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看完了,一直想聊聊这部剧的女性角色,结合剧名简直是典型到让我感觉导演在反串。
存花:整部剧都在做饭,30集做了一辈子饭,除了围着炕头就是灶台转,我真怕演员手皲了。
养子养女都是高尚的老好人道德标兵顾长山收养的,到家都是存花养活的,养活以后孩子们最感谢的人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爹,顾长山。
这是我们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所有女人的命运,生活的苦从婆婆下放给儿媳妇,家这个名义上给柔弱女人遮风挡雨的东西,像磨盘死死拴住了驴。
凤霞:暗恋隔壁长得好的学霸不惜陪酒送他毕业礼物,被村民造黄谣草草嫁窝囊老公,觉得自己人生失败了拼命培养女儿让她往大城市走,走念书的路,别重蹈妈的覆辙却没人理解她。
(这里有一场戏是凤勤怀孕了不想要他妈说生下来就能养,两代人的观念争执拍挺好的,说明80年代左右的女性确实在社会的毒打里明白了一些道理)最后窝囊废老公去广州找追星的她,俩人一块看了个电影儿就算和解了,其实丈夫压根没做任何改变,改变的最终是她自己。
谢谢导演给了凤霞这种女孩当头一棒子,早点停止做梦也是好的,能更心甘情愿地吃苦。
凤菊:偷妈首饰当掉救爱人,爱人进监狱等十年,爱人出狱被同事说立刻冲上去护犊子。
我看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娇妻就颁发给你好不好?
林晓晴:上学,兴杰去哪儿我去哪儿;上班,兴杰出去哪儿我去哪儿,这个大小姐我就是不当我必须要跟根正苗红的农村有志青年过苦日子。
颇有前途的工作放弃掉回东北老家卖木耳,嘴上说着兴杰再向家庭倾斜不管他们的小家就翻脸,转头把房子首付借给他爸治病,爸妈的养老钱也搭上,还差点为了帮杀人的小叔子筹钱接受有明显不纯目的男上司。
总的来说,非常符合东亚男人对有钱有权优秀女性的大意淫特意淫。
凤勤:凤勤这里纯粹为社会主义事业新农村发展的主线打工没什么好讲的,刚考上公务员就被催婚太正常了,毕竟女人就是女人,总得有个男人依靠。
二姨:为了丈夫不下岗把亲生女儿送出去,男人好吃懒做打牌嘴上万般不愿意也没再离婚,自己干理发店养家。
兴杰妈:几乎是全剧唯一一个负面角色,实际上排除她是妈来看,中年丧夫为了供孩子上学做传销漂泊多年四处被骗也没混上什么太好的日子,最后孑然一身儿子也成别人的了,也挺惨的啊。
讲实在的,父辈的荣耀我没太看出来,从伐木到碳交易这个跨度很难过渡顺滑,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浮于表面,而且没经过那个年代确实不好共情。
女性的苦难和付出我看出不少,一看剧名《父辈的荣耀》,我挺伤心。
替为共和国所有辛勤劳作过的女人们,和正在劳作的女人们,没有姓名的女人们。
陈兴杰有一个那样的亲妈,而我有一个差不多性格的亲爸。
幸运的是,我和陈兴杰一样,也遇见了像顾爸花妈那样的亲人,我也算是拥有“第一个大学生”title的一员。
8月31日,我和我爸大吵一架,20分钟后,我刷到了顾爸花妈给陈兴杰办升学宴的片段,那一瞬间我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眼泪,陈兴杰值得所有的爱,我觉得我也值得。
陈兴杰放弃大学老师的工作去外企挣前程的时候,我刚办完离职手续,放弃了已经完全适应且和大学老师一样非常体面的工作,选择重新开始。
顾爸第一次住院的时候,我爸也住院了,我去交住院费,去的路上我在想,就这么没了是不是也挺好的,我们就都解脱了。
接下来,陈兴杰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抵达繁星。
而我的人生,现在是宇宙残骸,我不想结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没必要拉一个我喜欢的人到这样的家庭里来处理鸡毛蒜皮。
我印象中陈兴杰除了求林爸帮兆喜找工作和从首付里拿钱给兆喜请律师之外,从来没有主动让林晓晴来蹚浑水,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兄弟、丈夫、男人。
不管他面前有多少烂摊子,他和林晓晴通电话的时候都是笑着的,语调是向上的。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齿轮,我i年代剧,欣赏张晚意,于是和《父辈的荣耀》不期而遇,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在主角身上看到我自己,他和我的人生轨迹并行不悖。
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父辈的荣耀》对我而言都不会只是一部电视剧。
作为一名女性,我理解、心疼林晓晴。
作为我本人,我理解、心疼陈兴杰。
这是我的故事,全国也会很多个“陈兴杰”,我们都在努力穿越逆境,抵达繁星。
(可能会慢慢碎碎念更新一下)
《父辈的荣耀》我看了20集对这剧最开始的感觉是剧情演技都在线,尤其是刘琳郭涛还有马二姨梁富宽这四个人演的特别好但是这剧,越看越不对劲。
说说这剧中的几个主要角色1.那存花上一辈传统妇女的代表,养大了那么多孩子,顾长山,剧里展现出来的他,责任感道德感强,心善,带回了那么多孩子,但是养孩子的付出最多的真正是谁呢?
