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普通家庭
En helt almindelig familie,一个普通家庭,A Perfectly Normal Family
导演:玛露·雷曼
主演:米克尔·福尔斯加德,杰西卡·迪内奇,哈德维奇·米尼斯,尼尔·伦奥霍特,Kaya Toft Loholt,克里斯蒂安·哈尔肯,Rigmor Ranthe,Rikke Bilde,Tammi Øst,Nicolai Dahl Hamilton,Pete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英语,荷兰语年份:2020
简介:艾玛是个沉默寡言的女孩,生活围着足球转。爸爸本是她的良师益友,但当他以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时,艾玛的世界顿时天翻地覆,接受如此巨变成为了一个横亘在她面前的难题。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玛露·雷曼首次执导的剧情长片,勇敢地打破常规、颠覆角色性别的刻板印象,同时以细腻且不失真实的笔触将人物刻画得十分贴近生活。家庭录..详细 >
3.5。家庭影像的穿插極其流暢且富生活感,真摯動人。平順的觀影體驗,可以輕易融入角色世界,但或也正因為此,在情節上多少顯得太過稀鬆尋常,而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絕妙時刻。以小女孩為主視角,但過悶的角色個性,多少還是讓這個小主角有點不夠討喜,尤其在跨性別議題已經更廣為人知的這個世代,如何重新理解小主角的掙扎,而不是從一開始就站在姊姊的角度欣然接受,或也成為另一課題。
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父亲变性的故事,导演以一个带着偏见和创伤的孩童视角主导,展现了女儿从抗拒父亲变成女性到接受的过程。
#2020年度十佳预选#影片中闪回的dv情节是再也回不去的「完整」家庭,但血浓于水的亲情却逐渐升华了父女之间在成长道路上的情感交流。父亲在做回自己的同时也敞开了女孩们对生活的心扉也使得联结这个特殊家庭的纽带变得更加坚定与稳固。只有到抛开成见真正学会接受的那一刻,爱才会延续普通而平凡的美好,属于这个家庭的「完美」将重新变得更加完整。
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完完全全就是这样的,导演太会拍了
从托马斯爸爸,到艾格妮特“妈妈”,习惯的不仅是性别的转换,更是来自一个家庭对于爱和包容情感上的表达。作为一部长片电影处女作来说,能较为连贯性的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十分难能可贵,导演很讨巧的选取了从家庭视角出发讲故事,通过展现亲情的融洽,去引起观众情感上的趋向性的认同,如果单一去着重讲“跨性别”族群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压力,未必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用家庭录像和现实发生穿插剪辑的方式拍摄,更好的体现出女儿们在成长不同阶段得到的父爱和“母爱”,尤其是小女儿,从如鲠在心,到释怀感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愿相信社会存在下失去父爱的哀伤,也是其逐步走出内心阴霾的时间证明。对于男演员来说,在表演上的确是个挑战,不仅要展现出女性的妩媚,更要表现出母爱的力量,这的确需要一定的表演技巧。
+
小女儿和穿女装的爸爸初次见面时拍得真好,将世人的凝视全都注入到小女儿的视角里。不能接受父亲变性的小女儿其实是害怕外界的眼光,只要过了自己这关就完全没事;反而是欣然接受的大女儿知道父亲勇敢追梦,总有一天要离开她们,因而在父亲要异地工作时才崩溃大哭。所以说家庭的核心还是彼此陪伴,只要心在一起,不管什么性别,爱都不会消失。
勇敢地打破常规、颠覆角色性别的刻板印象,同时以细腻且不失真实的笔触将人物刻画得十分贴近生活。家庭录像画中画穿插全片,流畅的缝合起这个完美普通家庭的生活拼图。
让人想到《孩子们都很好》纯议题电影的感觉
在艾玛的情绪里窥见了一丝自己的倒影。
点还是很……特别~
#IFFR49大银幕奖
画面太漂亮啦,家庭电影挺温馨的,莫名对真人事件改编感兴趣看完果然没有失望
家庭DV与进行中的生活多次变换交叉,意味着在回忆以往美好日常的同时,存在缺口的“现在”也随之慢慢弥补,直至结尾家庭DV所代表的温馨成为现在本身,叙事走的偏生活化,把主要的聚焦点放到了小女儿情感接受的过程上,其实挺好,但处理得太平太单一理想化了,放弃了其它现实化层面的深入来换取比较温情的走向,好坏各一半吧
父女变姐妹,中规中矩,小女儿内心描摹细腻。处女作鼓励一下。
很喜欢父亲第一次女装扮相参加家庭会议那场戏。Emma用围巾把整个头包住,摄影机主要焦都对准在Emma的后脑勺,看不清所有人的脸。知道Emma与爸爸达成和解协议,把头上的围巾摘下之后,才看到父亲的扮相。
拍的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一个——电视剧。
从小和父亲一起看足球比赛长大的孩子,她对足球的兴趣可能都来源于此。父亲看过她那么多次的训练、比赛,现在却亲口对外人说自己对足球规则一窍不通,真的挺伤人的。
不不不,如果你是男跨女,你想成为女人,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阴茎割掉。而不是你有jj,化妆,穿裙子就是女人了热知识,女人没有阴茎
事实上,将孩子的青春期与家长的中年危机放在一张桌面上来理性讨论的《完美普通家庭》不是第一例。十年前的《孩子们都很好》就是一部带领我们走出「偏见」的经典电影。对公平、正义有着追求和向往的罗翔老师说过,做自己,要先明白自己是谁。在「全球化」这个大家庭里,有关「我是谁」的困惑与不能「做自己」的烦恼本质上是同构关系。正如影片中的「惊雷」无不是在「命名」的一瞬间爆破,猝不及防的「改变」使得每个人都陷入暂时性迷茫、晕眩和不知所措的漩涡中,而一元化刺猬式的思维态度不仅不会帮助我们度过成长中必然面对的关卡,而且还会扎得自己与自己所爱之人遍体鳞伤。此时,非但「做自己」不能如愿,甚至还有「做掉自己」的危险。显而易见,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人是如何一步步找到、开启和自性地展示原本属于自己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