把一切都讲明白到啰嗦,前者至少会让人有些猜测附会的乐趣,后者会让人烦得碰都不想碰。
——————————————————————补充,06年11月22日,收入凤凰精D9+5。
这次可以齐全花絮了
前些日子的一个趣闻是,一个叫Uwe Boll的导演不能忍受影评人对他的批评,于是向影评人挑战,要拳击决胜负。
有四个影评人迎战,结果被Boll一一打趴下了。
Boll在当导演之前做过业余拳击手。
如果Boll拍电影的水准有他拳击水准的一成,那么我想他应该就不需要在拳击场上和影评人争胜负了。
此君最近拍的三部电影是《House of the Dead》《Alone in the dark》《BloodRayne》。
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特点有两点,第一是爆烂,第二是改编自游戏。
同时拥有这两个特性的电影其实非常之多,新的如《DOA》,旧的如《Street Fighters》。
如果《The Hours》证明电影可以是一种艺术,那么这些电影也证明电影可以是一种垃圾。
实际上,改编自游戏的真人电影(把日本人拍的动画片排除在外),可以一看的电影非常少,我能够想得出来的,似乎只有《生化危机》系列。
在这种情况下,《寂静岭》的确应该是最佳的游戏改编电影。
如果严格要求的话,电影还是没有把游戏最深处的精髓,发自人内心的邪恶、欲望和恐惧,表现出来。
然而至少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已经很好看了。
电影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各种怪物的设计。
《寂静岭》游戏中的怪物就已经非常特别了,而电影则尽可能地重现了游戏中的形象设计。
我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些怪物。
她们并不恐怖,但是我绝对不愿意和她们正视,光是看到他们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并非出于恐惧。
后来看电影的制作花絮,导演Christophe Gans说怪物的形象设计,要突出的是,让人产生不安感,而不是让人恐惧。
不安感和恐惧是不同的。
Christophe Gans说得非常准确,或者说这个电影的制作团队把他的意图实现得非常准确。
看花絮才发现,这电影中的电脑特级比我想像得要少很多。
我开始以为那些怪物都是电脑动画作出来的,看花絮才发现,几乎所有的怪物都是人套上硅胶服装演出的。
这大概是因为动画无法把他们想要的感觉准确地作出来吧。
既然用了人来扮演怪物以突出不安的感觉,那么在动作设计上当然要下点狠功夫了。
电影后半段出现的护士,她们的动作有爵士舞蹈的感觉。
实际上,他们的确找了个舞者兼舞蹈设计师来设计这些怪物的动作。
而这个设计师还在电影中饰演了两个怪物。
一个是学校厕所中出现的工友,一个是提着大剑长着锉刀脑袋的红色金字塔。
这是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怪物。
原来这个叫Roberto的舞蹈设计师才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演员。
IMDB得分6.5(24340人投票),我打6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在我看来,寂静岭里的人都死掉了。
故事的一开始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在教堂放火杀死阿蕾莎,结果火盆倾倒,引起了大火。
大火蔓延至整个镇子,烧死了所有人。
但是他们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固执地认为自己还活着。
有一点可以看出来,克里斯特贝拉,她的姨妈,在三十多年前烧死阿蕾莎时大约30岁左右,30年后罗斯看到她时她还是30岁,原因就是她死后年龄永远定格了。
还有一点证明这个结论的就是克里斯托弗和那个男警官进入寂静岭时,男警官告诉他寂静岭的空气中终年有有毒灰烬,不适宜人类生存,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克里斯托弗打算拿下面罩时他也重新强迫他戴上。
这说明寂静岭的空气真的很糟糕,普通人即使呼吸一小会儿里面的空气也很危险。
但是寂静岭中的居民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这足以说明问题。
寂静岭的居民死后没办法上天堂,因为他们扭曲了上帝的旨意。
也没办法下地狱,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没有死。
上不来,下不去,最终停留在了这个第三空间。
阿蕾莎的怨念日渐深重,弥漫了整个镇子。
教堂是这群异教徒最后的信仰,阿蕾莎进不去,于是她利用了罗斯带她进入教堂复仇。
她让罗斯说出真相也无非是为了使他们的信念瓦解,认清已死的事实。
阿蕾莎所谓的复仇不是毁灭他们的肉体,他们已经没有肉体,她在教堂中疯狂屠杀的是他们的灵魂。
罗斯、西比尔还有莎伦都死了。
在她们出车祸的时候,所以她们才会进入这样一个满是死人的异度Silent Hill.结尾罗斯虽然带着女儿回了家,但她明显和丈夫所处的空间不同。
他们看不到彼此,罗斯所在的空间终年被雾气笼罩,克里斯托弗所在的人间却有着明亮的阳光。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莎伦在罗斯怀中睁开眼看了阿蕾莎的黑暗面一眼。
回来后的莎伦身上处处透着鬼气,表情妖异,不排除阿蕾莎的黑暗面与她合体的可能。
