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享受着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
这一家子是很厉害的哦,他们在一起,摆脱了地球的重力,漂浮在半空中,享受着生活的稠密与稀薄,尖锐与温润。
所以,在妈妈车祸罹难以后,爸爸才会说:“我妻子是不可能自杀的。
” 片尾的春从二楼一跃而下的瞬间电影结束,他纵身而跃让我想起老大自己写的歌词:很浓又很淡,这天空蓝的好看,我用英文出场加一个空翻,留下最后身段,离开。
这世上,已经摆脱重力的人都在享受生活,他们在到达能够摆脱重力之前,也许都经过了重力所施加的反向砥砺,能承受的人,就摆脱了重力,慢慢漂浮在了空中,而不能承受的人,就从此溃落。
《重力小丑》改编自日本推理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同名推理小说。
虽说是推理小说可其实原作并不是着重推理解谜的本格派,倒更接近推理小说中的社会派,这类作品推理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犯罪的社会根源、社会矛盾和恶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的过程。
另外这类作品最明显的特点是比较着重凶手的犯案动机,同类作品如推理小说社会派开创者松本清张的《点与线》,还有在国内很受欢迎的东野大神的《白夜行》,都可归入社会派。
由于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点,作品的格调一般都较为阴暗、压抑,不过伊坂幸太郎的作品风格十分的清新,讲诉的内容虽然十分的残酷,但总会让你在这黑暗中感受到一股暖意。
电影版的《重力小丑》把原作小说的这个特点很好的还原了。
《重力小丑》实际上讲诉了——泉水一家身为性侵受害者家庭,如何重新面对生活,面对自身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中有一个场景,大概是在影片的16分钟左右。
泉水兄弟追查出现神秘涂鸦的地点发生的纵火案,两人来到一处纵火点,靠近天桥,地下放着裸露的成年杂志。
看到那些杂志,泉水问他是否讨厌女人,不同腼腆相貌平平的泉水,弟弟春,相貌帅气,颇受校内女孩欢迎,可春从没结交过女朋友。
春回到:“我只是讨厌叽叽歪歪的讨论性。
”泉水听后微微一笑,表示认同。
紧接是春用力踢飞地下裸露的男性成年杂志,再次表明他的想法。
随着影片的发展,角色背景的揭晓,这个场景中春讨厌性的真实原因开始浮现。
主角泉水的母亲在他还年幼的时遭到了强 奸,犯人当时还是高中生,却已犯下三十起同类案件。
犯人被逮捕让泉水一家的感到安慰。
可不曾想到的是这个犯人却留下了另一个受害者,泉水母亲已经怀上了犯人的孩子。
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泉水父亲,他让妻子把孩子生下,从此泉水有了一个弟弟——春(泉水和春的英语都是spring,妻子在取名的时候这么解释到)。
而那个场景中泉水的认同也是因为他也是这一切的亲历者,知道父母、弟弟的痛苦。
从小敏感聪慧的春,早已从旁人的指指点点中得知了自己的父亲是谁——一个强奸犯,他是一个强 奸 犯犯案后的产物,可社会还没进步到认可他的程度,人们的偏见让泉水一家早已被街坊邻里视为笑话。
幸运的是命运给了春一个家,这个家中的哥哥、父母亲,从不排挤他,绝口不提“r a p e”,母亲会为辱骂春的人发火动粗,这些亲人一直知道春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时过境迁,父亲得了癌症,乐观的父亲让泉水兄弟感动。
这时泉水无意中得知那个曾经得强奸犯出狱了,但还是干着侮辱女性的生意。
泉水无法不在意这回事,他开始了调查。
“甘地相信人是有良心的,遗憾的是,这不过是个幻想。
”春思考圣雄甘地非暴力宣言说出的这句话,在这个强奸犯的身上印证了。
调查结束后,夜空下独自一人的泉水为自己家庭的悲剧流泪,而那个造成这一切的犯人如今毫无愧疚的生活,非暴力宣言失效了,解决这一切的方法指向了暴力——谋杀。
而当泉水从痴迷春的女孩夏口中得知,街头涂鸦纵火是春所为,将所有的一切联系起来,街头涂鸦所指明的信息,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弟弟春早已准备诉诸暴力。
这也意味着他要谋杀自己的生身之父。
本片正是讲诉了这样一个悲剧,舆论、没有良心的犯人让这个家庭饱受折磨,“如果你享受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在一家人看马戏团中的小丑在空中飞舞着时,泉水的父亲说道。
他们这一家正是生活当中的小丑,饱受折磨,却乐观面对,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爱与关怀,让他们能再一次享受生活,摆脱过往伤痛的重力。
