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野蛮人也没有智者,像遭诅咒的半调子解决法,一个理性的社会不是杀了我就是利用我。
你还经常做梦吗?
威尔我常常想起你
这是“汉尼拔”系列的前传?
我还没看资料,我不知道。
看完整个系列再来说这个。
昨天刚刚看完《孽欲杀人夜》,影片的情节都历历在目。
当《红龙》的情节正式开始后,我才知道,我看的是一部翻拍片,而且是与原版故事近似相同的翻拍片。
本片从人物、角色的名字、大致情节上与都与《孽欲杀人夜》是一致的。
既然情节我都知道,尤其是像本片一样的犯罪推理片,我还怎么能看得下去?
整个看片过程很痛苦,看得我非常郁闷。
而且,我还睡了将近二十分钟。
情节上本片与《孽欲杀人夜》主要不同的是影片结尾。
原版是在杀手的家里展开枪战。
本片里,杀手是自行设计了一个圈套,然后跑到FBI家里去杀人,在FBI家里被击毙的。
略有不同的地方,本片对汉尼拔的戏份增加了,也注重塑造了他的性格,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比《孽欲杀人夜》丰满许多。
本片的“牙仙”与原版有些区别。
原版里面的“牙仙”是一个童年被折磨,心理扭曲的杀手。
本片里“牙仙”不只是童年被折磨,他还被一幅画所控制,近似于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是一个病态的疯子杀手。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不同,其他方面与原版完全一样,除了稍许细节。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只不过本片更复杂一些,更黑暗一些。
对于《孽欲杀人夜》的想法,我都已经写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一遍了。
这样近似相同的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很明显能看到双方的优缺点。
《孽欲杀人夜》的氛围凝造绝对是一流的,音乐的选用,镜头的运用,取景的角度,比本片强得不止是百倍。
《红龙》的演员表演是亮点,尤其是Anthony Hopkins,把汉尼拔那种优雅神秘又邪恶的性格特征表现的非常完美。
“牙仙”的扮演者Ralph Fiennes也比原版里面的糟老头冷酷很多,完完全全的是一个冷血杀手,就是长相太帅了。
Edward Norton扮演的FBI探员,和原版的倒是不分伯仲,看来这个角色不太讨好,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谁演都差不多。
《红龙》中的配角也很出彩,比如 Philip Seymour Hoffman、Harvey Keitel,都比原版里面演员的发挥好。
可以看得出来,原版的导演好,翻拍版的演员好,这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
这样来看,本片的导演Brett Ratner指导的水平实在一般。
把一个很好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很普通的美国犯罪片。
可惜了众多大牌明星。
如果把两部电影的优点合并在一起,那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影片。
导演是Michael Mann,演员是Anthony Hopkins、Ralph Fiennes、Edward Norton、Philip Seymour Hoffman若干人等。
绝对是豪华阵容,这样的“红龙”,看起来才过瘾,才好看。
可惜,这只是我的想法。
两片比较之后,我认为,如果想真正欣赏故事,欣赏完整的“汉尼拔”系列,那就不要看本片了,直接看《孽欲杀人夜》。
它使用的方法使人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故事。
本片从故事的整体上来说,可看性不高,比较平庸。
序列:0055Red.Dragon.2002.ULTiMATE.EDiTiON.iNTERNAL.DVDRiP.X264.DTS-KiSS2011-01-13