认为电影有三个空间的人应该是惯性思维,被游戏所缚,片子很简单,就是两个空间,一个活人的,一个死人的。
为了罗斯对莎伦的爱,给这个电影打5分。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朴实的海报后面藏着这样一个华丽、黑暗、血腥、暴力的梦幻一样的世界……太美了……这部向游戏致敬的片子我感觉很好,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经常产生正在play的感觉,那种视角,触发式的剧情,diablo式的怪物……很好,很美。
这个名字,在很多游戏迷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如今这部KONAMI公司的经典游戏被搬上了大银幕,很快,典藏版DVD也将推出。
SH的恐怖属于压抑的恐怖,电影对于这一点的诠释还是不错的。
故事情节基本上以SH1为主,但是在道具,场景,服装乃至一些细节的过场动画,都借鉴了之后的SH2.3.4,尤其是SH3很多血腥的镜头都被真实的还原。
包括电影中Rose的服装和武器就是借鉴了SH3中Heather回到寂静岭是的着装。
个人比较欣赏影片中三角头和僵尸护士的造型,一方面因为这两个造型都是SH游戏中的经典角色造型,另外,这两个角色都和故事情节有这很深层次的联系。
(三角头是寂静岭小镇古代时的刽子手形象,在艾莉莎控制的表世界里面他同样是一个惩治邪恶力量的报复工具,相信玩家们一定不会忘记SH2里面,主人公为了保护Maria单挑两个三角头的场面,呵呵。
而护士,正是好心的护士小姐,名字忘掉了,保护了艾莉莎的小女儿,并一直照顾被高度烧伤的艾莉莎,虽然护士小姐由于好奇心也受到了艾莉莎的诅咒,哎想到这个情节就让人心如刀绞,仇恨啊。
)寂静岭游戏里面贯彻始终的一个概念就是罪恶和内心的反省,对于一个答案的追寻,罪恶的根源来自何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SH2被游戏界推崇备至的原因,虽然在故事上它看似脱离了主线(SH游戏有这样的传统,单数连贯于故事主线,双数则是内在思想的外延,据说还采用了两套不同的开发团队,呵呵)但是却将SH的内涵推倒了高峰:人们内心的善良、信仰和无辜,往往是罪恶的根源,世界由此被表里两个世界所控制。
追寻到这一答案的时候,故事似乎已经结束,却又似乎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影片的结尾与游戏稍有不同,个人认为采用了一种好莱坞的惯用套路,此套路在第六感,小岛惊魂等影片中被多次使用,虽然稍显老套,但是对于故事情节不太了解,又不是很熟悉hollywood骗术的观众来说还是会看得一头雾水。
最后,对于表世界和里世界的表现方式,我太喜欢了,也许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形式。
另外,三角头先剥衣服再剥人皮的那个镜头一气呵成气贯长虹,看得我热血澎湃,再来一个!
看完了后有几个地方不太理解为什么一直要提到那个男孩子?感觉完全没有必要提起为什么要让主教多活了30年,艾丽斯在烧伤那天不就已经获得了黑暗体的力量了嘛,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主教.另个是艾丽丝必须借助罗斯的身体才可以进教堂结束那些可悲信仰的灵魂??可里世界本来就是她强大力量所创造的,那么教堂也算是其中之一啊,为什么还必须借助其他人的肉体呢,是不是因为她只是黑暗的灵魂,必须找个躯壳带她进入然后释放???还有那个警察是怎么回事??艾丽斯在回忆的时候,好象有个画面是个貌似警察的人把她抱起来的,但是30年前的话,警察也应该很老啦,最起码50岁了,或者是不是我看错了啊?还有就是为什么艾丽斯会孕育出小沙仁??她才那么小,又是黑暗的力量?我感觉我问题满弱的,哈哈哈哈,不说咯.......看完影片,在看到你们的评论,让我更想去玩玩这个游戏了哈哈哈哈哈感觉满有意思的.以前是先玩了生化游戏,才看的电影,现在是反的
<寂静岭》很多人说是一个艰涩难懂的电影,的确,里面穿插了宗教战争等元素,并且有三个空间的存在:现实世界,表世界,里世界。
它是根据日本的一部游戏改编的。
尽管已经非常的西化,但是还是没有逃脱日本恐怖电影的一种模式——意念膨胀与消散。
这种意念是由仇恨的慢慢积累而产生强大的力量,并且形成另一种世界,左右人的思维。
但最终会因某种爱或者精神而消散。
在这部电影中,小女孩Alssa因为是私生女而被其他的人嘲笑,并且在洗手间里被一个清洁工强奸,随后又要在一个饭店里举行所谓的“圣洁”仪式而要被烧死。
母亲很爱她,但是最终还是向镇中那些“有信仰”的人妥协,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他们。
意外事故让Alessa躲过一劫却被烧成了重伤。
仇恨和痛苦让她的怨念慢慢的积累,形成表世界,即她的思想制造的世界,空无一人的街道,灰蒙蒙的天空中落着像雪花一样的灰烬,并且把那些曾经害过她的人带入这个表世界。
同时还有一个里世界,即当警报声响起后变成黑色的充满被烧死的变形的人、恶魔、恐怖阴暗的世界。
里世界是Alssa心相的展现,充满着诅咒与怨恨。
在表世界里的人可以靠躲到教堂里而免遭Alssa里世界里的恶魔的伤害,并且可以通过诵念圣经而再进入表世界。
Alssa没法进入这个教堂,因为她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心里也是对信仰对教堂有一丝的敬畏之情的,所以她的心魔突破不了这丝畏惧。
意念中的怨恨之气尽管很强大,但是却只是内心脆弱的保护壳。
她很痛苦,她想得到一种满足,报复那些伤害她的人。
那么出路在哪里?
