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动作片也就最后几分钟打斗吧,前半段都是些温情和叙事剧情,男主出狱后一味的隐忍也没起多大作用,最后结局还是蛮沉痛的,要不是坡脚大叔留了他的手他连仇都没得报。
最后男主开挂开的也太了,他打别人两下打趴,别人打他怎么打都依然坚挺,女主挺漂亮的,不过作品不多。
没想到配角里还有朴圣雄那个逗比,扮演了个黑警,这家伙天生适合演喜剧
人性真的不可靠如果有人性的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未必一什么好事记住一句话:她太贪心了呵呵不知道谁是真的贪心真是极大的讽刺拆迁问题在地少人多的韩国看来真是一个普遍有严峻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不缺少规则 只缺少正义以德报怨 不如以直报怨我记住了那句对不起
向日葵?
影片開始前小段,男主角泰植總是一副又老實又木木的表情,配上很干淨的畫面。
心想,韓國人拍的片子總是這麼唯美,這麼溫馨,好比那《八月照相錧》《the classic》。
莫非這又是一部溫馨片?
直到看到警察回憶的鏡頭,才顯示出,他坐牢之前是何等的勇猛!
典韋再世乎…一人單挑一群人,不僅將對方全打倒,那個本來要來殺他的人反被他所殺。
接著影片慢慢展開,原來泰植經十年牢獄後,受到向日葵女士的感化,決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不再打架,不喝酒”,他這樣記在自己的小筆記本裡。
然而,鎮上的黑勢力依然不願意放過他們。
泰植一忍再忍,直到向日葵被殺之後,再也忍不住了。
再次上演單刀赴會,一人單挑更大的一群人,估計少說20,30人。
幾乎全部搞定(因為有幾個被嚇傻了,而不是被打趴的),雖然自己也滿身是傷。
這段打斗場面相當精彩。
一拳,倒一個,一個飛揣,倒一個,一棍,倒一個,用雙手直接勒死好幾個,掐死幾個,最後 n 棍將黑老大干掉…如此勇猛,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李小龍。
不過其實我沒看過李小龍的電影…誰有片源,求…影片沒有講泰植的結局,也許再進去蹲十年,二十年...so what...
《向日葵》是由韩国导演姜石范知道,于2006年上映的剧情片。
影片只要聚焦在刚出狱的男主,泰植,回到家乡,与死于自己手中的崔多陪的一家人相处是所发生的事。
影片的出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极其出色的人物刻画首先是主角泰植:他在影片前部分的表现是唯唯诺诺,畏手畏脚的,并且还有一本写着“不喝酒,不打架,不流泪”小册子用来制定行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羞怯的小孩子
至到泰植在澡堂脱下衣服,观众才看到他藏在衣服下那几乎布满全身的纹身
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给观众体会这个人物的形象冲突的同时,观众也会对这个不怎么合理的反差形成疑问,随后通过剧情的发展,观众才得知泰植曾经是当地黑帮里的传奇人物,在十年前杀了人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幡然醒悟并用十年来改变自己。
通过这段剧情的补充,观众不经知道了泰植纹身的来历,入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泰植出来后行为唯诺的原因,不经完善了故事,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解决了给观众留下的疑问这种用行为的反差在给观众留下疑问的同时也为剧情发展和人物完善埋下伏笔,然后通过剧情补充来回收伏笔的手法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当泰植去找"母亲"时,向日葵夫人先是快步走到泰植跟前,对泰植又是拥抱又是嘘寒问暖,反应热烈,而霎时间,向日葵夫人愣着看了一下泰植,然后立马由热烈的欢迎转为强硬的驱赶,在然后恢复平静
这一极其强烈的反差影片中用了1个镜头,这样一个极为突兀的行为既形成了短促、强烈的戏剧矛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又为后片埋下伏笔---到了后片观众才知道泰植在十年前杀的人是向日葵夫人的儿子,在探监时想起自己那个混混儿子,她看见了泰植心底里善良的一面
