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北欧神话的电影故事,好莱坞的编剧们在那几年将希腊神话已经拍到不能再拍了,希腊诸神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自传电影,甚至他们的儿子、女儿包括一些半神私生子们的故事都已经搬上了荧幕。
所以呢适时的转移一下观众们的视线,引进一些其他地域的传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北欧的神话时代,虽说没出现奥丁之类的大神级别人物,但故事的主角贝奥武夫却是欧洲最早的史诗中的传说级别的英雄人物,其一身历经无数战火,可以说从来都没有输过,到得晚年还能力斩火龙,那身本事绝对是神仙级别的。
而本片主要介绍了他与其他部落之间的战斗,带领着自己的族人斩妖除魔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一部动画电影,但电影中的诸位主角的外形却完全按照列为明星们的样貌复制出来,尤其是当安吉丽娜·朱莉那妖娆的形象出现的时候绝对是本片中最为吸引我眼球的片段,那动画制作的绝对是异常的逼真。
那惹火的身材,绝对可以让绝大部分男性产生邪念。
不过可惜的是她在影片中扮演的是反面角色,一阵折腾之后还是没整过贝奥武夫。
非常不错的动画电影。
犯错误并不影响他爱皇后,可惜这种错误的代价太大。
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片子给我的启示是这样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用有限的生命,过最精彩的人生。
因为,我们最终都是一把灰。
在变成灰之前的时间里,越精彩越好。
所以,影片告诉观众,每一个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根本不存在例外。
即便你我放在那个位置,我们也是一样的选择。
《贝奥武夫》原始故事的重要性主要有三点:1. 第一部古英语史诗。
2. 记述了古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南下,和较南边的丹麦人友好相处的故事(明线)。
3. 记述了基督教缓慢影响北方民族,和原始北欧价值观的冲突(暗线)。
这个故事和所有口头流传的神话一样,带有平铺直述、奥特曼打怪兽的特点。
这一特点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体现地淋漓尽致。
贝奥武夫出场是一个莽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吃肉喝酒泡妹子。
他和他周围的所有人都共享一个价值观:忠君爱部落。
电影里,所有我们以为有私心的人,最终都没有私心。
所有人都忠诚于国王,国王也是好人,拿私房钱(和自己老婆)奖赏英雄,还忠实遵守禅让制。
无论原著还是电影里都没有坏人,所有人打打杀杀的原因都只是“冤冤相报”——你杀了我的兄弟/儿子,我要你死!
仅此而已,为兄弟报仇白白送命的路人甲不计其数。
这都体现了北欧民族在开化前的生活状态。
怪物一格伦戴尔完全忠实于史诗。
这个妖怪很难让人恨起来。
部落人半夜搞party还开重低音,完全不顾社会影响。
虽然怪物也是个小题大做的drama queen,念在他神经敏感、多愁善感的份上,还是令人同情。
贝奥武夫利用妖怪的弱点,一味攻击眼睛耳朵,也不是很英雄的行为。
怪物的品种是巨人,英雄战巨人是北欧神话的传统项目。
怪物二是格伦戴尔的母亲。
资料里没有详细描写这个怪物,只是说贝奥武夫跳进湖里,找到母怪物,杀死她,抢到格伦戴尔的头。
母怪物的血融化了贝奥武夫的剑(这里感谢电影,详细演示她是如何“融化”的)。