是那存花。
虽然她本性也善良,但是顾长山在带回这些孩子的时候,真的有考虑过那存花马?
:不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吗?
可以说那存花一辈子都在为了顾长山的“善”奉献自己,虽然她自己也蛮善良的,但是这剧后期就是往顾长山道德完人,那存花还指望孩子的角度来塑造。
呵呵。
如果说那存花还算上一辈大部分妇女的真实写照,以下两个人物的塑造就是刻意规训2,林晓晴这就是男人心中的理想伴侣吧,高干小姐下嫁男主,男主养父病了弟弟出事,不仅拿出房子首付,还连自己爸妈的积蓄都拿出来,看到这里我只想呵呵两声。
2023年了现在己经。
3,梁凤菊兆喜之前对她也不怎么样,出了事,要偷自己妈的首饰盒去卖了“救人”,还要等着他蹲监狱出来嫁给他,嗯,不恋爱脑会死吧。
关键是,你要说他两之前两情相悦也还行,关键是这男的根本就不喜欢他前面。
再来看看,这剧里不以男人或者说丈夫为中心的女性是什么形象梁凤霞安排她先是陪酒,爱而不得将就,然后会有一些自私的行为②陈兴杰的妈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形象有多负面。
查了下最后还给安排悔过了。
所以这剧,“从夫”的女性形象就是好的不“从夫”“从子”的女性形象就是负面的2023年了,谁教你这么塑造人物的?
一味规训女性奉献的剧是不可能有前途的”编剧醒醒吧最后我给这剧三星,给刘琳的演技,国产剧欠她个视后,不过下次别再养孩子了
看到一半,整体来说,过于正能量,过于塑造完美主人公形象, 塑造一个也就行了,非要塑造一个父亲又要塑造一个儿子,而且其他主要配角,指的是他的家里人也是正能量满满,感觉不是一个家,是一个基层党支部,缺少五味杂陈,缺少油盐酱醋,人物缺乏立体感,不真实;就拿主人公来说心杰这个人物,按道理说一个受到家庭打击的人物,一个立志求学走出家乡的任务,一个心存志远的人物,其在摆脱家乡和原生家庭后应该性情发生大变,参考《贫嘴张大民幸福生活》的老五那种状态;还有,按说像凤琴和自强这种童年饱受摧残的人物是不可能一定瑕疵都没有的。
再说剧情,其实本剧描写东北90年代末这个特殊地方和特殊时间,下岗,转岗都是一笔带过,没有重点描写,反而去写心杰他们在南方结婚的片段,没有主次;
年代剧里东北土地还是挺有意思,演技里出挑的居然是二姨,毫无违和感,把农村传统妇女的无知和生活的琐碎以关心孩子都表现的挺生动!
东北人民的热情和善良,存花和长山养了这么多没有血缘的孩子,不求回报,看着心里暖暖的!
凤霞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前期聪明伶俐又善良,没见过花花世界的她对以后还有期待,随着长大和生活现实,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看着兴杰凤勤有机会奔赴大城市,开始不甘和怨,很现实!