这也是他们这个家庭能够再次面对生活的原因。
影片着重表达家庭一层面,而不去着重强调舆论、社会对这个家庭伤害,让这部影片没有太过明显的批判。
从被伤害一方的角度诉说这个故事,进而展现他们的挣扎与思考。
整部影片充满关怀,也就是很暖。
不过由于影片想重点表达原作中的这些关怀,本来原作是推理元素并不强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改编成电影后推理元素几乎没有,豆瓣电影类型也是将这部影片归类为剧情电影,而不是推理悬疑电影。
更多影评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二三的书影音生活 (ersanMovies),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种很痛快的感觉。
该片是由森淳一执导,加濑亮、冈田将生主演的日本剧情悬疑电影,改编自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说。
哥哥泉水是一名基因专业的研究生,弟弟春做着一份清理城市涂鸦的工作,某天春突然发现凡是有涂鸦的地方的附近必然会发生连环火灾,遂跟哥哥一起追寻真相,因而也联系到了20年前的父母往事。
电影分为现在与过去两条故事线穿插进行,转换的非常自然流畅,虽然有悬疑的因素在里面,但并没有悬疑电影的紧张刺激感,反而更像日本寻常的家庭温情电影一样,一层层拨开故事,看到内核。
而电影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基因是否对下一代有着绝对的影响作用?
在这之前,人们讨论更多的可能是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那么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孰轻孰重呢?
虽然电影倾向的是养父母,我也希望如此,但是看到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的时候,还是有些疑问:他这样做,是因为人性深处最底层的消灭与冲动,还是因为遗传了父亲犯罪的基因?
我试着给自己答案,是第一种。
人性中天生的包含着无法改变事物本身而摧毁它的这种冲动,连我自己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之所以没有犯下滔天大罪,是因为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也可以说是理智)完全高于内心的冲动,也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但无论是《暗黑者》里的darker还是《V字仇杀令》里的V,又或者是蝙蝠侠,都是用一种惩恶扬善的理由来做这些“摧毁”的事情,所以我理解春(包括泉水)的动机和行为。
电影没有表示春最后有没有去自首,我私心希望没有,甚至希望如果事情败露,弥留之际的父亲能揽下这样的罪行,那么兄弟二人的生活里,也就没有更坏的事情了。
小丑的表演,因为享受飞翔,所以能抵抗重力。
这种重力就像是生活中的苦涩一样,不可避免,但总得有自己的方式,给苦涩翻个面。
和菜头说人生就像是平底锅煎小黄鱼,不能太折腾,容易碎。
我想该折腾还是要折腾一下的,不然容易糊。
如同春,决定的确有点草率,但也因此,那些黑暗的阴影,都会被火光驱散。
另外,作者给了兄弟两个人很有寓意的名字,春和泉水的英文都是spring,象征着无差别的爱。
剧情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了,但日式的电影就是能细致入微地述说,拽着人心。
春注定是个悲剧,虽然影片的最后挺希望挺光明的,但是他从前就未放下过自己的出生,现在又怎么可能放下自己弑父的行为,看到最后那段时是希望泉水可以杀了rape犯,不要再给伤痕累累的春套一个枷锁了。。
他杀了生父,可以消除从前的痛苦但随之而来的新的痛苦又会取代以前的位置。
都在说这部和青之炎的联系,我觉得最像的是这两部都有一定要用“杀了他”才能解决的恶人存在,法律制裁不到,或者对于受害者来说远远不够。
看《青》的时候,对二狗是嗟叹,看《重》对春是心痛。
下面是几个感动的细节小春文小泉水rape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小泉水从上铺伸出头来,用搞笑化解小春隐约感到的不安。
即使其他人冷漠残忍地欺负他的时候,这个又老实又善良的哥哥总是关爱着他,让春温暖又依恋无比吧。
泉去测试春和rape犯亲子关系的时候,这世上最重要的哥哥也仿佛背叛了春,但看到落寞地泉低下头又仿佛可以体会泉心理的最后的希望被否决的痛苦。
rape犯既是春一家最大的噩梦,又和春有着血缘关系,这对矛盾日日夜夜地折磨着这两兄弟。