众人等在岸上,以为贝奥武夫死了。
这时英雄突然从水里跳出来,告诉大家:我胜利了。
这个母怪物的品种历来没有解释,虽然学者从词源学上分析史诗,或者比对同期类似的神话。
但是这种分析和考据红楼梦一样,都自成一家,谁也不服谁。
电影把母怪物演义为安吉丽娜朱莉,还编排出女妖和国王(们)不得不说的故事,实在是很有才华。
这不是阴阳怪气的暗讽,到底如何有才华,后面会说。
虽然她浮出来的时候我笑场,这动画仿真度也太高了,就怕别人不知道意淫的是安吉丽娜朱莉。
无论这个女怪应该是什么,她的范围出不了女战神、北海女妖、美杜莎、美人鱼这一类东西,也是民间神话常见的角色。
第三个怪物是龙,明显和前面两个怪物不太一样。
在原著中,前两个怪物杀人的原因是抗议噪音和冤冤相报,火龙毁灭村庄的原因是“单纯的邪恶”,这和后来所有的火龙传说都差不多。
火龙是带有浓烈基督教色彩的怪物,《贝奥武夫》之前,火龙只见于《圣经》,是撒旦的使者。
所以火龙形象经常是不会思考、没有自我意识、毫无理由地做尽坏事。
撒旦做坏事不需要理由。
《贝奥武夫》是第一个“骑士战恶龙”传说。
在《贝》之前,北欧神话中的龙是一种水怪,不会无缘无故和人类接触。
《贝》以后的火龙是一种陆地动物,吐火、吃人、把财宝和公主藏在山洞里,要求活人祭品,为害一方。
后来这些情节成为欧洲骑士传说重要的元素。
骑士屠龙故事的要点,是一个正义力量代表上帝,和邪恶做斗争,最后赢得财宝和公主的心。
这个追求的出发点比较高尚,不同于民间神话中直率的“抢钱抢粮抢女人”。
所以《贝奥武夫》的前半部分是北欧神话,后半部分是受到基督教影响的传奇故事。
这两个部分不是结合地很紧密。
记录这个故事的中世纪修道士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故事中补了一枪,说格伦戴尔和他母亲是该隐的后代。
不但没有其他情节辅助,而且“该隐的后代是巨人”这个说法在天主教世界仅此一例,让人觉得很无厘头。
电影编剧在这一方面的想象力就高明得多,简直闪瞎了。
他从一开始就铺陈贝奥武夫的弱点,好色。
无论是在海底、在比赛中、当着人家老公、杀了人家儿子,他都管不住自己的小头。
所有贝奥武夫好色的部分都是电影加的。
这样的贝奥武夫只是别人眼中的英雄(北欧神话意义上的英雄,和神平起平坐),实际上他是一个全身都是弱点的凡人。
年轻的贝奥武夫认识不到这一点,见怪就杀,见妹就上,然后编个谎话蒙骗世人。
女妖代表诱惑,前后两个国王都输给了诱惑,他们的个性弱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生出妖怪儿子,跑来残害村民)。
当以前编的谎话再也瞒不住的时候,年老的国王(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感受到耻辱,用自杀来成就自己的命运悲剧。
基督教传入北欧,带给社会的是耻感,进而强化社会道德。
在《贝奥武夫》史诗中表现出的社会变迁,在电影中变成了贝奥武夫的个人问题。
就故事结构来说,这个设计很成功。
女王在电影里代表的是自制力量。
她在老年一心修道,身边总是跟着个教士。
当发现老公卖身给妖怪的时候,她总是拒绝老公。
无论这是不是反应过激,我想这里是要表达,一个道德观强的人对罪的态度。
从基督教观点来说,她是个完美的形象。
最后,诱惑又出现在新国王面前。
诱惑总是存在的。
无论新国王会不会投降,都已经无所谓了。
重要的是,英雄时代已经过去。
上帝之下,没有英雄,只有羔羊。
(我不是教徒,只是对神话有兴趣。
)
当年我是学English Literature的,英国文学史的开篇就是这篇Beowulf,当初上课看的是原文,就是古英语,读起来需要注释,就跟我们读中文的古文一样。
所以看得一知半解,特别想完完整整地看一遍这个故事,所以看到出了片子特高兴。
前面作评论的几位对片子的批评都很莫名其妙。
有一位还批评故事没什么深度,这不是废话么。