刚看了三集,评论可能为时过早。
老中青主演们演技都没问题,年代感也挺强,制作算得上精良。
但《人世间》珠玉在前,这部片子能否火起来,得看后继发展了。
这样的片子面对的观众群体,除了那片土地上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就靠电视机前的老一辈忠实观众了。
好在有张晚意,我们这些用电脑手机追剧的,估计很大一部分是冲着瑲玹去的。
兴杰的身上,没有看到瑲玹的影子。
他现在还是个青涩的半大小子,用功的、有点闷的乖孩子,有时还带着一丝茫然。
没有落难王孙的孤傲与野心,也没有古偶仙侠剧里那么夸张的戏剧冲突,不知接下来,剧情和张晚意会如何令兴杰这个形象如瑲玹一般充满魅力。
张晚易是个不可多得的年轻演员,不仅有超高的、令人寻味的颜值,还特别善于塑造刻画角色。
他演延年,我便相信延年就是那样的;他演兴杰,我看到的就是东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
有他的画面,总显得分外生动。
期待随着剧情的发展,《父辈的荣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没想到因为一部剧,我开始想念童年里的那个冬天,就怎么能这么像呢?!
是屯子都有什么统一的制式吗?!
跟剧里响彻全屯子的大喇叭一样,我的童年也是伴着大喇叭广播,有时候是夹杂着乡音的通知,有时候是什么新闻学习资料,总之就是肯定不会停。
出门上学这一路基本上就是跟各家叔叔大爷阿姨婶婶一路打着招呼去的,记不住大名,但记得三婶四舅同学妈,没有不认识的熟人,甚至家长会想藏两句瞎话都能给你抖落清楚!
但凡听见谁家锅碗瓢盆开始叮咣响,不出五分钟就有人上门调解劝架,第一句肯定是“你怎么能跟你媳妇儿动手”,第二句必然是“你也少说两句”,跟长山和存花劝架尚友两口子的架势说十分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还有屋里的陈设,小到床头垛子地板革,大到屋外的墙壁,院里的玉米,都全是当时的感觉,氛围感这剧做得太到位了,感觉不像是看戏,更像是往日重现。
外部的氛围感之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最戳中我的地方。
几个小孩儿因为一块儿地瓜闹起来就很像小时候我跟朋友们打打闹闹的样子,兆成和兴杰就是我们一直想黏着的大哥哥们,不一定参与进我们的打闹里,但如果谁跟他关系好就会成为小圈子里最值得炫耀的事儿;兆喜就比较像小时候的我,满脑子都是鬼主意,也永远是“潮流先锋”总会第一时间整点新鲜花活;凤菊就是老幺不爱带但是真要挨欺负了所有人都恨不得冲出去。
当然也一定会有像凤勤一样懂事儿的小朋友,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觉得他们乖得离谱,长大后才明白或许曾经的懂事儿也是另一种不得已。
那个时候一个屯子处得像是一家人,谁家有个红白事,一声召唤全都来帮忙,谁家孩子丢了也是都跟着着急,漫山遍野的找,我小时候也曾经体验过一把凤勤,跟我妈吵架叛逆跑上山,然后被隔壁大姨在下山道堵着拎给我妈一顿“爱的教育”。
长大以后,考学、读书、工作离家越来越远,对于童年的回忆也越来越淡,父母也从屯子搬到了城里,曾经的那些串门、热闹都成为了记忆中的片段,被藏在一层又一层的社交安全距离之下,藏在高情商、分寸感与边界线之外。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忍不住在看到剧里的小演员时回想曾经那些快乐又简单的日子,是也许物质条件不丰富但始终有干劲儿,对未来有希望的日子。
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父辈的荣耀》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我的心沉寂了很久了,那种少年心气,很久没有涌动过了,毕业后的生活死气沉沉,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于是我变得懒惰,摆烂,颓废,每天得过且过,下班之后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人越来越胖,生活没有一点波澜,我好像要从此浑浑噩噩的一辈子了。
可是,我看了这部剧,剧中的亲情,人心的善良,良好的家庭关系,努力奋斗学习的兴杰和凤勤,为了家庭和理想回到家乡的兴杰,为了家乡努力学习的凤勤。
善良有爱的长山和花妈妈,像山神一样的指路明灯的爷爷,他们养育了这些孩子,让他们在爱中长大,这种和睦的家庭关系我真是羡慕死了,把爱给每个孩子,不求回报,所以孩子也全力的奉献家庭,心心念念,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做事情都有底气,兴杰可以放弃深圳的大好前途回来,凤勤为什么选择林业大学,他们都想回来,报答这个养育他们的地方,这个充满了爱和希望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一事无成,父母也会爱他们,所以他们有底气。
这样的父母可能只存在于理想中,所以才令人这么羡慕,他们处处为孩子着想。
他们给了我希望,好像又让我燃起了希望,我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我突然感觉生活是可以好起来的,生活是有无限可能的,可能是被网络毒害了太久,所以我觉得生活就好像一潭死水,但是我突然发现,其实不是的,我太悲观了,生活是可以充满希望的,就像兴杰,凤勤那样,我可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正剧果然是正剧啊,看完了人心里都很舒服,很久没有这么舒服过了!