通过这一段补充,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向日葵夫人第一次出场的那场戏里她情绪的转变:夫人将泰植视为儿子,所以她见到泰植的第一反应是热情的,然后她想到眼前这个人曾经杀了自己的儿子,毁了自己的家,所以要赶走这个“仇人”,再后来她放下过去,接纳泰植---这段补充同时做到了回收伏笔,丰富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心理,还为泰植在狱中的转变提供了更有力原因和动机--泰植心地不坏以及向日葵夫人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再有:影片中的主线,即社区将改建为大型的商区,而向日葵夫人不愿饭馆被拆而引出的矛盾在经历赵鹏书多次派来混混闹事后,夫人也不愿意拆掉饭馆,看到这里的观众会感到不解-- “何必呢?”,当这种不解不断积加,观众甚至会对这个角色感到厌恶
到了影片过了四分之三的时长后,导演才将原因告诉给观众,并且是用一整场夫人的角色独白来说明的---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崔多陪
这段补充不仅让观众对向日葵夫人和她儿子的故事有了了解,又将观众之前对这个角色的不解甚至是厌恶感取代成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与同情,丰富了故事和人物又使观众与角色产生情感联系,所以当这场戏以夫人的死来结束时,观众会同情、会气愤
片中虽然角色众多,但各个人物形象丰满,这是因为导演对这方面的重视---导演并不吝啬画面与时长来刻画人物,甚至设计了“警官”这一专门用来补充泰植之前的故事以及体现泰植前后转变的纯辅助型角色;即使是小角色,导演也有设计台词、情节、细节来时人物更生动
影片的出彩除了出色的角色刻画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非常值得单拎出来讲,这两个词一个是“反差”另一个是“补充”这两个词贯穿了我这篇影评,还贯穿了《向日葵》这整部电影【反差】Ⅰ存在于角色本身1、赵鹏书在社区高喊“发展”和回到车上瞬间变脸形成反差,一下子就刻画出一个势力、虚伪的形象
2、李创慕在手下面前威和见到泰植时的支支吾吾形成反差,一个欺软怕硬的形象就这么立起来了
同样的还有仰基
Ⅱ存在于角色间1、如泰植之前是本地令人闻风丧胆的扛把子,但与赵鹏书这个西装革履的伪君子一比,捧高泰植的心底善和踩低赵鹏书的虚伪好,做到了一踩一捧
2、比起一见到泰植就十分客气的仰基和创慕,一直在赵鹏书身边的炳津即使见到泰植时表情一直比较严肃,但仰基和创慕都更要关心泰植(因为仰基和创慕对泰植的客气是因为对这位老大哥的畏惧,而炳津则是真心担心泰植一家的安全)Ⅲ存在于整部影片整部影片其实也存在反差---片名叫作《向日葵》,但影片的整体走向却是一直向阴暗的一边发展,即使最后一场戏是熙珠迎接美好的新生活,但影片的悲痛已深入观众的心再有就是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不论是从节奏上还是色调上都有很大的反差
这一系列反差如两泼油漆撞在一起,星辰一个立体的图案,而一条条鲜明、独特的线条就在这个立体图形中
最后说“补充”影片中主要以“正叙”、“插叙”和“伏笔回收”的方式来进行补充剧情和丰富人物形象;这些补充的方式、内容和其效果作用除上文提到的之外这还有很多,这些补充除了满足了基本的作用外,真正让它区别于其它电影的足也的特点---独立的延伸性,引入一座建筑来比喻就是“上海世博会”
每处补充所对应剧情就像世博会的红柱子,它们相错搭接在一起,向外独立延伸,在使主线故事和人物更加结实、饱满的同时又发展出新的故事(如向日葵夫人的儿子、泰植与女老等),这些补充不影响主线故事,其作用是在于拓展支线故事和丰富角色,如世博会红色柱子的两头的纹路,其作用是让每个柱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影响建筑本身又或是电影本身结实的结构,反到是而是新增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这一系列的补充影片都是不紧不慢的逐个体讲述,如幕布般缓缓展开,这种作法能使观众对故事和角色产生情感,像慢慢去了解一个陌生人一样,对其爆逐渐了解、深入、产生情感,这种人故事结构与叙事手法对剧本和导演都是重大的考验说了那么多有点,现在来说点缺点首先是在电影上映初期人们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