最近专注于汉尼拔。
而有别于其他刑事案件不同,汉尼拔的作案手法极其的特殊。
汉尼拔拥有绝对的高智商犯罪能力,每一次作案都能精心布局,事先策划,目标筛选也极为规律,而这种规律却让人难以理解与想到。
同时,汉尼拔拥有有别于常人的心理理解能力,他能从对方的言语中侧写出你的基本轮廓,这种上帝赋予他的观察力使得他对作案的把握游刃有余。
似乎这样的高智商犯罪真的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一种超本能。
但毕竟没有完美的人,给予你一种能力就会失去同样一些东西,汉尼拔失去的就是对生命的理解力。
在汉尼拔的眼中,生命的美丽就是用手中的刀精心的去切割掉被杀者的身体,保存他们用来日后的烹饪与享用。
宗教,信仰,甚至道德都不及他们眼中的观念。
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最美的不是老死,而是由他们之手送去见上帝,他们代表着上帝,同时也在做上帝的职责。
汉尼拔类型的罪犯体有着绝对的类似点,他们高傲,细心,执着,冷静,思维缜密,冷酷,目标明确,头脑灵活,他们感知所有,同时又对宗教执与偏执,他们能将所学全部用于制造现场,用一种类似天才的傲世感来迷惑对手,甚至给想要侧写他们的人一种挫败感。
导演布莱特·拉特纳的确是一个天才级别的导演,之后的越狱也延续了他的鬼才之路。
1、汉尼拔对史达琳有着绅士对女性的保护欲和掌权者对羊羔的怜惜,对威尔没有,对威尔的更多是对他天赋的兴趣+碰上对手的兴奋+双重身份下近距离接触调查他的探员的有趣2、史达琳不拥有威尔诅咒般的天赋,对自我的存在也不感到怀疑,她可以泰然的一直站在正义这边,确信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本心所求,她抓住犯人而不受他们干扰。
而威尔不能,威尔拥有的天赋让他可以深入杀人犯的内心并迅速找到案子的切入点,但与此同时威尔不得不付出让杀人现场的回忆长久的保留在脑海里,对罪犯的深入剖析几乎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以至于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他对案子进入的越深,就越模糊了自己和罪犯的区别。
3、汉尼拔和史达琳做交易的筹码是她的童年阴影,并不涉及到她对自我是不是犯罪者的认知界定,而拔叔和威尔交易的筹码必定是引诱威尔放弃挣扎堕落深渊。
因此史达琳更容易和拔叔做交易而威尔不能。
4、史达琳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而稚嫩的,尽管精明干练,充满正义感,她在和强大而完美的汉尼拔交锋中,处于弱势,几乎完全被拔叔玩弄和掌控。
而她急于建功立业和自我救赎,也为拔叔侵入她的头脑做了铺垫,所幸拔叔对她非常绅士和怜惜,除了让她感到被剥光的恐惧之外没有其他伤害她的行为。
威尔是老练而沉稳的,按照原著的描述是一条最优秀敏锐的猎犬,加上他根植内心的对自己天赋的恐惧,他有能力也有理由和拔叔进行平等的对抗,在前期找拔叔作为食人魔案的顾问时,威尔可以拨开拔叔设置的重重迷雾准确的找到真相,还能在与拔叔的智力体力对抗中不落下风,这是和青涩的小羊羔史达琳完全不同的。
5、我认为拔叔和威尔,拔叔和史达琳的故事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非常好看。
拔叔和威尔之间的关键词是“势均力敌”“拥有同样天赋的一体两面”“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以及正义本身对自己的反思”,而和史达琳之间的关键词是“作为掌权者对羊羔的引导”“作为绅士对女性的保护”和作为“正义需要邪恶的帮助对抗邪恶”。
只要一部电影成功成为了经典,必定会出续集最后来个前传来作补充说明。
沉默的羔羊之所以口碑还不错,或许没有像电锯惊魂一样出七部来自毁声誉也算原因之一吧。
这部前传算得上不失望也不惊喜,三位戏骨在电影里的卖萌卖肉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剧情俗套的缺点吧。
拉尔夫在戏中卖肉,爱德华在戏中卖萌,安东尼叔则是一如既往的迷人。