加油,未来一定是充满无限希望的!!!
在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中,要有长远的目标,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未来!
突然感觉自己还很年轻,才25岁,一个充满希望与可能的年纪!!!
简单聊聊前三集观感。
一,大事件和小细节《父辈的荣耀》背景很大、困难很多,林场被数代砍伐“薅秃”,开不出工资养不起众人。
结合故事1997年的时间点,停薪留职、下岗等等关键词,风起云涌的大背景。
但剧作对“大”,做了些很具体的小承载小呈现。
首先,落点不在万劫不复的难关,而在迎难而上的态度。
剧中大梁子父亲为保儿子铁饭碗,撺掇众人去找新厂长。
领着一大帮年迈的老大爷老大娘,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哭哭啼啼主打一个“卖惨”。
讲述“惨”和拆解的过程,挺有意思。
一位奶奶哭诉家中如何困难、孙子如何苦,长山上线真实拆穿“您孙子有点钱就去市里打游戏,怎么说都不改,我怎么让他上山啊”。
大梁子父亲更是挪移隔壁人家孩子的病、硬安排在自己娃身上,从“这娃出生就多灾多难”开始哭起,被儿子当场拆穿、直接扛走。
不是一边倒纯粹只有苦,而是在正面应对找解决出路和“以轻喜剧桥段来消解悲惨基色”的路径中,构建不一样的困境面面观。
一群人上山伐木,一声声嘹亮的“顺山倒”,是劳动和力量的天然号角;日暮将近、深林惨惨,尚友不幸遇难,巨树铺天盖地压来、恍若自然和命运的压迫感。
同样是伐木,不同情境下不同质感不同色彩的呈现,层次鲜明、表达丰富。
利刃高悬、难关横路,关于劳动的古老母题、关于变革的当下回应,在剧中有诸多丰富细腻的桥段。
起初顾长山企图对抗“只有20人能上山(其他人丢饭碗)”的要求,让大伙一起上,哪怕人均工资少,但至少人人有份。
此后尚友不幸死亡,他这条好心但不合规矩的路显然走不通。
后续谁走谁留、未来如何转型升级,答案未必都在长山这一代。
长山上一辈的师父,动辄用迷信山神说来附会解释兴衰生死荣辱。
长山这一辈,他自己很重情意,不惜损己而奉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山下一辈的陈兴杰、顾兆喜他们,如何理解父辈的悲欢荣辱、如何延续或再造父辈的荣耀?
前三集尚未展开,但已经可以嗅到一点从术到道的本质转型。
其次,大“灾”悲情和温情应对的分寸。
张晚意饰演的陈兴杰,父亲死了、母亲走了,自己做饭还把房子给点了。
寒冬腊月孤零零一个孩子,很惨吧?