Beowulf是欧洲大陆公元前n多年n多年的民谣,beowulf的概念,大概就跟女娲补天那种故事差不多,但是也算是英雄主义的起源。
后来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其实骨子里都是beowulf的影子。
真不知道你要的深度是什么,本来就是一特原始特简单的民谣,又不是康熙王朝,能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觉得把几场杀daemon的场面拍得挺好,哎,那些批评这个电影不好的,建议你们去读原著,读完了你就知道自己有多无理了。
挺好一片,将来还能做英语系的教材。
原著里一些描写打斗场面的句子我还记得,我觉得导演已经最大程度的去揣摩着原文来拍了,很好了。
去年有两部片子的票房惨败,一部是“The Golden Compass(黄金罗盘)”,一部便是“贝奥武夫”。
投资上亿,本还没收回来。
巧的是,两部片子都是曾经帮电影公司大捞票房的魔幻史诗题材,不知这是否意味着魔幻史诗片时代的终结。
故事当然是史诗级的——据说是英国最早的叙事诗歌,包括“魔戒”在内的很多魔幻题材都多多少少受了这个传说的启示,值得探讨的是本片的拍摄手法。
本片在宣传上狠狠的利用了明星效应,尤其是Angelina Jolie的诱人胴体。
其实,全不是那么回事。
“阿甘正传”的导演在寂寂无闻好多年之后,突然想起来搞一部技术革新的影片。
咳,说白了,就是一部用了人像捕捉技术的全3D CG动画。
傻了吧,脸是捕捉了明星的脸没错,可片子里所有其他的东西,全是电脑做的,人Jolie拍片那会儿还大着肚子呢吧,哪来的裸体给你看。
早些年的“最终幻想”一败涂地,本片虽然打了明星牌,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
看来,这种高虚拟度的CG电影还是没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但这的确是世界影坛发展的趋势。
至于本片,只不过是电影技术革命史上的一个牺牲者罢了。
看完片子想起周星星电影里那句“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
”但如果父母是一人一妖,那恭喜你,你是一个人妖。
这表面上看是一个人妖和人恩怨的故事,实则是一个妖和几个人的乱搞情节,关键词为“诱惑”。
世界上有真正的英雄吗?
我估计悬,过得了海妖这一关再说。
建议看完片子后去了解一下这段神话的史实,很多细节会告诉你故事的真相,
可能世界上最难成功的电影形态就是拍出一部成功的“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加眼动电图描迹(EOG)电影”,所以罗伯特·赞米基斯简直就是一个变态的偏执狂,《极地特快》的失败还不能让他甘心,这次又花了1.5亿美元搞出这部《贝奥武夫》,结果依然是什么也捞到,票房大概也就是收了不到7000万,评论界依然认为他在“脱裤子放屁”。
超大投资加超牛制作团队加超级明星加奇幻祖宗级题材,还是什么也没捞到,我真是服了这位变态技术狂人,可怜的“第二次动画变革”啊。
我得承认,我也有点变态,因为我对这套技术很感兴趣。
不知道赞米基斯有没有勇气继续搞下去,反正只要他搞我一定看。
http://wuqing.org
原始的力量,让人迷醉,不禁带入进着残忍血腥的生命之舞,精神紧绷,仿佛内脏将被撕裂,脑髓将被食光。
众神的儿子们,即将在这大殿中死去,长矛刺穿战士的胸膛,勇士的头颅被撕下,滚烫的鲜血洒满了殿堂,怪物食人,如同狼食羊,虎吞牛,脑壳在怪物的咀嚼中嘎嘎作响,这是可怕的敌人,它的尖牙将穿破下个人的胸膛。
但这不能让贝奥武夫有所畏惧,他是勇士中最勇敢的,战士中最善战的。
眼前弑人无数的魔物,有何可惧!
禽兽而已,找到命门,何愁不灭。
为何恐惧?