诟病是“结尾抄袭《杀死比尔》,没有新意”、“家庭片和黑帮动作戏结合得不够流畅”等首先说结尾无法否认与《杀死比尔》的结尾极其相似,至于有没有新意其实我更偏向于见仁见智;我最想说的是人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首先,填入电影标签时就不应该把“动作“类型填进去,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动作片,对一部剧情片里的流氓架诟病是没必要的,我个人倒是是比较喜欢黑帮与家庭连在一起,这是影片有其独特的感人之处结合我上文所提到的,可以看得出整个剧组对这部电影的用心和细心,在这个被”流水线电影“所入侵的电影时代,这种用心的作品显得是何其珍贵。。。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说的关键词蛮多:底线、感恩、知足、宽恕、自省、勇气。。。。。。
这些都是这个年代被大部分人遗忘和不屑的一些词了,尤其在这个YY的年代,这些词显得有点滑稽,有点多余。
但是都是多么美好的词啊!
首先我想说:每个人做人的底线诠释着他人格的高度!
电影里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无疑令我们赞叹,赞叹他过人的武功,赞叹他悔改的勇气,赞叹他认错的诚恳,赞叹他爆发的勇气。。。。。。
而这一切的外化都是因为他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这在这个意淫的时代就更加难能可贵。
有多少人下过决心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
可是有多少大学生的青春毁在下不了线的晚上和起不了床的早上?
如果有一个学生,他可以不越过他想好的作息的时间点,坚持四年的话,相比寝室其他所有人也会对他刮目相看。
其次我想说:感恩是贯穿人生的一大主题!
其实我是把感恩放在第一个词的位置的,因为我觉得人生中感恩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玩味的词。
此文中不多扯,也许我想到的更加和义气什么的靠近,但是我喜欢感恩这个词,泰植监狱十年,当年的兄弟们今非昔比,还好有一个朋友,懂他的朋友。
出狱没有接他,没来看他,只是在费他的手的时候留了一手,只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打个电话,再别无他话。
多少人向往雪落水面的自然,多少人梦寐相濡以沫的相守,剧中很好的诠释了兄弟,兄弟就是即使多年不联系,一见面还是相见如故,爱来来,爱去去,要钱就化的那份自然吧!
跑题了,O(∩_∩)O哈哈再次我想说宽恕和知足:宽恕就是马蹄踩烂了花瓣,花儿却把香味留在了马蹄上吧!
知足就是我们不会等幸福的金马车从我们身边驰过,才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哦,我见过他!
一个母亲,可以原谅一个杀过自己儿子的黑社会,而且坚持十年的探监,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善良的母亲和多么美好的善良。
而意欲赶尽杀绝的议员,就是因为嗔,注定了这个伪君子悲剧的命运!
第四,我想说的是勇气:什么是威慑力?
威慑力就是你有实力,并让对手相信你有实力,而且让对手知道你随时可以运用你的实力!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诠释勇气的电影,泰植一个黑社会老大悔改的勇气,被小混混欺负但是承担的勇气,直到最后大开修罗场的勇气。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诗:我渴望自由,但是我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谁不向往自由?
但是向往自由、阳光的向日葵们,我们的阳光都是来自一个太阳,但是我们向往的却不是同一缕阳光!
第五,我想说的是自省:戏子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而看官们呢?
至于电影里的警察看着黑社会砸店不管,人死光了再拉着警报去收尸,这些个镜头无疑是对人性、对制度最大的讽刺和诠释,不管你气愤疑惑麻木,当前的现状就像今年电视里的四爷:你看或不看,他都在那里!
不是你想跳台就可以摆脱的,这只是对韩国警察、制度的讽刺吗?