在酒吧春点了姜汁,他和生父一样,不喝酒而喝姜汁,泉注视着他,无法无视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事实。
春撒谎喜欢摸嘴唇又和养父一样,让人会心一笑。
春特别珍惜爸爸给他的棒球棒,一直带在身边,温和善良的爸爸和哥哥是救他脱离内心深渊的人。
妈妈车祸死亡,爸爸对于警察的询问只是回答“我妻子是绝对不会自杀的”,旁边站着的是沉默的泉和春,这一家只能默默品尝自己的苦难。
春学生父连续rape的行为,连续纵火,是要证明自己也有着那种垃圾的基因吧。
从吉高mm的叙述中了解,他和生父有过数次会面和争执,他心理希望生父有那么一点点悔悟吧。
春的内心是挣扎又痛苦。
最后他要杀死生父的时候,泉用石块砸了玻璃窗,春在火光中对泉回眸一笑,回身后就那重重的一棒也好像敲在我的心上,不能回头了。
最后那个充满爱的结尾算是给了观众一个抚慰吧。
泉,要接住哦。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
很喜欢里面的爸爸,他是一个温柔的丈夫,当发现被强奸的妻子怀孕时,他没有嫌弃妻子,而是爱她如初,希望她生下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
正是拥有这样的丈夫,妻子才是那样乐观的人,生下了弟弟春。
长大后的春一直心存愧疚,他把自己当成一个错误,认为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自己的存在就是妈妈痛苦的根源,在恨强奸犯的同时也憎恨自己。
他去做一些“大事”时总是带着哥哥,还有他的棒球棒,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心安,哥哥对春的关爱改变了他。
电影最后春从二楼的一跃,跃过了过往的自己,跃向了更美好的明天。
看电影时,总是会被里面家人之间的温情所感动,虽然多年前经历了不幸的事,但是每个人还在乐观的生活着,这正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能力。
如果你享受着生活,就能拜托地球的重力。
愿你乐观生活,并被生活善良相待。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这部电影跟重力、小丑有什么关系。
直到电影后半段,当回忆再次与现实交错,小春和一家人去看小丑的表演。
大家看的都很开心,小春却一直在担心小丑会摔下来。
”只要你享受生活,就能摆脱地球重力“。
这是爸爸看着小丑脸上的表情,对小春说的一句话。
当电影接近尾声,小春再次从二楼跃下,我才明白开始的对小春一跃而下的镜头的寓意。
享受生活,而不是担心生活随时会崩塌所以步步小心,不敢前行。
这是我觉得电影最赞的地方。
别的情节上的设置,倒没什么特别的。
*收录于《重力小丑》电影DVD随盒小册子中 《重力小丑》对我来说,是至今最中意的一部作品。
这与作品的完成度和评价、获得的成就感等无关,大概与完成作品,出道才三年的那个时候的自己的状况和充满干劲的心情是有关系的。
因此,这之后我也会一直喜欢这部作品。
只提取出故事概要的话,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实际上,也曾听过“真是个不过如此的故事啊”这样的感想,我对此无法反驳。
但是,用比较抽象的说法,在写这个故事时,我想写的是“既不积极也不悲观”、“没有明确的结局但使人感到爽快”的故事。
责编始终说:“我想读到一个即使不会落泪也会很感动的故事。
”真的是非常恰当的说法。
我想写出一个有“冷摇滚”感觉的作品。
正因为如此喜欢这部作品,我对于电影化实在没什么兴趣。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答应了电影化呢?
当然是有所原因的。
一点是因为在作品发表后,剧本家相泽友子老师立刻联系了我,说很钟意这部作品。
另一点是,我单纯地想着:“实际上能实现电影化作品的可不多不是吗。
”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最初见面时,相泽老师说道:“这部电影只应当由能感受到对《重力小丑》这部作品怀抱爱意的人来制作,我认为能够将这样的人聚集起来。
” 那之后又过了几年,当电影化这件事越来越接近现实的时候,“还是不要拍成电影比较好吧”,我开始有了这样复杂的心情(真是非常抱歉),每当这时,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相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
电影制作完成的时候,说实话,我对于观看这部电影感到不安。
倒没有具体担心的问题。
只是对于《重力小丑》的故事拍成电影可能会变成普通的“亲情故事”这样的事情感到害怕。
我十分担忧,在观看了电影的试映会后,大家要摆出什么表情好呢?