恐惧不归属于战士。
我们的勇者,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曾犹豫,坚定的眼神锁定着怪物,一刻不停地搜寻着敌人的弱点,准备那终结一切的一击。
手无利器?
肌肉便是力量,拳头便是武器。
这怪物没有阴茎,可恶!
哈哈,它忍受不了吼叫。
我们的英雄,赤裸着爬在怪物的头上,痛击怪物的要害——它脆弱的耳朵。
这是力量在吟唱,火光映射着英雄坚实的肌肉,一拳拳打在这神力的魔怪的头上,如同驯服着发疯的公牛,怪物四处乱撞,厚重的桌椅四处飞溅,带着火星,死去战士身上跳动着火苗,如同不屈的灵魂在与死亡做最后的较量。
怪物的血在这胜利者的手上流淌,有何还当恐惧?
有何还当恐惧?!
现在该颤抖的是这怪物,它会永久地记住这最后听到的名字:贝奥武夫!
当胜利带到人们面前,怀疑者将臣服,反对者将后悔,懦弱者将崇拜。
欢呼中,新王将诞生,领导他们,武装他们,振奋他们,和过去的危机说再见,把幸福的未来迎进门来。
但是我们的英雄啊,它没有消灭危机,他和恶魔妥协,换来的是永久平和的假象,一个怪物死去,但战争的怪物不息。
没有英雄的战斗是屠杀,没有战斗的英雄是凶王。
万千民众的屠杀后,王凯旋归来,年轻时罪恶的种子要开出吸收鲜血的毒花。
英雄将重生,英雄将死去。
没有丝毫犹豫地割断手臂,长剑没了?
短剑!
短剑没了?
手掏!
这是真正的勇士!
恶龙须死,恶龙将死,恶龙已死。
不用等待新英雄的救赎,那不过是旧灾难的轮回,自我终结吧,将自己摔得粉碎!
英雄的尸体将燃烧,那火光照耀的不是悲伤,是希望,在新世纪旧世界将彻底死去,英雄的勇气将永远传唱。
绝对棒的一部电影。
推荐男人或将要成为男人者去看。
女人和不是男人的男性就免了,除非你有欲望成为男人。
第一次了解是在《看电影》和《环球银幕》(两本电影类杂志)上看到的它的影评。
风评极差。
一个说它烂到骨子里,另一个则说 Robert Zemeckis 已江郎才尽才鼓捣这种CG电影。
所以我对它的第一映象并不好。
然而我忘了,《看电影》曾用整整半本杂志(分两次)大谈《无极》的优点(当然在没公映之前),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满城尽戴黄金甲》上。
这两部世纪大烂片的出现,证明了2件事:1,枪手的存在;2,杂志为了钱(或说销量)出卖了原则。
当然这两点也有其它例子证明,我只是举其中两个。
而《环球荧幕》,可能因为以外国影片为主,枪手少,但是文盲(对电影而言,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看不懂电影的白痴)却多。
很多只凭自己或庸俗或病态的喜好瞎说一气,靠耍嘴皮子赚稿费和名声。
大部分他们的影评,作用都是埋没一本好的电影(伟大的电影或许不多,但好电影被扼杀很多)。
我不是专门来骂杂志的,所以说回电影。
在偶然被预告片断震撼后,去下载了。
第一个是R5版,什么都差;第二个版本好些,但还是有字幕缺失,凑合听懂了。
计划继续找好版本。
这部电影雄性气息强烈的几近爆发,作为主角的贝奥武夫回忆海怪时的战斗画面,与格伦德尔的肉搏,都结合了优美与野性(优美:看那几个体操式的空中翻滚,那个叫标准啊;野性:杀海怪时的刺眼睛,刨肚子,还有最后从眼睛里用刀钻出的画面,有血性的男人想像与怪兽战斗时就是这样了)。
而最后与火龙(儿子)的打斗,则能让你体会到英雄就是英雄,即便衰老受伤,仍然是竭尽全力的出手。
这场战斗因为年龄与智慧的关系,显得稳重而残酷:他的躲避再没有年轻时的漂亮身姿,而是尽量以最小移动避开攻击;他断手以求胜利,体现了男人的决心与现实的残酷。
但是胜利却仍无法到来,最后在英雄气概的回归下掏出龙心的一幕,显得雄壮而苍凉。