剧作并未规避他的凄凉不幸,但也没一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不幸是真的,有光有温情也是真的。
落雪纷纷,暮色凄凄,长山大叔顶着风雪而来。
隔窗看见昏黄温暖灯光下兴杰埋头认真学习,未曾打扰,轻手轻脚放下带来的食物。
条件艰苦是真的,温暖惦念也是真的。
此后,长山半夜被一片狗叫惊醒,急忙赶到兴杰家的“案发现场”,桥段也很可圈可点。
热心群众们热火朝天忙着抢救工作,突然进来一位老姨,自带可爱好笑bgm“哎呀我的天,这孩子怎么还把屋子点了呢”。
一旁灰头土脸的兴杰,冷冷看着被炸出大窟窿的房子,画面三分无辜、三分热闹、三分倒霉,但又有三分温情甚至还有点好笑。
流淌着浓郁的人情分。
你看,兴杰爹妈都不在身边,他被被热情的长山大叔拉去家中,名义上,从此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苦难的名和实,并不是经济物质甚至血缘单方面先验决定的。
他亲生父母已故或缺位,但他不是没有家的孩子。
无论是对抗“山秃了”等工作上的难关,还是“屋顶炸了”这样生活里的困难,剧作的基色都有一口不服输的精气神、有不漠视的脉脉温情。
再次,小日常小细节里的大看点。
兴杰到顾家之后的第一顿早饭,说起来全是小事,小到不能再小的吃饺子。
看起来也很“俗”,吃饺子,影视剧和小品里俗到不能再俗的批发桥段。
但剧作呈现,热闹细腻又有分寸,有滋有味。
第一点是兴杰的过度懂事。
此前长山叔带着核桃等各种食物去看他,他欣喜但又拘束;此时他入住顾家,被热情款待、真心接纳,但他依旧惯性式过度懂事,很让人心疼。
他存花婶子问他“要醋吗”,他回答速度特别快“不要不要”。
快到什么程度?
仿佛是未经思考的条件反应,仿佛不论存花婶子问啥,他都会怕麻烦对方而说“不要不要”。
他主动提出要去叫爷爷、吃饺子时让给顾兆喜等等,大写加粗的懂事。
当然,这段并非一味呈现“他太过懂事让人心疼”,其后的一句二姐一句猫,又在可爱顽皮对话里讲艰难窘状。
凤菊家二姐不能堂堂正正是她二姐,这本是悲剧不幸。
但通过一个孩子的可爱之语,通过另一个半大孩子的遮掩“凤霞养了猫,非逼着凤菊喊二姐”,整了一出并不完全灰暗的可爱外衣。
兴杰让顾兆喜守护凤勤身份小秘密的小心思,这一家人虽不明真相但温情良善的画风,都细腻可爱,都有光。
二,犀利洞见建起典型骨相,温情家常勾勒鲜活肌理《父辈的荣耀》开场便迅速立住群像,很有意思。
存花嫂子、小萍、二姨这三位,一样的性格爽辣、刀子嘴豆腐心,但又有截然不同的“辣”法。
存花略有点碎嘴子,但基色质朴温厚,更接近传统的爱照顾人、无微不至的女性长辈形象。
二姨在艰难生活困境中,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在求生存保住丈夫工作和当好母亲的两难困境中,摇摆不得其法。
小萍心气高、见识简单,向往远方大世界、孤注一掷走进疑似骗局中。
存花:有母劬劳,碎嘴子遮不住的传统美德集大成者开篇一组长镜头,从郁郁葱葱的山林到白雪皑皑的林场,顺着铁轨、纵贯季节变迁,再穿进老顾家烟火气十足的厨房里。
长山忧心忡忡看着文件,存花井井有条忙着做饭。
家里条件虽简陋,但透过明亮一盏窗来看,自带勤劳温情滤镜。
剧作通过“他们大动干戈究竟请谁吃饭”的小勾子,一步步解锁“是为大家为并非自己图谋”的答案。
林局不肯进门,进了门很多话说不出,二人一片失落,互相埋怨。
真心互相扶持的恩爱两口子,难关面前互相抱怨数落几句,这一点碎嘴子的“都怪你”,恰恰是打破完美老好人虚假悬浮魔咒的常规有效手法。
存花勤劳,善良,聪慧,能干。
对自己家孩子别人家孩子都很好,除了有点快嘴碎嘴子爱抱怨两句之外,几乎没缺点。
是很典型的“传统美德集大成者”。
典型,但不套路不虚假不干瘪。
暖暖的皱皱的,让人一想起就亲切又酸暖。
2. 二姨:艰难现状和亲情天职之间的矛盾, 割裂的妥协者二姨登场,老拉风了。
一群老爷们原本在澡堂里打打闹闹、陡然发现她大步流星、目不斜视走来,瞬间整整齐齐畏畏缩缩矮下去藏起来。
二姨恍如入无人之境,干脆利落干活。
这一起一落、一群人咋呼一个人面无表情的对比,直观写出她的性格和工作状态。
此后亲生的二女儿千里迢迢找上门,母女血肉团聚、画风却是“是,不是,我是二姨”的支支吾吾和遮遮掩掩。
一则亲生非亲生有差异。
二则多出一个计划生育外的孩子,在停薪留职“砍人”的重要关口,分分钟可能意味着丢饭碗的艰难境地。
二姨说话主打一个时时刻刻聊到钱。
凤菊气愤凤勤能在家看电视、怒摔遥控器,二姨心疼钱“遥控器多贵啊,你扔那遥控器”。
大女儿凤霞提及老师外出安排他们自习、主动表示要回家帮忙,她不夸奖女儿懂事贴心,反而注重“怎么总自习?