其他地方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就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了!
最后其实我还是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总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本来是冲着大众评分里的高分去的,结果还是再一次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一部影片我相信不同的人观看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成才环境和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好在这个世界足够伟大,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党同伐异。
刚刚打开影片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淘到宝。
画面风格让人眼前一亮,火车徐徐前进,村庄、绿树、阳光的男主、淡化的天和绿草,思绪跟着回到那些年自己求学的旅途,让人不自觉回忆青春,赞。
然而,很快这一切就被男主拙劣的表演打碎,可能有人觉得男主因坐牢很久,与这个世界脱轨,所以处处小心翼翼异于常人。
刚开始,我也试图这样说服自己,但马上就被自己打破了,一个人因懊悔而显得低调是正常的,因不适应而显得局促也是正常的,但却被男主表现的低能,是不正常的。
我无法说服自己,监狱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空间,还是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男主还在狱内学习了修车技能,所以社会活动只是选择性的关闭,并非完全关闭,男主在这样的环境还是要跟狱友、管教、师傅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怎么会变成低能呢?
况且男主在入狱前就是几个人里的老大,可见原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个设定或者说这种表演让人难以接受。
在这个时候导演或者编剧已经假设观众们已经接受了,接受了这第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所以后面就更加不可理喻、为所欲为了。
男主的母亲为何在见到男主后突然做出先嘘寒问暖后驱赶又再次美食慰劳的举动,我想编剧把人物内心的设定得过于简单了,以至后来自己也觉得讲不通,通过母亲的几次三番自言自语来解谜,然后这种自我救赎又因不合常理而显得苍白无力。
但直到影片的深入我才发现,这些对于影片来说根本不重要,整部影片就是为了动作而剧情,甚至可以说为了动作戏而凑时间。
所以那些感情戏真的不重要,不过是动作大餐的点缀,可有可无,导演试图通过影片的一烂再烂逼你就范,我就是我,你爱看不看。
所以那个数学老师,两个警察,都变成可有可无的角色,导演愿意叙述就带进来,时间凑得差不多了就丢在一边不管了。
还有后期男主母亲执意不搬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重复矛盾引出动作高潮。
整部影片就是一部三流的动作戏,贯彻了“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的精神,然后结尾用一出够血腥的动作戏来满足观众的口味。
管你接不接受,到此结束啦!
这是近年国产电影的通病,可见韩国电影圈也未能幸免。
观众若都是如此好骗,那大家还不如在家看拳击比赛来得直观刺激。
电影要有电影的样子,最起码得把故事讲完整通顺,从故事性来讲真的是一个烂片。
既然这是一部让人一眼就能看到结尾的电影,那么过程真的非常重要,无论是趣味性还是感情牌,本片拍摄的都不成功,爱情模模糊糊,男主的义妹对男主是什么感情?
亲情假得不行,男主义母反复的哭戏,没一场能引起共鸣或触发感动。
那么原来跟着男主的两个小弟跟他的友情呢?
至少友情的背叛也可能让人更深入了解男主的内心啊,可惜本片中也是一带而过,甚至不如男主的纹身出场时间多。
难为导演堆砌的这117分钟了,完全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我想导演一定是在选角色的时候用光了经费,以至于后来想换人发现没钱了,然后跟着自己也失去了拍摄激情,草草开场,草草收工。
留下观众的一脸茫然。
给一星都嫌多了!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感情的掌控很到位,表面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其实在这之中充满了对亲情,人性,生活态度的思考,尤其是影片中对亲情的刻画,为其增色不少。
亲情,不得不谈的感情,一位母亲接受了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并且称呼他为儿子,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而这样的宽容,这样的理解,也许真的只有为人母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
这应该是导演给我们的意外之一。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还是延续了韩国电影所特有的温暖,道必妈妈亲手喂太植吃饭;一家三口那张浸透着幸福的相片;十年的时间道必妈妈以一种常人所很难具备的宽容用一位母亲的姿态去探望这个曾经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的人。
“你现在还喝酒么?