那便是女主角Rose。
在她面临恐惧与伤害时母亲没有全力的保护,让她很失望。
但是她还是很爱她妈妈,从她在表世界里不伤害她妈妈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她的仅存的一点善念也是自己的一种希望便幻化成一个婴儿Sharon被送到了孤儿院,之后被女主角Rose领养。
Sharon是Alssa的善面,也就必然会回到她的世界里。
Rose选择了Sharon也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进入Alssa的心魔世界。
发生车祸后母女俩并没有死,这只是Alssa想让Sharon离开,让Rose去体会自己的恐惧的一种方式。
Rose对女儿的爱很深,所以她不顾一切的去寻找。
而在找而未果后,Rose以为Sharon不在这个小镇,想离开时道路却变成悬崖,因为这时Alssa已经对Rose产生了信任,觉得她会帮助自己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女警察进去表世界是一种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她曾经在那里救过一个小男孩,这让Alssa有好感,同时她也可以帮助Alssa。
在Alssa阴暗面的引导下,Rose最后找到了Alssa,听了她的倾诉。
母爱使得Rose让Alssa 的阴暗面融入了自己的身体,从而可以进入教堂去报复,去满足。
通过Rose的诉说,Alssa讽刺了那些害怕面对自己罪恶的人,那些站在地狱门口却还以为要进天堂的人们。
他们有了些觉悟,却也逃脱不了Alssa的报复,残忍的杀害。
随着鲜血的流淌,Alssa的怨气也渐渐的消散,意念渐渐收缩在Alssa黑暗面的眼睛里,并且与Sharron成为一体。
在最后的时候两个母亲的对话很有意思,Alssa的母亲想知道女儿为什么没有杀她,Rose说道,母亲是孩子的上帝。
正是Rose的母爱让Alssa得到一种被保护的感觉,同时也在报复中心理得到平衡,于是怨恨消散。
但Alssa对Rose的依恋也让Rose留在了表世界里,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会进入现实世界。
这种由怨恨痛苦产生的意念的力量,它很强大,但同时在触摸到它的核心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的脆弱,像一个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孩子。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怨根消失了,爱培养了,一切就都会烟消云散。
我们紧张的神经也放松了一下,得到一种欣慰的笑容。
更爱游戏一些...
7分
平行世界理论
不愧是改编自游戏,确实很像游戏~~
很不错的片子
美式恐怖拍出了日式的味道
时空的交错性
比较有印象,总体还不错。在三个世界都刻画分明的情况下,还能让人看懂,不容易阿
象征意义过度附加,人物行为和影片逻辑受损
乐瑟,又臭又长,所表现的惊悚就是缺心眼的选择和癫痫一样的表现。
结尾令我很纠结……回不去了咩~介个最害怕...
提前了解一下游戏的大致背景,你会发现此改编电影创作团队有多用心了,从BGM到怪物设计再到现实、表和里世界的设定都足够还原且考究。即便抛开游戏改变的设定,这也是一部对精神意识具象化有着不错探索的电影。
剧情完全没有交代清楚,缺少了很多必要的铺垫,故事情节发展很生硬,不了解游戏的绝对会一头雾水。虽然有很多的剪接来暗示寂静岭的三重世界,但效果并不是很成功。
好像在悬念和迷人场景之后,忽然就来了一场宗教审判。所有雾蒙蒙的
本电影比较糟蹋了一个很好的世界设定
最受欢迎的那篇影评比电影好看。
当初看了感觉吧。。就是很一般
没啥恐怖气氛
扯淡
哈哈 PS课看的哑剧 后面的没看完 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