再这样我去把学费要回来”。
不敢让凤勤见光,哄凤琴不能上学的话术是“这学期快结束了,现在交钱多不划算”。
林场效益江河日下,开不出工资,家家日子都不宽裕,但二姨是最爱将贵啊钱啊挂在嘴上的一位。
这一方面是养三个孩子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她、尤其是梁富宽略功利凉薄的一点直观表现。
3. 小萍:衰败现状和热烈渴望之间的落差,飞蛾扑火的错位者小萍登场的第一场戏是吵架,第一个镜头是屋子全景。
地上已经摔了不少东西,这是已经吵了一段的状态。
墙上奖状相当显眼,这是兴杰很优秀的潜台词。
尚友的裤子则是一截一截不同颜色毛线手工编织的那种,这是道具和细节都很贴很有戏的例证。
尚友又无奈又丧气蹲在地上,小萍怒其不争“你给个准话走不走”,二人鸡飞狗跳闹一场。
长山两口子前来劝架,不是“这日子没法过了”的绝望质感,而以温情喜感冲淡艰难处境的负面观感。
不论是尚友开场蹲着的原初动作,还是“我没动手啊,是她挠我”的冤枉表情,抑或是两口子的性格对比,信息表达密度都很高。
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不狗血不刻意。
有普遍的真实映射,但不水不干瘪。
尚友死后,小萍为了给自己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南下“挣大钱”。
小萍的矛盾根源,是心在热烈幻想而身在平常寡淡生活夹缝里的不甘。
穿着一袭和林场小地方截然不同的“洋气画风”,决绝坐上前面车厢装人后面拉木材的小火车离开,心如飞蛾、梦比天高,而命运飘飘摇摇。
徒留稚子在空空荡荡火车站委屈哀怨。
三,“熊孩子”面面观《父辈的荣耀》前三集,各家大大小小孩子们都很有戏。
是每一位我都想rua的程度!
悲情当头的小苦瓜兴杰,优秀又懂事,知进退有担当。
小小年纪承担了太多不该属于孩子的孤独,更显现出将来堪大任的优秀潜能。
隔壁凤勤,也是一个特别让人心疼的孩子。
剧作细节很值得夸。
第一个点是鞋子。
二姨气急败坏,这大冷天的就穿着单鞋来冰天雪地的东北深山老林,“你老姨可真行”。
结果呢?
她就只给孩子一双不合脚的自己的鞋子,让孩子凑合着。
她过日子的不宽裕,她心疼孩子的急切,她对娘家亲人做法的不满、对她们困境的爱莫能助、揪心无能,悉数在其中。
此后存花数落她“都不给孩子合脚的鞋”,兴杰并未明说但在深夜炉火前深深看一眼“鞋子不合脚”,都让人又酸又暖。
再比如大姐凤霞初见妹妹,摸妹妹的脸之前先哈气吹自己的手。
(二姨也有类似细节)作为南方人,我完全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观感特别细腻有实感。
有既直观又间接的温度感。
屋外天寒地冻冷彻骨,屋子里骨肉团圆但又没完全圆。
天的冷,姐姐的暖,都直观具体。
熊孩子顾兆喜,名言很多。
写检讨经验很是丰富。
初见凤勤,惊为天人“白娘子”。
大言不惭“上房揭瓦也是需要力气的”,就,还挺有道理的?