你现在还是打架么?
那你也不要哭了,永远不要”,那一段,导演处理的真是漂亮,泪眼模糊。
看不见阳光的向日葵,在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倔强的怒放着,用生命,来改变整个秩序。
太植是曾经的地痞,全身纹满令人惧怕的图案。
年轻时的他,争强好斗,用拳头征服身边的人。
他错手杀人入狱,因彻底忏悔而让被杀者的母亲看到一个冷酷的外表下真诚的心。
受到被杀者母亲的鼓励,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假释出狱,勤勤恳恳工作,谦逊待人,不再打架,不再抽烟,不再喝酒,甚至为上大学而努力。
他和新的母亲及妹妹,有了一段新的生活。
但是,恶势力不肯放过他。
他成了曾经惧怕他的人的心头大患,他和母亲妹妹赖以生存的向日葵餐馆阻碍了黑社会的发展进程。
最不想看到的,都在一幕幕残酷的上演:妹妹被飞车手用砖头砸成重伤,循循善诱他的母亲被勒死,向日葵餐馆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倒塌。
一个家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曾经拥有的美好瞬间幻成泡影,他终于走向了复仇。
那是最最令人揪心的时刻。
孤身一人,怀着满腔仇恨,和几十号壮汉搏斗。
熊熊烈火,映衬着他全身令人望而生畏的纹身,也映衬着他愤怒的双眼、野兽般的咆哮。
他用自己的毁灭,换来了一个黑势力的结束,换来了暂时的和平。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应该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却要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不得解救。
它委屈的低头,却仍要被黑暗吞噬。
无奈中,它只有奋起反击。
于是,这朵孤独的向日葵,终于绽放最耀眼的光彩,也在这光彩中黯淡。
是谁逼他重新变为发狂的野兽?
是这些暴虐贪婪的黑社会分子?
还是冷眼旁观软弱无力的警察?
抑或是这个不公平的、强权的社会?
现实社会的残酷写照。
恶势力当道,警察的不作为,甚至警匪勾结,百姓维护正当权利的艰辛,整个社会秩序的极端、不宽容……令人心酸,也足以令人深思。
金来沅的演技从来就不需要怀疑。
无论是他出演的众多偶像剧,如《屋塔房小猫》、《爱在哈佛》、《你来自哪颗星》,还是当年的电影《青春》、《我的小小新娘》,包括现在的这部残酷感伤电影《向日葵》,他的表演,总能收放自如得恰到好处,总能紧紧的抓住观众的心。
许依彩的表演,也明显比《宫S》里好很多。
俏皮、乐观、坚强,无所畏惧,不知不觉中用积极的微笑感染着改过自新后有些内向的金来沅。
扮演母亲的也是韩国知名演员,其演技也堪称一流。
这是部制作精良的电影。
一个小小的故事,透射出极大的社会现状。
人性的力量,也因其悲剧性的结局得到升华。
出于对来沅的喜欢我下了它,又拖了很久才看,因为舍不得,据说是一部在韩国票房巨高的片子。
震撼了好久,我想不起在看什么样的故事时还有这般亲人逝去一样的悲痛欲绝。
它不适合沉溺在韩剧柔情蜜意的童话中爱做梦的人看,因为从头到尾都不涉及那些肝肠寸断。
它也不适合成长在和平环境下身心健康的青少年看,因为他们会触目惊心于如此黑暗而现实的社会。
仅仅因为结局那场血腥的厮杀,它被归类为最火爆的动作大片,真替它打抱不平。
一个母亲为什么要把杀死自己亲身儿子的人再认为儿子?