纵观拉尔夫在戏中演的DR.D,我一度想起爱德华在搏击俱乐部里的表演,可以说这两位演人格分裂感觉是爱德华更胜一筹。
爱德华还是一副文文弱弱可攻可受的萌样,整个影片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直到我看到最后他学DR.D的祖母时才感叹他为什么会演人格分裂如此的出彩了。
相比沉默的羔羊,这部戏的逻辑性明显不足,线索来得太突然,感觉只是匆匆忙忙的为接下来的进展做铺垫。
相比汉尼拔,这部戏刻画人性部分又太过于平淡与庸俗。
雷同的一点是和汉尼拔一样,都有一位女性来让罪犯变得情感丰富起来,与汉尼拔不同的是DR.D只让人怜惜,而汉尼拔会让人敬佩。
DR.D反映的只是关于爱的重要性,童年时期的不幸缺少关爱导致人格分裂,就像爱德华戏中说的:”he's not a monster“,最后又被爱所感化。
汉尼拔则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除了爱的点睛以外还有对于整个社会,阶级的思考,导演似乎致力把他塑造成一位与世俗对立面的”圣人“。
在心理片中对于爱的描述还有今天看电影时一度想起的搏击俱乐部,以及也是描述人格分裂的侵入脑细胞。
相比之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沉默的羔羊这闪烁的光环笼罩的话,没有三位戏骨的演绎,顶多值两星半吧。
侵入脑细胞中对人格分裂的阐述和红龙相同,不过画面与阐述方式就比红龙超越千千万万倍了。
不免唏嘘,所有的罪犯,乃至有任何心理问题的人,童年必定有可怜之处,必定缺少过关爱乃至虐待。
但有些人成为了罪犯有些人却没有的根本原因除了是否有犯罪基因以及是否具备过人的智商,或许还有强壮的身体吧,当然The Jigsaw Killer除外。
电影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的经典小说《红龙》,影片刻画了两位谋杀者,他们分别是外号“食人魔”的汉尼拔和“牙仙”杜尔。
在该片中,汉尼拔不同于以往在该系列作品中承担核心作用,而是退居二线,成为推动剧情的幕后者,这次,灯光下的是“牙仙”杜尔与他的红龙。
在影片中,牙仙杜尔总共作案五次,先是先后杀掉伯明翰的杰可比一家和亚特兰大的立兹一家,后绑架杀死报社专栏作家,后又杀死同录像带公司的男同事,最后企图杀死警官威尔失败被击毙,而在这其中的细节十分值得探究。
首先我们想要知道的是牙仙挑选受害家庭群体的特征以及家庭中的女主人格外受其残害的原因。
影片中给了我们前半部分的答案——受害者的家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后院,以便牙仙可以在后院里裸体展开行动。
看完电影但我还是会不解为何受害家庭的女主人会受牙仙格外“关照”,但如果多关注一下电影中出镜率较高的威廉布莱克的画作《伟大的红龙与日光蔽体的女人》就能找到答案,仔细观察该画作我们可发现该画的构成是一个伸展四肢的红龙与它脚边的女子,我在翻看影评的时候看到有友邻将该女子与影片中的牙仙的爱人盲女对应,我认为这是不太恰当的,我的观点是:与红龙脚边的女子相对应的,应是受害家庭中的女主人。
我们简单查阅就可以知道该画的背景灵感源于《圣经》启示录第十二章节:“天上现出大异象来……”而其中异象之一就是:“大红龙逼迫妇人及其儿女”“要吞吃她的孩子”。
红龙在圣经中是撒旦的象征,而神对撒旦的预言也是“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依据以上就可得出红龙与女人是对立者的关系,而这就能回答影片中牙仙(红龙)对女主人(妇人)施加更为残忍的暴行的原因,牙仙还是想更能接近“红龙”而已。
其次我们能关注到的细节之一是“满月”在其中担当的作用。
月亮在电影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意象,每当出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吸血鬼、狼人等怪物的形象,而且一般也能将“月亮”和某种仪式结合起来,牙仙杜尔前两次的谋杀行动都在出现满月的夜间展开,汉尼拔对此也用“朝圣”一词来进行评价,月圆之夜即红龙的蜕变之夜。
但选择在满月仅是朝圣作用吗?