但是,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
那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有和原作有出入的地方,也有省略的台词,还有一些人物没有出场。
对于和原作的差异感到介意的观众可能还是会觉得有些不满足吧。
但是原作与电影核心的部分是共有的,最为重要的是,《重力小丑》成为了非常细腻的、充满电影感的电影。
一定是像相泽老师所说的(所期望的),热爱这部作品的人聚集了起来吧。
无论是哪位演员都有着“自然的存在感”。
另外,荧幕中的兄弟二人,确实演绎出了我所写的“冷摇滚”。
我有着这样的感觉。
伊坂幸太郎
这真是个乐天到超脱的故事那种傻傻的幼稚渗透了每一段腔调和话语 更有一些饱含爱的幸福缓缓流出 让他们可以不顾背负的重力从二层楼上跳下 他们完全有权利从更高层上跳落 不过他们家只有二层 二层刚刚好 刚刚好让我们接住 刚刚好不用担心重力母亲果然是因为意外而去我们与兄弟俩都明白父亲果然也不会恐惧灿烂的笑容和轻快的话语早就说明了一切其实不是二楼也没事的不过如果有刚刚好的何必去攀那更高的楼宇春は二階から落ちてきた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轻如鸿羽飘落似乎遗传了父亲的随意与母亲的善意原来这一家人有着各自轻盈他们面带着独有的笑与不笑牵绊着翩然落下原来二层楼刚刚好 刚刚好这轻盈的一家
加濑亮的内敛温柔,冈田将生的明媚而又带着青春气息的文艺,故事缓缓道来,结局已然知晓,但在温情的推动下,一直这样静静地看完,且至今回味留香,小说和电影都值得一看!
两兄弟的名字小春,从二楼一跃而下!
文艺悬念,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勾住了心弦!
这个樱花盛开的春天,那个少年一跃而下!
因为我除恶扬善时会带上你和它的啊!
兄弟的羁绊,一个温柔内敛,一个阳光帅气!
哥哥偶尔会嫉妒弟弟,却一直在守护他!
春
泉水和春
侧脸美如画
每张照片后都有一个“夏”的幽灵
小哥当年颜如水
眼睛
还是侧脸
温柔内敛的哥哥,为了守护弟弟,也会不惜起杀意
春和生父唯一同框,却是生离死别
兄弟情甚是让人羡慕
两人剧中相差3岁,实际相差15岁
和哥哥打电话,笑意盎然
迷妹求拍照,冷眼相对
绝对没有往其它方向想的意思你不在的话,我会很不安。
其实我很胆小!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盛夏光年我敢肯定至今为止,你对你的行为已经考虑并烦恼了成千上百次!
没有哪个警察或法官有权说你不应该这样做!
做了坏事之后
相互守护的兄弟情
一切将释然
小春,从二楼一跃而下假如你享受着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我们一家也像是漂浮在空中一样的。
每个人活着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背后艰辛,而小丑却能背负着这艰辛把快乐带给他人,重力小丑就这样“形成了”。
幸福的一家人
只要还有原著党这种类别存在,改编就免不了贬损和攻击。
可能是原著党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吧?