小大人一样和小伙伴们借钱、想给凤勤买火车票,有模有样交代“情报暴露了,撤”,人小鬼大很有趣。
再说说凤菊,哎呀这熊孩子!
欠欠的、被宠坏了的样子,太鲜活了。
凤勤自幼被寄宿、万里归家孤身归来,身世凄凉缺乏母爱。
母亲、大姐都很心疼她。
只有凤菊如同领地被入侵的炸毛小猫,动辄气鼓鼓“她口音一点也不好听”,“她才不是我二姐哼!
”(接小猫回家的时候,我们家大猫的表情态度简直一毛一样!
)二姨将凤勤藏在家,嘱咐她看电视。
贪玩的凤菊不满:为什么我不能看电视。
可怜的凤勤也不懂,不理解“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
被宠爱的小女儿的骄纵,被寄样的二女儿的懂事,两个孩子都还只孩子的天真(以及不同程度的被动成熟),热热闹闹咋咋呼呼,一台戏可爱鲜活。
背后又有一点将说未说的难与悲。
凤菊前脚嫌弃二姐“你不是我们家的”,后脚又和小伙伴们炫耀“我二姐从山东带来了老多好吃的”。
带着顾兆喜来看二姐这段,也爆笑且可爱。
顾兆喜初见“白娘子”,问题多多,每一个问题都被凤菊截胡,三问三抢答老好笑了。
此后凤菊翻包不慎打翻凤勤的高乐高,凤勤情绪崩溃大哭,三分好笑三分心酸、三分乱三分暖。
看似鸡飞狗跳但层次清晰,矛盾推进展开节奏得当,角色个性塑造极其鲜活,有戏剧看点有情绪落点。
再比如,顾长山说儿子“你如果能和你兴杰哥一样回回考第一,天上的星星我都能摘给你”,存花一口回绝儿子深夜吃雪糕的无理要求“你吃个屁你吃”,这些零零碎碎一边干活捯饬一边看似不经意说出的“没有核心事件爆点”的台词,都很有生活气,很滋润,很有“真实空气”式的环衬功效。
(没有鼓励这种教育方式特别对的意思,仅仅聊剧作呈现手法的真实质感)《父辈的荣耀》里单句台词拎出来,似乎都不是什么金句。
但人人说该说的,台词贴着角色性格走、沿着地域时代特色生长,共同构成了有真实烟火气、生活气、颗粒感的剧作生态。
舒心结语群山苍茫,深林纵横,仿佛时间尽头的一片小地方。
大雪纷纷落下,雪满归家路,而那尽头始终有一盏温柔的灯,一锅带着热气的家常菜。
时局艰难、条件简陋,人生不易、变故横生,但《父辈的荣耀》前三集看起来并不特别凄恻。
不是时代车轮滚滚而过、粉身碎骨痛不可抑的路数,而有着“风浪大潮中一叶扁舟求生”的坚毅勇敢,有不管多大事多难也要搭把手帮衬一把的朴素浓郁人情。
大风大浪里端平一碗家常菜,风雨如晦、初心不改,大难频仍、温情不悔。
像打开一屉蒸笼,扑面而来温热食物的满足感。
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岁月磨出时光一滴琥珀。
去年我看了一部类似题材的电视剧《青山不墨》。
也是讲林场、讲转型;讲在困难的年代,人们相互扶持;讲在发展的年代,人们坚守质朴的情怀。
《青山不墨》,侧重的是发展与探索,白山黑水走向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
《父辈的荣耀》,更侧重于温情,讲年轻一代走出山林,又回归山林,这一段长长远远的路。
我是辽宁人。
辽宁没有剧中这种大山,我们那里是缓和的丘陵;山上没有几人合抱的大树,夏秋交际之时,有扒拉开树根下的草就能有松蘑;没有奔腾的江水,夏季发水过后,流水穿起几个水坑,最后汇进毛头河。
初中时候的校歌我仅记得一句“巍巍的大黑山,清清毛河水”。
所以在看以上两部电视剧时,熟悉又陌生。
熟悉剧中人的东北话,但那些场景我未曾见过。
《父辈的荣耀》,很浪漫,也很真实。
上山采伐的名额少了,原本可以子承父业的青年一代茫然无措。
国家分配工作的好时候对我们来说是遥远的,甚至翻开书本也找不到寥寥几语。
我们难以想象一份铁饭碗可以传给下一代,一家人、一代人都能安稳度日。
但,问问自己的父辈、爷爷辈,他们会清楚的告诉你,“那个时候,你好好的,你就等着接我的班”。
剧中人的出走、离开,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时代发展推动的结果,总要有人走出山林,走到繁华的都市,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的人走出去了,在异乡扎根落地;有的人流浪数载,还是落叶归根。
兴杰考上大学,在大城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了女朋友,组建温馨的小家。
但,养父母家里发生了大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了林子,尽管前途还不确定,但他有智慧、有责任、有担当,终将用一份闪光的成绩回馈给这片浪漫的土地、浪漫的山林。
这已经是“我辈的荣耀”了。
父辈的荣耀是什么?