我认为不然,应该还有另一个作用——照耀。
这在新闻专栏作家被牙仙绑架那一情节中,牙仙特地在作家眼前展现自己的布满纹身的裸体,并且利用肌肉蠕动进行仿龙式的舞动,此时投影仪的灯光照耀其上,能使红龙纹身的纹路更加明显,所以我认为这里投影仪的灯光是可以和满月的月光相对应的,它们都比较亮(笑),能方便牙仙将自己的健壮的躯体进行展示,也能更为极致的接近那幅《红龙》中的背后有光的红龙。
再次一个细节就是现场被击碎的镜子,在前两次案发现场和第五次案发地点警官威尔家我们都可以得见,镜子们的作用就是被击碎然后嵌入受害者的眼眶中吗?
不尽然,这也反映出的是牙仙杜尔对自己容貌的格外不自信,他厌恶看到自己的容貌,这与他本人是一个唇腭裂(兔唇)患者有关系。
首先影片中牙仙首次登场就带着一副面罩,在更换假牙时也只是将嘴部露出,让面对镜子的自己不展现全貌;其次在盲女伸手想要碰触他的脸时被他委婉拒绝;再次在影片中多处涉及到对杜尔外观评价时,杜尔他本人也格外在意:第一个是关于报纸“丑陋”的评价让他感到震怒;第二个是盲女对他聊起录影带公司其他女同事对他外观的评价;第三个是在收藏有《红龙》的地点里再次与女职员谈起相貌问题,而这种对自身外貌的关注性是其他电影中所没有的,所以让我难以忽视。
这种自卑促成了他自身对自己蜕变的渴望,也促成了他的极度自尊,具体体现在不容得他人侮辱还有在自己裸体“进化”过程中强迫他人睁眼观看或将尸体排列成观众,甚至不惜将镜片嵌入受害者眼眶。
“你亏欠的不是对我的恐惧,而是敬畏。
”极度自卑又自尊的人不正如此吗?
牙仙杜尔无疑可作为一种人格异常者,而在犯罪心理学中,人格异常是在生物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因素三者交叉作用产生的,在影片中注意力缺陷等生物因素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心理因素即牙仙杜尔童年所面临的家庭困境对他带来的伤害,祖母虐待的阴影如影随形,甚至在其离开后她的画像仍旧遗留在家里的走廊上、床头柜上,在每日例行的锻炼里,也要不断重复“小怪物”、“肮脏的小畜生”、“娘娘腔”等昔日令其痛苦的辱骂;在学习心理因素方面,红龙这一意象自始至终影响着牙仙杜尔的内心,不同于中国,龙在西方一直是作为邪恶的形象出现,在圣经中,龙是撒旦的化身,尽管它强大、能力非凡,而“红”更预示着“鲜血”,在后来汉尼拔因其连环杀人的行为成为牙仙的偶像,于是他为其蜕变之法找到了出口,也就是杀人,龙终有使其“红”之方法。
“我不是人,开始时我是,但我每杀一个人就让我超越人的境界。
”牙仙杜尔带着童年祖母所给予的“小怪物”的阴影成为了大怪物,成为人世间的“红龙”。
我还记得半年前读完电影原著小说时内心里的震动,里面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人们永远害怕谋杀,谋杀只在人们之间”,简短的一句像那晚回宿舍路上打在脸上的雨,内心随之渐凉,不禁让人回想谋杀所展现的人性极恶,以及促成谋杀的人性极哀。
——————————————————PS.拉叔太帅了
首先来说明一下电影和小说在出版的小说时间顺序上,也就是人物塑造的顺序《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在影片的拍摄下《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红龙》其中在影片下,最受好评的是《沉默的羔羊》
红龙
红龙在影片的细节处理上有两点我个人十分赞赏一是对于牙仙劫持儿子后,儿子被吓到尿遁,男主对牙仙祖母辱骂话语的模仿。
它的效果在于,一,把牙仙成功激怒,为解救儿子获得了时间;二是突出了弗洛伊德精神说,强调了家庭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塑造第二个细节是男主夫人开枪的情节受到之前被牙仙盯梢的影响,一家人差点丧命,男主开始训练妻子的枪法,提高在危难时期获得自保的几率。
成功的,求人不如求己,女主掌握了这一技能,在危险时候,获救了。
画质的进步采光照明的艺术化处理,对于阴森的场景表现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踩点的标记
死者的处理
纹身的红龙
面部缺陷的牙仙
和盲女的拍拖对于盲女这一人物的设计,我个人认为十分成功的她的存在佐证了,先天的影响固然能够让一个人走偏向犯罪的道路,但是后天的关爱也能够使得他们走向正轨[刨出去他对盲女的误会]在《沉默的羔羊》中,突出表现得是汉尼拔在强势的控制下对于女主的支持和支配《红龙》作为前传,是一种对于汉尼拔和警局精英之间的对峙渲染因此,观众更偏好《沉默的羔羊》,不得不说是一种男女之间的纠缠,传授,暧昧,养成系列的复杂关系在作祟