于我而言,电影本身就极具魅力,有些处理远超出了自己贫瘠的想象。
电影版的《重力小丑》重新“整理”了泉水“毫无章法”的插叙,算是成功走上了动之以情的道路,不但创造了一些更加精美的画面,还能和小说形成对照,从而延伸了小说的某些点到即止的东西,甚至还有超越——因为电影版着实抓住了小说最核心的情感。
电影版的重心在于温情,而温情的重心在于父亲。
父亲从医院被搬回家,还养起了蜜蜂,承担了电影最重要的温情部分。
通过春和泉水的回忆,“越沉重的东西越要轻描淡写”连同盲人演奏家的故事从春嫁接到了父亲初遇母亲的场景里,既把令人眼前一亮的文艺浪漫转化成更有趣味的睿智醇厚,也点出了春和父亲的相似。
而在母亲被伤害而将自己关在家里时,父亲摸着嘴唇骗母亲出门,慢慢帮助母亲恢复。
当母亲因为意外去世却被旁人质疑是否自杀时,父亲含着泪水说“我妻子是不可能自杀的”。
在母亲的葬礼上告诉春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要生下他,春和泉水都是他的孩子。
再到最后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们自己的病情恶化。
这些细节与小说有很大不同,却十分贴切,让人忍不住要把他们“添加”到记忆里。
而作为“对照组”的葛城,也相应地被“邪恶”到能与温情抗衡的深度。
泉水和葛城见面的那段华丽地展现了电影超脱于预言的独特魅力。
葛城背光坐在沙发上自顾自地摆弄摄像机,微笑而认真地说着自己的理论;站在远处的泉水则紧张地试探着。
葛城把摄像机随意地对着泉水,画面传到他身旁的电视机上,镜头逐渐拉近,泉水局促不安的脸被放大到电视机上,再拉近,是泉水震惊又隐忍的眼睛特写衬着前面得意而无所谓的葛城。
然后葛城起身去找照片,镜头在泉水的背后“看着”蹲在地上的葛城,听他一脸嫌弃地说“最差的就是生过孩子的妇女了,一点意思也没有,好像是说谢谢你强奸我一样”。
泉水的愤怒、惊愕和死心,葛城的可恨、自私和得意,淋漓尽致地被这精妙的非语言艺术展现出来。
这种极具张力的画面是看小说的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的。
电影里的泉水给我的惊喜还在后面。
泉水满怀悲戚和愤懑地从葛城的公寓出来,独自走上天桥,闪回和春小时候的事。
幼年的春躺在下铺,无辜地问泉水“rape是什么”,知道内情的泉水低头默念,想到相似的grape,然后伸出头去看着春,告诉他Fanta Grape(芬达汽水),然后故意模糊读音,用搞怪的语调教春念:rape, rape, Fanta Grape,用误导保护了弟弟。
然后在回到天桥,泉水用力呼吸,慢慢停下来,低下头压抑地哭泣,交替着母亲意外去世时候父亲满含泪水地回答“我的妻子不可能自杀”。
(这段同样很棒。
镜头慢慢拉近与警察对之的父子仨人,然后聚焦到父亲身上,虚化了泉水和春。
第一次父亲急切地打断警察,很大声地说“我的妻子不可能自杀”,春低着头,泉水看着父亲又转向警察;父亲第二次轻声地强调时,春抬起头看着父亲。
然后父亲回头,随即泪水轻轻地流出来,镜头拉远,父子三人依次离开。
)对夏子由来的交代也是电影青出于蓝的一点。
怎么才能用更小的篇幅交代跟着春的夏子呢?
书可以不限长度,用泉水的回忆、和夏子多次的接触和夏子的自述来创造夏子。
电影则用照片里无处不在的夏子生动地表现了夏子跟踪狂的特点。
最让我与小说混淆的是泉水亲眼目睹春杀葛城(小说里是听见)。
泉水赶到老家的门外,隔着窗户看着里面的春和葛城。
然后画面调转过来,前面是低头背光的春,后面是窗户外急切的泉水,中间是尝试劝说春,强忍着紧张硬扯出微笑的葛城。
“你能站在这里有我的功劳。
如果我不强奸那个女人,你就不会在这里,你明白吗?
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呀!
”窗外的泉水喘着起听完这些,狂奔绕到春前面的窗子那里,看着春即将下手,他用石头砸开了窗户——这绝对是为了告诉春你的护身符在这里啊!
然后泉水亲眼看着春把葛城打倒在地,没有阻止也没有帮忙。
虽然电影里没有泉水在梦中希望春穿越回去阻止葛城,却在春即将下手的时候大声阻止“等一下,这样就没有你了!