是善良、勤劳、踏实;是对土地的热爱,对亲朋的关怀;也是抗争一切困难的勇敢。
父辈的荣耀闪闪发光,是乡音乡愁,也是过后很多年的记忆。
回不去的旧时光。
康洪雷是导演还是总导演区别还是挺大的,以及赵冬苓的剧本一直觉得刻意而且狗血,俗套,这一部更是放大了这种缺点。失望
父辈的炫耀
你一个卖山货的真能装比,又是碳中和又是新能源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啊,反正我没看下去。看见有人说“家里劳务事和孩子的琐碎全是老婆管,全累一个女的”生活都够累的了,我又是一个代入感很强的人,我更累了
是父辈们的荣耀,也是一个又一个女性的牺牲和妥协,不太喜欢编剧这样的故事,可以看看鸡毛飞上天的女性人物塑造,这部剧差远了
浅尝辄止的‘佳作’!
凤霞上辈子是拯救了世界才遇见存花这样的好婆婆吧,看到兴杰和晓晴的结婚照第一反应是让兆成和凤霞也去拍,千万不能掉面子,真的太贴心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陈尚友等着来日发达,可再也等不到来日。这是真实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故事…
一开始挺看好的。前半段不错,后面有点拉。小演员长大换成这几位演得可真差劲。虽然伟光正肯定是主旋律,但为了完成这个happy ending也塞太多不切实际的自我奉献了,工具人扎堆,没有自己的人物动机,纯为主线任务服务。好像整个剧就那么几个角色被认真写了,别的都是未开的新地图,无法对话的npc,看着存在实为摆设,悬浮又单薄。
逐渐科幻
家庭情怀剧,很细腻,很有人情味,不过很多矛盾过于煽情。
看了6集。
3.5星勉强4星吧 凤勤 凤霞的角色实在是有点让人厌 林晓晴人设那么好 演员演的实在是太烂了 张晚意的演技也好拉垮 粉丝还能吹得出来… 还是得靠老戏骨 郭涛刘琳太牛了 马晓云梁富宽两个演员也好厉害 剧情前半段很好看 后面稍微有点烂尾了感觉 总体还是比同时期剧要优质的
普普通通年代剧,海报和人世间差不多,内容上也基本就那样,不难看但也没特别出彩刘琳这得趁机拿个奖啊,各种意义上水到渠成,也该轮到她了。我话放这,明年必拿奖
给那存花同志颁个视后吧
这分虚高啊,最多算个及格3星顶天了,最后10集,硬是非要把家庭剧拔高到碳中和的命题中去…
冲着刘琳郭涛点进来看的,两星全给江德花江德福。真特么白瞎了两个好演员。开始几集还好,小演员演技也在线挺有意思,以为会复刻父母爱情,孩子们长大了越来越难看,男主表演痕迹重演技生硬一言难尽,硬撑到十七集实在受不了弃了。2023年了国产剧咋还是这些狗屁倒灶的剧情,二三十年前这剧情也就算了!国产剧就和中国足球一样,以前别人甩你108条街,现在甩你1008条,别人一直在进步,你一直开倒车,服了。
满分版的人世间,情感没那么浓烈,但也就没那么多的乌七八糟
看了几集,感觉一般,从情怀方面还可以,从演技方面,真的一般。
本片女性角色的光辉通篇带着牺牲自我!而这部剧名字叫《父辈的荣耀》荣耀面前她们就隐身了,多么真实又刺痛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