格伦德尔的母亲是恶魔一族的最后一员,这代表了她所拥有的力量无比强大。
贝奥武夫与她交媾,与其说是被诱惑,不如说是被胁迫。
一个又会变形,又会瞬移,还会使用水元素,甚至无法用剑(还是把有来头的好剑)砍到的对手,你让身为凡人的他如何对付。
所以贝奥武夫在面对压倒性力量的情况下,同时被美色、无上的权力与最伟大的力量所诱惑,屈服了。
可以说,他被诱奸了(可怜的贝奥武夫啊)。
实际上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就两个选择:和妖怪交配,或者,死。
而和妖怪交配的结果,是以后越活越潦倒失意,直到因为自己儿子,一切都被夺走(看看前国王就都明白了)。
所以换种说法,就是这样两个选择:立刻死,或者苟活下去。
所以贝奥武夫才“在很多年以前就死了”,活下来的只是苟且偷生的懦夫罢了;所以贝奥武夫跟火龙的一战才会在发现断手才可以胜利时,稍做犹豫便割下自己的手,因为他这一战的目的就是弥补过去,做当时因为懦弱而没做的事:选择崇高的死亡。
(犹豫是因为割手还是很痛的,他是个男人,但不是疯子) 以这个理论,便能理解他为什么对皇后倾诉时说那时“I was weak”,还有为什么不能对他爱的皇后说出当时的真相(尽管她猜到了),因为毕竟,作为一个男人(特别又是英雄),说出自己被强奸这种事是很难很难很难的......不过从格伦德尔的母亲既能生出格伦德尔又能生出火龙来看,格伦德尔他娘确实强悍,不愧为恶魔;贝奥武夫确实是英雄,因为他的儿子是龙(又是英武的年轻人),而前国王Hrothgar的儿子是格伦德尔--一个浑身流脓令人做呕的丑怪物。
最后在贝奥武夫的葬船上,那只导致这一切的金色女妖上船亲吻他的画面,与《尼伯龙根的指环》(电影版)中布仑希尔德(冰雪之国的女王)亲吻齐格菲的一幕何其相似;不同的是,后面的一对是真心相爱却惨遭不幸的情侣,最后布仑希尔德在齐格菲身边殉情,而金色女妖对贝奥武夫的感情,就算有爱也夹带着恨(作为非人类的她的情感或许与人类的感情不同),而且船沉了便去诱惑下一个国王。
如果后者那一幕让人感受到爱情悲剧的力量的话,那么前者让人感受到的则是英雄坠落的悲剧的力量(个人倾向于那一吻表示的是对贝奥武夫的讽刺与嘲笑,甚至可能是诅咒,使其魂魄受折磨的诅咒,所以Wiglaf看到这一幕才那么悲伤,悲哀的贝奥武夫啊)。
全片讲的主题并不是单纯的勇者斗恶龙,而是英雄的沦丧,英雄时代的灭亡。
无论是屠龙者胡鲁斯加,还是贝奥武夫,都可以说是英雄(贝奥武夫更胜一筹),也都屈服于恶魔的力量。
而这恶魔所代表的,却正是人类精神的潮流。
潮流源于人口基数的强大使其对一个或两个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抗拒,不可战胜的。
无论作为个人 英雄的力量有多强,始终无法敌过一群(接近无数)卑鄙者,最终或是被直接消灭,或是被同化,作为英雄的人格如灰烬般消失在海水中(见胡鲁斯加的死状)。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的开头,作为英雄的贝奥武夫却无法吵架赢过小人Unferth(尽管后来为了弱化这个矛盾,Unferth被变成了一个好人)。
英雄永远是谈吐高尚举止善良(但未必高雅),所以他们永远只能杀掉异类的猛兽,却无法打败同族的小人。
这就是“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傻把势”。
卑鄙战胜崇高,当这一事实转变成潮流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英雄时代结束的时候。
这是人类的进步吗?