她说这就是生活。
看到来沅跪在火堆里的一幕让人愤怒,上天总是不给好人一条好走的路。
这是我看到的版本,让人心存奢望来沅只会二度蹲进监狱去洗刷被逼而生的罪孽。
还存在着另一个无法接受的版本,从火堆走出的来沅被警察活活打死。
我真是要庆幸自己无意间下了一个仁慈的结局,否则不知道自己还要郁闷多久。
我知道不是电影里才有这种桥段,社会的确这么现实,无助的正是那些走投无路的良民。
还在极度的愤怒之中无法抽离,思维堵得慌,半天写不出一句话。
唯有那份感人肺腑的亲情让自己试着去释怀。
无欲的生命是宁静的。
很多时候我都能遇见一些宁静的生命,比如在河滩上酣睡的羊群,在池塘边打盹的流浪狗,在午后的阳光中小憩的老人,这些伟大的安静呈现出来的是生命的可畏。
一切外在的形式在安静生命的严重都像是风中的浮云。
宁静可遇而不可求,有些人求的是宁静的生活,然而,真正的宁静来源于灵魂的呼吸。
在《向日葵》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渴望回归宁静生活的年轻人,在他年幼无知的时候,一次失手,换来了牢狱之灾,然而在这漫长的十年之中,他逐渐体会到了那种可畏的宁静。
一个宁静的生命舍得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繁华,他们对尘世的枯燥和贫乏也从不抱怨,他们只想慢慢的酝酿内心的丰富和渴望。
从宁静走向喧嚣非常的容易,你只要顺着街头霓虹的指引就能顺利的到达,然而,想要从喧嚣走向宁静却很难,因为宁静从来都没有明确的指示,它等待的永远都是值得等待的人。
宁静的姿态是怎样的呢?
是他静默的吸烟,是他临睡前放在桌角的小本子,是他带着微笑展现出来的美好,其实,宁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姿态。
《向日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作电影,影片中包含了很多元素,原谅和被原谅,等待和被等待,死亡和被死亡等等,整部电影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个非黑即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原谅和被原谅 原谅是影片中最直接的情感线条,因为早些年的失手,有人向生而死,有人向死而生,然而,十年的牢狱之灾让一些难过早已经成了历史和故事。
在这十年间,每个人都在改变,有人向善,有人向恶,有人胆怯,有人勇敢。
其实,不管如何改变,一切都和十年之前分不开。
有时候想,人也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一旦做了某件事,就算是时隔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都会被提起,好像那些事情变成了符号,寄生在了人的身上。
因为原谅,泰植拥有一份宁静的生活,因为原谅,向日葵女士的家庭又得到了补充,从此变得幸福而安心。
等待和被等待 在《向日葵》这部电影中,所谓的等待,不过是在等待一个阴谋的降临,在每一个阴谋的背后都只有利益两个字。
虽然说,这样的设定很俗气,然而,人,又怎能免俗。
利益是人际关系的转折点,也是电影剧情的转折点,因了这样的设计,泰植的改变和最后的爆发更让人过目不忘。
很多电影都成功的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是,有些电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角色。
《向日葵》就是这样的电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泰植。
死亡和被死亡 死亡在很多电影中都是不可避免的,电影在表达死亡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被死亡。
在《向日葵》这部电影中,很多宁静的人都是被死亡,而那些拥有阴暗灵魂的人却总是活在阳光之中,或许这样的设定让你觉得不公平,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定,才会让善和光明显得那么难得。