食人魔
结束经典台词
不知道是不是智商的原因我一直欣赏不了《沉默的羔羊》系列前两部……但《红龙》却给我一种说不出的惊艳感,这部电影我觉得是系列中最好的一部,故事主线循序渐进,高潮部分迭起,营造的惊悚程度实在超一流,不用靠过多的气氛渲染和血腥镜头,靠三个演员的华丽演出使故事的惊悚程度直击人的内心,拉尔夫·费因斯出演的偏执而又癫狂的杀人狂,以及爱德华·诺顿饰演的思维慎密善于分析的FBI,还有唯一完全出演三部《沉默的羔羊》系列的老熟人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超高智商的精神科医师兼变态杀人狂,三个人彼此间的高智商心理游戏以及三个演技派间的相互飙戏。
《红龙》最大的特点在于感情戏的加分,更加深刻的发掘变态杀人魔的内心,而就是因为爱情才让这个变态杀人魔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独特,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杀人魔,其实在正常人的世界中他是一个孤独,沉默寡言,另一面的他是又那么的偏执和神经质,配合艾米丽沃森的失明女性的感情戏,因为两个都不是正常人所以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
本片有两个个我觉得特别惊悚的镜头:1.拉尔夫·费因演的杀手斯脱下他的长袍后在传闻报的记者讲述有关18世纪《伟大的红龙》的文学作品后,用激烈的语气逼迫记者睁开眼睛看着他的背上的纹身,然后他扭动着他肩膀和腰,红龙纹身图放大又缩小,当时看到这一幕,我也感觉这副纹身引发了我小程度的不适。
2.在电影结尾时诺顿在屋子里发现儿子被拉尔夫·费因斯劫持的时候,诺顿用拉尔夫·费因斯小时候的日记中那些有关他童年心理阴影的句子来责备自己正被劫为人质的儿子的时候,在一旁的拉尔夫·费因斯却因受不了这些句子而情绪失控,这里我觉得惊悚之处在于任何人都有弱点,不管如何冷酷残忍的杀手都有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毫无疑问本片拉尔夫·费因斯的光芒完全盖过了爱德华·诺顿,很多人说诺顿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太过商业化,我也觉得他一直刻意要去用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来表达出点什么,而不是像《美国X档案》中的他想用他的气质去散发出点什么。
而费因斯则完全和诺顿相反,他没有什么表情而语气也是比较迟钝甚至显示出一些呆滞的气质,而且甚至有些可怜,让观众觉得他不是一个那么十恶不赦的人。
而他只是狂热地崇拜18世纪的文学作品《红龙》并且坚信在他杀了某些特定的人后将蜕变为人龙,可是在杀死他爱的女人和或者背叛红龙他彷徨于其中,甚至一度想拿起散弹爆了自己的头,这点费因斯还是表现的很好的,因为在多处试图离开他爱的女人和试图自杀时。
他身上散发的东西总可以让人感觉到他那种无可奈何进退两难的尴尬。
三部中第一部讲的就是一个变态杀人狂帮助新手FBI找到另一个变态杀人狂的故事,人物台词确实是三部中最有深度的,但是故事线比较简单,而且给的线索有点乱。
第二部完完全全就是汉尼拔博士的个人秀,故事主线不够清晰,或许是我看不懂。
第三部还是偏向比较偏向商业化的,再不是新手FBI靠着高智商杀人狂找到另一个杀人狂,而是三个高智商人物的对决,剧情紧凑而且故事主线清晰,给的线索也比较容易理解,文艺青年或许会比较排斥这部,因为这就是商业化带来的效应吧。
PS.诺顿在这部电影中长相可以说是巅峰,集阳光帅气于一身。
《红龙》在我看来,虽然不及《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深沉,但其中表现的内涵却任然令人深思。
时隔数年后,威尔因为新案当头,又来见汉尼拔。
当汉尼拔笔挺地出现在监狱的玻璃窗后面的时候,你会惊讶这些年汉尼拔没有变,他仍然是那样注重礼仪,仍然是那么自信,即便是面对捉住了自己的威尔。
影片最让我动容的是最后汉尼拔给威尔写信的那段,那段文字尤其令人动容:My dear Will:You must be healed by now.On the outside,at least.I hope you're not too ugly.What a collection of scars you have!Never forget who gave you the best of them.And be grateful.Our scars have the power to remind us the past was real.We live in a primitive time,don't we,Will?Neither saveger nor wise.Half measuers are the curse of it.A rational society would either kill me or put me to some use.Do you dream much, Will?I think of you often.Your old friendHannibal Lecter我尝试很多次去读这一段文字,但很难读出汉尼拔的那种味道。