现在没有答案,但是若人类因为自身而灭亡,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当然不会大肆与你直白的谈论世界观的变迁,甚至可能为了通过审查而故意回避,但是也意味他会将想法融在故事中,让看电影的不论文化高低都能明白。
因此他不会用饶舌的篇幅来做无聊的辩论,而是将意义通过情节,通过某一时刻人物的对白表现出来。
所以有时人物才会说出按常理不会说的话,因为这时他代表的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电影制作者们。
但那些自诩为有文化的东西却往往会像无脑人一样什么也不想,然后再说电影弱智。
Robert Zemeckis 没让我失望(拍出《回到未来》与《阿甘正传》的男人),该作果然是好作品。
虽然有些地方明显安排的拖沓了,本可以让更有气势的画面代替,但是考虑到3D动画电影所耗的极大的资金,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虽然重头打斗戏只有3场(海怪,格伦德尔,龙),龙那场还被很多用来拖延时间的镜头所隔开,但是他已经做到了他所需要营造的英雄的雄壮血性,并且还找来那么多的大牌配音(安东尼·霍普金斯 ,安吉丽娜·朱莉 ,约翰·马尔科维奇,这些就够豪华的了,再加上尼尔·盖曼做编剧),作为一场视听享受,已经完成任务了。
(但是很多镜头还是很有深意的,像是最后的那个画面变得金黄的特写)
不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是不是更精彩些,看完电影是失望之极。
故事的情节太粗糙,暴露狂武夫真是头脑发弱的痴汉,莫名其妙小村被野兽袭击,莫名奇妙的暴露武夫杀了恶心的怪物,成了王,占了王后。
然后被怪物他妈勾引后,生下怪物后代金火龙,在武夫老了之后又来袭击王国。
老武夫又杀了龙--其实是他儿子。
片子中CG动画让人看的不是十分舒服,感觉还是比较假,要说片中的亮点可能就是海报中的女妖加武夫了,女妖非常象安吉丽娜.朱莉,但被塑造的更完美,CG做的很逼真,经典的是女妖还带高跟鞋的,真是性感无敌。
而武夫的形象估计也会得到很多女fans。
整个故事不算是什么史诗了,想当史诗看的同志们可要小心。
当年的游戏型拟人特效史诗,贝奥武夫对于自身罪孽的自我救赎。采用CG效果凸显英雄与恶魔的特征更贴合北欧神话气质。
史诗级的烂片
好强!
动画效果不错可惜是剧本一般般
色诱的故事
音乐很棒,CG蒙我是足够用了:)故事也不错:)
对不起这壮丽史诗般的篇章。
我研究了半天安吉丽娜茱丽的胴体,结果发现,那实在没什么,我记得我是看过《原罪》的,她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雄性气息爆发
技术!技术!技术!
经不起恶魔的诱惑错失诛恶最佳时机,晚年自食其果。PS:CG以假乱真,厉害。
同样一个妈,孩子咋差那么多?
当年好莱坞正在探索创造出电影的更多表现形式和多样性。而国内的一些网友却在挑人家的刺!
如果有四星半 我想应该再加半星吧
不喜欢。cg太僵硬。故事设定狗血。人物塑造上面简直狗屎。
比想象中好太多,其实很内涵的一部电影,逃不过的恋母情节,象征宿命论的圆环号角,也能想象气势恢宏的影院效果。
why not? Stupid per week
当朱莉穿着高跟鞋出现时,我晕倒了...
MiniNova.3D橡皮人
半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