关于韩国电影,有争议,也有肯定,我喜欢韩国电影,是因为那些饱满的角色,那些充满了向生的力量的角色,那些让你感觉到真实的角色,那些让你为之而痛苦的角色。
在某些电影中,死亡永远都比活着要容易,的确是这样,活着要面临很多问题,要面临无法遗忘的过去,要面临未知神秘的未来,要面临棘手无奈的现在,相比较活着,死亡倒是轻松的多。
泰植对生活的要求再简单不过,正是因为如此简单,才不容易得到,最终,他还是为了这种简单,选择用最残酷的方式来守候那份宁静。
电影只负责表达,不负责审判,很多时候电影并没有给出更多的选择,要么生,要么死,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永远都没有答案。
当赵说要他留一只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点不合理,到叫人去杀她妈的时候我就觉得太刻意了,完全是为了最后的结局故意这样做的,结尾大败笔。还有男主你是改过自新,不是智障。
黑转政;警察的“无能”——“黑帮神话”旁白讲述;“改过自新”(除纹身等)的不可能性是对韩国社会问题的映射;新世代元素的加入与讽刺;本片选角的立意真是让我想起《我们的幸福时光》的姜东元;重塑“家庭”价值观;情绪的推进过于公式化了,能力不足?还是一种国民情绪——怀旧。失败的选角导致最后一场重头戏也是众配角(包括火)“捧出”的主角。
这是女人之于男人的力量。
剧情单薄演技浮夸,男主这演法是不是哪儿痒痒,干嘛呢。
不错,老的韩国电影🎦好看,那时候“西八”密度°还很低。电影剧情很套路,但温情永远好用,不像现在的电影苦大仇深
74.在电影预备里躺了最久的影片之一。温情家庭+少年漫画。片名和海报都挺好,有种洒脱的哀伤。故事矛盾摆明以后基本就猜到结局了,不太喜欢,给主角一个死局,悲剧的设计感太强;“母子”关系很难让常人理解也加强了刻意设计感。表达方式有挺典型的韩国风格,很甜很暖,挺好的;但碍于剧情,后面让我很难感动,剧情算年代所限吧,当年流行这一款。泰植开始表演的很憨,有点像演脑子有缺陷的人,我开始觉得挺好又有点别扭。。最后像变身了一样,到底是演得好还是楞我也说不清了。。泰植被小混混打,然后露出纹身这种剧情,老套且百试不爽;打斗方面特别是最后,进入无双漫画模式,看完这段我想给3星。不如一个人打2,3个那样的真实感带来的冲击力强,我看的完全出戏了..有点像圣子到圣斗士这种漫画,而且动作挺假。最后冲着多年的念想给个4星。
当反派的要立场坚定斗志强啊,否则良心发现的一日通常都是死期来临之时,比如该剧男猪,比如大部分黑帮片中想从良的反派们
主角表情太傻。一般般。
还是很喜欢他的,短发更爽
所有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背后都是强大的女性力量在支撑。《白兰》也是。数不胜数。这很说明问题了。
温情暴力片/前半部分打五星,后半部分打三星,中和一下……
总体设定挺bug,不过剧情不错。一味的忍让,最终只会被得寸进尺。最后看主角打人都替他咬着牙,结果整个打斗都崩了的感觉。如果值得一看
好人没好报我可以接受,但这也太惨了
男主演的真的好闷骚啊!
讲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但是实在太他妈的牵强了,随便说几处:只身一人的小混混连黑帮都怕他;认杀子仇人做儿子;两个二逼警察的多余存在,从不作为;最后一场打戏更是假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太假,一点也没感动到。
面对屏幕不停哭泣的电影。。。。。记得泰植记在本上的每一个小小的愿望
关于复仇,可能全世界都只有一个版本,所不同的是,最后你究竟能弄死几个,以及能否全身而退。韩式复仇八成是不留活口的同归于尽,已经看得比较多了。此片前面大半部分极尽美好的铺垫,只是为了在最后狠狠撕碎它,来它个惨绝人寰的爽报。但其实还没有做到极致,这一点在韩国电影人或经常看韩片的人心里应该是有点批数的。
浪子回头,家破人亡,片名向日葵,如此阳光,却是个由温情转悲剧的故事。妹妹原来是海选出身,难怪邻家女孩的气质清新讨喜。金来沅演得卖力,救不了剧情的突兀随意,前后恍若两片,从文艺温情到以暴制暴。
换种样子的金来沅也不错呢~演技给个大赞
又是一個想要從善卻被迫同歸於盡的故事。我最不理解的就是男主角為甚麼要主動去找仇敵並讓他挑斷自己的手筋 太誇張的求安穩。而曹判水最後選擇不逃的氣節 證明他在群雄爭霸中獲勝 還有那麼一點道理。