这段文字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很多本质问题。
● 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段不断积累伤疤的过程。
事业的起伏跌宕、爱情的失败、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离去……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一生无法复原的伤疤,或许,我们很多人都不禁会给自己说一句:What a collection of scars you have!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些伤疤对我们而言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痛苦,也是一种升华和历练,那些欺骗你的人让你明白了社会的险恶,那些惨痛的感情经历让你明白对于感觉不需要强求,那些事业的起伏让你明白生活的艰辛。
永远记住:Never forget who gave you the best of them.● 我们生活在一个改投换面的蛮荒时代,不是吗?
别被科技的进步和侵蚀迷失了双眼,人类一路走来,知识的文化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人类的智慧却并没有跟上知识的膨胀速度,我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和蛮荒时代没有什么不同。
不断地将利益占位己有;不断地出卖自己,出卖别人;不断地被别人左右,被别人利用;不断地做自己最初不喜欢的事情;不断地在阴影和痛苦中挣扎;这就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蛮荒并不是贫瘠的代名词,蛮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贫瘠更可怕,因为蛮荒的世界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充实的,蛮荒的世界永远利益至上,蛮荒的你我都活在一个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世界……A rational society would either kill me or put me to some use.或许这样一个理性世界并没有杀死你的躯体,但很早便杀死了你的灵魂;或许你没有发现自己其实从一开始就活在一环套一环的利用中,你无法逃脱,也没有必要逃脱。
应该是之前的汉尼拔,除了最新出的少年汉尼拔。
也是前三部里最后出的一步。
相对前面两部来说,也可以说的上是理论上的突破,起码走出了Jodie Foster的影响。
内容上也说服得大家,关于一个被抓住的汉尼拔。
虽然整个故事框架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沉默的羔羊。
这些不是重点,电影更多地还是回到了沉默的羔羊里关于心理的讨论。
在Anthony Hopkins和Edward Norton的讨论中,反复提到的恐惧,从Dr. Hannibal到Graham,再到杀手——导演不想让他平面化的,可是仍然有些单薄。
而当Hannibal告诉Graham克服恐惧时,我觉得表现初一种真正的心理学,或者这也是汉尼拔的核心,那其实是关于人,你自己的——心理学——不是所谓的条条框框,从分析到分析,只是对于自己的认识而已。
显然,自己的力量总是不够的,电影里这么说,需要的是对自己的勇气,足够勇敢去运用你的理性——像是康德的话了,但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归与对人本身的关心。
从对身体的关心开始,电影反复正反重现着的主题,不讨论关于疯癫,非理性和理性的监禁或者爆发——换歌角度看,Hannibal也许是个反抗的英雄?