”这一段,可是这个结局却似乎在和小说里的泉水遥相呼应。
唯一的遗憾是电影刻意淡化了这一家人的任性气质,把他们拖进平凡的世界里。
首当其冲的是母亲。
刻薄点说,电影中的母亲虽然美丽,却很脆弱,几乎成了父亲展现自身魅力的镜子。
要知道在小说中,母亲和父亲是平等的。
正如泉水所言,“父亲虽然看上去土气、不起眼、也没什么特长,但我毫不怀疑他的伟大。
梵高一定能够理解父亲。
但可惜,他已经死了。
母亲也不在了。
真可惜”。
虽然电影里也有母亲打家长,为春起名字的情节,但是这都跟在父亲宣告春的身份之后;小说中母亲在父亲之外的地方赢得了赛马,也是小丑摆脱重力的原创,这样的母亲才能成为除梵高之外理解父亲的人——这样的母亲才是和父亲一样柔中带刚的人。
而对母亲的贬低,也抹去了父亲的锐利和冷漠。
电影里的父亲几乎不知道春的计划,至少不知道他杀了葛城;自然也谈不上接受春的犯罪,所以那句“你和我一样”的力度还不及“小春是我的儿子,我的次子,泉水的弟弟”。
小说里的父亲可是一开始就有随意判死刑的先例,中途察觉了春的计划还警告我不要和纵火事件扯上关系,最后也只是轻松地说“你们和我一样,都不会撒谎”,再没有干涉春的决定。
最无可奈何的就属Springs了。
电影鸡肋地用春关于性的观点和甘地的两句话概括了春的与众不同,却只字不提春的偏执或是对克拉玛侬人、基因、人性之恶、费马、桃太郎等等的独特观点,在后半部甚至把他形容成无所事事的不上进青年,春成了刺激泉水觉醒和成长的工具——这是这部电影最可恶的俗套:为什么总要站在一个回忆的角度?
为什么总要某个人成长或转变呢?
泉水的失真更是严重。
也许正是通过电影的比较,我才能发现泉水根本就没有成长或转变。
他对基因决定论其实很反感,所以把纠结“nature VS nuture”放在他身上不得不说是一种侮辱。
他对春的关爱从不是“以爱之名”,而是非常细微的:害怕春被报复而患上慢性失眠,顾忌春的感受而没有说出木花开耶姬。
他也远非那种最后鼓起勇气觉醒的逆袭专业户:泉水不但早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计划,而且一直对少年犯、法律体制、人性有自己的独立认知。
在整本书里,泉水除了失去父亲、担心春被捕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这只是一段偶然被你看到的生活而已,别随便附加无聊的意义喔!
不过要在短短2个小时里展现伊坂的博识和深刻实在有些苛刻。
不如,拍成日剧吧!
兄弟、年下、美攻、温柔受、攻宠受、清水、HE……骚瑞,这些就是我脑海里的全部标签。
1. 小春撒谎的时候肯定会摸嘴唇的,和我一样不会撒谎啊。2. 如果你享受着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3.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4. 海拔高腿长的人,从二楼跳下去都木事呀!
如果你用心享受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
死氣沉沉… 改成溫馨家庭劇已經抹煞原著銳度了,還拍這麼無聊…
我没太看进去其实… 而且最后说 你仔细思考过的事法官警察也不能评判你之类的 实在不能苟同…
泉水太呆了,春变成普通人了
开头和结尾大爱 外加亮 将 小日向和渡部大叔 就算题材陈旧剧情一般也美好到不行。
加濑亮好青葱
F了,,,,,,,,
略显平庸。没拍出打动人之处,
目前看过最无趣的一部伊坂原作改编。吉高的角色莫名其妙,渡部也完全没演出翻拍的感觉。涂鸦好看。
加濑君你好迷人,PS:黑久米有看推理了
扯 接着扯
多桑对卡桑说“生下来吧,养大他”,我便飙泪了。甘地说:你必须成为这个世界上你希望的那个改变。年轻扮相的小日向文世跟堺雅人还有点像呢
一早就猜出纵火犯是谁了,本来在兄弟之间犹豫徘徊了数秒,但一看见春忧郁的脸,就没悬念了。没完没了的细节,长镜头,慢台词,好饿呀,这部片子不如面汤的吸引力大。
正在看書,總覺得書比較好看
3.5 情节安排还算比较新颖,不过两个主演这件的对手戏实在是太差了,一个比一个更像是机器人,内核仍然是日本的“家庭”中心观的主题,伊坂幸太郎的很多作品都太过注重剧情转折而忽略了对人物深度的挖掘。
改编基本成功,因为书中的回环确实不易通过电影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来。基本属于一条线表述下去逐渐揭秘。另:关于书中最后一句的改编是成功的。
屎,烂到让人不爽
不如原著,改的地方都处理得灵气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