但当Hannibal对Graham说恐惧,我教你克服的时候。
人本主义表露无疑。
从科学上来说,可能根本不对——在通常的道德科学下——Hannibal的方法还是内容都是反道德的,可是对于Graham呢,真正的科学又是什么呢。
于是,在这里,沉默的羔羊这一形象或者象征再次出现。
55555。。。看到最后伏地魔大人去诺顿家里的时候暂停不敢看了。。。啊啊啊~~~
拉尔夫费因斯继续热衷不好好用脸。这集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套用第一部结构的单纯的恐怖片。反派崩坏到搞笑的程度了。
这部很平庸 故事中规中矩 差评。最主要的是角色方面,虽然是续作 但是汉尼拔教授的存在 在这部里变得有些可有可无了。
总之,只要安东尼大叔一出现,即使不见血,也会让人抖三抖。那眼神,那表情,记忆深刻,何况这部电影中还有陪着安东尼玩猫捉老鼠游戏的爱德华·诺顿,情节绝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氛围一步步营造,步步惊心。当然了,拉尔夫,除了伏地魔之外,这里面的造型也是气息浓重啊。作为沉默的羔羊前传,很棒。
2012Oct29,吴中路117号,PPS网络观看。 (豆瓣想看)
不好看
这个系列的故事都是在传播一个理念:汉尼拔是神~于是有了拉叔那样脆弱小心灵受到创伤的分裂小变态~看着拉叔全裸在屋里跑来跑去我的心情好复杂的说~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最后这笑声是怎么回事??
the blind girl is the one in the Jackie and Hilary~~
一直想知道红龙的过去 不过电影没仔细讲
克萊麗斯與漢尼拔的關係遠較威爾複雜并帶有一種令人迷幻的曖昧,後者與食人魔衹有憎惡和怨恨。缺乏直達心靈的溝通和默契,這種局限展現在銀幕上就是單獨看誰的表演都很出色,而角色間交流却永遠相互排斥。
和迈克尔曼的版本不相上下,但是医生还属霍普金斯深得精髓。
同样的人生背景,不同的人生选择,类似题材的表现上比《天生杀人狂》有了更为深刻的表现
Ralph Fiennes真是新一代的变态专业户。不过比起Anthony Perkins又差远了。
不好~第一部台震撼了~
也许是我犯罪心理看多了??这部里的一切都是如此老套眼熟..还有诺顿先生的演技实在是= =哪天才能看到他的脸上有点不一样的表情啊喂..还有大家遇到难题怎么都要找汉尼拔,沉默的羔羊和红龙重叠部分太多了,没什么新意
I don't like it……it's so so so boring compared with the last two
惊觉诺顿演技那么好,真是演什么像什么;费因斯就不说,演得太好了,看帅哥演这种自毁美貌的角色还是会心痛啊~
三大演技派帅哥大集合,光这阵容也该打个5星。虽然编剧有点问题,既然悬疑就悬疑到底为啥让杀手不温不火地提前出场?许多情节值得推敲,但推敲也没啥用了人家已经拍完10几年了。如一位网友所言,片中不出现汉尼拔也无妨,因为他所起的作用实在有限,除了设计一两个小陷阱。
面向亚洲市场的沉默的羔羊?除了诺顿没有任何看点。
一开始就奔着狗尾续貂去了,结果就不会好到哪里去。脱离汉尼拔系列的话能有三颗星,如果想乘东风还是差点意思,单独评分的话在同系列能有三星及格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